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是杀人的凶器,枪法是杀人的伎俩,战争就是对生命的践踏,无论用多么美丽的词语来修饰,也逃不过这个现实。
”或许,有枪的地方,就是江湖。
《破坏者》就是利用枪在这个充满物欲、肉欲的江湖中践行自己的“破坏者”行为。
只不过,电影中的“破坏者”是对兄弟情义的背叛,是对传统的团队精神的背离。
当这种背离被人识破,人的生命就变得一文不值,因为,无论枪战下的生命如何绽放绚丽的舞姿,也终究逃不过血淋淋的现实。
由大卫·阿耶执导,阿诺·施瓦辛格,萨姆·沃辛顿,米瑞·伊诺丝,乔·曼根尼罗等主演的动作、犯罪电影《破坏者》,则是对这一江湖现实的赤裸裸诠释,让人疯狂,让人痛心,让人沉思。
《破坏者》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做了戏仿,剧中的情节元素、剪辑、镜语风格与色彩使得影片具有了独特性。
以《破坏者》为名,实则是点名影片的核心与故事悬念,它不再像很多动作警匪片一样陷入军队小组与大反派斗智斗勇的俗套情节,而是利用“破坏者”的身份悬念来链接各种势力,形成多线条交织。
这样一来,影片不仅融合了传统的类型电影套路,还具有了悬疑色彩。
当然,虽说《破坏者》的叙事中规中矩,但它的独特性在于,“破坏者”不属于任何一类精英/大众英雄,他浸染了人性的贪念与责任,介于善于恶之间。
对于以编导警界故事著称的大卫·阿耶来说,《破坏者》体现出了他的才情与抱负。
在影片中,导演大卫·阿耶并不满足核心人物的刻画,而是表现一组性格各异的人物群像,注重表现团队中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甚至男性与女性的匹配度。
片中,不管是阿诺·施瓦辛格饰演的John,米瑞·伊诺丝饰演的Lizzy ,还是乔·曼根尼罗扮演的Grinder,萨姆·沃辛顿出演的Monster等,都是各具特色。
可以说,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在导演的镜头下凸显出了各自的智慧与胆略,并挖掘出了人物的内在情感和心理活动,达到了独特的个性与品格的魅力。
影片中,John担任队长带领一群人缉毒时表现的霸气与果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智慧,而面对着妻子被杀,则凸显了硬汉内心的柔情,特别是那藏于内心的秘密,流露出淡淡忧愁的眼神,无疑构成了人物成功的支点。
导演大卫·阿耶在“放大”与“缩小”的空间中,极尽展现出来人物的群像,可谓是人物的行为逻辑和内在情绪高度统一。
《破坏者》改编自悬疑推理鼻祖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名作《无人生还》,并将小说中的叙事结构与节奏保留了下来,使得影片在多条线索之中形成一个悬念的天网。
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悬疑的设置,并且以枪战的方式表现了队员关系危机背后,所隐藏的人性的私欲与丑陋,以及由于美国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引起的个体精神危机。
片中,以John为首的缉毒“敢死队”小组,一方面在缉毒方面战功赫赫,另一方面却私吞钱财,过着糜烂的生活。
这样的人物矛盾编排,即表现了他们作为军人敢于“拼”的英勇,敢于“舍命”的精神,又表现出了普通个人的现实生活。
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使得人物真实、生动,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些情节的展现,彰显出来自内部的“破坏者”的可笑与可悲。
电影的开场即暗示了“破坏者”的内心的情感包袱,也奠定了影片叙事方向。
而潜伏在情感之中的追逐,则是对于兄弟情义与正义的背离。
John不断地追踪,却依旧陷入尴尬的境地,寻一人,死一人的局面,让他痛心不已。
导演在死亡与真相追寻的场景中,利用了时空错位的剪辑手段,可谓高明。
也即,警方寻找,随即切入寻找之人被杀害的场景,最后在定格于警方看着尸体画面。
看似危险在即,挽救人民安全,实则是一个过去时空与现在时空的无缝对接,充满了暴力色彩与死亡气息。
如果说枪战是组成动作片的内核,那么故事的设置则是塑造人性化形象与改变节奏的血脉。
《破坏者》深刻之处在于面对着一个个死去的亲人、兄弟,“破坏者”才发觉金钱以无处安放,“革命之路”的尽头也只由当初种下的私欲所吞灭。
其实,任何一个人,除了面对着残酷的战争,斗智斗勇外,还得面对心灵的洗礼。
当John拿钱换回情报,在酒吧小屋中的对决,就流露出了人性的光芒,对于情,对于生命,对于金钱的感悟。
或许,在导演大卫·阿耶的影像里,每个人都是“破坏者”,每个人又都不是“破坏者”。
首先,利兹为啥要等阿诺结束审查准备干回老本行时候才开始杀人呢?
看阿诺去找他们的时候几个人一直是混在一起的,这么长时间有多少机会能把哥几个团灭啊,非要等老大出来给他看看?
我只能认为,她不等剧情就没法往下发展了。
其次,阿诺刚回归带大家练级那段也有点多余,是想突出大家曾经很好么?
练了半天一个任务没做,然后就开始死人了,真是白瞎。
而且阿诺要复仇的话完全没必要回来坑队友,反正自己已经不被监控了,何不直奔墨西哥?
再次,开始死人之后阿诺表现的过于冷静,他要是对兄弟们还有真感情,那应该激动一点,应该想办法保护剩下的人。
还有就是某些酱油帝,比如手枪被阿诺扔在单位厕所泡水那哥们,两次出镜都没什么用处,尤其是给女警察扯淡那一段,让我以为DEA高层涉黑了呢。
总之情节上有不少地方很牵强很别扭,最后的结尾很烂,跟之前的剧情很脱节,也许只有monster找女警时候说的那句话是有用的,阿诺在他家人挂了之后心就死了。
于是他回来又坑死了自己的整个团队,真是好领导啊,了结的够彻底
票房不代表什么,这年头水军、排档、宣传都决定票房。
泰囧票房这么高,能入流吗?
当然,本片也不能入流,毕竟暴力犯罪动作类来说,入流的几率比剧情类低些。
在电影院和5位朋友看敢死队4,其实我是想看猩球崛起的,因为1看得很不错,但朋友想看,结果我半路上没差点看睡着,也许是自己也太累了,但剧情桥断和那几张老脸、新小鲜肉,真的吸引不了哥了,那些破事猜都能猜到个大概了,所以真没激情。
反而这部破坏者,悬疑重一些,射击爆破画面虽然没有敢那么宏大,但至少真实多了,比较能入剧情。
有人喷这分队成员的装扮、脏话、行为你们太熟悉了,但整体而言美国犯罪风不就是这样吗,重点是别忘了,这个一支特别小组,政府只能管阿诺的,其它成员不是正式警察,他们需要卧底深入毒窝,所以语言、形象、性格,不就是要这样吗,然后你要人家穿上制服,做梦都喊:“放抵枪,我是差人“!
拜托,喷这些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才能满足您,要不您自己去拍部给我们看吧。
对于脏款的失踪,留下一枚长弹壳,悬疑重重,虽然有几个镜头都对阿诺做特写,但我依然不敢轻易怀疑是谁拿走了钱,而成员们因为钱也不再相互信任,但阿诺仍用自己的老命重建队友之间的感情与信任,但最后他也无力回天。
队员简短的描述,撕开了老男人最深伤疤,让我也稍有震撼到,这个老头他经历这么残酷的事,那他到底还是不是坏人,他到底想干嘛?
总之疑点不很多,但还是有让你猜不到的地方,枪战真实感强,对信任、复仇的内心描述也有,整体看完还是感觉不错的,开饭了,不跟你们扯了,反正在喷子眼中,这部是坨屎,让你们看完不掏钱的屎。
有阿诺·施瓦辛格,而且是动作片,《破坏者》就属于男人必看的片子。
何况还有大卫·阿耶的编剧加导演,故事也坏不到那里去。
有了这两道保险,《破坏者》就必入观影之列。
施瓦辛格自州长任上退休之后,再度杀入影视圈,除了《背水一战》略显老派之外,《金蝉脱壳》与《敢死队》系列都属于水准之作,绝没辜负他的一身依然坚硬的骨头。
《破坏者》可以说是将《敢死队》与《金蝉脱壳》混搭起来,既有前者的热血打斗,又有后者的机智烧脑,而且还没有了史泰龙来夺光芒。
先扯开一句。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这样说“资本逐利性”:“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
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老马的批判,以及他的那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现在都过时了,需要被扔进垃圾堆。
按他的说法,目前以网游为创业的人,大概都在犯绞首一样的罪。
信息时代的创业,很多都是以小博大,小小的投入动辄赢得千万级资本的青睐,这种资本的逐利性,老马的解释都无法说圆过去。
要不然,小米、滴滴、陌陌这些项目都是罪大恶极的产物了。
但有一点,像贩毒这样的生意,继续套老马的理论的话,还可以说得过去。
为了300%的利润,毒贩们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一旦被捉,就会万劫不复,于是就提着脑袋搏命运作。
而政府作为市场及社会秩序的守护者,面对这样的亡命之徒,自然需要更为强大的力量才好去对决。
施瓦辛格饰演的正是这样一支战力非凡的缉毒精英的头头,这支精英部队就称成为了“破坏者”。
毒枭们都是亡命之徒,“破坏者”们一次次地去消灭,他们自然不甘于坐以待毙。
反击的办法就是报复,目标选择破坏者的家属,以期形成对破坏者们心灵的打击。
不幸的是,“施瓦辛格”的妻子就被毒枭们捉了去,百般虐待,并残忍加害,还将现场视频发给了“施瓦辛格”。
为国效力者的家属自然是国家保护的对象,但如果犯罪发生在主权范围之外,国家也鞭长莫及。
“施瓦辛格”的妻子就是被带到了美国之外的墨西哥被虐杀的,心中充满了愤恨的“施瓦辛格”,在国家的无能为力之下,只能选择自我解决。
而要去墨西哥,又是需要钱的。
于是,他开始打毒枭们的钱的主意。
不过,打毒枭钱主意的人,可不只是他一个。
整个“破坏者”团队,又有谁不对这些意外之财感兴趣。
所谓不要白不要,只要做得漂亮,自然可以刮得到油水。
于是,在一次活动中,在一场漂亮的围歼之后,面对着如山的钞票,“破坏者”们迅速搞了一批钱打算留着私分,这批钱的数额达到了一千万美金。
不过,等他们转身去拿那批钱的时候,却发现已经被人捷足先登,一分不落地拿走了。
这还没完,警方迅速知道了他们的违规行为,于是停了他们的职。
而祸无双至的是,他们的团队还引追杀,开始一个一个丢命。
连环案留下的阴影及后果,引起了更大更多的流血与杀戮。
《破坏者》的电影主题是反英雄主义的。
“破坏者”们是国家的精英,他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
但作为个人,他们却各自怀着一门心思,或吸毒,或滥情,或友妻,从道德的角度看上去都算不上什么好东西。
当有了执法的权力,他们是为国效力的英雄,当执法权拿去,他们就是普普通通的人,还因为拥有更大的破坏力而成为破坏社会的一部分。
这就将英雄的身份彻底进行解构。
就像我大天朝的城管们,一方面打着服务城市的旗号在做些好事,另一方又何尝不是借着权力在做自我寻租的事呢?
凡人都有两面性,大抵如此。
而事情真相的揭开,则更为可怕。
因为钱是被“施瓦辛格”拿去的。
而追杀他们的也不是什么毒枭集团,而是源自内部,其中的两位因为对其他人的不信任,愤而产生杀机,将屠刀伸向了自己朝夕相处的兄弟们,而且手段残忍。
精英的内斗,让人心生悲凉。
破坏者们,破坏到了最后,却是自我毁灭,祸起萧墙之间。
而引发这一切的“施瓦辛格”之所以拿钱,则是想要亲身杀向杀害他妻子的人。
他最终还是很爷们地去践行了这一愿望。
但结果已经让人兴奋不起来。
所以,整个片子看下来,会觉得非常的憋屈,非常的压抑,英雄的身份是如此地不堪,英雄之间的战争,是如此地泯灭人性,似乎将人世间所有的美好都断送了,让人悲凉的无法呼吸。
而“施瓦辛格”为了一己的私仇,将自己的兄弟们全部葬送,他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爱情为了家庭。
他维护了自己的内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实现了复仇的心愿,但也失去了更纯真的友谊,还有生死与共的兄弟。
这种胜利与悲凉同在,让人无限感慨。
看《破坏者》,不是像《敢死队》那样简单喊下爽就可以结束了,它留给人的震撼太过于强烈,以至于很多人都无法适应。
大量口水的吐来,使得这部片子的打分并不高。
不过,以施瓦辛格的演技来评判的话,其实也是打分低的一大主因。
作为当仁不让的男一号,故事里的主角应该是一位有心计有勇气的人,施瓦辛格直不楞登的表情没有显示出太多的变化来,看不出有太多心计在里面。
如果换成连姆·尼森,可能整个故事的情绪讲述会更流畅一些吧。
而且,施瓦辛格的肌肉也的确有些老了,有疲态与力不从心之 处。
整个说来,这片可以去看看,但不要抱着简单的娱乐心情,要想更好地进入情节,你得稍微有些沉郁才好。
情节看似简约,但绝不简单。
你可要看好了。
大卫·艾亚拍枪战场面很有一手啊!
手持摄影的风格相当酷。
他的《警戒结束》我很喜欢,这部《破坏者》也带给了我惊喜。
你的名字我记下了!
用breaching shotgun破门。
我在想为什么他们的头盔上没有摄像头拍摄行动画面传输出去供那些官员们观看。
将炸药放在钱堆旁,走远后射爆,火焰伴随着美钞喷涌,激起“美钞火焰雨”,每一张飘荡在空中的美钞都是一团跃动的小火焰,美!
室内训练。
第一次效果不理想,阿诺激励了队员一番后,开始了第二次训练(这一次阿诺坐在了两个代表恐怖分子的靶子之间),效果理想。
趁汤姆醉酒不醒将他所居住的房车开到了铁轨上,然后将车门反锁。
房车被撞,汤姆的肢体脏器散落各处。
将“脖子”开膛破肚后钉在了天花板上,肠子流出垂在半空。
说不定“沃顿队长”家中那些与大人物的合照都是真的,不过是在他是“施瓦辛格”时拍的。
林中小屋旁,杀手(危地马拉特种部队)VS退出的DEA警察(曾是海豹特种兵),这段我觉得是本片中最棒的部分。
现在(阿诺和FBI女)和过去(杀手和退出的DEA警察)穿插进行。
镜头1:第一人称,准星,射击。
镜头2:在给自动步枪上弹时右臂被射中,马上用左手掏出手枪继续射击。
镜头3:堪称绝妙,视角是在手枪枪口冲着持枪者拍的,给观影者的感觉就是持枪者拿枪抵着你冲你开枪。
我操!
阿诺虎躯一震,FBI女就送上香吻,然后共度春霄。
这个吻有点突兀。
秃头破门而入,发现敌人挟持了一名女子持枪指着自己,马上把枪放下举起双手:“喂,别冲动,朋友。
”说话间突然又把枪掏出瞬间将敌人爆头。
太棒了!
-为什么用铁丝网包住来沉尸。
-尸体膨胀后,铁丝被会勒的割进肉里,释放出腐烂气体,尸体就不会飘上来了。
两辆车像骑士决战那样,相对而行-冲锋射击-180度回转-再次冲锋射击。
伏在驾驶室上的阿诺VS窝在后备箱中的女婊。
阿诺的孤身复仇之战。
全灭敌人后中枪的阿诺回到了之前的座位饮酒点燃雪茄,装逼水平实在是高!
虎头蛇尾的感觉,开篇暴力,火星四溅,后来就萎了。
州长是不是岁数大,身高缩水了。
身材也差了,比敢死队里稍微好点。
肌肉也没了,一道道的皱纹。
但是依然吊个雪茄,干着火爆的事情。
剧情总是觉得似曾相识,过度强调了这个小队的存在。
其他用其他手法,也完全可以描绘这个队伍是特别的。
洗钱,这个永远曾在的问题。
现在的社会,金钱是大爷,有钱能使鬼推磨,完全正确。
每个人的心理都不同,要琢磨透一个人,那得是什么节奏。
因为老婆的死,约翰拿走了本是脏钱的一千万。
但是队友却互相怀疑,互相杀戮。
一个接着一个死去,手法残忍,最后就剩州长一个人的时候,他终于说出了实情。
于是,他独自去到墨西哥,干掉了仇人。
坐下来,喝一杯酒,叹一口气,无非是想说,“唉,老了,干不动了,现在是年轻人的天下了”。
消磨时光,喜欢欧美动作片的,还是可以一看的。
难道,还不给快70岁的前州长个面子嘛。
剧情就不说了,你调戏观众,可是观众愿意为老施买票,我没办法,我也是如此。
问题是你稍微用心点好不好呢?
第一,拜托找点好看的养眼的演员好不好?
给老施配的演出伙伴整个一群混黑社会都不合格的人,尤其女性,2个主要女性都是可以当人祖母的级别了,偏偏又没有海伦·米伦在赤焰战场里那种能吸引人的风韵和演技,粗糙的不得了。
是我审美观有问题?
第二,把美国缉毒署弄得如此不堪以至于网罗一些混混当卧底,并且没钱招人当特警执行,还要卧底们同时出演执行者,有啥好处?
第三,老施黑下那1000万真没看出啥必然,以他们的能力,随便就能去把自己妻子儿子的仇报了,偏偏弄出许多噱头来绕圈子,胶片不花钱的啊?
第四,第一次老施看妻子被虐录像,痛苦流露,我们知道他苦大仇深,好了,第n次再看,我就怀疑:他是不是虐待狂啊?
看这种录像上瘾了,不停看看来满足?
甚至,他就是虐待妻子的幕后黑手?
第五,电影里数次提到的集团和厄瓜多尔特种兵,极度的显示他们就是幕后黑手,而且主角们想和他们斗,如蚍蜉撼树,可是,可是,我真TMD竟然没看到他们有任何威力。
再说了,世界上特种兵排名我看多了,啥时候有厄瓜多尔的事了?
第六,CQB从头到尾,没别的战术运用,莫非军事技术支持人员只会这一种?
第n点,……我不想八了,只求编剧们,再让老施他们这一代人当主角,还是回归他们的本色好不好?别悬疑啊恐怖啊番茄汁啊一起上了,他们真的还是适合那种敌虽千万,我毅然无回,杀个惊天动地,拼个海阔天空,痛苦,是前行的动力,折磨,是暂时的休息,有真情,自在无言里,好汉子,总在风雨中。
为什么女FBI最后才意识到是John骗了所有人?
在她见到从水里捞上来的西班牙人尸体的时候不应该立刻意识到是John杀了杀手,并且雇了自己的杀手去杀自己手下吗?
在她见到那几个尸体上大拇指没了时,不应该立刻想到当初John拿来的指纹是他杀了真杀手采集到的吗?
除此之外,我觉得John黑化并不合理。
他那么爱他的团队,为什么宁愿除掉他们所有人也不让他们帮忙一起查杀妻凶手?
一个人拿1千万查,和一队人拿一千万查怎么都不选第一个吧(╯3╰)
忍不住骂街,狗屁不通的片子。
施瓦辛格参演的意义就是:他让本来看完电影感到莫名其妙想骂街的人,在情怀大腕光环影响下会反问自己是不是没看懂。
小组分分钟实力通天拯救世界的架势,会为了1000W撕逼?
再干一票不行吗?
好像他们真的怕上头的禁令似的。
牛哄哄完成不可能任务的人,能调动国家力量的人,扼住命运咽喉的竟是第三世界派出所民警?
为了配合州长大叔,连唯二女角色都找大妈来配了,可分分钟还是心疼州长:要不您歇会?
(施瓦辛格画外音:我冷酷,我话不多,我刚爬碗楼,让我把气喘匀再念词行不?
)当然,施瓦辛格的敬业精神值得敬佩,大叔不容易!
和2个同事一块儿去看的,本来在纠结是看万物生长还是看破坏者,后来崇洋媚外选择了美国片。
进了影厅,座位没坐满。
看不到一半的时候,就有人中途离场。
就我个人来说,影片剧情还可以。
但是为什么画面非要整的这么阴暗,这么压抑,为什么警察看上去非要那么流氓,那么暴力,那么恐怖。
最糟糕的是,快5月了,影厅还不开空调,空气真的很闷啊,呼吸很压抑啊。
再加上本人还穿着秋衣秋裤,简直要出汗了,成龙国际影城你们确定这个季节没开暖气,对吧?
要出汗的焦躁和大屏上的血腥加到一起,简直要被压抑的喘不过气来。
只好离场吃个冰棍透透气。
所以那些想去看这个影片的朋友,提前考虑下影院是不是开了空调,考虑下你是不是穿的足够清爽,否则的话闷热的环境真的不适合看这部电影。
口略重
便當起來乾脆利落。有些兄弟還是很忠心的,完全可以一起復仇嘛,幹嘛什麽都不說還圍觀便當派發……虎頭蛇尾,瞎了前邊的懸疑感。不過最後那段頗有大鏢客的感覺,施瓦辛格還是有範兒的。
本来就很弱的剧情一直靠仅存的悬疑撑着,最后的结局实在太牵强了。台词基本靠F**K和motherf**ker在撑,也就枪战戏还可以看看。
把美人奧莉維亞和州長安排一次ONS太違和。。。。。幾張照片和海報讓人回想到州長年輕的時候。我能接受結局,因為我自己爲家人都可能會這麼干。
好多血~
拜拜托,起码让前州长去演一个离休多年的DEA特工,也不至于让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如此容易出戏。
如果看过《警戒结束》,会很难相信这是大卫·艾亚的作品,准豪华的阵容拍成了不入流的动作电影,演员显然比电影更好看。这个故事的架构不错,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是没有完成精妙的设计,最后大量的血腥刺激形成了简单粗暴的风格。从这部电影粗陋的整体质量来看,它更适合于直接发行DVD。
大卫阿耶好乱啊,还特喜欢拍这么多人物。
乱七八糟,情感没有建立就没有毁灭,这么牛逼的人为了那么点钱,至于吗?
节奏控制得很好,但剧情特别白痴
咔咔,血腥暴力。。。。看的还是很爽的。。。。。。州长真的老了唉。。。。。。
手提摄影,自然光,监视镜头,适合多来几场枪战,而不是花在文戏身上玩悬念,铺成悬念的段落做得还行,但是收得太仓促,没有好好挖掘人物使得动机显得没什么说服力。阿诺老得让人不忍直视了,编剧还给安排了一场极其蹩脚的感情戏。
很好看!
略沉闷,随着剧情发展,渐渐悲伤
电视看的,实在没啥看的才看了这么部烂片
哦。/4.3/
火爆动作片,就是有点血醒!
信任在哪里
州长的片子要什么剧情啊,就是魂斗罗!骚爷死的也太快了
作为一部粗暴的B级片,这个剧情搞得太乱了,而且还没达到目的,让人物显得莫名其妙。。。不过阿诺还是很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