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看到第4集。
怪得很,莫名其妙膈应得慌,差不多每个人都突然多了一些面目可憎之处安娜和贝茨这一对真是苦难深重。
过于沉重,坏事一桩接一桩。
已经看的头疼了。
从上一季开始就不喜欢Tony,一见面就倾心Mary并为此抛弃未婚妻。
两人的利物浦之行着实让我膈应。
Mary的大胆行事有现代女性的风姿,但是放在唐顿的背景下让人难以认同。
在迈出这一步必然冒着极大的风险——远不止于自己的清白,还包括家族的名誉,儿子的未来,以及来日破裂时的反目。
Edith行事则相反,每一步走的优柔寡断,畏畏缩缩,如今似乎越发走入了难以破解的死局。
作为一位母亲,她与孩子的未来何去何从?
其心可哀。
老爷越发显现武断固执的一面。
看画人一事,看似吃醋,却也有对夫人的不尊重。
夫人虽对看画人无意,但无疑喜欢被他尊重、赞赏的自我成就感(注意到一个细节,夫人询问造房子的事情时老爷直接忽视了她,夫人扭过头去露出一个落寞的表情) (啊啊啊啊看的我好心疼,美丽温柔的夫人其实也是有想法有才干,希望能像女儿Mary一样在庄园一展身手的呀) 最反感的绝对是乡村女教师邦廷小姐了!!
这比10个愤青时期的revolutionary chauffeur布兰森加起来还过分啊!
不管观念,不论时代,礼貌和教养永远是道德的一部分!
若是真心不屑贵族那一套,就不要接受邀请做客!
——拒绝邀请会死么?
若是接受了,就应该给主人应有的尊重与感谢!
她这算是什么?
吃着主人的饭,对伯爵公然加以不客观的尖利指责。
另一方面说着不是希望Tom讨厌这一家,另一方面公然数次在唐顿激起矛盾。
这一波操作着实看不懂,只能理解为激化矛盾、引诱Tom离开唐顿。
anyway, 也许以后她会令人改观。
但至少目前为止,it's disgusting.当然一如既往喜欢老夫人。
带着伊莎贝拉去看亲王——拉着闺蜜去偷偷看望老相好hhhhh。
话说回来,默顿伯爵在窗前求婚的镜头有被打动到。
第一次觉得马修妈也很美。
ohhh真爱无可阻挡。
看到第五季了,确实有些同情心疼Thomas。
从来没有get到Daisy的颜值,但是感觉这一季某几个镜头堪称美丽了。
是学习和由此生长的自信让人焕发光彩吧。
知识就是粮食,与武器。
————至第7集————— 奶奶坦白不想伊莎贝拉结婚是不想失去自己的好朋友😭😭演技真的绝啊😭😭眼睛里满是伤感,很少见到这样令人心疼的奶奶啊😭😭Larry是什么鬼玩意,几句话就能得罪一整桌人 也是佩服👍🏻 精神矍铄充满能量的马修妈少有晚宴后的落寞时刻 也很让人难过啊😭预感还挺准的,Tony和Mary非官配。
4人修罗场里居然现在最喜欢直率的Mabel. 爱憎分明心直口快,初次见面就怼得Mary错愕,坦荡对Tony道出不曾释然的爱与固执——倒让我想起刚刚出场时的查尔斯的直截硬气,只可惜拜倒于Mary的裙下后便拧巴了起来。
深感马场上Mabel昂首的侧颜极美,不逊于短发Mary的风姿。
又美又飒的配角。
祝她幸福。
病后的Thomas多了几分亲和。
记得前几季时极不喜欢厨娘的唠叨,如今倒愈发觉得她没什么黑点还挺可爱。
时常觉得Mary着实有些冷漠刻薄, 或许因为二三季的她也不时有善举,而这几集的她都是周旋于男人中间吧。。。。
管家cp线浮出水面,卡森提议买房,我直呼666(学到了学到了)。
并,深切同情被百般折腾的德鲁夫妇,人财两空还闹出夫妻矛盾。
还有两集。
一方面是评论,一方面也是以免时间一久自己记不清看的是什么,所以聊以记录。
然而DB的这个评论预览功能还真是有点小BUG,我开篇直接把剧情一写,即使不点开的话,这人民群众还是能够一眼就看到我的剧透呀……为了不至于说一条广播直接鞋底,让人防不胜防。
也不至于不小心瞄到,哪怕不打开也被透的净净光光,看来在每篇评论前面加一段垃圾声明还是很有必要的。
严正警告:本评论毫无任何营养,开篇第一句话直接鞋底,重要剧情精炼曝光,读后感想极其主观,评论文笔庸俗不堪,语言文字幼稚可笑,甚至可能出现错字、别字、漏字、误导、遗漏、乃至通过联想猜测等方式鞋底其他作品一大堆的不良后果。
经阅读以上严正警告,表明阅读本评论的您已经知晓一切风险,并自愿承担因阅读本评论所带来的的一切后果,对因此所带来的损失和不爽,本烤不承担任何责任。
至此,您还准备继续往下读的话,您也真是蛮闲的。
其实后面几季,抛开精美的服化道,剧情本身还是有不少狗血之处的。
到了S05,大表姐的试婚又分手、二表姐哭哭啼啼瞒天过海争夺私生女儿的抚养权、三姐夫和进步女教师的暧昧及大闹唐顿、大奶奶冒出来个中老年追求者、员外爷怒打追求者、大姨妈决定结婚却又遭到男方儿子的坚决反对、老太太来了个俄国王国贵族追求者、大侄女儿算是唯一喜庆的闪电找到如意郎君。
楼底下,托马斯真的越来越招人爱,黛西也是越来越懂事越来越能干,贝茨夫妇依然是全剧纠结的中心的中心。
如果把这些剧情放到更为现代的场景中去,大概也就是电视剧频道3颗星封顶的婆婆妈妈家长里短生活剧,或者是芒果台7倍滤镜的豪门烂俗感情大戏。
然而,唐顿最为我所认同的,依然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核心,那就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
这个充满了正能量的设定前提,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场景、服装、表演等等,让整部剧自始至终都沐浴在令人温暖而愉悦的阳光下。
当然,其中也不乏一些令人讨厌的情节,也一直有不少误解和悲伤,但是最终往往都败给了剧中人们的善良,也许这就是唐顿真正让人喜欢和向往的地方。
如果要排名的话,楼下我最喜欢的是托马斯、黛西和卡森;楼上则是大奶奶、老太太和大侄女儿(大侄女儿是真的喜庆)。
正如S05结尾处,员外爷跟大奶奶说,二表姐领回来的这个女娃娃是不是她亲生的。
大奶奶说,是,但你可千万别告诉二表姐你已经知道了哈。
员外爷说,好家伙,行吧,也不知道你们到底在整啥玩意儿,但你们说是啥就是啥吧,只要咱能开开心心过日子就行。
与人为善,彼此信任,这样的唐顿,怎能不爱。
时光飞逝,从第一季红遍全球到现在渐渐平静的《唐顿庄园》已经有五年了。
进入正题。
大家可能有这种感觉,《唐顿庄园》自从第一季高水准,到第二、第三、第四季就趋于平淡,本人特别要吐槽一下第四季,真心鸡肋,东拼西凑,摇摇欲坠,一度认为这剧就要flop了,没想到,秋季,第五季归来。
刚刚更新首集,出乎意料的好看,有种水准回归第一季的感觉,不晓得是不是编剧们终于回了神,还是前四季默默铺垫的爆发,第一集确实很精彩。
第一季信息量巨大,总结很乱,请大家见谅哈 :D首先,背景已经到了1924年。
这一年在英国历史上还是很重要的,同年的1月22号,英国工党首次执政,这在第一集开头的场景中,伯爵和大家在早饭的时候议论着,老贵族的忧伤~。
新旧更替、一站的创伤、年轻人新的思想、已经不再那么万丈光芒的英国,让当时的英国人明媚又忧伤。
这里有个梗,有几个人来找伯爵老爷要块地给战死的烈士立纪念碑,老爷欣然同意,但他们点名要mr. Carson 来当chairman= =,看到伯爵和carson的脸色真是呆萌呆萌的。
(carson和mrs. Hughes真心soulmate啊)upstairs 的这几个人里,从第一集来看,个人认为出彩并令人动容的依然是大表姐和老太太,二小姐依然那么忧伤,仿佛走两步就能刮出寒冰,伯爵夫妇还是那么大度谦和(当然,聚会上伯爵发了一些小脾气),sybil的鳏夫Tom依然和这个家庭有些距离,就像他自己在剧里和rose小姐说的 - "Still feel hanging in the mid-air "。
大表姐现在浑身上下都闪耀着成熟女性的光芒,稳重、典雅、深思熟虑。
显然,她已经走出了Matthew的阴影,真的,就像某豆友在短评里说的,人家都走出来了,你们这些小婊砸们就别大表哥大表哥啦(笑~)。
令人动容的是,当追求者Tony来参加伯爵夫妇周年庆,他们外出打猎的时候,Mary说:I do love you ---她还说:“I've decided to live in the present and not spend my life regretting the past or dreading the future. ” 你看看,走出来看开了。
一致认为编辑是特别偏爱老太太的,你看那些超棒的台词都是从老太太口里说出来的,删选了几个自认为精彩的:老太太开头和mrs. Crawley说的:"there's nothing simpler than avoiding people you don't like. Avoiding one's friends, that's the real test." (没有什么比回避你不喜欢的人更简单的了,回避你的朋友才是真难)。
还有一个就是在周年聚会上老太太的对二小姐的吐槽,二小姐说老太太和伯爵太势力了,老太太回应:"We are being realistic, something your generation has such trouble with. "(我们不过是说实话,这是你们这代人最缺失的),还有在宴会上发生的和女教师的争论里,老太太的圆场:"Principle are like prayers, noble of course, but awkward at a party. "(原则问题就像是祈祷,当然很高尚,但在开趴的时候说就是无聊惹)多精彩~Downstairs 的这些仆人里,能看出一些精彩。
carson和Hughes依然一把手;Thomas依旧阴险欺负着新来的女仆,of course,依旧爱着jimmy;anna和bates看着还挺美满的;Moseley呆萌好好笑;小厨娘daisy身上逐渐显现出新一代年轻人的影子,是的,她开始自学算术了,并且知道自己不能一辈子做厨娘,mrs. Patmore还是那么关爱着daisy。
当然,剧里的Thomas差点反被欺,他和女仆的梗也看出了伯爵夫人的大气。
还好最后,以前发现并且英雄救美地扑灭了一场火(二小姐啊 二小姐)= =jimmy,我的天,应该没有然后了吧,Thomas真是心酸,唉,不缩了,太可怜了。
第一集太精彩,很多地方没讲到= =。
是第五季的好开头!
希望这一季能够新旧更替的腥风血雨、矛盾冲突、人性的美好与阴暗。
(手机打的,写的很乱,ˊ_>ˋ to be continued :)
最近几年,借着观众们的贵族情节和窥奇心理,《唐顿庄园》成功地刮起了一阵复古风,引起了关于古典庄园生活的许多讨论。
即使在隔着两重大洋的国内,这部剧也在观众中掀起了阵阵追剧热潮。
故事主要是围绕庄园里贵族一家展开,因此这个家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细微详尽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森严的等级秩序,庄重的礼仪礼节,奢华的吃穿用度,浩大的游猎出行……听起来怎么有点熟悉吗?
如果你有读过《红楼梦》,或者至少看过这部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这部英剧铁定能勾起你对《红楼梦》的回忆。
这一东一西、描写贵族生活的两部优秀作品,如果联在一起看,你会发现特别多、特别多相似的场景和细节。
当然除了某些场景与细节外,两部作品的角色搭配、结构布局也有相似的地方。
比如《唐顿庄园》的主要故事是围绕伯爵家三个小姐(侧重大小姐)的爱情与婚姻展开,而《红楼梦》基本上讲的就是“金陵十三钗”的故事。
《红楼梦》虽然描写的上层贵族的生活,但在奴仆侍女身上也着墨很多,袭人晴雯都是令人过目难忘的深刻角色;《唐顿庄园》中也是楼上楼下两条线铺陈剧本,既有贵族的爱情戏财产争夺戏,也有楼下仆人勾心斗角、悲欢离合的种种情状。
(当然优秀作品有许多相似处也不是稀奇事,很久之前就有网民指出国产剧《西游记后传》跟《哈利波特》七部曲在故事情节,人物角色上有很多重合的设置)不过由于作品主要讲的是贵族,我们不妨从这个特定群体先讲起。
在百度百科里面,对“贵族”的解释是这样的:“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中,享有经济政治特权的阶层。
”我没法考证这个词条是哪路大神创建的,但是读起来像从《资本论》里原封不动抄过来的,至少也是从哪本阶级斗争学说的教科书里面摘录的。
不过这个词条用来形容《红楼梦》的“贵族”(或者权贵),是恰如其分的。
几千年历史的洗刷后,到了封建末期的清朝,权贵们的“贵族文化”已成了空架子,最后到《红楼梦》的年代时只剩下两个支柱:一个是虚文礼节,一个是奢华糜费。
礼节固然是贵族的标配,也是他们区别于大众百姓最明显的标志,这一点上东西方没多大分别:《唐顿庄园》里面那些大小姐们华丽的服装换了一套又一套,倒也不完全出于打扮的需要。
不同的场合会见不同的人,或者同一群人在不同时间段,都有不同的着装要求。
男女主角成婚后的某次晚宴,大表哥和伯爵下楼用晚餐时没穿燕尾服,没打白领结,于是那个美国远道而来、向来新潮的丈母娘故作大惊小怪地揶揄道:红楼梦里面讲“礼数”的地方就更多了。
江南甄家几个女人到贾府来访时,称赞贾宝玉懂礼数,贾母于是顺着话头高兴地说:“不知你我这样人家的孩子,凭他们有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见了外人,必是要还出正经礼数来的。
若他不还正经礼数,也断不容他刁钻去了。
就是大人溺爱的,也因为他一则生的得人意儿;二则见人礼数,竟比大人行出来的还周到!
”可见贵为一家之长的贾母,对这些方面是相当看重的。
另有一个细节处,可能很多人从未留心过。
在第二十四回,贾宝玉去贾赦院子里探病,文章原文是这样的:“(贾宝玉)先述了贾母问的话,然后自己请了安;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问的话,便唤人来:‘带进哥儿去太太屋里坐着。
’”——贾赦是先站起来给贾母请安回话,之后才是贾宝玉正式给他探病。
类似的情况在红楼里前后出现了多次。
一家之内,母子叔侄之间,等级之森严、秩序之严谨、礼节之繁琐由此可见一斑。
讲究礼节,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区分贵族与平民不同的身份。
刘姥姥进大观园看见贾府寻常用饭还有许多规矩,于是点头咂舌地感叹“礼出大家”;《唐顿庄园》中也有相似的情况:男主的母亲初来到唐顿时,就担心伯爵一家会乐意见到他们因为不懂礼数而闹出洋相——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不提楼上的正主,就是在楼下仆人当中,那个向来毒舌的“章鱼哥”就曾当众嘲笑,说马修只不过是个医生的儿子,马修母亲“连个贴身女仆也没有”。
贵族的另一个特点是生活奢华,这一点两部作品中都有竭力着墨。
《唐》里面看得人眼花缭乱的,有贵族妇女们的精美华伦的服饰,杯筹交错熙熙攘攘的酒会,还有兴师动众浩浩荡荡的狩猎。
其中狩猎戏令人映像最深刻的,前几个月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英国狩猎的事件备受关注,据说模仿的也是唐顿庄园里的一套行头。
在科举诞生后,一方面咱们自己的贵族文化日渐没落,整个民族渐渐向平民社会过渡,另一方面社会文风日益盛行,所谓的知识分子渐渐的只会死搬经书。
这一切导致现在的我们很难想象,其实贵族本应尚武(回想咱们秦汉三国,或是更久远的先秦时代),他们对国家最大的贡献,是在战争爆发时应召奔赴前线。
在贵族与武力、贵族与战争这方面讲得最暴力、最血腥的,应当首推HBO的《权力的游戏》系列:《唐》剧中也提到,伯爵的父亲曾一掷千金赞助村里医院的修建和运营,伯爵还有老伯爵夫人都曾出手阔绰地帮助仆人们解决债务问题。
但相对而言,上述提到的活动,都是这个阶级里比较正常的,即便在我们这些平头老百姓看来也不足为奇。
相比之下,《红楼梦》中的贵族生活奢侈得简直能用“穷凶恶极”来形容。
贾府在方方面面都是要讲排场比阔气,常常挥霍无度。
荣国府建省亲别墅,划地就划了(据考证)300多亩地;宁国府秦可卿出丧时,小说里原话是“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但是这些还是需要读者发挥一些想象力的,我在这里想探讨的是小说中直接描写,刻画详尽的贾府的饮食。
很多热衷红学的人,对红楼里的饮食文化必有涉猎。
讨论红楼饮食的奢侈时,常常会援引几个典型案例。
这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被王熙凤介绍得有滋有味,生动形象的“茄鲞”——做成这么一道茄子菜,要去皮净肉切丁,鸡油炸,再加入各色菌笋干果豆品后放进鸡汤煨,之后封坛,拿出来时还要用鸡爪子拌——可见在贾府里,即使吃一道看起来十分寻常的菜肴,也不知要杀多少只鸡做配料,投进去多少人工和钱财。
在小说里面提到贾母的日常饮食时,有这么一段话,“大厨房里预备老太太的饭,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吃到一个月现算倒好”吃了一个月也不见重样。
描写贾母日常饮食场景时,提到说她不仅有自己点的几色分例菜,另外还有各房孝敬的几色菜,平常吃顿饭就足足能开个小型宴席。
还有人统计过,说红楼梦里面提到的饮食种类,其中大类10种,涉及到的食品有118种——像我这种蝼蚁小民想一想都要打寒战了。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吃螃蟹时,说了句:贾府吃顿螃蟹花了二十多两银子,二十多两银子什么概念?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中,写武当俞莲舟赏给船家三两银子,已经是船家“几个月的伙食之资”;老舍的《茶馆》里,康六把自己女儿卖给太监做小老婆,拿到手的只有六两银子。
其实比划到这里就能发现,中国的“华族”跟西方的“贵族”,虽然都有很多上层阶级的“共同点”,但细细看来,这些“共同点”侧重的方向全不一样。
西方人热衷于社会交际,宴会游猎只是实现的手段。
但在古代中国,社交仅限于士大夫之间的谈书论经,男女之间是不可能正常交往的(交往是不可能的,见面都不行:林黛玉初进贾府,两个舅舅都没有面见她;王夫人听到宝玉被打不管不顾跑出来时,慌得众门人小厮“避之不迭”;薛姨妈吩咐老伙计路上照管自己儿子,还要隔着一层窗纸说话),二来宋朝之后社会上文风盛行,年轻人都是读经书的多,习武狩猎的少。
这样国人热衷的,惟有自己的口腹之欲。
其实也不仅仅是口腹之欲,鲁迅先生说道学家看《红楼梦》看到的都是“淫”,也就是说,红楼里面的贵族子弟纵情声色也是常见现象。
拿这方面劣迹昭彰的贾赦贾琏父子做例子。
贾琏勾引下人老婆,偷取尤二娘,几天碰不到女人就忍耐不住“拿清俊小厮来泻火”;他老爹更不是好东西的,连做下人的袭人都瞧不起他:“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
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已经儿孙成群的人,屋里还豢养了许多侍妾丫鬟,最后还打起自己母亲贴身丫头的主意。
柳湘莲曾当面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只有门口那两只石头狮子是干净的。
将《红楼梦》跟《唐顿庄园》比较起来,两部作品虽然刻画的都是贵族们光鲜奢华的生活,但两者对“奢华”的定义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唐顿庄园》中贵族绅士小姐们,他们吃穿用度再优越于常人,总有一定限度。
总的来说不过食物略微精美,衣饰比较华丽,住宅稍稍宽敞明亮,何况他们出席筵席,参加狩猎,为自己修建城堡庄园,要么是为了在社交活动中树立自己的形象,要么是出于传承贵族文化传统的需要。
这种“奢华”应当说是处于处在那个时代那个阶级的正当需要,既不违背常理,当然也就无可厚非。
反观《红楼》中人物角色的种种行径,他们在追求口腹之欲、床第之欢方面,已经堕落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更有意思的是,这种极端的例子并不是曹雪芹作为小说家,在表现小说人物时的有意为之。
《红楼梦》是个社会缩影,但绝非一家之言,类似事情即使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封建末期的明清两朝尤其为盛)也屡见不鲜:民初的袁世凯,吃个小米粥所用的小米都是粒粒精选,从西北千里迢迢运来;清末的胡雪岩,坐拥豪宅妻妾成群,晚上睡觉还要像皇帝老儿一样翻牌子;清朝的纪晓岚,一天要吃几斤肉,“御女数人”;明朝的“贤相”张居正,坐轿子要32个人抬,一顿饭要摆上百道菜还要感叹没处下筷子。
这话要说出来才更揪心:一两百年前,英国那些贵族正在赞助科学家搞科研,资助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把资金投入工商业发展经济,最不济也能做到平日嬉游打猎,战时随时应召赶赴国难。
所以那时候的大英帝国是环球霸主。
两次世界大战后,最高权杖虽然从英国过渡到美国手里,但两国系出同门,在文化上其实是一脉相承的。
英美一系雄踞全球权力顶端一直到现在,已经历时几个世纪。
而回顾我们自己的历史,一百年前,腐败蚀坏肌骨的大清朝,开国两百年后已千疮百孔,一旦遭遇洋人立即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再往前追溯一千年,唐盛世后整个华夏族也是一直在走下坡路。
国家是要靠人来治理的,在遥远的古代准确地说,是要由这些贵族精英来治理的。
但红楼里,这些在物质性欲上有着近乎变态需求的纨绔子弟,精神上的萎靡和畸变已经病入膏肓。
终日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文化精英们,在退化堕落到如此不堪的地步时,民族焉有不衰退的道理?
老百姓能指望他们当得起治理朝政、守疆戍边的重任吗?
Somebody love to compare this TV show to some china's TV shows like.but I'm doubt of it.I have to say this art protection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China'sTV show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fferent things is
疫情在家的不到一周时间,慵懒闲散着看完了第五季。
看完第四季后时隔五年多时间拾起这一季的剧情,刚开始有点生疏,但很快就回忆起来前面的剧情和复杂的人物关系。
故事依旧在唐顿庄园里格兰瑟姆伯爵一家人展开,老爷和夫人的感情也因为第三者的出现备受考验,经历了短暂的不信任和争吵之后,他们和好如初,老爷坦言因为不信任对方而深深自责让感情大大升华。
老夫人和克劳利夫人的友情独特而悠长,在看到老朋友即将进入婚姻而预见自己孤独的失落,对阻挠婚内私奔的亲王夫人的感激,历经岁月洗礼才能有这种感受。
大女儿玛丽在上季失去大表哥,沉痛过后继续开始新的生活,感情故事来得快去得也快,不必再提。
二女儿伊迪斯假装度假实则悄悄生下女儿,迫于家族的名誉和社会世俗的压力,将心爱的女儿交付到佃户家抚养,无法说出真相的她只能以教母名义去探望,过分宠爱不自知后惹得佃户家女主人不堪其扰,拒绝了伊迪斯的关照。
好在柳暗花明,得知迈克已经在德国被杀害并获得继承其出版社的权利后,在母亲、祖母和姑妈的掩护下顺利地将女儿带回自己身边抚养。
三女婿布兰森渐渐融入这个家庭,几乎快要忘记自己过去的身份和立场。
只是女教师邦廷的出现时时提醒他的“不同”,并分立他与家族的关系,好在他已经在内心把自己当做家族成员,不至于伤了大家的心。
帮助岳父大人处理好庄园的大致事宜后,不忘初心、内心笃定地计划前往波士顿继续自己的事业。
在楼下,厨娘黛西抓住了学习数学历史的机会,并得到邦廷的指导,对世界有了更新的认识,逐渐获得了与时代共进的能力与野心。
只是威廉父亲的挽留,让她暂时无法狠心离开。
但是随着主动学习与成长,她已经不再弱小无能,说话都变得自信坚定。
一方面是她自己的努力,同时更离不开身边人真挚的鼓励和支持。
帕特莫尔夫人骄横严厉的模样下,也藏着一颗温柔善良的心灵。
在厨房手忙脚乱之余总不忘鼓励黛西去提升自己,开阔眼界,就算万般不舍也希望她获得更好地生活机会。
她会主动为自己的亲人争取烈士的名分,这让我们看到了战场上有一少部分人主动冲上战场,却因为心理疾病的缠绕而退缩,得不到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认可,然而,这不代表他们就不是英雄。
夫人女仆巴克斯特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人物,托马斯多次施压想从她那里获得情报,她宁愿自己苦恼也不愿出卖他人,主动向夫人坦白了自己不堪的过去。
明明是替他人背了黑锅而入狱却丝毫不提他人的不是。
从她刚开始似乎有所隐瞒到最后全盘托出袒露无遗,真让人震惊世界还有道德如此高度自觉之人。
安娜和贝茨这一对夫妇总是历经坎坷。
格林的死让他们面临诸多考验,可是无论发生什么,他们都总是百分百相信对方,保护对方,不让对方受到伤害,哪怕代价是牺牲自己。
贝茨看着安娜时的目光总是深情脉脉又带有欣赏,就像他自己说,他总是看到事情的问题(problems),而安娜会帮他看到希望(possibilities),当他问对方:我们是不是自身有什么问题才会经历这么多?
安娜会安慰他:你得知道,有些人总是会比别人晚一点(所以没关系)。
他们的对话简单,直白却充满力量,相比楼上华丽明亮客厅里精致的对话,我更喜欢他俩在阴暗逼仄小屋里温暖的言语。
托马斯在周围影响下开始变得有温度起来。
在蒙受巴克斯特以德报怨的恩惠后,他不再把自己放到楼下众人的对立面去行事。
在辛德比的管家为难布兰森时,他会充分发挥机灵的头脑让对方难堪并妥协,也会在新男仆被捉弄时给对方一个教训。
想要看起来和其他男人一样,刻意去忍受身体的剧烈疼痛让人心酸,本以为会被取笑,巴克斯特夫人却温暖地安慰他可以凭借如此坚硬的意志取得很高的成就。
莫斯利因家庭条件所困无法完成教育而成为一名男仆,但他全心全意鼓励黛西去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和知识,在其求知的道路上给予无限帮助,在伦敦时带她游览各种博物馆公园激发其更热烈的兴趣和志向。
在安娜贝茨被警方为难时,和巴克斯特耗费所有闲暇去到约克郡上的酒馆帮助寻找证人证言。
他善良的品质不断延伸,完全超出我最开始对该人物的期待。
休斯太太和卡森的故事线渐渐固化和清晰。
卡森希望休斯能在观点上始终与他保持一致,但休斯明确表示这不可能实现时他也能坦然接受。
在操心楼上楼下各种琐碎事宜之余,终于开始规划退休后的安居事宜,在得知休斯窘迫处境之后,卡森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倾尽所有以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心意。
短短九集深度展现了时代的变化以及每个人物的变化或进步。
不乐于时代变化的他们也必须要接受并适应,因为无论权利多么重大,地位多么尊贵,也抵抗不了时代、制度、风俗变化带来的全新感受。
值得欣慰的是,在此过程之中,人们仍然相互关爱、心怀希望、主动求索,没有人停下脚步。
这一季除了从老到小都在结婚和再婚之外,总算增添了一个很巧妙,但又似乎西方避而不谈正面观点的十月革命问题。
长期以来,这一层次的多元仿佛一直就不存在于昂撒世界里,但总算有人正面提出了,虽然主要是在描绘俄国贵族的悲惨流离,当然绝口不提农奴的日常生活了,还趁势插入一嘴俄国人对犹太人的屠杀,把近现代的分割说的依旧仿佛不过是新的一场法国大革命罢了。
当然英国人砍下查理一世的头就是民主和觉醒,而法国人的文化革命和俄国人的社会主义革命就是犯上作乱,真是难为编剧怎么协调革命与民主的共处一室了。
“Don’t let us hide behind the changing times.”太多人总是拿时代不同了作为挡箭牌,固然时代却有不同,万物也皆有变化,但很可惜的是人总得从出生开始领悟和思考,即使科技的发达似乎也未能让人的思想成长得更快,因此同等能力的人在任何时代都会有相近的深度。
这一季的每个人,矛盾冲突都更加极端化,大家开始放弃理想而去追逐更加不受约束的非理性生活。
Mary的强势,继续在整个家里家外盛行!
她一贯的理性也被无脑只求私欲的男爵淹没,在Matthew死后和这个莫名其妙杀出来的“发小”行至苟且。
分分合合,闹得不亦乐乎,这一季的Mary少了许多第四季的理性思考和行为的理智,更多的是快言快语的伤害周边人,Edith还是她的主要欺负对象。
真的不懂身为亲姐妹,为什么会这么想要虐待一个各项都不堪,远不如自己的妹妹,踩在他人之上,就那么有快感吗?!!
Edith开始变得愈加无理取闹,先是把孩子寄养在农妇家里,又是不断地提及失踪死去的男友和亲生骨肉,没有勇气就别做这些不理智、需要承担极大责任、罪恶感的事情啊!
那是你的孩子,但是你从未尽到过一个母亲的责任,只是把她各种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你贵族小姐的身份地位,不承认这个孩子。
养父母对孩子再好,到头来,还不是生母最大,说什么时候领走孩子就领走,什么都不交代。
她的懦弱、无知以及愚蠢最终让她走向无望的生活,这也就不奇怪,为何全家都会其乐融融的把她扔在一边,有时她蠢的真可以,也难怪Mary会毫不留情的指责她妹妹的愚蠢行径和有失得体的言行。
她只是以一种奇怪、自闭的方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悲痛着、哀怨着,却不能得到任何人的拯救和帮助,这是她自己种下的因果。
反之,这一季的Rose倒是成熟稳重很多,搭讪和交往的对象也开始更换场合到上档次或接地气的民间环境。
Branson也同样,更让人觉得敬佩、可靠、信得过,大概也是经过上一季的贴身女仆想要通过醉酒事件上位失败被赶走后,Tom才真的懂得了他在这个家,该做的和不该做的;该信任和不该信任的人。
这一季的夫人,开始有失稳重、语失得体,一贯冰雪聪明的她,竟看不出学者称之来唐顿赏画实是来与她单独相处,只不过是为避人视线所说的由头。
最终也是躲不过小人之心,让老爷回家逮个现形,夫妻两人陷入尴尬!
这一季的Carson依旧势利、自视过高,对于许多楼下人的谈话和感受表现的十分冷漠不堪。
新加入的角色社会主义小学老师的女人,就像个没文化的炮筒一样,天天撒泼,谩骂全世界她不能理解的高等社会精英生活,其实那只是你眼光浅显、鄙陋罢了,不是所有有主义有思想的人,都要全世界同意他并拜倒旗下的。
真的思考者,是那些能够容忍差异并笑着谈及自己理想的人。
受到女教师洗脑的Daisy在这一季,更加喃喃自语,自以为是,满心以为自己打开了新世界人生版图,可以唾弃一切旧势力去生活,但你的知识水平、能力、脑力智力也还是有限,你以为会基础算术就能管理农场吗?!
天真!
人被赋予自由并不理性的思想时,就会不以为然,就会一秒钟变得愤世嫉俗,其实,你还没到那个水平。。。
Anna 和 Bates这一对儿就是天天唱苦情戏,一会儿是这个事件,一会是杀人凶手的,没接没完的,那点事儿说啊说,窃窃私语和各种人之间别别扭扭的,苦情至死。
人苦,都是自己作的,真的!
Miss Baxter 和 Mr. Mossley则是双双洗白,改头换面重新生活的状态,时常为他人带去些许温暖。
Thomas则是作茧自缚,一味地重复那些手段加害于人,Bates, Anna,以及楼上的人和整个唐顿,我不懂编剧这么用力把一个人描写的这么黑,是要达到什么效果?
他真的需要那么内心邪恶到,无缘故地加害每一个人吗?
不论楼上楼下,主人或下人的利益,他似乎就是最大的负能量发出者,见不得谁开心、幸福。
总在绞尽脑汁地耍手段,加害全世界,你活的累不累?
害完全世界,你要干嘛?
当国王吗?
还是就为赶走大家,你来统治唐顿,当管家?
那至于迫害所有人嘛?
编剧在这一季的手法和人物刻画,实在是totally insane!!!完全可以分分钟弃剧,如果编的那么费劲,一开始就不要铺六季这么大摊子,能写到哪里,见好就收,大家也都看得不那么累!
先是从三小姐死,再到Matthew的死,再到Edith男友失踪,就一个个都变得突如其来,扑朔迷离,剧情越来越不合逻辑。。。
第五季将我们带入的唐顿庄园,是一个对于家族和社会都充满挑战的时代,剧情继续围绕庄园主人和他们的家庭成员展开。
总是很多人说玛丽刻薄,但其实这季玛丽真的是现代女性。
在丧夫之后努力保护庄园,并试图找到自己的新角色,她的决心和坚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她的爱情故事也经历了一些起伏,还是给整个故事增添了紧张感和戏剧性,更把她形象立体化。
在这一季中看到面临着许多挑战,他们不仅要解决自己的家庭问题,还要解决产业变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更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纠葛,值得一提的是,安娜和贝茨之间的故事线给观众带来了许多感动和惊喜。
Lady MaryMary和Gillingham先生的发展奇怪,Mary说决定分开的原因是是怕以后没共同语言,但是台词强化了make love for one week,只有我想歪了?
Mary小姐端着骄傲的架子,以模棱两可的态度又把Gillingham吊了一段时间。
这时的Mary不讨人喜欢,有话还是直说好。
Charles倒是个坦率的男人,目的主义者,有点像白瑞德,敢说敢做,不轻易让自己陷入烦恼。
他说的对,Gillingham不及她聪明,hold不住她。
Mary对待Edith的态度,再次升级到第一季的冷嘲热讽,甚至更加过分。
Micheal死讯传来后,她形容自己as solemn as a church,其实是冷酷至极,这可是自己的亲妹妹啊!
何况第五季的Edith已经完全不反驳她了。
庄园里最智慧的奶奶发话了:A lack of compassion is as vulgar as an excess of tears. 缺乏同情心和眼泪泛滥一样庸俗。
奶奶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其实编剧在上一季就交代过了,Matthew带走了Mary的温柔细腻,她恢复了锋芒毕露的状态,并且变本加厉到令人反感的程度。
她的短发造型加骑马表演很英气,几身宝蓝色加珠宝的造型显气质。
她也一如当初,真心对待Tom和Anna夫妇。
但总体来说,她的吸引力降低不少。
Lady EdithEdith生了女儿之后母性光辉渐强,把对Micheal的爱都倾注到小女儿身上。
不由得想问一句,她对是否Marigold太过魂牵梦绕?
而Mary对亲儿子George则是不管不顾,只在奶妈带下来时抱一抱,那可是小Matthew啊!
姐妹俩对待子女的态度都太极端了。
天大的秘密和打击没有打倒她,多了不起。
变故之后她沉默了很多,独来独往,毫不还击Mary的嘲讽,更反衬出得Mary太刻薄,突显自己的柔。
受不了亲骨肉远在瑞士,就去接回来寄养到Drewe家;在唐顿待不下去,就带着女儿去伦敦,同时经营出版社。
这些举动一点都不冲动,很合理,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Edith成长了很多。
她妈妈最晚知道实情,但最支持她,把小孩正大光明地接到了庄园里,知女莫若母。
后来老爷也发现了,他没有表露什么,只说自己会很爱这个外孙女。
她的衣着更加干练,尤其是在出版社那身,米白丝质衬衫配深蓝色中裙,看起来职业、现代,没有了庄园里的华贵,是剧中让人耳目一新的造型。
老爷和夫人老爷吃醋了哈哈,许多人说看着很解气,谁让他以前跟女仆擦出火花呢。
不过夫人其实并没有出轨,顶多是被人欣赏和仰慕满足了女人心,她的眼神一贯是深邃的,不知不觉吸引了Bricker。
老爷揣着火气的样子挺可爱,揍了Bricker以后故意不理Cora,被她老妈发现了,我瞬间想起了老夫人说过的一句话,“看你这个样子我就想摇铃,叫奶妈把你安顿上床,不给你吃晚饭。
” 这段闹剧以感动收场,老爷承认错误,不该太小气,更不该不珍惜、不信任夫人。
老爷是守旧派的,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接受变化,也能改变自己。
委员会请Carson做主席(传统是Lord Grantham,就像最美花园奖默认颁给老夫人一样),失落几天决定接受,还好Carson给老爷争取到做赞助人;Rose说国王要通过无线电演讲,那就装吧;工程队要占庄园一块地建现代“丑”房子,建房可以,但不能破坏了自己倾心守护的美丽庄园,待我重新设计;缺一笔资金,那就卖一幅不再喜欢的油画。
他对家里的一切都爱护有加。
村里立碑纪念死在战场上的烈士,Mrs Patmore的侄子因为cowardice被拒绝刻名字,老爷就找人在大碑旁边建了一个小的,专门纪念她侄子。
真让人动容。
老夫人她的话怎么那么耐听呀?!
字幕组的翻译也精彩。
比如Knowing an unlucky friend is tiresome enough, an unlucky acquintance is intolerable. 与不幸之人浅交已够厌烦,深交则无法忍受。
她第一次吐露心声,说自己和Isobel有许多相同点,能聊得来,对方要是结婚了她会孤单的。
不过,多少也很难接受她地位跃升超过自己吧?
Lord Merton追求Isobel,她阻挠了几次,见势已去,干脆就彻底站到了Isobel这边,给她鼓气,不能让Merton的儿子夺走她的幸福(Let them cheat you of you future?)。
俄国落魄贵族Kuragin王子出现,唤起了老夫人娇羞的少女心。
她盯着扇子看,回忆自己穿着浅蓝色长裙,那眼神饱含深情,我好像也跟着她回到了过去,演得真好啊。
她应该是爱(过)王子的,下一季还会有发展吗?
Mabel这个角色不错嘛。
Gillingham跟她订婚又悔婚,但既然深爱他,她就不计前嫌,一心一意展现自己的魅力。
她穿骑马装“偶遇”Gillingham,成功受邀去唐顿庄园做客,也大方承认自己的目的,赢回所爱。
这比Mary的含糊信号强多了。
她的金句:“婚姻是种选择,就看你选择幸福还是不幸福。
”Miss Bunting低沉的嗓音很好听,有知识有见解,对仆人和村民很热心,唯独揪着老爷不放,尤其是晚宴时老爷已经“认错”,她不依不饶“Are you?” 让人生厌。
有信仰是好事,可是没必要非黑即白、针锋相对。
她退出得恰到好处。
也许她的戏份是为了表现Tom对Crawley一家的感情。
Tom,他对老爷说出“I do love all"时,满屏的阳光明媚,以前的毛小子不见啦。
Bates夫妇,两个倒霉蛋。
Miss Baxter,依然喜欢她娴静的身影和温柔的眼神,苦难让她更加珍惜生活。
Thomas,不惜接受电疗改变性取向,后半段很讨人喜欢。
Daisy,厨艺越来越精湛,还开始读书、学数学、关心党政。
编剧在她身上下了不少功夫,映射出下层女性受教育、参政的社会进步大象。
Maison和Mrs Patmore都把她看作女儿,真温暖。
Tom决定不抛弃包容的改变,而舍弃了言语讥讽激进和老爷争端不断的Bunting,但她的学识受到了爱学Daisy的敬仰,也让Tom想起了他原本的信仰。老爷和夫人产生了隔阂,老爷不信任她,认为另一个男人以谈论画为由勾搭她。悲痛欲绝的二小姐,因为蛮横脑残的农夫妻子而无法骨肉相见,最终拿来出生证明到死去爱人的公司,在妈妈的建议下可算当成领养的孩子回家了。大小姐太讨人厌了,床后悔婚,玩弄Tony感情,推向原订婚者,又和前追求者混在一起。巴罗这一季太帅了,二小姐卧室着火救人,帮助新来的男仆赢回钱,惩戒了喝免费酒的老妇人女仆。卡森担纪念碑主席,厨娘因为逃兵侄子不入碑而悲痛。Rose的婚礼在宗教民族,离婚父母,摄影丑闻种种阻挠下完美落幕。无辜贝茨夫妇受审格林案件。老夫人旧情人和马修母伴侣。
狗血剧情,一家人自作自受
大概是因为大表哥的原因,也越来越喜欢Mary了。。。tom branson的那个朋友忒招人烦了
那么多那么多能吐槽的我就说一句:不管怎样 让ISIS离去都足以让我骂编剧一万次去死。
越看越是消磨热情,只想赶紧“刷”完,不是看完个个都见一个爱一个的,开放又激情,买个避孕套又推来推去扭扭捏捏觉得有损身份刻薄爱翻白眼的LadyMary,这季最气人当选
第4223-大部分人都在谈恋爱,从小的到老的。
生拼硬凑出来的一季,一个家庭的矛盾与纠结已经被挖掘到无可挖掘的地步,只能让狗死了、tom和daisy都走了、cora精神出轨、当然还有没完没了的bates-anna强奸后遗症,julian fellows真的有点江郎才尽,即使是肥皂剧也很不好看。看完2014的圣诞特辑就准备弃剧了,byebye downtown
凌晨4点醒过来我突然决定 要弃剧 这部已经没有主心骨和主线的剧 已经沦为无尽的对话和狗血剧情堆积的肥皂剧 原谅我无法坚持到第六集 再坚持也是浪费时间而已
这一季还是平淡更多,Mary又变回那个刻薄的长女了= = 以及编剧能不能不要再用坐牢的梗来虐安娜和贝茨了。。。
看到评论很多喜欢二小姐,也是不理解。她是惨,但不也是自己作出来的么。
看唐家屯儿已经变成习惯了,其实每季结束的时候回想起来,啊咧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啊,但是新的一季开播听到前奏就要嘤嘤嘤。这季的音乐配的太好啦。除了傻逼女教师,剩下的人都觉得好好TT,Bates这对我真是烦透好几季。为配乐加的一星。坐等圣诞特辑。
贝茨的事到底要演到什么时候是个头。Lady mary为什么变成了一个招人恨的人。几季以来还是奶奶最讨喜
到第五季,编剧忽然又想起来第一季里大姐二姐之间的刀光剑影了
编剧水平下降太厉害了
大表哥退出后一直不敢往下看,现在看完了觉得还不错。但是依然很可惜大表哥的离去,本来是旧贵族与新兴中产阶级之间的冲突故事,变成了现在这么婆婆妈妈的高级肥皂剧
好乱
这一季褪去激进,披上礼仪却有自己观点的tom很有魅力了
二小姐命也太苦了 凭什么!
只是流水账
多了俄国旧贵族和犹太人的情节…Edith终于带着孩子回到了庄园…大表哥和Sybil离开好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