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十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这剧叫《警察荣誉》,真的不是在侮辱警察?
一开始是奔着所谓的真实警察日常去看的,毕竟一直很喜欢看这种派出所纪录片。
结果看了几遍以后才发现,编剧是不是对真实有什么误解?
全剧就在说一件事,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所以警察办案的重点,在于解决矛盾(和稀泥?
)。
且不说警察是法律的执行者,应当维护法律的尊严,捍卫公民的合法权利。
我就姑且算这是全国警力不足情况下,无奈的一种选择。
那请问,这种和稀泥的处理方式,当做潜规则也就算了,还要拿到台面上来被冠以荣誉之名???
编剧是想告诉我们:法律没毛病,但不好用。
所以为了高效的处理案情,平息事件。
我们不用法律解决问题,我们有自己一套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警察的荣誉?
这是执法者应该有的思想觉悟?
你确定你不是在黑警察?
编剧试图让所有观众,接受警察和稀泥是对的,这种价值观?
更离谱的是,后面的种种事件,完全是为了证明和稀泥是正确的,而在开展剧情。
孙家人上门泼油漆骚扰守法公民,警察没法管?
和我说没证据?
你是在黑警察无能还是蠢?
孙家的人天天闹,警察不能去蹲守,这还搜集不到证据?
真就欺负老实人?
王建国坏事做尽,入院治疗,儿子不管,所以警察就得掏钱募捐?
一边强调警察工资低,辅警一个月工资两千块不到,一边警察遇到什么事都掏钱解决问题,你真的不是在拍小时代?
这还叫真实?
合着警察就不需要赚钱养家,全都大慈善家呗?
为了体现人民警察为人民,所以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警察都有义务全部管?
钥匙落家里了,警察掏200帮忙换锁。
老人生病了,全局凑几万块交医疗费,这也叫真实?
你现实里这样搞试试?
我倒想看看你能不能管的过来,又有多少警察是倒贴上班的?
最后看到让夏洁去给吴大夫道歉,把我看笑了。
吴大夫说夏洁咒她女儿,所以可以先大闹派出所,然后闹到市局,最后闹到省厅。
你在和我开什么玩笑,这也叫真实?
最搞笑的是,吴大夫这么一闹,派出所原则什么的还都没有了,你让吴大夫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这样才能体现我们人民警察为人民服务。
说真的,编剧你在pua我?
你这叫警察的荣誉?
你在宣扬只要能把事情闹大,哪怕没理警察也会为你服务的思想?
我甚至疑惑这部剧是怎么过审的。
三观歪上天了,这还能冠以警察荣誉这个称号?
真的是一部恰钱的烂剧,一边pua所有人,一边赚钱是吧?
真有你的,挺会玩啊。
作为和主角一样22岁警校毕业进入派出所的新警,看这部剧真的越看越不想看,越不想看越看,太真实了,真实的让我看了起鸡皮疙瘩。
剧里的各种故事各种稀奇古怪的群众现实工作中都遇遍了,这就是为什么越看越不想看,因为好不容易有时间休息休息看看剧,一按播放键还是我的工作。
派出所的工作真心比哪个单位部门都麻烦,所面对的群众千奇百怪,各个年龄段,各个素质层次,各种稀奇古怪都能遇见,这个社会大部分矛盾派出所都要参与其中,因为“有困难找警察”,我们还得做到样样处理,还要处理的完美,有时候真的会想得一个民警得有多大的本事才能完美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我们每天所接到的不满意、投诉,除了真的是处理有问题的,其他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因为没有达到当事人的要求,而这个要求不会考虑合不合理能不能接受,只要是达不到当事人要求就是不满意,不管我们干的好与坏也不管我们废了多大的劲去做,照样是不满意。
除了不满意还会给我们扣各种各样的帽子,什么不作为、收受贿赂、徇私枉法等等等等,什么样的脏水最后都会泼在我们头上。
我有时候都在想,我什么时候能像他们不讲理的对待他们该多好……
刚分工作的时候知道我分到派出所,真的是晴天霹雳,就像那句话说的“干公安的都有一个刑侦梦”,之前我觉得我们这个年龄就应该去当一个刑警,破大案要案 才能实现自己的警察梦,派出所工作简直是在荒废我的青春。
值得庆幸的是我有一个很值得信赖并且工作能力很强的师父,不仅年轻而且每天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干劲,这也是激励我一直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奋斗的榜样。
虽然是派出所,但是也会经常加班到很晚,审犯人一审一夜,夜里两三点钟出警 ,有时候也会几天不回家,这些对我们年轻人来说都无所谓。
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忙了的天花乱坠,到头来收获的是一个不满意又或者一个投诉,可能让警察寒心的事莫过于此吧。
剧集还在更新,我的工作也还在继续,只希望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谩骂和投诉,希望我能一直保持这干劲也希望我所做一切工作都是有意义的。
看到第10集,小夫妻与孙家和解这段。
一开始血压拉满,和剧中的杨树一样,觉得凭什么放过恶人,但冷静后回归现实,谁又有那么多精力金钱能没完没了的与无赖纠缠呢?
这个剧优秀的点恰恰就在这里——它不给你虚假的、只存在于影视剧中的正义和爽感,而是真实的向大家展示现实中最可能存在的结果。
我认为这不是传递负能量给恶人张目,反而是在警醒大家,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治安、法律等都存在这样那样不完满的地方,就是有让坏人钻漏洞的地方,它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需要的正义和公平,还需要更多的努力,从各个方面去完善、去提升。
我认为,这才是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意义所在。
与其在虚假的、不存在的胜利中自嗨;不如在真实的、不完美的结局中思考与进步。
希望未来,我们能拥有更加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更加便捷有效的实现正义诉求、惩戒恶人恶行的方式途径。
以下内容充满个人想法个人三观,且可能建立在我在上海因为疫/情被关了两个多月,本身“被迫接受”了很多事,所以最近十分厌世的前提下。
如果你意外点进来并且觉得不赞同,那是你的事。
我不听。
就谈一个方面的问题——价值观?
正能量?
贴近现实?
首先我想说,我觉得这个故事的事件很真实,虽然有很多为了戏剧性集中加强的冲突,但可以理解,也可以理解编剧所想表达的真实。
我只是不懂这个剧的意义。
我看完前面的几个事件就在反复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的落点到底在哪,它到底想表达什么?
如果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人民警察有多辛苦,那我想说我只感觉到了人民群众活着真可悲。
我整部剧看下来,只觉得它在表达你想“好好”的活着,就必须无穷无尽的选择妥协,选择退让,必须欣然接受一切看起来难以抗拒的东西。
还有一点,就是生了你的人到底有多大的权利。
我觉得,这部作品“过渡宣扬”了这样的接受——因为它贯穿始终,且甚至所有主角都在经历这样的“接受”。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接受非常可悲。
一个父亲,从未尽过做父亲的责任,甚至家暴母亲打聋她的耳朵,但“可是他是你父亲啊!
”所以无论前因如何,做儿子的都得赡养重病的父亲,甚至还要为他捐肝。
母亲自私自利,把自己的一切念头添加在孩子的身上,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逼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孩子被逼离家出走,但后来也只能妥协。
后来很快孩子第二次离家出走,可到了最后,也只是跟孩子说,你要体谅你的妈妈,嗯,最后的最后还是妥协(这期间还穿插同样要你“妥协”的“女主被迫道歉”事件)。
然后说男女主。
比如夏洁。
首先这妈妈和女儿已经非常傻逼了,肯让女儿当警察代表女儿肯定抗争过,但这样的抗争过的经历在剧里仿佛不存在,前三十集女主和妈妈的剧情完全就是为了徒增困境的鬼打墙情节,反正也不认真抗争,就这么耗着,就恶心你。
到了最后,好家伙,又是一个妥协,并且主角还“欣然接受”——“我现在觉得干户籍警也挺有意思的”,我:?
只能说我看到那一段的时候,她前面的一切抗争在我看来全成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前段时间和一个在非常绝望的环境下生长的重度抑郁症的朋友聊了很久,我那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她哭着跟我说“来到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是我能选择的,如果能我根本不想被生下来”。
如果人最开始就没有选择,那他凭什么必须还这个生恩?
凭什么遇到这样的事还是得妥协?
凭什么只让一方体谅另一方?
为什么在一些人甚至故事里的警察看来只有还了才是正确的?
当然,这是一直存在的问题,不单是这部剧的问题。
单论这部剧——起码不要是主角双方冲突没有推到极致的时候就让他们按照“既往定律”执行吧?
原生家庭先按下不谈,还有像是养狗老大爷的事。
老大爷无证养狗还不牵绳导致狗咬人,被孩子家长指责后,老大爷反诬陷孩子家长让家长赔钱,甚至上门闹事,砸东西,闹得根本没什么错的受害人好长一段时间一家子不得安生。
好不容易老大爷的其他亲属被抓,这件事情才算阶段性解决。
到了后面,面对告不告的时候,因为打官司要付出的成本太大,所以事件主角又只得选择和解、妥协、接受。
而我们的故事主角之一——北大法律硕士,也在这件事情中被派出所的民警们改造成了“抗争没用啊,你想好好的平静的过日子只能妥协啊”的人。
我非常理解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但这样无数个事件累计在一起,真的让我很疑惑这部剧想表达的——它从头到尾都在告诉你,你必须为了“活着”向很多事情妥协,没办法。
这个故事里除了罪犯,没有一个人在大概可以说是“自由”这两个字上抗争成功过。
所有人都在妥协。
是,没错。
妥协能让你避免很多冲突,但难道不是在一步步成为面目全非的人吗?
可事实是好像故事内外的人对妥协习以为常,都可以欣然接受,把它变成谈资,当成一种常态,每个人都得经历。
我想了很久是不是我被洗脑到盲目的要求作品需要表达什么正能量了。
但最后还是觉得不是,我是觉得它过度宣扬这种病态的“正确生活方式”了。
而且这种只有妥协,并且充满了愚善、愚孝情节的剧我真的看得很生气很生气。
现实的毒打谁没经历过呢?
但可能是我这个人就喜欢追求自我,喜欢“不自由毋宁死”,讨厌妥协。
我只能说,我还是觉得无穷无尽的妥协于各种各样的束缚很可悲,表达妥协是“正确的”的作品更可悲,不应该。
而且,要说现实,什么妥协,什么短暂的和解能带来都的只有——
和朋友聊这部剧的时候她的一些想法,我觉得很对还有就是,现实已经够苦了,看这种剧找现实……好吧,只能说我没这癖好。
最后稍微说一下故事本身吧。
完成度是高的,但小毛病其实也挺多,比如人设僵硬,各种鬼打墙以及全靠巧合推的剧情。
最主要的毛病是四个主角成长线是跟屎一样,也不知道在警察学校学了什么。
这部剧在我这里的唯一的一个好(瞎说的)就是改变了我对教场的想法,建议把四个主角全部打包送去隔壁警校风间教场重修。
6.20补充:莫名其妙开始有人回复我……我补充一下关于最多人说的“顺畅就是爽文了”。
1、我想说。
我从不希望这个故事变成爽文。
如果想看爽文又不是没有,我没那兴趣在现实剧里找爽感。
我是觉得,它好歹是部面向大众的电视剧,在这个前提下呈现的状态起码应该是:虽然生活有很多痛苦,也有很多不得不的妥协的事。
你只有在一地鸡毛中一边咬牙,一边适时改变着自己(或说缓慢成长)才能前行。
但起码你是有“做自己”的机会的。
理想状态是你能在这样的成长道路下收获自我,找到活着的意义。
不理想状态是起码你能收获一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快乐。
哪怕只有痛苦,但起码是你,不是被人影响着像个永远不能选择自己的机器人。
当然这涉及到我的个人人生观问题,我也不需要每个人都赞同我。
不过我想多说一点——古往今来各类作品里的机器人人工智能还懂得觉醒抗争,为自己争取自我呢。
说回这部剧。
在我看来,这部剧里有人的一生,这个人他从出生到老了都在妥协,妥协于身边人,妥协于环境。
哪怕你抗争了很久好像也只会跟夏洁一个下场,就是最终还是屈服、妥协。
如果你奋力上了top名校,好像也还是只能屈服于现实和一切看起来难以抗拒的事。
长大了可能还会变成被周遭环境关系束缚一辈子的人,比如把活着的意义全部放到别人身上的夏洁妈。
(类似的观点我在上面的图里就表达过)所以我为什么不喜欢这部剧?
还是那个问题——这部剧只有妥协,它把一生都妥协了,而我痛恨这样的妥协,并且我认为这样的方式观点被拿到台面上“宣讲”很可悲也很招我烦。
2、我没说不能有任何妥协……只是不喜欢传达全部妥协吧的作品而已。
生活怎么可能没有妥协。
哈蒙德夫妇(J.L. and Barbara Hammonds)尖锐地指出:……上层阶级希望劳动者只具有奴隶的价值。
工人应该是勤勉的、专注的,永远不要考虑自己,只对主人忠诚,依附于主人,他们应该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经济中最适当的地位就是过去种植园经济时代奴隶所处的地位。
我们平时赞赏的人类美德,到了奴隶身上就成为了罪恶。
——
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8.3[英]齐格蒙特·鲍曼 / 2021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7.24更新:别再回复我了。
感谢每个赞同我的朋友,也尊重觉得意见不同的朋友。
但我真的不想再看那些反反复复的观点和卖惨了,挺没意思的。
来一条删一条。
我没想改变谁,也没想被别人改变,就这样:)
冲着演员白鹿去的,虽然前面几集镜头不多,但是每个演员的戏真的特别好,非常生活话;接地气,为戏点赞,为导演点赞!
剧里面的生活的故事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但特别有代入感, 这样的良心好剧, 一定要强烈安利!
故事情节不拖沓,今天一口气追完已经开始看第二次了, 好希望赶紧的更新啊啊…第一次豆瓣点评,献给了警察荣誉!
人情事故?
委屈求全?
毫无底线?
一边是道德的下限,老婆孩子都不管!
一边是道德的上限,什么都能接受都能管!
真实的社会是这样吗?
是编剧太天真还是编剧觉得观众太傻?
还有,基层民警是挺辛苦,但是辛苦是辛苦,大家认,但是违背价值观和世界观,错的说成对的,对的也要道歉,谁都接受不了!
1星给女主的美和老戏骨们的演技。
我不明白这剧怎么过审的,还被GA部推荐?
编剧真正到基层了解过么?
还是把全国遇到过的最扯淡警情都写剧本里了?
硬着头皮强忍着高血压看了10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
我就想问问,派出所能允许泼皮无赖们抬着闹事的无赖进派出所放桌子上?
当值民警会去医院伺候当事人端屎端尿?
还有刘华强的女朋友梅子报警孩子失踪,跟女主发飙,打了女主一嘴巴,从局里到所里到师傅逼着女主去给梅子道歉?
尤其是程所这师傅,跟个三孙子似的追着疯子似的梅子道歉。
这剧为了表达基层民警的艰辛,就能把剧情编的这么科幻么?
这不是诱导民众就该这么对待民警么?
都跟剧里的当事人学,现实中的民警还怎么活?
尊严何在?
威严何在?
这剧的导向明显有重大瑕疵,应该下架!现实中的基层民警看完得吐血。
给5星的观众们,奉劝你们别觉得剧情写实,更别学剧里的泼皮无赖,真敢这么浑,保证你会被警察叔叔按在地上摩擦。
本剧设定的派出所在全市里面排名倒数,编剧可能想突出哪怕在倒数的派出所警察也很有责任心。
可他这些零碎案件拼出来的派出所排名倒数,不是没有根据的。
因为这些案子都等着主角们来机械神降解决了。
宝儿户籍的事情所长和指导员都知道,还讨论过了,但就是不知道实际有代养妈妈这一回事,就等着夏洁去福利院了解情况知道代养妈妈这事来解决。
还有小区偷电瓶车,要不是杨树想GPS这电子,找企业合作,所里其他警察基本等同于放弃这案件。
这些是不是反映出主角不来,所里的老警察们根本没有警察的责任心?
最让我无法理解是公交老坏蛋,那儿子最后决定想给他换肝,我想问编剧中国是不能断绝亲子关系吗?
21世纪了还愚孝呢?
本来留个开放式结局就好了,非在大结局恶心观众是吧。
就这件事在我这只有一分。
先说短评:几位优秀的演员把一部架空玄幻剧抬到了不属于自己的分数的高度。
这剧最后居然如此低级的玩虐,三分改一分拿走滚。
然后:编剧你心里有多阴暗,见不得别人好?
李大为爹是个赌棍,带着对父亲的憎恨被母亲拉扯大,后来爹迷途知返重回家庭,活不过两集嗝屁了。
夏洁爹因公牺牲,妈是个偏执狂。
大树因为师傅进看守所心怀难过离开了刚找到家感觉的所和朋友,然后师傅又死了。
赵继伟一个村里孩子存在感几乎透明,家里又穷,前途以后估计就跟自己师傅一样(后面再说),再坏就是以后贪心图功,活成曹建军。
曹建军被丈母娘鄙视,自己老婆因为这个也和亲妈屡次翻脸,刚得了二等功就进局子,出来还没干啥就死了,留下孤女寡母不知道怎么活,女儿长大又是一个夏洁?
陈新城离异,女儿跟母亲生活被继父猥亵,因为从小生活父亲角色的缺失生出叛逆心差点当了陪酒女。
就在这么巨大的家庭压力下,你还安排陈新城因为救跳楼女失败有了多年的心理阴影且一直不得晋升?
辅导员工作繁忙之余伺候四个老人连轴转,唤起观众恐婚心无数。
张志杰鹰眼如炬做事稳妥有将之才,却每天只能走社区看监控(赵继伟以后估计也是),只得用家庭幸福来安慰观众。
王所长领导能力突出,办事运筹帷幄,智情商双高,自己徒弟都局长了,自己只能在在所长位置上直到退休。
还有一个警察得了抑郁症。
这是八里河派出所?
你这是编剧阴暗大荟萃,人间苦难集中营啊!
就这么几个主要人物,全给祸祸完了。
整部剧,意淫,幼稚,自我感动,强说苦难。
呸!
学你妈点好的吧。
背时玩意儿。
不得不说,李大为也太招人喜欢了,很久没有见到这样可爱的主角了。
小小的吊车尾,所谓的搭头,元气满满,可可爱爱,小话唠,社牛和谁都能聊两句,特别会聊天,是气氛制造者,是开心果,永远都是向上的,积极的,肯干又有冲劲。
但是呢,他又不是一味的莽,警校毕业,专业能力过硬,脑子活泛,推理能力满分,任务中往往表现优异并不会拖后腿。
唯一一点缺点,大约便是少年人的理想主义,想着有事就要上前,不怕牺牲,但是呢,孩子又是个能听进去话的,被批评时候虽然很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是前辈给他说透了,他便知错了。
🌟亮点推荐:第六集的家庭冲突戏,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小小的少年人还不能理解有些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小太阳也有自己的烦恼的苦闷。
那两个自己扇自己的巴掌,着实看得让人心疼。
新人组各有各的烦恼,但是没有硬凹一个不合群的,大家都是有着自己性格的普通人,很快便各自有了两两的相处模式,现在我就很期待看后面的合租日常。
看了2集不好看。陈警官、赵实习是员警中比较符合这剧接地气设定的,所长跟李实习两个努力想符合带点轻喜剧的效果,结果被其他人木跟严肃衬托的表情浮夸到彷佛丑角。没看过王景春演的剧,但真心觉得他这剧被坑大了~剧情并也不讨喜,目前为止出现的事件,民众都都塑造成激愤刁民。还有我比较雷的,现今的职业剧,打着接地气成长剧的名号,反倒污名化了这些职业,尤其他们四个知道要配去查监控时的态度,跟要去抓s人犯时积极向往的态度,真的让人看了很不适。为人民服务 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这不是在校时就应该牢记于心的格言吗?而且要贴近生活,真的不需要每个角色都那么苦大仇深的,现在身世没点事还不能当主角了是吧?因为有些人不让人说不好看,疯狂输出,只好打1🌟了。
编剧的高明之处在于,用相对夸大的手法把当今社会的许多矛盾尖锐化,比如死缠烂打式碰瓷儿(民法的归责、损失填平原则存在漏洞,70岁以上不予拘留喂馋了老赖),善者隐忍,刁民当道,警察和稀泥式处理问题大多也是没辙。还有近年来积极刑法观导致大量微罪入刑,包括醉驾(前科遗留所带来附随制裁的影响远高于其法定刑本身),同时涉及到前科消灭制度构建的理念……等等。公安系统无论是高阶领导还是基层民警,在维护警民关系时也应当维护行政执法者的威严,滥用12345这样公共资源的情况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剧中那样派出所所长率代表集体上门为一个刁民赔礼道歉的情形,实在有损国家机关的威严和威信,这把那些奉公守法心存善意的老好人置于何地啊……
真诚建议起名亲切点 《八里河派出所》之类的?这个片名真的让我敬而远之了好久
看到给医生道歉这里弃了,感觉很多地方不写实,不明白为什么高分。
有两点不满意的地方首先,剧中的警察与现实的警察不符。剧中的老百姓也都是刁民,还敢围着警察刁难警察?现实的警察在草民眼里是非常体面光荣的职业,谁身边有个警察朋友,那办事方便多了。怎么在剧中被草民贬的一无是处?其次,第一集宁理一出场,我以为宁理要出演警察内鬼,结果猜错了,整个派出所没有一个坏人。从“李丰田”到“林彧”,宁理的脸上已经写满了“阴险狡诈”,看宁理演好人从头到尾我都没能接受。
最大的优势是保持住了警民互助的烟火气,有主旋律色彩但没有刻意去靠。《警察荣誉》的案子几乎没有什么大案要案,很多时候都是周边社区的鸡毛蒜皮,以小见大,引出当前治安管理,家庭教育,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漏洞,人物塑造扎实,从所长到实习警员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如果有第二季希望不要整太多苦情戏份,曹建军的下线真的很可惜。
女主好多余,一直在拖后腿
对标韩剧《LIVE》的作品,最终还是传统国产剧。老一代编剧太习惯依赖素材堆叠,不断往上垒冲突,一直给观众添堵。给观众添堵可以,但是得打一下给个甜枣,不断纾解观众的情绪。
警察荣誉应该改成居委会荣誉,警察连多个案件围绕着老娘舅和道歉这样的角色和行为上拉拉扯扯没完没了,很难想象这是现实生活中的警察吗?!严重脱离实际,抱歉这个剧里我看到的警察是一个个居委会大妈和老娘舅附体,真的快吐了~平头老百姓进了派出所是要滴汗和做心里建设的,这里面的老百姓感觉都是皇亲国戚~嚣张得不行,真没必要这么演。
近年来做的最好的群像剧!!!!!最戳我的角色是所长,演的太好啦!!!他着急的时候会憋出方言来真的很生活化!!!还有曹建军,最后几集可哭死我了555演员演的太好了 出狱以后与之前可谓是鲜明对比 体态神态全部都发生了变化 啊啊啊啊希望再拍第二季吧
很好,只不过不感兴趣家长里短的鸡毛蒜皮,看了两集就弃了
本年度看过最好的电视剧 不接受反驳
是警察的和不是警察的看了都沉默
一个爱抢功的师父是因为丈母娘。一个警察遗孀每天神经兮兮。一个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女性看见不靠谱老公还是乐呵呵让人进门。一个老公出轨事业有成的女医生歇斯底里。。。我能理解,但我也不理解
李大为好丑,夏洁牙个个好大,杨树演技几乎没有。师父们演技流畅自然,高所、所长仿佛真民警。理解了警察不能激化矛盾,只有化解矛盾。理解了法律不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只是确保社会平稳运行。曹建军不值得同情,保护人民群众、优秀的警察会有很多,但是糊涂成这样、三番五次犯错,真是不值当。最后一集问题很大,所以陈新城和李大为去东北到底干什么去了?老所长提前退休的重要原因没问出来,埋尸地点都经过了也没反应……刑警队长怎么能允许一个没穿防护服的普通群众去犯罪现场抓捕杀人嫌疑犯??升华主题的方式有很多种,这个结尾实在太烂。
编剧估计都没去看过基层警察怎么办事的吧 这拍的也太悬浮了。还有每个人都乱乱的,群像剧也要有主次之分吧。男女主都不行,演技不行又抓不住眼球。王景春还好,戏眼在他那
家长里短,主旋律,青岛城市宣传片。
开创了一种新的警察故事,没有卧底,鲜少反派,只有广阔无垠的生活。
看到全网各种夸,都说好,我就信了。看我们这边的电视台要上了就推荐给爸妈每天一起追。结果第一集就被我爸挑出好多槽点……现在看到三十多集,我爸对我意见很大(主要是我妈看了剧就必须看完,我爸最近已经被夏洁她妈膈应的不看电视了)真没网上说的那么好看,很多地方很离谱,过于浮夸的地方真的太多了,套路依旧很多,依旧很多非黑即白。几十集的篇幅,与其看这个并不专业的剧,不如看纪录片。《派出所的故事》《守护解放西》等等,都是实打实领工资按时缴税的民警,都是真实案件,不好看?我是不推荐的,这个分数我也不太接受(不针对任何演员,剧本上就有问题了)总之,我看过了,我选择差评。看完结局更新,结局就离大谱。刑警呢?抓捕行动的现场能让无关人士进入?服了。所以现在是“没有感情线=专业职业剧”了是吗?打扰了,以后不信好评了。
反正拍成什么样都有的骂就对了,前排那个,谁告诉你所有观众都想看戏剧冲突的?成天冲突冲突冲的都没一个正常人每部剧还都差不多的,难得有这么一部轻松接地气、鸡毛蒜皮的小派出所的故事,看着就是比那些千篇一律的东西舒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