小说改编,日式温情+工匠精神,故事说过于乌托邦,每个人显得过于真诚善良,叙事真实性锐减,显得几十年编写词典,如同故宫修文物,似乎轻松容易。
其实恰恰相反,辞典部门就是出版社冷宫,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光杆司令加退休职工+合同工,干活人少活多。
开场时欢迎会廉价中餐馆看出端倪,后续词汇遗漏而临时增加短工也是证明。
的确欣赏与向往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充满人情味。
但几十年编一部效率,当年新鲜词汇早就过时,前计算机时代效率低下。
的确佩服严谨工匠精神,选择适合纸张与校订遗漏词汇。
恋爱桥段预示三代修典人交替,毛头小子成主任,新女职员遇见新恋情。
情节略老套,同一屋檐下就恋爱了。
勤奋但内向的马缔,外向但懒散的西岗,互为表里的搭档。
配乐动听,衬托很棒,简单故事情节加入浪漫色彩。
尾声松本主编在辞典正式出版前过世,突出悲剧色彩,人生总有一丝遗憾。
最认同最后几句话。
日本没国家投入词典,所以词典语言是自由。
而天朝恰恰相反,语言规范化成政治延展。
在国外有些辞典是在当权者的主持之下进行编纂,你觉得为什么他们要花国家的钱去编词典呢?
因为他们认为本国语言的辞典应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威信吧。
正是如此。
而在日本,还没有任何一本国语辞典是在政府的主导下编纂的。
《言海》也是大槻文彦耗费毕生精力一个人名义编纂,而且是自掏腰包出版发行的。
当得知这一事实时,日本政府对文化的这种漠然态度让我气愤不已。
不过现在我觉得这么做也不无道理。
这是作何解?
因为一旦国家投入了资金,就无法避免辞典的内容遭到指手画脚。
语言的定位不可以是提高权威和控制他人的道具。
语言是自由的,编制语言的人心也应该是自由的。
即使再缺钱,我们也要以一个人的身份在日常生活中编纂辞典,而不是代表国家。
并且要为此感到自豪。
到了现在我依然能深刻体会这一点。
讲的是一个花了十几年时间编纂字典的故事。
非常有三浦紫苑的风格,淡淡的叙事,但是非常动人心弦。
编字典的故事听起来非常无聊,事实上这个故事其实和我们想象中的编字典的故事相差无几。
但同时也把编字典的艰难和寂寞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难想象话十几年的时间就做一件事,而且不是能带来巨额财富,莫大名声的事情。
花时间编出来的字典到底卖不卖得出去呢,能创造多少利益呢,如果只考虑这些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编了。
编字典,听起来就是一件多么枯燥乏味的事情啊,实际上工作也是真的漫漫没有尽头。
这就是作者厉害的地方,把一件看似无聊的事情写得引人入胜。
一方面保留了这份工作本质中带有的枯燥漫长和寂寞,同时通过对他们工作的表现清晰地传达出这种枯燥和寂寞的意义。
另一方面通过对角色和他们各自生活和感情的描写增添了很多趣味,也让这一切更真实可感。
我真的佩服作者对语言和氛围的把握,充满了她的个人特色。
在第七集和第八集之间仿佛少看了一集,十几年的时光就这样毫无描写地带过了,但是不难想象马缔就像他名字的发音majime一样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十几年如一日地沉浸在在编纂字典的事业中。
其实不止是他一个人,松本老师,荒木老师,佐佐木小姐,还有虽然离开了辞书编辑部但依然保持对辞书编纂关心的西冈,都在这十几年,甚至在此前更长的时间里为自己的信念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生命。
这也是为什么松本老师在字典正式面世前去世格外令人惋惜。
这也是为什么在看这个朴实平淡的故事的过程中非常平静,但是看完了回忆这一切却止不住眼泪,这份坚持真的非常打动人。
这里面传递的价值观非常日本。
要我自己说字典有什么意义的话我会说是为了保留文字,保留一个地区或者时代的文化。
但在编舟记中,编辑部对辞书的理解是编纂辞书就是编织一艘小船,可以带领人们穿过文字和话语的海洋,帮助人们更好地传达自己,也更好地理解彼此。
这种解释比起我的硬邦邦的理解充满了更多人文主义的理解。
尽管故事里的时间是在十几年前或者几年前吧,但是花十几年编字典真的值得吗,花看不到尽头的时间和功夫制作出一个可能没有很好结果的东西真的值得吗,那个时候的大家还查字典吗,还需要字典吗。
编辑部给出的回答是需要。
更多的,他们是为了自己信仰在努力。
为了达成自己的理想,愿意花十几年甚至更多时间来做这件事,不计回报。
这是一种非常日式的价值观和看待世界的方式,也许是他们说的匠人精神。
能花十几年甚至一辈子时间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到,这也是这个故事打动我的地方吧。
大渡海出版了,但之后的人生,马缔也会一直拿着词条本随时记录下听到的新的词语,把自己的人生奉献到无休止的字典的修订和编纂过程中去吧。
松本老师去世前给编辑部留的信中说哪怕没有看到大渡海正式面世,也没有遗憾,因为他知道马缔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松本老师本就做好了为这本词典奉献一生的准备吧,先前以为再也碰不到好的编辑了,现在有了马缔,那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虽然自己可能看不到,但总有一天大渡海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成为连接人与人的小船。
不由得想到初中的时候不是查字典,而是故意去翻字典,从同学的名字开始,查这些字什么意思,了解到同学们名字中所蕴含的家长的期望,非常有趣。
同时也会随便翻,看各种字的各种意思,其实是学到了很多。
后来没有什么不认识的字了也就不需要查字典了。
出现电子词典和网络词典之后其实已经很久没有查纸质词典了,在这几年理书柜的时候当做最用不到也不重要的书放进了书柜的最深处。
不禁想到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字典吗,如果需要的话还需要传统意义上的纸质字典吗。
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还是要求大家用纸质字典,不要用电子词典。
现在还会有这样的要求吗。
这两者之间有区别吗,有的话区别是什么呢。
这一点我一直没有想明白。
更进一步地说,现在还有人像这样用尽一生投入到编字典的事业中吗,应该还是有的吧,只不过不为人知吧,希望是有的。
或者说现在还有人耗费自己的一生在看似没有尽头甚至可能没有成果的事业上吗。
我不知道。
但是我也许敬佩他们,并且希望他们能实现自己赋予自己事业的价值,并能从中获得莫大的满足和成就。
同时再一次提醒自己要珍视所使用的的语言,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表达能力。
就像编舟记中所说,语言是有生命力的,是在不断变换的,会有新的词语被创造,也有词语因不被人使用而被淘汰,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放任表达和语言固话和劣化,哪怕这也是一种变化。
不要浪费了千年积累传承的文化,更警惕现在流行语所带来的对语言使用结构和习惯的破坏。
辞典的编纂工作没有尽头。
承载着希望,航行在词汇海洋上的小舟,航程永无止境。
《编舟记》的原作者是2018年10月番《强风吹拂》原作者三浦紫苑。
2018年,三浦紫苑用“长跑的目标不是更快,而是更强”,让长跑这个慢吞吞的运动充满了别样的燃;2016年的10月,她将词典比作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让大家领略词典编纂背后不为人知的“热血”故事。
长跑虽然慢热,但终究是竞技类运动;而编纂词典是和时间长跑,永远没有尽头。
但正是沉闷无味的工作日常,让所有观众都能品味到词典编纂的不易和编者的坚毅。
每次看到众人耗时十几年终于完成《大渡海》的那一刻,我仍会热泪盈眶。
本文将发掘这部番剧背后的隐藏细节和彩蛋,让大家更加了解《编舟记》和词典背后的故事,让更多人知道语言之海的一叶扁舟并非一夜造就。
本文彩蛋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动画中隐藏细节,第二部分是关于词典知识的延伸。
隐藏细节1.动画OP里,马缔起床时身后的桌子上会摆不同的词典,分别是:
OP截图《广辞苑》《大辞泉》《角川新字源》《新明解国语辞典》《集英社国语辞典》《汉检汉字辞典》《明镜国语辞典》《くもんの学习小学国语辞典》《新レインボー小学国语辞典》《旺文社国语辞典》《チャレンジ小学国语辞典》。
2.片中小剧场中出现了四本小词典分别叫片中小剧场中出现了四本小词典分别叫海くん、リン太、 泉くん、 ヒロシ。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日语辞典名字经常以“林”“泉”“海”等结尾(这里的海くん应该指《大渡海》),而“广”(ヒロ)“大”等经常用于日语辞典名字开头(比如说《广辞苑》、《大辞林》、《大辞泉》)。
3. 马缔吃的泡面是日本著名拉面“札幌一番”的山寨版——“扎晃一番”(小说译名),是马缔在附近折扣店整箱打折时买的。
4.阿竹婆婆的早云庄只有马缔一个住户。
因为早云庄的租户越来越少,住在一楼的马缔就把书搬到隔壁空出来的房间,最后书越来越多,原本住在一楼的阿竹婆婆也不得不搬到二楼住。
5. 第八集中,早云庄的猫从阿虎变成了虎郎(小说译名)。
小说中阿虎是在阿竹婆婆死去后消失的,尽管林香具矢和马缔多番寻找,也终究是没有找到阿虎的身影。
几年后,和阿虎酷似的虎郎定居早云庄。
阿虎
虎郎6. 马缔光也写给林香具矢的情书中出现了两首汉诗(这里指日本人用汉字写的诗)。
第一首是日本江户时代后期著名的汉诗人菅茶山的《冬夜读书》:雪拥山堂树影深,檐铃不动夜沉沉。
闲收乱帙思疑义,一穗青灯万古心。
从明治时代日本学习西方实行现代教育以来,菅茶山的诗经常被选编进各个时代的中学教材。
第二首是夏目漱石写于明治三十二年(1899年)的汉诗《无题》,原诗如下:眼識東西字,心抱古今憂。
廿年愧昏濁,而立纔回頭。
靜坐觀復剝,虛懷役剛柔。
鳥入雲無迹,魚行水自流。
人閒固無事,白雲自悠悠
词典知识的延伸外表看起来都是厚厚一本,收录的词语看起来也差不多,为什么还要不停出版不同的词典呢?
词典与词典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选词因为语言中的词汇是多种多样,不停变换的,有新词语生成,就有旧词语死去。
服务对象和功能不同,不同词典就有自己的取舍规则。
比如说动画里的《大渡海》,以及与之类似的《广辞苑》《大辞林》《大辞泉》,面向的是普通读者,它们就会以记录描写现代词语为主,不收或者少收古语;像《岩波古语辞典》等古语词典,是用来研究古典文学的,其收录的词必然不能紧跟时代发展。
而且为了让词典更实用,很多词典都要具备多种功能,会加各种百科词条,所以大多数面向普通读者的词典不只是单纯收录语言类词条。
动画中的《大渡海》的定位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兼具百科功能的中型词典,因而收录了人名、机械名词、IT名词和时尚名词等。
(2)解释含义方式解释词条含义的方式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树立规则,告诉你应该怎么用;而第二种则是如实记录下这个词在历史上、在生活中如何使用的,告诉你这个词曾经是怎么用的。
前者是立了规范,所以叫“规范主义”;而后者是如实记录,所以叫“描写主义”。
释义方法根据时间顺序还可以进行分类:一种是从前往后,就是按照时间顺序先描写最古的意思,再往后追溯到现代;一种是从前往后,先描述现代语义,再描述生僻古老的用法。
曾经长时间占霸主地位的《广辞苑》就属于从前往后,三省堂耗时28年的《大辞林》属于从后往前。
后者更符合我们这些普通观众的认知习惯,符合历史发展需求,因而《大辞林》大获成功。
所以我们也可以推测《大渡海》也是一个从后往前释义的词典。
日本政府真的不重视词典编写吗?
动画在最终话第11话中谈到《言海》时说,日本至今没有出现一部由政府主导编纂的词典,荒木说听闻这样的消息,感觉日本政府对文化不重视,因而气愤不已。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就需要回顾《言海》编纂的年代——明治维新时期。
事实上,大槻(guī)文彦自己编纂《言海》是受命于明治政府文部省的。
1869年明治二年,就有人向政府提交建议书,文中建议:“第一,撰国史;第二,撰风土记;第三,撰日本辞书。
”也许我们对小学课本里的《最后一课》还有印象,小镇被普鲁士占领,学堂以后改教德语,镇子里不管男女老少都赶来上最后一堂法语课。
可见语言里蕴藏着文化认同和民族意识。
明治初期的日本也在寻求这种民族意识,所以统一语言、编写史书就至关重要。
大槻文彦编写《言海》之前,政府就曾聚集10名国语学者编纂国语词典,名为《语汇》,但是因为学者们意见不统一,分歧过大,虽然耗费了14年,但是这部词典依旧没有完成。
大槻文彦的祖父是江户时期著名的兰学家(日本江户后期通过荷兰语学习西洋知识和文化,由此形成的学问体系称为“兰学”),他自己也参加过英语词典编纂,政府看重他的洋学背景,因而选择由他来编纂这部有重要意义的词典。
大槻文彦也不负重望,花费17年时间编纂《言海》,又花费了17年时间修订增补了《大言海》。
《语汇》编写失败后,日本政府也一直没有放弃,1985年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在正式宣布要花100年编写例解式国语词典《大语志》,但最后因为工程量过于庞大,计划搁浅,如今也鲜少提及。
真的存在主角团那样热衷收集词条卡的狂人吗?
动画中松本、荒木和马缔无时无刻不在收录生活中的词汇,吃饭喝水、生病卧床都不能耽搁。
看起来是艺术上的夸张,但现实生活中的词典编纂者有过之而无不及。
《明解国语词典》和《三省堂国语词典》主要编纂者见坊豪纪从1961年开始,每月收集1万张,以一己之力收集了145万张卡片(当时是没有手机和电脑的……)。
为了收集语料,他单独买了栋房子,最后还辞去了国立国语研究所部长之职。
每天看报纸、看电视就是为了收集语料,甚至在听戏、听相声时也从来不笑,只是专心搜集表演者台词中的语料。
《日本国语大辞典》的主要编纂者松井简治花了6年搜集资料,个人藏有“和书”5902部,共17016册(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马缔的书可以占满一整层,一直堆到天花板了)。
做词语释义时,每天早上3点起床,工作5小时后再去大学里教书,寒暑假每天工作10个小时。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教授陆谷孙先生(1940-2016)生前编纂《英汉大词典》和《中华汉英大词典》时的日常是这样的:
几十年如一日编纂词典的人想要从中获得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正是几代人不懈的付出,我们才得以一窥语言之海的魅力。
(本文标题借用高见宏纪实小说《言葉の海へ》)原文发于B站。
本人专业不是日语,也没有学过词典学之类的课程,当初只是好奇去查了资料,有些资料也找不到来源了。
如果有任何不正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真的是把匠人精神诠释到淋漓尽致。
以前从来没有想过,一部词典需要费这么大的心力。
词典是什么,是连接人与语言之海的扁舟,人通过语言才能够相互交流理解。
能够找到自己一生所热爱的事情,并且能够投入全身心去做,真的是很幸福的事情。
《大渡海》所经历的一波三折,其实在我们工作中也很类似,我们能否遇到各种预期之外的意外,都能坚持把自己所认为正确的事情给坚持下去呢?
我基本上不怎么为动画和影视作品写影评,原因在于与书籍相比,影视作品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密度过高,以至于会减弱受众思考的时间,虽然它也能给人带来启迪和感触,但总感觉文字带给人的质感和思考深度,是影视作品尚难企及的。
所以在我有限的几次影评中,只有像《空中杀手》《星空清理者》这样让我特别有共鸣的作品,才会去写几笔。
而这部《编舟记》虽不及以上一些作品深刻,但出于个人经历的原因,让我决定为它动笔写上几句。
这个原因是非常个人的,我在几年前,曾经看过《编舟记》,但是看过第一集以后就没有跟下去。
原因在于编纂词典这种事,无论是事情本身,还是他的成果,都不能使我产生兴趣。
仿佛我的个性、特质与擅长的东西,都与词典格格不入。
我喜欢事情都在一定规则框架内运转,但是又非常没有耐心去建设某种秩序。
在做的时候,总是希望手里有一个仙女棒,轻轻一挥,事情就可以按照某种完美秩序顺利运转,不知道这是不是大家的普遍现象。
而这次再翻出它来看,一方面是因为自己被社会磨砺的十几年,尤其是近三年,对事物的看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具备了让事情慢下来的诉求,能够让我重新具备深度思考的时间和能力。
所以这种具备“职人”和“匠心”特质的作品,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因为我算是公司里具备“匠心”感最大的P岗职位,所以我知道在P岗人日常中,需要面对两个尖刻的问题:第一,这东西有什么用?
第二,这东西能赚多少钱?
我想这应该也是所有P岗人才最经常面对的挑战。
通常来说,能完美回答出这两个问题的人,我们称其为“大师”。
而还有更大一部分,远超出“大师”数量,回答不出这样问题的人,我们称之为——“你我”。
所以这就是职人与匠心,在面对现实过程中最大的尴尬。
所以,如果你也需要整合思想,深度思考和重塑。
《编舟记》你值得一看。
从08年1月3号,头一天刚在学校考试完,第二天就坐火车从北碚到成都,下了火车直接提着行李到公司报道算起,开始工作,到现在已经9年了。。。
对工作如果说有什么感叹的话,就是喜欢的觉得好累,换成相对不累的工作,却发现自己似乎不那么喜欢。。。
为了逃避现实,最近每天看各种动画,却越看越觉得飘渺和迷茫。。。
不过如同当年看了龙樱想学习一样,编舟记中人们14年如一日,从头开始编撰字典,热爱着,努力着,不放弃的努力工作着,当成功之后那种淡淡的喜悦,真心让我觉得感想太多太多了。。。
马缔他们对词典的热爱,西冈从毫无兴趣逐渐充满热情到调离之后的默默奉献。。。
让我仿佛看到了现实职场的种种。。。
没有了现在主流动画的各种洒必死和男女爱情,在b站上也算是个冷番,或许是因为太过职场,而不被学生观众的理解吧。。。
但真的。。。
是部好动画!
至少,给了我这种开始逃避现实的人很多感动,让我对明天的工作,更加有了动力!
如果要我评价,那就是如杯淡茶味平,却回饴,提神却不妖灼。
冷不丁就给你打上了鸡血。。。
看到第六集没沉住气就来打星。
因为之前看过电影有了情怀并未觉得剧情平淡,反而动漫版表现力不受约束使得观感活起来。
女主感情没有前者,和男主的互动少了苦涩多了浪漫,再加上喜欢樱井孝宏和坂本真绫真是一本满足。
op绝赞,如果说电影的BGM蓦地能够打动人,动漫的BGM是融入了剧情里。
看电影的时候是去年暑假,工作没找到闲赋在家看的,图的是打发时间,但仍旧被他们用一生来编辑大渡海而感动。
看动漫是工作了之后,更能理解男主知道西岗调走之后的心情。
像我这么没有自信的人在知道要独自面对工作的责任时候真的像陷入土泥一样。
最后的亮点画龙点睛,感受到了制作者的心思。
朋友推荐漫画新番《编舟记》,说是痴迷文字的人必追,去B站看,没想到是辞书编纂这种学术冷门题材。
求学时做过词条整理工作,所以剧情刚刚铺展就攫住人心。
主角对词语微言大义的精准把握和探赜洞微时展现的专业品格,让每一个对语言敏感的人都能获得感动与共鸣,就像有双温柔细腻的手将你轻抚慢摇,让心灵都为之轻颤荡漾、熨帖平静,又能在高潮处适时将你点燃,直到热血沸腾。
《编舟记》以厚重坚实的骨架撑起了饱满丰匀的血肉,它不仅仅是关于词典编纂这种冷冰冰的故事,还是有关情感人性的温暖叙事。
辞书编纂绝对是一项诗意与理性兼具、浪漫与真实交织的伟大事业,通过辞典《大渡海》长达15年的编写工作串联起来的各个角色,为共同事业而协力奋进,在不断的碰撞磨合中理解他人、审视自我,在对语言传统的赓续、扬弃与创新中追索真相、照见人心,为人做事用情都追随本心,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词汇的海洋浩瀚无边,词典是言语大海中的一叶扁舟,人类靠词典这一扁舟渡海,找寻最能表达心意的言语。
”辞书编辑将繁如恒河沙数的语词捡拾提炼,披沙拣金、千淘万漉以还原语言本真。
语言是什么?
这是一个人类问了千百万次还没能探究出答案的问题。
语言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将浩如烟海的语料爬梳整理,从千头万绪的造词理据中钩沉索隐,只为一窥天机。
于是才有车洪才、陆谷孙倾尽毕生心力沉潜辞海的坚守,滴水穿石,皓首穷经,以偿平生夙愿。
他们在语言文字和内在生命间创建共同的体验,他们因为窥见了真实世界的一角,而喜悦、而惊奇、而思虑、而沉迷。
语言不愧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
它使人超越其他动物成为真正的“我”,它维系群体、沟通你我、组成社会从而使人挣脱自然的摆布;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构造出无限的话语;它文约意广,以抽象的符号形式承载并表达丰富的情感;它贮存了人类一切认识成果,帮助人们传播知识、思索万物、叩问宇宙。
从魏晋时的言意之辨,到索绪尔关于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从科幻小说《诗云》中穷尽汉字所有排列组合以描述一切已知事物、预测一切未知事物的大胆构想,到如今已成现实的亚马逊云计算系统成功创作生成出莎翁作品的“无限猴子理论”,人类对语言本质的探索追问从未止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语言学者行舟摆渡于汪洋辞海,这些怒涛洪流里坚毅笃定的舵手船工驾乘一叶小舟,以有涯随无涯,为艰难泅渡不辨方向的人指明航程,引领众人渡沧海,渡真情,渡人生。
编织语言对我这样的白菜来说真的很难呢,但想着能为自己喜欢的剧留下一些属于自己的感想真的是件十分欣喜的事情。
谢谢让我遇上这部动漫,遇见对语言痴迷不善交际的马蹄,遇见开朗乐观一直卡酷依的西岗,遇见在生命终站依然放不下笔坚持记录的松本先生,遇见对工作负责的岸边......因为有每一个认真的你们,才会有发行出如此令人感叹《大渡海》
从强风吹拂那边慕名而来。
没想到,明明是同一个作者,却可以写出完全不一样风格的作品。
平时一直喜欢热血运动,剧情带劲的我,没想到会被平淡细致的编舟记吸引。
真的很喜欢马蹄这样的人物(cv懒懒的声线也很棒√),不善长交际,对喜欢的事情极其认真。
真的很羡慕一整屋子的书了,睡在里面一定很舒服吧。
☆完全是我喜欢的类型
啊啊啊这张超好看这种认真的男人,写情书都能引今据典的写上十五页,但由于太隐晦了搞得人家以为不是情书233
给西岗递情书(×雾)感觉西岗真的和马蹄是超级适合的搭档,性格也很互补。
人生难得啊不管多少年我们都是朋友,有什么事尽管找我帮忙哦的友情太让人羡慕啦。
西岗也有超温柔的一面最后两人也各自结了婚
马蹄和林香小姐真的对工作都是热爱且认真的人,相敬如宾的爱情戏水长流的厮守。
真好呢
西岗老了呜呜西岗和夫人其实很早在一起了,但是是同一个公司不能公开恋情,(他们也超级暖啊特别是西岗每天工作很晚,一天喝酒醉之后躺着夫人怀里,夫人轻轻拍打他的背“不要太勉强自己哦”)没想到多年后还是没有分开而且已经拥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了。
幸福的一家
第一次真正感受到日本的工匠精神,每一个细节的严格,考虑所以用户感受,一次次修改重来只为达到最好。
日复一日的做同一种工作。
血潮来临也完全不气馁,大家一起合作成功的那一刻,可以说很感动了!
在语言的大海里,无论风浪大雨依然扬帆前行。
找到我们心中的词语。
被拆分成11集的大电影。明明很白开水,但看到最后还是忍不住泪目,一想到一件事坚持了十几年、几十年、一辈子,就好受不了啊
三星半。本身是个平淡的故事,只是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对语言的执着追求才点亮光环,但动画把故事处理得更平淡了……十一集看了半年,每一集都像在催眠……
题材取巧了,编辞典,工匠的专注,尘世的入与离,很吸引人。被推荐先去看了电影版,感觉动画制作得中规中矩。第一集开场的惊艳再没有过,一直期待把文字玩出花样。原作深度上不够,永远追随着语言的变化但永远追不上又不得不去追的挣扎迷茫,会日日夜夜鞭挞着编写者吧。后半的日式鸡汤略腻。
太好看了……宛如一股清流。光听着樱井孝宏的独白就能带入这种情绪。匠人的工艺与匠人的心。
3.5 还是喜欢真人版
温吞水,太淡
整体不错,比较慢节奏,放下就比较难捡起来,拖拖拉拉看了很久,最后略有点小虐。
一般而已,
不比真人电影差,改天去看看原作小说。
日本动画有一种把任何事物、工作都能表现的很燃的特别技能——“你怎样解释‘右’”?——“面对北方的时候,东边的方向。”
平淡近乎自然,编一叶扁舟渡无垠之海。一生一事也是我的追求,热情难以恒久,到后面是对心的坚持。世界很大总有容身之处啊,再微小也可发光。
考哥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不对,这个角色像是为他量身定做一样。知道这是一个好番,但就是看不下去,拿做当BGM又觉得对不起这番,先弃了......
剧情挺弱的,但细节满满
我的观影顺序是真人版→小说→动画,推荐顺序也是这样,就酱。
电影不太是我的菜,但动画竟然看进去了。增添的段落都非常喜欢,同构的恋人–厨师设定、卡米亚的寻宝玩笑很赞,第二次说出“右”的释义时我不禁落泪。真人版里一些让我觉得尴尬的地方动画里一点儿也不突兀,只能说CV太棒,考哥和Maaya那种克制的温暖感觉太对了,不是我粉丝滤镜,是真的,太,好,了!当然考哥脑残粉也收获了额外的彩蛋,比如和老板娘凑CP啦,对着配角喊岸辺啦什么的2333音乐有的时候觉得太满,煽情写在脑门上。
20170130看完了。很赞!
長信上一句,相見時難别亦難,感慨萬千……我可否照抄呢句,再加上請和我拍拖,簡短些給她搞掂……答案明顯唔系……真要寫16頁紙先得……我都查四庫全書……
三浦しをん作為直木賞作者,原作要高段很多。TVA氣氛比較僵硬,也有些做作,常在無意義之處過度渲染,對應該放大和誇張的情感細節反而一筆帶過。雖然並不難看,卻也沒有達到PV的期待值,往十月番裡一丟顯得有些可有可無,無法成為倒A檔的救難。
3集 匠气过重 监督不行 丝毫没有动画该有的表现力
日常续命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