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抽空把男人帮给看了最初对左永邦没有什么感觉对米琪呢觉得是个大智若愚的姑娘吧很漂亮身材好却也会撒娇很可爱的姑娘看到一半的时候越发喜欢这一对了左永邦是现代社会典型的老男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经历过爱情却也不太相信爱情认定所有的姑娘都可以被划定为不同类型按着不同的手段手法去追求用钱砸都是可以搞定的他不是不爱米琪是喜欢也许是爱的但是也一直不认定不确定不肯定这个人自己可以在一起一辈子更别谈走入婚姻了米琪呢在没有和左永邦分手工作之前一直是依赖着左永邦的生活经济心里米琪是爱着左永邦的无可厚非尤其是左永邦和公司前台乱搞了之后离职的那会虽然男人帮整个看下来觉得就几个字个词形容欠 贱 墨迹可是还是隐约的在左永邦和米琪的离合之间看到一丝丝温暖所谓的爱情感情不是你在大富大贵的时候我和你在一起我说我爱你而是哪怕你落魄呢我依然爱你我能坚持的陪在你身边当你和别人打架的时候心疼你当知道你爱上别人的时候会和那个姑娘说让她珍惜你当你失业的时候为你买单当你犹豫着不知道求婚怎么说出口的时候和你求婚不得不说后来我喜欢上了米琪不矫情不纠结不自欺的姑娘懂得珍惜懂得原谅懂得宽容老男人还相信爱情的为数不多了吧而左永邦也算得上是个可爱的人了一直以来我信奉的是爱情真的不是婚姻走到老的必要条件但是没有爱没有感情婚姻是绝对走不下去的
就像当年刘德华被黑帮用枪顶着拍不想拍的烂片一样,我想赵宝刚和孙红雷等一众演员都是被黑社会用枪顶着被逼无奈之下才拍了这部《男人帮》,不然我实在是想不出赵宝刚导演怎么会导出这么烂的电视剧,跟他之前拍的完全是天差地别我也实在想不出孙红雷和黄磊这两个实力派的演员怎么会接拍这么弱智的电视剧,看得我直起鸡皮疙瘩看一二集的时候就感觉不对劲,但有这些金字招牌还是忍着看下去,看到六七集就想吐了,看到第九集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也彻底失望了,这部电视剧就是走脑残路线,对后面的剧集也不抱希望了,我如果再看下去,对孙红雷和黄磊和王珞丹的好感肯定荡然无存了!!!
三个已过而立接近不惑甚至知天命的年龄,可表现得还跟小孩子一样,情节拖沓得要命,啰嗦的要死,比如重新追求莫小闵的剧情就磨叽一集,中间很多台词和剧情都是画蛇添足左永邦堂堂一经理,天天也跟无业游民一样到处晃,跟个痞子一样,竟然还编出个双胞胎弟弟去追米琪,我看到这里实在无语,编剧在编这一集的时候是不是吸毒了,怎么会有这么弱智的情节,高中生都做不出这么幼稚的事情还有演员的那些表情和动作和语言,哪符合中年人的身份,精神病院跑出来的吧!
还有广告穿插得也太赤裸裸了吧,太没有技巧了吧!
尤其是360杀毒和京东商城,导演,绕了我吧!
看完我就把360杀毒软件给卸载了,太坑爹了总之,我很失望,希望公安部门能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不要再让好的导演和好的演员毁在黑社会的手里了!
昨晚男人帮大结局了。
但我一点都不喜欢29集的大结局。
米琪从国外回来,给左永邦留下当初他送给她的第一份礼物,那就代表她已经不喜欢他了。
顾小白和珊莉的手落在一起。
莫小闵独自一个人走红地毯。
离婚后的艾米和罗书全,一个已经有男朋友了,一个还是老样子被萧萧缠住。
没有提到阿千,本剧里最喜欢的阿千。
29集的最后,是米琪拖着行李,站在桥头,自白说,如果一切重来,我会更加珍惜。
然后镜头快退回萧萧上街去给罗书全买结婚礼物的时候。
萧萧抱着那个大熊,在桥上遇到几个流氓,被追到一栋民宅里。
萧萧用力的跑,使劲的跑,跑到无路可跑的时候,一扇门打开了,萧萧流着泪对她面前的男孩说,救救我,救救我。
萧萧躲过一劫。
于是罗书全就没有直接回家,没有躲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也就没有听到艾米和莫小闵关于爱的人和结婚的人的话。
罗书全去找顾小白,而顾小白却和珊莉在一起。
罗书全回家的时候,带着顾小白给他暴打后可怜样,艾米正好送莫小闵出门,看着罗书全的样子,又心疼又可爱。
罗书全和艾米的婚礼如期举行。
顾小白和珊莉出席。
莫小闵是伴娘。
阿千没有雇人来陪她参加婚礼,顾小白体贴的为她准备了一份红包。
米琪和左永邦一起来。
萧萧和救她的男孩一起来。
温馨的婚礼上,左永邦想带着米琪先走一步,只为了不敢开口的那个求婚。
然而萧萧却请救她的男孩子去告诉左永邦,她想看他好好的过日子,请她去给米琪求婚。
在听了萧萧和救她的男孩的相识原因之后,左永邦狂奔出去给米琪买求婚戒指。
两个好兄弟,罗书全和顾小白在婚礼舞台上讲起了相声,为左永邦赢得了时间。
当左永邦擦着汗回到婚礼酒席上,走到米琪面前,他仍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出现了,米琪知道左永邦的心思,知道他各种的说不出口。
米琪单膝着地,她给他跪下了,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娶我为妻吗?
左永邦各种感动,为米琪带上求婚戒指,一副窘样的说他没有找到工作,买戒指的钱是用米琪的卡刷的。
于是,大家都破涕为笑,包括我。
最后的最后,阿千向顾小白借了些钱,开了一间咖啡馆。
大家都爱在那里聚。
顾小白开始重新追求莫小闵。
他们大家一起在咖啡馆门前对着镜头齐声说:我们至死方休!
整部剧里,最喜欢的是阿千。
因为她年轻,她真实,她努力,她爱过,哪怕当小三也在所不辞。
整部剧里的感情,最喜欢的是米琪和左永邦。
米琪对左永邦的爱,不像艾米对罗书全,也不像莫小闵对顾小白。
剧里,她没有爱过其他的男人。
她的世界里只有左永邦。
她花左永邦的钱,她跟踪左永邦发现他出轨,她不再花他的钱,她说一个男人不能为两个女人负责,他们第一次分手。
她在左永邦的生命力的第二次出现,她已经是和左永邦平起平坐的女强人,她美丽,独立,风风光光光的在左永邦的眼前晃来晃去。
即使是他们和好之后,她仍然不想再过回原来的生活。
没错,她爱他,但是她不能只有他,她还需要工作事业,她还需要彼此之间的距离来保持一份美好。
她说她爱他,想要过一辈子,所以她不想再像原来那样,为了爱他,丢了自己。
在左永邦失业的日子里,米琪学开车,考驾照,读书,充实,还取得了英国一所大学的奖学金。
她可以出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经历更多没有左永邦的日子。
在一次结局里,米琪看到想对她表白,但是没有表白的左永邦,看到他那么纠结的爱着自己,那么不确定自己想要什么。
她终于想离开了,借着读书这个理由,她要走出左永邦的世界了。
她走的时候没有流泪,她大概知道左永邦会追到机场来求她留下来,她没有给自己留后路,所以她一直带着耳塞,大概很大声的放着歌曲,让她不能听到他的声音。
她一定要离开,必须要离开。
两年后,她回到上海,在左永邦公司外的铁门上,挂上了左永邦送她的第一份礼物,手链。
她要告诉他,一切都不可重头了,她不喜欢她了。
但愿真如他当时说的话,如果有一天,她不喜欢他了,就还他这份礼物便好,其他的东西都可以留着,因为这样,他就只会记得她最美好的样子。
她要他忘记,只记得她最初的美好,忘了她的不辞而别,忘了她。
但她放下手链,坐在出租上,她流泪了。
她走在桥上,对着世界说,如果一切重来,她会更加珍惜。
于是有了30集。
第二次结局。
当左永邦大汗淋漓的为米琪买回戒指,当他站在米琪面前,仍然吞吞吐吐不知如何开口的时候。
米琪给他跪下了。
我当时就流泪了。
一个女人给一个男人跪下了,米琪太爱他了。
爱的她成了男人,担了这份责任。
爱的她成了他,对方成了自己,她其实是在向自己求婚。
左永邦,我爱你,你愿意娶我为妻吗?
听到这句话,我已经不行了。
快哭死了。
这是一部剧,所以可以有两次结局。
可惜生活没有。
但如果所有的结局都可以重来的话。
是会多更多的欢笑呢,还是更多的悲剧呢?
向米琪致敬。
想她那惊天地泣鬼神的一跪致敬。
就如马克思设想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高级阶段和最高阶段(共产主义)一样,我展望了一下电视剧的未来前景,总有一天,大家回到家里打开电视机,画面上先出现的是“以下剧中实物均在**网站有售”,剧中人的每一句台词都和一件商品相关,甚至你带上商品3D眼镜能看见商品标签迎面扑来,如此这般我们直接注视终端客户体验,稍微累一点的时候,每隔十分钟,闪出一条“以下情节请14岁以下儿童回避”,接着女主人公扒开她的**牌文胸,闪电露乳,然后回复正常,继续播放商品集成剧。
各位,在资本主义发达地区,也就是革命的种子已经成熟的地方,我已经看到相类似的电视频道了,德国有许多深夜节目,就有女人或者男人露出上半身,各种勾引诱惑,同时打出自己的性爱服务电话,我久久凝视,目不转睛,深深思索,认定这是中国电视剧前进的方向。
多好呀,又给人感官刺激,又产生市场效益,最关键的是,还彻底消灭了人民深恶痛绝的广告!
对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善莫大焉。
《男人帮》这部划时代的巨作就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的。
当我劳累一天,打开电视机,看到我那小眼睛老乡孙红雷,其造型如同鲁迅小说《药》里边的小栓,整天用围巾捂得严严实实,板寸林立,长脸依然,还有一成不变的高颧骨、薄嘴唇。
我欣喜若狂,因为看到了逃之愈久、思之愈切的上海滩,同时也为之自豪,同为哈尔滨人我何时能如同孙大哥一般雌雄同体,甚至雌性更旺,乃至信口雌黄。
我们来看看《男人帮》里的台词,每集中间,孙红雷都会絮絮叨叨说一堆鬼话,我们随手挑几段。
“从某个角度某个时间,看这个城市的人流,你会发现,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步伐,去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事情,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 这些人都有活下去的动力,这动力其中的一大部分,是来自于一个人 这个人懂你所有的心事,了解你所有的行为模式 在你低落的时候,是你的输送液和垃圾桶 在你高兴的时候,会陪你举杯庆祝 这个人就叫做——知己“ 怎么样,有点昨天我点评的话剧“先疯”廖一梅的装逼风格吧?
我且问你,你活着的动力是为了知己,知己是不是尼玛所有的人中的一个?
所有的人不都是一样的表情,一样的步伐,去一样的地方,做一样的事情?
所有人不都是一样的?
那他妈的你的知己跟别人有啥区别,你不能省省事随便拉一个人喊他知己吗?
因为是你自己说的,所有的人都是一样的!
这段话毫无意义,但听起来又很有种范儿,这什么范儿?
就是装逼乱扯范儿,用我昨天的话讲,是一群所谓编剧用他们初一前学到的奴隶像表演怯懦,用他们初一后学到的“高级词汇”装独特,这玩意结合起来,除了毒害青年,让他们像精神病一样学着泡吧吸烟失去对生活的积极信念,再掏空他们自己的收入,以及爹妈撅腚给他攒下的收入,除此无他。
再来一段他们奉为圭臬的唠叨: “我不知道红颜知己对男人意味着什么 她可能是了解女人的一个出口,可能是没有恋爱时的玩伴 或者更可能只是虚拟一种感情的环境 让我们孤单寂寞的心找到一点点安慰 毕竟在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我们已经很少敢于去认真地付出 但不管怎么样,红颜知己就是帮你找到自信、勇气、力量的那个人 如此珍贵的一个人,就不要因为冲动、寂寞或者失落 而让她变成可能的陌生人。
” 你在什么时代,你是什么年龄,你就很少敢于认真地付出?
照你这么说,白色恐怖时期,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更应该今朝有酒今朝醉,付出何必太认真?
七老八十的年龄,就更应该因为“今晚脱了鞋和袜,明天不知穿不穿”而不认真,大街上耍流氓,老头老太噶姘头?
你正当年一个堂堂的社会中坚,怎么就帮我们判定在这个时代这个年龄,没人敢于认真地付出?
当然,谁也没把你当诗人、思想家,所以没事儿不要乱冒些“如丧考妣”的词,一会儿冲动了,一会儿寂寞了,我鼓励你去找一堆红颜知己,天天不夜举行群交party,但是别美化些淫乱主题,造一个暧昧场景,你来说教大家,我就来说教你。
“男人和女人,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各自拥有了数不清的优势和劣势 男人凭什么追求女人,女人凭什么不断的在逃 当你作为猎物被我追到,凭什么反过来对我指手画脚 其实男人和女人就像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只有找到你的那一块,才会幸福和满足。
” 哦,看到这里,才知道这部电视剧原来是配合国家教育工程拍的性启蒙片。
男女是“两块严丝合缝的拼图”,真是好比喻,只有“找到你的那一块”,“才会幸福和满足”,各位不要再为了幸福或者性福苦恼了,你还得埋头索骥,夜以耕耘,“找到那一块”,没有G点,何谈高潮?
看了几段戏中胡扯,于是我们明白这里边掺合着赵宝刚老混蛋的套式,他又是旁白控,又是说教控,还号称这部剧直追美国的《欲望都市》,“欲”是美国有线频道HBO打造的剧本,尺度开阔,有一夜情,有性变态,先不谈思想如何,其内容至少能让人看下去。
我记得其中有一集,四个女的让艺术家把各自的逼画下来放到美术馆展览,四个人站在那儿说笑辨认哪幅是自己的,我也请赵宝刚好好认清自己的屌,有想法拍出来,别把意淫放在那儿让人幻想。
除了赵宝刚老混蛋,当然还有编剧唐浚小混蛋,以至于让我怀疑是不是叫“tang jun”的都是混蛋,我来告诉大家他靠什么作品成名——是一部网络小说,名字叫《爸爸,我怀了你的孩子》,哦!
忘了告诉你了,其实你爸就是你妈和你外公的产品!
乱伦的标题大肆其道,让人好奇他的想象力底线会在哪里。
这小说我看了第一句话,其实一句不用看就知道讲什么——“第一次认识,我27,她19”,好吧,再加一句让反应慢和作风正派的同学跟上趟,“她说,你老得都可以做我爸啦。
”我想请问,一个男的比女的大8岁就可以当她爹啦?
以此推算你八岁第一次当爹,16当爷爷,现在27都四世同堂了,康熙乾隆年间的“千叟宴”真该让你拉着你的一干子孙参加,还戴三个表。
这么无聊的剧本家,写了如此恶心巴拉的东西,除了故弄玄虚没别的本事,在他们这些教育失败的产物身上,基本上是父母做反面教材,亲戚失去了示范作用,社会不管、学校不管的遗弃儿,自己不自强不自立,不知从哪儿学来了眼球经济,登高赤膊呼,唯恐无人看,不要脸到极点。
这部剧,看开拍记录是去年11月份,地点是上海,从拍摄时候的背景看,24集肯定在短短时间糊弄出来,杀青时离春天估计还尚远,这种无所谓后期不后期的剧,真要想播放,春天、夏天、甚至秋天时都不成问题,为什么到了入冬才隆重上星?
无他,就是因为要做广告,从大衣到羽绒服无一例外,最后别忘了那操蛋的围巾,果不其然,京东360开始把孙红雷那套行头放到首页上,连我家电梯里都更新为他说的一句话,“我这不叫打光棍,我这是给你留位子”,请问,别人问你为啥不结婚,你和男人也说给你留位子吗?
你和你妈也说给你留位子吗?
如此低俗炒作,原因无他,还是广告尔。
广告在这部剧里像个怪兽浑身滴着的血,无处不渗透,你已经不能分辨他的汽车,他擤鼻涕用的纸,他走过的办公楼,他蹲厕所时候的镜子、洗手液、拖布都是不是广告。
我只能说,一旦你张开了腿,就没有因为客人丑不接客的理由,你也不能责怪别人怀疑你和任何人的不轨不伦,导编演词处处烂,猪脑狗脑皆为财,还有啥好说的?
最后说说《男人帮》是拍给谁看的,是剧中所谓的中产阶级,都市白领吗?
据我了解,上海的白领,如果能达到剧中人有好车租住豪房的经济程度,晚上不是9、10点才下班,就是晚有应酬,老外的party或是朋友的宴请,你让他们不到8点回家守着电视一集一集看,可能性很小(虽然不排除这批人里包含很多脑残),那么我必须说这部剧最大的受众是如我一般的苦逼青年小市民和无数多的中学生以及刚上大学的大学生,这些人是一无所有的,租房多是合租或者老公房,绝没有阳光灿烂的落地窗,也很少开得起车,这些人可能仰望着剧中人的生活,幻想着有一天能发生“想要男人有好男人,想报复男人就有男人挨宰”的情节,或者反过来说,“想被要就痛快被要,想有女人就碰巧有漂亮女人报复”的男人,他们如若被成功洗脑,对剧里的服装、饮食、生活方式无一不加以追捧模仿,马上他们会发现每个产品都有广而告之,而且有个网站能把他们一网打尽,那么就掏钱购买呗,把自己也打扮成这副成功白领的腔调,让一干人等赚得盆盈钵满,恨不得给你看内裤、文胸、避孕套,引诱你消费,以此充足了他们的口袋。
我们的演员,根本没有给人民带来精神文明,他们个个腰缠万贯,比剧中的人物还过得舒坦,但他们精神空虚,不是吸粉就是酒驾,演起来因为房租涨2000块而生活窘迫的女青年(什么房子一涨就是2000?
)毫没有经验,倒是购物时不假思索,提着一堆手提袋的样子像是本色出演。
演员在这个时代,已经获得了很高的注目和声誉,他们由于被媒体放大,变得貌似能呼风唤雨,翻云覆雨,但是这样一个矛盾重重的年代,在艺术领域,声光电影的先端,又鲜见他们的身影,整天貌似忙忙碌碌,不是为商家代言,就是为豪门庆典,出演的影视作品哪有一个为民发声、哪有一个关注了底层人民的疾苦?
都没有!
那么就不要怪我们看低你,回去受那个“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娱讽,休拿出积极参与社会进程的高姿态来。
一部下三滥、集集烂的电视剧,和商业勾结连襟,宣扬无关痛痒的价值观,巧言令色以戏弄观众,挑逗调戏得又很无力,却仅凭其烂,竟然也许是赚钱的,是被奉为标志性和划时代的。
我再次劝这样的剧组,放弃意淫观众的邪念,如果不能扎扎实实拍出反映民生的好作品,至少扯下腥臭的裹尸布,那玩意虽然能让耶稣复活,却不能让你们起死回生,丢掉你们的dildo,露出真屌,至少让我们生理上看了血脉喷张,还能推动中国言论自由的进程。
昨天晚上又失眠了,看《男人帮》的大结局,哭了一场又一场,喜欢这样的结局,越是不完美,觉得越是真实。
就好像《蜗居》,最终都没什么好下场。
其实人生也是这样,看《男人帮》我唯一揪心的就是莫小闵和顾小白最后没能在一起。
就差一点了,大家明明心中都有彼此,却谁都不肯往后退一步,面子、自尊真的那么重要吗?
比起幸福,哪个更重要一点?
当小闵意识到的时候,又不肯放下身段把事实挑明,借故找了一些烂理由,结果就是这些烂理由,把顾小白推向了另一个女人的怀抱,最后,小闵强烈要求重演一次跟小白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小白的那句“你好,我能认识你吗?
”小闵喃喃自语,“我能认识你吗?
”如果我们从来都不认识该有多好,不认识,就不怕失去,失去就不会痛。
小白有了新的追求目标,小闵是那个被留下来的,被留下来的人是最难受的。
Amy没有错,就像她说的,是没有运气,这些话在我看来句句是实话。
谁又敢说,哪个女人不是这么想的,哪有那么圆满的婚姻,不都是寻觅千百度之后,发现平平淡淡才是真。
最后两个人开着车,手拉着手,在民政局门口,Amy忽然记起,亲朋好友要参加她们的婚礼的,于是疯了一样开始打电话,最后气急败坏的摔了电话。
心碎啊还说什么呢?
其实结婚就是一件看似幸福,但是其实很琐碎的事,有多少对新人最后就在定好婚礼的节骨眼上分道扬镳了,为了圆场,罗书全和Amy决定演完最后一出戏,如期举行婚礼。
婚礼上,高朋满座,每个人怀揣着对这对新人的祝福来到这里,但是每个人的心里,却被着强大的气场影响着,没男朋友的渴望有男朋友,没结婚的渴望结婚。
米琪,一个跟了左永邦3年的女人,最后只差一步就可以变成神仙眷侣。
只差一步!
是啊!
谁能看开这一点呢,你们的缘分本来是可以继续的,但是大家都不去抓紧时间,最后硬生生的错过了幸福。
潇潇,单纯在这个女孩子身上表露无遗,单纯的喜欢,单纯的爱,当得知自己第一个喜欢的人要结婚的时候,自己的命运也被上天无情的玩弄了一把,但是她很坚强,为了爱,也要把最后一出戏唱完,曲终人散,自己的悲凉自己去体会。
幸福有时候是很顽皮的东西,你越是想要,它离你越远,当你不在意它的时候,它自己就来敲门了。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幸福,也有过不幸。
我们知道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也知道不幸的时候,人是有多么希望生活可以重来一次,于是,导演把最后不完美的结局重新来了一次,这一次,每个人都圆满,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幸福。
可是,这都是假如,这都是如果。
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办法重演的绝版电影,要怎么本色演出看你自己,如果你不想你的生命中拥有遗憾,请你务必该掉冲动这个坏毛病,我今天在想为什么年轻就一定冲动,冲动就会做错事,做错事就会后悔,后悔就会内疚,内疚就是一辈子的痛!
这像一个可怕的逻辑推理,就像那个你不能丢失你的PEN,因为你最后会死一样。
如果我们能都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多考虑考虑,哪怕给自己几天时间,不要去做那个心直口快的人,往往你一时痛快了,你改变的整个后面发展的进程,然后,想好了,再去做,这样就不冲动,即便这样,也不代表就会做对事,但是至少不会后悔,不后悔就没有遗憾,不会内疚。
不是这样吗?
想想我们的人生吧!
如果按照70岁开始算起,除去前面不懂事的20年,和后面被时代的列车甩下的20年,我们最清醒的时间只有30年,我们的30年要用来干嘛呢?
要结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子、抚养下一代、照顾双方的父母、工作、生活……琐碎,可以用来形容人的一生,怎么把握就要看自己了,DON’T LOSE YOUR PEN!
今天看完最后一集,看到很多人在争论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结局。
或者说哪一个才是导演想展现给我们的结局。
有人说28 29是现实版,30是大圆满的电视版。
这个问题,或许导演自己也说不清 。
要弄清楚,只能从片子里自己找。
我想,如同顾小白写剧本,有话想对珊莉说一样,赵宝刚也同样希望透过这部剧想和我们说些什么。
这个想法非常明显,每一集的开头导演和编辑都通过孙红雷向我们提出了在爱情中我们所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每一集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所展开的。
看着有点实习医生 绝望主妇的感觉,挺新鲜的,可问题来了,那就是剧情的割裂。
拍电视剧,特别是这种爱情片,最忌讳的就是前言不搭后语。
毕竟这么多眼睛雪亮的观众下面看着呢,怎么你的感情说变就变呢?
所以一般导演都会这么安排,甭管男女猪脚开始多么苦大仇深,或者中间有什么误会,或多或少都会在细节上交代,男女猪脚都是彼此放不下深深相爱,偶尔走个神啊,触个景,生个情啊,睹个物,思个人啥的,为最后男女猪脚在婚礼上私奔埋下伏笔,大伙也看个心安理得,暗暗对自己说,果然有情人终成眷属啊。
反观《男人帮》里,这种不能自圆其说了地方太多了,就拿amy和罗书全这条线来说,莫名其妙的分分合合,直到看到amy和莫小闵哭诉,说希望给罗书全生个孩子,以至于后来为了不连累他,离开,在车上痛哭时,我想她是真打心眼里爱他的。
还没等我的世界观稳固呢29集里冷不丁的她对罗的定义变成“不讨厌,在一起舒服”我真的瞎,大骂导演狗血。
我一朋友听完后冷冷说了句,看连续剧的都是s13。
这句话如同一声春雷,把我炸醒了。
哥们绝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啊。
仔细一想,男人帮确实不像连续剧,倒像是情景剧,不是靠人物关系来推动剧情的发展,而是人物围绕话题来展开。
换句话说,每一集的人物都是独立的,人物关系也是独立的,人物设定都是围绕着这个话题定下来的,并不是延续前面的故事,而是讲一个全新的故事,探讨的是眼下,两个人所面对的问题。
再直白一点讲,就是每一集里面的人物只是有相同经历,性格,外表,名字,交际圈,却不同的人。
他们通过,正确或者错误的决定来处理这些问题,而我们从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而也只有这个大前提下,所讨论出来对问题的看法才是客观的,因为别人的经验对我们不一定是适用的在我看来,这就算一部教男人处理情感问题的手册。
基于这个原则,回头看看28 29,除了开头以为,就没有外部的主观因素进入了,没有内心独白和大段的说教,一个个巧合来推动大家往前走,一条道一直走到黑。
看似结束了,却留下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都需要从30里面找到答案。
不便剧透就不多说,反正我倾向于相信,第一个结局或许是真的会发生在现实中,而30或许是一把钥匙,打开我们通向另一个结局的门 。
我一度以为孙红雷不会再拍电视剧了。
在《潜伏》这样的高潮后,精心布局的他似乎该去专攻电影。
但没想到,他在这部电视剧中回归,这一方面说明电影优于电视的定律,至少在大陆不成立;另一方面也证明了《男人帮》不同于以往的婚恋主题的小打小闹,而是有所企图。
单看演员阵容,你会以为,这是已让观众疲劳的赵式婚恋剧;听到孙红雷屡屡跳脱出来的旁白,那种不知是故作的精明还是真正的感悟,以及那深沉的男低音,竟让我想到了《围城》。
但这些都是错觉。
比起典型婚恋剧,《男人帮》把人间情恋百态抽象出典型,在每一集中讲一个故事,并谈一番道理。
这是冒险的一招。
走得好会趟出一条惊艳之路;走的不好,会被习惯于追着冗长纠结的剧情的观众感到不适,继而放弃;比起《围城》,方鸿渐在命运的潮流和女人的攻势下随波逐流,而顾小白却总想界定和分析。
从目前播出的两集,可以窥探到全局的风格。
第一集通过堕入爱河的叙述,试图告诉观众,感情的判断往往是以爱之名,事实上却夹杂了许多现实的、虚荣的其他因素;第二集用两条线讲选择,女人选择爱她的男人还是有钱的男人,男人则在有貌的和有才的女人之间徘徊不定。
这两条都是恒久的论题,但窃以为立论就比较偏颇,好在演绎的还挺精彩。
或许,透过那些狗血笑料和你来我往的过招,以及这种通过故事讲着自以为是道理的形式,我们似乎更能把它看作电视剧版的、系列剧版的彭浩翔。
其实,这类一小段一小段讲故事说道理的模样,很像报刊上的情感专栏。
说回孙红雷,网传某位名导这样评价他:一个很丑的男人身体里,住了一个很美的女人(大意)。
这句话真是精准。
近些年,观众已经很少在他身上看到出道时的草莽气息,而与谨小慎微的余则成、大彻大悟的香山又不同,这次的他所塑造的顾小白,又多了颇具匠心的设计和突破,偷瞄美女时的畏畏缩缩,举手投足流露的骚媚,把一个纠结的文人男塑造的生动犀利。
犹记得小时候,每天忙完农活守在黑白14英寸电视机前看新闻联播,新闻联播过了就看连续剧,当然,大部分都是金庸古装武侠剧,现在回头想想,那真是刀耕火种的年代啊,这么多年过去了,什么都变了,但每晚两集带广告的连续剧基本没变,实在难得。
我们曾经都是有电视情节的人啊,在无网络,无娱乐,无BT,无苍老师动作片的灰色岁月,人们每晚的生活规律就是看完国内外大事,看人生如戏,看完人生如戏关灯创造下一代。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但我就是这样子来到世上的。
在那时,电视几乎是我们唯一的精神寄托,新闻联播就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桥梁,电视剧是我们理解戏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最初体验。
因为小时候每天牵羊放牛的百无聊奈,15岁之前,对于世界所有的认知,全来自那台14寸,后来21寸的电视机,当时我认为这个小小的机器真有魔力,还时常问答人们:什么时候里面的漂亮姐姐可以走出来呀,最搞笑的是,我一度并且长时间的以为,电视里面的人、故事都是真实的,那是另外一个世界。
每当剧中的人物死了,我就以为他们真的死了...当然,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那些武侠剧,那时天天守候在电视机前虔诚的看大侠们飞檐走壁,英雄救美,每晚两集似乎总看不够,躺在床上都在想它,第二天还不断模仿大侠们的一招一式,什么降龙十八掌,蛤蟆功.....全练了一遍。
直到现在,我心底最原始的梦想都是练就一身绝世武功,然后在某个山洞中,水泉边,寺庙里,道观中遇到一位绝色女子,然后和女子一起解决江湖上的所有事情,一统武林,最后退隐江湖。
后来,听见别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武侠梦,心里倍感情切,但难辨真假。
后来慢慢长大了,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对世界的认识就不再仅仅限于那台机器,慢慢喜欢并且能看懂武侠剧以外的生活剧,也慢慢懂得了电视里面的东西都是演员演的道理。
迄今为止,只喜欢两位电视剧演员,一个古天乐,一个孙红雷,一个是在石器时代带给我英雄梦的杨过,一个是在我大学时代逃课宅寝室带给我感动的余则成。
话说到现在,似乎与《男人帮》无关。
事实上是已经步入社会,整天循环两点一线的我已经明白英雄梦始终只是梦,而生活还在日日上演,不管你是不是演员,都得演。
所以,面对《男人帮》与红雷兄,心中又燃起了那许久不再的每晚两集情节。
就算它里面只是在说男女之间的那些事,在说都市红男绿女的小资情调,在无所事事,在满腹理论牢骚……就算红雷兄似乎已不再是当初的红雷兄。
这都没有影响。
在现实中吃路边摊,看戏里的人吃西餐,穿着夜市上的牛仔裤,看戏中的人阿玛尼,在每个夜晚寂寞,看戏中男女穿梭暧昧……也许吸引我的并无其它,而是不同的世界。
不谈剧情,不谈演技,权当娱乐,不亦乐乎,我一苦逼面对屏幕上的声色犬马,也有艳羡,是不是都是这样,听悲伤的歌,看幸福的戏?
常常都在想,看戏的人,多多少少是没资格评论的,所以潜伏了那么久的豆瓣,都只看不评,这次,带着一丝装逼心理乱码一通,算是意外。
……而我期待的,不过是明晚,管他的呢,就当苦中作乐了。
我要受不了了,我要剧透,我从校网上已经看完28集了!!!
这是什么编剧,一直这么欢乐的剧,艾米不能生就算了,居然让潇潇被三流氓那啥了,气吐血了要!
可怜的潇潇。
终于有一天,我们将挥手告别昨日的日剧、韩剧、琼瑶剧、海岩剧从此迎接一个崭新的年代:博客体时代赵宝刚叔叔用鼠标,完美地阐释了一个文艺青年坎坷的爱情道路,除了写博客还可以拍电视不以风骚惊天下,但求文艺动世人就像鲁迅先生说过的那样,首都的文艺青年,命中注定是为情调而生的不要惧怕你太老而不敢fashion不要因为太out而没有无框眼镜不要因为思维僵化,就鄙视京东商场又搞一次电视购物大直销想想看,黄磊老师孙红雷大叔即将年过半百还厚着脸皮追着上海小姑娘谈恋爱我们肯定身处在一个崭新时代所以我们注定需要一个全新的爱情模式拜金、包养、劈腿、小三这些都不再是不道德的过去,而是现代爱情观里崭新的一环从此以后的爱情,将褪去精致的外表,变成血肉交加的DNA复杂体,美丽与丑恶并存一个现代正派的爱情,只会属于一个40岁大叔他信用卡的厚度,将决定这个爱情的思想高度而不结婚的爱情不见得就是耍流氓,而是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进步而忠诚这个词,从此将从爱情词典里剔除因为爱情,从来都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人的事你忠诚的不是她,而是那段感情哪怕有一天你失去她,你缅怀的也不是她,而是那段感情
神马意思
带着轻松去看,笑笑,想想,不要总想着挑刺。
对于屌丝的我和剧痛,这是我们的最深刻的哲理。
真的可以再low一点。
到了后面 有点看不下去了
就那么爱喝汇源和特仑苏么。。。
垃圾 做作 恶心 烂剧情 无细节 没演技
为什么孙红雷 黄磊 俩人一起拍的电视剧水准这么低。
一个装B编剧,三个2逼男人,一帮S逼女人
各种广告+各种狗血+孙红雷一干人等装纯装嫩=男人帮
看到12集就真心是我的极限了,看不下去了实在是,也等不到俞飞鸿出来了。。。一直对赵宝刚的剧就有点不喜欢的感觉,在男人帮彻底大爆发了。首先是他的镜头真心太不讨喜!!!!内容的各种细节都特别脱现,人物性格过于理想化,人物关系也更扯淡
跟早期很想谈恋爱一样走的都市情感路线,不得不说老赵这几年这种风格走的太顺了,有点太油了~不过这部剧里面值得一看还是孙红雷,丫买萌就是口耐。感情的大道理神马的就是照本宣科而已,比起那些一摞摞的天涯爱情狗血剧,这些都是小菜。黄老师你果然成了老年版哈利波特啊~
做咩一直侮辱观众的智商 上班打发时间做作脑残剧
同样是赵宝刚导演的作品,感觉与他前期的《像雾像雨又像风》的作品质量差了不是一星半点,故事越来越矫情,人设越来越奇葩,仿佛无狗血不宝刚似的。
提了一大堆不会有答案的问题,虐心.
顾!小!白!
男版山寨《欲望都市》……一个一个都那么做作,那个啥潇潇出来就雷到我了,这女的怎么进组的?完全不会演戏啊!也就黄老师能看看了,两集弃。
孙红雷的造型太骚包了,尤其是花牛仔裤,黄磊依然是妇女之友。话说是成本有限嘛,都做了那么多广告,人物造型还是如此的单调。
觉得这部戏很恶俗很装——但话题性的确很大——此次京东结合此烂俗片的营销很好~~
还可以吧 就是和现实差太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