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古代史没有大概了解的人看这部剧会有点费脑筋。
源义经,平安时代末期武将,1159—1189年在世。
在“平治之乱”平清盛取得京都政权,源义经之父源义朝战败逃亡,第二年在尾张被杀,义经之母常盘为躲避追杀,平清盛用常盘之母要挟,常盘遂向京都当局(六波罗)自首。
平清贪图常盘美貌,常盘为三个孩子的性命,答应做妾。
在义经四岁时,被送到山城国鞍马山寺出家,但没有削发。
义经白天用功读书,夜里到僧正谷跟大天狗学武艺,还跟鬼一法眼学“六韬三略”。
16岁时义经受到黄金商人吉次的劝诱鞍马山,在武土陵助重赖陪同下投奔奥州的藤原秀衡。
义经在秀衡的庇护下迅速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武士,直到22岁的那一年才离开秀衡出征。
治承四年在平泉的义经闻得兄赖朝源奉以仁王讨伐平氏的命令在伊豆起兵,立即响应出征,从此兄弟两人合力攻打平氏。
文治元年义经活捉平宗盛父子报了杀父之仇,源平之战就此结束。
赖朝本来就看不起妾氏出身的义经,加上义经战功赫赫,名声大振,引起源赖朝嫉妒之心,义经为表忠心,在相模的腰越写了著名的“腰越状” 。
却不能打动赖朝的心,不让他进镰仓,并派土佐坊昌俊行刺义经,后又亲率大军讨伐义经。
文治三年义经携带妻女逃至奥州,隐藏在藤原秀衡的地方。
文治五年,泰衡屈伏于赖朝的怀柔和威胁,派兵攻打衣川的高馆。
开始了高馆大战。
义经方面只有十多人,众寡不敌,家臣陆续战死。
义经先将妻女杀死,自己也切腹自杀。
义经的首级由泰衡的使者新田高平浸在酒中带到腰越,于6月13日检验,然后葬于藤泽(高座郡藤泽宿板户町白旗明神社)。
源义经死后,他的战功和人品得到京都贵族的赏识,他短暂的人生悲剧得到人们的同情。
随着历史的推移,产生了许多关于他的传说和故事,以净琉璃、歌舞伎、幸若舞、谣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民间,受到大家的崇拜和歌颂,成了日本人典型的英雄人物。
背景介绍:在义经等人的率领下,源氏大军历经一之谷,屋岛,坛浦等战役,于1185年初彻底剿灭了平家势力。
之后义经押解俘虏前往镰仓打算面见赖朝。
先行到达的尾原景时进谗言暗示义经有谋反之心,本来就心存芥蒂的赖朝借机将义经免官降罪,并集结重兵将其拦在郊外不准他进入镰仓。
滞留腰越(镰仓附近的一个驿站)的义经含泪写下流传百世的书札《腰越状》向哥哥痛陈自己的清白。
在屡次申辩不果的情况下,义经黯然回京。
此后兄弟二人彻底决裂,义经历经4年逃亡,最终自尽于奥州衣川。
腰越驿馆夜凉如水月色如霜是什么 让你的身影这样寂寥纵然冠盖京华又怎抵手足之情是什么 让你的笛声这样凄凉即便吹落繁星却传不到镰仓的方向从来没有什么能让你裹足不前不管是宇治川的激流 屋岛的暴雨还是一之谷的悬崖 坛浦的惊涛奈何无敌的修罗敌不过谗言的中伤镰仓的战神再也走不进镰仓是谁坐在层层兵马中央捏造一条条莫须有的罪名是谁手执火签腰悬利剑降下一道道恩断情绝的旨令难道都忘了吗?
那些颠沛流离同命相怜的日子从六波罗的死里逃生到黄濑川的泪眼相望从骏河畔的同仇敌忾到镰仓暮霭里的煮酒话凄凉为什么要筑起这道兄弟之墙用理来碾碎情用权去践踏悌是仇恨迷失了双眼让他分不清真诚与诽谤还是权利迷失了心灵让他变得冷酷和疯狂或许这就是你的宿命吧同根相煎鸟尽弓藏空有一世威名满腹才华也只剩这字字泣血的《腰越状》
我说过,看《义经》是个很巨大的事情,不亚于作为一个不得不去做的任务来完成。
至今完成到第三十九集。
最近为此找了一些相关日本的书籍,当然不会太史学角度,得到了一些旁人所写画的漫画书籍来阅读,例如目前作为起始的《漫画日本》。
这是一本由韩国人写的相关日本的漫画,风格有点像蔡智忠。
里面说到一些日本人由来已久的作风方式,尽管我也只是阅读了十分之一,却对看《义经》解开了很多谜团或者说是困扰。
比如说,《义经》中我最不能明白的事情之一在于赖朝和义经之间的交流。
虽困乏于长途距离不可对视,却也未能明朗于书信。
在我看来,那些书信把非常需要阐述清晰的思想和解释都被莫名其妙的语句所替代。
因此,义经尽管善战骁勇,却一直苦恼于来自兄长莫名的漠视。
其实赖朝心里是有相信他的位置的,但是赖朝需要测验他,几次三番。
然而义经虽一直怀抱着充分的亲情,忠诚于赖朝,但他却没有让赖朝能够看到他赤红的心。
一直以来看这个剧集就让我对义经产生怜悯,进而成为一种着急。
但略读了一些《漫画日本》后,就可以理解一些这样的情形,进而只能怪罪于日本式的暧昧。
日本人在语言上是很少直白的,尤其在负面的时候,通常不会直接说“不好”“不行”“不可以”。
因此,绕来绕去就是日本人语言的根本。
其次,日本人是习惯于换位思考的,会设身处地地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从而提供对方的方便。
例如,即使进入室内满头大汗也不能开口说口渴了,但主人是需要了解到的,并及时提供茶水。
还有,不给对方带来困扰也是一个原则。
不开口说口渴,是不希望给主人带来麻烦,尽管看上去一点也不算麻烦,但即使如此,也是不能的。
所以放到赖朝与义经的交流上,就不难看出,绕来绕去就是书信语言的根本。
赖朝要测试义经,当然不会光面堂皇地告知;义经却认为亲情是固有的,因此只要怀抱着就可以了的心情。
换位思考在此体现出其弱项,即是思考错位。
如果义经了解赖朝,知道自己是需要通过测试才能得到哥哥最大的信赖;如果赖朝起初就不怀疑义经对其的忠诚。
是没有那么多如果的,因此悲剧总是会产生的。
《义经》讲述的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悲剧英雄源义经惊心动魄的传奇人生。
源义经乳名牛若丸,是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家族的一员,传说中的他相貌如同女性般非常俊美。
由于父亲源义朝在平治之乱中遭平清盛所杀,所以自幼便被流放至山城国鞍马寺。
后得奇遇,由山中异人传授剑术,并以“京八流”、“鞍马八流”等剑术流派流传至今。
成年后的义经也凭借着自身过人的剑术,于五大桥打败勇猛的破戒僧人武藏坊弁庆,并将之收为部下,成为一段佳话。
义经除了剑术高强之外,也是个战术天才,号称“战神”,尤其擅长使用骑兵战术,与异母兄长源赖朝共同讨伐敌对的平家势力,获得最后的胜利,但因功高盖主而遭赖朝迫害,最后自刎身亡,是日本家喻户晓的悲剧英雄。
这个片子与《家康》有不一样的精美,服饰,镜头运用,乃至人物,主演滝沢秀明有令男人也动心的美貌,战斗场面小而充满张力和气势,唯一略感不足的有些拖沓,最近十分欣赏古装日剧,每集后面还有“纪行”,讲解在剧中出现的地方风物,历史。
比较 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剧,粗糙的不能瘁看。
还有就日本人对历史的考证,几百年前的事情总细化到每天。
简单的事情穿插起来,就见到时间后面的深意。
我们显然就太不在乎了所以我们距离真相是那么滑稽的远
这部戏很好看,比我想象中要好得多了,一集集看下去后,看到小泷选了石源做老婆,他为什么不选国民彩呢,看到这里不想再往下看了
赶在还剩三集没看完的时刻动手写影评。
【闲极无聊这剧看得真让人纠结,遥记打开第一集的时候还是2012年那个明媚的秋季,直到2014年的现在我才慢吞吞地捱到了接近结尾部分。
虽说NHK05版义经拍得还算是比较气势壮阔的,但是情节过分拖沓。
当然这也不能过分怪编剧,因为既要把在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中发生的这么多事塞进剧情,又要顾及人物塑造和细节表现,也是不容易的。
剧中我唯一很满意的部分便是源平决战——坛之浦的时候,那几集拍得很悲壮,很有epic的感觉。
老实说,支持我一直把义经看下去的不是泷泽的美颜,而是源赖朝与源义经之间纠结无比的interaction(不知道这么说准不准确)。
历史上的赖朝对于九郎义经应该只有嫉恨和忌讳吧权势人家的兄弟之间围绕继承问题难免会冤仇相对,这个都不必说了,某位明君当年在玄武门射杀长兄和三弟就是最好的注脚吧不过,此剧里面,按照泥轰人神一般的奇异思维,我们会经常看到,当源赖朝每逢听人提及或见到义经时候纠结的眼神——那眼神中既有暧昧又有杀气,或许这就是相爱相杀吧趴....不,这是双向的爱和义经单方面被杀【请忽略一个腐女的惯常思路和她过度发达的gayradar...好了好了,说正经的。
源赖朝和源义经之间不同寻常的敌对关系,在腐女看来或许是兄弟间那些难以言破的事= =不过,这一对兄弟之间的敌对,更带有着泥轰人文化思维的象征意味。
源赖朝致力于创建武士不分家世、按功勋享有封地的镰仓幕府,他理想中的天下即为武士的天下,与京都朝廷、公卿官家严格划分界限。
在他统治下的镰仓朝廷秩序井然,公正严谨。
而源义经一直向往着清盛公的西国天下,在那里,兄弟友爱,父母俱在,没有战乱和纷争,与外界宋国进行着贸易。
他们二人的理想国度都可谓美好国家,虽然类型不一。
但是却各有利弊。
赖朝公的国度过分偏于条条框框的限制,这种过度理智化的统治会让人觉得很没有人情味(每次看到赖朝和政子坐在上座面无表情对着义经或家臣时,我就觉得他俩怎么那么像俩阎王呢)。
而义经向往和规划的国度虽然听起来如同天国般美好,但是他又怎么能保证人性之恶不会破坏这世间呢,也即他口中所言“和睦没有战乱”很难实现,为了利益的纷争,在法度和理治不全之下,是不可能达到如此境界的。
赖朝后来开始对义经的排挤和追杀诚然有忌讳他具备源氏血统的原因,但是这也不能全怪赖朝。
在泥轰人一向来的记叙中,源义经的确是一个让主君感到害怕的危险份子。
用天朝古时候的话来说,就是“人望颇重”。
君主最不能容忍的身边人就是这种人吧。
可是从臣属的角度来看,这是人主最理想的特质,能让人死心塌地地跟随,作为一生追求的mission。
假若不幸在为人主征战中死了,死时也会露出欣慰的微笑,觉得这一生都值了。
这种蛊惑人心的力量,有时虽盲目,但是人性就是抵抗不住这魅惑,甘心付出一切。
记得以前瞅过辽太郎的《德川家康》,里面老狐狸伪装营造的也是这种人主魅力值。
在历来的源义经形象中,他的人主魅力却是与生俱来的。
幼年潜逃于奥州的路途中即表现出统领的特质,以及初到镰仓连赖朝的手下也对他颇有崇敬之感。
在剧情版的义经形象中,这种人主特质尤为表现在他与家臣的坚固羁绊中。
从逢魔时刻樱花飘落中遇到牟庆开始,源义经身边聚集了一帮忠臣死士。
在很久一段时间内,源义经由于受到赖朝排挤,没有职位也没有任何作战任务,这帮家臣依旧忠心跟随,靠的便是源义经平日与家臣如同家人般的相处。
剧里面表现了很多这样的情节,如家臣在堂下击节欢歌,以及九郎义经给赖朝长女和义仲长子讲述他与家臣的故事。
在义经眼中,主仆之情是维系武士家族的纽带。
而这一点正好与赖朝的想法相反。
在关于人质义仲长子的问题上,赖朝的一个家臣因为忠心多说了几句不该说的话,便被赖朝无情地下令切腹。
那几集中可以看到义经与赖朝关于这种情的冲突,义经对哥哥这种行为简直无法理解,不明白哥哥心中竟把主仆情谊看得如此之淡。
除了这个处决之外,他也不是很能理解他哥坦然接受平家投靠过来的人,给平家的人封官职,以及给予各类与源氏不相关的人更高官职的做法。
说实话看到赖朝算计义经和冷漠无情那几集的时候,我对他的印象也直线下降,不过其间他与政子一段对话又立刻使得这种坏印象reversed。
在他们夫妻交谈中,赖朝表明要致力于建立武士天下,这是一个全新的天下模式,没有了以前的源平之分,国家也不会由于这些盲目的私家纷乱而陷入无止境的折腾中。
官职授予将按照功勋而非私情,一切都会在理性的道路上前行。
看到这里,我还挺崇敬这种思想的,这种不分血统的官吏选拔,怎么看怎么像天朝的科举取士嘛历史的潮流也正需要赖朝这样的思想统治,源义经期待的以血缘和情谊维系的天下已经不能用于现世了。
所以,赖朝在未统一之前,在镰仓即施行了这种思想指引下的政策。
京都的大江广原慕名前来,成为他的谋士,后来对镰仓幕府也颇有贡献。
镰仓汇聚了真正坐拥天下的力量,官职缙升有序,人才济济。
其中有段估计是编剧故意添加的情节:北条时政担心北条家势力会在这种方式的统治下被外族占据,于是试图通过政子来传达,结果时政老爷被与夫君一条心的政子夫人训了一顿,政子对老夫进行了一段意味深长的普及赖朝理治理念的教育,于是时政幡然醒悟....【编剧乃我说乃啥好.倒地不起(+﹏+)上面说的都是理与情的对立哈,而我竟然用了“纠缠”作为标题,是不是又犯了万年跑题废的老毛病了呢不过,要是全剧都是讲两兄弟对立,那还怎么支撑我这种退隐江湖的腐女一直看下去呢【自揍、、其实在裹脚布一般的剧情中,我一直是看着赖朝望义经那纠结的眼神而一直鼓起勇气看下来的。
赖朝的确是想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还有自己本身通通都理智化,不停地想放下人性中的恻隐之心。
可是但凡为人,又怎么可能如草木般的无情呢多少还残留一点的。
这残留的情,对赖朝来说如同毒药吧。
他一方面在家国天下的宏大借口下开展对弟弟冷漠的压迫,一方面又时常不忍心。
还记得我最近看的几集关于赖朝最终逼近京都要讨伐义经时,在近江(没记清莫笑)的某处驻扎地突然想起此地便是他与义经人生中第一次会面的地点。
辽太郎小说的版本也是如此,在描绘到兄弟相见的时刻时,赖朝看到在下方俯首叩拜的九郎,不停地说“快上前,快上前”,还不住地流淌着泪水。
这个泪水不见得是假心假意的,很可能是内心真实的表露。
还有那一段兄弟真正开始决裂的“腰越状”,义经情深意切地向哥哥表达一切心声,赖朝接到书信时也有过动摇,但最终还是狠下心来下令不准义经进入镰仓。
这或者可以说是权势之欲战胜了人性之情,但何尝不是一种身不由己地无奈呢【小声说我挺同情的...在义经这方面,身为一代战神,在政治上的智商的确令人堪忧。
不过也不能说他头脑中完全就是理想主义浪漫主义,还好他还存有一丝理性之处,不过仅仅表现在与清盛公的关系上【点根蜡,如果乃仅有的理性能用在理解乃亲爱哥哥的思想上,乃也不会这么悲剧地跟哥哥天各一方了啊。
这部剧从一开始很奇妙地描述了义经与平清盛的渊源,我相信这是编剧特有独创,也没见着小说版有这一节啊。
弱弱地说句这是泥轰人奇异思维的又一表现吧,跟敌人纠结不断.....貌似12版《平清盛》里面源赖朝也对平清盛有着类似的怪异情感啊趴。
尚在京都生活的遮那王起初对自己生来即为清盛公的仇敌而伤心不已,在即将逃往奥州时,在寺里的大殿中与清盛公遥遥相对,清盛公告诉他“你是源氏,我是平家,注定要对立”,他终于战胜了京都式的感情优柔寡断,开始下决心与平家对立。
也开始清楚地明白,自己迟早要与清盛公的子孙在战场上相对。
这种“觉悟”无疑是理战胜了情,也无疑是痛苦的。
可见理中之情为毒,情中之理也是毒啊....啰嗦了这么多,我得赶紧结尾了。
最后发表一下伪公知式的言论,就是:编剧如此安排剧情的感情基调,究竟是为了增强剧的虐感,还是泥轰人的思维使然?
在剧中,似乎赖朝式的理和义经式的情都被编剧推崇,身为泥轰人的编剧估计就是喜欢在这种情与理之间纠缠吧...说句小白的话,感觉某岛国之所以既与eastern的传统颇有背离,又不是western的普世观念,是否就是因为介于西方肇始启蒙时代的理性和东方人治气息浓厚的情绪之间呢?
唉,这等言论的确小白之极....最后,还是扯到个人问题上比较接地气。
私以为,这理情纠缠确系伤人之物。
陷入仙境般的爱恋却被理智打醒,重回现实后却惦念无比,在这种纠缠中真是最好洗洗睡了!
这个周末开始真正进入《义经》。
怀抱着期待和决心,实际上还是陷入了些许痛楚的。
就好像如今再翻看村上的长篇,非得是有很大勇气不可的,否则才一两页就会丧失阅读下去的信心。
《义经》即使为电视剧,也让我有如是的感觉。
我,喜欢看一些无奈,让我觉得心被绞痛而不得畅快。
源义经是源氏的后代却成长在对头平家。
由于其自身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得到众人包括敌人的喜爱。
六、七岁时被送去寺庙,被期待剃度而减弱威胁。
而这样一格极具魅力的孩子怎能如此就被剃度了呢?
于是在十几岁时,他决定逃出京城去往平泉,也从此与平家真正成为敌人。
平清盛,这个曾经被错认为父的人,也就从此成为了战场上的对方。
源义经的母亲,常盘,忍辱负重,为了使自己的孩子活下来,而屈服于平清盛,并为其生下能子。
源义经深深明白自己的母亲,却也交织在复杂的感情中。
平清盛时平家的首领,有智慧残酷的一面,也因为自幼失去母亲而心存善良。
而正因如此,当年留下了诸多源氏的后代,成为日后的祸患。
我一直在想,他死得时候有否后悔,后悔自己的一时心软?
其间有一句话印象深刻:太圆满了就一定会有大挫。
这是形容平家自大败源氏后,在兵权及朝政上的全盛背后,也还是有一贯最为可怕的亲情相争。
义经的两个哥哥都说过,情义不可取。
外人以恶相向,也还就是外人;而族人谋反则伤及根基。
因此赖朝(义经的哥哥)用人以能力为标准,以理为管理,以领地为契约维系盟人。
情义为大敌的论证也出现在《乱》中,一旦父亲大人下台,几个儿子就群起纷争,最终父亲不但没有任何落脚处,还为你死我活的亲情之战而发疯了。
义经君当然是个重情义之人,也正因此而具有大魅力,所谓在片中反复被他人称道的“吸引力”。
但目前他只是一个源氏后人,带了几个家臣,没有大利,很难知道将来他以情服人是否可以完满。
似乎隐约已经看到一丝他的悲剧的样子。
其实我想说,不信任族人或者家人的情形延流至今。
相信一个莫名的人,喜欢它,爱上它,不管不顾,这就是所谓盲目的爱情。
不同样是这个情形。
然而是什么让你去信任已各莫名奇妙出现在身边的人,而选择背信弃义于二十多年的家人呢?
我承认,有时候的自己的偏执。
出生于大名混战的时代,义经注定命运多舛。
作为被平家战败的源氏遗孤,义经被平家一族忌惮;而自幼在平清盛身边长大,又使源氏遗族对他心存嫌隙。
武功高超、精于谋略为义经赢得名将声誉,可功高盖主,也引起身为源氏嫡流的哥哥源赖朝的多疑。
侠义心肠与满腔赤诚固然引起英雄间的惺惺相惜,而对权力斗争的懵懂,对政治局势的蒙昧,使得义经注定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空有国主之名,手无兵权的法皇,在平家衰败后,不得不倚重源氏,而为了遏制源氏势力,又心怀叵测地利用义经来对抗源赖朝。
身为源氏族领的赖朝,从平家灭亡中吸取了教训,看出用人唯亲、兄弟互为制肘是导致平家分崩离析的根本原因,所以刻意重用外臣,疏远与义经的关系。
可惜,义经不明其中玄机,接受法皇的进爵和奖赏,令赖朝下定决心不予重用,并最终逼得义经出奔奥州,被赖朝反间计所害,卷入奥州大名之位的争斗,战至最后一人,自尽身亡。
本剧主题狭窄,着力把义经塑造为传奇英雄。
可是,几个家臣追随义经,拼死效忠的理由不够充分。
描述义经武功之高也前后不一致,一忽儿功高似神人,一忽儿却连暗箭也躲不过。
泷泽秀明演义经的确赏心悦目,但显得呆板,把义经塑造成很单纯的人,说这样的人是乱世中崛起的英雄,有些牵强。
与《利家与松》差距甚远,人物不够饱满,平铺直叙地把故事说完了事。
我觉得配角们的表演太出彩了,把泷泽的单薄表露无遗.剧情比较商业化,静御前出场的次数令我觉得简直不是女主角,就这样.
记得以前曾经说过,看过的大河剧里面最难看的是《风林火山》,不过自从我磨蹭着慢慢把《义经》看完之后,“最末”的位置似乎要被《义经》所取代了(虽然还是觉得正在慢慢看的《风林火山》也很难看)。
《义经》的画面是几部大河剧里面最精致的(精致到做作,比如泷泽和阿部叔叔船上对战时满身掉砂金,这个也忒~那什么了吧),然而美则美矣,这一点都不能为拖沓的剧情加分。
《义经》真正好看起来的部分其实是40集以后(前面的40集几乎都是废话,至少可以用缩短一半的篇幅拍完),也就是义经和赖朝两兄弟开始出现嫌隙的时候,然则这一部分恰恰正是被一些心软的观众呼喊着“义经太可怜啦,不忍心看下去啦”而被舍弃掉的精华。
我是一个心狠的女人吗,我对这一段看得津津有味完全一扫之前几十集的颓废。
说到不忍,其实我在看那几集的时候确实也很痛心,只是痛心的不是义经被兄长误解的“悲惨”命运,而是痛心这家伙太不会挑家臣。
看看义经身边最重要的几个家臣,僧兵(这只其实还可以)、原京都街头的混混(这只是电车男演的)、船夫、强盗、猎人、武士两枚……除去综合能力不错的弁庆和两枚武士,这支看上去就像是桃太郎故事的组合说白了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家臣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主君的政治竞争力,对比是显而易见的,赖朝生气的时候家臣总能适时地劝他冷静下来从长计宜,使用合适的手段以最小的损失迎击,而当义经生气时,他的家臣们却只会“非常忠心”地跟着他一起生气,一起激动,而结果往往却是火上浇油,把事态弄得更严重。
当义经因为接受了法皇册封的官位而惹怒赖朝时,他身边的家臣没有一个向他指出引起赖朝生气的原因和这之间的利害关系,而是傻傻地(单纯地)认为赖朝小心眼,继续我行我素,因而把兄弟间的嫌隙引至无法收拾的局面,无知者无畏,无知者创造悲剧。
政治有政治的游戏规则,义经的身边没有懂得这个游戏规则的人,所以他注定成不了游戏的赢家,悲剧早在一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即便你再重情义也好,“规则”是这些所拧不断的。
不要怪赖朝冷酷,至少在这部片子里赖朝已经够可以的了,他只不过做了正确的事而已。
回过头来看看义经,既然他强大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这么多忠义的家臣,但为什么却惟独没有想到要去收一个稍微精通一点游戏规则的人呢?
如果说家臣的基本义务是对主君尽忠,那么主君的基本义务就是不断开拓自己的仕途,保护家臣,给他们更大的回报。
没有收到一个可以真正对自己有最大助益的家臣,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单人迎击来自镰仓政府武力和智力上的挑战,这个是义经作为主君的失职。
最后,当义经被逼上绝路,那些单纯的家臣们还在快乐地吼着“忠义之歌”快乐地赴死时,我忽然觉得义经其实是一个残忍的人。
因为他给了那些人与能力不符的身份,引着他们走向了自己完全无法左右的命运,而且还是最终引向绝路的命运。
如果他们还只是小混混、船夫或者强盗的话,或许还能再渺小但快乐地活下去。
没有能力的家臣不能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你一点助益都没有,而且其实你还有可能会毁了他们。
P.S.不厚道地忽然意识到,其实我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竟然是“没有能力的人不要妄想超出本分的人生”呢,笑。
古之成大事者在于 其视“忠孝节义” 为工具还是目的
。。。曾经我花了一个月每天两集硬生生的啃下来了。。。takki的颜在古装剧里被衬托得逆天啊!!!
经过长期奋战终于看完,大河剧真系好大河!
第一部大和剧,至今回味无穷,对的时间遇到对的剧,就是一生的难忘。
尽管我很吃泷泽的颜,但是他的演技真的很一般。。属于没有太多天赋的演员,另外古日本的资源很匮乏呢,即使是皇宫也简陋的让人心酸啊
平安时代末期
情节都忘记了,就记得这段: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4MDQyMjg=_rss.html
配角实在太强了
颜啊颜啊,好正啊
TAKKI的就是好看!後藤真希居然也有?!
日本的历史剧 很平缓 严谨
弃剧了。。
月夜樱花遇断桥
这部必须五星推荐,还特意去了一趟平泉。
应该叫个什么……金屏记……(源赖朝真帅
怪难受的
弃剧了。。
后面跳着看完的
不知道为什么不少人说这剧差,说Takki演的不好,我也看过几部大河剧像《利家与松》、《天地人》还有在播的《江》,但是最喜欢这部《义经》,Takki演的也挺好的。几部相比之下剧情最差的是《江》,奇怪的是《江》的评分还比《义经》高,真不知道按什么标准评的。
和我想象的义经不太一样。takki古典气十足,美出天际。剧情一般,有点拖,也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