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丽芙·基特里奇

Olive Kitteridge,微不足道的生活

主演: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理查德·詹金斯,小约翰·加拉赫,佐伊·卡赞,比尔·默瑞,玛莎·温赖特,肯·奇斯曼,戴文·德鲁伊,阿曼达·古德·亨尼西,约翰·T·马伦,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4

《奥丽芙·基特里奇》剧照

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2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3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4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5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6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3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4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5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6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7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8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19奥丽芙·基特里奇 剧照 NO.20

《奥丽芙·基特里奇》剧情介绍

奥丽芙·基特里奇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根据2009年普利策奖获奖小说改编。 海岸,平静的克劳斯比小镇,脾气暴躁的奥丽芙·基特里奇有一个“好好先生”式的丈夫和一个与她日渐疏远的儿子,生活看上去水波不兴,却有股股暗流涌动。 在镇上,奥丽芙也有意无意地充当了其他人生命中的过客:一个想自杀的忧郁青年,一个患上厌食症 的年轻女孩, 一个数年如一日在酒吧弹琴的未嫁女子……这些怀着饥饿、揣着梦想的人们,在欲望与寂寥之间挣扎徘徊。她冷眼看待这个世界,也分外清醒地咀嚼着人生的孤独和难堪。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叶挺将军郎在远方人工智能星期五晚餐第六季父亲和他爱的男人硫磺岛的来信冥冥之中教授与疯子指定幸存者第二季丫山清风始于赌约的告别之恋巴拉德幻影少年九州缥缈录灵魂的救赎我要我们在一起灵书妙探第七季知法犯法美丽心灵人生苦短东四牌楼东无罪的维纳斯米歇尔·布托:欢迎来到布托邦面对面识骨寻踪第一季只属于我们的鬼怪纸牌屋第二季杀手之心第一季掌中独宠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

《奥丽芙·基特里奇》长篇影评

 1 ) 奥丽芙·基特里奇

Olive跪地痛哭时,我想起鲁迅在《孤独者》里的一段话:“可是那时我不知怎么地,将她的一生缩在眼前了,亲手造成的孤独,又放在嘴里去咀嚼的人的一生,而且觉得这样的人还很多。

” 这部剧有太多值得深究的细节和场景,太多意味深长的神态和对话。

第二集中,Kelvin告诉Olive之所以选择在自家树林自杀是因为不想影响别人,Olive答 "It was never clean",到最后也是一群小孩说 "You can stay lady, but don't litter."阻止了Olive的自杀。

婚礼时olive告诉waiter外面的垃圾需要清理,以免被风吹到海湾、出远门时告诉养老院的护士菊花的水需要每天换,她来电话了要把听筒放到henry耳边确保他能听到她,但没有人对她的话认真,Nobody give a damn. 就连她自己的儿子也从来没有真正在听她说什么,他只沉浸在童年的伤害中,沉浸在对母亲的抱怨,忘了小时候生病时,妈妈在他胸口一边抹药一边唱歌安抚他,忘了妈妈对他说 I'm not going anywhere. 长大后,他把丧偶的母亲独自留在miles away的家乡,6个月不打一个电话。

最后一集,Olive去探望Jack,Jack望着窗外的大海说:I haven't spoken with my daughter in two years. Can you imagine that? 让我想起The Newsroom里国安局那个source自杀后,Charlie 对 Jim说:年轻人,多给你的父母打电话,这并不难。

挺难受的。

这部剧当然不仅仅在说父母与子女间难以调和的矛盾以及无处不在、尖锐的孤独,它充斥着个人与外部世界的争执、抵抗、到自欺欺人的忍受、不解、厌弃又到再度和解,"It baffles me, but I don't want to leave it yet." 能感受到这个小镇上所有人的每一次的挣扎、每一分的sentimental,但看到最后还是不可控制的代入了自己和父母,想象如果以后自己也生活在离父母很远的地方,等他们老了,会不会也在接电话时佯装everthing goes well,小心翼翼地听我的语气,好不提出任何“过分的”、我不想去完成的要求?

我想自我离开家去读大学,离开他们一个人住时,我可能已经有意无意的伤害了他们很多次。

从前是和baffles them的world一起不能理解他们的“外在世界”、和Chirstopher一样自私到只愿意顾及自己感受的hellions,今后却再舍不得。

很好的剧,谢谢。

 2 ) 我认识奥丽芙·基特里奇

母亲是女王。

当我看见奥丽芙儿子对她的不理解与甚至厌恶的态度时,看见了当年的自己,自以为是得把自己母亲踩到了脚底。

我从小是生活在一个体制化的家庭范围里,我母亲就是家里的女王,所有的规矩都由她制定。

童年确实过的很不快乐,我不知道有多少次,在夜晚睡觉前计算着我对母亲的仇恨,蛮横,易怒,敏感,口不择言的她在我眼里是可怕的。

从小到大我跟母亲没有像正常母女那样聊天过,我想过跟她聊天,但总会以被骂而休止。

当平时她一开口叫我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是做错了什么,她那大嗓门一扯开我就知道我的邻居们都知道我犯错,我那小小的自尊心就会在她无休止的谩骂中收到打击,委屈到就像被扇了耳光一样。

然而上初中之前的我还根本不懂得如何去为我那自尊心反驳,从内心到嘴巴都发不出一点声音,她咄咄逼人,而那仅仅是小小的错误。

我变得特别爱哭,自卑,我总是觉得只有我的母亲才是这样得可怕。

现在我还有个很不好的习惯,我吃饭总会吃的很快,以至于我的体重从来不低于100斤。。

奥丽芙的儿子在吃饭的时候,面对母亲唯唯诺诺,每次吃饭前我都会希望母亲不要想到我做的任何事情,比如问我今天几点回来,做了什么,不然我又要被恶毒的言语炮轰到无法吃完一顿饭都被骂得体无完肤。

我不懂得她生气的点,所以我畏惧她,如果我知道她不喜欢什么我肯定会对她的雷区绕道而行,但她的雷区总是层出不穷,每次都让我措手不及。

有时候恰好是在吃饭之前挨骂的话,上饭桌的心情就跟上战场一样,我在想母亲会直接扔掉我的碗吧,我多夹几下菜她会不高兴吧,毕竟我是犯了错我没资格在餐桌上吃饭,她也曾对我这么说过,也曾经像奥丽芙一样收走我的碗筷。

我的童年跟母亲童年一样孤独。

母亲不允许我除了上学以外的时间出去玩,如若我出去玩了,在我回来之后我母亲一定会大发雷霆,所以我大多时间都呆在家里看书,我也不能够看电视,除了她出去之后我才能偷偷打开电视,以至于如今我都对隔壁楼道的脚步声都特别敏感,特别是母亲的脚步声。

我至今都不明白为什么我不能出去玩。

不过我也不会想去弄明白了。

母亲在7岁的时候,外婆嫌弃外公穷跟人跑了,然而外公把母亲的妹妹卖了,从此以后她就跟着外公相依为命。

或许从小缺少母爱的她,根本就不知道如何身为母亲去教育自己的女儿,我小学初潮的时候请了假,茫然回到家中蹲在厕所久久没有出来,我甚至不敢告诉她。

想了很久该如何,最后才决定拿起她平时放在浴室用的卫生棉就用上了。

没有人教过我女人该如何爱护自己。

不得不说,虽然我小时候在外人看起来很懂礼貌,说话毕恭毕敬的样子,实则我自己的日子过得特别糟糕,也不爱惜自己。

我只是在遵守着母亲的规则,在不打扰她的前提下打理着自己的一切。

笼中鸟的日子终于结束了。

15之后我异常叛逆,我开始会对她不客气了,我被她扇过无数次巴掌了,甚至是一些物品摔在脸上,但我丝毫不畏惧,我还不懂事的那些年常常为自己的勇敢而暗喜,我终于不再害怕母老虎,可以昂起头了,不用再对那些讨厌的邻居叫叔叔阿姨了,再不想跟他们打招呼,一些自以为是,披着虚伪面具背地里都不让自家孩子跟我玩的大人们,我早就受够了。

而母亲对我的巨变也丝毫没有防备,她从开始的打骂,扯出可以波及一公里的嗓门对我说话都没用,她哭,她绝望的面对着已经没有了自尊心的我,一个曾经在努力维护自己好孩子形象,同时还要挨打挨骂的我。

我对着她吼,我把多年对她的不满都说出来,你从来不给我买衣服,你说因为你买的我不喜欢,然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商量的余地,因为我必须穿你买的。

比如你从来没夸奖过我只有骂我,即使我已经拿了三好学生,即使我考试拿了第几名已经考到重点班,你说因为我根本不够努力。

比如。。。

直至我后来愤然离开家很久,很多年没跟她说过话。

我一直是孤独的,我一直在逃避童年的回忆,这使我总是无法接受新的环境,不能跟女孩子亲密的搂手臂,不能跟女孩子一起逛街,不能跟女孩子睡一张床上,这些让我很不自然。

我母亲很讨厌我碰到她,有时候我不小心碰到她了她会大声批评我弄疼她了,她就像只刺猬.我总是在想,这世上很多女孩过得异常幸福,她们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一群的朋友,就算常年在外,她们母亲也总是给电话嘘寒问暖。

我童年没有经受虐待,也没有过得艰辛,可是我的灵魂总是异常的空荡,随时都像行尸走肉一样。

即使我现在很孤独,但我很享受这种孤独,这使我总是能感受天空的蓝,察觉到这世间各式各样的情感。

 3 ) 她的温柔,无人知晓

2021-09-07 在24小时里刷完了《奥丽芙·基特里奇》,为奥丽芙流了一升眼泪。

她仿佛就是老年版的我,性格上某种特质如出一辙。

因为太懂这种不被理解的乖戾情绪和与他人的相处方式,她的每个点我都能感同身受。

在儿子婚礼上,小花童进来问她是不是巫婆,那之后她在小朋友面前一直以巫婆自嘲。

但是最后一集的幼儿园老师显然无法理解她的幽默。

儿子的新娘在背后吐槽她,还嘲笑她的裙子,她静静听着没有反击。

她主动拿起垃圾袋捡婚礼上的垃圾,担心会污染海洋。

但是工作人员只是敷衍她,并不在意这些垃圾和她认真的态度。

她为婚礼操碎了心,却没有人买账。

她穿着花裙到场,却发现亲家临时加上了佩戴的胸花没有通知她。

大家都穿得素雅,配上白色胸花多美啊,可是她怎么戴呢?

她已经穿了一条花裙了。

她知道自己不会被婚礼上的任何人认可,一气之下画花了新娘的衣服,偷走了新娘的耳环和鞋子。

她只能用自己才会看见才会知晓的方式来“复仇”泄气。

她救下了不小心掉下悬崖坠海的女孩,但女孩向她致谢,她本能地不适应,只说那是跳下水的Kevin救的,还觉得女孩谢太过了。

对于别人的心意,她会采取很生硬的方式回应,特别怕和人产生羁绊。

看似冷漠无情耿直不近人情的奥丽芙,其实一直有颗柔软、温柔、热情的内心。

但她不会表达自己,于是总是通过自我折磨的方式来惩罚自己。

她是全剧那个真正能够“看到他者”的人。

她看到女孩坠海,看似在和别人聊天其实一直关注着女孩的安全。

她看到Kevin的母亲抑郁消沉就给她打气希望她起来,因为还有Kevin需要他的母亲。

看到Kevin陷入恍惚于是上车与他交谈,让他跳下海通过救赎他人的方式来救赎自己。

她看到小花童乱摘花,既担心鲜美的花朵被破坏,也担心小花童被蜜蜂蛰,但众人只怪她冲着小孩嚷嚷。

在开往医院的车上,她急得要命,但在医院门口看到护士的时候仍然不忘提醒Henry小心点不要撞到护士。

他们的狗总爱往车底钻,她就生气,埋怨老公可能会把狗轧到。

她觉得委屈和难过,却不想表达出来。

她默默为别人付出,却没有人待见她。

除了和人共情,她还能特别和其他生物共情,从她那么细心地照料打理自己的花园就能看出来。

最后一集,她对着陌生人说“等我的狗死了,我就一枪崩了自己”。

她虽然想自杀,却仍旧担心自己的狗无人照顾。

第三集在和儿子吵架之后,动情哭泣,却仍然不忘记给狗狗准备晚饭,提醒儿子还有冰淇淋。

她的内心,充满了爱与怜悯。

Kevin的母亲也是那个可以看见他者的人。

药店的店员阿姨猝死街头的时候,是Kevin母亲发现她的内裤露出来了,提醒Henry盖上她的内裤。

偏偏这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Henry和Denis的暧昧持续了好多年,奥丽芙看在眼里,只说“你要是和她在一块,不会超过几个月”。

她了解Henry,也了解自己与丈夫之间的关系。

Henry对Denis,只能是给予,无法达到自己和丈夫之间的微妙的平衡。

Denis是个很美好很善良的姑娘,但是她的不自信反过来加强了她的自恋。

她和前夫在一起的时候,一直接受着前夫无微不至的照顾。

前夫的遗言也是说卡车相关的事,至死都还在关怀着Denis。

Denis提起前夫总说他对自己有多好,她的柔弱让她只能关注自身,如果真的和奥丽芙丈夫在一起,她无法给予他强大的支持。

但是奥丽芙是强大的。

她会给Henry别的女生无法给的支持,她深知这一点也深知Henry。

奥丽芙看似漫不经心,却对每个人都有着独到的理解。

她在关注着每个人。

相反的,除了Henry没有人关注她。

只有Henry坚持不懈地给她送花送贺卡,对她说“我爱你”。

她去儿子家,在门口不小心踩到狗屎,进门之后主动把鞋脱了怕弄脏儿子的家。

但不管是儿子还是儿媳,都没有给她拿一双拖鞋,任她只穿着丝袜在院子里走。

那是她带来的唯一一双丝袜。

不管是自诩从小受她戕害的儿子还是一样有原生家庭问题的儿媳,都没有关注到她提了好几遍的需求,“我还光着脚”,没有人理会她。

在机场,她又不愿意脱下鞋子。

她是个体面的人,极度想维持自己的体面所以任性了一把。

但是没有人理解她,工作人员生硬地让她当场脱鞋,她几乎要哭出来。

那双唯一带来的丝袜,已经破得不成样子了。

她匆匆忙忙回到家,收拾整齐去到养护中心见丈夫。

结果得知Henry在昨夜去世了。

她理智地问护士,你有没有给花换水?

她的理性在引导她一步步走向丈夫死亡的那个时刻。

丈夫濒临死亡的时候,她也诉说着和儿子的家庭艰难相处的一天。

她的委屈没有得到电话那边的反馈,她只好挂了电话。

丈夫死在了睡梦中。

她曾经开玩笑说这是最幸运的死亡方式,也许这样就没有痛苦。

那是她在听到丈夫死去时的唯一慰藉了。

护士没有在意她之前离开时的嘱咐,没有给菊花每天换水,没有把电话靠近Henry的耳朵。

事实是这个养护中心根本没有人在意她的丈夫,没有给予Henry应有的尊重和照料。

同样的,他们按照既定程序不停询问奥丽芙是否需要心理咨询,也不是真的关心她是否难受,不过是程序罢了。

她按照对自己的要求,来要求别人也能做好一件事,结果事实是没有人重视她,没有人理会她,没有人care她在乎的东西。

她在乎自己的丈夫,但养护中心的员工只觉得麻烦。

剧里几乎每个人都在夸赞Henry是个善良的好心人,但其实那些人根本不在乎他,只有奥丽芙在乎。

Henry去药店,他还记得前面排队的人,但其实前面的人根本对他没印象,反应过来之后也是先问他有没有推荐的药….大家都觉得他人好,但没人会记得他。

爱他的只有奥丽芙而已。

总有人推荐奥丽芙去做心理咨询,去吃点药,但她也always很倔强地拒绝了。

她很害怕承认自己的不足,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

她担心自己如果展现了自己脆弱的一面,就会被别人利用。

她好心接受了Louis的问候贺卡,以为能够与她相互慰藉,但Louis却不停当面羞辱她攻击她,她维持着最后的礼貌体面地离开,回来后趴在Henry身上哭睡着了。

她的痛楚和心酸,只有中风的Henry能够品尝。

她曾看出Kevin想要自杀,Kevin说不想死在家里,会给后面的租客造成阴影。

他说觉得死在外面比较好。

于是狗狗去世了,她走到小树林想要在室外自杀。

她体面地铺好了野餐垫,放着之前和狗狗一起听的音乐。

她拿出枪装好子弹,却险些被几个玩耍的小孩看到。

小朋友们提醒她不要扔垃圾。

她哭了。

如果她自己吞枪死在那里,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心理阴影?

她就是那个垃圾。

她哭了,因为死了她也是给别人造成麻烦的垃圾。

她的柔软包裹在坚硬的外壳下,她像只野兽不停伤害他人,却又在黑暗中默默关注着他人。

她爱的方式怯弱又卑微,她的温柔无人知晓。

恍恍过了一生,爱人离她而去,孩子厌恶她憎恨她,她都默默忍受。

不被世人理解的痛苦,她从未和人诉说。

她需要的,不过是有人对她好一点。

这部剧的质感实在太好。

麦克多蒙德的演绎在我心里甚至超越了赵/婷的《无/依/之/地》。

我真的太爱这部剧了。

 4 ) 奥丽芙基特里奇

丈夫死后,她像孤儿一般举目无亲,走在旷野天地。

每当她想跟自己和解,想被人打捞上岸,就越是向下沉沦。

但某个深秋某天,她播放着二十年前在厨房刷碗,丈夫广播里播放的曲子。

脚踏秋叶,手拿左轮手枪决定赴死。

那是多久之前的事呢,遗传了吞枪自尽父亲的抑郁基因,成为戾气的妻子,刻薄的母亲。

所有人眼里的怪人,那天她躺在情夫怀里,商量着私奔,削掉的苹果皮变成一条绿蛇从她脚边溜走。

当晚情夫车祸身亡。

很多年以后,她对完美丈夫歇斯底里:那天我要离开你的,我本可以离开你。

我听过一个词——深渊般的脸,我一直想这是怎样的面孔,就是奥丽芙的脸。

因过早的通透,识智又敏感,进而真实所呈现的脸。

赤裸地像是承载生活万象的容器,人们讨好寒暄,虚伪矫饰,一团和气,她在这个嘲笑失败的世界里尽量保持渺小的体面和尊严。

她在丈夫死后的那个深秋自杀失败后嚎啕大哭,狼狈不堪,如鲠在喉。

她哪里是怪人,她可能就是你的外婆,也可能是你的妈妈。

我不知道人这一生作为儿女,父母,爱人,朋友这些角色能分担多少情感,他们通过情感彼此连结又能否互相理解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共鸣,能否为别人放弃坏的一部分。

而非失去才说我终于放弃那部分自我了你回来啊我们再来过一下。

我大概真的赞同,写出这样剧本这样人物性格经历的人三十岁之前会自杀吧。

我想每个人的一生如果花上四个小时来看这部也不算苛刻。

我爱死于佩尔跟科恩嫂这样的女演员了,我对她们真的不行,深渊般的脸,生活的脸,富有文学质感的脸。

当我看一个女演员注意到头发丝我就知道她可以。

奥丽芙最后躺在同样丧寡的杰克身旁痴痴地看窗外海鸟,她说:It baffles,this world.I dont want to leave it yet.世界让我挫败,我还不舍离开那一刻,我想她终于踩着落叶独自步入森林,在最幽暗处闭眼。

想到这里,我几乎要落下泪来。

 5 ) 生活的本质大约如此,很丧却还不想死

这是一部根本小说改编的四集迷你剧,想看的原因很简单,忘了在哪里偶尔看过这剧的介绍,格调很丧,女主人公刻薄悲观不讨喜,甚至长得还不好看,全篇都透着不合时宜,于是想着这剧必须刷。

故事发生的场景是平凡的小镇,聚焦的家庭也是再普通不过的三口之家,妻子是中学老师,丈夫经营着一家药房,有一个看起来同样不讨喜的儿子。

四集的容量里所有场景都围绕着日常生活,饭桌上一家人的对话,儿子的婚礼,丈夫病倒,小镇的变迁和生活其中人们的衰老,抑郁和死亡,也因为题材的小角度所以看起来极其切身。

同时这部剧有很细腻的文学质感,我想应该和它改编自优秀的小说作品有关,所以这部剧比起以戏剧化的转折支撑故事进展,更多的是将生活中的“出其不意”细心摘出促成故事的发展,让一切显得真实可感,又不着痕迹地展示着命运的无常,和身处其中人们面对伤痛挫败时的绝望和坚韧。

虽然故事的角度开得很小,但是因选题的独到和表现手法的到位,让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有过目不忘的特质。

抑郁的母亲时常有幻觉,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看起来温柔又疲倦,仿佛困在寒冬里醒不过来的嗜睡症患者,遗传母亲抑郁症的男孩长大之后也想自杀,曾目睹过母亲出现幻觉的他也同样看到不存在真实世界的景象,一切都像轮回,仿佛寒冬的积雪没融化过。

还有自我认同感极低的年轻女孩,故事的开端短暂享受着热烈的爱情和甜蜜的婚姻生活,却在一场意外中失去丈夫,活得如同一只容易受惊的小动物一般,极其软弱只会依赖他人,再婚之后依旧没有改变,被丈夫随意斥责被儿子无视,无法独立生活,却怎么也让人讨厌不起来。

因为所有人都那么真实,有普通人的绝望,有身而为人的弱点,也有各自不幸的境遇,说什么同情和评价都显得太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讨人厌了。

很高级的叙事,绝对不是所有人都泪水涟涟,根本就是惨到哭不出来。

却总感觉胸口闷一口气,离得太近连侥幸的幻想都没有,所有画面都指向生活的真相,逼着你只能和庸常人生的各种惨淡短兵相接,再不能假装这只是一部剧,我们的人生依旧完美如初。

当然并不是宣扬卖惨就一定是好剧,而是能够在描摹人物和事件时把人物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写得符合设定和逻辑,让人不说感同身受,起码会愿意代入自己的某些情感和经历去共情,而这一切都需要作者或编剧有很强大的写作能力。

能够将细节铺陈得密实,使得所发生的事情有不脱离生活的真实质感,又能够经过一定的提纯让故事拥有精简却足够深刻的力量。

而要达到这种效果,人物之间的对话显得尤为重要,精准到位要有信息量,过于平时啰嗦口语化是不行的,当然过于中二也会破坏剧作营造的生活气息。

这部剧就做得很好,很多一家三口的餐桌戏份都在对话之间展现了这个家庭的暗流涌动,刻薄不善表达爱意的妻子,不停地嘲弄着过于善良仿佛圣人的丈夫,还有两个人遭遇歹徒绑架险些丧命枪下时那爆发式的争吵,和之后丈夫中风失去意识她在电话里的那些如同寻求庇护一般的倾诉,都真实刻画了婚姻中人们相互忍耐中的厌恶又彼此依赖的矛盾状态。

不知道婚姻是怎样的,但是希望在其中获得十足幸福是我从来都没想过的事情,想想也不科学,两个人相处总有龌龊和嫌隙,时时保持耐心和热情大概率是不可能的。

大多数人的婚姻也不过是偶尔彼此厌恶,永远可以在其他人身上看到伴侣不具备的某种优点,经常相互忍耐,想过放弃却又有很多理由没办法分开,和最后收起心猿意马相互依赖过活的现实温情吧。

如果可以接受这个设定,那看剧的时候也不会觉得太幻灭,或过于愤愤不平之类的,认清真相吧,这世界的所有幸福只存在于没有得到之前的幻想阶段,要啥有啥鸟语花香。

但人活着不想死的话,不就得继续追寻所谓生活中的喜悦,一点点哄自己玩完这场不由我们所愿开始的游戏吗?

接受不够完美的一切才是真正的乐观呀,我这么多年一直误会自己了。

还有母亲在餐桌上用贬低性语言斥责儿子,不断打击他的自信心预言着他的一事无成,也为后来母子之间激烈且不可调和的冲突与疏远埋下伏笔。

这些对话也在某种程度上让女主人公奥利弗的挫败与孤独无处遁形,她厌恶无趣的丈夫和生活,却又没办法选择和精神出轨的对象私奔,只能在对方出车祸死掉以后痛哭一场后,继续蜷缩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直到老去。

爱着儿子却被他视为童年最大的阴影,母子二人都有真实的委屈和隔阂,最后只能用彻底的决裂选择疏远来维护亲子关系。

同时夫妻与母子之间的那些交谈与争吵,不需要长篇大论来表现,而是截取最能表现人物境遇的几段就好,通过对话中的语气神态和本身的内容都会直接推动故事,也能最精准表现人物的自身特质。

同时也因电视艺术的画面感和表演特性,使得对话的呈现会更具有表现力,拥有了比小说文本更生动的力量,演员的台词功力不好就很容易出戏,不过不用太担心,全剧没有什么演技盆地,放心看。

女主本人则是因《三块广告牌》获奥斯卡影后的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与电影里愤怒的母亲不同,这部剧里的她刻薄聪明冷淡,同样格格不入却更多是和生活本身闹别扭,那种细致入微的表演也很动人。

因为没看过原著所以不好说什么,但是剧集本身的优秀是编剧通过四集的容量来讲多个故事,虽然看似是奥利弗为主线,却是以她为脉络串联小镇上人们的生活境遇,只截取最有戏剧化的事件来表现,比如青年女孩意外丧夫,抑郁症青年回乡自杀,夫妻二人遭遇抢劫,却不让会让看的人感到夸张,镜头对准的始终是异常真实的人生,通过精妙的剪辑和节奏,使得每个故事都有其独立存在的光彩。

又在这当中让奥利弗参与到这些事件里去,展现了她不同侧面的人性和这当中的矛盾存在,让这部以女主名字命名的剧集有了可多重阐释的可能性。

而剧集的节奏也很明显是精心设计过的,和生活的节奏同步却不会过于缓慢,短短四集就浓缩了女主25年的人生,演员业务能力的出众使得一切都天衣无缝,富有变化和层次感却不会很突兀,细腻动人又不着痕迹,是真的牛逼。

我喜欢这部剧,很多人看的时候觉得丧,我却得到安慰。

剧集像是魔法呈现悲伤,却不展现承受悲伤的时间,我们在不断切换的镜头中随着人物经历各种事情,却不会随着他们变老,一切都被消解又被浓缩。

但剧集的内里,所有人经历的挣扎和他们的软弱,那些孤独与不堪,悔恨和释怀,那些难以言说却存在的爱意和温存都让我觉得能够参与这样一场人生挺不错的。

我在豆瓣找图片时看到这部剧有另一个名字叫“微不足道的生活”。

可能吧,生活从来不是多意义丰富,庄严肃穆的事情,不过是来了走了,碰巧没长成温柔模样,只能对抗着各种虚伪客套,用自己的方式不讨喜地活着,仅此而已。

(但是她不留情面教育熊孩子时,幼稚地偷走嘲笑自己的儿媳妇的耳环时,拒绝任何人的同情坚硬活着的时候都真的非常可爱又很酷)

公号:不算认真的对话

 6 ) 看破不说破才是真高手

其实我们身体里都住着一个Olive,我们看透了人类的虚伪和世界的残忍,然而大部分的我们依然会选择积极地试图融入这个世界,去称赞别人,帮助他人,或者做无谓的寒暄,奉承别人。

因为我们知道如果自己对世界冷酷,那么世界也将以更冷酷的方式对待我们,除非你足够幸运能像Olive一样遇到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温暖她的Henry,否则你也只能把对世界的不满隐藏心底,然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活下去。

 7 ) 我们毁了自己 却把希望留给孩子

我们人为什么出生,幸福的家庭会告诉你,孩子,你是爸妈爱的结晶。

不幸的家庭会告诉你,孩子,得过且过吧,人生不必那么认真,不过就是个臭皮囊。

甚至他们什么都不告诉你。

有人说,人在出生的时候是哭着来的,因为是来受苦的,所以我们死的时候,其实很安详,心想终于tm可以解脱了,只要不遭罪,死就死吧。

也许这也间接说明了人的一生就是这么仓促,甚至很荒唐。

十几年在学校,所谓的学习知识,然后终于走入社会了,发现不是学的那样,然后又被逼无奈学了几十年装逼(当然还有人卖萌),所谓的文明不过是给这个长得不像丛林的城市披上华丽的外衣,好自欺欺人,以及新一轮的欺骗孩子和年轻人。

其实你我都心知肚明,只不过都在互相配合,互相忍受,互相怪声怪调的讥讽,互相看不上眼,实际上,自己也都那么回事。

人太渺小,渺小的一文不值,甚至个体本身可以被当成资源,计算成本,挂上标签。

为了出于一些目的,可以一会儿有人权,一会儿没人权,一切都为了利益。

但实际呢,站在顶端能怎样,只不过吃着特供食物,住着中心地带或大洋房,培养比低端的人更会表演的能力罢了。

说回女主Olive,她实际上就是看透了人间悲喜,不喜欢表演罢了。

你可以说她情商低,不会配合别人,不会为人处世。

你也可以说,她活得认真,保留了自我,有原则。

总之,说她什么都可以,就看你是什么样的人。

她的老公明显就是很会做人的人,很符合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你要和平,待人接物要和蔼,尤其对待女性要呵护要关心要体谅,他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老公,即便他知道他的妻子爱着别人,也不动声色的过了一辈子。

也许这就是婚姻,这就是Olive对儿子说的“你根本不懂的婚姻”。

只不过选择一个人,走过一生罢了,无爱婚姻到处可见,即便刚开始有爱,因为人性就是喜新厌旧的,所以几年后爱也会被消磨殆尽,但仍然能坚守婚姻的协议的人,是在遵守这个游戏的规则。

人类有政治出现,然后有了经济和法律,随后婚姻法诞生,一切本是为了性,最后我们却忘记了本质。

狗也离她而去,Olive好像失去了一切活下去的动力,不再有责任,爱的人早已在车祸中丧命,不爱但有感情的人去世,儿子和孙子在过他们的人生,一切顺理成章,该去见上帝了。

而Olive在举起手枪的时候,几个孩子经过,她又习惯性的为他们伪装这个世界的美好,因为她知道孩子们还需要走很长的人生道路,现在就不要打扰他们纯净的心了,即便他们早晚能知道人生有多痛苦。

她很了解年少眼睁睁看着大人死掉是个什么感觉,她在救这群孩子,也在自救。

人生能有几次痛彻心扉的哭泣,Olive经历过2次,一次是失去爱人,一次是求死不得,又心生后怕,还好没有离开这个让她挫败却又舍不得离开的世界。

人到底要不要活得这么明白,也许那些在年少时就失去生命的人更幸运。

为了完成任务,我们在人生仅有的几十年时间里,追求名利,追求金钱,追求权力,追求女人,追求男人,追求名牌,追求房子车子,追求我们以为重要的东西,结果人生快要走到头时,才恍然大悟。

如果一开始就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离开,世界会变成名副其实的丛林,会更包容,会更多样化,会更有意思吧。

这些是个设想,总之我们亲手创造了政治、经济、文化、法律、规则,希望我们的孩子有能力驾驭这些,成为这些东西的主人,而不是迷失在这些东西里。

 8 ) Life sucks

40就在眼前,活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作为没有家庭,没有负担,没有感情,没有性趣,只是996麻木的活下去,曾经可以每天用酒精安眠的日子都已经过去,每天都要为痛风斗争,可以预见的未来并不会变得更好,为什么还在赖活着,可能在20年前自己的眼里早就是该死的老头子。

人生不快乐的话还不如去死 - 相信很多少年都会这么想,可是如今每天睁眼都是想死,可还是会为自己买保险,考虑可能的意外,听起来很矛盾,可是成年人都是这么活着,赖活着。

20岁的时候住在全天都要开灯的村屋憧憬着能住在充满阳光的卧室,可是现在每天拉着厚重的创建,过着跟鼹鼠一样不见阳光的生活。

日常有一天能在天黑前到家反而觉得很奇怪,这么早在家待着是慢慢的焦虑,最后反而会折腾到很晚甚至失眠,还要自责浪费这么美好的一晚。

olive也是这么自责自负中度过了几十年,想逃避又被自己束缚。

即便开始一段新生活,很快又会重蹈覆辙,自哀自怨。

20岁的时候随便一点煽情就会眼红,30岁喝点小酒后可能会有点感动,40岁的大叔跟美国丽人里的男主一样,早就该死掉了。

全世界都不会在乎。

 9 ) 有关Kevin

“Olive Kitteridge”讲的是一个人的故事,也是一群人的故事。

这群人皆因Olive而相互联接编织成为一个复杂的关系网,便是我们看到的Olive的一生。

而其中,Kevin是最让人心疼的一个。

Rachel一出场就在药店里偷药,随后家访、Kitteridge夫妇餐桌对话,都让我们对这个角色有了大概的判断:精神萎靡,抑郁,不能照顾自身起居,自杀倾向。

而Rachel的儿子Kevin,是个数学考到98分的聪明孩子。

第二部分标题为“Incoming Tide”《涨潮》,是我最喜欢的一集,这一集有很多事情发生,“老鼠”夫妇到访,Chris举办婚礼......这一集,还有关Kevin。

转眼十几年,我们再见到Kevin他已长大成人,这集通过大量闪回镜头,将现实世界与回忆巧妙对接,还原出这些年的过往和真相:原来Rachel并非单纯的抑郁,而是患有躁郁,即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甚至严重到产生视听幻觉。

她朝着空气驱逐海鸟,告诉Kevin小心桌子里爬出紫色的蛇。

而当Kevin看到一只小鸟飞落到她手臂上时,她却说我臂上什么都没有。

从小目睹母亲病发最终自杀身亡,Kevin不知何时起,也开始产生幻觉。

也许再也忍受不了无法控制眼见异景的痛苦,Kevin拿着一把步枪回到小镇,就是想在自家后院林子里,清清净净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Olive上车便知道了Kevin的意图,但她却不动声色,坐在车里貌似漫不经心有一搭没一搭与他闲聊,聊那个曾经留堂的富二代杀人进了监狱,聊他们面前摘花的Patty已为人妇却几经流产,又提及自己那个抑郁自杀的父亲,以及”这世上还有我时常挂念你”的潜台词。

不幸或者应该说幸好发生了一件事,Patty跌落入海,被Kevin及时救了上来。

之后在Chris的婚前派对上,Kevin无意间发现了纸巾上的一句话,“save us from shotguns & father’s suicides”,出自诗人John Berrman的诗。

原来英语老师O'Casey曾在那次充当司机的家访中把John Berrman的书送给了Kevin,还对他说,有没有想过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你不必留在这里,别让妈妈拖累。

晚上Olive把Kevin带回家,就像逮到考试作弊的学生一样,看着他把枪扔掉。

Olive从始至终没有疑问也没有责骂,只是说现在有小孩住在你家的老房子,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尸体如果被孩子们发现怎么办。

转天一大早Kevin便匆匆离开,他没去参加Chris的婚礼,而是回到Patty落水的悬崖边。

然后便发生了Kevin与Patty,两个旧时同学之间这段,整部剧中最让我感动的对话:- 是你自己跳下去的吗?

不。

当然不是。

我不小心滑倒了。

- 但是你那么悲伤。

所以我才去悬崖边摘花呀,让自己心情好一点。

- 那几朵花,就能让你心情好起来吗?

嗯,是啊。

直到此刻,泪流满面的Kevin才彻底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Olive一定没有想到将来的自己也差点成为这天的Kevin。

Kevin也不知道那张留有诗句的纸巾,是O'Casey老师在Olive生日当天,也是自己生命中最后一天,对Olive写下的一份礼物。

然而这一切都在机缘巧合之下,最终成为Olive与Kevin互相以及自我拯救的力量。

原来几朵花,就可以让一个人快乐。

所以即便再痛苦,也请继续坚持下去,因为这个世界中,依然有那么多值得我们留恋的美好。

 10 ) 我们仍需共生命的繁华与慷慨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和荒芜相欺

在我年纪尚浅且还未对平淡生活的真相窥知一二的时候,我尤其喜欢看青春文学作品,不厚重不枯燥,偶有的所谓悲喜与无常,往往都是夸大其词,其实不过尔尔。

比如七堇年写在《尘曲》里的那句“我们仍需共生命的繁华与慷慨相爱,即使岁月以刻薄和荒芜相欺”,多少契合了我当时的年少心境。

然而真实里的平淡生活却总是以它过于长久的坚忍和平静让我一次次感到失望。

每每看着年长的先生与前辈们慨叹逝者如斯又无能为力的场景,心中又创生出许多疑惑来,比如,究竟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平庸的生活?

因为张悦然的推荐,我看了一部美剧:《奥丽芙·基特里奇(Olive Kitterridge)》,心中许多疑惑便也释然。

这部剧很容易地让我想起电影《少年时代(Boyhood)》,前者几乎像是“中老年时代”,好歹后者还有许多生气与明亮在里面。

短短四集的内容,一以贯之的黑色与深蓝色基调,凛冽的画面始终透着冷冷清清的孤独感。

大概是因为集数少的缘故,每一集都具有电影品质的画面感,但整个观剧过程是挺压抑的。

远镜头里的浪头汹涌寒风猎猎,特写镜头里人们冷淡失望的表情,人物之间偶有的激烈争论时常交织着大段的留白,暗流涌动中似乎有什么要发生却迟迟没有动静,这种画面与节奏显得有些决绝。

而真正令人绝望的是它的人物和情节。

剧作刻画了许多人物,几乎都令我感觉到一种近乎触目惊心的真实感,尤其是Frances Mcdormand演绎的Olive Kitterridge。

主角Olive是一位中年妇女,似乎和许多中年的更年期妇女的状态一样,在外兢兢业业地工作,回到家还要操劳丈夫孩子,常常因为做饭洗衣的小事情而不满和生气。

看到Olive时,我仿佛看见了自己家的母亲,表情冷淡地洗着一盆子的脏衣服,常常进入一种莫名的高气压状态。

Olive待人刻薄,交际时表现得很坚硬,连小孩子都对她没好感,口口声声地叫着她“巫婆(witch)”。

她并无所谓,这刻薄和坚硬让她感到自在,甚至成为了她用以回报这个同样刻薄的世界的武器。

儿子结婚那场戏是她最极端的表现,偷走儿媳的鞋和耳环,扔进垃圾桶里,我不禁讶异于究竟是何等力量让她做出这种事情来。

儿子第二次婚姻甚至都没有让她得知。

当她独自赶到儿子的新家,面对陌生的环境手足无措时,母子之间的虚伪和睦终于完全被撕扯开来,里面满目疮痍的全是痛恨与埋怨。

后来发生了许多事情,心爱的人事一件件离去,再也没有什么牵挂的她像是被生活给击倒了。

但机缘巧合的是,Olive救了公园里一位倒地的老先生,而这又给了她活下去的执念。

其实是她自己拯救了自己,从之前为了拯救落水女孩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开始,以及对Kevin的关心和救赎,她内心一直真切地存在着的某些美好的东西,可以让她忘记生活加之于自身的全部苦难与遭际,从而拯救了自己的生活。

这一切磨砺和遭际的意义,是她最终取得了对生活的深刻谅解。

这部剧还有一个译名叫做《微不足道的生活》,恍觉这竟然就是生活全部的真相。

原来我们并非选择了平淡庸碌的一生,而是人们追求的所谓的大悲大喜大起大落根本就不是真相,这些求之不得的颠沛流离曲折离奇,只不过是用以粉饰粗糙坚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的最终幻想,我们根本没有选择。

就像《少年时代》里母亲送别离家上学的孩子时哭着说的那句“难道就这样了吗?

我还以为还会有什么别的……”然而真的没有什么别的了,生活就这样了。

而窥得这生活的痛苦真相,并非是让我们一蹶不振然后选择逃避,也绝非使我们悻悻然地咒骂怨怼,而是给了我们在平平淡淡里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当不谈理想的时候,当困顿煎熬的时候,我们仍可以苦中作乐。

当年老垂暮的时候,当气息奄奄的时候,也没有后悔与难堪。

《奥丽芙·基特里奇》短评

从美学来说,举重若轻,所以有点轻。从个人感受来说,丧逼老年人生活真是难以忍受,想到现在对娃就应付不了,我真想此时此刻就崩了自己

6分钟前
  • 还行

性格有点为了剧情冲突而莫名其妙

7分钟前
  • 霹雳菠萝包
  • 还行

所以说千万别娶老师

11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十分钟看不下去了 一个自我放弃的更年期刻薄女人欺负老实丈夫发神经 生活已经够苦闷压抑了 看这剧真是自找添堵 弃 扔到外太空

14分钟前
  • MISAKI
  • 很差

刻薄久了也就知道自己不值得被善待,所有同情怜悯再她看来都是虚伪的而拒之门外。看完花样女王再看这片,就被奥丽芙这种将自己遭遇不自觉通过言语伤害身边爱她的人的行为感到深深厌恶。你没有理由因为过去毁了你,你就去毁了别人。自知之明和病识感多么重要,有病就得治,真的。角色很成功,成功到我只能打低分来体现我对奥丽芙的讨厌。

16分钟前
  • 徐达多
  • 还行

18/9

20分钟前
  • 2046小马
  • 较差

这样一部关于生死和生活意义的平淡铺设,看起来的确让人倍感压抑,女主人公的性格在其语言上表露无遗。老年人的身体和心理是我们都会遇到的,无论是自己的长辈还是未来的自己,想要属于自己的尊严是肯定的。过去的岁月里总会犯错,不应该在最后的时光里再责备追悔什么,拥有过就是难得。用最好的爱去爱

22分钟前
  • 远溪
  • 还行

Blue is what I feel on the good days.预言般怪异又强力.它有种晦暗的正气和硬质的无奈,关于尖刻/善与错位.最普通的不高兴与没头脑们被生活风侵水蚀,这是件简单的事么?书写以精密的谋篇布局作答,意象的针脚贯穿而人物走在螺旋阶梯,一切却又似平凡自然地发生.演职员们太棒了,是他们让我如沐微寒的日光.

27分钟前
  • 岚行
  • 力荐

面冷心热的女人,爱他人,爱自然,默默做事不沽名钓誉,只是嘴巴直接了些,只是不会以别人舒服的方式进行表达,但是,我爱她。她不是不愿意语言温婉,她只是无法做到,现实中每个人在某些时候都有道理明白但行为无法做到的事情,所以,请不要苛责ta。

30分钟前
  • TM1001
  • 力荐

电视剧拍成这样还有什么好说的,很多细节都让人震惊。It baffles me, this world. but I dont want leave it yet. 如果你曾经以这样的深度去理解过一个所谓的怪人,那么便不难去理解世界,或者其他任何一个人。

34分钟前
  • 57
  • 力荐

真恶心

36分钟前
  • 方言
  • 很差

人好像还是活得糊涂点比较开心,但是活得清楚也没有什么不对。

38分钟前
  • 碓氷拓海
  • 较差

看了两集 弃了

43分钟前
  • 3du
  • 较差

挺真实的吧。谈老年人的生活。感觉有点莫名的悲伤。

48分钟前
  • ZY
  • 较差

虽口碑不错,但觉得节奏太慢,弃......

52分钟前
  • 奶奶徐
  • 还行

Olive刻薄起来不留余地,封锁情感,推开善意和温暖,难以被取悦,也就难以被安慰。可我不太能理解她的这份敏感,不懂她为何如此吝惜释出自己的善意。

57分钟前
  • 岑思录
  • 还行

两星给片头😳 后悔在看书之前看了剧

1小时前
  • califlo
  • 较差

The people who are the hardest to love are the ones who need it the most.

1小时前
  • Ada
  • 力荐

女同银屏初印象 让空巢老人难堪

1小时前
  • 九安
  • 较差

八字不合

1小时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