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的时候很喜欢,不过没怎么害怕。
喜欢是因为情节比较新颖,而且发生在年轻人当中,比较受我们的欢迎。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构思,第二部也不错,甚至比第一部内容更丰满。
不过最后一部就有点逊色了,有一种江郎才尽的感觉。
没多少意思。
本以为三人已经死里逃生,结果死神再度来袭,联系起后面4部,完全就是一个轮回,一环扣一环,谁都逃不掉。
原版结局倒是留下了一丝曙光,克莱尔生下了艾力克斯的孩子,带着孩子在他的墓前遇到了同样来缅怀他的卡特,二人回忆起众人曾经的时光……(克莱尔我当时觉得眼熟,一查才发现,这不是生化危机里的克莱尔吗?
同一个演员,名字都差不多)
大名鼎鼎的无解类恐怖第一幕 1.起因
第一幕出场人,不是 npc 就是主角
指示牌
应该是女主了,镜头有点多
飞机这段,音乐运用的很好。
局促,紧张,异常,平静交织
一队情侣
2.进警局
每个人后面都有时钟
应该是这个剧本的主角团
很多雨水打湿玻璃,通过湿玻璃观察人物的镜头第二幕 开始
又躲过一次
补刀,这次没躲过
水又倒流回去,疑似超能力?
死亡,补刀
顺序
补刀,死亡目前主角团还剩四人
第三幕 四人团队接受补刀
补刀,逃过了
补刀,死亡
补刀,躲过了
补刀,没死,伤害转移
男主死了吗?
大残
还剩三人
躲
没躲掉,死了除非加上有时间限制的规定,否则无解。
字数太少,不给发,以下凑字数《死神来了1》作为该系列的开山之作,自2000年上映以来便在恐怖片领域占据了标志性地位。
这部电影由华裔导演黄毅瑜执导,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影片的恐怖之处并不在于直接展示血腥或暴力场面,而是巧妙地构建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紧张氛围和对未知命运的深深恐惧。
故事围绕男主角艾利克斯的预知梦境展开,他预见了一场即将发生的空难,并在现实中阻止了这起灾难的发生,从而改变了他和其他几位乘客的命运轨迹。
然而,他们很快发现,逃脱预定的死亡并非易事,死神似乎遵循着某种不可抗拒的规律,逐一追讨他们的生命。
《死神来了1》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对死亡设计的创意与细节处理,每一个死亡场景都经过精心编排,既出乎意料又似乎命中注定,让观众在惊叹之余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宿命的沉重。
影片通过紧张的音乐、巧妙的摄影技巧和暗示性的视觉元素营造出一种持续的不安感,使观众仿佛能感受到死神那无形之手的逼近。
此外,电影还引发了对于命运、自由意志与死亡的哲学思考,让观众在享受恐怖片带来的刺激同时,也不禁对生命的意义和人类对死亡的态度进行反思。
尽管后续的续集在某些评论中被认为创意逐渐减弱,但第一部《死神来了》无疑为整个系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恐怖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好看,但也不赖。
在未知的世界里,人类总是显得渺小加弱小。
生与死在冥冥之中已有注定的安排,逃避和智取都显得如此无力。
不知道悲观的人在最后看到死亡的轮回时,是否会感到绝望。
一帮年轻活力的生命就在死神的安排下一个个的死去,大人的不能信任和理解,仿佛为这死又平添了几分哀伤。
2000年轰动一时的恐怖片,如今已成为经典。
《死神来了》系列在当时成为风潮全赖无可匹敌的创意。
在硬碰硬的暴力事件的传统后,死亡不再是精神病人或者受暴力者反暴力的工具,反而成为死神戏弄生存的一出无规则游戏。
突破了以往所有恐怖惊悚片的类型和手法,没有怪物,没有恐怖杀手,没有鬼魂幽灵,一切都那么地不可知,但却正迎合了“不可知的才最恐怖”的哲言。
成功核心其实并不是角色瞬间死亡的新奇方式,而是在于死亡前比死亡本身还恐怖的慢性折磨过程。
在导演刻意的暗示和悬念设置之下,角色进入一个观众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环境,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可能导致最终死亡,但观众却始终悬着心焦躁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在中国没有所谓的死神,人们把地狱里最大的鬼魂叫做阎罗王。
在外国电影里,死神作为最恐怖的角色出现,也是被导演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死神来了系列超越以往的同类影片之处,便在于其独到的剧本世界观设计,奇妙的宿命论解读。
死神来了1和死神来了3是导演黄毅瑜的作品。
黄毅瑜是华裔导演,电影里除了有好莱坞式的经典惊恐场景,也有东方惊恐片的惊恐元素。
以前看的惊恐片,如心中有鬼,深海寻人等有各自的特点,但电影的质量不是最上乘的。
死神来了是经典中的经典,我不喜欢看惊恐片,我始终觉得惊恐片是商业作品,纯粹的追求视觉效果,影片的质量大家都会忽视。
反正观众只要抱着欣赏娱乐的态度观看就好,没想过学习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发。
而死神系列的上映改变了人们的这个观点,由第一部创下收视冠军到叫好又叫座,被人称为经典,开创了惊恐片的历史新河。
影片的编剧惊为天人,影片的导演大胆创新,影片的演员困难重重,只有这样才能拍出一部好的作品,死神在上映时,就决定了它是一部好的作品,这就像影片里的某些暗示。
死神系列最大的看点也是有很多诡秘而精彩的暗示。
在死神来了1和死神来了3中,充分显示了导演卓越的才华,一部作品,就将他推入了大师的行列。
两部作品,就稳固了他大师的位置。
这就像一个道理,你拍几十部烂片的价值也没有拍一部好片的价值高。
人们会记得后者,而遗忘前者。
死神来了1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却在美国上映后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恐怖巨片。
更值得一提的是,死神来了是出于华裔导演之手,所以片中的亚洲恐怖风味十足,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在电影中不同以往最大的创新是主人公有了预知危险的能力,各种危险到来前的预知,暗示,也成了影片最大的亮点。
后来的系列继承了这条线索,主人公都有感知危险的能力,各种场景暗示,紧张的音乐和不断出现的黑影、阴风把人们带入了危险的恐怖之中。
比如1。
窗户中映出的像机翼的图像,在雨中似乎摇曳不稳,预示之后的飞机事故;机场的神秘推销员告诉艾利克斯“Deathisnottheend。
”(死亡不是终点);。
艾利克斯回头,时刻表上显示TERMINAL(终点);歌词中唱到“我看到火雨从天而降”等。
之后,便是飞机失控,开始的飞机爆炸。
后来幸存的7个人都离奇死亡,有在浴缸里滑到,被晾衣服的铁丝勾住脖子勒死的,有突然被车撞死,在众人面前没有防备,有显示器的碎片刺中脖子,最后被掉下来的刀子刺死的。。。
以后的影片有更加大胆的创新,制造了更多的事故。
千奇百怪的死法给人以来自心底的恐惧。
死亡模式这种设计,把生命的无常和无奈加诸于每一个人身上,观众很容易产生代入感;而主角们自我救赎的失败也传达给观众以深刻的绝望,恐惧感油然而生。
死神来了1是讲述空难后幸存者七个人面对死亡的场景,由开始的飞机爆炸,到后来的每一个死亡场景,导演都尽善尽美。
每个人的死都是一个疑团,每个人的死都把故事推入高潮,环环相扣的死亡设计,精益求精的死亡瞬间,血淋淋的死亡方式,让人们身临其境,感觉惊恐,又耳目一新。
我喜欢死神1,2部的艾丽·拉特。
第一部她是绝对的主演,她贯穿始终,用她敏感深邃的眼睛,敏感深邃的大脑,来感知危险。
她成熟的气质能很快带领我们进入剧情,我想这也是导演选择她的缘故。
我好喜欢她的气质。
第三部是最成功的一部,讲述的是由过山车引起的死亡故事。
它完美的继承了死神来了第一部的亚洲式恐怖风格,情节连贯性也堪称系列之最,并且注重细节、暗示和气氛上的营造,还添加了许多的创新部分,人物死亡方式是全体观众公认为最有创意的,同时暗示也非常隐秘,而且各种恐怖镜头都非常贴近现实生活,同时也是在观众的预料之外。
我看了死神来了3后,再也不敢晒日光浴了。
原来细节决定生死。
一些不经意的生活习惯就可能毁了我们的一生。
其实比死亡更可怕的是习惯。
死亡是一件未完待续的事情,拍摄死亡电影是一件未完待续的事情,如果生命还在,你会珍惜爱情,友情,亲情还是正义。。。
在死神来了2的剧情设计下,具有预见能力的主人公一度使观众对其所具有的超能力充满信心和希望,但同时影片又会在相反的一面营造出近乎绝对的宿命气氛,让人深信命中注定的死亡必定会降临。
更吸引人的是,影片在影射人与宿命搏斗的过程中,尽管没有将假想中的死神庸俗的实体化,但却又从侧面将之塑造成一位充满愤怒性格的幕后冷血连环杀手的阴谋家形象。
这种神话降格使得影片中被超能力升格的主人公和假想敌,“死亡”之间的抗争行为活化。
以至于影片几乎不需要对血腥镜头进行过多的夸张描写,就已经能深深抓住人们对未知死亡世界的畏惧,令观众对死神的无限制追杀产生念念不忘的恐怖情绪。
该片为死神来了第二部,剧情方面完全照搬第一集,但是情节紧张而有节奏。
而且死亡设计是最创新的。
死神决定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一些暗示,我们可以挽救自己和别人的命运。
死神决定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只要互相帮忙,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
看了鼎鼎大名的死神来了,我只想说浪费我15块会员费,某音剪辑看看也就算了,看原片真没必要,还是说20年前大家都很宽容?
还是说国外青少年都那个样?
男二,姑且称为男二吧,叫卡特的,从他在飞机上和男主打起来我就觉得莫名其妙,男主发疯,男主嚎叫说飞机要失事,和你有什么关系,上赶着去打架,然后被撵下来,又埋怨男主。
飞机爆炸了,这几个幸存者不感激男主,反而怨恨男主,尤其是那个老师,咋地,非得跟着去死她就痛快了?
男主永远出现在案发现场,那张嘴就像摆设,不会解释,怎么,恐怖片主角智商高没法推进剧情是吗?
给自己整成嫌疑人了,然后男主确认死亡顺序以后,男二又开始发疯,拉着全车人,狂飙,停在铁路上,整了一出“我命由我不由天”咋地,死神要你三更死,你非得二更,显得死神不好使是吗?
男三被火车刮起来的贴片削成无头骑士了,男女主居然一点都不心痛,也不指责男二,就算都是死神设计的,那这场死亡,男二也是助攻吧,男主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男二(体现男主道德品性)结果男三死了,就跟没这回事一样,矛不矛盾啊!?
真是看不下去!
大半夜的手抖看了这个片子,心想着都出到4了,肯定是低俗庸俗恶俗的纯血腥片,美国人营造恐怖气氛和变态心理肯定不如日本人。
这片子目前只看了1,可以算是不错的吓到我的片子了。
什么生命感悟死亡轮回的理论先不说,最让我害怕的理念是“必死”,一组人,如果不断地被死神追杀,且按顺序一个个的必死无疑,是多么的会勾起人的宿命感。
特别是每个人死前的预兆部分,以及聪明的死神设定的死亡计划。
中间数次静音(背景音会无中生有的吓人),暂停。
建议深夜观看,音响开大声。
慎入声明:虽然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命运与宿命的事,但大多数人看完这部电影时还是会对飞机有恐惧症。
所以,如果哪位朋友经常坐飞机的话,强烈建议你不要看这部电影。
经费在燃烧!!!
今年(2020年),是“死神来了”系列推出的第二十周年。
到目前为止,“死神来了”系列已经出了五部。
分别上映于2000、2003、2006、2009和2011年,评分也是一部比一部低,从第一部的7.8,一直降到7.4、7.1、6.5,直到第五部才回升到了6.7。
死神来的第五次总而言之,这个系列非常有规律的每三四年出一部,也非常有规律的一直在降分,到现在快十年了也没有出六(说的跟我把前五部都看完了一遍还非常关注这个系列一样),不过据说第六部也已经在计划中了(像Guy Ritchie的“福尔摩斯”系列一样,都属于有生之年系列)。
先介绍一下这个系列,“死神来了”系列的第一和第三部是一个导演执导的,二四又是另一个导演执导的(貌似这位导演60岁就死了,死在了浴缸之中,不知死神是不是觉得他拍的两部《死神来了》很有意思,于是去了趟他家,顺便还把他带走了)。
这个系列的第五部又是另一个导演。
“死神来了”的后两部好像还是3D版的,如此看来,这个死神的品味还真是与时俱进,实在是太有格调了。
这就是被死神带走的那位二、四部导演下面,先说一下《死神来了1》这部电影。
先从片名开始说起,它的原名是“Final Destination”,直译过来的话就是“最后的目的地”“终点”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说,“死神来了”的翻译还是稍微有些剧透的,不过相比于“终点”什么的,倒是更令人印象深刻。
FINAL DESTINATION提到“Final Destination”,就令我联想到另一部与其名称很像,甚至豆瓣评分都一样的(都是7.8分)另一部电影:“Predestination”,翻译成《前目的地》(其实这两部影片不仅片名很像,连时长都差不多,都非常短。
一个1小时36分多,一个1小时37分多)。
这两部都是题材新颖的科幻悬疑类影片,这里还是先不剧透《前目的地》了。
这部电影真的很烧脑,脑洞也是够大的回到正题,在20年前,《死神来了》凭23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在当时,这个成本虽然不算多,但也不能说是它是一部小成本悬疑惊悚电影,电影里倒是有很多爆米花爽片的基本特征。
爆炸的飞机和成精的电线就是最好的例子),换来了1亿多美元的票房,也算是一部经典的悬疑惊悚类影片吧。
全球票房总计:1.1288亿美元其实这部影片并不太好归类,因为它里面既有心理类悬疑惊悚片的特征(就像片中煮壶水、吃个罐头都让人大气不敢出一口的那种效果),同时它也具有刚才说过的爆米花电影的烧经费砸特效的特点。
总而言之,在我眼中,这是一部坐拥多种特色但并不显得突兀的综合型悬疑惊悚片。
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在刚才的两段话中,我已经说了4次“悬疑惊悚”这个词了,因为这是我能想到的最适合概括这部电影的形容词。
在《死神来了》中,最悬疑的部分其实并不是什么时候死人或哪个人会死,而是那个人到底会怎样死。
等到那个人死了的时候,惊悚的效果便出现了。
这倒并不是因为这个人死的有多可怕、多血腥,而是因为他的死法往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在片中,一个人死之前,会先营造出一种寂静到可怕、令人毛骨悚然的气氛,即将死的人便正在这种气氛中做一些普通的事。
烧水啦,刮胡子啦,等等。
与此同时,一些或至关重要,或没什么影响的道具将依次出现,继续令观众期待这个人具体会怎么死并加强死寂的气氛。
就像Tod死前除了给马桶漏水和刮破下巴(这是个死亡预兆)镜头以外,还给了电插销好几个镜头,但Tod很快就把插销拔掉了。
这也算是一个希望落空与渲染神秘气氛的典型事例。
鉴于这部电影不是很烧脑难懂,所以这里就不详细说剧情了。
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个有超能力(预知死亡)的高中生(男主)与自己因超能力救下的一帮同学(其中包括有低配版超能力的女主)一起与死神斗智斗勇的故事。
有人认为太平间里的那个黑人就是死神这里主要整理一下各个同学(还有一位老师)的死亡方式(这是本片最大的悬疑点),同时附上一些死亡暗示(注:这些暗示有的是非常明显的,有的只有看过一遍电影才能明白,这里都整理了)。
先说一下空难中七位没上飞机的幸存者:男主(预知死亡超能力)、女主(低配版预感死亡超能力)、Lewton(女老师)、Carter(除男女主外活的最久的,但还是没能活到电影结束)、Tod(踩马桶水滑倒被晾衣线勒死)、泰莉(话没说完被公交车撞死)、比利(他死的这段貌似被删减了,反正是被轧飞的汽车碎片一剑封喉了)。
下面开始梳理暗示(顺便说一下死亡方式): 一、片头暗示(就是最开始一堆画面闪回堆砌出来的片段,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一直出镜的电风扇):这段是一行人上飞机前的那段。
当时其实就已经暗示了那些同学的死因,如下(以下细节从网上找到,并不是我发现的)。
1.片头窗户中映出了飞机的影像,在屋外的雨中摇摆不定,预示之后的飞机事故。
2.片头还给了一个吊着的玩偶的画面,它在地面上的影子像一个被吊死的人,暗示了Tod(刮胡子刮破下巴踩马桶水滑倒被线勒死)的死状。
3.还有一本杂志也在片头出镜了,杂志上的画面是法国大革命的断头台,暗示了比利(坐车到火车轨道上下车后被车的碎片崩死)的死状。
4.杂志上的图片还有一张是一个倒在血泊中的女人和被刀插中胸部的人,暗示了女老师的死状。
5.片头还给了图书《推销员之死》一个镜头,书的封面是一个人站在大牌子前的画面,暗示了卡特(片尾救下男主结果自己被广告牌砸死)的死因。
6.透过我刚才说过的风扇,可以看到一张脸,那也预示着死神即将降临。
7.一本书被风吹开,掀到的那页写着“DEVIL”这个单词,是魔鬼的意思。
8.还是杂志(话说片头好像经常给杂志镜头),杂志上写着红字:THIS IS THE END.9.片中经常出现的“180”这个数字(180号航班、晚上钟表的1:00变成了1:80),这也是不吉利的象征。
10.片头男主的母亲撕掉了行李箱上的标签,这被看做灾难的开始。
二、飞机爆炸:一整班的同学准备去巴黎进行小学段学习,男主预知了飞机将会爆炸(注意:男主可以预知具体的死亡方式,而女主只能感知到死亡,不能预知具体的死亡方式)。
注意窗外的火花,飞机爆炸ing在男主的一顿鸡飞狗跳的捣乱后,班中的七人(六同学加女老师)没有登上飞机,留在了机场,其余同学刚起飞便被炸死了。
火花扩散ing还是整理下暗示,见下。
眉头紧皱,目光凛然,一身正气1.航班起飞的日期是5月13日,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5代表黑色星期五。
2.机场的神秘推销员告诉男主:“Death is not the end.”(死亡不是终点)3.当机场登机人员知道男主的生日和飞机起飞时间一样时说:“Your birthday’s the same as your departure time.”(另一种翻译是你的生与死是同时的)4.机场登机人员给男主的行李箱贴了一个标签,上面写着“Final Destination”(是本片的英文名,意思是“最后的目的地”“终点”,暗示死亡)。
细节:CDG上面就是FINAL DESTINATION5.在登机前,男主回头看时刻表,上面显示的都是“TERMINAL”(终点)6.女主的杂志掉了,捡起时翻到了戴安娜王妃(戴安娜王妃是出车祸死的,最后女主也险些被成精的电线困死在车里,也算是一个暗示吧)出事故的照片。
7.男主在机场厕所里听到了约翰·丹佛(他死于空难)的歌。
歌中唱到I’ve seen it raining fire in the sky.”(我看到火雨从天而降,暗示了飞机爆炸后从天而降的火球)8.在女老师让大家集合时,女主翻译了一句“The airport does not endorse solicitors”(机场不准乘客生事),预示之后因为闹事被赶下飞机。
9.生锈的机舱门,机翼,坏掉的桌板。
10.登机后,男主看到的安全手册上的漫画就是之后飞机的失事过程。
11、登机过程中有婴儿在哭闹,说明灾难即将来临(据说婴儿能看到不吉之事)。
12、比利眼看着飞机缓缓起飞时说了一句:“There they go. Here we stay.”既可以翻译成“他们都坐飞机去巴黎了,我们只能留在机场”,也可以成“他们都去死了,我们留了下来”,一语双关。
大型家属见面会 三、Tod(滑倒被晾衣绳勒死):先是给了一个看似很危险的插销一个镜头,结果插销很快就被拔了。
还给了马桶漏水好几个镜头,第一次没踩到,第二次才滑倒被勒死。
暗示如下:1.窗口吹来阵阵阴风,关上窗后依然有,并且还把门关上了。
2.Tod使用刮胡刀割破了下巴。
3.Tod打开录音机听歌时,又听到了在机场听到过的约翰·丹佛的那首歌。
4.镜子中反射出Tod身后的一道黑影(暗示着死神)。
5.男主也收到了有关Tod的暗示(报纸打猫头鹰卷风扇)。
被风扇卷碎的报纸5.男主坐在飞机上后排时,两位女生央求和男主换座位,Tod做出了一只手横在脖子前面,一只手在头上向上提的动作,和吊死的样子类似,暗示了自己的死状。
男主你这白眼是几个意思啊?
6.“Tod”在德语中可译作“死亡”。
四、泰莉(在说话说到一半时被马路上的公交车撞死):当时在编剧的授意下,所有幸存者都聚集了起来,相互之间还吵了起来。
暗示如下:
这也是编剧授意的,万恶的编剧啊1.男主看到玻璃上反射出的公交车。
2.开始的时候,在泰莉与其他人被赶下飞机时,她的旁边挂了大量的巴士公交车的照片。
3.Carter在编剧的授意下是坐车来和其他幸存者会面的,汽车的收音机突然播放起了Nine Inch Nails的歌《Into the Voidh》,这首歌其中一句歌词就是“Final Destination”(最后的目的地)。
4、泰莉在骂Carter时所说的“Drop dead”(倒毙)刚好和她的死亡方式一模一样。
5、撞死泰莉的公交车的侧面装饰与180航班的机身配色非常相似。
6、泰莉死亡前涂的口红是偏黑色的,而女主曾说过一句:“黑色代表死亡。
”
你问我这是什么⊙∀⊙?
呃......这是泰莉被撞飞的瞬间 五、Lewton(女老师):先是马克杯热胀冷缩裂了,里面的酒都滴到了地上,还撒到了电脑里,后来电脑爆了,地上的酒全都着了,她想去够桌上的毛巾,被毛巾上掉下来的刀刺进胸部,之后她旁边的椅子还倒了,让刀插得更深。
Lewton老师死后,她的屋子就发生了爆炸。
暗示如下:1.关闭的窗户吹进阵阵阴风。
2.Lewton拿出的唱片是JOHN DENVER(约翰·丹佛)唱的歌(男主在机场厕所听到的那首《Rocky Mountain High》也是他唱的)。
3.Lewton擦完水壶后,上面映出她身后的黑影(死神)。
4.Lewton走到电脑前时身后大门上的图案是一把刀锋向下的剑(暗示着掉下来的刀)。
5.男主在路上看见有人在烧落叶,漫天飞舞的火星使他想到了火光和爆炸(Lewton的致命伤是刀上,但是先被炸成了重伤,死后屋子也爆炸了)。
6.Lewton家里的沙发上放着一个人偶,很像是棺材里的人,代表了灾难与不详。
这表情太惊悚了,演技高啊 六、Carter(片尾被广告牌砸死):当时他带着其余的幸存者(又是编剧的授意)飙车,还“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飙到了火车道上。
最后车子发动不了,安全带还打不开,但在火车撞汽车的前一刹那被男主拽了出去。
暗示如下:1.男主看见车窗上映出的火车的景象。
2.Carter被困在车内后,从后视镜里看到了弥漫而来的黑影。
七、比利(这段貌似被删减了,而且他的死亡和Carter获救可以算作是同一件事):Carter的车被火车撞爆时,留了一块铁片在铁轨上,铁片被火车轧飞,削掉了比利的头。
1.比利考驾照时,教练对他说:“Young man, you're going to die at a very young age.”(年轻人,你会英年早逝)2.比利在机场看飞机起飞时,飞机的光映在窗户上,映在玻璃上的位置就是他的嘴的位置,光在他的嘴上划过,暗示了死亡位置。
3.Carter多次开车差点撞到比利,暗示了Carter的车将是杀死比利的罪魁祸首。
最后比利被Carter的车的碎片崩死。
八、女主:闪电劈断电线,导致晾衣杆子失去控制打破水缸,水导电,使得女主家的电源完全失控。
女主开车出来时,成了精的电线飞到车子上,男主拿树枝都拨不走,汽油还漏了。
最后男主握住电线,女主才从车中出来。
暗示如下:
男主抓电线被炸飞1.男主发现真正的死亡顺序时,油灯熄灭;他使用打火机,打出的火花使他联想到闪电,预示着女主的死法将与电有关。
2、女主穿衣服时,刚点燃的蜡烛就熄灭了。
3、女主在水流出来后爬上架子时,水中出现了一个黑影。
九、男主获救,Carter被广告牌砸死:男主走到马路中间时女主叫了一声,男主闻声停下,面前的两辆车相撞,男主躲过一劫。
但被撞的汽车失控撞到旁边的杆子,杆子飞起来划掉了广告牌上的几根钢筋,广告牌因无钢筋支撑而掉下来,向男主飞来,男主被Carter扑在地上,躲过一劫。
Carter把男主扑倒后,广告牌飞过他们,但由于牵引力又飞了回来,这时Carter站了起来,于是被砸死。
暗示如下:
死前一瞬间......可惜他没有男主的光环1.六个月后,三人在巴黎机场通道里,死神特有的三角帽影子由远到近地映在墙上。
2.吉他手唱的歌、猪肉、滚动的圆杠打翻了装满钉子的桶、点火等不明确暗示。
3.女主的红酒被风吹倒,酒映红了纸上男主写的“ME”字样。
4.旅馆霓虹灯上的字,O81被打下来,倒回来恰好是18O(180,经常出现的180,航班号、深夜闹钟1:80)。
这个故事好像是有两个结局的,见下。
原版:为了终止死神的追杀计划,男主决定牺牲自己,以保护其余两位好友(女主和Carter),而故事最后是由人类获胜。
男主捡起电线救了女主,却全身着火牺牲。
男主死去的数个月后,剩下来的女主诞下了她跟男主的儿子,并带着他与Carter一起来到男主的墓前,回忆过去所发生的事,以喜剧收场(男主都死了还算喜剧???)。
修订版:为了终止死神追杀计划,男主最后决定牺牲自己,以保护其余两位好友,但他并没有死去,而故事最后是由死神获胜。
男主捡起电线救了女主,两人都成功逃离死神追杀。
6个月后,剩下的3人搭飞机到巴黎,庆祝他们欺骗死神成功。
但是在他们于巴黎庆祝其间,男主差点被巴士撞倒,大型招牌因为被巴士撞飞的电线杆砸中而砸死了Carter(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版的结尾)。
话说我怎么觉得这两个结局都不太好呢(这里的好指圆满度,与设计的精巧无关)。
最后的最后,我这篇影评真的实在是太长了(我写的所有影评中做好的一篇),估计已经是《死神来了》这部电影260多条影评中最长的了(估计再过几年也没人能写这么长)。
但我最后还是想吐槽一下,虽说这部电影翻译成死神来了,但死神一次脸都没露。
而且这倒霉的死神也太敬业了吧,先是遇到了一个能预知死亡的男主,自己去他那里履行自己作为死神的职责,结果好几次都被男主拦下了,硬是从死神那里抢过了几条人命。
死神也要拼业绩的吗!
这么敬业,思想觉悟这么高,一次不成再试一次,这死神也太忙了吧,居然还有心情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杀人,这格调。
而且“死神来了”系列都拍五部了,后两部还是3D版的,死神这档期也太满了吧,不知道剧组有没有给这位又敬业、又有格调、又有无人可及的思想觉悟的并且还懂得与时俱进的时代劳模死神准备片酬啊!
怪不得自2011年《死神来了5》之后就没续集了呢,一看就知道是死神大大连拍了五部电影之后身心俱疲了,还要每时每刻履行自己工作的业务,外加之剧组估计还没给片酬,于是死神就不来了,也真是怪可怜的,我们也该好好体谅一下人家嘛~现在也快休息十年了,我们敬业、高品味、思想觉悟高还没日没夜拼业绩的时代楷模死神大大,您准备好再奉上一部《死神来了6》了吗?
上映时间:2025?!
——这个系列也挺经典的,也是小时候特别喜欢的系列。
但是这个系列就看第一部吧。
——正常的妈妈,在孩子说不吉利的时候,都不会再撕标签了吧!!!
真气人...——美女是真多...——白衣服那小子好像有病,我吵吵我的,跟你有啥关系?
——啊?
好兄弟第一个啊...唉...——经典的一股风!
——每次看电影有那种尴尬、被误解的情节,我就感觉好难受!
——这TM死神杀女主的时候,完全不是搞意外了,这就是故意杀人啊!
真是下死手啊!
——毕竟是经典的180号航班!
所以给个四颗星吧!
一个为了完成KPI,苦心开发杀人方式,但又非常讲武德,绝不使用不合当代人类社会科学逻辑的方式去杀人的死神,太感动人!
该死的巧合让我反胃
看完全部的死神來了,故事本身還是很緊湊的,但是,越到後面給人帶來的心理衝擊就越小,商業化就越明顯,而且,似乎在死亡的方式上缺乏新意。但是,這個系列的恐怖片還是值得一看的,至少在信仰上,前後是保持一致的。
「In death there are no accidents, no coincidences, no mishaps, and no escapes.」
像《死神来了》这种预知未来的电影,和《开端》这种无限循环的电影,它们最引人深思的地方都在于,当主角在飞机、公交车或其它交通工具爆炸中幸存下来后,警察不会恭喜你大难不死,反而会怀疑你是犯罪嫌疑人,毕竟如果不是你干的,你怎么知道飞机要爆炸?你为什么要在飞机爆炸前下飞机?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能说实话,不能说你梦见了飞机爆炸,或者这一切都是无限循环的,因为别人根本不会相信你。而且男主救了同学后,同学非但不感谢他,反而把他当成怪胎。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残酷的事实,他的正确做法是一个人下飞机,让其他人死在飞机上。而且下飞机时要很冷静,不能说飞机要爆炸了,事后警察问你为什么下飞机,也要随便编个理由,比如有东西忘带了。
没有任何意义的电影。
终于看了呢。。。看之前刚听了AND SO IT GOES,于是整个后半段都在哼And so it goes, and so it goes, and so will you soon I suppose,跟剧情太合了= =女主角居然是HEROES里的精分女壮士,当年baby fat得完全认不出。
不够.悬念.设计.特效都不够.
就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恐怖片而已。电影有着浓厚的宿命论。凡人再怎样挣扎也逃不过死神的制裁。就是讲了这么个道理而已。也没什么过分血腥的场面。几种死亡设计太夸张太巧合而且没什么新意。刻意地制造死亡让人厌烦。两星半
电视上看的,还不全,估计算是我的第二部恐怖片了
无脑神棍片,宿命论太重,剧情很勉强,各种非正常死亡。6
想法不错的电影了,但是宿命的观点还是不能接受。
这两天马航事件最后没登机的5个人啊。。。PS:第2部女主居然是《犯罪心理》里的JJ,那时候还有Babyfat,可爱。
给几个角色,再给几种死法,就可以一直拍下去,然而死法也没见得有多少创意……(PS:要真是死神所为,我建议还是早点退休吧,多少次都可以一波带走……)
这个主题创意很棒 逃过这次死亡 激怒了死神 死神就不会放过你,千方百计让你死。但是我觉得真的没必要放那么多恐怖的玩具东西来营造氛围 严格来说并不是恐怖片 是有种惊悚成分的剧情片 家里一切都那么平常但死亡来得突然 这样的反差可能更精彩。
哇,仅仅是突然发现死神随时都在身边等着取你小命,一下子就觉得恐怖了。
傻逼电影,傻逼傻逼傻逼。。。看一次吐槽一次!反感..
吓死人的片子。我看一半心脏受不了,把耳机摘了才看完。不是恐怖,不是血腥。是惊悚,太吓人了。举个例子,好端端的一个人在说话,突然撞过一辆公交车把她碾成肉饼。心脏病慎看。 看完很难受,坚决不看续集。
没有一点惊喜
永远是最好的一部。无论是创意还是对规则的设计。这才是把东方的玄学和西方的技术主义死脑筋融合得恰到好处的作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