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娘娘腔啊 健次应该是那种很帅气的平凡人小朋友们还好 尤其是双胞胎大人们就........最差的是气氛啊 变成普通片了 还不如妖怪大乱斗有趣想想原作 想想Monster 那压抑得喘不过来气的气氛哪去了 这是最不满意的吧大机器人真棒 长大的神乃不可爱 改去cos ff8里那个双截棍女还差不多
看完原作感觉"小学馆"真是名副其实啊....小学生和初中生的水平,不知道叫好的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看的漫画么?
当我准备看这部电影,我已经做好了最低的要求,只要把故事讲好即可,但是,就好像砖家不断突破人类智商下限一般,堤幸彦导演的《20世纪少年》,更高更快更强的突破了我能接受的最低值,再次让我明白,越期望越失望、失望之后是绝望,绝望之后看到一丝希望,拜托,那是为了迎接接下来更深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绝望”。
1)定位之过[图][图]漫画改编为电影,要照顾2种观众:1是看过漫画,准备来电影院用很黄很暴力的多媒体再复习一遍的观众;2是没看过漫画,听说漫画还可以,看演员,人靓眼熟,看预告,情节紧张,准备以电影的形式直接了解故事的;3是不识数的人。
如果说3种观众撇去一半,只留一种——在电影院门口架个测谎仪,来人就问“ 看过原著吗?
”标准的神经病腔调,倍儿有面子。
那么导演完全可以放开手脚。
但是这是不可能的。
于是就有这部电影电影的里外不是人了。
原作漫画读者会感到对真人版电影的不适应(下文详细说),而新人对于这部电影看后又会无比的迷惘,要知道,3部曲的第1作,剧情根本没说到真相,完全处于人物铺垫阶段,而20世纪少年人物众多、又采用“过去-现在”双线的叙事手法,2个多小时的时间,新观众不晕头才怪呢。
《名侦探柯南》每次人物出场,胸口处打个字幕的做法还算体贴,而对《20世纪少年》,导演真该为每个角色胸前挂个胸牌,避免观众看丢了。
(实际上,漫画每本扉页都有人物介绍图,提醒读者人物姓名与关系。
)2)改编之过电影与漫画的第一幕是完全相同的,贤知在广播室播放《20世纪少年》这首歌。
但随后漫画与电影的处理完全不同,电影直接讲到萤火虫监狱,被关押的落仔开始讲述20世纪最后发生的故事。
而漫画是描写了联合国纽约总部一个庆功晚会,主持人说到“我们欢迎20世纪最后拯救我们的英雄”,然后没给英雄正脸,然后开始讲1997年超市仔,看出什么不同了吗?
电影,一开始就揭示了贤知一派的失败,而漫画采用叙述性诡计,让读者误以为那个晚会是在表彰贤知。
萤火虫监狱 VS 联合国表彰大会[图][图]这是多大的差别?
你知道“黑勋爵是卢克的爸爸”,你还看《星球大战》吗?
你知道“许文强一出门就被乱枪打死”,你还看《上海滩》吗?
你知道“圣杯就在卢浮宫”,你还看《达文西密码》吗?
你知道“邓不列多死了”,你还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吗?
你知道“诸葛亮死了,司马家得天下”,你还要看《三国演义》吗?
同理,观众一开始即被告知,主人公被KO,观众请默哀,那么,观众还能投入100%的期待与热情去投入贤知拯救世界的战斗吗?
显然观众更偏向歪着脑袋:“哈,这小伙最终不过还是被敌人干掉了,就看看怎么失败的,学习下八荣八耻吧”而漫画中,读者会带着“贤知他们最终胜利了”的错觉,随着漫画家的笔触,迎接“血腥除夕夜”的到来,并最终在之后,看到庆功晚会上,友民党那些坏人的嘴脸,陷入“真正的绝望”,这才是《20世纪少年》中《寓言之书》部分的深意。
而电影中这一小小的改变,将漫画前大段的一个巧妙的叙述性诡计给放弃了,真是丢了西瓜捡虎照,丢了7亿新台币还入了牢。
3)节奏之过哈欠,这居然是影片前1个小时给我的感受。
这是摇滚漫画,不是《Touch》好吧。
漫画本质就是分镜头蒙太奇,切切切切切,“朋友”的邪教组织与年少时代的故事,三下五除二就迅速展开,然后就进入白色恐怖与邪教的神秘气氛当中。
[图][图]迷人的跑来跑去的公园而电影又是“怎么和客人打招呼”啦,又是“贤知在河边跑来跑去,毕竟租了场地了,导演咱们多拍2个镜头吧”。
前面的节奏完全是在演大河剧,什么诡异的邪教气氛、疯狂的世界犯罪行为,真相的抽丝剥茧,完全不要。
这是拍给那些成熟的成年人的“爱我日本”纪录片,还是邪教犯罪科学推理热血摇滚青春故事?
我真怀疑了,这个堤幸彦导演,是哪个曾经拍出《继续》系列、《TRICK》系列,两大涉及邪教的剧目的“疯狂”导演吗?
影片后半段则是另一个极端,堤幸彦导演一看,我x,没时间了,再这个节奏拍下去,就成电视剧了。
(果然你这厮忘不了拍电视剧吗?
)马上加快节奏,电影后半段的效果是:“不求细节,只求故事讲完”。
我倒是很期待吴承恩先生把《西游记》大闹天宫之后缩写成”后来至尊宝跟唐僧一起去找观音姐姐,全剧终”。
但《20世纪少年》这里是要拍3部曲的,伏笔全删,名场面全删。
原作中贤知处于一种宗教的负罪感之中不能自拔,电影完全没有这类的反思。
这是要开发观众的大脑补完计划,还是考虑“国际惯例电影票不属于商品,烂片不能申请退货+双倍赔款”呢?
*更多区别可以查看wikipedia(日语)4)名场面之过伏笔缺失,不由得让我对下一部作品担心,但考虑剧透,这里就不再赘述。
但名场面缺失,让这部戏几个看点完全消失。
胶片记录的,完全是与原作相同的大纲,而重点表现人物的几个场面像摄影家陈冠希老师一样,完全没了踪迹。
[图][图]福部与“朋友”的楼顶对决。
原作第7卷166页,是福部与“朋友”在楼顶对峙,指认“朋友”的可能身份、矛盾激化、坠落,贤知在旁边目睹一切。
电影版02:04:30变成福部简简单单与某人扭打一团、坠楼,落仔在一旁目睹一切。
这里可能涉及剧透,相信看过原作漫画的朋友能看出什么区别吧。
[图]贤知之歌(电影版不配图了,跟Windows XP 一样,黑屏了)原作第8卷第3章,2015年的远藤神乃听录音,回忆贤知在血腥除夕夜之前录制的“鲍勃•列侬”歌曲。
贤知说到“还有几个小时就是21世纪了”,末世情结与即将到来的战斗的恐惧与勇气都通过歌曲表现出来了。
电影版02:17:38在cast部分,已经播放完《20 世纪少年》一曲之后再播放一首背景音乐,这时观众都跟美女一样走光了,听什么?!
[图]还原度较高的为贤知与神乃吃拉面、街头唱歌、月台送别几个煽情的桥段,取镜与漫画几乎一模一样,但是饰演神乃的小演员表现不好,应该是年龄太小了,完全没有入戏。
[图][图]日剧《白夜行》中饰演童年雪穗的演员福田麻由子是非常好的童星,可惜现在她年龄又比剧中人物太大了。
这也是一大遗憾。
5)堤幸彦,一起来玩吧我不理解堤幸彦导演这次为何畏首畏脚,你又不是拍《梅兰芳》的陈凯歌。
我只能揣测,是跟中国足球一样,思想包袱太重了。
整个项目60亿日元的投资,快赶上日立公司去年一年的亏损了。
拍不好,下半辈子只能当农民工,给日本春运增加负担了。
但是经费花的太快了,不说全剧比原作俊朗千倍的贤知扮演者唐泽寿明与日本赵雅芝--常盘贵子大美人 2人的片酬,全剧大部分演员都是日剧、日影中的熟脸,别说片酬,盒饭一天就不少钱。
把朋友的标志挂上太阳塔,一天租金又花了8000万日元。
堤幸彦导演这个愁啊,估计就跟食神一样一夜白头了。
作为NTV开局55周年纪念作品,这种不能失败的电影面前,堤幸彦导演不得不收起锋芒,中规蹈距的拍摄一部讨好制片、投资、发行、票房的电影。
结果拍出来东西就这样,我们感觉60亿日元,至少20亿真是浪费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交给动画片导演,更省钱,更讨好。
把庵野秀明这类流氓导演抓出来,没准还反赚一小笔。
堤幸彦导演,不知道2、3部你要怎么拍,但如果继续糟蹋《20世纪少年》,“朋友”就要跟你绝交!
除非你就是一原作党,烧60亿日元来拉日本内需,就为给一部漫画打个小广告。
这本儿,比恒源祥下的狠多了。
后面还一段,不和谐,就不给低俗网站第4批的网站添乱了。
10月19日終于看了<<20>>怎么說呢,看完隔壁的路人女子說:好無聊,害我浪費那么久的時間可是拜託,我憋了1小時的尿,快爆膀胱了,可以尊重一下影片嘛首先出于對60億yen拍出來這一個噱頭,表示最基本的敬意不,首先應該是向原著要致敬,浦澤直樹,然後是能夠把天馬行空的漫畫拍出來的電影人,致敬.所以我撐了那么久,通了一個宵還是要寫下老實說,電影沒有給人太過驚艷的感覺.可能是看過原著,還是抱有一定期待.里面有刪除一些情節,好啦,確實,時間方面真的很不好處理.特效真的是不敢恭維.選角上小有一些問題.雖然這是常發生的狀況.大家都會比對漫畫跟真人到底有沒有對上號.我只能說,對于很愛的一部漫畫的映畫化,完全滿意的應該很少.因為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改寫,一種再詮釋.整個過程讓我一直囬想起高中時代看的細節,慢慢慢慢想起,感覺很妙.突然覺得,這就是青春啊,不眠不休地看完漫畫,一直苦等出新的漫畫,真的隻有以前才會這樣了,現在,基本已經不太可能了.喚起記憶的感覺真的就像kenji他們挖出時間錦囊一樣.隻是屬于特定的人,所以,才顯得特別.闡述救世主的方式,這部作品跟歐美的差很多.救世主也是普通的平凡人,沒有超能力(其實漫畫里面的神乃是有的吧,但是第一部還沒有正式登台)救世主也有青春,也有童年,也被現實痲痺了知覺.但是就是主就是救世主.出現最多的一句臺詞是:只剩下你一個了我倒是覺得應該是自己惹出來的禍,還是要自己收拾.這就是所謂的救世主是命運的安排.友情的部分,不用多說,朋友就是貫穿整部電影的核心.友情其實也并不見得多踏實,跟愛情差不多,都是虛無飄渺的,有聚有散,有分有合,說得不好聽一點,縱橫捭闔也有.有這部作品,就證明起碼的共鳴點在于,人也很渴望忠實的友情.因為,其實現實中,也不多.反正到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尊重這部片子,真的是帶着敬意.如果我沒有看過漫畫,沒有喜歡這部漫畫,那我就是帶完全不一樣的心情來看這部電影.期待第二部2009年1月31日第2部的預告,在片尾http://jp.youtube.com/watch?v=U1Icmsu7CK0
凌晨,躺在床上看完了这部电影,再看右下角的时间显示,已经四点多了。
在准备评论之前,看了其他人的一些评论。
发现很多人都对电影的拍摄手法还有在电脑设计方面显得非常失望。
然而我觉得并不是所有的这种连续性的电影都需要拍得像《哈利波特》《指环王》那样精致的,你不觉得如果那样精致的,否则不也是落了俗套吗?
本来,这部系列电影的第一部就是大多围绕着童年的回忆为线索,带引那些从未看过原作漫画的观众来逐一介绍主要出场人物,这也是系列电影一贯的表现方式。
而快剪、碎剪也是堤幸彦一贯的拍摄手法。
本来导演就是整个电影的灵魂人物,如果你熟悉导演的一贯作风话就应该事先有心理准备,看还是不看取决于你自己。
如果从来没看过该导演的作品,那就更没有什么资格去指责他什么,老老实实地去墙角看你的漫画去,而不是真把自己当成专业影评人了。
在这个习惯运用各种科技特效来拍摄电影的时代,我们仿佛往往只注重了那些绚烂的却并非真实的东西,而忽略了隐藏在其背后最真诚朴实的,这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已经被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给“污染”了。
1,看《20世纪少年》之前听说,喜欢原作漫画的人很喜欢这电影,没看过原作的人觉得这电影看不懂。
而我很喜欢这部漫画,特别是前面的部分,也就是这部电影cover的部分。
我认为那部漫画是这个时代的传世之作。
2,电影非常忠实于漫画,几乎是没有修改。
而漫画中的有些部分,例如在时间线上的大幅跳跃,用电影来表现是很难的(所以《21克》是了不起的杰作)。
《20世纪少年》电影版虽然在时间线跳转方面做了些消减,但我想对于没有看过原作的人来说,还是会觉得有些难懂。
3,对于喜欢原作的人来说,这电影是非常忠实的。
包括电影一开始的标题上的那行小字,“本格科学冒险映画”,当年那些紧紧跟随漫画更新的宅男们,会为了这个和漫画一致的标题而激动吧。
4,我看了看当初我为这部漫画写的帖子,http://likeyesterday.spaces.live.com/blog/cns!A80F5D17DD9D10BF!781.entry?&_c02_owner=1%3F%3Fpage%3D3&sa=482785789,那部漫画真让人感动啊,而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只是让人回忆起当初看那漫画的感动,而并没有能够自己去实现这份感动。
5,《20世纪少年》开篇的结构很巧妙。
一个青春不再的小老板,发现自己幼年和朋友们想象的世界大灾难正在被一一实现,而自己却已经记不起当年的细节了,所以只有努力回忆来寻找灾难的真相。
一方面,几乎每个人都对自己的童年有记忆深刻的部分,也有完全失忆的部分,所以这段铺陈很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了恐怖气氛;而更重要的是在另一方面,贤知在回忆中,也记起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理想主义,摇滚的叛逆,对内心的坚持,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在他的生命中已经被消磨殆尽,在每一个曾经少年的心中,也未剩下多少。
而当贤知握起吉他,他少年时代的理想主义在他的心中复活了。
摇滚乐在这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他在一个犬儒主义社会中其实更像是一个暗语,明白的人会清楚,那代表了什么。
不久前,我们的外交部发言人说,“据我了解,很多人不喜欢这类音乐,因为它太嘈杂,噪音太大。
我想你应该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吧?
”http://ruoxinande.spaces.live.com/blog/cns!4BE8EF0207A31D34!187.entry
我从一开始就知道电影版无法展现漫画的辉煌。
毕竟悬疑类故事每个细节都很重要,就算是2个小时的电影,想要把那么多内容融汇进去也是非常困难的。
从这个起点,电影版就略逊一筹。
再加上配乐和人物塑造不够丰满,令整个片子感觉匆匆过去,没有什麽给人印象深刻的地方。
漫画中很下功夫的刻画每个人物,那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可爱到了骨子里,不是电影所能做到的。
虽然很佩服选角能力,居然找了那么多相像的演员,如丸尾,当机,忠诚信徒和双胞胎兄弟,都感觉神似已极。
但可能是主要配角太多的缘故,分给每个人的时间太少,所以就像《哈利波特》电影版一样,每个人物都很泛泛,没啥出彩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贤知倒是保留了漫画的基本形象(美型版。。
)。
主要是我觉得这个时期的贤知比较不出彩,随着回忆和剧情的深入慢慢成型的那个贤知,那个具有伟大精神的平凡的正义伙伴,才能绽放光芒。
相比之下,此时的贤知和一般角色一样,想出彩也难。
这个时期将军(落合长治)应该比较出彩,还有当机和那些童年时的朋友们算是真正的亮点。
可惜将军没分到多少戏份,那么靠后才出场。
和贤知一样,将军从小就展现的过人的意志,他的丧子之痛和他在泰国时与朋友组织的对抗是这一时期的一个主要内容,可惜在电影中没有表现。
缺少了这段情节,将军这个人物就无法完整了。
将军是我第二喜欢的人物,他说,“最悲惨的时候,是我小孩去世的时候。
”“那里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充满空气的‘这里’,普通的现实世界”。
这些话从我看到的那一天起,就在鼓舞着我。
(前一句教会了我男人心底要有深情)其实将军是个比贤知还难塑造的角色,如果说贤知代表光,那么将军就是光下的影子,他更复杂,矛盾,他在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智慧,他和“朋友”一样,看到了很多同龄人看不到或理解不了的东西,这样聪明的人不会拘泥于简单的善恶,所以面对贤知的号召,他应是最理智的人。
但他毕竟回应了贤知的召唤,因为是朋友,因为约定了要拯救地球。
而且对经历了痛苦的他来说,确实有必须要做的事。
片中的小神乃实在很可爱,长大后的样子也出来了,虽然没那么可爱不过也还行,就不知演得怎么样了。
日本动漫改编的作品好像都有些动漫的夸张感。
这一点我还不太适应。
漫画和电影毕竟不是一个东西,如果电影太模仿漫画的话效果自然会很夸张,电影的真实感势必受到影响。
不过考虑到神作所受到的压力,为了但求无过也无法做太多改动吧。
关于配乐,我老感觉挺戏剧性的,不太流畅,一断一断的,煽情的地方还老想煽情,感觉不很自然。
很想听贤知唱的那首歌,但是又很害怕听到一个不好听的。。。。
音乐在这部片子中应该是压轴的一部分,如果音乐差就很难达到原著的高度了。
虽然一首《20世纪少年》作为主旋律,但贤知自己的摇滚才是重头戏吧。
现在来说说我觉得比较大的败笔,就是结尾那块儿。
机器人一来做的很糙,喷病毒和滋水枪差不多。。。
二来没有解释为什么日本没有派军队去破坏机器人,反叫几个市民跑到前面。
漫画中友民党那时已成为日本第一大党,日本国会议事堂被炸后,大部分议员非死即伤,友民党“受伤最少”,势力就更大了。
机器人出现时,日本同时有恐怖分子的爆炸袭击,加上病毒的杀伤力远比电影中表现的要厉害,又是火又是毒,一时间局势失控。
至于为什么不派军队破坏机器人,是因为侦查飞机发现机器人上印着放射能警告标志,就是个移动的核弹。
加之政府当局的应对迟钝,才导致最终的结果。
在那个时候积极对抗机器人的就只有贤知一派了。
就因为缺乏对以上问题的铺垫,使我自己看到最后都觉得这是个拙劣的小成本科幻片,一点不现实。。。。。
看漫画的时候,完全没想到故事进行到这里才刚崭露头角。
之后的故事要精彩百倍。
已被朋友统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童年的朋友们要如何反抗邪恶势力,朋友的真正身份是什么?
我想光看电影的话也会有所期待的。
我也算是满怀期待的。
最后,在文章的结尾说一句很变态的话,贤知,一起来玩吧。。。。。
妈的,一部片子放下来就在找有哪些熟脸大牌们和比较大牌们就不说了内个NIGHTMARE也太搞了xd还有及川光博,娃哈哈。
看了演员表之后才知道内主唱是他,感情当时就拼命在盯着瞅内摄像师什么时候给yomi个正脸。
然后还有taka and toshi, oriental radio。
娃哈哈哈。
有意思有意思。
a chan 居然就这么死了xddps。
我一直以为2000年就是21世纪了。。。。
漫画没看过 貌似都说原著很精彩看情节的找不到情节看意识流的又不够行云流水原来我老了觉得十几岁看这个电影比较合适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看了第一部想看第二部,然后同时去找漫画看,漫画之好完全出乎想象,反之,回想一下电影,选角都很不错,阵容强大,神似漫画人物,起了一个好头......,接下来我要去恶骂第二部了,想知道故事的原意还是看漫画吧。
7,前半部分很诡异,后半部分就水了
无敌华丽的强大卡司!!!
无语...
我覺得沒那么不堪……
那特效我哭了,但是那个面具男我还是被吓到了@L@
拍成这样,可惜了。
这么阵容豪华的烂片,我要坚持把三集都看完。
拍得很无聊
漫畫改編電影中textbook-example的casting!
朋友啊。
比起漫画还是很显假~
没看过原著所以理解起来困难也没被感动。
十年前看过漫画,没耐心追连载,现在看看真人版吧。
及川光博在朋友演唱会上出演摇滚歌手。我说这就完全不应该改编成电影啊!
3.8
虽然不尽如人意,我还是给我喜爱的20少打4星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听到20 century boy的电吉他开头时忍不住有点激动……几个小演员神COS!选角还原度真的很高!除了唐泽叔演贤知的确有点过于帅了XD(小演员的眼睛和唐泽叔好像)前半段反复出现的昏黄色童年非常喜欢&gt; &lt;进入后半以后亮点消失。另外客串一个个都好亮!!!总体还是被秒的……
BT七人组。。某些地方太拖。。某些地方又漏了交代。。大牌串场很多94了。。期待第二章哟。。雪乃童鞋长成。。
没看过漫画的表示 W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