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大学时候看完了《黑洞》,又追着聂明宇的魅力点开了号称姊妹篇的《冬至》,可是最终没能坚持看下去,半路弃了剧,想来可能是这种第一集就知道凶手,同时情节并无紧张刺激的剧并不能吸引当时的我。
时隔多年,最近又想起了这部剧,一口气追完之后,感慨颇多,大概是阅历使然。
《冬至》的故事情节其实非常简单:一个平凡的中年柜员,因为种种外因的刺激,挪用了公款,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人物命运的变化。
如果从刑侦剧的角度去看,情节硬伤颇多,但是根据此剧灰白惨淡的镜头色彩,诡异多变的人物塑造角度,阴郁寒冷有时候却颇有宿命感的背景音乐,以及人物塑造的重心来看,导演的本意并非是拍一部环环相扣紧张刺激的刑侦局,而是在刑侦局的外壳下,去探讨一些普通人生活状态层面。
命运层面的问题。
纵观全剧,第一个感觉到的词就是徒劳。
主角陈一平夫妇,平日里生活拮据却其乐融融,阴错阳差之下,获得了盗取一亿七千万拆迁款的密码,铤而走险,以命相搏,最后落的个家破人亡的下场,此为徒劳;郁青青,柯镇华,戴巍之流,威逼利诱,坏事做绝,最后落的个人财两空的下场,甚至在最后铤而走险绑架幼幼之时,一千万已经不在陈一平手中,等于说绑架勒索一个穷光蛋,这何尝不是徒劳;刘家善,彭中华大权在握,暗渡陈仓,本以为天衣无缝,却不料被薛非撞破,不得已杀人灭口,事态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最后人权两空,此亦为徒劳;薛非自恃小打小闹,又有领导把柄在手,以为万事大吉,没曾想被好朋友向书武杀害,向书武一向正直,为抚养战友母亲,铤而走险盗窃了库款,一步走错,先后被薛非,刘家善两人要挟,犯下人命案;就连最后出场的美女富商杨婉玉,看似坐收渔翁之利,既获得了肾,也拿到了陈一平的一千万,却意外丧命,这些都是徒劳。
最讽刺的是,陈一平犯罪的一大诱因老蔡,居然在陈一平做了换肾手术几天后去世,仿佛预示着陈一平所有行为的无意义。
可以说,徒劳是贯穿全剧的一大主题。
“世人慌慌忙忙,不过图碎银几两”,剧中凡是涉事人物,无一全身而退,这固然有国产剧邪不压正的硬性要求,其实仔细想之,即使警方未破获此案,涉案众人必也无法安稳过此生。
陈一平夫妇会在忐忑不安中,郁青青的威逼利诱中度过余生,柯镇华也不会放过郁青青和戴巍,刘家善和彭中华也不会放过陈一平,同时他们也会在被向书武点穴手的恐惧支配下度过余生。
可以说,在这些人按下拆迁款转账确定键的那一刻,在02年的那个冬至,已经注定了无法平静的度过余生了。
疯狂,因欲望而导致的疯狂,是电视剧所传达出的第二个感觉。
主角陈一平夫妇的疯狂自不必多言,在简陋的家中一次次做出偷盗成百上千万的决定,本身就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蒙着黑布走过监视器这样简单粗暴的举动更是加深了这种疯狂。
电视剧通篇充斥着告密,偷听,偷窥,泄密,威胁这些行为,凡是与这笔钱有关的人无一不进入一种疯狂的状态,郁青青柯镇华这些反派自不必言,我甚至怀疑郁青青频繁出现的假笑就是导演故意用来膈应观众,试图把这种疯狂传达给我们。
就连陈一平多少年的邻居杜占,都在偷听陈一平夫妇对话后做出了匿名电话这种行为。
甚至就连美女富商杨婉玉,在得知被骗之后,对她的救命恩人陈一平,提出了要分一杯羹的想法。
《冬至》极尽冷淡灰暗的镜头里,讲述的是一群极尽疯狂的人的故事。
所以我们在观影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渗人,分不清人的好坏,其实只是在描述普通人在欲望下的反应。
我个人理解,导演并不是把《冬至》当作一个刑侦剧来拍,事实上去掉gongan侦破的过程,它的故事框架依然是成立的,它更应该是一部荒诞伦理剧,情节上的硬伤能加深观影的反差,使人对剧中角色的感觉更强烈。
导演应该是想传达一种状态,一种普通人在面对剧变时候的状态,所以才会有蒋寒上帝视角的大段大段颇有哲学意味的对白,才会有陈一平危急时候想出的卖肾的应对方法,因为他是陈一平,他不是聂明宇,他没有多么高大上的社会关系,连同学聚会都被欺辱的普通中年人,危难时刻,只能像许三观一样去出卖自己本身的东西期待换取平安。
每集开头如水墨画一般不真实的江南小镇,或阴森或恐怖或颇具禅意或慷慨激昂的背景音乐,角度奇葩到演员面部都畸变的拍摄镜头,都在传达一种处于剧变中普通人的应变的状态,就像天龙八部里的众生皆苦,命运推着他们在走,就像那个从水塔上掉下去的史努比,由不得他们自己。
这几天重看了一遍陈道明当年主演的《冬至》、彻彻底底地打破了印象中对这部剧的美好回忆、这部国产剧在我心里是有位置的、但重看后一个弱智啊、剧本拖沓是最主要的问题、主要讲若干个坏人都对银行的某笔存款起了歹念、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其中陈道明最牛逼、虽然表面上唯唯诺诺、其实属他贼胆最大、里面几个坏人都各自很傻很天真的以为自己做的坏事都可以算在其他人头上、到后来连隔壁邻居都偷听到这件事情、开始动脑筋分一杯羹了、反正里面傻逼的剧情暴多、什么坏人甲绝食、警察一脸愁容塞饼干求坏人吃一口、什么坏人乙喝毒药生命垂危抢救到最后关头、警察对医生说让一让我还要问几句口供……什么坏人丙的小情人爱上了警察小哥哥、半夜告发上门抓人、然后看着情人被抓弱弱依偎在警察小哥哥怀里、什么坏人丁带着自己儿子潜逃海外、警察最后一刻居然佛系说孩子是无辜的、让他走吧、WTF ?
唉、这是自作自受啊、没事干嘛去遭这种罪啊、居然豆瓣评分高达8.3分、如果陈道明也像我一样吃饱饭没事干回看的话、估计他肯定破口大骂、编剧傻逼、导演傻逼、一群傻逼!
、粗略数了下整部剧里一共死了9个(行长、主任出纳、柜员蔡、邻居、光头恶人、帮凶跟班、富婆、男主妻、警察)被捕4个、疯掉一个、看这架势剧情一定是轰轰烈烈跌宕起伏吧、却被导演拍的阴阳怪气、神神叨叨、毫无逻辑、导演还在戏里强行灌水几段爱情故事、简直不知所云、戏里莫名其妙的安插了几个看似对剧情推动的配角、什么神秘租客有意无意偷窥、什么阴暗恶心邻居偷偷摸摸偷听后骚扰电话、什么络腮男暗恋男主妻、结果都是然并卵、还有那个警察死的也是出乎意料的牛逼、估计是导演觉得这么天马行空的剧情、坏人死了这么多、好人不死一个显不出剧情紧张感、警察好端端拿着手枪不用非要逞强和坏人PK 斧头功、以为是西部牛仔了、结果坏人耍赖皮一枪把好人毙了、搞笑哇、当然这些傻逼角色和刘敏涛饰演的那个什么青青一比较都弱暴了、简直在平行时空里、完全不了解这个角色是在干什么?
看着故作淡定、貌似一切计划行动都在她掌控之中、没事就哈哈哈傻笑几声、就一个装逼被雷劈的大傻逼!
整部戏评语就二个字“太烂”.
十年前,当我坐在家里电视机前焦急地等待着一部戏的开演时,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便是我十年来看的最后一部国产电视剧。
没错,它就是《冬至》。
借此冬至之日,为大家呈上。
《冬至》(国产36集连续剧)导演:管虎编剧:李鸿禾主演:陈道明 / 陈瑾 / 丁勇岱 / 张子健 等首播时间:2004
推荐理由:「这是一部难得的国产犯罪悬疑片」这是一部发生在江南小镇的故事,一桩命案打破了小城的宁静;一个刑事犯罪专家介入,于是,命案层层深入,背后竟隐藏着让人意想不到的秘密...我不敢说这部电视剧比起同类美剧在制作规模和专业性上的差距,但它的确在有限的成本内把犯罪逻辑和推理过程做到了极致;它也的确完完整整地讲清楚了这个案件的全过程。
至少在中国同类国产剧里可以作为标杆。
「侦破线与犯罪心理线并行」在我事后追忆这部剧集的时候,不禁感受到了些许大卫·林奇《双峰》的感觉,不单是在布局上(两者同时发生在一个小镇,同样是一桩命案引发故事发展,同是有一个外来的探员介入),也在那条额外的犯罪心理的剖析线上。
这条“心理侦破”线的加入,让这部电视剧更加有魅力,更加对里面的人物流连忘返。
「正反角之间的“博弈”」接着上面的说:也正是这条线的加入,让剧中的正反主角能够同台博弈,一个是犯罪专家(丁勇岱饰),一个又是沉稳的众人尊仰银行老职员(陈道明饰),
两人境界奇虎相当,侦破与反侦破此起彼涌,看了实在过瘾。
更别说两位老戏骨演技上的对彪了!
「角色性格分明,表演扎根生活」我之所以对这部电视剧流连忘返,一是情节能够勾起自己那时的很多回忆;二是自己作为一个北方人对剧中“江南小镇”的陶醉;再者便是剧中的那些个性分明的人物角色了!
当然,这跟那批演员的表演素养以及他们将表演扎根于生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
从一个偷鸡摸狗的混混,到贪图便宜的保安,再到银行阴险狡诈的领导,家中世故唠叨的妻子...
几乎每个角色在《冬至》里都让人感到那么的真实,而这种真实不在于场面和煽情,而在于那些柴米油盐般的细节上。
演员拿捏细微情感的表演态度让人敬佩。
如今,每每冬至日,想到这部《冬至》心中总是不由升起一种悲凉:面对当下浮躁的影视行业,那个时代的演员早已过了契,那些试图写出好故事的编剧也早已隐去了创作的痕迹。
留下这部即便有很多瑕疵但却让我流连忘返的电视剧,借着天气寒冷,冬至来临之际,送给每个热爱电影的人。
撰文:太虚宫本文属于太虚宫原创,版权归属【星期五文艺所有】,禁止转载,如需合作请联系我们。
看这部电视剧,给我震撼最大的部分是一个人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向堕落的,也更加明白为什么要勿以恶小而为之。
最开始的时候,任何人都不会相信这个懦弱老实的中年男人会犯下这么大的经济案子。
可是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到这里的呢?
已经到了不惑之年在银行工作的不得志,家庭生活中长期的经济窘迫,一次偶然的两万元奖金对这个家庭生活的改善,挽救恩人兼最好朋友蔡元祥生命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对薛非死的内疚,对上级彭中华以及刘家善擅自挪动拆迁款行为的愤怒,妻子戴嘉的贪婪与自私,碰巧接触到一个犯罪机会的诱惑,这一切的外因刺激了陈一平,让他走出了犯罪的第一步。
之后,妻子不断的教唆,妻弟及犯罪团伙的威逼与利诱,更重要的是尝到甜头后金钱占有欲望的膨胀,让陈一平从两万元、到三十五万元、到一百万元,五百万元以及一千万元的犯罪,最后乃至于换肾来把钱汇往国外,他从冬至走向了极寒。
其实这一切证明了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因为任何微小的事情,经过时间的累计与发酵,都会发展得让人难以置信。
如果我是一个小屁孩或者小混混,那天哪,这发型,这衣品,全长在审美点上,温婉不失大气。
世家出身,简直惊为天人。
如果我是她的合作伙伴,哦,没落的世家,靠上一辈的人情做掮客赚点小钱。
表面上对她恭敬不过是为了生意。
如果是男朋友,哦,我该拿什么拯救你?
立志振兴家族,却又不踏实肯干。
搞权谋,却又只有小聪明。
天天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鬼混,一群不成器的。
眼里没有法律和道德的底线,迟早要被抓的。
1星给刘斌,1星给陈道明,1星致敬黑洞,整部片子太瞎了,烂片之颠,旁白的蒋寒看着就烦,长的猥琐恶心就算了,起码警察要像个警察,破案要有破案人员的样子,怎么像个偷窥狂,总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还有一堆喜欢在听墙根的邻居和办案人员,你说马哥偷听引发主线就算了,杜占偷听完全没起任何作用更别提破案细节了,对公帐户转帐随便一查便知道主犯了,竟然还用十几集去分析谁转的帐,最起码查下鞋子啊郁晶晶和戴威就是两个神经病,一个搞的像黑社会组织大姐大,一个搞得像日本回来的山口组,以为都是王者,结果青铜都不是,俩个品行恶劣的渣子白眼狼,一个靠勾睡,一个靠大嘴巴姐姐,如果没有陈一平,都不知道郁晶晶要怎么报仇,靠耿直清正的叶松?
哈哈,搞个拆迁公司竟然为了几十万就倒闭了,笑死我了,这是什么公司啊还有陈一平两口子,双职工,一个副厂长,一个老银行职员,家里竟然只有几千块,还到处借钱给老蔡治病,一天一万多一支的也敢用上?
一个家底只有几千块钱的家庭在到处向邻居借钱后还能够为了一位植物人的同事用一天一万的药?
两个月就60多万,那是什么概念?
如果有钱,用这个有可能,为了报几万块的恩,关键主角两口子穷困潦倒厂里都发不出工资发号了,怎么可能去承担这个天文数字,编剧一定是上帝。
还卖肾移民,那时候正常剧情早就蹲牢里都枪毙完了,竟然警察还不抓还让他换肾,生生拖了十几集,本来就一部电影的剧情硬生生拖出三十六集。
柯兄顺弟跟傻子一样让郁晶晶摆布,怎么混黑道的做为行长平时竟然没办护照,要跑的时候才去办?
哈哈哈往一个生产乐器的小厂工资都发不出来的小厂里打1500万进去,说是过流水,这真是醉了,还说给厂里一个点,厂里走公帐是要过帐的,是要交税的,就算厂里的会计厂长不说开户银行和税务机关也会盯上的,一个小厂突然来一笔巨额资金,这太瞎了行长明知道微机室被搞了还不采取措施,最起码给电脑设个密码,安装个监控什么的不就搞定了,还一直让人偷开了上帝视角的蒋寒连软盘藏在佛KAN后边都能直接摸进去哈哈哈,还有那些弱智的犯罪团伙和警察,完全的瞎编乱套,为了把人性刻画丑陋而生揉造作,为黑而黑,整部片子生硬至极,每个人物都荒唐可笑,不合逻辑,不符合常理,这样的片子都能是神剧,真是醉了,和黑洞不是一个档次,适合一路快进,烂透了!
这部电视剧用了近1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才看完,有很多次都不想再打开继续看剧情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一次看到戴嘉将陈一平冒险腾出的5万毫不犹豫送给弟弟时,我的评判心真的很重,认为这女的怎么这样,弟弟是亲人,同床共枕的也是亲人,医院里继续救治的还是女儿的救命恩人,怎么会选择把钱这样去给弟弟……心里很气愤……后面不知道到了第几集,评判心消失了,让自己跳出来观看整个故事,去看故事中的每个人物,印象深刻的点:一 剧中有「拯救者」的角色,并且充当这个角色的人很多。
1 对陈一平进行「拯救」的:1.1 先是邻居剃头匠老马,直肠子、毫无智慧,以自己以为好的方式对待陈一平、老邻居,最终引火上身……有勇无谋的拯救者;从借钱的那段对话也能体现出他的性格。
1.2 同样是邻居的卖早点的夫妻通过偷听、一些细节推测出陈一平家里的事情,饶了弯子去警告对方要怎样做怎样做,否则就会怎样……完全没有将自己暴露在外,这是很清晰的知道不能引火上身的做法。
1.3 沈囡,戴威十年前的女朋友、现在的爱人一直以拯救者的身份说教戴威,完成拯救者的事情,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以此来界定戴威的行事风格。
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郁青青,同样也是这样。
最终在戴威的事情水落石出后,身体上的肿瘤得到了控制,其实也是告诉我们心顺了,身体也就通了。
2 对郁青青进行拯救的:2.1 嫂子这个在丈夫死后就一直陪伴在郁青青身边,在自己放下过去,想要重新开始生活后,还会不忘想要让青青也走出来,不要继续活在过去的情感中。
这个拯救者的思维很清晰,但缺少真正重新开始的魄力和勇气,也是最终仍旧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真正原因。
2.2 蒋寒一个洞察人性,思维无敌清晰的人,很早就知道了郁青青的情感,悄无声息地接近每一个人的内心后,发现郁青青已经做了超出自己底线的事情,而自己根本无法拯救她时,便很决绝的划开这道线。
2.3 银行工作了30年的老职员,原来郁家的工作者尽自己所能为大小姐提供信息,但同样很清晰自己当下的身份,并适当的对大小姐进行提醒,尽管最终无果……由此,想要当别人的「拯救者」,而不身陷囹圄,就一定要在自己思维清晰时,这样才能及时止损、抽身离开,否则就是引火上身,自取灭亡……二 生活中面对压力、情绪一定要及时面对,否则就是发疯的下场……一个很幸福的3口之家,本来面对的都是日常柴米油盐的烦恼,但因为外界压力的促使,一点点膨胀的欲望,最终开始了心里的烦恼,而这些烦恼又是自身能量根本无法盛放的,甚至不敢去面对,以至于,戴嘉在面对正好被自己失手摇死的杨小姐时,精神立马恍惚……最终选择自杀……变成变相地逃避……陈一平,每天有着自己干净的精神世界,在魔笛的背景音乐中,通过日记与其对话。
这种节奏在冬至结束,让其每天开始面对自己心里根本不可能面对的事情,不断的积攒着各种压力,在最后女儿被绑、老婆自杀的那一瞬间,选择了让自己也解脱的方式,逃避。
我理解为陈一平的写日记,跟自己对话,就是我们每天在做的练习,一旦失去寻找自己心里净土的节奏,一切也就开始失控了……最后是蒋寒,这个打着刑警队,探索人性的人设,他一直在强调和陈一平很像,他们是两个相像的人,想了半天也只想到了他们的相像点是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吧,但更深的是什么呢?
一直都比较推崇陈道明的演技,无论是《康熙大帝》中的康熙,还是这部电视剧中的一个市井小人物,他都可以刻画的入木三分。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这部电视剧我没有看全,因为去年要参加考试,只能从晚上11多开始看,最终还是放弃了。
但是值得赞许的是,陈道明把一个普通小人物内心的正义、动摇、贪婪、逃避.....都刻画的很深刻,尤其是招牌的走路姿势和手里拎着的一个黑色皮包,仿佛像长在了他的身上。
很想有机会看看科班的教授是怎么评价他的演技,应该是堪称经典了吧。
另外,不能不提的是这部电视剧中集合了多位实力派的演员,精彩的程度一点都不输于陈道明,如他的妻子陈瑾、他的朋友李成儒、警察、银行行长、他的小舅子和孔林,都演的非常好!
我会买一套盘将这部电视剧做收藏的,希望大家都喜欢。
其一、陈小平晚上偷入银行,进去后必须呆到天亮其他人来上班,第二次去之前还因此在和妻子的对话中说到过,好像说是因为那锁只能从里面锁。
意思应该是连夜离开,锁不了门,会被一早上班的人发现,可进去时是怎么从外面打开的,能从外面打开却不能从外面锁上,想来想去没明白,这是个什么机关或逻辑。
其二、陈小平第一次偷入银行试转了好像是2万元钱吧,然后在证券公司同学那拿到几百元的提成,剧情说的不是很清楚,就该是挪用公款拆借给他人所得的回扣之类的。
可第二次转了多少啊,然后转完白天去银行存了20万,这是直接把钱转给自己,还是挪用划出了几千万吗,然后得了20万的回扣,这些关键剧情怎么就没交待明白呢,是这不重要呢,还是我这个观众太笨没看懂,还是因为没看完,以后的情节还解释,影响观看
即使昨晚跟到了2点,然而,此刻想起还有最后一集,却顿觉厌倦。
要不要看下去呢,这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老实说,已经大致浏览了一遍,浏览完,最大的感受就是导演很厉害,连道别都能道长达51分的一集,而且还是那个死不自知的自大狂在道别,最后的镜头似乎是幼幼灿烂而单纯的笑容,由此可断,这是一部极烂的片子。
冗长,浅薄,唯恐观众看不明白,一个劲地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还要通过旁白解释人物的表情,心理状态,其中,尤以旁白者最为恶心。
而在这些恶心的旁白中,蒋XX问红叶,你觉得一个男人遭遇这种情况会怎么样,后来,蒋XX很自信地犹豫了一段时间,一点悬念也没有地背出了台词,疯了。
看到此处,忍不住笑了出来。
真XXX无聊的一部电视剧。
即使这样,还是毫无悬念地计划用一点时间看完它。
要知道,跟着的这几天,夜夜梦到剧中画面。
据说该剧归类为悬疑剧,从效果看来,倒像是恐怖片。
剧中氛围极为阴森,明明是清澈的江南小镇,却隐藏着大红灯笼高高挂的阴暗。
其中戴嘉精神恍惚涂上口红以及陈道明抓着那张光盘一整晚在黑暗中挣扎的那些画面,看来令人鸡皮满地。
所以,也许可以笼统地认为,看下去是为了尽未竟之事,是为了不做恶梦。
其实,再想,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剧中的明哥太孤独了,不知当时拍完它他有何感受,可惜了他了。
在世界杯十分烫手的这时,突然想起了02年,咱也看球,当时老哥看到激动处,双掌一刮,两只大腿分别清晰呈现出两只大红爪印,那时多么激烈的时刻。
而小林,一地鸡毛中的小林,热爱看球,有一天,他匆匆而着急地伺候他闺女,为的是整点看球,徐帆一张悍妇脸摆了出来,小林十分消沉地在深夜里抓着个收音机,音量调的最低,贴在耳边,并像所有看球的男人一样激烈地抽着烟。
那个夜里,小林的烟头熏出了泪,烫伤了心。
前面还不错,后面很拖沓催眠。后部分剧情也不太符合基本逻辑,越演越荒诞。还是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演员演技也都不错,不忍心打太低分数。可以看看!比《黑洞》差点。
真服了这稀烂的犯罪手法,没有脑子也没有胆子的人战战兢兢地替人家偷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钱。另外一边,10%的办事效率游刃有余地办了2%破案难度的案子。最近流行的那句话可以作为影评:坏人绞尽脑汁不如蠢人灵机一动。
过了很多年才看完。一言难尽。小人物的贪婪演变的确不错,陈谨的表演👍。其它人物真是无厘头,尤其是郁妖精和蒋寒,莫名其妙的存在。尤其蒋寒,其人物形象糟糕透顶,借公务之便的窥隐癖吧,还总一脸得意的样子,欠抽。神叨叨的旁白听的想吐。所有警察都讨厌,大部分人物都丑陋讨厌。那个戴威,也可以说恶心到家了。逻辑堪忧。全靠陈谨的表演撑。陈道明一般。
看了两集,三条线,银行劫案和丢钱,小院在拆迁,警察在破案。陈老师生活的家长里短。目前好像还有点悬念,要是总不走正题,就没意思了。
戴眼镜中年警察和刘敏涛是败笔一个装B觉得自己是万人迷,太多中年男自怜场景,一个眼神飘忽,和整体剧情格格不入
男主真的惨,碰上一个二百五小舅子,还有一个伏地魔老婆,硬生生成了犯罪分子,偷了那么多钱用不了还卖了个肾。刘敏涛那银铃般的笑声真的听着毛骨悚然,好想吐本来有明叔应该给4星,但是硬伤实在太多了,真觉得不像管虎的水平。那个沈被绑着,警察蒋和嫂子找到她的时候,居然不是第一时间过来松绑,一个东张西望,一个跟她聊天“你是个好姑娘”,我呸,被绑着好个p
补标,居然是管虎拍的……
16集往后越来越扯 随随便便杀人 挪用公款的事情到处说…
依然 国产
不合情理的地方太多了……
阴冷与躁动并存,几个主演撑起来的故事
我感觉是部失败的电视剧,我是先看的《民工》,这部里有很多演员都是民工里的,但整体节奏很混乱,很多人都是出戏的状态,戴巍尤甚。
人物设计更加小品化的一部作品。但回忆式的旁白太失败了,仿佛开了天眼,什么都在预料之中,人物性格变化和剧情推进都黯然失色。而且蒋寒这个角色太讨人厌了,那种自以为是的样子令人厌恶,无孔不入的窥探十分猥琐!这种人才是给他个契机立马就能从正义捍卫者变成最邪恶的人!演技最好的是陈瑾。
剧情一般。有点无聊。陈道明演技真好
节奏太慢了 拖泥带水 看的人昏昏欲睡 开头本来挺抓人的 后边越来越无趣
我觉得什么人民的名义在这个片子面前弱爆了好吗。
延续了黑洞的气质,情节气氛的烘托,人物性格的刻画,背景音乐的风格,都挺吸引人的,但是有些细节不太说得过去,总体感觉不如黑洞。陈道明yyds,刘敏涛的笑声太惊悚了是全片的雷点,李婷和张子健让我想起白眉大侠和甘十九妹……
当你回想,这样的人行出了这样的犯罪过程,得到了这样的结束,真是相当现实了,哪有那么多步步为营,多是一时冲动,见招拆招,剧集也可贵在这,它实际的让人信服而警惕。但这样的叙事表现出的就是为所欲为,前后逻辑都不通,让人头上的问号一直存续。
国内的这些编剧啊,只能看前一半儿,可惜了这么装逼的开篇了。pls: 导演那会儿是不是对女人有什么偏见,连用了你一个肾的人都得坑你一把。
剧情太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