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忆确实是个很好用的手段,让人怀着想要更深究下去,一下就把观影者的好奇心全部打开。
至于片中的各种反转,只要逻辑性能说通,就不会出现跳戏的感觉。
戏中的主角一直都没有跳出医院,只在医院中,进行了各种的穿越,片子最后的时候,做了努力让主角进行最后的救赎,最终,结果让人感到惋惜,但是不妨碍观者的自我思考...我觉得没有比较好或者更好的对比,蝴蝶效应也是可以让人很好思考的一部片子,本片只是阐述了一个真实:错事已然成为事实,你能改变的,只是你的内心从善,还是从恶...
我相信西蒙是已经死了的(有明显的灵魂飘升向下俯瞰的镜头),但是意识因为自责被困在了一个2000-2002两年的死循环里(和《源代码》类似)(哥哥的酒和《恐怖游轮》里的海鸥类似)而且中间的那个安娜护士,我认为没有事实上成为男主的妻子,她的存在只是在拿着对讲机的那一刻,可能男主的潜意识里由于对哥哥的愧疚等等原因,导致认为这个对讲机行为加深了自己的愧疚心理,就在潜意识把安娜和对讲机当作要挟自己的砝码(车祸后第一个看到的女性想象成自己的妻子/爱人和《生死停留》类似),但是最终车祸后安娜没有留下而是匆匆离开,于是西蒙潜意识里的安娜也有了一个不太负责、若即若离的形象。
那个带了帽子口罩,西蒙说要‘杀自己’的男人,在他心脏停搏是也是现场的医护人员,可能负责注射安定一类,但是西蒙犹豫那时极为痛苦,不想男人靠近,却由于伤重等无法动弹/挣扎,于是在潜意识里把他想象成了一个趁虚而入的偷袭者。
至于他的父亲,西蒙在潜意识里对父亲有依恋和渴望爱的意识,所以把父亲想象成醒来见到的第一人(且是一个儿科医生,还企图给西蒙一颗糖)都是童年对一个父亲形象的映射。
至于杀死路上看到的那个病人,我认为同样没有真实发生,受创者可能因为自己的愧疚自责心理,幻想未发生的凶杀案,并和自己记忆里曾出现的恐怖情景联系(和《爱德华大夫》的‘凶杀案’类似)而西蒙之所以把他想象为一个大病难医的心脏病人,可能因为他是西蒙死前看到的最后一个病人,于是他在潜意识里可能认为作为病人,自己濒死的痛苦是感同身受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西蒙想帮他'解脱痛苦'的原因。
其实除了电影里的人在循环中重复,包括玻璃上的水迹,针管(剪刀)等物品,包括整个西蒙的潜意识循环,除了事发前的一小段,其他都发生在车祸送诊后的医院里,至于那个拼图,我认为是西蒙那张和父亲哥哥童年照片的变相。
看有的评论说之所以是穆赫兰道、生死停留、蝴蝶效应、恐怖游轮的混合体,但效果不如这几个片,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混合,使得重点不够明确,但是我认为这样的混乱更接近于脑内受创后的真实反应,不足可能是留下的信息和悬疑点的确使得故事稍显单薄,而且相对于《穆赫兰道》《爱德华医生》《生死停留》等片,明显那种弗洛伊德式的梦境或者潜意识带来的扭曲和迷幻感少,也没有梦境里那种扭曲的不和谐,而且台词有些昭然若揭的意思,有点怕观者没看懂而附加进行的解释,大卫林奇几乎不做解释,‘讲足够优秀的故事,把观者当成和自己一样聪明的人。
’可能就是《穆赫兰道》在悬疑片里经久不衰的秘诀之一。
阔绰子弟的痛苦与内心挣扎,有点《梦之安魂曲》的影子,(本片真的什么影子都有点),但是爱上嫂子这个设定还是有点尴尬...4.5星
又一部《生死停留》20:00-20:02分,警察,大夫,护士,义工,最亲近的哥哥和爱人很多细节和人物,都变成了自我救赎过程中的工具带着内疚、忏悔、罪恶和爱的内心挣扎警察变成了知道整件事情来龙去脉的人,既害怕世界知道自己害死了哥哥又期望世界知道自己并不想害死哥哥,于是把警察幻化成了威胁自己的妻子大夫有着救人的义务,无论是肉体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因此把救自己的大夫幻化成了拯救自己肉体的大夫,也幻化成了给予自己温暖的父亲自我救赎的路,尤此开始本来想通过时空穿梭,改变哥哥的离世,改变自己造成的一切后果却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我想,当我们无论是在死亡前的弥留,还是熟睡前的浅睡眠我们做的梦多多少少都会带着我们内心的潜意识而梦的解析可以帮助我们去挖掘我们内心所经历的一切CABLE的弥留,是带着忏悔进行的那我们的浅睡眠,又带着我们怎样的情绪和心结呢?
以下全为我自己主观乱想:西蒙有时空旅行的能力,而且还会改变未来,假设他穿越了至少三次,他送给他哥哥的酒表示穿越了很多次。
写三条线就是三种结果,但是他必须遵循规则就是有人要死。
第一条西蒙爱上了他哥哥的未婚妻克莱尔,被他哥哥皮特发现,两人上天台争执,西蒙把皮特推下去。
开车带着他去悬崖,被亲热的情侣打乱计划,开车路上撞上了回来找他们的克莱尔,三人进医院,皮特死,西蒙和克莱尔活,安娜发现了他的秘密,和安娜达成协议结婚隐瞒杀皮特的事实,又和克莱尔死灰复燃被安娜发现,房子下毒到第二次入院。
第二条线克莱尔死,西蒙和皮特活,西蒙内疚和克莱尔的关系想和皮特解释,慌乱中皮特摔下楼,西蒙开车没去悬崖边直接右转去医院,路上注意开车还是撞上了赶回来的克莱尔,医院里输血就回了皮特,去老房子看望皮特。
克莱尔和西蒙说过都是在挽救之前所做之事。
第三条线,西蒙死,克莱尔和皮特活。
西蒙没有和克莱尔亲热觉得对不起他哥哥,皮特从天窗摔下去,西蒙开车喊他去医院出了车祸,他自己死在了2000年,完成了他的救赎。
综合了《停留》和《蝴蝶效应》,前30分钟很精彩,足够的悬念和来回切换的时空,但从主角和哥哥的未婚妻在亲热的时候,给了远处正在痛心的哥哥一个镜头时已经把所有答案都说出来了,过早的暴露了一切,导致余下来所有的悬念都不存在了,一下子就很明朗化了,而且结尾也不是开放式结尾,而是让做弟弟的终于自我心理安慰得到了灵魂释放。
所以从豆瓣上评论来看评价也不是很高,由此可见,导演确实要永远比观众高明那么一点才可以赢得观众的认可,但如果太晦涩也会导致一些极端,比如这次大卫林奇的新作没之前的作品受到关注就是例子,所以《Lost》才会不得不加入大量闪回来吸引大众吧?
但是,我不得不又说但是,因为这种类型的电影毕竟不是主流,而且之前马乱曾经列举过关于“时空转换”题材的电影,当时也只列出过三个,所以看完还是觉得值得的,并且应该也可以归到这个题材,更重要的是当初可是花费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才找到这部作品的。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在对于结局的猜想在两方面不停的纠结着。
首先,这部片子是否是一部通过灵异现象来给犯了过错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的片子;其次,这部片子是不是讲述造化弄人的精神世界的片子。
看过片子的人都知道这部片子到底归属于哪一类了。
当然,这部片子不是一部励志片,但是我却觉得从某些角度上这部片子会给人一些激励之感,最终无论挣扎过多少次,结局总是一定的,主人公还要尝试多少次改变事实呢?
也许当他真正明白那个结局就是自己的选择的时候,就会停止吧。
也许我以前有点小看菲美人了,或者说他很擅长把握此类片子?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觉得他的灵魂总是有意无意的被他那张脸给掩盖起来了,就算演出发挥如此出色的本片,我还是仿佛能看到他那生性傲慢的性格不经意浮现在他的脸上(注意这里的傲慢不是贬义的,这是一种有优越感的人所带有的特殊气质)。
不过呢,菲美人绝不是花瓶,看这部片子的人应该有同感。
再说回本片,一般此类片子都会有一个大包袱在结尾等着抖露出来,但是我看过的相似类型的片子,大多数只在最后都一个大包袱,或者有很多包袱但是基本上也是一起抖出来,这部片子呢好就好在整个片子几乎是不停的在给你抖包袱,这些包袱到最后还与最终的结局不相冲突,这很难得,编剧和导演的功夫了得。
总之看的时候我神经绷得还是蛮紧的,没有什么废笔,整部电影几乎一气呵成,是一部佳作。
最后还想说一点感触,主人公经历了那么多努力,结果却是一切皆空,值得吗?
我所说的励志大概就是从这里体会出来的吧@_@
by 电子骑士2003年由瑞恩•菲利普主演的《记忆断层》(The I Inside)其实不比《蝴蝶效应》逊色。
影片同样动用了“失忆”这个法宝,男主角因车祸在医院中醒来,发现自己全然忘记了昏迷前两年间的事情。
后来发现,他的哥哥和女友都在2000年的车祸中死去,而他在那时似乎就住过这所医院。
从这儿,他似乎获得了在2002年和2000年之间跳跃能力。
真相还是一点点浮出水面。
原来,他竟和他哥哥的女友克莱尔曾有私情。
在2000年7月30日那个混乱的夜晚,真相大白之后,他和哥哥开车出去,却无意撞上了克莱尔……影片从20:00这个时间开始写起,结束于20:02,实际上,没有什么时空穿梭,一切都是男主角死前两分钟的想象。
这两分钟就暗示着2000到2002这两年。
他其实在2000年7月30日20:02就已经死去。
这样,他哥哥和克莱尔就能够活下来。
影片的情节设计相当精巧,当你最后明白过来,这竟是一个已经死去的人在做着种种不接受死亡,企图改变命运的努力时,那种悲剧感实在有些沉重。
恐怖游轮的先驱版本,概念转化的还有蝴蝶效应和生死停留源代码也有借鉴,死前8分钟盗梦空间应该也算触类旁通吧比恐怖游轮更简单,没有宗教隐喻,心理游戏罢了简单明了,没什么不清楚,虽然细节不甚完美给4星是因为,确实是先驱啊死前的怨念和执着,变做冤魂不散所以要魂归乐土早登极乐,所以要逝者安息因为生前所犯罪恶或者遭遇命运无情嘲弄最后成了死后一边边循环和轮回深爱的哥哥与不可得的恋人意外哥哥坠楼和最后与恋人迎面相撞有无数个方法可以改变结局拒绝恋人没有失手意外拿起电话小心驾驶但无论多少次穿越,结局不可变因为一开始已经发生了,没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人死也不能复生,影片开头就通过医生的嘴告诉Simon两个小时前他已经死去-There's sth wrong, I want to gonna change it.-This is your choice, Simon.-I thought I can change.-You need to leave them behind you, Simon.You died and you can't move on from all of this untill you let it goLet it go-I need another chance. I know I can do better所以,怎样能救赎呢?
假如时空不可逆转,一切不可重来那是另外一个主题了吧
另一个生死停留,尽管看到生死停留的简介说是另一版的雾气蒙蒙。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在这里并不尽然恰当,但何尝不可当做是simon弥留之际的心路历程的一份写照。
simon的自我救赎终于到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已然作恶的他执意要在离去之前完成自我救赎,或许是对人性本善的一种展现:即便是恶行者,也终究是性善之身。
纵然如此,这份真诚的自我救赎来得太晚,一切终已无可挽回。
simon的愧疚在自我折磨的来来回回之间点滴加深。
及至亡兄peter托梦般“放下一切”的劝慰,simon终知万般无力,兄因己而亡之结局无从改变。
只是simon的灵魂在这2分钟痛苦的自我救赎中,醒悟愧疚,或许减少些许负重,离世前行。
“THE I INSIDE”,恰如其分的名称。
内心皆有性善之我。
且让性善之我为行善之事,莫在无可挽回之后徒寻救赎之道。
如果一切真的只是主角临死前的想象,那么无论他死了还是活着他的哥哥和克莱尔都无法存活,因为一切都已经发生了,所以我觉得导演的意图肯定不是想表现这个,而是应该象《唐尼达科》一样想说明主角确实有穿梭时空的能力,他选择现在的死亡是为了改变影片开头出现的结局,即哥哥死了,自己被勒索,且活在羞愧和愤恨之中,但是现在结局中哥哥和克莱尔到底死了没有,剧情没有交代,另外如果真的是想表达时空穿梭,该片缺少对穿梭时空入口的定义,这是该片失败的地方,说真的,这片子难道就是为了表达一个人做错事的悔恨?
总觉得编剧没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说清楚
《恐怖游轮》的前辈。
玩砸了,后半部分出现了巨大逻辑错误,从男主看到自己开始我就知道这片要跪了,多半是讲不清了....即使是作为先驱也不应该放任自流,作为电影人难道不应该努力为自己为观众把故事内在逻辑理顺了么
擦 浪费时间
什么玩意儿……结构很混乱啊。穿越搞得不伦不类的。
云里雾里不知所以的在这都是神作 看部电影用得着那么费心么。
没拍好的软科幻
前半很抓人 比同題材的某片印象深 但總體有不少比較困惑的地方 也許是因為我睡前觀片比較疲勞造成的.. 3.5/5
与其说是心灵救赎之旅,不如说是混乱之旅。对人物精神的刻画,都没有太多用心,只是努力在制造悬疑而已,所以就显得最后的解释很牵强,只不过是为了整个故事的一个借口而已
其实还不错
结尾太仓促了,前面的铺陈也不是很有说服力,如果不是类似的片子看过太多了,应该会比较震撼吧。。。stay+恐怖游轮+蝴蝶效应+醉步男(小说)
早于生死停留
又一个不晓得自己挂了的电影~~此老梗还真是百用不厌~~
和以前看过的Anne Hathaway那部《乘客》概念差不多,都是到了最后反转时告诉你【其实你已经挂了接受现实吧】,只是这部出来得更早兼带有穿越情节,而《乘客》的女主人公在最后选择了释怀,而本片的男主角相反,选择了继续执念继续循环
太刻意制造悬疑结果把故事讲乱了
茶几了吧
感觉比《蝴蝶效应》和《生死停留》更流畅和易懂。★★★☆
他2002年死的,一切都是他的幻覺,他的哥哥和哥哥的未婚妻在2000年就死了。是這樣的嗎?
雾气蒙蒙译得真好,果然大白天看黑乎乎的。。。 ps.Peter是Robert Sean Leonard;cooney此剧早于蝴蝶效应和生死停留。
考虑到这部片子的年份,加一星。穿越,神棍,救赎,死循环
还蛮有看头的 Ryan啊这片里还是阳光帅哥~想想 危险性关系里 你那青葱少年, 麻痹你怎么生长得这么缓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