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就是这样,有笑,有泪,有喜悦,有遗憾,仿佛没有了这些的青春就不是青春。
年少的我们,有追求,有志向,有希望,就是这么简单,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们的一生,充满了色彩。
*^-^*关于夏天。。。
结果让人意味深长~但“万万没想到”民强和冰冰在一起,哇喔导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少女情怀综合征,看过很多小言情,看这部剧纯属闲暇偶然绝非是因为是剧中某人的粉,所以是抱以平淡的观赏态度来看的。
厦门取景所以自带海洋清新风。
日常剧,几乎没什么惊心动魄的浪漫情节,没有穿不完不重复的漂亮衣服,只有同我原来生活过约莫相似的大学宿舍,公共澡堂,满座图书馆,路边小馆子,这样说来似乎欠缺了包装偶像剧的众多元素,也或许这就是大部分人抱怨说这部片子过于平淡的一部分原因。
很多时候,大部分的我们会容易被那些炽热着的、绝望着的、情节动人的爱情故事吸引、感染,这再自然不过了,日常的我们何曾经历那些,那些不曾经历过的只能通过影像文字以戏剧的张力令我们感同身受,弥补平淡生活中缺失的轰烈、凄美、美满。
于是,当我们见到这样一个我们不曾缺乏的故事,它就显得乏善可陈了。
但抱歉了,我却被这样一部片子中些许情节莫名打动了,或者说是循着片子勾勒出的青涩时的自己所打动。
青春年少时,某个班级里、某个社团中我们一定会鬼使神差地跟一些人认识、相处、成为没心没肺、小打小闹的死党,没有刻意挑选、利益驱使。
而在与他们相处的某个瞬间,突地对身边的某个男生产生里异样的情愫。
分明见面就争得面红耳赤,分明经常被他气得火冒三丈,分明他从未给予过自己温柔···然而却毫无征兆的,后知后觉的发现会因为他的某个不经意的碰触而面红心跳,某句随意的话语而愁云惨淡。
不经意回忆起关于他的细节,会突地觉得他是个不错的男孩,有些英俊,有些才华,有些温柔,有些倔强。
而此时的自己确是个十足的假小子,不讲究的T恤,随意剪的头发,唐突冒失的个性,单纯的认为故意气他挖苦他就是博取他注意的最好相处方式,绞尽脑汁的制造与他相处的机会,将对他的好用蹩脚的借口掩盖蒙混不让他发觉···引人入胜而转和顺畅的故事固然叫人流连忘返,而那个没有经历过刻苦铭心却横冲直撞做着傻事的曾经的自己却是难能可贵的。
如今的自己早已不是那个莽撞的不修边幅的傻姑娘,有了尚可的品貌,懂得伪装与深思熟虑,已然无法那样毫无保留与顾忌的追寻一段纯粹的情感,无法同原来那样默默并口是心非的暗恋着一个男孩,并逐渐将曾经的自己忽略隐藏。
是的,是这样的故事令我发现曾经的自己,曾经觉着平淡如水的日子是如此可贵,如此叫人动容。
当然,并非是说这个故事是完美的,即便是日常剧也应该主线明确些,既然是乐队的同学至少关于乐队的情节处理的就不该那么含混,体现乐队青涩感所以技术可以不专业,但作为主题的歌曲却不能随性粗糙。
其实还想弱弱表扬下男主,不知是题材的原因或是什么,这是我看过的所有从韩国来演戏的演员中最不会觉着水土不服的一位,无论从表演还是扮相来说,配音选的也很用心。
现在似乎仅能感叹一句青葱尚好了,但谁又能笃定现在的年岁不是最好的年岁呢,曾经的自己无法复原,错过的人不会再有,守拙过去会止步不前,望能带着曾经的本真继续前行···
去年夏天,我知道他们在厦门拍《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今年夏天,终于等到它播出了。
6月23号晚上东方卫视播出,我就开始在网上看直播,其实从23号开始我就进入了期末考试阶段。
不过我仍然坚持每天看直播,即便它后来换成下午,不管了,豁出去了,不复习了也要看。
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看完结局后,我心里突然间空落落的,又因为结果不明确有些郁闷,可是过了不久我想明白了,这就像《那些年》《同桌的你》等等青春题材的电影一样,结果都有遗憾,可是青春之所以美好,之所以成为最美的时光,就是最后的结局并不美满。
我曾经以为完美人生就是一生无憾,但是人生只有有一些或多或少的遗憾才足够刻骨铭心。
虽然不知道罗曼最后和谁在一起了,但是我看到最后一幕罗曼身着张灏送她的那一袭白色长裙,我想我知道她的选择了。
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初恋的青涩美好,这是每个人一生最怀念、最珍贵、最难忘的回忆。
这就像《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萝丝的爱情就是因为定格在沉船才成就了我心永恒。
不管结局如何,这个夏天,对于张灏、罗曼、李修齐而言,都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夏天。
这个夏天,我很感谢有《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
这个夏天,我认识了萌男张灏、完美学长李修齐、女汉纸罗师兄、逗比情侣马俊才文婷婷、闷骚汪民强、搞笑老师罗海滨、霸气丁玲姐等等,最近电视剧已经被什么外星人都叫兽什么冷酷腹黑男霸占了,要不就是家庭伦理剧、都市剧、红色革命,已经很久都没有这么简单这么清新的校园剧了,我就是个在校大学生,对这部剧中的大学生活和趣事最熟悉不过了,说是感动,但更多是感同身受,虽然是剧中人物和故事但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先说修齐和罗曼,他们可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学,这么多年修齐一直默默地陪在罗曼身边,守候着她,看到那个箱子里修齐收集的有关于罗曼的东西时,我真的很感动,尤其是连罗曼写给他的纸条他都留着,还有他画的罗曼披着长发穿着连衣裙的背影,这些事只怕罗曼自己也都不记得了。
修齐还时时刻刻准备着罗曼最爱的面包,为了罗曼和她的爸爸去求主任,每天晚上担心她打工后平安回到宿舍了没有,听她抱怨诉说心事,她难过伤心了立刻放下手头的事去陪她,她受伤了他比谁都着急,这不都应该是男朋友的义务吗?
正如婷婷说的那样“上哪儿还能找到像修齐这么好的男人”,确实又帅又优秀的学生会长“知心哥”李修齐 几乎是全校女生的梦中情人,可是罗曼可能因为习惯只是把她当成哥们、最好的朋友,而且修齐之前从来没意识到自己这么喜欢罗曼,因为升学、当学生会长各种事情修齐就把恋爱放在一边,他也一直以为罗曼会一直在自己身边。
可是他错了,生活永远是未知的,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张灏出现了,罗曼喜欢上张灏了,修齐后悔了。
生活就是如此,当你后悔了想回头的时候,花期有时,那个人可能已经不在原地等你了。
再来看看张灏:张灏从小在美国长大,确实是自由主义,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是那种好好活在当下不会像修齐那样顾虑太多的人。
为了舒晴他也没和父母商量就来到了中国,开始了他的中国校园生活,认识了新的朋友,生活过得很充实 ,看他一直没有放弃找舒晴的时候,发现他是个执着的人;看他知道舒晴已经有未婚夫而且舒晴没有要和他在一起的念头时果断放弃了,发现他是个懂得放弃、不会死死纠缠的人;看他关心朋友的时候,发现他是个热情的人;看他永远一脸笑容的时候,发现他是个乐观积极的人;看他为了自己的生活到处打工的时候,发现他不是只懂享受的富二代;看他决定正视自己的感情向罗曼表白的时候,发现他是个敢想敢做的人。
这样一个有这么多优点的阳光男孩确实很难让人不喜欢,尼坤的演技确实有了很大突破,我已经被他电晕了。
罗曼,确实人如其名“罗师兄”,是个标准的女汉纸,但是家境不好,还要照顾爸爸,不让爸爸为了自己担心,还要供自己上学,打这么多工确实需要很大的力气很好的身体,会变成一个女汉子也是有原因的。
但是当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会变得细腻体贴的。
罗曼根据婷婷说的症状发现自己喜欢上张灏了,虽然表面上假装很烦他,却在吃饭的时候故意留张灏最喜欢的虾给他,他生病的时候偷偷跑去照顾他,考试前帮他打小抄,还跑去买新衣服打扮自己,想尽方法有机会和他相处,担心他忘不了舒晴,知道他要放弃的时候感到开心,因为他不能一起去支教而沮丧,他的话都放在心上,误会他还放不下舒晴而伤心大哭。
这些举动应该是大家暗恋一个人的时候都会有的吧。
知道修齐喜欢自己,虽然自己不喜欢修齐,心里还是有张灏,但是为了不让修齐失望难过,也因为误会自己和张灏没可能选择和修齐在一起,而且为了不让修齐误会,刻意同张灏保持距离,可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张灏发现自己很担心罗曼,看到她和修齐在一起后不自在、吃醋,最后决定和罗曼告白的时候无奈却不得不回美国了,走之前罗曼也没能来的及送张灏。
罗曼看到张灏的礼物和信之后决定不再自欺欺人了,和修齐分手,休学出国旅行,我想她是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和答案。
罗曼是一个热心、仗义、懂事、乐观的女孩,也是值得修齐和张灏喜欢的好女孩。
当然在这种校园清新偶像剧中配角的存在也是很重要的,必须要提到马俊才,看来每一个青春故事里都需要很搞笑的奇葩,马俊才就是这样的人,虽说一开始他整天PS自己的照片和女生去约会,看起来好像很花心,但是确实是个很专一的人,在意识到自己喜欢文婷婷之后就大胆追求,而且对婷婷很好,两人很快就陷入了热恋,羡煞旁人,虽然有过吵吵闹闹猜忌不信任,还隔三差五就闹分手,可是转眼就和好了,这恋爱中的人真是难以捉摸啊。
还有汪民强,虽然是个不洗澡的奇葩,但是却洞察一切,把所有人都看得很透彻,当他看到修齐箱子里的东西时就说修齐喜欢这个女孩,看到马俊才给文婷婷买了生日礼物被拒绝后对马俊才说:”你喜欢她。
“同马俊才这种反应慢八拍的人相比,民强早就看出张灏喜欢罗曼。
还有每天只知道学习的宋青、不断去商场采购 的文婷婷、爱吃的冰冰,这些角色我们在现实的大学校园中都可以找到原型。
所以这种青春的剧看了也让人觉得就在身边,很真实,和剧中的人一起哭一起笑。
罗海滨和丁玲这对不打不相识的情侣也是值得一提的。
没想到两次醉酒后的糊涂事就成就了这对美好姻缘,丁玲不嫌弃罗海滨一无所成,罗海滨为了女儿和自己喜欢的女人不惜去当快递员送货,不惜去参加荒野K歌王,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他重新走红,给了丁玲和罗曼幸福的生活 。
青春永垂不朽, 不管对于男生还是女生,青春都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笑过,哭过,爱过,我还在青春期,青春亦是平平淡淡的,亦是轰轰烈烈的,但都是精彩的,我希望我的青春是五彩缤纷的,我们要好好活在当下,珍惜身边的朋友,不让自己后悔,想爱就爱,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无论如何我们这些青春的伙伴永远不分离。
”就算你已经忘记我们曾经说过要在一起 ,我没办法责怪你,因为我喜欢你,梧桐树微风下每刻都无法忘记,站在原地,一半的我已随你而去。
“故事看似好像结束了,但又没有结束,最后张灏和修齐喊罗曼,罗曼回头那一瞬的会心一笑看似画上了句点,但其实并未完结,故事还在续写,会是青春的另一篇章,我希望还有第二部,毕竟故事没有永远的完结,期待第二部,会不会是明年夏天。
总是今年夏天,感谢有你。
自从14年以来每年必刷2回以上,有时候最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而是它有一些地方碰巧触及到了你心里,那么它就是特别的。
影视剧中的角色往往千人见千面。
我要聊的第一个角色就是我念念不忘的舒晴。
作为本剧中唯一一个仿佛开了金手指的女性角色,编剧对她的偏爱可见一斑。
而她的争议也是最大的,“没表情、死鱼脸、见她就快进”是出现最多的弹幕。
我一直认为青春剧只要选对了演员就算成功一半,这部剧做到了,在舒晴身上体现地尤为明显(私心认为),于文文成功展现了这个角色的矛盾与魅力,这得益于她伯克利电吉他专业的背景和本人的外形气质,而这一点贯穿全剧始终。
对我来说,她的魅力散发始于圣托里尼小酒馆里弹唱的那首《I'll always be the same for you》,这首改编自经典老歌的舒缓情歌无比安宁,舒晴骨子里的浪漫自由随着旋律流淌出来,流进了有同样气质的灵魂,张灏的一见钟情显得那样顺理成章,他本就是因为父母的爱情才来到这里。
所以他最终打破了舒晴心里的薄冰,两人相识。
氛围很好
这是他妈妈生前最爱的歌很巧的是舒晴的两段感情都始于一见钟情,是的,两个男生都因为音乐对她一见倾心。
汤柏文虽然是家里安排的未婚夫,但是认识她却更早,医院的爱心演奏会上多看的那一眼,就对她念念不忘,得知她是联姻对象更是暗自窃喜。
真·天鹅
爸你干嘛,人家不想相亲啦
真香!
(所以说金手指,本穷人实在离富人的生活太远了,无法想象)这两次初见的音乐设计我理解为是安排的伏笔,张灏被弹吉他的舒晴吸引,汤柏文第一眼见到的是正在演奏大提琴的那个宛如白天鹅的女孩。
舒晴按照父母的意思学习大提琴,其实心中更青睐演奏吉他,常常偷跑出去和朋友一起练习,这也暗示了舒晴最终的选择是靠近家庭的。
片子确实对得起清甜二字,演员们都很青春靓丽,其实本剧真的没犯中国偶像剧普遍的毛病,既不脑残又接地气,只是感觉过于小清新了,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所以受众群比较有限,其实,如果本片能够站在张灏的角度来拍,就会更好的串联,剧情也会好看许多。
首先,张灏是引出这个故事的关键人物,是因为他与舒晴在圣托里尼的邂逅以及相恋才有了追到厦门后面的故事,如果我们画一个人物关系图,张灏,罗曼,李修齐,舒晴,汤伯文,丁玲,罗曼爸爸(不好意思忘记剧中名字)马俊才,文婷婷,以及汪民强宋青等等。。。
有没有发现,无论在学校,pub这两个戏中重要场景,还是这些个主要次要人物中,只有张灏才是全部有交集,且有机会与其们产生剧情的,而本剧开始时恐怕导演也是这么设计的,但慢慢的就偏离了主线,开始用更重的篇幅刻画罗曼的暗恋,修齐的暗恋,以及灏,曼,修齐之间的三角恋,完全忽略张灏舒晴汤伯文这条可看性更强的线,以及张灏作为一个外国人初到中国产生的各种稀奇古怪有意思的有机会让剧情更加丰满的点也没有涉猎。
张灏角色开发的不充分,有时更像是用来串场的,不得不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最后几集张灏的戏份明显一多,戏剧冲突有了,剧情也迎来了高潮。。。
当然,也许导演是考虑到校园剧的背景不适合也不应该过于跌宕起伏,那么如果本剧真的有续集,剧里的人物们应该已经步入了社会,也许在故事创作上会有更大空间吧。
希望会有续集。
夏天,一个开心又悲伤的季节, 开心是因为有你们的快乐,悲伤是因为后来的离别。
一又二分之一,是对那种超越友情却又达不到爱情境界的概括。
就像电视剧里罗曼,修齐,张灏的感情一样,既是朋友,却又相互都掺杂着一些其他情感。
修齐对罗曼的无微不至,罗曼对张灏的怦然心动,张灏对罗曼的渐渐依赖,这些就是对电视剧名称的最好诠释。
支持罗齐党的人,可能是觉得修齐太爱罗曼,对罗曼太好了。
支持罗灏党的人,可能是觉得罗曼只对张灏动了真心,因为张灏的一举一动都在时刻影响着罗曼的喜怒哀乐,而且后来张灏也渐渐喜欢上了罗曼。
虽然剧中罗曼和修齐在一起过,但其实罗曼只是出于感激,感谢修齐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罗曼错把感激当成了爱,而修齐心里其实也知道罗曼真正爱着的是张灏,所以他没有勉强罗曼,只说了会等她忘记张灏。
最后的结局虽然没有明确说谁和谁在一起了,但从张灏先看见罗曼和罗曼穿着张灏送的裙子来看,我想罗曼还是最爱张灏的。
看完整部剧,最大的感触有几点,第一,要在对的时间相爱才是完整的,不然就很容易错过了。
第二,不要错把感激当爱,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
第三,爱是一个人的事,爱情才是两个人的事。
第四,爱一个人是很快乐的,就算她爱的人不是你。
第五,爱不一定就要拥有。
总而言之,讲义气的友情,简单纯粹的爱情成为了圣托里尼的一段美好故事,也点燃了这个夏天,让它变得五彩缤纷。
谢谢每一个演员的用心付出,演的很棒,这个夏天因为有你们而变得与众不同。
这部电视剧还挺期待的,毕竟小清新的电视剧现在还真不多,尤其里面的拍摄场地我上个月班级旅行时刚去过厦大,所以感觉很亲切,里面的宿舍我感觉很好,是我联想到我自己的宿舍了,我就要实习了,不会再有机会住这种宿舍了,所以还挺怀念呢,里面的校园生活也是我所怀念的,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小鲜肉尼坤,确实长得不错,好像是新人,演技还需提升啊,加油吧,很看好这部剧哦!
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看完了,起初一直在想标题的意思,后来我有了自己的理解——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我觉得“夏天”就是青春的象征,它虽没有“春天”万物复苏的生机;也没有“秋天”硕果累累的收获;更没有“冬天”银装素裹的壮观,可她有她独特的活力,一种热情似火的冲劲,一种努力踏实的干劲,一种拼搏向上的闯劲,这就是《夏天》所呈现的给我们的价值观念。
这部青春剧包含了友情和爱情,两个宿舍,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女生宿舍——霸气外漏的女汉纸罗曼;天天嚷嚷减肥的冰冰;奋战读书的学霸宋青;爱美自恋的婷婷。
男生宿舍——成熟稳重的知心哥;嬉闹笑玩的张灏;不爱洗澡的汪民强;寂寞空虚的俊才。
我想,这样的组合,在现实生活的大学校园里并不罕见,甚至每一个宿舍的成员都有这些人的影子,他们是真实的组合。
这部剧很真实,很贴近大学生活,在图书馆打工、组建乐队、去乡村支教等等活动,都是在我们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出现过的事情。
对于罗曼。
想说的有很多,她是一个性格大大咧咧,不爱打扮喜欢用吼的方式来交谈,对面包情有独钟的女汉纸。
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她一个人当两个人用,除了图书馆的工作还去酒吧打工,在这方面,罗曼是挺值得我们学习的,放下面子,踏实工作。
其实,罗曼是幸福的,尽管她有那么多的小缺点:爱吼人、爱无理取闹,但她周围还是有守护在她身边的知心哥,她也是最纯洁善良的一个,每次对张油条吼完,都会发现自己错了,马上就去道歉。
这部剧确实是初恋的味道,罗曼最初喜欢上张灏所表现出来的一切行为,都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女生的真实体现,不经意的望着他发呆、脑海里会止不住对他的想念、会在意他所提出来的一切事情、会主动关心有关他的一切情况、当他与别人约会时心理会止不住的难受、遇见他时会心跳加速、跟他在一起会紧张到说不出话来、表面上装作不在乎,背后却偷偷为他做很多傻事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都是,我们最初喜欢一个人的模样,这是属于青春恋爱时期的专属模样,很真实。
记得罗曼听到张灏要走的消息,躲在床上哭的时候,我也哭了,因为我想到我自己的故事,那年高一,和喜欢的人以后都不在一个班了,那晚的最后一个晚自习,我哭了,他不知道。
从罗曼身上,我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我的青春里有罗曼的影子,大概,每个人都有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罗曼表白的那一幕,堪称经典,确实属于女汉纸特有的表白方式,她硬撑着讲一句“我喜欢你”扩展成“没错,我承认我是喜欢你......”到后来,罗曼为了不让彼此尴尬,说了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这又是多少人,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说着这样口是心非的玩笑。
对于李修齐。
学生会主席,成熟稳重,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墨守成规,感情中一,这些是他的标签,他是个完美的理想情人,学习好,长得帅,打球还不赖,可从学生会主席修齐身上我看不到一点“新”的东西,他默默的走着前人的老路,认为那就是远方,太墨守成规,不敢于挑战和冒险,这是青春里的另一典型人物。
然而,修齐学长的三句话确实很有力量——1、趁着青春去勇敢拼搏;2、趁着着青春去吃苦;3、趁着青春去创造。
对于知心哥这一身份,罗曼的幸运,又是多少女生羡慕不来的。
包里永远会有罗曼爱吃的面包;罗曼生气知心哥永远是第一个追出来的;罗曼犯错,知心哥总是帮忙善后;罗曼脚扭,买药关心她;罗曼生气带她去吃好吃的;因为罗曼的一个微笑,感觉拥有了全世界;因为罗曼的一个悲伤的表情而感到难过。
这样的知心哥,是多少女生梦寐以求的对象。
由于对罗曼的喜欢,对张灏的态度有了极大转变,变得狭隘和自私,说话冷淡,这的确不能怪修齐,这是我们人最自然的真性情,从修齐身上,我似乎也找到了当年的自己。
然而,罗曼和修齐,最后却未能走在一起。
还是应了那句话:爱情里没有先来后到,也不一定因为谁对谁好,谁就一定会爱上谁。
对于张灏。
里面萌神张灏,是一个搞怪、乐天派、愈合能力强、冲动、为爱不顾一切的邻家大男孩的形象,他虽没有知心哥的贴心,但对朋友的义气,他是完全的具有。
由于对舒晴的一见钟情,不远万里从美国跑到中国,到处打探舒晴的消息,虽然开始始终没有结果,但他从来没想过放弃。
直到他见到了舒晴,他说了一句:“我很想你。
”这句话承载了太多太多,他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国,语言不通,习惯不符,但他为了她,却坚持了下来,这句话含有的意义太丰富。
张灏和舒晴的结局,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们不会在一起,那次,马俊才将他们倆的合照放在书本里,皱了之后,照片中间,有了一道裂纹,从这里,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得不到的永远是最好的。
他对朋友是真的好,虽然顽皮一些,罗曼要去还吉他,他主动帮他把风;修齐对他说,他喜欢罗曼,他说,会全力支持他们在一起。
到后来,张灏发现自己喜欢上了罗曼,但由于自己对修齐的承诺,一直逃避对罗曼的感情,在罗曼面前,一直表现出是朋友的关心,直到后来,勇于向修齐坦白,打算鼓起勇气向罗曼告白。
张灏是个行动派,做事不会想得很久远,是活在当下,而修齐,永远把事情考虑的很周全以后,分析好利弊,才展开行动,虽是个理想主义者,但有时候会输给行动派,比如:爱情。
故事最后的结尾,我猜到对了一半,虽然张灏没有直接和罗曼在一起,但从罗曼穿的那条张灏送的白裙子,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青春里,不就是要又遗憾才能称之为青春吗?正因为有遗憾才发酵,因错过了才美好。
这不正是,我们所有人的青春所呈现的状态吗?
这部剧,我看到了他们的爱情、也看到了他们的友情,还看到了他们的努力,为了不让主任解散乐队,他们努力想办法,努力排练,以至最后,获得了成功。
这一路,有喜有悲,他们努力的模样,是我们应该效仿的,遇到困难,更要迎难而上,不是说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吗?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二分之三的夏天,比一个更久远。
这个夏天,有罗曼、张灏、修齐、俊才、婷婷、冰冰、宋青、民强、舒晴、汤柏文、丁玲、罗海滨,有你们真好,从6月23日陪伴我到7月2日,我相信,你们的故事还会陪伴我,甚至更多人度过更多的夏天,然而,它不是一个,而是二分之三。
青春里,有泪,有笑,有成长,我们痛并快乐着。
期待《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第二部,我们不见不散。
写于2014年7月4日 凌晨
一个大大咧咧,一个温暖阳光。
天真烂漫的罗曼和为爱执着的张灏,相遇是一种缘分,一场误会让他们相识,慢慢的了解了对方,不知不觉已经喜欢上对方。
爱是纯净的,神圣的,一切都无法控制。
知心大哥一直陪在罗曼身边,为她不顾一切,单恋的辛苦,让我们看到他的努力,为爱付出。
一人留,两人疚,三人游。
修齐永远愿意当个听众安慰罗曼,张灏为了兄弟一直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没有结局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令人遐想,回味无穷。
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缺少《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那份简单的爱,纯净的爱,无私的爱。
这个夏天教会我很多,无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要勇敢,去包容,去接纳,去享受 ,去感受。
成长需要时间,《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伴随着我们成长。
这部戏也让我明白为爱默默付出的难过失望。
无论发生什么罗曼身后总会有修齐和张灏,舒晴身后总会有汤柏文,多么伟大,多么羡慕!
这个夏天因《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而精彩!
《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引发青春回想 徐璐“组团”忽悠蒋劲夫青春是一场狂欢,青春是最美好的纪念,电视剧《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的主演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青春不要留白。
徐璐饰演的女汉子罗曼,为了保住父亲在学校里的工作,执着建立起了一支校园乐队,但组团的过程却是相当曲折。
从无人问津到好哥们的鼎力相助,从一人独挑大梁到乐队初具规模,从水平参差不齐到众人齐心协力。
虽然罗曼使用了各种威逼利诱的手段,才成功忽悠蒋劲夫饰演的学生会主席李修齐加入乐队,但其中的坚持与努力也引发了众多网友关于学生时代的青春回想。
有网友表示“《一又二分之一的夏天》让我想到了曾经的社团活动、那些在食堂打饭的场景以及在学校图书馆占座的囧事,有一种往事历历在目的感觉。
”
看尼坤养眼的,实在没看下去
太清新了 男男女女的小鲜肉们 看着比一脸褶子还演偶像剧的大叔大妈们舒心多了
我觉得几位演员的颜值高,特别是男演员,而且剧中的景色是挺美的!
在火车上看完的。结局是什么啊!!!于文文和倪妮确定没血缘关系?
我何时标注了这个。。。根本没看过。。。
回忆杀一下,徐璐很可爱
为颜给个3星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周晓鸥泥垢!!!!!!!!!!!!!!!!
求赐一个李修齐 蒋劲夫帅出新高度 罗曼为什么不和他在一起啊 开放性结局好讨厌
有一种大学叫别人的大学8年后,也就是2024年底,12月25日,偶然翻到这剧,看蒋劲夫进来的,当年他们是那么红,现在都消声灭迹了。
没劲
实在受不了配音和女主的咋咋呼呼。。。
什么垃圾片儿 演技不要太浮夸 但是 马骏才我要给你生个娃!!!太搞笑 太细心 太温柔 太懂女生了!!!
都把韩国明星请来大费周章的拍个戏,为什么不花钱请个编剧呢,这么肤浅的剧情是拍给幼稚园小朋友看的吗?
补 当时真的很爱看 还在乐视网 认识圣托里尼是因为这部剧 对舒晴印象深刻 那时候就希望男主和舒晴在一起呜呜 浪漫邂逅再续前缘 剧情发展到他俩没可能了才磕上主cp欢喜冤家的 长大后才知道是jyp团建剧
[补m.]无聊时候看的,情节什么的还行的,差点因为难看的预告片错过这部片子。正片要好太多啦!演员方面除了女一号声音难听之外都还不错。
终于找到了,我姐高考完那个暑假看的,给我对大学生活带来了意思认知。我就说为什么有印象,原来主演是蒋劲夫。至今记得里面有一个人的密码是123456,还有一个读哲学系
因为劲夫而看的,但女主丑,尼坤配音不能忍,剧情脑残,半集弃。
校园剧还挺清新的,厦门跟希腊真心漂亮。
说实话我没看完 看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