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The White Lotus Season 1,白莲花大饭店(台),白莲会(港)

主演:詹妮佛·库里奇,穆雷·巴特利特,康妮·布里顿,亚历山德拉·达达里奥,弗雷德·赫辛格,杰克·莱西,布莱特妮·奥格拉迪,娜塔莎·罗斯韦尔,西德尼·斯维尼,史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剧照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2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3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4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5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6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3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4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5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6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7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8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19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剧照 NO.20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除了风景聊胜于无

说实话要不是JI会参演第三季我真的对这套没兴趣。

嘲讽富人的陈词滥调终究会变成怜爱这些群体的真人秀,对,和素人选秀明星真人秀流量网红以及卡戴珊家族 一样,喜欢这种的人大部分会爱上烂人,和烂行为,只要它们“有趣”。

这一点在db讨论里已经可见一斑。

导演做了一些扭曲的中产表演,又让他们“圆满”而归,逃离也是“圆满”的,而服务人员要么备受打击要么犯了重罪,一种很现实的讽刺,但也难掩在角色安排塑造中的爱男观感。

我的观点和wiki这段一样:“该剧在讽刺富裕的白人上层阶级时,并没有充分涉及该剧似乎准备批判的议题。

波尼沃齐克认为该剧“可以更多地关注阶级事的下层部分;它只是轻描淡写地描写了为客人收拾餐桌和执行晚餐仪式的夏威夷本地员工的生活,但并没有真正探索这些生活”。

Vox的米切尔·库加 (Mitchell Kuga)写道:“ 《白莲花》嘲讽帝国主义,模仿道德中心,但从未触及主题,只是一种姿态而已……”再者,“被姐姐欺负打压的社恐弟弟”这条线。

是我觉得最舒适同时也是“最不舒适”的。

因为这条几乎是全剧最明亮的一部分,而且可以看出编剧的偏爱,在嘲笑富人同时也给了他们(z世代)一条出路和建议可以说,最不扭曲黑暗的一面。

也是我最能感同身受的一面,但就是,为什么这个角色要给男人?

只给了一个看似无辜沉迷网络的典型z世代青少年。

女性就只是要么沉迷于空虚与扭曲的欲望,要么追寻自我一定要牵扯到性缘,要么就是纠葛在与离世母亲的CPTSD中…当然里面有讽刺婚姻洗脑女性,殖民者剥削原住民以及各种,但都完全没有深入到本质。

为什么编剧认为女性就做不到离群的超脱和感受自然的力量。

并不是想从这部似乎玩弄其实是在怜惜富人的剧中非要深扒女权主义,只是想说无论是白人还是原住民女性,描写得依然是男导演的忽视认知和刻板印象。

 2 ) 只是一个很随性的个人记录,关于度假村如何改变一个人

我十八岁的时候真的去了一个热带岛国的五星度假村,跟着家人一起去的。

和剧里一开始一样,一群工作人员在门口欢迎你,给你递上热毛巾(热毛巾上还有薄荷香),还会给你一小块冰块和柠檬水。

所有工作人员你都记不住脸或名字,统一的笑容,统一轻飘飘的话语,只觉得感受很好,享受了服务,但没有说“谢谢”,只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他们就是工具人。

然后进屋开始一番拍照打卡,结果经理走来,告诉我们房间给错了(对,就是那么drama)。

我当时脑子就直接烧了,行李直接扔地上,让服务员拿,给服务员摆臭脸。

其实回想一下,这真的不像我,你想想人家就像剧里的员工,压力也很大,也尽力维持笑容,但我就像一个mean girl一样不懂得体贴。

你以为人家绕着你转,实际上这儿有几十户客人【我住的那间标榜住客永远低于两百人,为了保持服务效率】。

我爸也是各种埋怨,都快骂人了。

到最后换了一个海景房,消气了,开开心心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经理会贴心来问你住的怎样,饭好吃不,然后我妈就拉着人家开始唠叨这边酱料不够啊,中餐选择不够多啊,看得出人家应该挺想走的,但那时候就觉得,我是顾客我是上帝,我花了钱,人家得听我抱怨。

接下来就是各种待在房间,看电视,泡大浴缸,发现浴缸不会开按摩功能,打给柜台,一定要工作人员上来教。

之后在泳池旁边看书,晒晒太阳。

唯一和剧里不太一样的是父母和我,姐妹各住一间房,把房间分散开来,也少了争吵。

然后几天过去,准备回去的时候还觉得飘飘然,之后细想不对劲啊!

你想想看,读书在哪儿不能读,浴缸在哪儿不能泡【虽然肯定没度假村的浴缸大,但人泡那么大的浴缸干嘛】,说是放松,但真的没特别放松到。

每天都在对服务人员的抱怨中度过【跟其他住客开口第一句就是抱怨服务员太慢,餐点选择少】,但却也很虚伪地享受人家的服务。

还要跟父母吵架,因为父母就看不惯你一直看手机,叫你享受大自然,结果下午我妈也开始拿起电话各种打给客户。

比起自由行,还是住民宿,度假村就单纯是个坑,要把你埋进去,你还心甘情愿地往里头跳。

自那次之后,小女子发誓以后旅行方式绝不选度假村,去外面看看世界,走走路,逛博物馆,吃街头小吃不好吗?

总而言之,度假村就是一个巨神奇的发明,让你来到一个异域小岛,把你困在跟城市一模一样,只是装修特别点的豪华公寓,让你跟各位工作人员互相折磨。

本剧的导演忠实地呈现了顾客和工作人员的视角,估计颇有经验,同时坚定了我再也不去度假屋的决心。

那地方会让人魔怔。

 3 ) 觀後感

這個劇名其實挺有意思的,white lotus在英語里雖然沒什麽隱含的意思,可是在我們中文語境里,“白蓮花”形容本片大部分角色,那簡直太合適不過了。

這是一群富人度假的故事。

這些人里,有隨便買個手镯就要幾萬美元的女CEO和她的家人;有習慣于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的富有直男和他的新婚妻子;有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生活多舒適的單身中年婦女。

明明是美景美食當前,這些人卻因爲對很多人來說不值一提的煩惱而不以爲意。

對這群早就習慣了優越生活的人上人來說,他們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己的現實生活帶到了本來應該是逃離現實的假期裏。

Mossbacher一家的假期,從一開始就風波不斷。

女主人Nicole只想帶著家人好好度個假,男主人Mark卻心事重重,總算得到了自己沒有得癌症的好消息後,卻忽然驚聞自己父親居然是深櫃,令他開始徹底懷疑人生。

女兒Olivia帶著自己的朋友Paula一起,但看著Paula和度假村工作的本地小夥Kai在一起後,妒忌心發作。

Paula跟著朋友一家來度假,但她顯然並不真的那麽喜歡Olivia這個朋友,她的內心煎熬終于以一種糟糕的方式爆發。

兒子Quinn全程被忽略,被姐姐欺負地只能睡在海灘邊,不過這個陌生的異鄉卻給了他從來沒有過的東西。

Shane是典型的出身好、一輩子沒吃過苦的富有人,他習慣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所以當他沒能住到自己想要的房間,甚至被酒店經理Armond戲耍後,本應該放松快樂的蜜月就徹底被毀掉了。

這個從來都自我中心、被媽媽寵壞了的男人,甚至對枕邊新婚妻子Rachel的異常舉動完全沒意識。

Rachel長得漂亮但出身普通,雖然嫁了個有錢男人但並沒有想放棄自己的事業。

當新婚丈夫把蜜月的焦點都放在和酒店經理爭執上,當婆婆忽然出現在自己的蜜月里,Rachel終于不得不直面自己做靈魂拷問:我是不是犯了個大錯?

Tanya帶著母親的骨灰盒來到度假村,打算和母親做最後的告別。

在遇到度假村里的SPA經理Belinda後,一片迷茫的Tanya似乎找到了新方向,但很快,她的注意力又變了。

在現實里,這群人無一例外都過著遠勝于普通人的生活。

但他們對此卻好像一無所知,似乎要什麽有什麽是正常的,是應該的。

所以,對一般人來說,能用來逃離現實的昂貴度假村在他們眼里,反而普普通通甚至充滿了“得不到”的煩惱。

這是一個關于privilege的故事,但比起其它相似題材作品,本片無論是故事走向還是角色塑造抑或內核深度都是相當出色的。

遊客里,Paula是唯一一個非白人,但此刻她享受著一切白人特權,膚色只是讓她比她的同伴稍微敏感一點而已。

從Paula和Kai的對話里能看出,她並不那麽喜歡自己“最好的朋友”Olivia,對她的缺點完全明白,甚至看著Olivia這一家人不由自主流露出的高高在上感,她也並不是那麽舒服。

但與此同時,她卻跟著這一家人度假,享受著這家人特權帶給她的一切好處,她內心自然是煎熬的,但這份煎熬並不能改變她同樣作爲擁有特權一方的身份。

Quinn大概是本片最讓人同情的角色,他被家人忽略,也沒有家人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可是作爲這一家人的一部分,他同樣是享受著特權而不自知的。

另一個讓人同情的角色Rachel也差不多。

Rachel的丈夫Shane是典型到不能典型的有錢直男。

他自信爆棚,對自己應該擁有一切毫不懷疑,毫無意識地俯視所有非自己階層的人,哪怕是自己的新婚妻子。

還在蜜月中的他就可以隨意貶低妻子娘家,貶低妻子的工作,完全可以想象對其他人,他會是如何瞧不起的態度。

可是Rachel和這樣一個人在一起真的那麽值得同情嗎?

丈夫咄咄逼人的態度雖然令她不舒服,可在這里,她卻實實在在因此享受到了隨之帶來的特權。

並且Shane從來沒有掩飾過自己是怎樣的人,這就讓人好奇,Rachel怎麽會這才意識到自己“犯了個大錯”呢?

擁有特權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無意間的舉動對別人的影響,Tanya就是典型。

在她最迷茫最消沈最孤獨的時候,Belinda出現了,她于是鼓勵Belinda去擁有自己的事業,提出自己能投資。

一開始並不爲之所動的Belinda慢慢開始相信,相信眼前這個“富有的白女人”(rich white lady)真的能改變自己的人生。

但Tanya的一時興起後,根本沒有在意留給Belinda的會是多麽大的失望。

本片主旨顯然是嘲諷1%階層,但這種精准揭開這群人虛僞表面的方式,真是太獨特了。

和其它講富人作品不一樣的是,大部分作品里,無論是角色本身還是觀衆視角,都會很明確地表明“這不是一群好人”,或者至少,這是一群“缺點明顯又多面的人”。

這個故事里的所有人都覺得自己是好人。

Mossbacher一家都覺得自己很woke,但說著說著Nicole就忍不住心疼作爲“白直男”的兒子,認爲這個人群這幾年已經遭了夠多苦了。

Olivia倒是能爲朋友Paula說話,也理解看著夏威夷土著表演時Paula不悅的反應,可是她的一切意識都只是言語上的,毫無任何行動,哪怕是和Paula真的好好談一談。

Shane覺得自己作爲丈夫,讓妻子不要辛苦做無意義的工作是體貼,“我都養妳了妳還要怎樣?

”甚至算得上這群人對立面的酒店經理Armond,他對于自己這份無時無刻不需要和麻煩的客人們打交道的工作非常厭煩,于是找到了自己對抗發泄的方式,和Shane對著幹,但不知不覺也讓自己陷入了爬不出來的深坑里。

大部分以富人爲主視角的故事裏,哪怕主角是“壞”的,也會讓觀衆不由自主站在主角一邊。

但本劇特別就特別在,它同樣是從富人視角來講故事,既沒有合理化這些角色的“壞”,又沒有因爲大部分角色都不那麽好而讓觀衆沒法看下去。

它既沒有刻板印象里的富人醜態,沒有用卡通化醜化的富人形象來嘲諷,又確實揭露了他們虛僞的一面,所以讓人覺得真實的同時,作爲文藝作品,也足夠好看。

撇開對富人階層的嘲諷,本片整個故事本身就很特別。

雖然第一集一上來就有一個“有人死了”的大謎團,但是和《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不一樣,越看下去,觀衆越不在乎謎底。

全部這6集,所有角色經曆的故事看起來都是波瀾不驚的小浪花,但就是這些小浪花慢慢彙聚起來,最終迎來了大波浪。

觀衆的觀看經曆就是,也說不上到底期望一個什麽結果,但就是想看下去,想看看這些人一步一步都會經曆些什麽。

所以前5集來看,這好像是沒有誇張大drama但是能勾著觀衆一直看下去的故事,但是到了最後大結局,卻奉獻給了觀衆非常意外的高潮。

所有的故事都不是無用的,所有看起來不經意的小細節最終爆發,這個“誰死了”的謎底以一種非常黑色幽默,又非常合理的方式把所有故事線收攏起來,相當意外,也相當精彩。

而且更難得的是,正是這最後一集,很多角色都變得更立體,更像真人。

比如,本來觀衆非常同情的Rachel,當她對著被Tanya拒絕的Belinda哭訴自己的人生困境時,真的很難讓人再有什麽同情。

想想看,一個人群里一眼就能成爲焦點的年輕美女,她最大的困境是富有的丈夫要養自己,但是自己又不想當一輩子的arm candy。

坐在她對面的Belinda呢?

幹著一份普普通通沒什麽前途的工作,成天和這些何不食肉糜的富人打交道,剛以爲遇到貴人能將迎來人生轉折,結果不過是人家旅途的小插曲,還得繼續爲生活奔波。

天天996的社畜要是面對一個富二代哭訴自己明明想努力,可是無奈家里太有錢了只能委屈自己天天到處花錢玩,Belinda一臉生無可戀站起來就走的反應,大概已經是相當克制了。

一整季都讓人覺得Bitchy的Olivia在最後一集里也有驚喜,她似乎理解了Paula對自己和父母完全一樣優越而不自知的指責,沒有選擇爆出Paula的秘密,反而擁抱她安慰她。

Tanya也是,不能說她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讓Belinda多失望,她顯然是有所內疚的,只不過Olivia和Tanya的負罪感都是在自己已有框架內的,她們確實是真實的有感情的人,但對于她們既有認知,也就是充滿特權生活之外的東西,一疊鈔票和一個擁抱,大概已經是做出的最大道歉努力了。

 4 ) writing is on the wall

作者只把最美好的祝福放在小儿子身上了,贴近自然是人洗涤生而带来的原罪的最好方式了。

富人真地来度假了,获得了疗愈,和好,甚至爱情;而穷人付出了劳动,情绪价值,甚至赔上了人身自由,和生命财富,信仰崩塌,自我丢失。

The writing is on the wall. 对于依附高管一家的puala, 对于选择做洋娃娃,隔壁挂件的rachel, 悲剧的,虚伪的,摇摆的,两面的,自我厌恶的人生已经预示了。

富二代妈宝男演的太好了,看的时候不由得想起身边的一些男的,表面看起来不那么妈宝,但是真的很相像,世界一定要围着他转。

总因为小事发脾气,喋喋不休,总想着报复别人,总担心别人针对他,焦虑于别人不够尊重他,把身边朋友的惨事拿来取乐,谈起朋友总是一副鄙视的语气。

还有一些男的,认为别人的工作爱好毫无意义,反而是当个花瓶,当个按照他人期待要求,结婚生子组成家庭的机器来的重要。

 5 ) 社会阶级、政治隐喻剧

开始看以为是悬疑犯罪剧,开篇就是几个人坐船到岛上度假,和《无人生还》开场一样。

剧情展开,才觉得这完全不是悬疑推理剧,也不是生活喜剧,也不是家庭伦理剧,但又都有点儿元素。

她反类型、杂糅类型,凭空弄出一种很不一样的、异质性的风格,仅凭这一点,导演编剧就非常牛了。

不过故事总要有一个核心表达,看到第五集,觉得这个故事的人物关系架构和情节线,围绕着一件事——关于社会阶级和阶层差异。

这么轻松狗血感的故事下,其实探讨了一个非常严肃的政治话题。

这种感觉是慢慢给出来的。

第三集怪异家庭吃饭时,两个女孩儿讨论了希拉里,和妈妈杠上,白左和自由派分歧明显;女强人妮可对傻白甜新娘瑞秋,有导师见粉丝的优越感、居高临下地指导瑞秋人生,又忽然批评她写的文章攻击了自己;故事里总会让人觉得在写富人圈子和穷人圈子的界限,比较明显的是新婚夫妇那一对,阶级不平等产生二人相处时的隔膜感,除了床上、其实互动都不多。

瑞秋在婆婆眼中就是一只的“战利品花瓶”,而且还毫无在意地告诉了花瓶。

由经济所决定的社会阶级/阶层差异性在经济高度发达后,会逐渐加剧,人类也会按照阶级区分不同的人群,这些人群有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处事方式。

这个戏在呈现阶级差异性上,非常幽默生动,剥去美好面纱,还原人间真实。

经理要用一点排班的去潜规则下属小鲜肉,原本答应小鲜肉可以自己选上班时间,结果事毕就说自己忘了,你明天就来上班;白富美女孩儿奥利维亚带着朋友宝拉来,宝拉是穷人,奥利维亚看她找了个土著小男友,就跑去勾搭这个男生,也像是一个隐喻情节,穷人喝骨头汤,如果富人没有骨头汤,即使富人没那么喜欢,也要抢过来,不允许穷人独有。

新婚丈夫特别white trash,妈宝、自私自利,情绪不稳,本质其实容易怂,编剧写这个人物时,大概非常厌恶这类人——身无长物,对社会毫无贡献,还一副理所应当享受一切的样子,心智不成熟。

对女白左妮可的塑造,也恶感多于好感。

这个作者应该是个自由派,既不左也不右,看不惯这两类人。

“白左”妮可,她女儿,伪善矫情自私自利,深入骨髓的白人种族自恋癌患者;白右,包括新婚男和他妈,金钱至上,剥削有理,穷人都闪开,女强人妮可分分钟可能被掰弯的逗比老公,他反感左派的虚伪:有钱的已经有钱了,说再多也不会捐给穷人。

还有那个从《破产姐妹》片场过来的单身大妈谭尼雅,情感吸血鬼型人格,needy,自私,贡献了本剧最搞笑的梗,误以为钓鱼大叔参加了“黑命贵”运动(其实大叔只是个普通公务员)而油然而生好感。

智商情商堪忧,情绪状态尤其不稳定。

故事里的富人如此荒唐,穷人也好不到哪里。

经理阿蒙德瘾君子,赖下客人的药复吸成功,乱搞下属,还整蛊客人,他说自己看到这些度假客人吃饭就犯恶心(大意)。

第一集里的萌萌的女服务员为了找工作隐瞒怀孕,第一天上班就生产;夏威夷男孩儿KY经不住两句劝就去偷东西,宝拉的逻辑更是神逻辑,自己跟着闺蜜奥利维亚家来度假,你吃喝玩乐都是人家的,还要串通外人来偷人家东西,还义正词严认为自己替天行道和站在道德高处,其实不过是为了发泄自己对奥利维亚压榨她的不满。

穷人倾向于向比自己更可怜的人寻找优越感,救赎感,不过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处境无能为力罢了。

正如宝拉约会夏威夷男孩儿,圣母心爆发。

黑人女理疗师到目前为止,是全剧最正常的人了;第二正常的是新婚傻白甜瑞秋,她终于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及时止损人生还来得及。

但二人都带着对富人施舍财富改变自己人生的那种幻想,那种不可言说,很微妙的心理。

这个社会也不会因为看了什么理论指导,听了什么讲话,人性中的嫉妒、贪婪、懒惰、虚荣、不劳而获、这些垃圾品质就会荡然无存。

相反,因为这些人性,人类的阶层差异越来越大之后,只会行为越来越荒诞、越不堪。

其实,看到第五集结束,我已经不关心谁是受害者了,她确实不是一部罪案悬疑剧,她是关于这个时代下阶级差异的人的故事,这个剧太真实,格外有感受,中国社会何尝不如此。

比如某顶流明星的事情,我看到那些自愿进入猎人围猎圈的女孩儿们,也都有智力资源不足,社会资源不足,导致的认知扭曲,行为失序,因为资源在向上流动,从不向下制造的社会现实。

甚至有的受害人觉得,某凡是那么高级的人,自己很微不足道。

这种情境像极了剧中妮可指责本来一心是想讨好自己的瑞秋写过一篇企业家的文章,妮可翻脸跟翻书一样快,特别无情,老娘高人一等,高兴的时候对你笑,不高兴就随时diss你。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SM心理就在这个社会存在着。

我们大多数人不自知。

 6 )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

一开始觉得挺轻松,挺好看的,不过到最后两集,就有点不是滋味起来。

单身女富婆——一开始我还挺喜欢她的,虽然她看着一副神神道道,乱七八糟的样子,但是我认出了她,我在《破产姐妹》里见过她,她开一个清洁公司,手底下若干个清洁女工,她大胸大屁股的夸张身材,她讲话的夸张姿态,都令人印象深刻。

她在这里老了许多,比原先更加胖了,但是我还是认出了她。

这令我对她有了一个先入为主的好印象,虽然她对黑人按摩师突发的热情让我感觉有点不大靠谱,但是,我还是很希望她的热情和她的投资真的都能落实。

然而预感成真,这份热情果然是不靠谱。

一旦有男人上门,她立刻就转移了注意力,开启了她颇有自知之明的——“我很黏人,情绪很不稳定,几乎就是个疯子”——的恋爱之旅,虽然她这个恋爱,在我看来也毫无靠谱之处,但是她认为她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她摆脱里的她的旧“窠臼”(没有英文字幕,我的听力又不行,没听明白原文到底是个什么词)。

总之,她告诉黑人女按摩师,创业投资的事就此作罢。

老实说,黑人女按摩师表现得算是非常好了,她心里应该是早就知道这事儿不对了,但是她还是表现得很自然,很体面,绝口不提投资的事,直到女富婆自己开了口。

坦白说,这番说辞真是太虚伪了——“我不能像以前那样,用金钱操控别人,我不能再进入一段交易性质的关系”。

我能接受在结束的时候说上一点虚伪的,遮掩的饰词,毕竟人们要维持一点体面,不要轻易撕开那温情脉脉的面纱,但是,这样的虚伪也实在是太讽刺了一点。

女富婆给了黑人女按摩师经济补偿,一个厚厚的装了钱的信封。

但是黑人女还是哭了——她一定是有过很大的期待,充满对新生活的想象,她还写了厚厚的企划书。

这时剧集里最难堪的一幕发生了:富婆回来拿太阳眼镜,正撞上黑人女的哭泣。

她拿上眼镜,几乎是慌不择路地跑走了。

好吧,也许我应该说,女人好歹比男人强些,至少女富婆给了钱做补偿。

我希望这钱能令黑人女好过些,但是,我看她的样子,似乎是在先前报了太大的希望。

也许她以为她的人生要转折了,结果却仍然陷在黑暗里。

这点钱也许完全弥补不了她的精神创伤——但是我得说,有总好过没有。

这一段,女富婆和黑人女的故事,是我以为最好的。

很讽刺,但是很好。

与此同时,高管母亲的一家就简直是荒谬。

那个大惊小怪的窝囊父亲,就因为挨了窃贼一顿揍,就变成了儿子女儿老婆心目中的英雄??

疏远的儿子,叛逆的女儿,就跟被洗了脑一样,成为了父亲的崇拜者,最扯的是一直看不上他的冷淡的老婆,竟然因此跟他做起来爱来,还获得了极大的满足???

这真TM的太扯了,美国人的英雄情意结简直已经到了荒谬可笑的程度。

女儿和女同学的那一段也很扯,前面还行,对少女的塑料花友谊表现得还算不错,这是少女们很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关系:在彼此作伴,共同玩乐的同时,暗涌着一种隐秘的嫉妒和恶意。

尤其是这种,贫富悬殊的关系。

大小姐身边总是会有一个梅香的,只不过这个黑人少女梅香不那么恭顺,也不那么能忍——她的恶意释放了出来。

所谓为夏威夷土著的不平,不过是一种借口,她心中有她自己的不平,不忿,不能忍,她借此都倾泻出来。

然而结局是那个势利刻薄的大小姐主动原谅了她,拥抱了她——excuse me??最后一集的大小姐是被人穿越了还是夺舍了?

新婚夫妇那一段,新婚妻子是《致命女人》第一季里的那个狠角色。

她在这里变成了一个跨阶层嫁进豪门,又不甘当花瓶的,有点混乱,又有点莫名的小女人。

坦白说,我不明白白她为什么那么不满于她丈夫要求换房,这在我看来是理所当然的:订的是蜜月套房,结果给的是次一等的套房,他要求换回蜜月套房有什么问题?

那个经理就是有问题啊,自己犯了错,不但不肯承认,还一直推脱,你弄错了房间,蜜月套房重复给人订了两次,那你至少把多出的那份钱要退人家吧?

总得道个歉,给点补偿吧?

他却是根本就不承认,男房主把订房信息都放在他眼前了,他还是一味东拉西扯——我一点也不同情这个经理,他就算被开除也不冤。

更何况他还压榨他的员工。

当然这个男房主也的确是很有问题,他好像全靠家里的钱过日子,当然,他家里很有钱。

他和他妈妈的关系好得有点,怎么说呢,我跟我们家的猫就是这样的亲密,这样的,怎么看怎么喜欢,怎么看怎么都是“我的宝贝儿”。

但是我的猫可不打算跟别人结婚。

他老婆坐在一旁,听着他和他妈妈絮絮地家长里短,明显是觉得不适了。

这妈妈还是如此的,充满了有钱人的优越感。

其实我不大明白的是,她嫁入了豪门,虽然是有婚前协议,按她的话来说是“条件非常优厚”,但是为什么她上学的贷款还没还上?

这里有点含混,我没搞明白她嫁个豪门,拿到手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到底是有多少。

如果好处够多,那么暂时不去工作也问题不大,如果像她对女高管说的,婚前协议会让她离婚后维持不了她的生活——怎么,一份“条件优厚”的婚前协议,连她离婚后的生活都维持不了的么?

好吧,就算婚前协议不怎么样,那么既然老公和婆婆都口口声声“你现在已经不需要赚钱了”——那就他们实实在在地那钱给你呀,足够数字的钱到了你账户上,那你不上班就不上班呗,反正上班不也是为了赚钱么,她不是也已经清楚她毫无天赋,没有足够的能力,写的东西都不过是狗屁么。

然而她一句也没提钱,光是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对丈夫倾诉她“要保持尊严”。

“不想当附属品”。

好吧,有这个意识也行,建筑在性吸引力上的婚姻本来就不靠谱,早离早好。

然而莫名其妙的,她又回去了?

发生了什么?

难道只是因为黑人女按摩师那句“我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你”??

第一集里放了个圈套,让我误以为死了的是他老婆,却原来是那个经理。

好吧,总的来说,这个剧想表达的似乎就是,穷人最好还是远离有钱人,靠近他们会变得不幸……经理死了,按摩师精神受创,黑人少女的露水情缘被抓起来了——而有钱人们,他们圆圆满满,和和美美的,度完假离去了。

 7 ) 美国式虚伪

《白莲花度假村》在社交平台上的评论褒贬不一,花了两天时间刷完第一季,我对美国式虚伪真是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莲》的第一集十分精彩,从陌生人的small talk引出一个人死在高档酒店,颇有些阿加莎小说的意思。

镜头迅速切到一切发生之前,在一艘船上有这样几个家庭,是不是也有点1900s欧洲小说的笔法:死的是这些旅客中的哪一个?

年轻的女孩们自以为是地揣测每个人的身份,结果一个都没猜对。

第一集的其中一条线索从工作衫上小小的污渍展开——是什么,为什么——Lani(这个酒店经理数次无法记住的名字)拼命地忍住阵痛,她的孩子却急不可耐。

讽刺的是,在这个紧要关头,经理不仅想把她赶出去,甚至阻拦其他员工去寻求可能是医生的客人的帮助。

更讽刺的是,这个线索在第二集戛然而止,一直到结尾,没有任何一个人再次提起这个工作第一天就进了医院的女人。

酒店把她遗忘了,而酒店的客人根本不曾认识她。

这个看似和主线毫无关系的插曲,实际上是第一乐章之前的序曲,已经在此将主题挑明:混乱、漠不关心、而最终什么都没有改变。

漠不关心是美国式虚伪的中心。

如果说英国式虚伪是“我不关心”,那美国式虚伪就是“我假装我关心”。

我想这个“虚伪”最好的体现就是很多其他地区的人都无法理解也无法融入的small talk文化。

甚至各个平台上都有“small talk指南”一类的视频和文章。

They talk but they don’t care.But they can’t stop talking.就是这么一回事。

沉默是难以忍受的、尴尬的、甚至是不体面的。

必须要用笑声、语言和肢体来填补这些空白。

而为了尽力表现出自己的体面,必须从一些无关的话题中引出自己所拥有的privilege,并问清楚对方所拥有的privilege。

It’s about getting as much information as you can in this short time and also maintaining a smooth conversation. No pause. No awkward silence. And most importantly, no indecency.“体面”是一个更难把握的标准。

到底怎样才体面,比起一味地夸耀自己,简单抱怨自己的小烦恼是更体面的,而抖出自己面对的巨大选择则是最不体面的。

《莲》中每一个角色几乎都费尽心思在这些短小、无味的谈话中维持着自己的体面,从他们极力遮掩的和极力张扬的东西中,这些人形象显露出来。

只有一个人例外——她的世界里甚至不需要体面,只剩下感受——Tanya McQuoid。

我无从得知Tanya到底有多少钱,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她不仅不用工作,甚至连维持社交关系都不需要。

她的生活,用第一集里的话说,其实就是:我已经尝试过了世界上所有的按摩(spa)。

它引申出这个角色舒适到极点的生活状态,而她的生活就是放松,也只剩下放松。

就是这样一个连虚与委蛇的社交都不需要的人,却做出了和其他人一致的虚伪的行为。

她把酒店里为她服务的女按摩师当成情绪垃圾桶,要求她陪她吃饭,喝酒,并承诺她会资助她的个人按摩店生意。

但当女按摩师把项目企划书递给她时,她却一头扎进新认识的男人怀中。

最后她给了女按摩师一大笔钱,并说:我现在最不需要的,就是和钱有关的这种不纯粹的关系。

可以说,她从始至终只考虑了自己,而她所拥有的财富合理化了这一切:因为有钱,所以可以要求她人忍受自己无尽的唠叨,因为有钱,所以可以开出空头支票并毁约,因为有钱,所以一切话语权都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随心所欲地解释一切,可以把所有人当成工具,不需要了就扔掉。

而她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也永远无法意识到这一点,毕竟她的自由意志也被无穷无尽的按摩放松掉了。

异化就是这样悄无声息。

这些人都已经忘记了真实的生活,并且将虚假的生活和价值观奉为圭臬,不断履行这一种虚假。

而剩下的很多人,虽然并没有完全脱离真实,也学着这些人的样子,不断追逐这样或那样的虚假。

于是,我们不得不常常审视自己,常常反思自己的生活,也必须反思文字、优绩(meritocracy)、还有其他许多善于伪装的东西。

幻觉是一个接着一个,永无止境、永不停息的。

失去幻觉之后,还有什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

这是选择真实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8 ) 夏威夷原住民是如何被摧毁的

“Contrary to the romantic images of Hawai‘i as an exotic American paradise, peddled globally by a multibillion-dollar tourism industry, heated political battles among groups armed with oppositional histories occur frequently in Hawai‘i.”“与夏威夷作为异国情调的美国天堂的浪漫形象相反,在全球数十亿美元的旅游业中,武装着对立历史的团体之间的激烈政治斗争经常发生在夏威夷。

”- Saranillio, Dean Itsuji. Unsustainable Empire : Alternative Histories of Hawai'i Statehood—————————————————————【夏威夷州地位历史的另一面】在1959年8月,夏威夷正式成为了美国的第五十个州。

听闻夏威夷,谁都会想起绝美的异域风光和热情的草裙舞,是一个绝佳的度假胜地。

然而,多数人所忽略的是美国与夏威夷州地位历史上不为人知且残忍的一面。

就像殖民者对美洲印第安土著的作为一样,夏威夷原住民所遭遇的经历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二下学期时,我上过一门课叫做Asian / Pacific / American Cultures。

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几乎每周教授都会邀请不同的学者来做guest speaker讲述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其中有一周教授就邀请了一位教授 Dean Saranillio 来演讲他的一本新书 Unsustainable Empire: Alternative Histories of Hawai‘i Statehood。

同时有两位夏威夷的土著居民来和我们分享夏威夷被美国帝国主义强占的这段历史。

【原始岛屿被入侵,武力威胁成立新宪法】几个世纪以来,夏威夷群岛一直被交战的派系所统治。

1810年,Kamehameh国王将夏威夷群岛统一为一个王国。

在1894年之前,夏威夷都是被国王/女王所统治的。

从国王Kamehameha到女王Lili’oukalani,夏威夷在一个单一王国的统治下联合了80年。

在被法国英国等殖民争夺的同时,许多岛上未曾出现过的病菌也被带到了夏威夷群岛上,19世纪中期,近乎一半的岛民死于传染病。

随着西方势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签署一些贸易条款协议后,夏威夷王国被白人地主和商人占领,许多传教士来到夏威夷做生意。

夏威夷未被开发的,肥沃的土地被许多美国商人购买农田来收获农作物。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赚了一大笔钱,后来成为成功的甘蔗种植园主。

在1887年,一些党员成立了一个名为 "夏威夷联盟 "的组织,强迫当时的国王Kalākaua签署了一项宪法,剥夺了他的以及许多夏威夷原住民的权利。

1893年,他的继任者Lili’oukalani女王引入了新宪法,恢复了她的权力和夏威夷人的权利。

作为回应,来自美国、德国和英国的13人组成了安全委员会,发动政变,违法地建立了新的政府。

在1894年7月4日,安全委员会成立了一个由白人官员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夏威夷共和国。

在写给美国众议院的抗议信中,Lili’oukalani女王表示,该委员会非法夺取了她的王位,美国在没有正当法律程序的情况下吞并夏威夷的任何努力都是不可接受的。

然而,由于美国政府已经掌权,美国轻而易举地吞并了夏威夷,使其在1898年成为美国的夏威夷领土。

Lili uokalani女王【甘蔗种植业几乎摧毁夏威夷当地水域】夏威夷在被入侵之前,本地居民的主要种植农作物是芋头(taro),而毛伊岛四条主要的水域也为各种作物,尤其是甘蔗的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夏威夷语中的[Nā Wai ʻEhā]由四条溪流/河流组成,是夏威夷最大的连续芋头农场,被认为是夏威夷农业的巅峰。

这片土地的产量如此之高,以至于哺育了其他岛屿的作物生长。

Kaulana Nā Wai ʻEhā: 恢复毛伊岛的四大水域在夏威夷,水,原本是是公众的资产。

入侵的甘蔗种植者认为,从山区流向海洋的水是浪费的。

所以他们把水从分水岭转移到岛上的干旱地区,并提出了水源先占原则: “谁在时间上先,谁就在权利上先”。

干涸的Wailuku River夏威夷人在1866年就抗议过甘蔗种植者掠夺资源,导致河流干旱,本地人无法种植芋头,而芋泥是当地人主要的的食物。

甚至到了2004年,2004年,Nā Wai Ehā这一地区的芋头农民仍在请愿要求退耕还水;种植芋头;恢复地下水资源;恢复溪流生命。

2012年,夏威夷法院命令水委员会在Nā Wai ' Ēha支持公共信托原则;2014年,水流恢复。

自19世纪以来,Nā Wai ' Ehā的四大水域才首次流动了起来。

【美国-西班牙战争说服国会吞并夏威夷】1887年,在菲律宾作战的美军利用夏威夷的地理位置在珍珠港建立了军事基地。

虽然正式基地的建设直到1898年才开始,但该地区在美西战争期间的美国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说服国会吞并夏威夷。

美西战争引发了一波夏威夷民族主义浪潮。

由于这些民族主义观点,时任美国总统的William McKinley从美国吞并了夏威夷。

由于种族态度和民族主义政治,夏威夷的州地位(statehood)被美国推迟到1959年。

作为领土,夏威夷在美国政府中几乎没有权力,在众议院只有一名无投票权的代表。

领土地位允许富有的白人种植园主进口廉价劳动力,并将他们的产品以低关税出口到大陆。

这些地主利用他们的权力使夏威夷保持领土地位。

1921年的夏威夷家园委员会法案(Hawaii Homeland Commission Act) 允许超过50%的拥有夏威夷土著遗产的人以1美元的价格租赁总面积超过20万英亩的土地99年。

虽然该法案是为了让生活在贫困中的夏威夷原住民拥有土地的权利,但财产租赁者和共和党立法者达成了非法交易,制造漏洞和转让。

这些变通最终将原本打算用于夏威夷人住宅的土地用于机场和其他公共用途,最终超过1000英亩的土地归新政府所有。

美国在珍珠港建立军事基地,并且在美西战争和二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向夏威夷道歉】1893年夏威夷君主制被推翻后,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调查了美国在迫使莉Lili’oukalani女王下台的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这其中,著名的布朗特报告(The Blount report)谴责美国违法参与了夏威夷政变,并建议恢复夏威夷君主制。

克利夫兰总统呼吁美国“通过认真努力作出一切可能的赔偿来维护自己的荣誉和正义感”。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二战结束后,夏威夷因存在“主权争议”并没有被联合国认定为美国领土,而只是美国托管之地,在美国托管期间,夏威夷也发生过要求独立的运动,美国则对此进行全民公投,让夏威夷人决定自己的地位。

但公投的最终结果是夏威夷加入美联邦,成为美联邦的第五十个州,夏威夷王国从此消失。

夏威夷最终取得statehood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多数夏威夷人并不在意治理这个国家的是否是“自己人”,对独立自主不感兴趣。

几十年来,他们亲眼目睹了夏威夷在美国人的治理之下所取得各方面的巨大进步,他们相信美国人能更好地管理好这个国家。

1993年,美国国时任总统克林顿签署了“道歉法案”。

美国政府向夏威夷洲的原住民正式道歉,承认当年的政变为非法。

克林顿签署道歉https://www.hawaii-nation.org/publawsum.html 也有许多夏威夷土著居民到今天仍在争取夏威夷的自治和独立,他们并不接受美国马后炮的道歉,相信夏威夷从古至今都独立的一个国家。

在每一次夏威夷成为正式州的纪念日的会场外,都能看到他们抗议的身影。

抗议游行

其中有我的教授…和《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中的Kai一样,真正的夏威夷土著居民是大多是憎恨这些剥夺了他们家园的掠夺者。

他们是帝国主义与资本主义对世界造成的破坏实体化,却又最单纯地一次又一次被伤害。

就像最初的夏威夷岛民对殖民者敞开国门,Kai如此轻易就被Paula说服去偷手环,相信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History just repeats itself. 最终承受后果的终究是夏威夷的原住民们。

附一首短而深刻的小诗

 9 ) 无法跨越的阶层以及平庸的生活

看完了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这其实算一部轻喜剧,但笑过之后,背后隐藏的现实却让人不寒而栗!

里面有三对度假的家庭:妈宝男和她的新婚记者妻子,他们是刚完婚来度假的;大公司会计女高管和她的丈夫以及两个小孩,还有一个女孩的朋友;刚刚经历母亲去世,来度假散母亲骨灰的亿万单身女(后来她认识了一个土地管理局的男人算是一对)。

三个度假村的工作人员:曾经是瘾君子而且还是同性恋的酒店经理;按摩技术很好却得不到赏识的黑人女按摩师兼保健医生;当地的土著男孩。

这里面其实是来度假的服务享受者和服务提供者的对比,电影就是在刻画两种阶级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其中另外的是,女高管的儿子坤恩,他是真正融入下层生活的人,他能承认欲望,最后追逐自己的梦想,成为和当地人一起划船周游世界的人;女高管女儿的朋友,她自己也是出生平民家庭,而且是少数族裔,她本来想帮助那位当地土著男孩改变命运的,可是在剧情中,土著男孩偷盗失败,她也放弃了认同自己少数族裔的想法,也成为了和那些虚情假意的中产阶级共同的人,与她的朋友和解!

她的朋友就是那样的人,表面上关心她,实际上背后抢她的男朋友,表里不一。

瘾君子酒店经理是非常有意思的人物,我觉得这部剧里把他刻画的非常意外,从一开始彬彬有礼的教导那个女实习生怎么做好微笑迎宾服务,以及后来面对妈宝男三番五次的换房要求之后的愤怒,最后在偷吃毒品之后彻底的本性解放,跟自己的男同事私通,拉屎到妈宝男房间里.......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人觉得可恶,这个人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资本主义工作的压抑把人彻底变成了一个粉饰的工具,人都是表面存在的动物。

正如富豪单身女所说,剥洋葱一样的展示自己,最后发现自己空无一物。

我还是挺喜欢女高管的女儿的,她其实展示了自己正常的一面,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她是绿茶婊,在朋友背后使坏,但她本性是好的,她不会做出像她朋友那样出格的事情,她的思想会让她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像她的弟弟那样。

但她也有可能会是一个平庸的人,找到自己心中的白马王子,然后过相夫教子的生活,她不会是一个女性主义者,虽然她口中在说我们要关心世界,关心弱势群体,但她不会的,明显她可能会跟她母亲一样,成为平稳世界的维护者。

坤恩多么幸福啊,在最后登机的时候终于决绝地跟自己的家庭告别,和几个土著人一起参加环游世界的旅行。

他是这部剧里真正纯粹的存在,打游戏,看簧片,他的欲望是本然的,还未真正受到意识形态的侵染,他是孤独的,正要寻找世界的认同,他的父亲是软弱的,无法给他认同,而他的母亲一副咄咄逼人的工作狂式消费主义价值观,让他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情。

离开是最好的成长方式,他做到了!

妈宝男就不说了,非常的小气和势利,一副富二代高傲的样子,这些钱都是他父母的,他什么也没有,他只能谈论他的母亲和他的家产,所以他的妻子感觉自己和他格格不入,甚至感到作为陪衬花瓶的恐怖。

剧情一开始有一副棺材,这是本剧的悬念,然后是妈宝男寻找妻子的镜头。

很长时间我都以为是妈宝男的妻子要自杀了呢?

最后竟然是酒店经理的尸体,以及妈宝男妻子的和解,其实挺意外的。

很多人对最后没有《娜拉出走》的情节感到失望,也许这就是中年人阉割的悲剧,大部分人都没有坤恩那样的勇气,成年人的世界背负太多了,他们只能在日益平庸的日子里钝伤自己,消耗自己。

出走之后的日子也许其实是更加痛苦的开始,人们都会选择平庸并且忍受。

 10 ) 身处白莲花,性不性由你

文/曼佳完整的影评写在第二季中。

链接如下:身处白莲花,性不性由你(白莲花度假村 第二季)剧评 ————————以下是原来的记录草稿还只看了1-3集 先随便写几句形形色色的人,背景不同,文化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被迫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呆在一起,会引起什么样的冲突呢。。。

夏威夷一个海岛上的度假村,聚集了来度假的各种人,这些来度假的基本都是富人。

度假村的服务员工基本都是当地人,基本来说都是穷人。

这是潜在的最大的一个对立,可能会产生的冲突。

度假村里描述的主要是三个各有代表性的家庭关系1、结婚已经22年的中年夫妻带着青春期的儿女。

妻子事业就成功,丈夫赚钱比妻子少很多,近期似乎身体很不好,儿女这个时候叛逆很明显,对父母的话总是充耳不闻,甚至冷嘲热讽。

从这对关系中,至少能窥见中年夫妻的实质关系,还有爱吗?

还是只是激情完全丧失后的迫不得已的凑合?

上高中的女儿带着女友一起来,形成一个小联盟一起对付父母,有自己的私人秘密,尤其是成功且有掌控欲的母亲。

同时最小的青春期的儿子,估计上初中,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除了玩手上的游戏。

2、刚结婚的蜜月夫妻。

男的家庭富裕,是一个房地产公司的富二代,万事都需要妈妈来安排,在度假村觉得自己的房间不是预定的那套,从而对酒店经理纠缠不休。

女的家庭出生贫寒,美丽胸大肤白大长腿,是一个自由记者,写点无所谓的内容谋生。

男的当然是看中女的长得好看,性欲旺盛,在女的眼里他只感兴趣这件事情,而且对她的工作颇为不屑。

这是她真的会喜欢的那个男人吗?

这是她想要的男人对她的态度吗?

这是她未来想要的生活吗?

她陷入到一种不确定感中。

3、一个独自来这里的初老女子,带着老妈的骨灰来这里看大海。

青春早已经消逝,情爱也与她毫无关系,然而过去人生带来的痛苦,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各种压迫着她,让她总会是出于酒精麻痹的迷幻状态。

在这里,她遇到一个身体理疗师,一个印第安妇女,给她做了按摩,并进行了一定的身体疏通。

然后她感觉这个理疗师似乎就是自己的天使。

信誓旦旦说要给理疗师投资开店。

这里面非常有意思的两对夫妻在性上的态度。

蜜月夫妻中男的完全是个性爱机器,他几乎无时无刻不想DO,作为她的新婚妻子,开始也应该是享受并觉得应该承担这样的义务的,但是这个新婚夫妻满脑子都只是想干这个事情,而且言语这种的那种优越感让妻子觉得其实很不舒服,并且总是在很愉悦的氛围中,总是揪着房间的那点小事来扯皮破坏2人的气氛。

女的问男的:我对你只有性吸引力吗?

一旦哪天我失去了这个吸引力,你还爱我吗?

男的说:性很重要,我们一辈子都能会像现在这样好的,我会一直爱的。

然后每个早晨晚上,这个男的都在妻子身上耕耘不止。

每次事后,丈夫无比幸福,觉得自己幸福又厉害,而女的呢那种不断被折腾的疲惫感已经遮掩不住了。

所以性爱及婚姻到底会怎么样吗?

那一对中年夫妻给出了他们的现实的答案。

女的对刚结婚的女的说,性爱在初期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但是你知道,婚姻这个东西 ,是未必能长久的,你想想,如果结婚几年后你婚姻失败了,你的工作也没了,你还能养活自己吗?

男的在酒吧里对陌生人说:以前啊,我和妻子刚认识的时候,三年她都不让给碰她,后来在一起性爱那真是让人如痴似醉啊。

可是现在呢,就像你面对的一碗虫子,硬逼着你吃下去,你如何能吃下去?

然后有一个画面,油腻中年人洗浴后扭动着裸体向床边移动过来,做着一些放浪的动作,躺在床上的妻子以一种冷漠甚至看怪物的眼光看着他,然后当男人做着动物的动作扑上来的时候,妻子嫌弃地扭动到了一边。。。

接下来的4-6集前面只是各种不同的根据不同的背景,编制矛盾,到下面这几集矛盾开始爆发。

但是就像有些东西,爆发不一定就是糟糕的,也许会因为变化而带来新的重新排列组合。

比如那个白人富裕家庭的女儿小薇这次是带着她的黑皮肤的女友宝拉一起来的,宝拉很快和度假村的一个帅哥服务员(本地的一个土著)眉来眼去,然后晚上宝拉趁小薇睡了以后悄悄溜出去和帅哥约会,然后在清晨之前再偷偷回到酒店房间,此时的小薇只是装作不直达。

宝拉对帅哥说为什么她不告诉小薇,她们看起来是最好的朋友,宝拉说:待续。。。

《白莲花度假村第一季》短评

前面两集相对静态地铺陈各阶层人物的状态和困境时还挺不错的,到动态的矛盾出现、激发,以及解决的过程时,整体的逻辑,阶级对立的方式,就都太肤浅太虚假了,白左们一肚子不满,既看不懂社会,又搞不懂自己,但养尊处优惯了,所以又懒惰得不肯下力气深入调查研究,同时又贪婪地急于表现和表达,所以这里头就那两个大二小姑娘的形象最扎实,这个剧的思想水平也就是个北美名校大二文科生吧……

6分钟前
  • 高玉宝
  • 较差

不要给垃圾剧强上价值,不要在一坨屎里刨黄金。

8分钟前
  • 麦麦
  • 很差

未免也太無聊了吧。完全沒看出來看點在哪裡。更別提笑點了。故事的主題是度假,結果一群角色好像沒人真的在度假,各種龜毛,各種雞車,就是不在享受,所有客人角色真的沒有一個討喜的,每個人都有問題,各種刻薄,然後互相繞彎子說話,看的人真的太累了。而且,還硬要加一些政治觀點在劇裡,就感覺沒有一刻真的是輕鬆的,突然還要給你上一堂政治思想課,給你分析分析當今政治文化形式。WTF!從配樂就可以知道整部劇其實就是一出猴戲了。還有,笑點到底在哪裡?對人刻薄?各種為難對方這些好笑??而且大多數時候別說有趣了,看這些人講話都感覺要窒息了,要是美國人現在真的都變成這樣,每天都要聊這些,那真難怪美國要走下坡路的。整部劇唯一有意思的竟然只有風景的空鏡頭了,景色是真美,故事是真肥皂劇。還有最後這個結尾為荒誕而荒誕,超級無聊。

11分钟前
  • Krizz觀影實錄
  • 较差

大家都是阴暗的,只有网瘾小儿子从内而外散发出来光芒

16分钟前
  • ximoy
  • 还行

不知道为什么,看它的过程全程都不太舒服,但我还是坚持看完了,结局感觉很荒诞。这是一个对我来说毫无审美享受的体验,或许导演创作它原本也不为提供审美享受。

19分钟前
  • Cindnee
  • 较差

议题是当代的,手法是19世纪英国小说式的,很多人说讽刺辛辣,但事实上论手法还不如毛姆这个“二流小说家”呢。。就还是,太美国人了,太摆在桌面上了,每个人物的功能性和指向性都太明显了,每个人都缺乏真正的生机,像编剧手中的提线木偶,是编剧观点输出的跑马场,但很难说是好看的故事呈现。

23分钟前
  • 曼仔
  • 还行

Too White to Whine

25分钟前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 推荐

一上来就透露有人在海岛度假的时候挂了,成功引起好奇,是支撑我看到第4集的重要动力。然后这部剧确实是阴阳怪气的典范,每个人都奇奇怪怪的有那么一点不对劲,感觉在铺垫和酝酿一个不得了的事件发生。更新略慢等得有一点焦急。

29分钟前
  • ivy
  • 推荐

宝拉最后不还是继续读着精英读物与富有白人搭机回城,最不政治正确最接近这个世界现实,如果富有,可以通过舒适旅行和多种疗法修复自己和亲密关系,如果没钱,只能拉一坨大便发泄情绪然后被人一刀子捅死。

33分钟前
  • 三水
  • 推荐

你们白人完蛋了。

34分钟前
  • 深山见鹿富平侯
  • 很差

不是很喜欢这种每个角色都让我讨厌到想掉头走的戏

35分钟前
  • Euphemia
  • 较差

看前几集时可能还不觉得,看完才意识到这套剧其实是非常文学性的,而且还不是当代文学,是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的那些讽刺小说,挺有意思。

37分钟前
  • 推荐

高级滤镜的无聊琐事,没意思。PS:只有运动才能拯救网瘾患者。

40分钟前
  • Lonely Highway
  • 还行

fun fact: 编剧mike参加过幸存者!

45分钟前
  • Yag
  • 还行

一群有钱或没钱的人,以抓马的方式,做出正确或错误的人生决定,有什么值得看的呢?

47分钟前
  • big R
  • 较差

富人越来越富,不管是思想还是钱包,但他们仍然是虚伪的,而穷人越来越穷,死的死,进局子的进局子,讽刺拉满

50分钟前
  • Kenda1lR0y
  • 还行

让你厌恶上流白人的无病呻吟 也许这就是编剧的本意 但因为太过厌恶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剧情的热情

51分钟前
  • 午夜飞行旧时光
  • 较差

猴子纷纷穿上衣服做了人,成了精致的利益既得者们。

53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我们是要看大尺度,但这个火腿毛蛋有必要露吗???不舒服好吗!!!!!

54分钟前
  • bohegao
  • 还行

想探讨的东西很多,但恕我直言,真的不咋好看

55分钟前
  • 耳耳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