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s only two kind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There's women, and there's men. Summer Finn was a woman. Height, average. Weight, average. Shoe size, slightly above average. For all intents and purposes, Summer Finn, just another girl. Except she wasn't. To wit, in 1998, Summer quoted a song by the Scottish band Belle and Sebastian... in her high school yearbook. "Color my life with the chaos of trouble." This spike in Michigan sales of their album... The Boy with the Arab Strap... continues to puzzle industry analysts. Summer's employment at the Daily Freeze during her sophomore year... coincided with an inexplicable 212% increase in revenue. Every apartment Summer rented... was offered at an average rate of 9.2% below market value. And her round-trip commute to work... averaged 18.4 double takes per day. It was a rare quality, this "Summer effect." Rare, and yet something every post adolescent male has encountered... at least once in their lives.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女人和男人。
Summer 是个女人:身高,平均数;体重,平均数;鞋码,比平均数略小。
从所有的这些看,Summer 只是普通的女孩。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比如,在1998年,Summer 在她的高中毕业纪念册上,引用了苏格兰贝儿与塞巴斯乐团的一首歌:" 生命因坎坷而精彩 "让他们的唱片 " 系着阿拉伯皮带的男孩 " 在密歇根大卖,一直困扰着产业分析家。
Summer 大二的时候在冰淇淋店打工,这家店的收益也莫名其妙的增加了 212% 。
每次 Summer 租房,价格都比市场均价低 9.2%。
她上下班的路上,平均每天让人回头 18.4 次。
这是很稀有的现象 " Summer 效应 "。
稀有,却是所有青春期的雄性动物遇到过的一生中至少一次
最近玩某游戏有点上瘾,所以连个观后感也变成了攻略。
而攻略最大的好处就是目的明确、操作性强,鉴于本片的女主角莎莫同学毫无疑问绝对地是一个水瓶女,于是将观影直接提炼成攻略以便应用于某类典型人物,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因为可以直接付诸实践了嘛。
咔咔。
当然也有群众以为莎莫小姐可能是射手,因为她爱自由、信命。
其实不然,射手对自由的追逐是天然的内在需求,不会变成一种明显外在化的执念。
在一段关系中,他们会力图摆脱束缚、奉行自由至上的原则,但是不会把自由当成一个目标。
简单的说,自由是他们的本性,而不是一种信念。
反倒是水瓶,本性就处于天马行空的变动之中,于是习惯于把某些坚持当成毕生追求的信念,而这些坚持可以自由,也可以是,譬如知识(我随口说说的。。。
)。
很多水瓶给人喜欢追求自由的印象,但其实与其说她们追求的是自由,不如说是自由的绝对自我,她们只是不希望自我成为任何其它东西的附属物而已。
而莎莫同学跟人交往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不固定关系,这显然是属于水瓶座的某个执念。
所以本文就是以她为典型总结出来的和水瓶女的恋爱攻略。
首先,和水瓶女的恋爱关系不能按部就班。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按常理出牌,试图用恋爱-结婚的主流模式来约束她们。
作为自身拥有强大能量的水瓶女们,根本不需要用名分这样的东西来当做一段感情的保护伞。
当她们在恋爱关系中的时候,本身就对这段感情有清晰的认识和足够的控制,毫不稀罕借助外在的东西来增加安全感,所以别人的认同或者社会的肯定对她们来说都是无足轻重的。
当然除了某些对名分本身有执念的水瓶女,否则很少会有水瓶女在乎自己的这段感情是不是符合主流价值观或之类的外在评价体系。
因此据闻水瓶也是盛产gay的主。
而我们华丽的女主角莎莫同学就是不在乎恋人名分的标本型水瓶女。
她可以跟你在打印室偷偷kiss,可以在宜家和你一起玩老夫老妻的家庭游戏,可以和你一起淘碟、逛街、看电影,甚至可以对你坦露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凡是你认为恋人该干的事情你们都经历过了以后,但是她却不想给这段关系一个定义。
她不在乎你们是什么关系,只要在一起开心,至于其它,who cares?
这当然不是说你跟一个水瓶女在一起就可以理所当然不给她相应的身份,给不给是你的态度,而接不接受则是她的选择了,虽然在她们的价值体系里,感情的货真价实要远比名头重要得多。
其次,尊重水瓶女那些在你看来也许不可理喻的原则。
虽说水瓶女善变得很,但是她们本质上都是偏执狂,经常会坚守一些在旁人看起来无法解释的原则。
譬如她觉得耳洞一定要打在右边,譬如冰激凌一定要冬天吃,譬如星期三固定失踪,譬如。。。
就像莎莫同学的原则就是不做别人的女朋友。
哪怕你们在一起比恋人还要恋人,她还是会告诉你,你们只是朋友关系,不是恋人。
你愤怒、你跳脚、你痛苦,可是你一直听到是她说喜欢你,而不是爱你。
她不要你的承诺,但也不想成为属于你的谁。
所以当你爱上一个水瓶女,千万不要触犯她的那些不可思议的原则,就算你是自以为对她负责而要给她“女朋友”这样的称号。
违背水瓶女们即便很莫名的原则,结果肯定也只是逼她加速离开你而已。
再次,要给水瓶女足够的抽风空间。
水瓶本来就是那种无论做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都有可能的诡异人群,再加上女性这一性别因素,更加强了其在情感方面的不可预测性(这里仅指性别这一经验事实,而非应然层面的讨论)。
她们翻脸比六月变天还快,前一秒还嘻嘻哈哈,后一秒可能内牛满面来一碗了。
固执地不要成为任何人的女朋友的莎莫同学在和男猪分手后不久就迅速嫁给了路人甲。
听起来很晴天霹雳吧,但是这种事发生在水瓶女身上一点也不奇怪,她们拥有一个太诡异的精神世界,根本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和她们相处,只要你能透过她们风云莫测的表象了解内在的偏执原则。
莎莫同学够变化多端了吧,但是她始终坚持的只是不作人家女友而已,没有说不成为别人的妻子。
男猪被前一个原则就吓倒了,再也没能另辟蹊径留住心中所谓的the one。
当然导演本意就是要告诉我们,the one都是每个人心中的狂想,走了summer,还有autumn不是?
爱情总有下一季。
于是,再再次,我们得来考察一下水瓶女奇妙的精神世界。
其实我觉得凡是有坚持的人都是容易理解的,至少存在着理解的可能性,不像某些没有原则的星座(就不点名啦)。
水瓶女固然很奇怪,但是只要你能掌握她们内心执念的原则,就能进入她们的世界了。
可惜我们的男猪一直执迷于莎莫纷乱的外在表象之中,没能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姑娘内心真正的渴求。
水瓶女的理性和冷静往往让她们看起来很独立自强,什么事好像都能搞得定,不需要依靠别人,而且在人群里总是乐观活跃、与人为善,在你以为和她们很亲近的时候,却总有抓不住的感觉。
因为水瓶习惯和人保持着善意的距离。
但是这不是说她们不可接近。
一直武装得很好的她们往往在某些细枝末节的地方暴露柔软的内心。
例如,莎莫看《毕业生》时的泪流满面。
平时什么都不在意总是笑得很灿烂的莎莫在看到电影结尾霍夫曼抢亲成功的画面时意外地潸然泪下。
在对一切恋爱关系不屑一顾的她,有时候也是期待某个人能勇敢地带给她安定的吧。
遗憾的是,男猪没有看到这座建得很好的围墙后面是个门没锁的房子。
所以,爱一个水瓶女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虽然她们总给人风一样多变的表象,但是内在多少只是一颗赤诚之心,有些小偏执,还有些小倔强。
如果你足够聪明,就可以轻易地看透她们所坚守的东西,从而理解她们。
但是如果你不够聪明,那也不要紧,只要够勇敢,肯鼓起勇气翻过高墙也可以最后到达那美丽的秘密花园。
当然不管怎样,同样的笑话就不要对水瓶女讲了,第一次她会笑,第二次她就觉得无聊了。
ps:游戏之作而已,认真你就输了。
往往人们只信前半句,他们宁可自欺欺人。
故事大致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只是男猪脚最后顿悟了,着实不简单。
这个不是我最想发表拙见的地方,我不喜欢人们有事没事就把自己的事儿和电影凑到一块儿,长篇累牍出个独门经历出来找安慰或自慰,那只能说明他们还在耿耿于怀。
更何况,像我这样的人际交流障碍者也有雷同经历,更别说芸芸众生里的饱经磨难之人了。
如果你还未满30岁,我敢打包票,之后你还会经历更刻骨铭心的,回头想来,估计就惊觉此时此景此情的矫情和幼稚。
我之所以不想探讨何为真爱,因为古往今来的智者已经说的过多,但是想通的道理在下一次不幸面前它依旧是脆弱的,想好受一点,你最好接受这个事实。
多说也无益。
好了,回到正题,我真正想探讨的是一个关乎多数豆瓣用户自身而且他们往往从未发觉或者故意逃避的问题:谈情说爱千万别像豆瓣那般文艺。
要说明这点,就必须分析下故事里的男猪脚和女猪脚了。
1.文艺男的致命伤就是沉迷于幻想。
影片在开头就道明了原委。
男猪脚从小就接触“过于哀伤的英伦摇滚”并“对《毕业生》会错了意”。
先说英伦摇滚,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小TOM(男猪脚)背后的床架上摆着非常文艺的几张专辑,有The Smiths的《Louder Than Bombs》1900,有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Psychocandy》1985,有Public Image Ltd.(PiL)的《Album/Compact Disc/Cassette》1985等等,还有身上穿的T恤(男猪脚从小穿到大)是Joy Division的专辑《Unknown Pleasures》封面,之后又唱了Pixies的Here Comes Your Man和The Clash的Train in Vain等等,也就是说,小TOM不仅迷恋英伦,对于后朋克、迷幻、自赏派亦都不放过,我们考虑下背景是美国,至少也是90年代的美国,小TOM不听布莱尼,不听乡村乐,不听美国纯摇滚(上述除了Pixies之外其他都是英国的乐队),却偏爱英伦,而且那时的摇滚非常纯正,不像而今的英伦有了太多POP的因素,所以TOM可以说从小就文艺到了骨子里。
常听此类音乐的人,或多或少都有相同的人格。
比如TOM,就非常爱幻想,甚至是天真,认为真命天女是等待来的。
然后是与世无争,说狠点就是没进取心,喜欢沉溺在自己的小空间。
他建筑师的料,却在写贺卡,他认为楼房用了会旧会坏然后被人扔掉,贺卡却能让人留住一辈子,其实有的贺卡可能存了一辈子,事实上人们就看过一秒种。
还有,此类人常常犹豫不决,缺乏勇气和挑战精神,Summer让他高喊老二除了好玩之外,怕最大的用意就是让TOM意识到这一点。
他们还很固执,特别是感情上,非她莫属是常有的心思。
他们心情反复无常,特别容易受环境和外在事宜的侵扰,时常大喜大悲,甚至能发展成小鸡肚肠,TOM从爱summer的一切到后来直接恨她的一切,虽然这样的小男人很可爱,但却不是一个女人敢托付终身的类型。
他们敏感,有时很多疑,summer只是强调了一下GOOD,TOM就以为她肯定是周末又和另外的男人搞上了,所以感觉很棒。
而最最要命的是,这种人很容易动感情,以为在某些方面臭味相投或者倾诉内心就可以成为心灵伴侣,他们只是幻想自己想要发生的事,却从不看看对面的人到底适不适合自己。
感情用事之后,人的视野就会被蒙蔽,往往会从极端的方向想问题和看一个人,要么是十全十美,要么是一文不值。
这都是听多了此类助人逃避现实的幻觉音乐的后遗症。
而如果这样的男人还喜欢诸如费里尼和伯格曼之类的经典老文艺,那他几乎就是无可救药了。
2.问题女的神经症源于缺乏安全感。
这点是承接上面来谈的,感情用事的文艺男往往看不清女人的真面目,特别是对summer这样的文艺女加问题女而言。
这就需要扯一下TOM对《毕业生》会错意的问题。
《毕业生》有它的时代背景,是属于一个独特的纯真的狂妄的叛逆的追寻的年代,而TOM几乎就是在这个年代出生的。
他继承了片中的茫然、理想、执着,他相信纯真的一如伊莲的女子一定会出现,但是他却误读了一点,最后伊莲不是等待来的,而是争取来的,可悲的就是TOM却没有片中本一样不顾一切的勇气。
最后summer看《毕业生》时哭了,我很能理解。
因为像她这样一个女子,会多么希望能有一个如本一样的男人将她从而今的生活中解救出来。
你可能不解,好像summer的生活一直很快乐。
错了,事实上她很缺乏安全感。
片头就已经铺垫好了,summer的父母自小离异,她最喜欢的事是留长发然后再毫无知觉的把它们剪掉。
从小就已经变得孤僻、麻木实在令人有些不忍,但是的确幼时的环境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
我越来越信这一点,summer就是如此,之后呢,之后是肛门期女孩,弗洛伊德描述肛门期的孩童是最缺乏安全感的,他们会不停的索要安全感来获得暂时的快乐。
而summer大了,TOM(当然还有其他男人,甚至女人)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所以看似过得随心所欲的summer只是在找另一种可以解脱和寻求心灵空缺填补的方式,她并不是无来由的洒脱、开放、自由、随性,但这却是沉迷于幻想的TOM和文艺男们难以想象得到的,因为每个人都最关注自己的幻想或者欲望怎么得到满足,不管你承不承认。
所以,文艺男如果碰上summer这样的问题女,估计隔阂会越来越大。
如此的问题女往往会一头扎进文艺里寻求逃避,舔舐伤口。
summer对英伦、迷幻、电影和绘画很有爱,比如片中说到的两个画家雷内·玛格丽特和爱德华·霍普,前者是位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画了个烟斗,下面题字却说这不是一个烟斗;他画一座城市,而人们却像雨滴一样漂浮在空中。
这种不确定感和漂浮感,正是summer内心的写照。
而后者擅长绘画疏离的城市和城市中落寞的人,和summer相同的是,霍普生前也少有透露个人经历和思想历程。
还有Bruce Springsteen的《Born To Run》,这首歌是summer本想唱却因歌厅没有而改唱了sugar town,其实born to run才是真正显露其内心的歌,而sugar town只是一种伪装。
Born To Run这首歌是Bruce Springsteen的成名曲,它代表了其飘零挣扎的一生和对自由的向往,而这才是真正的summer。
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因心里有创伤而自我保护意识很强的人,我们也是可以从其喜欢的事物中去了解真正的她,但是TOM和很多文艺男们不会这么做,他们有自己的幻想,他们执着的渴望拥有这样一个女人,却不知道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也不知道如何才能拥有她。
因为他们不了解她,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她。
3.爱情是生活,而不是文艺。
爱情她不是《泰坦尼克号》里杰克的那句“you jump, I jump!”,也不会有《返老还童》里“Good night, Ben.Good night, Daisy.”般再无重逢的离别,她应该像《日出之前》《日落之前》里信口道来的黄段子一样生活化,她应该探讨简单的生活,深入彼此的内心,发现对方,了解对方,好的,还有坏的,都不要错过。
往往文艺男女们的心思还没有农民工那样粗犷而直率的爱情表达,他们更关注自己的幻想和占有欲,而不是对方的幸福。
爱应该是一种自由,即便得不到对方,也能如王小波说的那样:我爱你爱到不自私的地步。
就像一个人手里一只鸽子飞走了,他从心里祝福那鸽子的飞翔。
那让我们看看TOM这样的文艺男是怎么追求爱情的。
他放The Smiths的歌想取悦summer,他实际上不知道Springsteen却附和summer说很喜欢Born To Run这首歌(所以TOM也不可能真正了解summer的需要)他们去吃饭、看电影、泡吧,老三样了,然后继续是文艺路线,去音像店找RINGO STARR,之后想以此取悦summer,但她却没了感觉,因为summer需要更新鲜的东西填补自己的内心。
然后呢,他带她去博物馆,这也很文艺,不过幸好有曼佐尼的“艺术家之屎”这样的伪艺术来调侃下气氛,这次约会还不至于那么糟糕。
这些都是文艺男的通病,他们恋旧,缺少创意,有时候矫情的很小男人,却又偏偏很痴情,而且通常痴情于一个自认为是另一半却对其几乎一无所知也不想去知道的女人。
而像大叫“Penis”这样的鬼点子,却是summer想出来的。
其实summer已经给了TOM太多暗示,只是TOM太过愚钝或者沉溺于幻想,而错过了机会。
事后像很多被甩的人一样,他们不明就里,把错误和恨归结在对方头上,却没想想自己,是否对方已经给了足够多的机会,只是自己没有把握住。
summer曾告诉TOM不想要男友,问他在建筑方面的成就,在影院里看《毕业生》看哭,这些都是暗示,而TOM却没有读懂,没有去弄明白summer这些举动的原因,没去了解summer的内心,不知道summer到底需要怎样的男人和幸福。
她这多年来一直在找一个强大的、有勇气、不沉迷现状的男人给她一个稳定的安全感源泉,可惜TOM不是这个人,他无法像本解救伊莲一样把summer从孤寂、飘零的内心中解救出来,他只能成为闺密。
这就是多数文艺青年的困境,他们很容易走极端思维,但是归结到一点,就是他们或许可以给对方以快乐和信任,但是给不了长久的安全感。
所以立足现实,深入了解彼此的内心和需求,真正的爱情才会出现。
套用拉罗什福科的话,“这是一个被命运和情绪统治的世界”,而对于文艺青年而言,更是如此。
面对爱情,文艺男女们,任重而道远。
从来不看煽情的破文艺片。
但是这个看了2遍都没忍住眼泪。
这不是个爱情故事,但是也许是任何人都经历过的故事。
当你遇见一个让你心动的人,这简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世界上有那么多那么多的人,你们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出生、在妈妈怀里长大、从学校毕业等等,你们是两条完全不相干的平行线。
直到有一天,男孩遇到女孩,她的牙齿、她的膝盖、她脖子上的胎记、她的笑声以及别的一切好像是注定为你所爱的。
你们有相同的奇怪爱好,喜欢一样的年代和一样的摇滚乐。
你爱她,可她永远只说“我喜欢你”,长时间的距离伤害了爱的更多的那一个。
想知道真相吗?
真相让人绝望,去问她可又不敢知道一定会伤害自己的答案;不问则是自己忐忑不安的纠结。
逼问之后是崩溃,再之后是她的离开。
这份自欺欺人、如同鸡肋的感情,就像是那份与所学专业以及爱好不对口又为了生活勉强为之的工作。
因为你给不了她想要的,你也不是她认为的那个人。
TOM不敢追求、逼问、怨恨、舍不得放手,甚至偷偷诅咒的SUMMER,其实他一点也不了解,而且正是这些幼稚的行为和不理智的爱使SUMMER最后没有选择他。
有些话她没有跟任何人说过,但是这也不代表你是特殊的,你和他们都一样,不是命运安排到最后的那个人——即使你不敢跟她搭讪,她主动哼着你耳机里的歌和你搭讪;即使你不敢说“我喜欢你”,她主动追问“是哪种喜欢”的时候你都不敢承认;即使她主动跟你回家脱掉衣服躺在你的床上让你不知所措;即使她带你去宜家玩过家家的游戏;即使她在订婚的晚宴上也邀请了你……你觉得给了她机会,可是她给你了更多的机会,结果你却不是毕业生里勇敢抢走新娘的男主角,你甚至都不知道为什么她看那部无聊的毕业生都会流眼泪。
好吧,虽然她也许真的没那么喜欢你,可你足够爱她吗?
你爱的归根结底只是自己那份可怜兮兮的小情趣而已。
她受过伤害,不相信所谓的爱情,想变成机器人。
其实她一直想要的是比男朋友、女朋友更稳定的关系,怕受到更多的伤害所以不敢去面对罢了。
在电影院看到《毕业生》结局的时候哭了,却觉得感情流露有些可耻“我觉得自己很傻”,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到底需要什么,其实再铁石心肠的女孩到底还是个傻姑娘。
很快,有一天,那个在SUMMER拿着一本书的时候搭讪的男人突然成为了她与之共度一生的那个人,“为什么就是他?
这太奇妙了”她说,她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命运;其实和TOM第一眼看到SUMMER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呢?
TOM最初信仰的爱情被SUMMER践踏,变得不相信爱情;现在TOM变成了SUMMER,SUMMER却变成了TOM——“其实以前的一切都没有不对,我一直在想,TOM是对的,只不过我不是你的那个人”。
原来什么都没有错,错的只是不对的时间和不对的人/也或者从一开始就错了。
最后被SUMMER改变的TOM辞掉不喜欢的工作,去梦想的行业面试,并勇敢迈出第一步——邀请到AUTUMN一同喝咖啡。
就算AUTUMN也不是你的那个人,也还有WINTER、SPRING……还好夏天过去秋天就一定会到来
命运就是当你面对我的时候并不相信但在面对另一个人的时候却十分迷信的东西。
这不公平。
然而这种事不存在什么公平不公平,留下我一个人在独角戏里面入戏太深出不来也是活该。
死去了总会活来,尽管你并不顾我的死活。
最早我以为片子最后大团圆结局皆大欢喜女主角回到男主角身边,幸好我没有被剧透,最终和可怜的tom一起接受那女的真嫁人了这一事实。
你还想从我这儿得到真心实意的祝福,做梦去吧。
虽然你没有错,游戏规则你一开始就阐释得非常明了,说白了一切还是我活该我活该我活该。
我活该我还是忘不掉你。
我才不关心你在咖啡厅里遇到的那个白痴傻子神经病是什么人,我才不关心你近况如何,我才不要再吸引你的注意力,我才不想你呢,我根本不需要你。
才怪。
你结你的婚吧,你幸福你的去吧,我祝福你,我祝福你蛋糕有毒婚礼地震洞房花烛遇到杀人狂,砰,砰,砰!
我从一开始就在等待你宣判。
我列举再多人证物证也抵不过你一锤定音。
荒谬的不是你推翻一切,而是你连推翻都懒得直接就当一切没有发生过。
我以为你邀请我去派对至少也有些意义,没想到你只是为了让我落荒而逃。
不,实际上你根本不介意我是否落荒而逃。
其实这也不只是命运,真正的原因你不好意思开口我没有勇气承认——我爱你而你不爱我。
《和莎莫的500天》虽然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喜剧电影,但是基本上把某一类男子有关于爱情那些事都给讲明白了。
至于评价褒贬不一,可以解释为影片不是来自男女老少通吃的皮克斯动画,因此对于非特定人群来说就成了言过其实的好片,不过影片哀而不伤的轻松节奏使人看起来还算舒服。
学建筑出生的汤姆(约瑟夫•高登-莱维特)是一家卡片公司的祝福语撰写者,按现在的常说的话也就是专业不对口,但凭借其才华还是可以很轻松地胜任这份工作,但也像大多数职场人士一样,对工作没有激情,只是得过且过混日子。
男主角在片中的形象招人喜爱,瘦小的很有英伦范儿,虽有对建筑设计的喜好,但也只是想想而已,而且内向胆小,绝对的草食男,去K歌还得把自己灌醉才敢唱,除此之外,还有点自恋,外加自命不凡。
而与片中Summer与其拍拖,也是女方在复印室主动出手,这也为以后的两人的分手埋下了性格隐患。
而Summer则是一位出色的女性,从影片所列的夸张数据可以得知,Summer对男士的魅力可以算得上杀伤性武器。
不过性格独立的Summer总是喜欢彪悍的行事风格,虽然她可以与汤姆分享他的优美的建筑设想,与其手牵手一起过家家式地逛宜家,但Summer无法忍受汤姆看似勇敢实际上却软弱的一拳,更无法忍受他只知道得过且过而将自己的梦想埋葬于Yy之下,最无法忍受的应是汤姆及时行乐而无法大胆面对现实向她求婚的鸵鸟似的生活态度。
所以才有了最后汤姆与Summer的劳燕分飞,才有了Summer看到《毕业生》最后时刻的潸然泪下的感人一幕。
影片中的汤姆一直在与现实对抗。
在失去Summer之后,他开始直面人生,正是自己,开始了自己对建筑设计的执著追求,虽然一切都不顺利,他还是一如既往的追求。
期间,当他坐在与Summer曾经一起畅想自己的建筑梦想时,这时候Summer出现了,当Summer看到成熟的汤姆时,欣慰地握紧了他的手,虽然此时的Summer的无名指已经戴上了结婚戒指。
夏天过去就是秋季,Summer过后就是Autumn,希望一切皆好。
————————————思考题分割线———————————————有人认为《和莎莫的500天》只是一部反射其他人爱情经历的喜剧,但Roger Ebert有两个观点比较有意思,我就顺手牵羊分享一下。
In romance, we believe what we want to believe.(恋爱中,我们只相信我们想相信的。
)His(Tom’s) hand always outstretched toward his inaccessible fantasies.(汤姆总想得到自己遥不可及的美好事物)
在豆瓣上挑了部评价集中在四颗星的来看,果然不错。
感慨如下:1.summer在一开始就声明不要serious relationship,tom却还继续沉浸在 I love US的甜蜜当中,一方面觉得tom爱上了不该爱的人有点可怜,但同时更认可这种 UNserious的relationship存在的合理性。
summer同学这种比谈婚论嫁娱乐一点,比玩玩看诚恳一点是相当负责任的态度,值得大力提倡。
“I’m happy,aren't you happy?
”对啊,happy最重要,不要想太多。
2.summer嗖一下竟然嫁人了。
在山腰的长椅上,tom问她,为何要和我跳舞,又为何突然嫁他。
(呵呵,没有这么言情)。
summer的回答太人性化了,因为时间来了。
原文如何说的我忘记了,大概是The moment。
可能大多数不圆满的感情,并不是人不对,更多可能该是时间不对,太早太晚,不够成熟或者太过成熟,时机不到或者时机又过去了……不是说结婚是一个终点,但总是感情到了一个峰值。
然后这个时刻,说来就来了,谁也控制不了。
3.电影第一次让我大笑的地方好像是在沉浸在恋爱喜悦中的tom看着街道都变成蓝色系,轻快的歌声在背后响起,整个人如沐春风。
时光多美妙,但是但是,我们是相信科学的工科女,相信不管是荷尔蒙还是什么的决定了这个周期开始均是如此。
但是但是,我们也是乐观的年轻人,相信即使summer走了,还会有autumn,so,just enjoy it!
1如果你也相信命中注定的爱情(不是台湾狗血电视剧),为了那个已经出现或是尚未出现的the one and only苦苦积攒二十几年的感情,在与异性的摩擦之中坚定地守着自己的处男/处女之身。
那你要做好准备你的一腔热血也许恰好会泼到阴沟里。
有着“命中注定”之信仰的人在我眼里也不过是一群自大狂。
人们在交谈的时候,相处的时候,总是会给出一些暗示。
例如“这话我从未对别人说过”“只有你可以陪我来这里”或是“你是唯一一个怎样怎样的人”。
从好的出发点去想,人类只是倾尽所能地要表达心里的感受,可惜方式千篇一律,与石器时代相比并没有多少进步。
从不怎么积极乐观的方面去想,那只是我们出于维持关系的需要,而一直不断地向他人灌输的信念罢了。
可惜相信the fate的孩子们轻易就把自己的身份对号入座。
就像tom一样,以为自己对summer而言是不一样的,只要两个人亲吻过,牵着手在家具店里疯玩,分享彼此的床和枕头,就可以将两个人的关系定义为couple。
可是summer却说,我们只是朋友而已。
朋友之间无谓逾越雷池的说法。
朋友是世界上最模糊不清的关系。
2好吧如果你跟summer一样并不相信所谓注定的爱情,那么在你尚未相信之前你在感情的市场暂时还能够稳赚不赔。
搞暧昧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起码解决了心理与身理问题,在你最终落入俗套相信命定之前还可以享受足够单身公害的快乐时光。
人活在群体之中,就必然存在着被群体抛弃的恐惧。
因此往深了想,感情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
索性与所有人保持朋友关系,喜欢又疏离,亲近又自在。
没什么好担心。
就像剪掉头发的时候可以没有任何感情。
3我们只是戴了不同的眼镜在看待爱情。
但是autumn的出现真是狗尾续貂。
哪个好姐妹说,彼之砒霜,我之蜜糖。
爱情就是一场你追我赶,前后矛盾的游戏。
你不必再苦苦向我阐述爱的感人与坚贞。
我不想再一再申明你我没有结局的故事。
如果万千情人都是迎来送往,好聚好散。
天底下多了不知多少言笑晏晏的相聚。
不必再为任何人的离去伤心。
如果真的有命中注定。
那也是注定了每个人都是一个人。
一个人长大恋爱和结婚。
一个人的,无数个,500 days。
最近和一个3年前有过暧昧的人打得很火热。
每天在网上聊天,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说一些小暧昧的话……最关键的是,那人现在还是有GF的。
好吧,我承认这事儿我做的挺怂的,就请你尽情地唾弃我吧。
清晨醒来的时候,躺在床上,在思考这件事情。
我不停地问我自己,自己究竟怎么了?
是否期待什么好结果?
是否因为空虚寂寞?
是否我的情商已经倒退回了三年之前?
关于这件事情结果,无非两种。
要么再次退回普通朋友的原点,要么成功撬墙角谋得正位。
而这两者,似乎都对我没什么好处。
若重新退回原点,毕竟是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人,我受够了四目相对时的尴尬。
若成功谋得正位,那就准备好被旁人的口水给淹死吧!
即使我愿意做那个飞蛾扑火的可人儿,可是该发生的3年前就应该发生了吧,3年前错过的,我没有这个信心可以在3年后再一次找回来。
既然3年前没有走到这一步,总有一些跨不过去的坎儿,何必给自己留这个难题呢?
所以,我能怎么办,那就保持现状吧,不管如何,身边有个人时不时嘘寒问暖(谁知道是真心还是假意),那也挺好。
这件事情,归根结底,就是那句俗套但好用的话,He is not the one。
你瞧,对于我们这些长得不太丑,不太笨,有点儿小资本的女孩们来说,“the one学说”把我们可害苦了。
年轻的时候,睁着大眼睛可着劲儿的往前走寻找那个the one,不管两边是奇花异草还是残花败柳,通通不在眼中。
可是the one,这究竟是怎么个东西啊?
这几年,身边的男孩来来去去也不少,却丝毫没有看到一丁点儿the one的影子,这个太肥了,那个太瘦了,这个太滑头了,那个太木头了,我可以跟你看电影,可以跟你逛街,可以跟你泡图书馆……But,excuse me ,you are not the one。
短短三年五载之后,当终于累了,停下脚步环顾四周,却发现世界早已变了风景。
偶然遇见曾经的某个男孩,意外发现他已出落成了the one的样子,你欣喜的想跟他打招呼,却发现the one 的旁边早已有了那个the other one。
剩女之所以会成为剩女,至少有50%的原因要归于“the one学说”。
我们不比她丑,不比她笨,不比她差,凭什么她可以嫁了个好老公,我们就沦为大叔大妈茶余饭后的谈资呢?
错就错在你相信了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个the one,你不求钱,不求外貌,只求一个feeling,当相遇时,四目交错,即使没有天转地眩,至少也要小鹿乱撞,含情脉脉。
你只看到了她的老公如今一表人才,谈吐儒雅的样子,却忘了当初他也曾是毛头小子,戴着眼镜,顶着鸟窝的青涩模样。
你只看到了他们现在相濡以沫,你侬我侬,却不曾意识到,他们也走过风风雨雨的磨合期,无论是怎样的感情,没有过时间的历练,终究是空谈。
我们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在追逐的道路上,轻易地放弃每一次尝试的机会,即使the one出现了,匆匆一瞥,错过了也就错过了。
说到了这里,才说到这篇文章的主题,500 days with summer。
是一部好电影,帅哥,靓女,好音乐,好情节……只是关于这个主题,不好意思,full of crap。
如果我是编剧我会怎么编?
5年后,Tom 和 Summer再一次在那个山顶相遇了。
Tom脖子上骑着他的小孩儿,一只手和Autunm牵在一起,两个孩子在旁边跑来跑去,Summer依旧清纯可人,奥黛丽赫本式的打扮,say hello,尴尬无语,and goodbye,转身,镜头带过Summer的手,当初那个闪闪发亮的戒指已经不见了踪影。
画外音响起,Maybe Summer is right, there never exists an "the one".我就是这么不待见美女们,凭什么她们就可以这么一番乱折腾最后还能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
就是她们,给了我们那么多不现实的浪漫幻想。
电影里Summer真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儿,清纯可爱,不落俗套,即使是女生看来也不免心动。
美丽的女生怎么做都会得到原谅的,即使她喜欢那个什么stupid,即使她喜怒无常莫名其妙,即使她任性自私耍得Tom团团转,即使她只想有段relationship,不想做任何commitment……不管她怎么做,都不会妨碍她的可爱。
所以,如果你是像summer那样的大美人,有着大批大批的男人追逐在你身后,那你可以做这个关于the one的梦,也许一不小心,你在哪个咖啡馆也能遇见了你的the one。
毕竟,对于美女来说,在咖啡馆找到老公的概率要高很多。
可是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就几乎为零了。
无非是同学到恋人,或者同事变恋人,或者相亲对象变恋人。
所以不要轻信电影电视里那些美女们的爱情故事,遇见喜欢你的人就已经难得,如果正好你也还不讨厌他的话,那就好好抓住吧,说不准原来他就是那个the one啊!
如今,我也从3年前那个青苹果成功进化为了烂番茄。
如果说,有什么确切的成长的话,那就是那个关于the one的信念早已崩塌。
开始愿意尝试blind date,即使没有那么完美,也愿意多交往看看,不再轻易地否定一个人。
我愿意保持我的高姿态,但不愿因此而孤芳自赏,自怜自艾,也许经历了更多的人之后,才会明白the one究竟是长得什么样?
而开头那个撬墙角的故事,就顺其自然吧,既然他愿意在我身上浪费时间,我也乐得有人可以玩耍逗乐,套用句时髦的话,谁认真,谁就输。
电影以男主人公的视觉展开,开始回忆和女主人公过去在一起的500个日子,和以往的爱情片不同,这部电影独立于以往的恋爱方式,影片的故事出自于斯考特·诺伊施塔特和迈克尔·H·韦伯这对组合之手,故事灵感来源于他们的亲身体验,由于有一定的亲身体验,使得电影故事更为饱满,也更有意义。
爱情并不能只是凭空想象,而是必须要对它负责;爱情不是件容易的事,它不会让事情变得更美好,而是在某方面来说,让事情变得更加的重要。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和任何活人死人的经历雷同,纯属巧合,尤其是你,珍妮佛,婊子——忘掉一个女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她变成文学。
实在看不下去……
没想到会在这部电影里看到Spencer Reid,还有复仇者的软探员~囧瑟夫真心悲剧了~不过好软好萌~
好无聊的结尾,永远是summer后有一个更适合更漂亮的autumn用以满足失恋者的幻想。
好电影哇,无论是剧本、叙事结构还是风格、手法都如此讨巧,里面的爱情戏很有a man and a woman的调调,结尾夏秋转变很妙,喜欢喜欢!
嗯,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有些无理取闹。
不是Yes,Man上那个妞么 SHE JUST NOT THAT INTO YOU喜欢里面黑白剪辑,其他故事情节没有特殊的另外,家里装一个黑板真好
Joseph just so damn hooooooooot
在我看过的片子里,这是极少数我觉得挺烂但又有n多人叫好同时我不能理解他们为什么叫好的片子
Summer之后永远会有Autumn。
小清新无敌啊⋯⋯
小清新什么的都挺好,只是summer is just a bitch.
给高分的都是爱情经历丰富(bōzhé)的人;给低分的都是爱情顺利或尚未开启的人。按传统男女关系看故事,就是钱老说的,女人一旦决定结束一段感情,就像关闭的水龙头,滴水不漏。按最新的政治正确的角度提取观点,就是感情无所谓期限,一段结束了就是下一段开始了,不必人为节点。总之,谨慎评价别人,尽量内观自身。
summer,我都懂。演员是好演员,片子是烂片
怎么看都有点装腔作势……女主角也不灵气……看来国内外的文艺男女女青年都是要去宜家的……
God damn boring film!
装X装到心坎儿上....人家读王尔德的书听披头士的歌穿小清新的裙子剪法国风的发型追求独立崇尚自由享受青春拒绝责任简直是暧昧高手分手达人,并且最后还结了个天下无双缘定今生龙凤配的婚,文艺得人畜无害个性得恰到好处。
容易受伤的总是爱的比较多的一方
其实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多人给了好评,大概是美国版的那些年吧。
就……还好吧。想起09年爬峨嵋,跟一个日本帅哥交换MSN然后才又开始用MSN然后才跟MSN上唯一的好友小郝重新联络上然后才在一起的这也是机缘巧合吧要不是日本帅哥我根本打算弃用MSN的……峨嵋市的豆腐脑好好吃啊有很多牛肉干炸酥肉以及切碎了的花生米洒上辣椒油和香菜真是好吃哭了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