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告別

百日告別,Zinnia Flower

主演:林嘉欣,石锦航,柯佳嬿,李千娜,张书豪,马志翔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百日告別》剧照

百日告別 剧照 NO.1百日告別 剧照 NO.2百日告別 剧照 NO.3百日告別 剧照 NO.4百日告別 剧照 NO.5百日告別 剧照 NO.6百日告別 剧照 NO.13百日告別 剧照 NO.14百日告別 剧照 NO.15百日告別 剧照 NO.16百日告別 剧照 NO.17百日告別 剧照 NO.18百日告別 剧照 NO.19百日告別 剧照 NO.20

《百日告別》剧情介绍

百日告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盛爱中别离。一场车祸,留下两个失爱的人,育伟再不能见到怀孕妻子,心敏则永远失去了未婚夫。城市中他们无比陌生,悲伤裡他们又何其相似,日常原来最无常,履踏生命薄脆冰面上,随冰裂纹扩散是各自过往回忆,谁都在伤痛中自虐自伤。但日子还必须继续,从头七到七七,百日之内,死与新生,懂得珍惜,学会告别,如果什麽都会失去,也要好好说再见。导演林书宇转化自身经验,依民间习俗由头七至百日为时间轴,细腻演绎受苦的心如何由失序找到新规律,安了心,便也镇魂、止痛,淡漠节制中自有一股深情在,林嘉欣、五月天石头银幕上蜕变。开始,在结束的地方。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重生门雪人三只小猪与神灯参与其中爱情无色无味狗爷猫妈诡宅沃土仁心更年期的幸福生活屁屁侦探:咖哩香料事件+瓢虫遗迹之谜铁血精英新雾都孤儿最后一枪生化追击逆天侠盗团:百盗之局明天我们好好过奇迹之城西西里来信仙帝归来当赘婿野火一车四仆蜂鸟计划诺斯费拉图姐妹情殇平凡之路终结者外传第一季纵横天下抢劫犯公主与青蛙大学之旅

《百日告別》长篇影评

 1 ) 《百日告别》:在失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电影《百日告别》是一部关于告别与重生的深刻之作,它通过细腻的叙述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带领观众走进两个因车祸失去挚爱的人的内心世界。

育伟和心敏,这两位原本陌生的男女,因命运的无情交织在一起,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面对着失去爱人的痛苦。

育伟选择了酒精来麻痹自己,心敏则通过料理来缅怀未婚夫,两人都在努力寻找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影片没有刻意营造悲伤的氛围,而是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死离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心理变化。

林嘉欣凭借其精湛的演技,将心敏的坚韧与痛苦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荣誉。

石锦航饰演的育伟则通过其沉默和颓废的外表,让观众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绝望与挣扎。

音乐在电影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苏打绿的主题曲《百日告别》不仅旋律动人,歌词也深刻表达了失去爱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

音乐成为了情感的载体,让观众在视听的双重冲击下更深刻地感受到电影所传达的情感。

《百日告别》不仅是一部关于失去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生活的哲学和人生的智慧。

它教会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次失去,都是新生命和新开始的孕育。

在生与死的交织中,我们找到了爱的真谛,在悲伤与失落中,我们找到了生活的力量。

正如影片所传达的那样,时间会带走一切,唯独爱不会变。

 2 ) 一碗味道古怪的心灵鸡汤

这个应该是福音电影。

看多好些香港的福音电影,个别还颇有力量的。

总会想起大学旅行时,不小心踩到一个香港人的脚,连忙说对不起,对方笑着说要不要把另一只脚也踩了。

林嘉欣复出后并不见得演技进步了,只是不过不失。

我倒是觉得女配挺抢戏的。

看电影的时候,我只是一再地想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那句经典的台词:人生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痛心的是,我还没来得及与你们好好告别。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3 ) 终是再见

第七天 头七亡者神识七日一觉 知晓自身已亡 唯情难舍 频频回望第三十五天 五七回煞之期 随煞而归 为免寂寞 死者与生者共眠第四十九天 七七孤单的旅人来到冥河渡口 此去阴阳分界 人鬼殊途百日此日为卒哭祭 至此之后 不能再哭 活着的时间 已包含进死亡的时间里如光在影之中 如喜在哀之中台湾作家骆以军说:我觉得台湾人在亲人死去后,“做七”的仪式非常美,好像死去的亡灵不愿离开,不舍离去。

每七天回来一次--像不断回望,眷恋这个他曾活在其中的时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一直到百日……好像是这依依不舍的送行,终于到此时,阴阳两隔。

“你必须好好地去,我也会在人世好好替你看生命的景象。

”电影中,心敏感悟道:他们说做七是帮离开的人祈福,但比较像不断地提醒我们,他们真的走了,给了一个期限,要我们放手。

不时回想,去年此刻,前年此刻,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理直气壮的幸福,纵使与老头话再少,也知道他肯定会在路口,会在窗口,等我回家。

纵使嫌弃老头拍照片只有一个姿势,也很享受和他一起走路一起拍照。

而现在,家乡,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地址,只是一座房子,不再是家了,因为再也没有人会在路口等我回家;而现在,景色再美,也像是失去了快乐的能力,不会笑了,就当是自我惩罚吧,惩罚自己对老头的关心太少太少……一直回避医院,一个人更甚,老头一定知晓,因此才留下了不多不少的只能买药的医保金,让我可以大半年都不用隔三差五跑医院开药。

上周六等待抽血化验的时候,没来由的,又哭的很伤心。

今年过年在家,腰痛不止,医生让我住院治疗,天知道,那个时候我娘和我有多抗拒“住院”二字。

那时,我们才在医院里经历了生离死别啊。

时间退回到2018年1月份。

老头做完介入和碘支架,在南昌调理修养,准备年后再来上海继续治疗。

我元旦假期回家,老头的饭量就锐减了,平时一大碗米饭的他,只能吃小半碗,喊腹胀,睡眠也不好,老头也开始在医院挂水。

假期结束,我坐公交车去高铁站,老头也刚好从医院回来,他下了公交,大步流星地走到路口,我们正好碰头,他和我娘在公交站叮嘱我,要好好吃饭,照顾好自己,我漫不经心地答应着,却怎么也想不到,那会是老头最后一次送我。

回到上海不久,接到老头和我娘的电话,听到老头胃口持续不好人日渐消瘦的消息,不由得很担心,买了01-13的高铁票赶回去,那时老头已经开始住院了。

出了高铁站马上赶去医院。

老头已经从国字脸瘦成网红锥子脸了,精神也不好,眼神也有些涣散,腹胀已经很明显。

我在医院的时候,几次背过去擦眼泪。

为了给爹娘过结婚纪念日,特意买了15号的票回去,给我爹扒拉手指头算,离过年放假还有多久,让他一定要听话,好好吃饭,等我回家。

我娘也开始了日夜不离的陪床。

后面给我爹通电话,他吐字逐渐不清晰,有次他说: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挂念我,家里有事的话,会给你打电话的。

他边讲,我这边眼泪就止不住,随便扯了一些便挂了电话。

接到我娘的电话是01-26的晚上,她说你赶快回来,你爸爸不行了。

跟公司请好假,安排好工作,买了01-27最近一班的飞机回去,这是迄今为止心情最沉重的飞行。

由于飞机晚点,落地已经很晚,我娘和爹商量着让我先回家,第二天一早再来医院。

我拖着箱子,避开满地的树枝和雨水,走到家门口,习惯性地敲门,看着没有亮灯的厨房和客厅,才反应过来爹娘都不在家了。

迅速收拾好自己,爬上床,第一次,一个人,睡在那么大的房子里。

01-28赶去医院,看到老头的第一眼,我暗暗吃了一惊,心里已经知道老头的时间不多了。

我娘只讲了老头越来越瘦,但是却没有讲老头已经瘦成皮包骨,眼窝深陷,肿瘤压迫胆管导致胆汁反流,皮肤和眼睛蜡黄,腹部胀的像塞了气球随时会爆掉,腿肿成了大象腿,癌症晚期的症状一个不落,唯独不痛。

医生后来讲,对付痛有的是办法,但是胀,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

白天我的工作是:给老头揉肚子、按摩肩背、上下楼跑腿。

晚上再回家开电脑干活或者开会。

老头叮嘱我干两件事,洗冰箱和扫院子。

简单吃好晚饭,就开始整理冰箱,按照老头做事的流程一点一点把冰箱清洗干净。

第二天一早,在阳光下扫院子,想着这些花花草草再也见不到老头了,扫着扫着就开始哭。

把脸洗干净再去医院,把冰箱和院子的照片,像献宝一样给老头看,等着他的夸奖,希望他能开心一点。

可是,我怎么也想不到,老头最后交代给我的就是这两件事情……01-31我陪夜,那晚的月亮特别好看。

不知道为什么,那天晚上特别想写一些我和老头之间的事情,老头短暂休息的间隙,我就掏出手机开始写,老头可能还以为我在工作的很辛苦,他就喊我去休息,可是哪里休息的好呢,老头有一点动静,我就会探头张望,我这边一动,老头就非常不耐烦地对我娘挥手说,让她回家休息。

我娘只能哄他说,现在这么晚了,明天再说。

那些文字写好了,它们也出现了几天后我爹的告别仪式上。

02-01我爹死活不让陪夜,正好晚上还有TC,在医院吃好晚饭,就回家了。

这夜睡得特别沉,我娘发短信没听到,02-02大概六点多,接到我娘的电话,让赶紧去医院,我爹情况不好。

赶到医院,看到我爹蜷缩在床上,双手紧紧攥住扶手,双手冰凉,眼睛已经睁不开了。

我娘喊来医生把爹的姿势摆正,想着让他舒服一些,没想到,我爹就开始不停吐,我姑和我两个人不停地帮我爹擦,我娘跟医生确认完不抢救不用药不进行任何措施之后,就把我支出去了,禁止我再进去,我在病房门口看到她和我姑手脚不停地扯纸,擦我爹吐出来的东西,我在病房门口看到医生护士拿着仪器进进出出,我在走廊上抱着脑袋开始哭,期间,四位我爹的同学来看他,其中有一位是我爹的初恋,被我拦在门口,我死活不让她们进去,因为我觉得我爹不想让别人看到他那时的样子。

护士和医生带着心电图仪出来的时候,我还问了一句为什么要撤走,我就听到我娘喊我进去,我爹就那样躺在那里,盖着白布,当时我就哭了出来,我娘却抱着我,对我说,不要哭,爸爸还能听得到,不要让他难过。

活生生地把眼泪憋回去。

可是,风俗,压根儿不给我们任何悲伤与发泄的时间。

这边殡仪馆的车子已经到了,那边医院的人说赶紧去开死亡证明。

亲戚说赶紧去准备寿衣香烛纸钱,还要去殡仪馆办理火化手续、遗体告别仪式、买墓地。

纵使我在公司再牛逼,遇到这些也懵圈了,好在有懂行的亲戚帮忙一起张罗,等我回到家,花圈花篮灵堂已经摆上了,我爹生前用过的东西都清出来了,衣服裤子什么都把扣子拉链去掉,说辞是到那边无牵无绊。

家中哀乐循环,饭桌改成了灵堂,也记不得那段时间是怎么吃的饭,每天都有人来给我爹上香,上香的时候,我得跪在旁边喊一些“爸爸,***来看你了,你要保佑他”之类的话。

中华大地的白丧文化博大精深到让我叹为观止。

02-04出殡,虽然天晴,但极冷,按照亲戚们的叮嘱,我抱着我爹的照片,每当拐弯的时候,跟我爹说“爸爸,我们要转弯了,不要害怕,我们要过桥了,不要害怕”。

遗体告别厅已经做好准备,开始播放我爹生前的照片,时间快到,司仪让直系子女,也就是我,去引灵。

我跟着他们穿过阴暗的走廊,阴风阵阵,看到我爹被人守护着,他们让我确认一下,我爹最后的样子,真的很帅。

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我在长辈面前,讲述完那天晚上写的文字,面容平静。

之后,送我爹去火化,又看了我爹最后一眼。

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被喊收灰了,我一直以为出来之后就是灰,没想到要用锤子锤碎了,再用一个类似吸尘器的长管子将细小的灰吸出来,再装到骨灰盒里。

看到长长的腿骨,就知道肯定是我爹了。

大理石的盒子装好骨灰之后,工作人员让子女跪着磕头再捧走,我就在那跪着,那位大叔看着我就问:就你一个女孩啊?

我说是啊,他说你肯定抱不动的,后面来一个工作人员,帮着抱出去吧。

于是,一个穿西装的工作人员帮着把我爹的骨灰盒放在了小车上,再把骨灰盒放在我脖子上的红布里,我的颈椎!!!

表姐夫和表弟帮我端着,象征性地走了十步,迅速上车,开往陵园,准备下葬。

看着墓碑上,后代只有我自己的名字,一阵心酸。

这些仪式的完成,只是庞大后续仪式的序幕,头七、二七、三七、四七和五七,买纸钱折纸钱包,每天供饭。

我和我娘总是会忘记给我爹吃饭,或者是供上吃的,却忘记洗他的碗,于是,如果我爹那时真的回来过的话,一定会又气又笑,让他饥一顿饱一顿。

三七过完,我才回上海。

那段时间,我和我娘也没有完全释放和发泄出来,游走在各种饭局之外,陪着我娘看了《寻梦环游记》和《中国式离婚》,我自己看完了东野圭吾的《黎明之街》,还一直远程处理项目上的紧急事务。

03-08回来接五七,又是一场仪式,仪式做完,灵堂撤掉,我爹的遗像被我娘收了起来,下午带着我娘去看了《厉害了,我的国》,其实我娘也没看,光在影院里睡觉了。

回来的时候,我娘整个人松快了很多。

清明给我爹扫完墓,我娘便随我来了上海,可不知怎么,这次我们似乎都变成了刺猬,明明是最需要互相抱着舔舐伤口的人,却没有办法打开心扉了,我们出去散心,却没法在对方的镜头中笑容灿烂了,我们似乎都不会笑了,于是,我们决定分开旅行。

我娘老东家也在这个时候抛出了返聘的橄榄枝,只是这橄榄枝在遥远的鸭绿江畔,我娘犹豫之后,还是欣然接受,也会经常给我发一些照片,景色居多,也有她的照片,笑容在逐渐回温。

要问什么时候意识到我爹真的不在了呢?

应该是5月底参加同事的婚礼吧,看到她爹领着她踏上红毯。

我脑海中立马呈现出我爹领着我走上红毯的神气模样,然而,这种场景只是想象,不会真的出现了,我爹永远都看不到女儿看婚纱的样子,也看不到未来的女婿的模样,因为我是万年单身狗啊。

你看,从02-02到如今,我娘和我都没有走出我爹离开的阴霾,还会时不时落泪,时不时心酸,时不时悔恨,经常羡慕。

 4 ) 花开花谢终有时,告别是为了更好的开始

7.5/10总是会有那么一些电影,不靠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也不靠浮华俏皮的台词取胜,用最简单的叙事方式,最日常的生活情节,讲述最动人的故事,直击人心。

台湾电影人,一直都在寻找以上这种拍片方式,往远了讲,有大导李行,往近了讲,从杨德昌、李安、侯孝贤等台湾优秀影人身上,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这一点,《童年往事》、《悲情城市》、《饮食男女》,这些正是发生在无数家庭、无数普通人身上最平凡、最真实的故事,但通过镜头的打磨,这些最平凡的事却有了最能打动人的力量。

这部《百日告别》,无疑也是这样一种电影,两条线,两位主人公的经历,同样都是经历了丧亲之痛,由此,也开始了两段近乎相似的百日旅程。

或许没有比这更简单的故事了,本片唯一的“花哨”之处,或许就是摒弃传统的单线叙事,用双线叙事,交叉剪辑来展现两位主人公,然而,在电影技术和电影语言高度发达的今天,双线叙事并非什么“高大上”之技巧,而是再常见、普通不过的一种剪辑方式。

全片台词极少,两位主角虽是独立存在互无联系,但是在40分钟左右的时候,两人第一次在电影里正式会面,导演将两条本平行的线牵到一起,观者或许会以为两人就此产生爱情火花并由此走出丧亲之痛的阴影,然而,那是美式风格,在这部片里,几乎没有浪漫可言(所有的美好画面都是通过回忆展现),导演没有给2位主角任何“希望”,其实,可以这样讲,2人的初次相识更像是一种“相怜”,即拥有同样命运的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五七”、“七七”等重要祭祀之日,2位主人公都是以“形单影只”的形象出现,没有任何人陪伴,或许此时,陌生并相似的彼此才是最大的安慰。

林嘉欣凭借此片拿到金马奖影后,实至名归,毫不夸张的说,影片外表是两条线,实则林嘉欣在全方面都压制了男主,无论是演技的发挥,感情的变化,或是角色张力,林嘉欣的表现都让人拍手称赞,看到一半左右时,就在想,这个角色实在太像《布鲁克林》里西尔莎·罗南饰演的那个角色了,无论是从气质还是形象上来看,林嘉欣骨子里都透露着一股女性身上独有的忧郁,而这种气质,在更年轻的西尔莎·罗南身上,也同样可以看到,可能唯一不同的是,两部电影一部讲的是思乡之愁,一部是丧夫之痛。

另,在这样一部台词极少的片子里,导演绝大部分所依靠的正是演员的非语言表演,即通过肢体和面部的变化,镜头好几次对准了林嘉欣的面部以及眼神的特写,每次看,我都深感,这种眼神,像极了梁朝伟,两人眼睛里透露着的那种忧郁和孤寂之感,是一般演员如何也表现不出来的,当然,不止是眼神,同样的,两人还都拥有迷人的微笑。

片中还有许多温情并动人的场景描写,如心敏沿着本应是“蜜月之旅”的线路独自旅行,品尝着每一处美食并认真点评,如心敏在睡前将枕头叠成人形并拥其入眠,如仁佑在音乐会上看到邻座弹钢琴的小女孩为之动容...导演对于细节的描写还是比较成功的。

当然,缺憾也有,男主的线太过单薄甚至略显多余,使整部影片从一开始,就朝着一种可能是“畸形”的方向发展...不过整体仍旧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影片,既有动人之处,亦有温暖之点,人生,可能就是这样吧,没有永恒的告别,只有更好的开始...“百日此日为卒哭祭至此之后 不能再哭”

 5 ) 花谢花开终有时

你在破碎里消失我在生的这端咽下所有苦泪第七天,你有没有回望我不敢在门外洒下石灰,怕你不来冲绳的美食我已照着攻略尝完蜜月套房我抱着枕头凹成的你沉默睡去人生那么长为何你在半路就丢下我为什么是你为什么不能是我所以我要去寻你你是不是已走太远我在晨曦里醒来还是徒留在没有你的世界年少的你劝解失去挚女的老师你说:花谢花开终有时我摩挲着你早年写下的字迹仿佛透过年轮告诉我我已去,你安好第一百天,终于要与你告别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好不知道前路没有你陪伴我会不会走得踉跄但你要我放手,放你离去,放我生路我仍留在这世间带着褶进心底的你一起看完生命的景象你要好好地我也好好地电影铺子的影评里有这样一段话:台湾作家骆以军说:我觉得台湾人在亲人死去后,「做七」的仪式非常美,好像死去的亡灵不愿离开,不舍离去。

每七天回来一次——像不断回望,眷恋这个他曾活在其中的时空,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六七、七七,一直到百日……好像是这依依不舍的送行,终于到此时,阴阳两隔。

「你必须好好地去,我也会在人世好好替你看生命的景象。

 6 ) 花开花落终有时

【百日告别】花开花谢终有时三毛在荷西去世后的日记里说,许多个夜晚,许多次午夜梦回的时候,我躲在黑暗里,思念荷西几成疯狂,相思,像虫一样慢慢啃着我的身体,直到我成为一个空空茫茫的大洞。

台湾电影《百日告别》讲述同时痛失爱侣的两人在为时百日的丧期里,悲痛度过,展开全新生命的故事。

以男女两个性别的角度描绘遭遇挚爱离世后的反应。

作为导演林书宇纪念亡妻的作品,林嘉欣以她渗透骨髓的演技诠释林心敏这个角色,在金马封后。

以五月天乐队石头为代表的男方线角色,显得简单直接粗暴,把自己闭关在暗无天日的空间,把妻子生前的钢琴丢掉,与女同事上床寻求短暂的安慰,失去妻子后,在愤怒,悲伤,麻醉,逃避之间交织挣扎,时而平静,时而极端。

相比起石头,我更喜欢林嘉欣这条线。

林心敏在未婚夫交通意外死后没有表现出撕心裂肺的哀痛,无论在处理一切身后事或者面对未婚夫爸妈的冷漠相对,依然保持着冷静理智。

拒绝了妹妹的陪伴,一个人看着未婚夫最爱的漫画半哭半笑间度过了“头七”,一个人按照了未婚夫留下的菜谱煮一顿饭,一个人去计划好的蜜月旅行,一个人看冲绳的海,一个人入住酒店蜜月套房,一个人拿着攻略本试完了上面的美食,除了在葬礼上的失魂落魄,心敏的过分坚强,让人无比心酸。

看似是疗伤之旅,却又在巨大压抑的悲伤下缓慢流淌,安静的画面下,一个个情绪细节层层推进。

心敏试完攻略本上最后一间店的食物,看见一句“蜜月之旅圆满完成”的字,情绪再也压抑不住,有些事情真的要结束,但自己却无法告别,她哽咽着,卡在喉咙的食物,第一次如此难以下咽。

日本之旅完毕后,心敏回来还是像个正常人一样,与妹妹愉快聊天,着手卖了新婚的房子,把未婚夫留下的衣服收拾整理好给他弟弟送去。

这一切看似重新整顿要跟过去say goodbye的举动,却在铺设心敏自杀的准备。

未婚夫是个厨艺精湛的人,心敏就亲自为自己烹饪了一顿丰盛的死亡晚餐。

空荡荡的房子,昏暗的灯光,一个人坐在餐桌前,享受与毒药相混合的美酒佳肴,就像一个隆重的告别仪式。

心敏再次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身边一大堆呕吐物,是的,没有自杀成功,没有如愿结束自己,甚至被突如其来看房的经纪看见后,还不得不狼狈不堪地清洗地板。

心敏顺着旧物中的小卡片拜访了未婚夫以前的国中老师,老师和心敏谈起了小时候的仁佑,那个个子小又害羞的仁佑,那个调皮捣蛋的仁佑,那个很有画画才华的仁佑,那个心敏从未接触过、听说过的仁佑。

听着老师的回忆,心敏脸上出现了许久未曾的笑容。

后来,老师说了一件事,当年自己有个同年纪的小女儿意外离开了,仁祐就用自己的方法安慰老师,他自己画了一张小卡片。

当老师把这张卡片交到心敏手上,缓缓打开,心敏哽咽了。

卡片上面写着:Dear陆老师,花开花谢终有时。

仁佑敬上。

压抑太久的情感终于决堤,心敏抑制不住泪水,仁佑好像在以另一个方式告诉自己这句话。

花开花谢,是大自然的规律,不必过于执着悲喜,坦然接受变化,未来的路才能继续走下去。

如果人死后依然会以灵魂存在,那仁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心敏,他一直在用别的方式陪伴心敏,拯救心敏。

就像心敏去日本旅行遇见一个年迈的老婆婆,面对一条长长的阶梯,走得很缓慢,她告诉心敏,以前和自己的先生一起走,先生总是不理自己,很快就爬上去,但我就慢慢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速度嘛,但是无论爬哪条阶梯,他都会在上面等我。

是的,每个人的生命历程不同,会按自己的速度走,有人快,有人慢,都不必过于执着,要相信我们都会在死亡的终点相遇,在此之前,请务必好好继续走路,吃饭,工作,照顾自己。

有时,我们总觉得伤痛是事情发生那一刻开始的,接下来只要时间足够久,我们的伤口终会愈合,于是我们尝试逃避,忘却,让自己变得麻木,但真正的放下,需要勇敢坦然地直面内心,跟过去好好说告别,才有机会走上疗愈的道路。

结局画面,百日祭结束,男女主坐上大巴,汽车行驶在蜿蜒的山路上,天气晴朗,阳光温暖,导演用此暗示二人的生活道路依然在继续前行。

最后,以骆以军和戴立忍写的做七文字结束。

百日此日为卒哭祭至此之后 不能再哭活着的时间已包含进死亡的时间如光在影之中如喜在哀之中

 7 ) “百日告别”,在思念里回忆

也许有着同样的一种经历,导演在执笔“百日告别”的剧本时或许更多的是在写自己内心对于过去的经历中两种不同的状态,分别体现在男女主角的身上。

与其说是在创作,倒不如说是在写给自己的一段日记,表现着作者的内心独白,带给自己,也带给他人。

一场车祸分支为两条主线,男女主人公的爱人也是同时的成为了这场车祸的遇难者。

一边是男主角无法面对失去爱人的事实。

在开篇的时候,男主角有几场情绪爆发戏,导演对于男主角的设定更多的是表达自己面对伤痛手足无措的状态,这是人们一向惯有的状态,自己深爱的人在遇难中死去,幸免的人面对空荡的周遭,情绪的发泄在所难免。

亲戚的到来,面对同事的慰藉,学生的来访,或许愤怒,或许自忍,或许释放,或许麻痹,人总会在这一刻特定的时期有着不同于往常的行为。

一边是女主角面对事实极力克制伤痛。

导演将这个角色设定为一种真正内心的效应,比起男主角的选择释放,心敏(女主角)的情绪把控力就显得相当的隐忍,她并非他名义上的亲人,所以连亲自送行的机会都没有名正言顺,心敏选择了自己进行之前制定好的蜜月旅行,代替逝去的爱人一起完成。

在将行李送往弟弟家的这场戏,弟弟穿上爱人的衣服让按捺已久的悲伤迸发。

在自杀失败后,她选择接受。

虽然没有过度的悲伤场面,但是从她的整个状态当中我感受到无限放大的悲伤情绪。

故事进行的很巧妙,整片运用了佛教中的头七到七七的整个时间流程,纪念亡者的灵魂,生者的告别仪式,佛堂参拜的几场戏都有抓到表达时间的治愈方式,从遇难的发生到接受的心里波动,时间是缓解悲痛的良药。

草草的几场对手戏却丝毫没有将两位主人公拉开距离,两种不同的情绪表现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主人公身上同时延伸,除了结尾的相遇,几乎没有男女主角火花的故事发生,也许恰恰是这样的交织,才显得这个剧本整体的艺术升华。

生者认为的离开,都不曾离开。

关于生死离别的电影很多,大多数情况下导演都会选择运用常见的爆发表演来表现主人公在失去挚爱后痛不欲生的状态。

有别于常见的手法,百日告别的手法选择了很温和的方式来呈现,包括整个布景的干净,手持拍摄的行动感,整部影片都是在一种淡淡的凄美中完成。

“百日告别”这部电影的成功,除了剧本的完整度很高之外,不得不说林嘉欣确实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演员,关注到她还要从之前的“怪物”“绑架”“男人四十”中说起,极少有女演员会尝试自毁形象的角色,起初看“怪物”时穿插中间的小片段才知道原来这是林嘉欣这个漂亮女生扮演的,非常具有个性的一个演员,她总是给我一种随性,无拘无束,但又深情深邃的一种感觉,虽然在“百日告别”中戏份不算多,但是她几乎抓住了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情绪。

 8 ) 孤单旅人 百日告别

影片一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林嘉欣那双标志性的眼睛。

豆大的血滴从她的眼帘顺着鼻梁流淌下来,她伸手摸了摸身边的男人。

这是她见他的最后一眼,触碰他的最后一次。

林嘉欣在我心目中的确是这类型电影主角的不二人选。

眼神哀而不伤,表情平静。

但是我却觉得这股平静下面有股涌动,有关不舍、有关茫然、有关哀怨、有关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

的确,当真正的伤痛袭来,其实是哭不出来的,你只会一直怀疑、一直迷茫,怀疑这是否真实。

其实你知道是真实的,只是你希望自己还在梦里。

心敏的独自蜜月没有惊扰任何人,自己上路就好。

带上他的证件跟生活用品、带上一起计划的行程。

在不合时宜的冲绳雨天去看海,去吃荞麦面,入住也要递交你的护照,穿着你的睡衣、把酒店多余的枕头都塞在被子里,闻着你的味道,好像你一直都。

找很久才找到的咖啡小店,逛景点时身边都是快乐的人,爬坡遇到不知道一直在说什么的奶奶、猝不及防就已经到了行程的最后一页。

这都没关系,我一个人也做得很好。

走完这一趟,大概就可以重头再来。

然而旅行并没有带来新的起点,回到台湾后发现自己其实还在原地打转。

一次次地去念经祈福根本无法让心平静,满脑子都是要随着他去的想法。

随后在新房子自杀不成,她更像厌恶自己一样,清理自己的呕吐物,也不想见人。

台湾电影一直受日本电影影响颇深,主要体现在一些生活细节上。

看着觉得沉闷,但后面却发现这沉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

有几处让我很动容。

一是育伟打电话给肇事卡车司机,忍不住狂摔电话泄愤,不料电话却被接起,是卡车司机的妈妈。

他妈妈一直哭着说,不要哭不要哭,妈妈会照顾好自己,你要好好跟着菩萨走。

满是溺爱、伤痛,仿佛她在对她的小男孩一直说着亲切的话。

这时男主角泣不成声,他内心大概觉得可恨却又无法不同情这位母亲,大家都是可怜人而已。

第二处是未婚夫的头七,心敏拒绝了妹妹的陪伴,独自一人在家看未婚夫生前爱看的漫画。

看了一晚,不知不觉天已亮。

关上灯,窗外已透着微微晨曦。

心敏窝在沙发上,看着窗外。

剪影看不到她的表情,我觉得此刻的她真的好落寞。

第三处是她到日本完成跟未婚夫的蜜月美食之旅,中间去了一趟景点,她一个人走着,身边尽是快乐的有人,拍着照说着笑。

她看着他们笑了笑,自己埋头又往上走了。

我最讨厌最讨厌这种感觉,好像全世界快乐的人都在跟你强调,你是一个人,你不快乐你也不幸福。

男主角那条线我不太喜欢,这里就不详细再讨论。

林嘉欣真的拥有我梦寐以求的气质,似笑非笑,不咸不淡,所有人都看不穿她到底在想什么。

最后的最后,他们有没有成功告别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忘记一个人没那么容易,不想接受现实我觉得也可以理解。

慢慢来,不要逼自己忘记,起码我们还可以想念回忆,就按着自己的方式、自己的步骤来告别。

就像之前看过的一个新闻,女孩的未婚夫意外身亡,女孩决定一生不嫁,每天在微博给未婚夫留言,一说就是15年。

她最后一条微博说,明天我就要结婚了,我不等你了。

 9 ) 爱人啊,请听见我的呐喊

在金马52的隔天就去看了《百日告别》,香港的排片量也是少得可怜,但场场满座,多是迷妹。

影片结束于光影斑驳下的下山车径,爱人离世已过百日,男女主角却不知道还要多久才能真正告别。

此片从内容上看难免令人想到五年前同样出自宝岛的电影《父后七日》,后者于第47届金马奖入围四项大奖,也以黑马之姿捧走两座奖杯,之后原著小说大卖。

但与本片不同,《父后》一片在记述台湾的丧葬习俗方面着墨较多,节奏相对轻松诙谐,但依然有浓重的情感线索暗藏其中,直到影片最后剥落外壳,女主点着一支烟,蹲在候机厅角落放声哭泣,相较于之前一个半钟头的荒谬与繁琐,真正的告别突如其来,毫无仪式感,略带讽刺。

《百日告别》的风格截然不同。

因为此片来自于导演林书宇的真实经历,这位曾经的MV导演在表达情感方面丝毫没有隐藏,他本人也极喜欢并且极擅长演员运用压抑表现澎湃的内心。

男主角对着公用电话听筒另一头的自动应答声歇斯底里,对着一众突然冲进家里也冲进自己内心虚以委蛇的主内兄弟姐妹大喊大叫,绝望的一夜激情,手动埋进记忆堆填区的妻子遗物钢琴,每一幕都或有声或无声地呐喊。

另一边,失去未婚夫的女主表面上很是平静,除了在未婚夫葬礼上的失魂落魄,她似乎坚强得一览无余。

她独自完成蜜月旅行,按照二人共同拟定的美食计划逐一品尝认真打分。

只是每晚回到酒店,便倔强地在双人床上伪装一个爱人的形状,然后关灯入睡。

在整个旅途中她一滴眼泪也没有流过。

直到她结束一个人的蜜月,随即着手自杀,才发觉原来谋划已久,她根本脆弱至极。

但自杀并未成功,第二天醒来面对疼痛、呕吐物与不期而至的房产经纪,她依然毫无悬念地压抑悲痛。

多数人从未真正告别,但此生再未见过彼此,却也不觉得遗憾。

但面对挚爱意外离世带来的强制性永别,实在是难以面对。

所以,宗教给了我们七七四十九日,不停诵经,不停与灵魂周旋,不停在内心自我挣扎。

直到百日已过,戏中二人对经文已了如指掌,但说到时间,却依然不知还要过多久。

汽车已经盘旋在下山路上,日光看起来也够暖和,我们得到了导演足够的暗示,二人一定会从阴暗的困境中解脱,继续前行,只是不知还要多久罢了。

男主角挨家挨户送还学费,女主角登门拜访昔日恩师,流落人间未免还是要拼尽全力,追逐过往时间链条上所有挚爱的痕迹,令人动容。

最后我想说的是林嘉欣,她捧走金马倒也不是完全出乎意料。

少女宋芸桦虽令人眼前一亮但难免稚嫩,舒淇的表现手法已经不再新鲜,《聂隐娘》的成功说实话她只贡献一小部分。

但林的内敛压抑,与赵涛的有收有放,对于我本人来说,更倾向于后者。

 10 ) 看百日告别 看到的只是林嘉欣的眼神

看到林嘉欣得奖,无疑是对她演技的肯定。

在林嘉欣的表演中,眼神是她最锋利的武器,直戳我们的内心。

《恋之风景》的林嘉欣也是失去挚爱的人,两次都是亲眼看着自己最爱的人离去。

在我看来两次的表演中并没有实质的改变,改变的只有岁月带给她的感悟。

而我们却从嘉欣的眼中看到了所有事物,其实说剧情空洞的也没有错,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就像烂片也有人欣赏,因为感同身受。

影片结束了而我却还没有看够嘉欣的眼神,这种眼神会让人上瘾,就像我怎么看不厌她的电影,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但是却是最好的叙事方式 ,也许这就是林嘉欣吧。

百日告别,但是我却看不出又告别的意思。

《百日告別》短评

給同病相憐的人

7分钟前
  • Run Girl Run
  • 还行

10分钟前
  • 格林童话
  • 较差

其实只想要一个温暖的拥抱

11分钟前
  • ssxy
  • 较差

缓而不慢,哀而不伤。

16分钟前
  • 草鸟
  • 推荐

1.爱之名镌刻在死亡里;2.花开花落终有时;3.如光在影之中,如喜在哀之中,活着的时间已包含进死亡的时间里;4.我想,挚爱之人离开后,我也是如此状态。

1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应该加字幕。告别是整理悲伤,而悲伤需要长久的告别。

23分钟前
  • 最好的时光
  • 还行

应该是妈妈辈喜欢看的电影吧

25分钟前
  • 星星
  • 较差

纽西兰被雨水淋湿的羊群,等待直升机的巡逻将它们扶起。冲绳的坡道上步履蹒跚的老人喃喃自语,手里攥着年轻时爱人送的糖果。高雄的钢琴课不再弹奏肖邦的练习曲,往者留下的痕迹在百日的悼念之后迎来新的光明。(W杯 休日,弹窗解除,BoT/1.1GB)

3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只希望记住我们的曾经,不愿去面对所有形式的告别。

31分钟前
  • 隐形的人
  • 还行

7/10

33分钟前
  • Valuska
  • 推荐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38分钟前
  • HZK
  • 力荐

用一种淡然的方式讲述两个悲伤的故事。生离死别,往往是活着的那个人最痛苦。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撕碎,看着曾经的幸福片段,容易泣不成声。配乐恰到好处,中景镜头的背影,拍得如此的落寞。带着伤痛继续生活,是他们最后的勇气。珍重。

39分钟前
  • Hygge.Q
  • 力荐

生活流的电影真心不好拍,导演要对世界有很深的感悟,同时也需要演员演技的加持。看完全片只感觉导演对自己能力欠缺信心。但是林嘉欣真的好美啊,希望她能多拍点电影。

41分钟前
  • 卫斯理
  • 还行

立意太低,惨剧只能博人同情

44分钟前
  • LOOK
  • 较差

6.6

45分钟前
  • 归去来兮
  • 还行

开始觉得做作,故作文艺,但渐渐感觉到一种非常诚恳而专注的情绪,演员表演都不错,其实“疗伤”桥段挺俗套的,最感动的倒是弟弟穿着哥哥衣服痛哭的那段,以及林嘉欣见亡夫国中老师那段,达到了某种“真实”。这种戏很容易拍得煽情,不过这部片在这一点上很克制。好多镜头挺幼稚的。

49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差一点。所谓的头七、百日告别,统统都是生人创造的仪式,生人给生者喘息的时间,或者遗忘的理由。画面、情节很好,尤其最深入我心的,是电影的节奏,林嘉欣的表演最适合这种节奏了。最爱情节,是头七时男主打电话到已逝司机家里,对方妈妈以为是儿子回来了。也许你的悲中之悲,恰好成全了别人的小喜。

52分钟前
  • 위 이
  • 推荐

有幾段一定是真實經歷吧,其他段落則有湊數的嫌疑,喜歡花的點題。

54分钟前
  • 小溪笑嘻嘻
  • 还行

可以说是林书宇式的治愈吗?不过具体的情节有很多还真是够矫情的。

59分钟前
  • ┢落┦
  • 还行

石头比之前作品的表现要好太多,林嘉欣一如既往,给三星半。

1小时前
  • SUNSAD.psd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