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事
Post Mortem,尸档案(港),尸体会说话(台),命运解剖师(台),尸检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主演:阿尔佛莱德·卡斯特罗,安东尼娅·塞赫尔斯,杰米·瓦德尔,安帕罗·诺格拉,马斯洛·阿兰瑟,马尔西亚·塔格莱,Santiago Graffigna,Ernesto Malbran,阿尔多·帕罗蒂
类型:电影地区:智利,墨西哥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0
简介:55岁的马里奥在一间停尸房里工作,他有时也会写一点验尸报告。1973年中期,智利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政变。这段时间里,他疯狂地迷恋上了自己的女邻居南希。南希是一家夜总会的舞女。详细 >
2/5
卷入历史大漩涡中的小人物,有一种随波逐流的悲哀和无奈。这影像风格也太哈内克了吧,尤其最后五分钟
一步一步来
作为军事政变历史见证人的智利小人物法医,既要应付时代遗留的无数尸骸,还要处理自己无路可去的情感压抑。一个惊悚残酷的时代寓言
念出尸体名字的时候我惊了
80
极佳的结局。历史的巨轮横碾阻碍之物的必然性,不仅俯伏在大街成堆的尸体上,还更深地隐藏在茫然温顺的眼睛里,在阴暗的阁楼、储藏室的残忍的秘密里。所有压抑着的无力与无能,在被羞辱的揭示后无可避免地扭曲,爆发
比《杀手夜狂热》更清晰、更外露也更无趣。印象最深倒不是结尾的堆砌,而是约半小时处男女主餐桌上的对泣场景,极宽银幕对情绪的放大本应在后面继续延展发酵,却被政治的强力介入消解。《杀手夜狂热》中的无因、复杂、隐性关联政治,才是更迷人的表达啊
现实主义极致化,古怪的人物设计,诡异的节奏,独特的历史视角,居然营造出魔幻感。很值得玩味的风格。堵门长镜头,好似全部历史整个民族的愤懑与憋屈,都凝集其中。#BSFF5#
完美的空间影像构筑。
没有杀手夜狂热那么丧但是沉闷到炸,最后20分钟实在看不动了,三部曲里还是最喜欢智利说不
(6.4/10)看到现在为止最差的拉雷恩,低配哈内克。超宽画幅、6分钟收束长镜头都是如此匠气。情境塑造和人物塑造几近失败,一切都在等待最后既定的审判时刻,如此处理这样一段历史未免太过取巧,反而失去了力度。
字幕组发给我的任务。看完第一遍,这什么鬼啊?翻译时再看一遍,突然觉得有点意思.... 摄影不错。
爱死里面的调调了,有几个定格镜头直击人心。四星。
将画幅罕见地拓宽到2.66:1,几乎不存在顶部空间,角色刚好被画框卡住。核心政治事件正式登场,以后景,以声音。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让你在军事政变后给心爱的「前」总统做尸检…哎,美利坚扶持独裁政府推翻智利的民主政府,你说说这世道…
跟《杀手夜狂热》一样,也是描写在独裁军政府统治下,即使没有政治背景的普通人,也有可能沦为罪恶的实施者。这种平民化视角的叙事令作品愈发具有杀人狂邪典电影的气质,对人性恶的零度批判无意中令观众成为邪恶的帮凶。对于一个重新诠释真实历史的题材,这种手法必定令人不适而争议不断。
3.5。历史的车轮下无一幸免,它冷漠而残酷,它埋葬证据,埋葬生命,埋葬每个人心里仅存的生活向往。影片将一个时代的绝望放在一个普通甚至有点龌龊的人物上,是非常妙的一笔。
个人的小情小爱小心思,在历史大事件面前不值一提。很有趣的视角, 没有什么皮诺切特大战阿连德的场面,都是从验尸官的眼睛看到历史的一角。
坑杀在宽幅画屏里走投无路的缄口恸哭和幽闭窒息永固为冰冷尸检台上一封堵死的遗书,至此一切提喻和景别的影像修辞都已精准完备,施于民众的漫长暴虐被缩影在病变个体切口内窥的倒叙凌迟报告。涤除色彩和温度,强迫观众注视的连续长镜搭建了一座密不透风的恐怖牢狱。见证目睹却视而不见,情绪被系统复刻千人一面的沉默取代,人性被侵蚀蛀空只剩剥离血色的漠然伤痕。隐形人般中年文员面无表情抽离灵魂的行尸样貌封印了国家几十年的受役史,而梦想与爱欲等自由的代言征像激发不了麻木心死之物任何瞳孔反应的涟漪。俯首低眉的顺民再抬眼即是与恶共生的伥鬼,成吨尸山如同填埋生天窄缝的重辎,随口篡改一份死亡证明也和制造一场人祸年代的集体遗忘一样易如反掌。毁灭之时迫近的时候其实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