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这部电影,第一次写关于电影的观后感。
首先我相信看过的朋友大致意思都是可以理解的,这个电影并没有那么严重的烧脑情节。
只写下个人观察的几个点!
电影脑洞大开的讽刺了80年代的英格兰场和当政者的环境,不知道导演是有深入了解还是经历过。
说说电影个人认为两种观点,第一种回忆论:艾伯林本身就是一位王子,说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
从他对事件的预知能力来说已经是超越了正常的物理范围,而这部电影并不是一部科幻片。
艾伯林一直在吸毒,为什么吸毒?
一直压制在身份与对现状无力改变当中,最爱的女子死了、自己的身份注定与妓女走不到一起。
自己的路也不能自己选择,只有去逃避。
身份证明点,第一他是一个侦探。
本人不太明白侦探在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英格兰场的警察不是他的下属。
但是却很听他的话,包括那个头头,艾伯林电影里的领导也一直不像是对属下的态度。
第二艾伯林自己说过妻子两年前死了,孩子已经出生了。
电影里还有画面是艾伯林在洗澡,梦到妻子惊醒。
电影里并没有解释有关于艾伯林妻子的任何事迹,那为什么给这个镜头?
第三当艾伯林发现了是谁在杀害这些妓女,去找爵士对峙的时候只是被打晕。
侧面说明身份高贵,爵士也不敢对其下手。
第四破案之后艾伯林升职了,他并没有说出凶手,甚至没有人知道他做了什么。
这个情况只能说明,介于他的身份在有人处理了他跟妓女结婚的事情后。
他的前景一片光明,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他做过这些事。
第五电影最后艾伯林最终不能跟玛丽在一起,也符合王子的说法。
至于他想的玛丽在很远的海边还是哪里都不重要了,因为他妻子自己死了。
第六警长最后一幕叫艾伯林为王子真的是那么随口一叫吗?
电影开头说过是我催生了开膛手杰克,至于事件是不是真实得已经不重要了。
电影里的所谓的杰克是因为踢王室和王子解决见光死的问题,那艾伯林催生了杰克他是谁?
看过的朋友想一想吧剩下的就是一个侦探的故事,可能最后警长真的是随便叫的王子。
艾伯林只是参与了这件事,最终因为见不到玛丽自己吸毒自毙了。
可能也是为了保护玛丽,这样永远不会有人知道玛丽在哪里。
比较懒就写这么多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完讨论。
宣传的时候,用的名字是《断头谷II来自地狱》,其实,两部电影毫无关联,除了主角都是强尼·戴普。
在宽带大庆看的,效果奇差,是盗版,而且,流速也特别慢,片长2个小时,我却用了至少2个半小时。
如果不是剧情还将就,真没办法忍耐。
1888年的伦敦,几位妓女突然被谋杀,凶手的作案方法极其残忍——割断喉咙,掏空腹腔。
侦探“强尼”,自从失去妻子后,整日靠鸦片麻醉神经,在他的幻境中,有时会先知先觉地浮现出死亡女子的面孔。
在细致入微的探案过程中,“强尼”发现,这是一连串包含政治因素的谋杀。
原来,王子曾和一名女子安妮秘密结婚,几位被杀的妓女都参加过婚礼,而皇室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消息在民间流散的,所以,御医威廉成为了娴熟的凶手。
结尾,案件不了了之,安妮在疯人院,她的好友玛丽带着安妮的女儿躲在了休道院,而玛丽一直等待的“强尼”却死了。
这个故事,改编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开膛手杰克,不过,原案至今悬而未决,电影采用的只是其中一种传言。
通片的感觉不如《断头谷》,非常一般。
在无人的下午,拉起窗帘看Johnny的片子,每一部都从阴暗中透出鬼魅的气息。
结束时,天已经彻底黑了,心里空荡荡的,好像所有在平日搭建起来的楼宇都在地震中被夷为平地。
没有对,没有错,没有应该和不应该,没有正义和邪恶,只有一种被正视过便不能忘却的存在。
情节曲折,叙事紧凑,演技精湛,情感表达真挚,结局略显遗憾。
执着而又具有敏锐第六感的侦探,尽心尽力,本着人性关怀和正义感致力于侦破开膛手杰克案件。
影片从皇家维护自己利益而掩盖事实从而主导系列灭口案件这一视角出发诠释了1888年左右发生的系列凶杀案件。
每一帧画面都很精美具有油画质感,结局非常可惜但却诠释了大爱无疆。
非常好的影片。
德普的一部对于我迟到了太多年的好片!
早怎么没看这么好的一部电影!
结局很伤感。
开膛手杰克身份大揭秘😱😱。
哈哈,如果说因为这个原因开膛手真实身份不能被揭穿,那可以说得通。
最后那凶手感觉好像身份被揭穿之后瞳仁突然变得大了许多!
不知道是化妆有意而为之吗?
我觉得这才是比什么猪大肠,羊下水,腐乳汤更恐怖的地方!
有首周车轮的歌《夜的第七章》,都说歌词是方文山是写得霍尔莫斯,但是我觉得完全写的就是这个电影。
~~~分割线~~~如果邪恶是华丽残酷的乐章,她的终场我会亲手写上。
晨曦的光风干最后一行忧伤,黑色的墨染上安详。
~~~分割线~~~。
我以为赌上一切,真像终究会被揭开,但终究力量小到你无法去爱。
可以释怀却没法告白,背上所有的秘密离开。
天边泛起鱼肚白,贝克街石板路上怨灵扭扭歪歪,巷子里冷风瑟瑟,薄暮蔼蔼……
看到玛丽被杀的那一幕我还是被骗了,心里想这编剧怎么这么狠心,本来就是这么邪恶的,黑暗的片子最后的结局还那么令人绝望。
最终证实我心里的一丝侥幸还是成真了。
女主人公没有死,男主人公英雄般的死去。
人性中的善战胜了恶,勇气战胜了怯弱。
我希望看到这样的结局,带给人希望与勇气。
在这部片子里看到了很多:爱情,友情,人性,邪恶,恐怖,智慧,黑暗,堕落,当然还有英俊无比的强尼戴普!
断头谷和开膛手都是JD的大作,很多人都是因为JD而去看了这些片子,据说开膛手的宣传上面似乎还有些 “断头谷II”,于是就想着比较一下这两部片子。
恩~先是from hell:选中这部片子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因为Johnny Depp,另一个就是因为JTR.一开始对JTR的兴趣是因为看conan里面那个剧场版,然后对1888年的迷雾伦敦充满了好奇,Jack是一个唯美的杀手,正如同《达芬奇密码》里面一样,浸润着宗教,浸润着一种变态的忠诚。
虽然FH不如《达芬奇密码》里面的悬疑那么多,破案路线也不甚明了。
或许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JTR是一个医生,才会在看的时候把注意力集中到JD的演技上面去。
下面说说这部片子。
一开始的时候,JD那双眼睛啊,忧郁中的深邃。
用他“静态”的眼睛配合着不断闪烁的画面,没有太多的全景,更多的是黑暗中的一丝白光,或是满屏的绿色当中的血腥。
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了很大的视觉冲击。
JD的很多片子当中都有着这种叹为观止的跳动画面。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断头谷》里面被杀的三口之家,光透过旋转着的灯,映射到强上,一个接这个一个,很巧妙的体现出来那种一步一步靠近的危险。
刚看了很多评论,有一个我特别赞同,就是他跟那个红发妓女的感情描写,并不到位,而且略微有些画蛇添足。
虽然桥下的那个KISS唯美的让人嫉妒,嫉妒的让人发狂。
不得不说,其实这个片子看一遍真的无法体会到其精华所在,里面存在着许多伏笔,而这些伏笔不是一晃而过的镜头下所能理解的。
其实到最后我还是挺多地方没能理解,比如,有一次他吸食鸦片之后脑海当中自问,为什么要有葡萄,而那个葡萄幻化成心脏的样子,可如果说葡萄只是如一开始所说是为了让受害者放松警惕,那么这个葡萄最后并没有起到作用。
再看《断头谷》,同样是JD演的,也同样是悬疑加惊悚。
画面风格来说还是很多不同的,断头谷更多的采用灰色调,有更多阴森恐怖的感觉,采用的对比更多的是黑白对比或是红黑配,而《from hell》当中用了更多的褐色元素。
更显古旧,采用的对比更多的是红绿对比。
从情节来看,断头谷当中的情节设置的更为明晰,让人比较容易看懂;而FH当中因为掺杂了政治和宗教因素,就不如断头谷那么可以通过线性思维去明确。
继续,看JD,断头谷当中JD演绎的是一个略带神经质,并且有些胆小的侦探。
而FH当中,JD将一个冷静,帅气,沉着的男人形象表现无疑。
脸色也不如断头谷当中那么苍白。
(也可能是因为色彩对比的关系,刚才也说到了,断头谷当中有着更多的黑白对比)从感情戏的角度来看,断头谷要好于FH,FH当中的感情流程有一点突兀,更有一点让人不知所措。
似乎给人一种感觉,就是为了加入这段感情戏,而加入了这些戏份。
不过,如果缺少了感情戏,整部戏又显得不完整。
从结局来看,断头谷的结局似乎更容易被大众接受,而FH的结局,虽然其实是最好的一个结局,安详,平静,但是总觉得看完心理很痛。
不过这也是个好结局吧……总的来说,johnny depp这个男人很“妖怪”,让人看一眼就没有办法移开视线,最近补了他的好几部片子~把断头谷和开膛手放一起,把剪刀手和理发师放一起看。
然后发现,JD这个男人啊,真的是演什么像什么,太灵了~
这部快20年的影片,今天看来依然精致,画质华丽得好像昨天还在影院排片。
19世纪末黑暗、腐烂,地狱一样让人绝望,所以开场10分钟,老炮们就能明白这里没有胜利的大团圆。
在冷酷压抑的时代里,从妓女、中产、贵族甚至到皇室,没有一个活得像个人,人们靠着本能、毒品、邪恶的信仰、或是一点儿微弱温暖的回忆支撑着活下去。
这是开膛手杰克的故事,更是侦探艾博兰的故事,你说的没错, 作为男主德普尴尬的超自然预见力,除了更直接地展现一下他空虚寂寞的精神世界,好让他显得更可怜一点外,对破案屁用没有,可是,在那个黑白颠倒的地狱里,敏锐和真相一样不顶屁用。
这扭曲的地狱催生出变态的医学,脑前叶切除术曾在二十世纪初风靡一时,甚至获得了诺奖。
利用共济会展现了一系列当时社会宗教、医学、民族、种族各种环境背景,影片处处充满象征意义,葡萄、金币等等,镜头和台词多有讲究。
虽然我是在沙发里利用手机、被子、记事本各种角度遮挡才看完了这部血腥的恐怖片,但是其中不多的爱情戏码仍然非常亮眼,没错,信息量过大使影片对感情的表达吝啬而克制,不能苛求悬疑片、恐怖片能有多完整感情脉络,在那样窒息的环境里,两个孤独的人做什么都是合理的—何况人家什么都没做。
一吻成永别。
德普用生命抵抗这地狱,保护着爱人,从始之中德普压抑、忧郁的眼神足以让人倾倒—还要什么自行车。
就像热评里说的那样,对我来说,也是真的很难评价德普的电影,在我眼里整部电影的重点都是德普一个人,美貌和性感以及哥特忧郁神经质的气质,别说其他演员了,连剧情都压不住。
不过德普这部电影的角色倒是难得正常了一回,正常的只剩下美貌了。
桥底下的壁咚简直太心动,叔吻戏真的一绝,但是还蛮少见的。
女主角的那句“我真想带你去看看我出生的小村庄,那里真可爱。
我曾经以为那里太小,呆不了一辈子,不过现在不这么想了”是一个新鲜的告白段子呢开膛手杰克是一个演烂了的段子,并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新奇的地方,气氛,服装营造的不错,节奏有点慢,但看普叔的颜的话是一点也不无聊的!
还是喜欢德普神经质的角色啊……断头谷的那个萌萌哒小侦探就不错也不知道有生之年还能不能看到普子和蒂姆伯顿合作了……
近来无聊,又翻看了下这部老电影。
与几年前的观影体验不同,我愿意将评分提升一星。
这部电影饱受诟病的一点在于它作为一部侦探片,其推理和破案的过程太过薄弱,臆想成分太多。
男主角被赋予了一种能洞见未来案发现场的超能力,这种设定本来就显示出本片作为一部历史侦探片不太真诚的态度。
对于以探求历史真相为目的的观众而言,比如当年的我,本剧简直有扫兴的嫌疑。
但是,多年后,当再次仔细观看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来自地狱》其实给了观众许多惊喜。
从历史场景和社会背景描述的角度,这部剧做的很好。
对当时伦敦的社会现状,各类群体的生存状态,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与融合,各个长短镜头的衔接如油画的笔触,潇洒流畅,构图清晰完整。
这里有妓女,犹太人,亚洲人和黑帮,有警探,医生,贵族至皇家。
各成一体,又互有交融。
这就是世纪末的伦敦,热闹紊乱,暗流涌动。
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一系列血腥杀人案,犹如仪式一般,成为当时社会的注脚。
这是影片对开膛手杰克案的看法,或许也是为什么它对侦探过程处理的很薄弱的原因之一,因为,导演的意图其实是想画一幅有关伦敦的黑暗系清明上河图。
所以从社会描写的角度看,这部影片很成功。
上流社会冷酷寡情,身为妓女的女主角评论当时的女王,说她是冷酷与恐怖的化身。
底层阶级饥寒交迫,同时饱受各种歧视与偏见。
那个象人可以说是底层阶级的象征,他丑陋,病弱,在忍受了常年马戏团里非人的虐待后,被“上流社会”以救世主的姿态救出,给予衣食与治疗,同时又被公开展览。
这是种上流阶层对待底层社会的一种隐喻。
那位年轻的医生,衣冠楚楚且饱读诗书,一开口便傲慢的道出他对犹太人,东方人的蔑视,而这种态度已体现出这个阶层中难得的真诚了。
反观剧中刻画的几名妓女,看似粗俗邋遢,实则真诚率直,自己深陷泥泞,却还勇敢的保护着姐妹留下的孩子。
看起来他们似乎更有着人性的温暖。
难怪处于社会顶端的王子隐姓埋名,混迹于妓女之间,甚至还与其中一位正式的结了婚。
在于其他几个姐妹的交往中,也是画家与模特的关系,并非所想的荒淫浪荡。
显然,王子在自身所处的金碧辉煌的文明社会中找不到爱与友谊,需要在泥泞的社会渣滓们中寻求慰藉。
将本片神乎其神的推理情节解释为是为更好的阐述当时社会的光怪陆离似乎有些牵强附会,但优缺点并存,两者都是那么明显。
should change the name into bloody hell~
"开膛手杰克既不是个卤莽的粗汉,也不是残忍的暴徒,而就该是个阴邪、癫狂的英俊艺术家。"
皇家阴谋版的开膛手,他怎么就塑造了人类的20世纪。。
我想我是不会再回顾这种血腥的电影了。
真的有这么帅的侦探吗??看开膛手杰克得出的结论是:历史上的悬案,疑案大多是查到了政治问题,纵使真相近在咫尺,也无法触及。
x 侦探 开膛手 共济社 贵族
我觉得这是德普叔叔最有味道的一部电影,可是剧情太TMD无聊了
不好看,没名气的电影果然是有道理的。
完全浪费了这个题材&男主角
090823 最近对恐怖悬疑片比较感兴趣,又翻出这部老片子来看。 这是一个1888年发生在伦敦的一个真实的案件,叫做开膛手杰克,连环妓女杀人案,是二十世纪最扑朔迷离的未结案件之一。 导演的手法很像惊情四百年,阴暗,隐晦,让你不断去思索,而且也颇有点《七宗罪》的感觉,是难得的悬疑佳作。 depp亦正亦邪的眼神也很适合这个角色,讲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生的迷茫表达的淋漓尽致。他在这里的演绎要比后来大名鼎鼎的《加勒比海盗》好多了。
偶想看莫利亚迪教授~
你卡住我的半个月我可以看多少遍还珠格格了……
伦敦的街头,充杂着肮脏贫穷和肉色交易,偶有高贵之风飘过。这里人性和人命似乎微乎其微,在这巨大的光圈下产生出了一个最杰出的杀手杰克。无论历史怎样猜测后人怎样立意开膛手都成为了一个传奇。社团,皇室,侦探,犹太参杂在一起,本片不是在讲诉杰克,而是那些来自地狱草芥人命的中世纪刽子手们
为什么杰克不是像以前推测的一样是个年轻英俊的唯美杀手,或者是女伴男装痛恨妓女的杀人狂,非要是个老头呢?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主要原因是这个故事在历史的基础上做了非常精彩的设计,把秘密社团,皇室丑闻,阶级分化,种族矛盾全都熔结在一起。全境时代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一波社会内容太满了,以至于这些错综复杂的线索在影片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说实话,后期是有点乱的,很多年前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甚至没太看懂威廉爵士杀几个人整了这么多大活儿,到底是为了什么?那么主创到底是为了什么?把来自地狱搞得这么复杂呢,因为这部电影啊并非原创,而是有同名原著的,这个原著是一部漫画,和守望者同一个作者,摩尔,人性拷问爱好者……唯一我觉得有些瑕疵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这些演员的口音,你要是说全是美式口音也就罢了,但是几种不同风格的英文加在一起就有点儿有些出戏了。
导演毫不掩饰自己重口味的B级情怀,带着满脑子腹黑的好莱坞编剧团队把暴徒橫行的伦敦描绘成一座炼狱,不过整体除了气氛营造还不错外仍然是装神弄鬼,只剩下一堆毫无来由的推理头绪,后半段凶手悬念才引人入胜起来。开场的手持长拍晃得我略晕。
纯粹是因为戴普来刷的片。当然不怎么好看。虽然“皇室阴谋说”有点意思。戴普深情的时候真是美丽动人。
又是一部很英伦风的电影~~ Johnny的演技真的没的说~~ 其实我觉得结局可以再残忍一点,Mary死了(原谅我的恶趣味)~ 这样我觉得给观众的印象会更深刻~~ 不过有一点疑问,葡萄到底代表了什么?诱惑?还是心脏?
结局太戳泪点了,德普就那么死了?剧情不是那么惊人,但拍的很好,场景完全还原了当时的样子,古老而神秘。说实话宗教杀人,神秘的仪式,变态却不可理喻。结果凶手也没有好下场,但心里略堵。德普小哥依旧迷人,红头发姑娘美死了。
剧情有点虎头蛇尾,但Depp的眼神、演技搭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