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堡奇人第一季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Season 1,高城堡里的人

主演:艾莉克莎·黛瓦洛斯,鲁珀特·伊文斯,卢克·克莱恩坦克,DJ·考尔斯,乔尔·德·拉·冯特,田川洋行,卢夫斯·塞维尔,迈克尔·里斯波利,杰弗里·布莱克,卡尔斯腾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德语,日语,粤语年份:2015

《高堡奇人第一季》剧照

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2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3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4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5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6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3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4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5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6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7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8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19高堡奇人第一季 剧照 NO.20

《高堡奇人第一季》剧情介绍

《高堡奇人第一季》长篇影评

 1 ) 剧集与原著的对比及题外话

看过本剧找来原著读了一遍,凭记忆做个比较,供有兴趣的同学参考吧(下有剧透)1、剧集对原著做了较大改动,这是必要的。

原著文笔细腻,类似于纯文学小说,但是人物关系较为松散,情节也不紧凑,不适合直接搬上屏幕,所以剧集只保留了原著基本的世界设定(假设德日赢得二战,瓜分美国)和一些主要人物,下面具体分析;2、原著主要人物有弗兰克,他的前妻朱莉安娜(剧集里是女友),古董商罗伯特,日本商会会长田介(剧集里是贸易大臣),次要人物有德国间谍温格纳,德国领事瑞斯,德国秘密警察乔(剧集里变成了主要人物),弗兰克的同事艾德,罗伯特的日本客户等。

剧集增加了副总指挥史密斯,日本总检察官,日本太子夫妇等一些角色。

原著中将各人串联在一起主要是一部《蝗虫之灾》还有易经。

《蝗虫之灾》是小说中的小说,内容是描写同盟国如何获胜以及获胜后的世界,虽然在德占区被禁还是有很多人读,剧集里变成了电影,也是为了推进剧情发展。

易经在原著中是人人会用,剧集中改为了只有日本贸易大臣会用;3、小说主要就是描写各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确的主线情节,如弗兰克如何与艾德开首饰制造公司,并试图将首饰卖给罗伯特;罗伯特如何与他的日本客户交往;温格纳如何与田介会晤;朱莉安娜如何与乔相识,同居,然后一起去找高堡奇人,也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4、总体来说剧集改动之后故事变得更为合理,更符合普通人感受。

原著中有些人物性格不是很好理解,比如对尊严异常敏感的古董商罗伯特,言行反复不一的乔。

有些情节也显得不太合理,如温格纳会晤田介只是为了把蒲公英计划(就是德国对日本发动核战争的计划)告诉日本,其实日本还是什么都做不了。

原著中希特勒疯了,他的继任者马丁也死了,然后是戈培尔上台,剧集中希特勒还在掌权;5、个人感觉剧集和原著在走势上是相反的,剧集开始平淡,后面渐入佳境。

而原著是开始可读性较高,后面陷入大段心理描写和议论,读起来较为枯燥;6、关于高堡奇人,原著中就是《蝗虫之灾》的作者,剧集中应该是指希特勒;7、剧集最后贸易大臣的穿越开始还以为是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日记桥段,看过原著才知道书中就是这么描写的,而且很快又莫名其妙的穿越回来了,如果剧集有第二季的话应该会有说明。

最后说点题外话:1、原著作者迪克显然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尤其是易经。

对于西方文化感到失望的他在东方文化上寄托了希望,这点从书中他对日占区和德占区的描写就能看出来,原著中日本人整体是彬彬有礼的,而德国人是狂妄自大而疯狂的。

但是相较于纳粹,作者显然对于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认识不深,当然作为一个美国人,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点在剧集中做了很好的纠正,事实上德日可以说是一丘之貉,虽然在意识形态和种族政策上有区别,但是在迫害别国人民上并没有本质区别;2、原著可以说是很大胆的假设了一个德日赢得二战的世界,但是仔细看过剧集和原著就会知道作者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了法西斯的罪恶,书中也有对于纳粹种族灭绝的大量议论和嘲讽。

对于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的现代人是一种很好的了解过去的方式。

现在的年轻人中有不少德粉,还有部分人对于元首抱有崇拜心理,只有真正了解历史才能打破这种幻想。

从某种角度说,希特勒确实是一个有才能有理想的人物,可是他的理想是极端偏执的,是要以亿万人的生命和尊严作为代价的。

历史的因缘际会将他推上了前台,这就注定了人间的一场大浩劫。

如对二战德国感兴趣推荐看看《第三帝国的兴亡》和《解读希特勒》这两本书,后者比较简短,适合没有太多空闲时间时来读,读后会对这个人物,这段历史有更深入理解。

不知道看啥片,欢迎加入豆瓣小组“片荒剧荒们的集散地”-https://www.douban.com/group/648702/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到这里来看看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Bs0l02UIIp1IZQa58ULQ

想要查看更多影视内容,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臭蛋电影”

 2 ) 大背景与小人物

在立意方面,算是脑洞大开的一部剧,被德日瓜分的美国,该剧给出了一个可能的社会缩影,整体灰暗低沉的风格,很契合“殖民地”的社会色彩,融合了压抑、不安的公众情绪,端坐庙堂之高的统治者,蜗居社会底层的被奴役者,这样两个鲜明对立的阶层组成的社会,究竟会走向何方?

答案似乎只有一个:一个阶层接受另一个阶层的改造。

当然,该剧自然是站在美国人民立场之上的,剧中统治当局的高压政策并没有过于明显地表露出来,只是在适当的时机才显露出狰狞的爪牙,试图将一切革命的苗头扼杀,阶层差异在这里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社会地位高低,还包含了社会文化习俗的分歧,这些在短时间内都是不可调和的,最明显的一个例子便是古董收藏家罗伯特与日本夫妇交流的那一段,观念上的冲突在这里彻底体现为阶层之间的疏远和不信任,由此所造成的裂痕势必长久存在。

女主自始至终都是一副忍辱负重的表情,不苟言笑,个人感觉很符合该剧的整体氛围,看似柔弱的外表下却有着不为人知的坚韧,女主在自己的妹妹遇害后,并没有如普通人那样默默忍受,继续苟且下去,而是冒险一个人孤身前往中间地带去寻找答案,此非心力坚毅者不能做到,就像弗兰克一样,在面临这种抉择时,首先想到的是退让,不是因为勇气胆量不够,而是他自己明白这无疑是“蚍蜉撼大树”,结局注定一边倒,考虑到犹太人的身份,更是如此。

另外,女主在错综复杂的各方博弈中,依旧能够保持自我,没有在所谓的“敌我斗争”中被洗脑,这一点与“抵抗组织”的人泾渭分明。

剧中其他角色之间的冲突也分外精彩,如日本治安检察官与外贸大臣之间的分歧、史密斯与总指挥之间的斗争,一个关乎政见,一个关乎权利,但看得出来,同朱莉安娜等普通人一样,他们也同样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抉择,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也只是大背景下的小人物。

总的来讲,剧情进展略慢,电影这条主线还没完全展开,期待下一季。

 3 ) 追剧的时候随便写写的感想

看了一集,还蛮想追的。

美国人YY亡国剧,潜伏即视感——妹妹牺牲姐姐代替,Joe像余则成😹上层线路和平民线路都还挺像这么回事儿。

一口气又看了两集,还挺吸引人的,新出现的枪手好口怕😿感觉他快死了……又看了两集,可怕枪手还没死,但感觉第五集开始崩了,Frank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混进听演讲的人群,居然还逃脱了?!

Frank被释放是因为抓住了另外的偷胶片的女人,这个女人完全没有交待!

 4 ) 败笔都在女主剧情的改编上

先上结论:差强人意。

编剧额外的加戏都很赞,约翰·史密斯(我不明白为什么是英语名字)和城户检察长的情节都不错。

几位亚裔演员都演得很好。

但是败笔就在女主的改编上,简直是苏琪·斯塔克豪斯灵魂附体。

情节推动全靠这位面瘫玛丽苏作死,也真是醉。

话说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演技还约等于零,看谁都一副别人欠她钱的表情然而还人人都爱她,靠屁股下巴吃遍天吗?

原著的朱莉安娜美丽勇敢潇洒、自食其力,跟弗兰克是前夫妻关系,所以大方地跟意大利帅哥乔滚床单、出去逍遥,最后还怒喷高堡奇人载誉而归。

而现在这个又回到了标准的好莱坞女主模式,靠莫名其妙的吸引力让各种男人为其犯险,自私自利三心二意,俗套到恶心。

PKD五十年前就写出那么有魅力的女性角色,然而让今天的编剧去改编却又改成了恶心的老套路,要是中华田园女权主义者们肯多看点书再来看看这个剧,简直可以喷出个几十万字的长微博来。

 5 ) 追求完美的机器与人性——心理分析

《高堡奇人》是一部好剧。

它来自于一部好的同名小说。

~(本文来自我的微信公众号:与自己同行)很多人嫌弃美剧总是在讲一个人拯救世界的故事。

但是我想如是一部好的片子,这一点是最可以被忽略的。

因为足够的宽度和深度的故事本身,是丰富而吸引人的。

那个人代表的只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

代表的是和她一样的人。

1。

劫难的锻造。

摧毁与重生。

这里边的第一个亮点就是,女主朱丽安娜经历了车祸,幸存下来,但是浑身重伤骨盆碎裂,无法生育,在身体的层面上是不完美的。

但或许劫难本身令她拥有了更坚韧和强大的自我。

不完美的自己,也是好的。

某种意义上可能更好。

经历可能会改变人,让一个人到达灵魂和心灵的的更深处。

这一点后面剧情的弗兰克,在经历差点死掉历经痛苦,成为一位残疾人。

他深刻反思,灵魂得到升华,后面有了属于自己真正的作品——表达他内心强烈感受的画作,成为一个时代精神的标志。

经历了这一切,他终于走上了自我实现的路。

他的心灵得到了自由的滋养。

女主和帝国的“完美要求”,形成强烈对比。

以她这种身体,是属于“不合格的产品”。

是要被淘汰处理的。

有基因缺陷的少年托马斯,开始有症状,最后可能会导致他终身残疾。

他内在有一个受到非常正统的帝国家庭教育而产生的“自我要求完美”的机器。

让他选择慷慨赴死——我不够好,所以我得去死。

这一点除了学校和环境带给他的最主要还是父亲带给他的。

换句话说,他的内在有一个要求完美的父亲。

被视为一种英雄行为,被奉为帝国青少年的榜样。

一个孩子就是这样“为国牺牲”的。

虽然被戴上很高的帽子,但是托马斯的妈妈海伦内心的痛苦悲伤,成为愤怒和恨积压成抑郁。

当最糟糕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头上的时候,自己的世界被摧毁,重要的人死去,切肤之痛,才会真的去思考——这一切为何如此?

这是对的吗?

我和家人应该被如此对待吗?

我还能这样活着吗?

我想要怎样?

我需要什么?

我能做点什么?

2.弗林克——代表所有被压迫,逆来顺受的忍者。

普通底层人。

女主的男友。

很有艺术的天赋。

可惜帝国需要的是一颗听话服从的螺丝钉,不是一个艺术家。

不被允许发挥所长。

他只能掐灭心中感觉的火焰,用理性按住自己低头做一名养家糊口的工人。

基本上,不要惹事,平安活下去,生存。

是他的信条。

摁着自己,低头做人。

可因为是犹太人,劣等人种,命如草芥,任人宰割。

面对亲人逝去,他在悲痛中升起了愤怒复仇的火焰。

意味随时可能会没命。

但是他已不再惜命。

家人的死,让他被迫反抗。

3.两个世界的两个约翰.史密斯。

史密斯一家是最大亮点。

纳粹的副指挥官约翰史密斯,极其聪明有手段,也是心狠手辣,追逐权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为了他自己也好,为了自己的孩子,他都可以让挡他路的人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追悼会上,他讲出了当时的真心话:家人高于一切。

可是当他站在权力的高台,面对万人敬礼的时候。

他彻底的迷失了。

不,他彻底的臣服于权力,成为权力的奴隶。

或者“集体”这台机器,已经主宰了他的内部世界。

统治者制造了一台集体的机器,反过来它又推着所有的人,每个人都成为它的一个细小的部件。

身不由己的往前走。

或许对于约翰来说,他很清楚所有这一切。

他内心是一个自私的人,可以用全力为自己做一些事情。

但是终究,他还是一个帝国机器的,当然也就是统治者的斯德哥尔摩症患者。

虽然他自己是一个受害者,但是他停不下来。

他中毒太深了。

他已经把自己当做了这个机器的一部分了。

失去儿子,让他开始了良心不安的部分。

在某些时刻里,他内心的某个部分会告诉他,他的双手染满了鲜血。

他和他的帝国是泯灭人性的。

他有不安,尽管他极力的压抑。

但是他做出了选择,而且这是一条不归路。

观众总是抱着理想的愿望。

期待这样的人觉醒,但他中毒太深太久,自我被权势绑架,一边活在对上面的恐惧和绝对服从里。

一边控制和碾压别人。

他本身是这台残酷的机器的最好代表。

对上面是恐惧顺从,对下面控制和利用。

这就是事实。

他也在他的强迫性的内在动力里面,被挟持住,无力挣脱——虽然他知道家人是最重要的,但他还是屈服于权势,集体意志。

他无能保护家人。

儿子的死有给他带来打击。

(在被他谋杀的医生的葬礼上的这番内心话之后,他渐渐的失去了他的家人,也失去了他的自我。

他只是被机器主导的傀儡,越来越空。

越来越不安。

)把自卑弱小的自己藏在冰冷的头脑理性和对权力的追逐后面。

集体意志其实就是上面那几个人的想法。

当权者代表了正确,当权者代表了整个国家的意志。

以希特勒为代表的开始。

如果说希特勒是个精神病人,那么,一个精神病的国度摧残的是无数的人。

一个自恋控制狂魔,其实也是一个严重的施虐者。

他的内在有追求完美的机器。

当他成为一个当权者,权力无限大时,他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所有人的神。

坐在这样的位置上,拥有这样的权力,可以在所有的人心中造一台追求完美的机器。

这台杀戮的冰冷的激情,可以灭绝所有的人性。

可以摧毁一切。

可以让亲人之间反目成仇,互相揭发。

尤其是纯真的孩子。

为了逃开内在虚弱的不够好的自己,把它投射在外面,就是要除掉那些不够好的人,大清除。

不断的清除。

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完美。

内部的分裂越加严重。

外部分裂也就更严重。

严重的追求完美催生了迫害,悲惨的世界——悲惨的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

导致严重的冲突。

这股强迫性的动力,带来了毁灭世界的力量——对内部世界对外部世界都如此。

(图:帝国部长的理想世界计划之一,计划中地中海的大坝,将带来改变人类的能源宏伟理念。

事实上它可能会给地球带来生态的大灾难。

这是理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落差。

一个完美的假象,代价是后面的人要去承担的。

当事人可以用权力活在自我感觉很厉害的幻觉中。

)特别欣赏作者的一点是他懂人性和心理。

另一个世界里的约翰,选择了不同的路。

因为恐惧被权力主宰裹挟迷失自我,选择了一条平凡的路,当了一个普通人,一名保险推销员。

他说自己的父亲是个银行家,但后来是患了抑郁症。

在战争中他遇到一些事情,他害怕那种东西促使他做了一些选择。

虽然看似普通但是拥有平淡幸福的家庭生活。

而这个世界的约翰,是纳粹帝国大元帅,跟随了他的父亲走上追名逐利的路。

掌握权力却如履薄冰。

婚姻破裂,夫妻反目。

他的孩子们,被洗脑的小孩,会做自认为最正确的选择--揭发家人亲人,揭发老师。

主动赴死。

为了“绝对正确”。

追求完美的傀儡。

控制施虐的冰冷机器,代表了无比正确的真理,催生了一代受虐者,受虐者又反过来成为施虐者。

作者懂得人类所承受的苦难,作者如同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一样,写出了这部作品。

4.被抛弃的小孩最终成为父亲的继承者——一个完美的工具。

乔.布莱克,这个年轻人一直在副指挥官约翰的手下干活。

聪明能干,头脑灵活。

他成长过程挺悲惨的,从小就没有父亲,妈妈说父亲抛弃了他们,妈妈在贫困中死去。

而他一直与妈妈相依为命,后面自力更生。

为了见父亲一面,他还得花老大的劲。

要付出很多。

甚至冒生命危险。

有可能他是在为了自己谋求,因为他本来是在工地干活的工人。

一个人虽然有才华但是没有平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也是一件特别郁闷悲伤的事情。

而他的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帝国部长。

更有甚者,是因为想要改变现状,改变世界,推翻希特勒让世界变得更完美的人。

他很挣扎,内心自尊的感受的部分让他一直在表达,他不需要这种抛弃他,一直不顾他和母亲死活的父亲。

其实抛弃是一种很严重的虐待。

但是他的行为在不断的靠近他,努力的靠近。

他内心深处可能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越是越被伤害被抛弃就越是渴望得到那个人的认可。

二十多年的漠不关心不管不顾,最终还是孩子自己回到了父亲的身边。

这受虐倾向也是够严重的。

这股强大的吸引力每个人都有,越受伤越抛弃越渴求被爱。

最终父亲去世了之后,这个从小被抛弃的小孩,这个被“再教育过”严重摧残后的年轻人,最终深切地认同了父亲的理念。

完美延续了父亲的意志。

所以我们国人一直崇尚的之下出孝子是有原因的。

如果你很严重的虐待和伤害一个孩子,长期如此。

他会有很大的可能性成为乔.布莱克那样的人——一位斯德哥尔摩症患者的完美青年。

绝对的孝顺。

虐待别人,孝顺父母。

会变成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永远依附于父母的意志。

权威的意志。

成为一个完美的工具。

还有更多可能是患上严重的精神或心理疾病。

 6 ) 追剧的时候随便写写的感想

看了一集,还蛮想追的。

美国人YY亡国剧,潜伏即视感——妹妹牺牲姐姐代替,Joe像余则成😹上层线路和平民线路都还挺像这么回事儿。

一口气又看了两集,还挺吸引人的,新出现的枪手好口怕😿感觉他快死了……又看了两集,可怕枪手还没死,但感觉第五集开始崩了,Frank怎么可能这么容易混进听演讲的人群,居然还逃脱了?!

Frank被释放是因为抓住了另外的偷胶片的女人,这个女人完全没有交待!

 7 ) 其实蛮好看的

豆瓣上的评论对pilot那一集整体不太好。

这周末马拉松式的跑完了第一季我觉得此剧其实蛮好看的。

喜欢SF和历史剧的小伙伴其实应该都会蛮喜欢的。

以下是一些我对此片的一些看法,前半部分没有剧透。

后半有剧透分割线护体……此剧改编自Philip K. Dick的同名小说。

这位Mr.Dick在SF文学界是泰斗级的人物啦。

我选修Science Fiction的时候,他是被作为美国SF代表列在课表里面的。

少数派报告和银翼杀手都是改编自他的作品。

不过我真心觉得各位不能太强求电视剧太贴近原著。

第一这小说不是特别长,能完全改成电视剧吗?

第一季里面其实加了很多支线使人物更丰满,也没什么不好的。

第二 我觉得原作者有很多其他SF作家的通病:擅长构架世界观,不擅长讲完整的故事。

作者很好的树立了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动机,但是之后他也不知道该怎么个发展下去。

看过原著的知道这个故事其实没结局。

给导演编剧一个机会讲讲他们觉得这故事该怎么发展不是挺好?

另外我能说我感觉Philip Dick的故事读起来感觉都觉得作者是磕了药吗?

那种断断续续的片段描写读起来很蒙太奇,很难改成逻辑性强的电视情节吧。

他的其他作品都经大幅改编。

银翼杀手改了以后拍出来还是挺药的,所以要完全按原著来这电视剧多半没法让大多数人看下去。

—————————————轻微剧透分割线——————————————————————说此剧是抗日谍战片的我觉得是搞错对比类型了吧。

这片不是聚焦在主角多么足智多谋,英勇无敌地打败敌人上。

也不是聚焦在敌人是多么的恶魔化,与正义势不两立。

演员访谈里面有提到此剧是提供了一个极端的环境,来反映人在这样的情况下都做什么样的选择。

主角男女其实人品都不怎么样。

特别是女主角。

看到后面真是觉得她男朋友瞎了眼了。

后半段这剧日德双方的“坏人”都被刻画得很立体,充满人性。

最让人震撼的反而是这样有血有肉的人在那个压抑的世界下可以做出很残酷的事情并使之合理化。

这样不把谁是好谁是坏的腔调硬塞给观众,而是让你看到人的很多面的描写在国产战争剧其实很少见。

里面那个古董店老板就是典型一个这样很灰色的角色。

看到这样一个在文化心理上自负又自卑的角色,我瞬间觉得挺能反映一些在美国的各种二代移民的心态的。

不觉得他坏,只是觉得他这样做人也不是不可以理解啦。

说到故事的规模,我一点不觉得故事只注意日常琐碎,规模太小。

这个故事其实有三条线,日本官员线,德国军官线,和女主线。

德国线希特勒都出来了还可能是日常剧嘛?

女主那条其实是最弱的。

在所有人都经历生死挣扎的和痛苦考量的时候,女主基本只在注意要不要去见潜在外遇对象,所以她的心理刻画在深度上的确不及另外两条。

但是另外两条都是挺有野心的政治+理想线。

抛开小年轻的感情纠葛,各位大叔思考的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手段都挺有意思和值得思考。

如果日德的实力差异会导致结果不难预见的战争这些集权体制里面的政客和军人们会怎样面对?

如果你让一个纳粹军官在保护家人和保护军国理念里选,他的思考过程会怎么演化?

我觉得这两条很多演员演技爆表好嘛?

女主是比较木了点。

trade minister和John Smith的部分从来没有让人有想快进的意愿,特别是日本官员之间的戏份和德国军官之间的戏。

John Smith对下属的戏份魄力十足啊。

可能是看到我老板的影子了……在那样的社会里政客们会为人与人理念的差异做出什么样不怕牺牲的决定?

很难猜到他们的世界下一步会是什么。

这样带些历史使命感又不知结局的故事我觉得其实挺带感啦。

最后吐槽一下女主的线。

我觉得全线的亮点就在Frank的变化啦。

Frank进监狱的部分演得很好(我不单指Frank的线条\\\)在经历悲剧后他那痛苦到不知如何反应的样子挺让人心疼。

他之后如何处理如此大的人生改变的过程也一直很让人在意。

总之是个比Juliana和Joe要刻画得深刻很多。

女主相比之下就太没心没肺了。

至于Joe我觉得他可能来头不小。

John Smith这么黑的老大一定要提携他,再加上给他一个莫名其妙讲他老爸的机会,都让我觉得他爸爸说不定很厉害……虽然不少人说这剧节奏慢,这一季让我两天给追着看完了。

力荐。

 8 ) 小说高堡奇人中的三个平行世界

当我们在阅读《高城堡里的人》时,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实际上是三个平行的世界,第一个是原作故事发生的那个世界(我们称之为”高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德国和日本是世界的霸主;第二个世界是书中书《The Grasshopper Lies Heavy》(书名源自圣经《传道书》第十二章第五句”人怕高处,路上有惊慌;杏树开花,蚱蜢成为重担;人所愿的也都废掉,因为人归他永远的家,吊丧的在街上往来“,译林译本译作《蝗虫成灾》,但本文中还用”蚱蜢“,将这个宇宙称为”蚱蜢世界“)的世界,美国和英国成为了世界的霸主;第三个便是我们(读者)所在的这个世界(我们称之为”现实世界“),对于这个世界的历史我们应该很熟悉了。

 9 ) 平行世界什么的老美还真玩不过亚洲

没有看过原著小说,一切都是以这部剧为出发点。

有剧透慎点第一次听说这个剧的时候是看到了自由女神披着纳粹万字旗的海报,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也是万字旗,很惊讶,以为会是一部探讨人性善恶,各种政治立场的剧。

可是耐着性子看完之后觉得好无聊。

小说当年是成功的,原因大概是因为这种现实架空的题材比较新颖,且发表的时间离战胜的时间很接近,人们心有余悸的看着小说想象着如果他们输了怎么办,同时又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想着:我们把那些纳粹打败了!

不知道这部剧的卖点到底是什么,如果是架空平行世界的话,其实各种美国漫画早有涉及。

如果是向人们展示“历史若是向着另一个方向发展会怎样”,那这部剧里面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并没有大到让人震惊的地步。

最起码对于我这个看多了抗日剧谍战剧的人来说

 10 ) 《高堡奇人》短评

《高堡奇人》的特色是设置了多重生活空间,历史的与现实的,真实的与虚拟的,使人穿越其间,扑朔迷离,不知所向。

也许是因为小说作者或剧作者的生活环境差异,经历缺失,感悟不深,作品对极权主义的批判和揭示的深度不足,流于表象,剧中情节安排也不尽合理,如大人物做小事,小人物徙走冒险太容易。

由此,一是极权主义的恶行没有通过剧情得到深刻表达,某些剧情的设置减弱了恶行的程度;二是减弱了剧作的现场“真实感”和“真实”的历史性,仅限于出场角色(德日美)之间的纠葛和缠绕,缺乏本该应有的宏大背景;三是减弱了剧作的冲突性、对抗性和紧张感,使情节趋于平缓,减轻观众对角色安危的关注。

《高堡奇人第一季》短评

正如許多人所說:劇組白白浪費一個优秀故事,還是去看原著吧!

6分钟前
  • Solidstate
  • 较差

为了LordM刷了几集

10分钟前
  • 猫久禧
  • 还行

伪科幻,以为用冷色调来表现残酷压抑真是图样图森破

12分钟前
  • 毛毛怪
  • 较差

原著小说的故事脑洞大异想天开

13分钟前
  • 冇有
  • 还行

4集弃。被想法吸引,但很多地方想不通,无意义

17分钟前
  • 终结者
  • 较差

偏原著太多了吧,看如何收尾

1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推荐

除了大设定有趣,细节简直烂的令人发指

22分钟前
  • 白衣卿相
  • 推荐

前半的各种悬疑和铺垫都不错,后半编剧的智商开始不在线了

27分钟前
  • 飘叶随风
  • 还行

脑洞很大 卡司很足 结果故事讲不好 拖沓无聊浪费好题材

30分钟前
  • 托普希特
  • 还行

仿佛吃屎 能把这么好的设定拍成过家家也是服了 人均智障 全员不讲道理 就这么几个人物关系还处理不过来...//看到第五集 感到智商被侮辱 主角已经够有毒了 没想到配角还能智障到下一个境界 反正人物动机和逻辑我是不懂 建议导演多看看我国二流的谍战剧找找感觉 还有黑日本人完全不到位,虚有其表而已,完全没抓住要害//我想看这部电视剧 2015-10-31

31分钟前
  • Stan暗涌行者
  • 很差

一般般

33分钟前
  • msazhou
  • 还行

把剧中剧从小说改成电影,这个改动就挺有意思的,我不禁设想了一下改成抖音或快手会怎么样(增加实时性成分)。

37分钟前
  • Kaito
  • 推荐

剧有些让人失望,无论是从节奏还是人物刻画,只是由此更加想看原著了。

41分钟前
  • 考玛
  • 还行

神之设定下的低质量改编,情节拖沓多处逻辑伤,编剧有点心行不行,原作迪克老爷子应该要哭了吧,已弃

43分钟前
  • 一个人·杜阿
  • 较差

剧情拖沓而且很不合常理,槽点太多……alternative history可能是唯一的亮点了。如果被续订也不会再看。

47分钟前
  • Kat
  • 较差

给我第二季 【敲碗

50分钟前
  • 岂能无怪哉
  • 力荐

Amazon Prime. Tao Okamoto is really skinny. Frank can bear the pain, but he can't bear to see Jules cry. Ed loves Frank so much. I was waiting for the climax, waiting, waiting, and waiting, and it's the end of Season 1. I felt that I wasted my time. Will Season 2 be better?

53分钟前
  • 疾走
  • 还行

什么鬼,真的是美国的手撕鬼子.....情节实在是太扯,细节根本不合智商....

57分钟前
  • 小然看云歌
  • 较差

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架空历史剧,看到一半才知道是穿越剧,最后发现原来是多人多重次元的混乱穿…

58分钟前
  • 圆滚滚观胖胖
  • 力荐

就是一谍战剧呗 套了个脑洞大开的外壳 脑洞是比较华丽 可惜剧情格局太小 白瞎了这个奇葩的设定了🙃

1小时前
  • doherty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