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比较无聊,看到了某网站首页推荐的此片,对于进入电影中沉香救母……不,是麦克斯救母的剧情比较好奇,果断下载,结果确实不失所望。
刚开始泰莎法米加饰演的麦克斯一出场,一张美丽国乡下标志的小脸,尤其是后面散发的样子,完全一张纯洁邻家女孩的样子,给人一种天生的保护欲。
而当拥有这种被保护欲的女孩,拿起“变态”的大砍刀,成为The Final Girls 时,那种反差感真的让人眼前一亮。
泰莎法米加主演选得好,接着看剧情。
从穿过荧幕后穿越进母亲演的电影里,想法新颖且意外的符合逻辑关系。
92分钟一个轮回,“要走下去,否则就会困在原地。
”有呼应且不唐突。
中间电影人物看似智障人物一样的行为,剧情的推进,一切都在你的想法之外,唉,想一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符合正常逻辑,整体完全脱离现实缺禁得起推敲。
剧情新颖却符合逻辑关系,这是第二个亮点。
最后说说这部片的定位,给它定位成喜剧、恐怖,我觉得并不是很准确,我更觉得应该是剧情片。
因为说喜剧吧,笑点真的不多;说恐怖吧,恐怖的镜头啊、变态毁容的样子啊、杀人的镜头啊……啥啥都没有……但是,整部剧都贯穿了一个事情,就是母女情,中间穿插了闺蜜情。
这是母女情
这是闺蜜情母女情和闺蜜情就不展开说了,展开说就是整部片子的剧情了。
整体比较好,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
偶然发现自己一年前收藏了一篇推这部片的微博,上豆瓣来看,发现才六点几分,有犹豫,但对设定感到十分好奇,还是看了,应该说有惊喜。
亮点很明显:穿越进老电影,尤其是穿越的方式太棒了,不能更形象;疯疯癫癫的电影中人有一定人设上的优势;听见旁白和进入回忆这些其他电影也有玩过,但强行利用回忆杀这点很赞,虽然强行的方式有点勉强;最后,母女间感情的泪点无疑赚取了许多人的眼泪,令整个故事有了内核和血肉——失去母亲的女主角进入母亲演过的电影里,得以偷得和母亲再相处甚至企图解救她的机会,但把一个角色从电影里带出来是否有可能?
再深究下去,南希到底能不能算女主的母亲?
女主角的内心在这种机会和冲突之下不断剧烈地产生变化,最后被迫面对再一次的失去,然后继续往前走,在这个时候,经历过电影中一切的女主才真正从母亲离开的痛苦中走出来,获得救赎。
进入电影后,必须按电影中的世界观来进行——比如必须加入,否则车子就无限循环地出现;比如必须继续,所以摄影机360度旋转了好几圈他们都没跑掉;比如FINAL GIRL必须是处女,这种不成文的规定;比如脱衣服就能引来比利这种毫无逻辑的设定,毕竟当年比利受残害并没有任何性意味;比如FINAL GIRL必须是一个人,虽然片名写着GIRLS。
我尽量不去纠结南希砍伤比利之后为什么不补刀,也许只要不剩一个FINAL GIRL比利就会无限站起来,我也不去纠结是不是FIANL GIRL的咒语之下,男主还活着就可以,更加不去纠结女主一开始还捂着伤口站不起来,南希一死她就满血复活,外加格斗技能满满,也许她是突然感受到了来自主角的光环。
这些我没搞明白的地方,带给这个电影的就是一种无厘头感,虽然搞不明白,但是好像不纠结也没关系这样的感觉。
条条框框的不成文规定推动剧情发展,无厘头的发展解决问题,就是这么任性。
最后,我想说一句,我喜欢比利出场前自带的BGM。
年轻的时候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名字忘了,大概情节是邪恶的外星人入侵地球,在人类用尽办法都战胜不了外星人,地球快毁灭的时候,突然发现外星人最害怕的是听老歌,于是一直被人嫌弃out的老奶奶用放老歌的方式消灭的外星人,拯救了地球。
当时看这个情节就很羡慕老外有那种对老歌的情怀,心里悲哀的想我们的国产电影大概永远都不会有这种桥段了吧。
最近华语电影集体怀旧,开始用老歌来表达情怀,我凭记忆大概整理了一下:《重返20岁》——邓丽君:甜蜜蜜,给我一个吻《夏洛特烦恼》——费玉清:一剪梅、许巍:曾经的你、朴树:那些花儿、《山河故人》——叶倩文《珍重》《我的少女时代》——刘德华:忘情水、草蜢:失恋阵线联盟当然还有抽风一般放老歌的《港囧》大概是我活得足够老,所以上面这些歌在它们最流行的时候我基本都听过,55555555……,现在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我说看到那部美国电影的老歌桥段心里会悲哀?
因为年轻的我觉得老奶奶放的那些美国乡村歌曲都老得很有品啊(原谅我,曾经经过一段外国月亮怎么都觉着比中国圆的日子),而上述国产电影里的歌大部分在当时都是烂大街的歌,觉得俗气得紧,一点都不觉得它们有放在未来的电影里表现情怀的价值。
就好比在周杰伦最火的时候,80后也不会觉得听周杰伦是什么有品味的事(因为周围大部分人都喜欢),KTV里也不会好意思点凤凰传奇的歌,听听卡奇社、末小皮、My Little Airport或者左小祖咒似乎才觉得自己够独特。
这么说大概能理解我当时的心情吧,但事实是,20年后如果有老歌桥段的电影,《双截棍》《简单爱》《最炫民族风》《小苹果》之类才有可能是勾起80后集体回忆的最大可能性。
就像我上一篇帖子感慨的,一个东西不管多俗,只要时间够久,自然而然就具有了某种情怀,甚至可以说——俗,才是集体情怀的必备元素。
毕竟一个年轻时爱听莫扎特的导演,把《安魂曲》去放到电影里怀旧,大部分观众是没有感觉的。
最近TFbox比较火,我怀疑00后的怀旧歌曲也要在左手右手不断慢动作的重播中诞生了。
《幸存的女孩》这部电影用了一个类似的桥段,但这回不是歌曲,而是穿越到老电影里面。
如果是国产片,会穿越到什么电影里?
60后穿越到《红星闪闪》70后穿越到《英雄本色》80后穿越到《大话西游》90后穿越到《滚蛋吧,肿瘤君》?
其实我也不知道,但我怀疑《渴望》《新白娘子传奇》《还珠格格》《甄嬛传》这些电视剧才更适合穿越。
《幸存的女孩》评分并不高,也不算多么好的电影,特效也很五毛,因为有我喜欢的白莲花一样的绿茶女孩,所以才能看下去,没有空或者鄙视绿茶型女孩的朋友可以不用看,之所以看完想写点什么是因为想针对这些主打怀旧牌的国产电影说一句:光靠贩卖怀旧并不能做出好电影。
比如《煎饼侠》结尾,古惑仔们莫名其妙的出现,除了让一帮80后莫名其妙的热血之外对剧情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像这样只是被怀旧打动而不是别的什么,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看古惑仔或者听四大天王。
《幸存的女孩》里提到的老电影是否看过并不重要(也可能根本就没有这部电影),但看到年轻的女儿和电影里的年轻母亲相对时,心里还是忍不住温情泛滥,这说明除了怀旧之外,电影还应该要讲点别什么效果才比较好,比如《夏洛特烦恼》很多人觉得好看,不仅仅是因为它有多怀旧或搞笑桥段设置得多巧妙,而是他还讲了夫妻结发之情。
至于为什么《港囧》同样除了怀旧也讲了中年危机、夫妻情感之类的,但却不好看,这是另一个话题,有空有闲又无聊的时候我会专门写一篇来分析。
这里只讲一点:徐峥绝对是一个有商业头脑懂得类型电影的规则有能力拍喜剧片但没有能力讲好感情戏的导演。
如果不出意外,相信他以后的电影也会有这个问题。
另外,《幸存的女孩》英文片名是《The final girls》,这个final,就是我们平时用的苹果后期非线剪辑软件Final Cut Pro的那个final(我说怎么那么眼熟呢),查了一下百度,final是——最后、终于、决定性地的意思。
电影讲的是最后一个还没死的女孩闯关打怪物的故事,翻译成“幸存的”也算合理。
这么说来,在这款著名的剪辑软件设计者的心中,后期剪辑人员就是那些反复修改不停加班通宵熬夜还没有猝死的幸存者。
一开始是看到推荐找的片子,没想到出乎意料地好看。
编剧脑洞太好玩了,弄了戏中戏的设定,女主一群人穿越进了女主妈妈主演的经典恐怖片中。
电影的恐怖片应该是对应的黑色星期五,女主一行人跟电影中的人物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笑点好多。
还有杀手出现时候的只有女主一行人才听到的BGM,故事闪回,慢动作等各种恐怖片的经典手段都被拿来吐槽。
这部电影以女主一行人的穿越打破传统恐怖片的既定模式,既有恐怖片该有的惊悚元素,剧情设计也足够惊喜,让人猜不到下一刻的剧情,是部很令我惊喜的恐怖片。
借鉴了很多其他影片,影片创意不错,非常可爱的喜剧恐怖片,闯入电影中开启上帝视角与妈妈并肩对抗杀人魔的故事;最近的恐怖片貌似都喜欢站在观众立场以上帝视角进行叙事和吐槽呢!
泰莎依旧好漂亮,Nina还是一贯的表演方式。。。
影片最后还留了个续集的料,那就继续加油吧!
虽然导演有点创意,但是恐怖片不像恐怖片,喜剧片不像喜剧片,再加入矫情的母女情感戏,无聊得很。
这部电影首先讲述了一个女孩和几个朋友去电影院观赏女孩已故的母亲的一部讲述杀人狂的烂片,看到一半后电影院起火,他们不得不跑到屏幕下面,无意中穿越到电影的故事,剧情恐怖还有点搞笑,最后电影中母亲饰演的角色为了让女孩杀死杀人狂,自我牺牲(电影中必须只能剩下最后一个女孩才能杀死杀人魔)让女孩杀死了杀人魔,只剩下女孩和女孩男友。
后来才发现是一场梦,朋友们都还活着,但杀人魔也还活着,这部电影也会有续集。
这部电影无论是从制作还是特效都十分好,结尾也用另一种方式来表现出母爱的伟大,是一步值得观看的电影。
看完迫不及待的打上五颗星,经历了这几天贺岁烂片的轮番洗礼,这部电影简直美好得可以洗涤心灵。
90分钟全程无尿点,荒诞的剧情设置却让人欲罢不能,披着惊悚片的外衣而演绎出喜剧的幽默色彩,时不时还要忍住暗线铺垫的生死亲情泪点。
内容丰富得不像话,痛快淋漓的看完只觉得太过瘾。
大爱!
最近真的是B站带逛的节奏,以至于我几乎要忘了以前我是用什么途径看电影的了。
开头就是stage6的标志,我真挺佩服这家小成本电影公司的,好片烂片什么都有,而且是那种好的好到可以上豆瓣top20(忠犬八公的故事),烂得可以烂到淋B且深不见底的那种电影公司。
女主角美恐小妹很甜美很耐看,可惜有点面瘫,尤其最后本来应该感人至深的场面表现好像温开水,音乐也不怎么给力,场面应该更煽情一些的。
妮娜本片女性角色颜值最高,但是演技嘛,感觉还是在看吸血鬼日记,在本片一堆美剧演员里不算出挑,也不算拖后腿,就是那股浓浓的校园白莲花气息一直挥散不去,以至于她要演碧池角色的时候也有一种无辜的感觉。
男主角亚历山大小哥真是身高腿长长的好,可惜除了维京传奇,接连主演的电影都是小成本制作,其中还有和本片名字非常相近的final girl这种大烂片,真担心他以后的星途,所幸人年轻的很,23岁,以后的路长着呢。
硅谷小哥好可爱,眼睛又大又美,皮肤看着也好,演的还是nerd这种很容易刷好感度的角色,本片他分担了不少搞笑剧情,有一部分是真的很搞笑,能感觉到编剧是花了心思的。
影片里比较违和的是基本上所有角色都太有觉悟,除了傻女孩之外几乎没有人在关键时刻贪生怕死,一众戏中戏人物更是一下子就相信他们是在电影里,要换我肯定是不信的。
剧本作家挺会玩,利用戏中戏的设定制造笑点,例如强制闪回和慢动作,还有最让人忍俊不禁的脱衣杀,感情反派是个FFF团资深团员,这一点就像林中小屋一样扇恐怖片老套路的脸,只有处女才能活到最后什么的。
难怪本片的类型是喜剧和恐怖,在幽默的前提下本片其实不怎么恐怖,只是有些惊悚而已,就这种程度完全可以PG13。
评论写着写着发现右侧的影片海报也挺好玩的,就是上世纪末青春恐怖片的质感,这梗玩的好切题。
比较难得的是这是最近很少有的让我很想知道下一幕会是什么剧情的电影,中途甚至很想快进看看结局究竟怎么样了,对于本来以为片子很差的人来说本片确实是意外惊喜。
对于恐怖电影的套路,大家都略知一二,什么“落单必死”、“探险必死”、“召唤必死”……这样的套路很常见,以至于在看电影时,观众都能猜出来接下来死的是哪个炮灰。
这部电影——《幸存的女孩》,则是反套路了恐怖电影。
女主麦克斯的妈妈年轻时出演过一部恐怖电影《浴血营地》,并因此而出名,但也因为她演的角色太深入人心,以至于后来沦落为十八线演员。
麦克斯的妈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逝世,三年后的纪念日时,麦克斯参加了浴血营地的放映。
电影播放后不久,影院失火,麦克斯带着朋友们穿过了幕布,试图逃离影院。
结果一醒来,大家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森林里。
作为死忠粉的邓肯很快发现这就是浴血营地的世界,于是他装作营地的指导员,搭了个顺风车。
这个世界有处处透着怪异。
比如麦克斯的妈妈演的角色南希,有着“回忆杀”的能力, 当她讲起杀手比利的故事时,电影就会穿梭到1957年的黑白夏天。
比如杀手比利一出场,就自带BGM。
好景不长,浴血营地里设定的“救世主”宝拉,开场后没多久就死了,这下只能换女主。
在这个电影世界里,有着两大法则:做ai必死和处女才能活。
麦克斯在一开始就阻止了南希的死亡,因此在场的人中还有两个处女,麦克斯和南希。
麦克斯他们起初以为设计捕杀比利是可行的, 但在电影世界里,剧情的力量是不可违背的。
能杀死比利的只有“The Final Girl”。
为了让麦克斯活下去,南希牺牲了自己, 于是麦克斯成了最后一个处女,成功反杀了比利。
你以为电影到此就HE了吗?
并不是。
麦克斯醒来后,发现同伴们都没死, 而病房外,新的故事正在发生——《浴血营地2》。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如说是披着反套路恐怖电影外壳的青春片。
它一方面讲述主角们通过逃避死亡规则进而反杀反派的故事, 另一方面,它又向观众展现了一个鲜活美丽不似人间的世界。
不论是电影里红黑为主的建筑, 还是五颜六色竞相争芳的花朵, 都在向我们表达这个世界的奇幻和不真实。
这部电影里有着不一样的反套路元素,也有着引人入胜的美丽风景, 你可以体会到反杀的快感,也能欣赏到二次元世界的风景。
又看了一遍幸存的女孩(搜了一下发现爱奇艺就有!
)时隔5年还是哭成傻逼,女主的妈妈好温柔,女主也好温柔好坚定,我后面看片花看到明明是电影里sb男也打着石膏出现在医院里,为什么这么吝啬不给南希一个镜头,哪怕给点安慰都好。
这部电影的泪点都在十分可笑的地方。
南希说,你才要成为最后的那个幸存的女孩,所以南希含着泪出去大跳艳舞,又可笑又媚俗又悲壮,母女在鬼影瞳瞳、阴森可怖、电闪雷鸣、月黑风高的环境里遥遥相望,那种遥望几乎是生离死别的距离,她们不再说话,这个对望跨越了二十年的时空,跨越了真实和虚假的界限,跨越了一切悔恨和遗憾。
哇靠我的眼泪一点都止不住,或许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这只不过是一个低俗搞笑的恐怖片,但是过了五年我还是能get到这部低成本电影的内核和本真,原来是爱呀
哈哈哈哈哈哈好看啊!又好笑又神经病居然还看哭了妈的
蛮有意思的
竟然是泰莎,美恐一里的小妹妹,太好看了!电影不算恐怖,但是的确挺恶搞的。很有创意。但是我一向只喜欢恐怖,不喜欢搞笑!
轻松小品
东方电影频道,解构美国老式恐怖片的套路,题材比较新颖,虽说我国网络小说也是用烂了~《十三号星期五》的壳,外加各种趣点诸如黑白闪回回忆、慢镜头追逐、立体字幕、不准做爱、不要落单、当你以为安全时偏要吓你、背景音乐出现准备高能预警以及结尾演职员表~南茜这个名有点致敬《猛鬼街》?
恶搞得并不过瘾…结尾还是蛮有趣的
有点好玩,回忆杀、慢动作、最后的制作名单笑得不行~
完全就是一喜剧片,外加温情片!恶搞经典,抖出不少笑料。千万别被恐怖俩字吓到了,其实一点不恐怖,非常好玩
hhhhhhhhhhhhhhhhhhhhh
惊悚没有,搞笑也没有,新意有一点,这片有及格的分就是害人
我喜欢看女儿倒过来教育妈那种设计。You fucked with the wrong virgin!
Ew,一点都不好看,配乐还不错。
80年代的美国电影风格还挺吸引我的
《无限恐怖》的电影版,只是剧情好弱
节奏不咋样,过于支离破碎了。泰莎法米加就真的很好看。
相比于同样拿电影为话题的《戏梦空间》来说,本片无疑更接地气,也更有趣一点,误入电影空间,与杀人犯斗智斗勇,然而最终逃不过大纲的限制,虽然有些慢镜头,回忆杀确实是刻意插入,但也确实是有趣的。
我爱泰莎法米加!!!又美又帅!!
前半段的恶搞索然无味,感觉就像《惊声尖笑X》;到了影片后半段那些致敬解构才总算玩出了点趣味,“进入电影”的过时设定也总算做出了新意,主角母女的感情线勉强可看。
B级片质感,但是,好喜欢这个创意!
爆米花式的戏谑还不错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