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期,日军正在自己控制下的宁江城里加紧推进秘密细菌战工厂的建设。
同时,已得到情报的中共地下党也在紧张展开摧毁日军阴谋的行动。
宁江城里,三个性格迥异的亲兄弟在这个特殊时期,为了生存、为了家庭,走上了三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老大加入抗日锄奸团,开展暗杀行动;老二顶着汉奸的骂名,实际是地下党;老三混社会想出人头地,却发现自己不过是日本人眼里的一条狗,三兄弟曾经互相不谅解。
但面对共同的敌人,最终在这场血与火的考验中,三兄弟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演绎了一出交织着国仇与家恨、民族大义与兄弟亲情、剑拔弩张与爱恨纠结的烽火传奇。
抗日喜剧不好写,能达到这个水平很不错了,很接地气。
抗战时大部分人参加打鬼子都是循序渐进参加的,不都是一开始就大义凛然,所以看似喜剧,实则通过喜剧淡化了当时小农意识下参加抗日的局限性。
加之刘烨、张涵予和黄渤三位大咖主演,更添笑料。
挑毛病谁都会,哪有100%完满的作品?
我很喜欢,看了三遍,现在是边看边夸,夸的外行,但也是表达喜欢此剧的心情,对吧。
以后要多出好作品哟!
呵呵呵呵!
花了半个月不到的时间刷完了这部四十集的电视剧,剧集的质量如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本人非影视专业,对于镜头语言的美感和拍摄构图角度的艺术性无从评价,只能从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来评判。
第一,就故事的内容来说,这部剧只能算是及格,本来三十集就可以讲完的故事,硬生生拖到了四十集,主线情节围绕着日本军队的绝密细菌实验计划以及三兄弟在那个战乱年代各自的归宿与成长历程而展开,本来是很好的一个故事,但太多无关紧要的情节穿插在其中,就显得尤为凌乱了,比如安排了共产国际的樱子潜伏在敌人内部,但却毫无意义,没有多少集就被领盒饭了,没有给主角传递出有用的情报,好像是特意为了增加剧情而设置的一个角色一样。
还有梁雅优当舞女和宋雅娟被汉奸强奸的情节,对剧情的整体推进有帮助作用吗?
结尾接近神剧,工厂爆炸之后,三兄弟是怎么活下来的,没有交待,虽然看似导演给观众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但在抗日神剧泛滥的年代,这样对剧情模糊不清的一笔带过,更容易成为败笔。
第二,就演员的演技来说,黄渤,张鲁一还有田家大娘和演真小泉的演员绝对都是演技担当,对于张涵予和刘烨,并不是演得不好,而是个人感觉他们的表演属于中规中矩,没有太突出的特点,当然也许跟人设也有一定的关系,也有可能是我看惯了张涵予演军人演硬汉。
总得来说,主演阵容里除了李梦的表演有些刻意之外,大部分演员表现得都还不错。
第三,对日军战斗力的抹黑,说实话,打不过八路军我就不说什么了,毕竟很多神剧都是这么拍的。
但是!
几个没受过训练的学生,在街上都能随便杀日本宪兵,这是不是就太不严谨了?
历史资料上记载日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是非常高的,抹黑日军的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丑化革命先烈。
各位想想看,十四年抗战咱们的革命先烈就打了这么个玩意?
日伪战力白痴化,不就等于告诉观众:革命先烈花了十四年才打赢一群白痴?
尊重历史,也是对革命先烈的尊重!
第四,全剧的女性角色里,十个有八个都是低智商坏事的!
尤其是梁雅优,从头到尾什么事情都没干成,就知道搞事情,给一众主角找麻烦,和她接近的角色少有不倒霉的。
很想问导演和编剧一句,你们是跟女性有仇吗?
这句里的女性角色十个有八个被丑化的意义到底在哪?
第五,不过这个剧也还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黄渤和田老太太,还有小泉的表演都非常幽默,让这个严肃紧张的题材也有欢乐的时刻,配乐也很应景,很多场景本来通过演员的表演加上配乐的渲染,让观众能瞬间被画面中的情绪带动。
第六,综合以上因素,这部剧值得7-7.5分的评分,在同类型的电视剧里算不算精品之作,但毕竟放在国产剧粗制滥造的流水线模式之中,它也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了,加上三影帝贡献的流量,评分冲到7.8都是合理的。
看剧的时候,发现弹幕里有很多朋友说作为一部谍战剧,它是不值得这个评分的。
但我请这些朋友还是别那么较真,毕竟管虎导演自己都没有把它划到谍战剧这个分类(说实话真当谍战剧来看的话,太多地方有逻辑漏洞!
),您如果仅仅把它当做一部抗日剧,年代轻喜剧来看的话,您会发现这部作品还是可圈可点的!
我对这部剧个人打分是,三分,在我这里算是及格分数!
原本是以为三位男明星的演技PK会很精彩,但是看了一段就发现宋亚娟(黄小蕾饰 很喜欢)和高木(张鲁一饰 很深刻)这两个角色更出彩,这两个角色很有鲜明的人物个性,一个讨人喜欢,一个让人阴寒。
这两个演员都非常出色,还有田二林(刘烨饰) 、小林子、梁文山的角色都塑造的有出彩之处,简直就是演技大PK,可惜剧情不合理的地方不少,战斗场面完全是弱智的表演,所以导演和编剧的功力还不算出色。
但也值得推荐。
他懂音乐,会拉小提琴,他说他想当音乐老师,但人生有时就是不会那么眷顾天才。
他那天问藤原君人生是什么,他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未曾流泪,第二天他不惜牺牲藤原的士兵,只为藤原的一条命。
他不会喝酒,只是喝一杯葡萄酒都会被呛到。
他的眼睛很漂亮,但他却要用自己那纯而无暇的眼睛面对这残酷的世界。
别人说他心狠手辣,但他只是尽职尽责地完成作为一名军人的任务,他不看重名利,无论多少钱他都没有动摇,他为国甚至放弃思考道德问题。
如果不是被迫,他不喜欢审讯犯人,他甚至会因自己的道义和出于全局的考虑对战友刀剑相向。
他说想念故乡的味道,本来在那一天之后,他就可以满身荣耀地归国,回到那最温暖的地方,但战争,人生,世界,命运是残酷的,即使是他的遗体,都没有葬在他那日夜思念的土地。
他叫高木,只是个想要回家的军人。
我们这些退休下来的人,最喜欢看打日本鬼子和打蒋介石的无用军的电视剧。
多多益善。
日本:国小,人少,志向大。
虽然侵华很可恶,但其志可嘉。
再看蒋介石:无德无能,心胸狭小。
虽为国家元首,新疆、西藏都管不了。
党政地方官员腐败又不管。
虽为军队统帅,军队成了马家军、晋绥军,湘军、川军、桂军的各系军。
他也只能管管中央军。
这种能之辈逃到台湾当个酋长也就罢了,可他仍无自知之明。
还想依靠美国佬来反攻大陆。
毛主席和他的军队会怕美国佬吗?
反而主动去朝鲜教训了一下美国人!
好!
就是好。
抗战剧确实拍了不少,虽说脱离现实,但大多都是以讽刺并带有喜剧色彩较浓的形式展现的。
我认为:拍抗战剧要有史实典故为依据,又不乏喜剧色彩,更要主题鲜明,人物性格各异并不乏历史的真实性为精神,既能感觉到历史的真实、残酷,又能在欣赏的同时饶感兴趣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当然,作者、导演还有演员的挑选要做到精益求精,力求神似,方能称得起: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片。
剧情硬伤就不说了,八路一打一个准,日本人打了半天没倒下几个,还是神剧的节奏,好多次特别危险一看就会挂人的时刻总是神一样的得救。
不过里面三兄弟拌嘴的日常还是蛮有爱的,不过不得不说三大主演的演技不错。
大多数配角也可圈可点,我爸妈看的起劲也是有点道理的。
最奇葩的是我居然在这剧里看到了鱼旦,演的还是日本人,本来我担心我妈会分分钟出戏到软萌的天哥,结果她看着看着就开始说张鲁一怎么这么变态,好讨厌。
我一脸黑线,什么情况。
后来跟着我妈看了一会,鱼旦饰演的高木不仅一口标准的日普,眼神还特别的阴冷,看着汗毛直立,完全和天哥不是一个人。
老妈啊,你还记得同福里的徐天吗hhh结果这几天有时候我妈又会说张鲁一好帅啊,就是干嘛演个反派。
感觉我妈可能要被鱼旦搞得精分。
听说黄渤刚开始拍戏的时候以为鱼旦就是日本人,还小心翼翼问他是日本哪里的,结果鱼旦来了句:“我是北京人。
”黄渤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想起这段我就觉得特搞笑,又特佩服鱼旦的演技。
总之因为这个我去看了《他来了请闭眼》的鱼旦cut,演的还是一个反派,又是一种不一样的变态……帅。
从此我的三观可能会被带歪。
嗯,我不是鱼旦的脑残粉,我只是他的演技吹。
因为最近粉上了渤哥,所以一口气连刷了几部他的电视剧和电影。
先从管虎说吧。
管虎算是渤哥的贵人了吧,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管虎的作品风格,渤哥在他的戏里的角色也是我最喜欢的,可以说是最大化了渤哥的特点和演技水准。
作为《厨戏痞》的姐妹电视剧,前1/3的观看感受要好过《厨戏痞》。
剧情节奏掌握得不错,逻辑也很清楚。
(然而依然有一些硬伤,比如高木动不动智商下线,田大林英雄魔幻色彩太浓等等)电影在逻辑方面就弱一点,导演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呈现太多的东西,导致很多地方表达得不清楚。
我记得当时《厨戏痞》上映的口号是“卖笑救国”,说真的看电视剧我笑的次数比看电影的时候多多了。
这电视剧也带着鲜明的管虎特色,比如黑色幽默啦,比如蒙太奇啦,这样一来就给大众化的电视剧加了一些艺术色彩。
管虎作为一北京长大的大老爷们儿,也把自己的性格特色融入了作品里,所以他的作品通常是比较野性、血性、爷们儿、有点儿犯浑的。
我最欣赏这部电视剧的另一个地方就是,三个主人公都是多面体。
这在电影中一般能实现,但是电视剧里真的少。
看过大陆电视剧的人就知道一般大陆剧里的主人公是多么单调。
另外,能把三位金马奖影帝攒在一部电视剧里,除了管虎貌似没别人了吧。
张涵予的气质、外形和口音基本决定他演不了小地痞小人物,but作为突破,这次他演了一个得了PTSD的军人/杀手,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冲突感。
张涵予把人物的内疚、敏感和脆弱表现得非常好,当然心理病治好后,又回到了他man帅的正轨上(戴着礼帽穿着呢子大衣开枪,十足小马哥啊!
)。
刘烨的角色有小人物的逗比和精明,也有成大事者的深沉。
在《厨戏痞》里的厨子我并不喜欢,原因是人物的语言行为太夸张了,导致他以真实身份出现玩儿飞刀的时候让我觉得无比出戏。
电视剧里的厨子则是一个真正的性格多面体。
社长对电视剧角色的拿捏比较成功,但是他的弱点也比较明显,就是说台词比较含糊。
对于渤哥的角色我想平行比较一下:同期刷完的《民兵葛二蛋》和《青岛往事》都有抗日情节,就角色来说,葛二蛋更丰富立体一些,人设也讨喜,但是说教意味很浓;王满仓的确凸显渤哥演技(让一个智商高的人演一个傻子还演的那么好),但是人设单薄、圣母,并不讨人喜欢。
相比之下,田三林兼具了乡巴佬的土和拙,又有黑帮大佬的精明和狠,最后还有作为主旋律人物的义气和硬气,总之是一个矛盾但是不冲突的存在,偶尔透出的傻气和幽默简直软萌得不得了。
和社长抬杠,嘴上损黄小蕾,每次都给我乐的不行了。
话说回来,我特别喜欢的渤哥的几个角色--牛二、牛结实、痞子和田三林都是出自管虎的作品。
不得不说管虎的作品能充分挖掘渤哥的特点。
这部电视剧另一大亮点必然是张鲁一。
这哥们一出场就自带变态帅和福尔摩斯气质。
貌似大陆男演员里变态帅的代表是廖凡,现在得算张鲁一一个。
配角里另一个亮点是小泉敬二。
你能想象这个操着天津话、鸡贼、油嘴滑舌、缺德、有点2的家伙当年还演过《霸王别姬》里张丰毅小时候吗。。。
这哥们儿可是从小学京剧的北京老爷们儿啊!
他的戏份不多但是让人印象深刻。
女演员里,黄小蕾的表演比《青岛往事》里强了很多。
把一个女痞子、女骗子的滑头、鸡贼、情深义重表达的不错。
黄小蕾演过挺多泼辣的角色,但是《青岛往事》里的小嫚儿真的不咋样。
泼辣并不等于嘴贱和聒噪。
而且黄小蕾在《青岛往事》的台词和演技真心捉急。
念台词囫囵吞枣,哭戏把五官都皱一块儿了还哭不出眼泪,只能趴桌子上干嚎,只要在最后kkw死的时候哭得还有说服力一些。
反而比《青岛》早的《三兄弟》还看见她演技一直在线。
孙宁一直演温顺的妇女,貌似没有什么突破。
其实我希望这个角色可以让梁静来演,毕竟梁静在自己老公的戏里每次都挺出彩儿的。
而且大决战三男加一女组合和《厨戏痞》完全是一个路子。
这部戏唯一也是最大的败笔就是梁雅优,演员长得不好看就不说了,顶着一张被叮肿的香肠嘴看得我只能不停快进,台词和表演极其生硬,她到底有什么资格和三大影帝同台飙戏啊???
(还让她周旋在张涵予和渤哥身边我也是想吐了)而且这个坑爹的角色,坑老爹坑同学,坑完大林坑三林,然后还坑了一把宋亚娟。
扫把星一样的存在啊,而且一般这么弱鸡却又存在感十足的角色,起码死得光荣英雄一点对吧?
结果。。。
死前依旧一点贡献没有。
呵呵哒,导演你不按套路出牌。。。
(不过也许她死了就是最大的贡献了)最后,这到底是不是抗日神剧?
从最后一集看,是的。
从前面39集看,不是。。。
其实主流剧和抗日神剧是不一样的,而我并不排斥主流剧。
首先,主旋律和主流并没有错,渤哥访谈的时候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们不排斥主流,主流其实能最好地贴近大众、传递创作者的价值观。
这话不用多做解释了,我觉得很中肯,并且符合当代影视市场的现状。
第二,我觉得这部剧只是借助了抗日的年代背景,讲述了三个兄弟的传奇故事。
换句话说,换一个其他混乱一点儿的时代也行,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符合这条件的就是抗日or内战,你选呗。
选哪个都得被叫“主旋律”。
但是!
《三兄弟》不愧为《厨戏痞》姐妹篇,最后一集和结尾如出一辙。
三兄弟加一个女人拯救全世界。
土匪+八路的组合干掉了守卫森严的日军基地,真是笑掉大牙;而让三大主角闻风丧胆的神人高木君,在最后一集智力武力双双下线,不带这么坑人的谢谢。
最后,群演的台词“杀鬼子还是得跟八路"和三兄弟莫名其妙逃离大爆炸注定了这是一部抗日神剧。
其实,这电视剧前39集的质量真心是不错的。。。
但是弄一个吊炸天不切实际、强行说教逞英雄的大决战结尾,管虎你要干啥啊!
(看完最后几个主演一脸喜气洋洋投奔八路,我一脸excuse me👉脑补一下黑人问号脸)
首先要说我是为了补刘烨的作品扒出来的,看了才发现演员的阵容还不错嘛,对于我这种对演技的要求远大于情节的人来说这部剧已经相当不错了。
即使已经过了这么久估计也没人会看到这篇评论了但我还是乐颠乐颠地跑来抒发胸臆,权当“烟雨中到此一游”。
对于刘烨这种超级演技派的人物,并没有在这部戏中发挥出全部的功底,可能是因为这角色的设定没有给他较大的发挥空间,也没有足够戏份供他来润色这个人物。
田二林的胆子说小也不小,遇事也把持得住,啥都不会就敢脸不红气不喘地去料理店,藏个人心跳但手不抖,说明还是比较镇静并有点小聪明的,在人物形象的转变上差距并不是那么大。
唯一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一开始是为了钱而后来为了国家,而由于片中没怎么提钱的事所以这点也不太明显。
自从刘烨开始转型之后蓝宇那忧郁小生的形象越来越远了(刘烨现在这么胖也忧郁不起来了),而硬汉那傻愣傻愣的形象已根植在我心底抹都抹不掉(以至于看警察故事2013时完全转不过来弯啊)。
他刚进料理店时那招牌的“嘛那!
”简直要笑尿了,为了掩盖真实身份干脆破罐破摔瞎整一气这方法只有他整的出来了。
二林讨好女人的方法还真有效,要是没有浅田夫人和桃子罩子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不得不说他在里面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运气好到爆的老百姓心中经过美化的地下党工作者形象。
黄渤的演技在这部剧里也是个很有看点的地方,从土鳖到土豪再到抗日英雄的形象不是谁都能演的出来的。
我觉得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出在烂尾上(这好像才是我的中心貌似有点跑题)不知道后期是资金不够还是时间不够越来越赶越来越糙,戏份的转折有些生硬,细节处理不到位,其实结尾处的故事很好再稍稍润色下完全可以将整部剧提高一个档次。
首先梁雅优和她爹死的那部分有些令人失望,那么关键的人物就这么死了还什么贡献都没做真是不怎么样。
另外我对梁雅优意见相当大,从一开始看到她的超级香肠嘴我就被吓倒了,后来这小丫头片子一身大小姐毛病净顾着添乱了(演员把这部分发挥的淋漓尽致)。
有报国之情是好但是好心帮倒忙什么事不考虑清楚就做是非常不可取的。
我本以为编剧最后会拯救一下这两个角色来个英勇献身为民捐躯为组织奋斗到底(像那个土匪头子一样)但没想到就这么干巴巴的死了,相当不过瘾。
还有田三林对宋雅娟的感情也可以再丰满一点,现在感觉上是三林知道宋雅娟还是“姑娘身子”后才喜欢她的,不符合人设。
而且挑选被发现是姑娘身子这件事作为感情转折点真的不太合适。
关于各种人物结局的设定有些仓促,各种酱油以及高木和他的副手死的都太干脆太没劲了,前面花那么多笔墨润色他们却没有搭配一个足够分量的结局去平衡,很可惜。
当然我最感到遗憾的就是最后八路把建筑炸了之后就直接跳到多少年后了,观众最关心的就是三兄弟是怎么出来的好么,典型的编不下去了或者没时间没剧集的仓促收尾的表现,拉低了整个剧的等级。
我说中间部分拧巴是感觉有些情节在不停的重复,比如小泉王惠芸包括二林都是因为小鬼子杀死了自己的亲人爱人熟悉的人而觉醒的,如出一辙的很无聊,日本人干那么多坏事又不止强奸妇女这一项,完全可以换一换。
而且整部剧的笑点都集中在前半部分,到后面好像有点没梗可说了,不够劲。
总之如果整部戏都像开头一样那么从容欢乐会更好,这也是中国电视剧(尤其是抗战、内战题材的)普遍的问题,衷心地希望以后的电视剧会更加完美
本来还在犹豫是三星还是两星,看我最后几集,妥妥的两星。都变抗日神剧了。
奔着演员看的。剧情越看越看不下去。
真不想人生攻击,那个什么大小姐都让我不想看好玩的刘烨了!
这居然能有7分...???
后面崩得不要太浪费卡司
勉强当喜剧看看。还是脱不了抗日神剧的影子,无限子弹,主演开挂,枪战非常假。还有日本人说中文这个几乎只要是抗日神剧就少不了的bug。最后三四集的剧情,我真的佩服编剧的脑洞。真的是少有的烂。
前面一直觉得很好 三个男主角都很喜欢可是看着看着看发现 真心是毫无亮点啊 剧情也显得很幼稚 可怜的三大影帝
拍的什么狗屁玩意,管虎吃屎去吧
跟着老爸老妈看了一些,觉得还可以,主要是因为黄渤
补
三位影帝同台已是难得,更重要的是故事自身也不弱。剧本硬演技强自然观众看着就过瘾,只是没想到张鲁一也是位神奇的存在,以前没有关注过,通过这部剧集才发现,会演戏的汉子他也算其一了。
大陆的片,总少不了导演编剧胡思乱想的傻逼情节,总有几个傻呆呆的群众演员。主演还都可以。
收尾也太草率了。。。
斗智斗勇的周旋是吸引我看完全剧的原因。要吐槽的是,每到关节眼,都得有弱智的人出来坏事,才能推进情节发展下去。
三个男人一台大戏
我擦,我是黄渤和刘烨的脑残了还是怎么滴。 看得我津津有味啊!!!!!
没话说
国产的电视剧注水现象太严重了,近两年都没什么特别有兴趣的电视剧,今年看完整的电视剧也只有龙门镖局和火线三兄弟了,黄渤和刘烨都是我很喜欢的演员,不为别的,就因为看他们就感觉特有戏,这两位在影片中对角色的塑造也没有让人失望,虽然影片依旧槽点满满但是不妨碍我对这部电视剧的喜爱之情~
我爸喜欢看…那时候还不太get到刘烨的颜值(可能这个剧里有点发福…)
欢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