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机会早就可以看这个电影,还是一贯固执地认为一个色彩浓艳的异装癖的故事不会有太大价值。
如此不顾旁人目光自由自在的极乐活法现实中大概是没有的。
Patrick眼神里透露着一点可怜相但又无比坚定的单纯(不得不提强人Cillian Murphy的表演,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是“眼窝深邃的阴郁小生”),俗人难以理解。
一个早已不想做男人却尚未脱离真身的人,比真正的男人还要勇敢伟大。
70年代的爱尔兰是有过阴影的,Patrick的出生和成长本是寻常意义上的悲剧。
在一个自视为小妞的年轻人的荒诞传奇和无数华丽乐章的衬饰下,尼尔 乔丹便把这一切政战纷乱和尘世悲哀,用两个小时的色彩铺陈染了个遍。
于是更想看看在[哭泣的游戏]和[屠夫男孩]里里面,这个“爱尔兰杂种”如何鼓动观众。
若是结合[阿甘正传]作一联想,似乎也不为过。
同样是“时代大背景下的非典型人生”,母亲的角色似乎也同样关键。
而我选择[普鲁托的早餐]。
"We'll visit the starsand journey to Marsfinding our breakfast on Pluto"对这个世界太过相信的人,在别人眼里往往是最易受伤.所以很多人拒绝相信,因为不愿受伤,尤其是当这个世界变得不可理喻的愚蠢又严肃起来的时候.他却很快乐,他相信任何一个人对他说会抱着他送他到医院去即使没有玫瑰花和糖果--就像他其实早就知道的那样--至少听上去也很甜蜜他相信自己的妈妈像电影明星,一个被伦敦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吞噬的美丽女人,于是他去寻找她,自己勾画关于她的故事:一个关于失踪女人的惊悚故事,叫她"Phantom lady",假装这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相信任何一个有可能的人.所以他才那么不一样Glamorous并且永远圣洁(尤其当生父在peep show里向他忏悔的那一幕)不因世人对待他的方式为转移和他可爱的名字一样和他蓝色的眼睛一样和他永远的笑容一样即使as a Sweet Smile Ofcross Dressing Killer就被滑稽地被捕,他也可以爱上那个sweet little cell我觉得,我们也能一起,找到冥王星上的早餐,和saint kitten baby一起,唱情歌,歌颂真爱:)所有的一切,知更鸟都知道.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在赶地铁的拥挤人群的隙缝中,窥视到的那张仿佛熟悉的侧脸,哑然但是身体却在追逐那正在消失的身影,奔跑着寻找,直到地铁列车的门带着刺耳的警示声音关闭,只差那么一点儿,门里是那个隐去的记忆,门外的我目送着列车离站。
后来我知道,我站在拥挤嘈杂的人群之中,抑制不住阵阵的头痛,我知道,这个城市吞噬了我们。
The biggest city in the world, swallowed her up.我在电影结束之后,一直难忘的,是那个时候Patrick的深深的叹气,就像我一直难忘上面那句话一样。
Neil Jordan不声不息的叫上Cillian Murphy、Liam Neesson和他的老搭档Stephen Rea,继《The Crying Game》之后,再次以异装癖男孩为主角,改编自英国布克奖提名作家Patrick McCabe的同名畅销小说,《Breakfast On Pluto》流畅华丽,更是集聚了70年代英伦的流行音乐,原生碟大有听头。
我很意外的是看上去很正经的Cillian Murphy居然能够演绎Patrick这个角色,他带着金色假发,画着浓艳的妆,穿着短裙登着高跟鞋扭捏着向前,但是又烟行媚视的面对着生命中的爱情与困境的时候,满脸的笑意背后流露的哀伤,让人着实无法抵挡。
电影是喜剧的,纵使它穿越的是70年代北爱和英国的政治军事纷争,它讲的是与社会教条相左的异装癖男孩寻找母亲的故事,它面对的是缺失的家庭、生活的困境、战争的阴影和生命的逝去,可是它全然是笑着对待的。
电影是让你笑的,Patrick总是在笑的,也许笑是他唯一能够反抗这个世界的方式。
不得不让人再次联想《The Crying Game》,Cillian Murphy始终是不如Jaye Davidson妖艳妩媚的,Dil也是习惯笑的,但是我看到了那笑容背后的痛楚,深深的烙印着的性别倒错的痛楚,和一个平常人一样渴望温暖的痛楚,Dil习惯说can't help it,他在粉红的帷幕背后对Fergus说,Can't help what I am,他的无助背后是被上帝塞错性别的无奈。
《The Crying Game》要比《Breakfast On Pluto》伤感沉重很多,因为Dil是不得不笑,Patrick是自己选择要笑。
喜欢“冥王星上吃早餐”的这个说法,是那夜Patrick和一群嬉皮士坐在夜空下的痴言妄语,也喜欢“Phantom Lady”这个Patrick赋予被伦敦吞噬了的母亲的绰号,大概因为是小说改编的缘故,电影里的有些文字本身就很让人陶醉。
有个小花絮,那夜将Patrick诱拐上车试图杀死他的Mr.Silk Tie的扮演者是Roxy Music的主唱Bryan Ferry,一个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龙套。
这部电影让我看清了国产电影和欧美电影相比一个最无力反驳的差距,演员水准实在差的太多了。
全片最顶的部分毋庸置疑就是主演Cillian Murphy的表演,本片中的形象和他以往饰演的角色形象天差地别,他的角色一般都是冷酷严肃阴暗的气质,而这部演了个活零活现的阳光穆棱。
演得简直天衣无缝,根本找不到破绽,这种级别的表演我印象中国内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周星驰,各种与角色完美契合的微表情,自然而然的肢体语言,完全是把握了角色的灵魂,你考虑到周星驰从来没有在角色扮演上有这种程度的跨越,国内真就找不出什么人在演技上能和Murphy匹敌。
演什么都完美,这部我看得投入之时甚至一度怀疑了一下Thomas Shelby是不是他演得。
电影拍得很清晰,一个关于寻找归属感和身份认知的故事,节奏挺快,结构上像诗歌一样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很好地辅助了叙事进程。
《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改编自英国布克奖(The Man Booker Prize,被认为是当代英语小说界的最高奖项,也是世界文坛上影响最大的文学大奖之一)提名作家Patrick McCabe的同名畅销小说。
内容无比残酷,表现起来却带有一丝温暖清新气息。
最惊人的是男主角是Cillian Murphy这样的型男,他饰演的Queer比小雀斑在《丹麦女孩》里还娘…… 演得还非常好!
看完电影后,真的忘不掉他如女孩一样瘦削的身材,以及迷人的蓝色眼眸。
故事其实很惨:神父和女仆私通生下一个漂亮的孩子,从小寄养在爱尔兰家庭,天生就是Queer,从高中时期就充满反叛精神。
世俗的眼光无法容忍他,对自己的性别错位认知让他烦恼,只能逃家。
去伦敦寻母,从此进入悲惨的人生,颠沛流离,只有欺骗、侮辱、背叛和伤害。
唯一爱过他的男人也不能给他体面的生存方式,他甚至眷恋警察局,因为哪里有安全感。
电影的最后,虽然找到了母亲,却发现永远无法找到母爱;而这个流浪好歹是被于心不忍的父亲终结了,给了他一丝归属感。
最后,他终于能勇敢面对别人的眼光,昂首挺胸做人(但结局未必就光明)。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雌雄莫辨》,同样是LGBT人群的哀歌,女扮男装求生存,与这部电影中一心想做女人的悲哀,异曲同工。
其实都是善良的人, 奈何却一直不能被人理解和接受,得到的都是伤害,却还要挣扎着活着……
好烦她好美这让我愈发感觉我很下流哈哈哈kitten说她没有归属之地,也会烦恼着“小猫还有希望吗”,但她却去到了很多地方。
没有龟缩和封闭更没有被伦敦卷走。
要是你爱一个人,别再犹豫如果你爱一个人,别再犹豫去追逐?
去找她(她)?
去告白?
去把爱说出口?
我想后面接任何词都可以,但不接任何词也可以因为你不知道它通向哪里,所以接什么不重要,你只需要起身,然后你的世界就开始被自然地分割成过去和未来唯一重要的边界划分的是前方的一切与你抛下的一切,不是单纯的骑在路上,而是载着督伊德从过去奔向未来。
男的女的有何所谓?
信仰跟自我一样不会有性别这种外部的定义,那是我的一部分,我需要做的只是带着它出发。
我们周游星星,前往火星,寻找我们在冥王星上的早餐。
至于爱,我虽有我的标准和我的拷问,但追根究底你是否爱我你有多爱我只会让我犹豫,不是吗?
爱和解剖爱是永远错位的两件事。
放下解构,开始起身吧开始感受吧开始流动吧开始奔跑吧。
爱不应该只是亲情爱情友情。
爱是一种原动力,是让我起身的原动力。
这种原动力是自我的认知,自我的发现,自我的求生欲和延展欲。
而不单纯只是他的一句两句,他的怜爱和他的回眸。
亲爱的。
刚才我在冲淋浴的时候,就想着我要怎样给你写这封信。
我想写信告诉你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我把狗从院子赶进厨房,喝了几口绿瓶的可乐,拿着一沓信回到房间就开始写了。
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其实看完有了一阵子,却不知道如何形容它对我造成的影响。
只是心里的擂鼓一直不停,一会儿声大,一会儿声小。
我喜欢的电影也不少,大哭大笑的都有,静静撼动的也有。
可它,它还是不同。
它让我想起在冰岛的时候,我面向呜咽不止的北大西洋,在乌黑的沙滩上席地而坐。
风吹在身上,远处的礁石嶙峋凸起,似乎要把灰色的天空捅出一个洞来。
白浪一下下轻拍在几米外,被深黝的沙土吸吮殆尽。
我坐着,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
亲爱的,它就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长大以后我和大家一样经历挫折,不再天真。
再性格温善还是生出了怨念。
至少是胆怯。
可它让我忘了。
我忍不住去想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闹了半天绕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原地。
世界依然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美好,神奇,充满了希望。
而我是从这部电影里发现的。
你不会以为它像天使爱美丽一样?
不,它绝没有那些粉饰。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如何只身来到阴沉、肮脏、“没完没了下雾”的伦敦,或者那些炸弹,那些骚乱,一栋栋破烂又孤独的房屋,埃尔文怎么战栗着死去,查理怎么蜷缩在床脚,或者帕德里克的爱人如何掐住了他的脖子。
不,都不用。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的眼神,你就会明白我说的。
不,它一点也不像天使爱美丽。
它要朴素的多,纯粹的多。
自然的多。
你会忍不住随着它一同呼吸。
因为它就像呼吸本身。
温柔,又给你生存的动源。
或者,你以为它是美丽人生,因为它一边引人发笑,一边引人落泪?
或者因为它也在用甜蜜的方式书写残酷?
可它不是。
它没有书写残酷,只是经历了它。
经历,像时光流逝一样,像列车停靠一样,轻轻地面对了,经历了过去。
恶毒,欺骗,暴力,它们都过去了。
你肯定无法相信,这些残酷都发出了温柔的回响。
你一定以为当帕德里克被炸成重伤,还被盘问,最后却拼命想要被关回警察局时我会哭。
可打动我的是当那警察后来巡逻时发现帕德里克在站街,无言地把她拽进车里带到其他地方。
那警察绝望地说,我不想把你抓回去。
你会死在那,小家伙。
或者你以为她穿成妈妈喜欢的风格,终于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时我会稀里哗啦。
可我没有,而是后来,当同名为帕德里克的另一个儿子追了出来的时候。
那孩子望着她,说,你错了,我觉得你很好。
他又问,你为什么哭?
亲爱的,你也会明白的。
美丽的帕德里克坐在湖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爱人焦头烂额地扬长而去。
而她蜷起了腿,把脸贴在膝盖上小声地说,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甜蜜。
很多电影都好看,可它们都不能逼我做任何事。
可能偶然想起来心里感慨一番,或者心潮澎湃的推荐给别人。
可是冥王星上的早餐,这部电影却坚持不懈地,像海浪一样拍打着我,让我内心满盈,无法言说。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对世界生出了信仰。
很久。
很久了。
我逃不掉那种感觉,它挥之不去。
我总是忍不住回想它,我走在路上,或是打工的时候站在柜台里,或是扭头望向泰晤士河,或是,像帕德里克一样乘扶梯下地铁。
某个画面,某句话,帕德里克的某个眼神,只在我脑海里一闪,就让我温暖得无法形容。
而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你一定要记得她,你一定会记得她。
她是那样柔弱又坚定地拥抱了自己的身份,又那样惶恐又勇敢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你无法想象,即使世界上都是些“只会用长满茧的手四处舞弄铲子的卑鄙无知下流的混蛋”,即使她经历了她所经历的,还能如此骄傲,坚定,聪慧,充满创造力,又自信自爱。
她是那样美丽绝伦,你没法不盯着她看。
她还会唱歌。
她会像个印第安姑娘一样唱歌。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它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满心欢喜。
电影结束时,我合上电脑关掉台灯,躺在黑暗里又默默地哭了一小会儿,心里感激着帕德里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我一想到很多人都看过它,我想到在我们的咖啡馆里最近一次放的时候全场爆满,我就高兴地无法自已。
我想到这么多人都看了,都怀着温柔的心意接纳了,理解了,爱了,这个世界就更加美好又强大了几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
这就是。
亲爱的,它让我这样想。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而亲爱的,我甚至不知道你是谁。
你是否存在。
只是这些念头和感受必须说给一个你这样的人才有意义。
你肯定有柔软的心,又坚韧果敢。
你能挨过苦难与丑恶,不会崩坍,自怨自艾。
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战胜,去经历,去拥抱。
你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和聪明,面对你所爱的人,你的吻尝起来会像是海洋与暴风雨。
你肯定理解我所说的每一个字。
你肯定是这样一个人。
你肯定存在。
我还想告诉你,亲爱的。
我和爱人在我生日那天去看了希里安墨菲在国家剧院的戏,又在stage door站了3个小时,他没有现身,也没人等他。
可我也没有失望,只是很简单地接受了下来。
我觉得我能去等他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像现在,太阳已经下山了,屋里越来越冷,我本来应该为周末的旅行收拾行李,打印乐谱,买去机场的大巴票,可我坐在这里给你写了这封信。
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刚刚看的时候确实不喜欢男主角的娘娘腔和那些开放的细节.但是看完后很感动,这个善良和相信美好的"LADY".一直没有忘记要追寻他的母亲,并一直相信着身边的那些人,天真地问,你会给我带糖果吗,如果你回来发现我躺在地板上,会带我去医院吗?...那些男人都会回答会,而他也那样子就相信了.也许不是相信,只是无所谓答案吧.委婉地拒绝身边想要改变他的人..离奇的人生/安好.
基莲就是角色雕刻大师。
这部片给我的第一个惊喜,是性别认同不被设置为是个体面对的第一性问题,而且电影毫不掩饰地承认,这种认同永远无法自洽,永远存在裂隙。
主角一直在完成、或者说去接近他为自己编织的一个叙事,即他的形象和性符号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女性。
他也近乎做到了。
即便如此,在面对一个男人充满爱意的告白——他所渴求的爱情,灵魂的真实时——他暂停了自己的角色扮演,表明(也是在故事中唯一一次表明)自己是男性。
他所面对的真实,以及他承认的真实,是他把自己认同为女性,并要为了这个自我认同拼尽全力去表演,去承受不同叙事之间的摩擦为其精神和肉体带来的痛苦这个事实。
这奠定了其性格的基调——戏谑。
这是电影给我带来的第二个惊喜。
不同于许多影片主角发臭发烂的犬儒主义,基莲的角色用他独有的将一切外部世界的话语性化的反讽,来重述满目疮痍的生活。
政治与战争被他柔腻的腔调解构为充满暧昧与性挑逗的喜剧,作为国家暴力机器的警察及其所象征的阳刚而暴力的男人们最终不得不以一种苦主的尴尬姿态,陪他扮演女性爱欲幻想中的好人角色,比性别叙事宏大得多的民族国家叙事,其所包含的剧烈冲突居然在这个诙谐的转变中被吊诡地化解了。
最深刻的片段还是他在寒冷的夜里,一次次拎着沉重的枪支,将它们丢进湖里。
那一刻他在用男性的身体和女性的意识来弥合爱尔兰独立战争给平凡的人的生活带来的撕裂。
电影也借此传达出“跨性别者具有和平的力量”这一观念。
惊喜之余也有一些不满的。
用小叙事解构大叙事是白左电影惯用的廉价手法,故事中的主角面临的是双重困境:战争的困境和生存的困境。
主角通过性化叙事油滑地避开了政治运动对个人生活的颠覆,与此同时,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人在大都会生存的问题。
显然他选择的方式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他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要被归因于他把性别认同置于个体生存之上,最根本的吃饭问题,反倒是性别扮演无法解决的了。
我个人认为更有趣的处理方式是,他能够在某种意义上走向对自己生理性别的折返,为生存而重新运用自己身上的男性力量。
但这似乎更偏向于生存主义,或者说阶级理论了,这显然不是故事的作者想要表达的。
最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地球人,受死吧。
喜欢Liam Neeson,才看的这片子,忧郁、文雅的老男人确实很有魅力。
终于全剧看完了。终于在加速的情况下看完的。这8.3的高分打的人个个都是真心的吗?
看不懂..
不喜欢
Cillian Murphy的女装真是惊艳。本来红颜航班先入为主,搞得我一直觉得他那双巨大的蓝眼睛极其邪恶,没想到这部画了妆之后居然成功变成了无辜+妩媚。呼,这家伙演技还真是超赞呐!前途大大滴不可限量。
卷毛基莲~~ (¯﹃¯)j居然是和蝙蝠侠崛起还有红眼是同一时期的。。好嫩,真美丽啊,然后就过上了百合的生活了么。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吧!b7gtxlgc @
本来想打4星,但是想到Cillian Murphy美丽的碧色眼睛,还是禁不住打了5星。天性如此,水晶般闪亮,根本掩饰不住天然的光泽。和Angry Inch 摇滚芭比一起成为我的最佳影片之一。关于对真我和信仰的不倦坚持,关于爱与希望,很美的一部电影。
总是严肃严肃严肃,所以我们才有那么多的莫名其妙的痛苦。女有黛米摩尔,男有希里安墨菲,这两人的眼睛都好看不行~
也是挺难的。不过派派咪咪最终觉得在别人身上寻找爱,不如自己心里怀着爱来得简单呢。那些见过她,爱过她,迷恋过她,憎恶过她的人,都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咪咪是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
男主角演的很好
好吧,我承认这是很独特的一部电影。我们都爱内心有强大气场的人。不管他是她,还是他,还是神经病或什么。我们不怕生活的最暗黑一面。我只是不明白,KITTEN是脑子进水还是什么?私藏枪支那么大的事情他都没有一点常识吗?这算是为了点爱情的进退而不计后果么?就算会牵扯到他人的性命?
kan bu dong
受不了墨菲捏着嗓子说话的声音 也找不到好字幕
什么鬼!希里安还真是喜欢男扮女装啊gay味足足
是学姐推荐我看的电影,她说我一定会喜欢!~呵呵,是的,我挺喜欢的,电影的开头到结尾都很喜欢,男主角的为了找到自己的母亲经历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他本身也是个不可思议的~呵呵~挺喜欢OST的!很好听!
很棒的片子,OST更是好东西,全是70年代或更早的老歌
天啊这片子实在太摇滚了!各种反传统,以及对反传统本身的不屑一顾。什么形式主义的革命都是媚俗,都是虚拟,随意的活才是摇滚真谛。
When you love someone, don't think twice.
總是無法不憐愛這樣的電影, 這樣的主角, Kitten的善良脆弱真摯堅強讓我想起了松子, 是什麽成就感了她(他)們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 她(他)們用自己驚險, 滑稽, 離奇, 令人不屑而又尊敬的命運和姿態, 嘲笑可憐的凡夫俗子, 她們那麼恣意, 自然, 閃著異樣的光芒.when you love someone,don't think twice
Neil Jordan 的大回锅,共和军、性别倒错、恋母情节,当然还有连姆·尼森
之前一直觉得希里安·墨菲不好看,原来是因为他没有女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