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点题。
有豆友说原著的故事不适合电影的背景,我看也不尽然。
古天乐大义凛然地点出六个人的“罪行”,但我觉得电影也暗点了女孩其实也有罪吧。
理由便是结尾出现的山寨女孩:女儿碰到的山寨女孩表现得更为骄傲甚至放话挑衅,女婿碰到的女孩成了兄弟的女友,哥哥女朋友的助理则聪明地处理了她的任性,妈妈儿子碰到的女孩更是不卑不亢说佣人也是人--如果真女孩能如这些山寨女孩一般行事,或许也不至于落个自杀的下场。
第七宗罪,应该是懦弱。
接下来开启吐槽模式。
黄百鸣生生把我逼得对古天乐无感了好吗!!
俨然道德绑架的圣人啊!!
法学狗对这种把自杀归罪于其他人的剧情简直有心理洁癖啊!!
难道现在流行仇富吗!!
好吧,你也可以说这是夸张的喜剧效果,原著也这样安排呢。
那我们就来说说戏剧性。
这部电影真的有戏吗?
我完全感觉推动剧情的是台词而不是演员的演技啊!
廉价特效我已经不屑于吐槽了好吗!
每个画面静止的时间不少于一秒,宛如屁屁踢动画效果,动的不是演技,是嘴皮子。
甚至闭着眼睛就可以看这部剧了好吗!
当古天乐认真说出每个人的具体罪行时,我心里暗暗叹了声卧槽,这是怕观众看不懂,所以要像小学生写作文一样直白点题让老师改卷改得快一点吗,教育意义不要太深刻呵呵。
还有女婿的哥哥占用那么多的篇幅除了卖广告还是什么意思告诉我!
真诚求解!
是要向谁致敬吗?
求放过gay这个梗好吗!
腐女表示耽美已经被消费够了!
两颗星,一颗给马桶上的狗,一颗给四个甄子丹。
有些电影,买票进去嘻嘻哈哈就可以出来了,导演本身也只是为了创造不到两个小时的轻松经历,如果这令你对生活有了新的体悟,那就更好了,比如浪漫爱情喜剧或者“综艺类大电影”;有些电影,需要结合背景,了解必要的风土人情或者历史沿革,才能懂得电影里透出来的深深的情怀,或苍老,或缅怀,或抒发愤慨与悲哀,比如《狼图腾》等等;有些电影,只需要捧着一颗还跳动的心去震颤,凭一双灵活的眼去关注,感受极尽酷炫激情的你从不可能经历的旅程,然后大赞一声这片看得真爽,从各种科幻、动作、高智商中回归现实,觉得得此一片,票价无憾矣,比如各种大片。
还有很多电影,它们可能表面一看,觉得注定是用来消磨时间的烂片,出来骂骂,然后抛之脑后即可,而如果你用心去看,却能发现它对于某些东西,比如人性,揭示的无比透彻。
比如《神探驾到》。
如果你没有耐心,你可能看到的只有夸张的表演,零散的碎片,奇幻的荒谬,可是如果你用心,你会发现这部片是对于那些自私、怯懦、贪婪的人性的调侃与批评。
说的是最漫不经心的对待可能会汇聚成多么恐惧的力量,摧毁扼杀的不只是机会,还有希望,和鲜活的生命。
古天乐饰演的贾探员最后说你们还是不知道自己错在哪?
然后无奈消失。
命运给你反省的机会,你却不抓住,那么可能下一次就没这么幸运,会一巴掌扇你到万劫不复,又或者,结局不是恶有恶报,闪念而过,心更冷。
当然,剧情最后怎样其实只是这部电影让你思考的问题。
我只想说,许多时候,一部电影是需要细想一下再下结论评判的,祝愿你有更深层的感悟,人生也一样。
简介:《神探驾到》改编自英国剧作家普里斯特利著名的戏剧《玻璃侦探》(AnInspectorCalls),讲诉的是一起自杀案引起的对于一家六个人的审判,加上神探刚好是七宗罪---贪婪、嫉妒、好色、放纵、高傲、懒惰与愤怒。
总体评价:无厘头的搞笑消解了戏剧本身的讽刺与深刻性,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娱乐性更可怜的是,搞笑大牌云集不过只是演员堆积,结果并不搞笑故事架构:因一起自杀案(张小娟),古天乐饰演的贾探员来到了正准备订婚晚宴的裘家,拿着死者的日记本以及六张照片分别对家里的六个人进行询问,结果每个人都认识这个死者,在逼问之下自己讲诉了对于死者的伤害,沦为间接导致张小娟自杀的推动者。
有趣的是,六张照片是不是同一个人无法验证,因为每次都是一个人单独看照片,连名字都不一样,但是六个人都以为自己看到的和大家是一个人,从而造成一种原来六个人都共同造成一个人自杀的错觉,其实利用的是每个人曾经犯过错惭愧不安的心理,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黑历史,面对一点点的暗示就会不安地全说出来。
讽刺的是,最后消失的贾探员根本不存在,而所谓自杀的张小娟也不存在。
猜想张小娟不过是六个人各自伤害过对象的集合。
《神探驾到》是黄百鸣进入内地之后最不该被指责和吐槽的贺岁喜剧,这不仅是由于原著《An Inspector Calls》剧本穿透一百多年的时光,依然保持着批判精神,也不单是美术指导何剑雄等幕后团队凭空造出来怪诞浮华的舞台空间,使得片内世界产生了些微新的异变。
还因为观众能清晰地看得出,这完全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贺岁片,它只是伪装成合家欢乐的姿态,将阶级偏见和平庸之恶用最浅显的方式呈现一遍。
即便对于文本来说,电影成品达成了难以忽视的减分,可它确实带着野心努力过。
不管是出于何种缘故,是《五星酒店》《六福喜事》这种纯粹沦为企业植入电影的骗钱计划一再得手,导致天马公司产生某种自信?
又或是难以察觉的一丝心虚?
总之他们把这样一个带着严肃命题的黑色喜剧,以绝不算敷衍的制作规模包装出来卖,仔细想来一点都不讨好。
这不是个适合过年看的剧情,同时很多经典故事一旦脱离原有环境,很多指向便立刻变得杂乱起来。
原著越出色,改编越尴尬。
事实上《神探驾到》做得确实不算好,上面说到的问题,直接映在叙事上就是显出了“刻意”。
一个面孔模糊的女孩,在台上这一家人各自的生活经历中遭受着挫折打击,最终导致她绝望自杀。
这个背景事件,让当下的很多观众想,恐怕第一反应更会觉得女孩自己过于脆弱,因为她遇上的并不是什么“天大的愁事”,有些经历更是大部分小市民都施过受过。
本土化尽管已努力模糊了具体时空,但跟剧本写作时的那个女性意识觉醒时代,依然是完全不同。
况且编剧将原文本的中产家庭改编成电影里岌岌可危的大富之家,让古天乐指着有钱人的鼻子骂几句,使他们毫无损失的慌张与惶恐一番。
在如今语境下,貌似也带着种极易被识穿的言不由衷。
会让另一部分人不以为然。
表演方面,为了能消弭故事和人物的距离,也为了让电影多少有个卖相。
导演使用了香港人最擅长的消解态度,把所有角色都卡通化!
让他们以嬉闹剧方式扁平地呈现每一面!
如此带来的好处是让观者自然对大量无法详细解释的行为逻辑不去较真,偶尔还被逗比的夸张肢体逗一下。
但坏处是,这样让电影看起来跟任一部没心没肺咯吱观众的烂片基本毫无区别。
甚至,可能因为原故事流露出的认真气氛,显得香港人像是在糟践好东西。
恐怕黄百鸣邱礼涛心知肚明。
最终补救招式,是在画面上花心思花钱做了许多未见得震人但绝对扎眼的奇观。
也是从这些场景,还是能看到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没有我们想得那么肤浅。
巨大龙虾与迷你的工人,装满整面墙的卷筒手纸,堆积礼物的鸟笼,消失成花瓣的女孩,堆满抱枕与玩具的成年人房间。
这一幕幕虚浮的画面连同那些夸张的家俬,生硬的植入,一同组成了这个冷漠世界。
笔者所知不多,略想片刻现代港片的舞台美学,从井上梅次制霸的日式欢欣,到《年年有今日》《撞板风流》随剧情流向决定节奏,再看到《神探驾到》中不太过火的尝试,总觉得惋惜与欣喜并存。
倘若真吧这些技巧玩得再熟练,再坦诚,未尝不可能出现《九号密事》一般的怪鸡作品。
而如今这口酸葡萄他们吃定了,出来多少个甄子丹左三圈右三圈,也没用。
电影本身很容易懂,且由于后面把开放性做在明处,真相其实也更不重要了。
但在临近尾声时,还是浓烈地做了每个角色心中心魔的震荡。
古天乐扮演的贾神探所绝望的,不在于那桩罪行的确定,而在于毫无悔改。
“如果这些事是发生在六个人身上,就没那么惨”的念头,是不是可能反而让观众都跟着松了一口气,而这应该就是全片最“黑”的一处。
但它太隐晦,也太曲折,做不到本来可以令人真正思考的地步。
怕是香港已有了一个韦家辉,占据了黑色的绝大多数能量块。
其他人玩起来,即便是老愤青邱礼涛,不免浮光掠影。
在贺岁片通常凑段子拼故事的大环境里,无论如何,《神探驾到》靠着拿来主义,让自己显得不一样了一点,可能这让它也付出了商业上的代价。
但这点固执,是不是让香港电影以微弱的声音宣告着,我们给自己保留了出现一个中岛哲也,一个内田贤治……的可能。
因为刚看完BBC根据同一舞台剧剧本翻拍的《罪恶之家》,忽然想看看香港会如何汉化同一题材,因为对黄百鸣偏见颇深,带着看烂片的零期待去看倒反而有些小惊喜。
首先是核心情节几乎完全拷贝原舞台剧本,所以整体逻辑没有问题;工厂、商场、夜店几处舞台化布景都很能体现导演邱礼涛的个人创意,并且致敬原版;这个版本将原版严肃题材完全打破,彻底漫画化也是很大胆的决定,所以所有的角色表演都非常夸张;影片还多处致敬91年香港的《豪门夜宴》,这从粤语版片名《浮华宴》也可以窥见。
最大的惊喜来自母亲的扮演者毛舜筠,片中造型简直是艳光四射,谁信已经是四十多岁的大妈?
然而,不知为何片方要将这一如此严肃题材翻拍成喜剧类型,还主打贺岁档,并且将原版背景架空是很失策的决定。
毫无疑问遭到市场抛弃,在香港市场仅收两百多万港币,大陆方面也仅收了三千多万。
最搞笑的是强行植入的某床垫厂家也就罢了,直接把该厂厂房内生产床垫情景剪入片中也是醉了,完全是故事片突然插入一段企业宣传片的即视感,还没有任何转场,真是服!
罪恶之家也是2015年拍的,同一个剧本,同一年拍,怎么就这么大差距。
影片是由70年代的舞台剧改编的,虽然故事中的巧合在现实中几乎不会发生,但就如我们的古典文学一样,故事的最终目的是想教育人们从中得到启发,所以不用觉得故事荒诞。
尤其是剧情来到警探goole(古天乐的角色)审问完毕时,随着剧情推进所产生的氛围和配乐的搭配,确实起到了拷问灵魂的作用。
而随后准女婿的推论,那种侥幸心理就能反映出部分人们在面对错误时的懦弱和自欺欺人。
波林夫妇的“浪笑”终于在警局的电话来临时被一记耳光扇停,剧情非常紧凑,也有跌宕起伏的铺陈。
但是港版的为啥演得这么浮夸,还花钱做这么多特效,这样的设计跟剧情有毛的联系,烂得一塌糊涂,好好一出剧本拍成这副德性,黄百鸣就没拍出一本好片啊,差距咋这么大捏。
早就料到是烂片无疑,黄百鸣的喜剧招牌很多年前就被他自己砸得稀巴烂。
带着这种印象与态度观影,恐怕也没有什么能令我失望的东西了吧。
这部电影其实改编自英国同名戏剧《An inspector calls(玻璃侦探)》,是普里斯特利最著名的作品。
这是一部三幕话剧,故事设定于1912年的一个晚上,围绕着一个住在英国中北部地区工业城市堡宁幸福的中产阶级家庭。
这个家庭被一位自称为督察古尔的人调查,探员询问他们有关一个年轻工人阶级的女性,伊娃•史密斯(也被称为黛丝•伦顿)的自杀。
这个家庭被质问,揭露出他们有非法利用和剥削她,从而导致她自杀。
这部戏剧一直以来也被视为经典的会客厅(drawing room)戏剧,也被视为一个对维多利亚和爱德华时代英国社会虚伪的尖锐批判,也展示出普里斯特利的社会主义政治观。
这部戏剧是英国会考英国文学科的其中一个可以修读的规定课文,也因此是很多英格兰和威尔士中学的课程。
将电影的剧情和原作剧情逐一对比,发现电影对原剧剧情还原度极高,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除了一点——背景不同——而这恰又成了本片最失败的地方。
一个不存在的案件,一个虚假的警探,具有六个身份的“死者”,却骗的六个“涉事人”心鬼作祟。
六个人分别看到了六张照片,却勾起了他们心底对于“同一个人”快要被抹杀掉的负罪感。
最终当真正的警探仅仅是例行询问的时候,六人再也无法压抑自己的愧疚而坦白招认,承认自己同案件的因果关联。
其实就如片中所说的那般,如果具有六个身份的死者仅仅是六个不同的人的话,在生命中这样的人太多,根本无法引起他们的重视,而六个身份会同于一人身上,案件就太过离奇,太过巧合,以致于让一切质疑都不合理。
原作的背景设定是相当有代表性的时期,可以说是几乎不可替代的。
脱离了这个时期,剧中的戏剧冲突便无法合理的展开,尤其是以现代人的眼光和思想来看待的话,剧中的事情不可能发生。
而本片对于原作的改编,虽然剧情还原度很高,但是由于背景移植的时候要考虑中国的审查政策,所以,干脆就直接跳离了大的时代背景,将整个剧情限定在了富豪家订婚典礼的早晨。
我们虽然无法直接看出是什么时期,但是可以明确这是现代社会,那么现代思维作祟,我们无法冷静和客观看待电影中的人和事。
这样的状况会导致,要么你会彻底觉得本片烂没边,要么你去了解并理解了原作的设定,要么你直接从电影中看出了想要表达的内容。
由于改编戏剧,电影剧本扎实,剧情有基本的支撑和架构,戏剧冲突和情节铺展有理有据,顺序渐进。
每一个人物亮相,每一个新场景的出现,都和剧情密切相关。
但本片却也戏剧风格太重:演员的夸张的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念台词时的做作,表演痕迹太重,不够自然;角色服装古典化,道具舞台化,场景剧场化。
每个新场景的出现过于独立,就像是戏剧幕与幕的切换。
妇女部办公室的场景设计,一个漆黑舞台中央灯光聚焦摆了个简单的道具,真的很像在看小剧场话剧;而工厂的场景设计,则有一种看许氏兄弟喜剧的感觉。
说道夸张的表演和复古的设计,除了有刻意向原著戏剧靠拢的意图,也许也有向以许氏兄弟为首的老喜剧致敬的目的。
干脆直接当作一舞台剧观看,反倒能够快速入戏,专注于剧情。
在本片设置的背景下,电影故事的批判效果大打折扣,现代眼光根本无法理解百年前行为的动机,反而会埋怨死者自己心理不够强大,而无法承受社会压力。
甚至笔者觉得,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历史上的那些革命和反抗,也都是不合理和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因为人一旦足够坚强,谁还会被逼上梁山呢?
看预告片时还觉得群星集合的港片应该会有所看点,所以才在几部刚上映的片中选了这部去看。
看了才发现除了主演,很多大牌在里面都是跑龙套啊有木有。
然后不得不说,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清晰。
这应该也说明演员演技都还上得了档次。
但导演黄百鸣实在太不了解如今影众的需求啦,还停留在几十年前的无厘头喜剧水平。
虽说改编自外国剧场,带有讽刺喜剧,但整场电影下来真的是段子极low,毫无笑点可言。
唯一的亮点是派对上四个甄子丹的出现,歌声舞姿很有意思。
给了三星的理由,是因为不可质疑,电影的内涵还是有的。
通过假侦探调查一家人来揭示每个人在生活中不知不觉犯下的罪行,应该引起众人深思。
电影突然就收了结局。
一开始困惑,后来回想情节恍然明白,真侦探所带来的死者照片是电影从头到尾没出现过的角色,这个结局应该有两种推测。
一是照片中的人是一家人都不相识的,只是用假侦探的来访来制造一家的混乱,引起六个人的反思,人心惶惶。
二是假侦探其实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超能力者。
因为提醒了一家人所犯下的罪行却不能看到六个人的悔改之心,失望离开后利用法力来使得六个人幻觉所害之人都为同一个人,即真侦探所带来的死者照片。
也就是电影中说过的,倘若六个人的罪行发生在不同人身上便也得不到在意,而集中到同个人身上才知罪大恶极。
从而让一家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本身我是奔着悬疑片去的(然并不=V=故事开始,我是被华丽的布景吸引,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后来发觉原来是模仿了《布达佩斯大饭店》(电梯那幕才发觉的后知后觉的我...)。
有着童话般的画面感,色彩的饱和度我也是很喜欢。
虽说故事像是围绕七宗罪,一名侦探贾想努力找出凶手展开,但因为是荒诞色彩的喜剧片,看到最后我也没有悬疑的感觉。
以及,看了影评说到关于人性的反思 ,我并没有觉得这方面,电影给我了什么震慑人心的力量,让我思考人性。
即便是开放式的结局,但也是需要引导观众去思考些什么吧,觉得电影本身挖的不深刻 。
但是不说说人性的话题,影评就三两句话结束了。
于是我又打脸了><---我是打脸分割线---学马克思的时候,辩证法里指出万物都是联系的。
虽说事件相互影响,但六个人对同一件事接二连三起到反作用的事情,在我看来可能性很小 。
再者,互相推卸责任的确可耻,但是当事人本身也存在问题。
可能我个人是出事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性格(因为怪别人也没用),这样说来,悲剧的酿成应该是七个人的共同作用。
所以至少需要一起反思吧。
-打脸结束--我对这部电影,总体来说还是不想过分推敲情节,毕竟布景和想象力的学习和创新已经是很不错的一次尝试了。
况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从电影里挖出深刻的思想,只要觉得不枉费花精力花钱去看它,在这个烂片成群的时代,我已经很满足了^^本来想打三颗星的,但是为了画面我还是推荐去看一看,至少可以获得视觉上的享受^^
这部片子从头到尾运用类似美图秀秀的制作出生硬的场景,特别是林家栋站在席梦思上面,席梦思还写着XX家纺,后面一片美图秀秀假的不能再假的百花齐放图,甚至席梦思都没有融入花丛中,还不如天猫上的推销图片,我就要给它差评。
全部都是低廉特效,金灿灿的看的眼睛都画了,那夸张的玩具工厂我还以为我在看小黄人呢。
还有那个哥哥偷爸爸钱,竟然还要站在脚印上,你当你是模拟人生呀,跳一下门就开了。
主角从头到尾衣服都没换,剧组也太省了。
================再说说编剧。
我是没有看过什么原著什么歌舞剧。
六个小故事,最后古天乐说了一个七宗罪。
然后六个原罪互相推脱,说什么如果罪过放在一起就大了,分开就小了。
这个揭露人性了。
深奥的就是这个吧,如果我说错了,大家在告诉我。
我真不觉得这六个故事怎么好了,嘲讽的怎么高档了。
反正我是没有感受到讽刺中带着搞笑,看着夸张的演技分分钟出戏。
那个大小姐嫉妒别人比他穿的好看就开除别人,说明了人性的嫉妒,这也太不深刻了吧。
还有弟弟的偷钱,养女人,女人耻辱走了。
表现了懒惰的罪恶。
……一个个故事,为了串在一起,围绕一个女的死了展开,太不深刻了。
没有让我感受到以小见大的,揭露人性罪恶的感受。
我甚至还有种感觉,就这个就可以表现人性的某种罪恶了,还在想那个故事的女主就没有罪恶了。
这一家甚至还有一点无辜。
如果故事不是让一个侦探拿着牌子,快板打两下,说是一尸两命。
场景不要这么浮夸,这个低廉。
故事再深邃一点,一环套一环,害死女人的原因不要这么简单,你穿衣服比我好看,就害死了。
也许我会感同身受一点。
我觉得看电影,首先得看懂了,再然后让观众感同身受嘛。
这么浮夸,要笑不笑。
然后还要将大道理,哪有这么美的事,要么好好讲故事要么好好搞笑。
还要,能不能认真拍,这么假的场景,通怕租了一个小别墅,几件衣服,加一个蓝幕做特效。
要不要这么省,一步之遥烂起码人家花钱了。
这个片子躺着赚钱还不肯花钱。
不建议观看
新颖的烂
敢这么拍也挺有勇气的
烂也不能说烂,舞台剧感觉强烈,就这内核其实可以拍得很厉害的,但却弄了个不伦不类,结局更是莫名其妙。
虽然还是港产贺岁片的无厘头作风,毕竟有浮华宴的故事底子在,竟也不算难看。
剧情还行,表扬浮夸,一点不搞笑。
当之无愧三颗星,因为是室内拍摄,成本很低,但是每个人的表情到位,剪切很用心,港星很多,电影院应该很热闹,很心疼得肝癌的张达明,试想拍片子的时候大家一定都很尊敬他,喜欢他的到来,表演依旧夸张。下辈子想做一个甄子丹那样的男人。说实话故事很紧凑,就连配音都很紧凑何况是原音呢
本以为是烂片 但看了几分钟后就被迷住了 真是有趣极了!也许是我孤陋寡闻 电影这种拍法还真是头一回见 总得来说是很对我胃口的片子~ 从对细节的处理就足以看出导演和编剧的诚意👍 还有张瀚的迷之微笑很适合这种刻意夸张的电影哈哈哈
绝对好片!剧本太精彩了!浮华的演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荒诞的讽刺剧情。同样的剧本英国拍个版本在豆瓣就是8.2分,这跪舔的姿势也是无语了。
一个新的流派,几个人自说自演,很搞笑的
一部很欢乐,很恶搞,却很现实的电影,有钱人的世界用非常荒诞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很讽刺!假侦探也增加了悬疑感!(暗喻七宗罪?)出乎意料的不错啊!
飞机上看的烂片。bbc的版本好看300倍。
问题是没意思
英国戏剧改变,有奇幻色彩,揭露人性的恶。家庭里的每一个人一段对一个女孩的恶。但是结局是开放式的,可能很多人觉得很坑。甄子丹客串,宴会中唱了首歌。
请大家不要怪古仔,都是黄百鸣骗他签的片约
没看懂
看了一个多钟头看不明白到底讲了啥......到最后提了一句改编自舞台剧窝才明白。
华丽的风格,影片很闹剧/荒诞剧的感觉。明星云集,看看热闹吧。 2.5星..
罪恶之家能改编的这么差也是没料想到……更更没想到的是全片最好玩的要属户甄子丹分四角唱歌。大无语!
TVB配音,看到好多tvb的熟面孔,laughing哥是惊喜,甄子丹也是惊喜。柳岩演的是什么鬼?富二代脑残世界看不懂了。笑点有,但是电影你到底说个什么故事?看完一头雾水。
侦探贺岁喜剧,看了绝对喜从天降。[爱你]不仅演员阵容强大,剧里的服饰场景都很美丽奢华,剧情更是爆笑连连,2月6日,全国各大影院与你相约。为了看张翰,人气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