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
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
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
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
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
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
”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
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
影片情节虽然沉闷,但很现实,立意也很深刻。
如果当今世界的所有国家都能像乌拉圭这样反思历史,那么独裁也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在看完影片后顺便查了一下乌拉圭的概况:乌拉圭政府是世界上公认的廉洁政府,前任总统何塞穆希卡(影片3个主角之一)被评为世界上最穷的总统(不是因为工资低,而是因为他把工资的90%都捐赠了出去),年轻时曾来访过中国,甚至还与毛主席会过面。
经济方面:乌拉圭2020年GDP为535.75亿美元,人均GDP为15173美元(来自中国领事服务网),而同年中国GDP为151870.94亿美元,人均GDP为10762.56美元(来自国家统计局)。
虽然中国有人口基数大这方面的因素,但不可否认乌拉圭这些年经济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
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
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
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
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
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
”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
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
拉美独裁军政府题材的电影总让我心生惧怕,血腥疯狂的情节比比皆是:阴谋、暗杀、绑架、囚禁、爆炸,每次都看得心情沉重压抑。
智利、阿根廷等国家都有类似的一段黑暗历史,乌拉圭这个较为陌生的国度也不例外。
从电影的名字看以为会是一部越狱或是“监狱风云”之类的商业类型片,结果却有点出乎意料。
全片由始至终都没出现越狱情节,更没有监狱里的勾心斗角,故事讲的就是三名政治犯在狱中度过十二年超乎常人忍受程度的残酷生活,其中有一位出狱后更成为了乌拉圭历史上年纪最大的总统。
然而,这也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人物传记片,至少在描述整个囚禁过程里,我丝毫不觉得其中那位囚犯会跟一国的领袖扯上任何关系。
用导演的话来说,这部影片应该是描述人们在极端环境下忍辱负重却依然保持人性的作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就不难理解剧本里着重刻画三个角色身体上的变化,由最初身壮力健,饱受虐待后的消瘦羸弱。
他们被分开单独囚禁于地牢里,终日不见阳光,无法分辨日夜,被禁止与别人说话交流,与世隔绝而无法得知外部世界的新闻,最大程度上被剥夺了常人的基本生存状况。
尽管如此,他们却仍然保持着昂扬不屈的精神意志,依靠手指敲出暗号隔墙联络,发挥才能为狱警写情书,听打字机声音而在肥皂上记录下信息,甚至用激烈的方式对抗狱卒争取自己的物品。
尽管全片充满了压抑而令人绝望的气息,但是叙事的口吻却没有一沉到底,偶尔还夹杂了不少轻松幽默的情节段落(比如带着手铐无法上厕所而引来众多军官,幻想与家人幸福生活等)。
这些情节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但是透过这些细节,更能让观众领会到这三个角色在极端环境下的精神并没有被摧残,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驱使他们对牢狱生活依然保持着超越常人的希望。
尤其是接近末尾,伴随着sound of silence歌声响起(冷清的女声演唱),三人终于得以在操场上相见,与踢空气足球的一幕,令人动容的情绪推向至最顶点。
剧本设计高明,原因在于并没有沦为常见的政治控诉题材。
导演在这个囚犯生存故事里并没有过分刻画政治事件,独裁统治与民主社会的交替成为了三人漫长而残酷经历的背景,除了有一段闪回交待最初对抗警察而被捕的戏剧性段落,感觉有点画蛇添足。
最后不得不点赞三位实力派男演员的用心演绎,感染力相当强大,令人容易有代入感,跟随着他们的表演去体验一段前所未有而不忍直视的顽强求生经历。
十三年,四千多天,三个主角不停地转换监牢,各式折磨中,磨砺着人性的深度,弱化了剧中的背景,但强化了活着的意义表达。
十几年,各种凌辱殴打饥寒交迫是家常便饭,最恐怖的是禁止交谈、禁止任何信息沟通,甚至出牢房必须戴头套蒙眼,这意味着根本不见天日,正常人多数会疯掉的,但是几位英雄都熬过来了。
支撑他们的,是求生的欲望,他们用敲墙联络交谈,在斗室中活动身体,努力让自己别崩溃,他们做到了,虽然非常艰难,但也的确给观众带来了经验和希望,因为这是他们的真实经历,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应轻言放弃。
超超超级棒的一部电影!!
表现形式较为压抑,讲述了在那个时期,作为反对军人独裁政权的“图帕马罗斯”游击队的三人遭受到在监狱里不公平对待的经历。
他们分别被分开囚禁,被剥夺了正常的人权,被禁止与任何人交谈,在十二年间遭受了严重的非人道对待和折磨的事件。
影片没有用任何血腥的场面去勾画这段带有浓重政治色彩的历史画面,从压抑和绝望的画面中也偶尔流露出一丝诙谐。
罗森考夫在电影中通过用手指敲击墙壁的方式,与关在隔壁的胡道布罗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其中接近尾声的片段还作了一首诗「同伴」,这是这部电影开始令人感到雀跃的片段。
第二个高光,也是罗森考夫给到的,他在监狱外散步放风时,监狱楼上的窗户里传来一阵阵熟悉的欢呼声,他们都是革命道路上的伙伴,经过多年的磨难后终于在此刻再次相遇。
而老小子更像是足球场上的明星球员一样,将草地上的空气踢来踢去,最后一脚射向了虚空中的球门里。
也更像是在舞会上开心兴奋得跳舞,得意的姿态和瘦骨嶙峋的身姿令画面一度震撼人心。
最令人感动的画面,应该就是回到同一个监狱后,在操场破例得到会面机会的三个人,大家都不约而同的相视而笑,或靠墙或席地而坐,及就地躺下,没有任何语言交流,只是哈哈大笑已经足以解决这十多年未曾得到的任何交流。
而一首女版的翻唱歌曲「寂静之声」更是震耳欲聋,高音清唱附和着现场森严破败不堪的监狱,黑白的画面肃穆感令人窒息。
以至于最后出狱时,平淡的画面却令人忍不住落泪……
“Merry Christmas, Ruso." “Merry Christmas to you too, Nato."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won the Oscar.(背景是越南战争中,惊慌失措的越南人民。
)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
” 《Gandhi》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追求民主,身被囚禁。
但是,心是自由的,思想保持其独立,人格维持其完整。
亲人的牵挂,偶然间未泯灭的人性的火花。
对过去爱情的甜蜜回忆,孩子的笑脸。
一路走来,革命(民主)友情从未(未来也会一直相伴)间断。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
影片入围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2018)地平线单元奖。
乌拉圭今年的“冲奥片”。
改编自乌拉圭军事独裁统治时期的真实故事。
1973年。
乌拉圭由军事独裁政权统治。
一个秋天的夜晚,三名图帕马罗囚犯在一次秘密军事行动中从他们的牢房中被带走。
命令是准确的:“因为我们不能杀死他们,让我们疯狂。
”这三个人将被单独监禁十二年。
其中有何塞·穆希卡--后来成为乌拉圭总统。
12 年的黑暗和坚持化为一部的史诗。
注视苦难的眼比苦难更真实。
直面苦难的镜头钻入三人的灵魂,将每一刻煎熬串起,像是开篇的窒息袋,套在观众头上。
黑暗,窒息,我跟着三个人一同遭受折磨,渴望光和空气。
所以,当球赛转播响起,那黑暗中一丝人性的火花让我兴奋不已,拍手叫绝;当掀起头套让那片土地再次进入眼里,心里,我也感到那坚不可摧的理想和信念;当受尽苦难的战友在阳光下重逢,活着的欣慰又点燃心中的勇气。
阳光下饱受折磨的躯体如耶稣般神圣。
每一个苦难的镜头都是诗一般浪漫。
球赛转播,阳光下重逢和欢呼中假装踢球的场景,这种对情感的堆积和释放的把握简直完美。
而歌手Silvia Perez Cruz的天籁之音是灵魂的挣扎,是女神的悲悯和咒骂,是对光的歌颂。
无疑是全片的高潮和点睛之笔。
虽没有张艺谋《活着》的深刻,但我害怕这部影片会是这个时代最后的浪漫。
最后说一点意识形态的话。
对自由,理想和信念可以无限赞美,但我感觉导演像是在用宗教描绘耶稣受难的角度来描写这三名大炮,不知道这是不是妨碍了影片的艺术高度得到认可的原因。
片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因为要大便,所以看守把三人之一的胡道布罗的一只手拷在厕所的水管上,但问题是,如此一来胡道布罗就无法下蹲,也就无法大便。
他想让看守把自己的手铐松开一点,但得到的答复却是没有授权,无奈的他只好告诉士兵不让他蹲下,他就只能拉的到处都是。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让他松开手大便的授权问题,看守找到了下士、下士找到了中士、中士又找到了中尉......到最后,整个厕所里挤满了从上到下的各级军官,他们都无法解决一个“把囚犯的手铐打开以便让他能够蹲下大便”的问题,最后的场面让人忍俊不禁,又感觉到是多么的荒诞。
没啥情节,后半段稍好点。真的对着墙敲就能对话?
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因为他们能忍常人之不能忍。编剧和导演已经尽力了,这种题材太难拍。观影过程中,因为过于枯燥而无法集中精力去欣赏和体会。两个半小时就这样,想想主角们12年的监狱生涯,背后不免阵阵发凉。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和信念感,人在这种情况下十有八九就会疯了吧。
“死心才能安心”经过12年的隔离与囚禁,经历无数看得见看不见的多重折磨和考验后,他终于能对这句墙壁上的谶语说:不!能平安出来并继续体面生活下去的都不是一般人 真人真事务必结合当前的实际背景理性分析 何种语境适配何种人生?你不放弃希望 希望就不会放弃你
不敢想象。12年这种单人牢狱生活咋过。想到疫情期间我自己一个人在北京隔离14天就要疯了。这些人太坚强了。
有的电影当时看完并没有什么感觉,但之后越咂摸越有味,后劲越大。这部就是。
缺乏一个强力的、爆发式的高潮,因此结尾的升华也有些力不从心。
12年的代价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起的
人人存善念,并能日行一善,则个人、家庭、社会一定安乐祥和。这世上,有时笑笑人家,有时给别人笑笑自己,放轻松,给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快乐。同学丢一张纸屑,那是制造恶业;我们捡起一张纸屑,这是累积善业。
经历过十二年的暗无天日,我的心里仍然能开出一朵花。煽动性很强,放映结束后的掌声巨长无比。和巴勒斯坦那部《三千夜》有类似的毛病,开头太惨太苦,后半段又有种压缩快进的感觉,头重脚轻,插叙也没帮上忙。
把苦难幻化成歌 The Sound of Silence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那囚于牢笼向往自由的鸟啊,那悲天悯人的颅内抗战啊,那敲碎的手骨传递的讯息啊,那望着黑夜星光黯淡也会流着泪的眸啊,十二年的时间化作一抔土,覆盖民族与个人的血与泪,向着自由永远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活下去。
如果你信的神至今仍默不作声。
比起电影,更像是纪录片叙述太过沉静,又穿插了太多碎片,有一定的观影门槛如果作为了解史实的片子来看又讲的不够详细
闷到快死掉了的。。
相當弔詭的片子。這三個角色都是政治性恐怖組織「圖帕瑪羅」的成員,該組織存在的幾年時間內,不僅暗殺中央情報局駐烏拉圭顧問,烏拉圭軍警人員,還綁架關押拷問民間的持不同政見人士。軍政府長期關押他們是為了防止漏網恐怖份子發動新的襲擊。給這片子高分,約等於鼓勵恐怖組織通過非和平/和平方式取得政權,然後拍電影給自己洗白。
看过的最好的传记电影之一,还想再刷几遍的那种。故事繁简恰到好处,即使对那段历史没有非常了解,也很容易被带入情境。当何塞的妈妈对他说“活下去”的时候,简直要飙泪了。活下去,就是最大的胜利。阳光,草地,蓝天白云,夜晚的都市,圣诞节的烟火,还有一幕幕动情的回忆。生活多么美好啊,活下去!
电影这个东西就看站在哪个角度来拍,看着评论区我以为这么多年过去了,拥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民主制度的乌拉圭早就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呢
电影光线从暗到明,真是心酸的模拟。十二年的荒废时光。最感动的是第一次在牢中用纸笔书写、见到书籍,以及最后的母子重逢。
Tres locuras
电影氛围和地牢一样压抑,但适应不了这个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