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二五年的欧陆
Kontinental '25,二零二五年的欧陆,Continental 25,欧陆慈航2025(港)
导演:拉杜·裘德
主演:埃斯特·通帕,Annamária Biluska,Marius Damian,伊林卡·马诺拉切,瓦娜·马尔达雷,谢尔班·帕夫卢,阿德里安·希塔鲁,加布里埃尔·斯帕休,阿多尼斯·坦察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匈牙利语,德语年份:2025
简介:奥尔索利亚是特兰西瓦尼亚主要城市克卢日的一名法警。一天,她必须将一名无家可归的男子从地下室驱逐出去,这一行动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使得奥尔索利亚必须尽力应对随之而来的道德危机。详细 >
罗马尼亚街道干部的工作
【3.5】事件——谈话,一条明晰的发展纹理随着交谈的变化而深入,平稳的强度,同时场景的变化也打开了地域的一扇门,好像表现了议题的正确方式——打开门坐下沟通。
3.5 同样的故事讲多了就乏味了,剧本过渡引申确实很丝滑(裘德现在对影像美学真的没追求了吗,回不去“喝彩”了)
对时代背景不太了解,有点不清楚想讽刺什么。不过女主不断地重复着当天的场景来表达自己的愧疚,又何尝不是一种作秀式的自我感动。
Berlinale75|等一个中字。
虚伪、圣母、漂浮的欧洲人但凡务点实,今天的欧陆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现代化的建筑体吞噬入侵历史的遗迹,而民族主义的化石却仍然回荡在25年的欧陆,在这里,时间的空间相互印证索引,不断催化出新的现代化问题——建筑让渡给阶级,而人也圈养在各自规划的思想属地。伪善的现代人用机器不断摧毁重建翻,让古建筑体陷入虚空,而思想却从未划归出古老的痕迹,伪造的处境冷漠而自洽。当人造景观被现代科技层层加码,资源的错位让人无法寻找到信仰,甚至是安慰,神的思想也不在灵验,因为祷词中的上帝早已失效,它变成了一只怪异的人造恐龙。模糊劣质的影像自动变焦,随机偶然纪实化的镜头组合,呈现式暴力切割剪裁,非本质化的底层关照,当下议题的尖锐反响。无限制的物化机制与资源扭结后的连锁反射。一个事件,无数观点,在混乱背后拥抱本就荒唐无聊的现代社会。
拉杜裘德的片子我是真的很难看进去
4.5,远方罗马尼亚homie一出来就把主竞赛的金熊标准放在那里,也用极其扎实高能的编剧功力,针砭时弊紧跟时代的犀利思考和良好的电影节奏直接教年轻导演们做人了。早场看拉杜真的提神醒脑而清爽,能get到他谈话每个点产生共振大约代表可能也真的进入到了某种欧洲左翼的思考构境,文本的结构性依然稳如泰山,一个简单的事件在带着城市漫游和被长空镜头交织的城市奏鸣曲的节奏中持续发酵,不断解域再结域,解码再编码。虽然说相比他前作少了一些爆点,也稳当地延续了他事件电影独特的结构性,但绝对不是没有新的东西,不管更丰富的影像语言还是他从罗马尼亚性中出走更多思考欧洲性和当下的生存普遍性的问题,都代表了拉杜扎实,有生命力和持续精进的思考,可能金熊有难度,但是拉杜拿个奖应该是轻松的。中国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拉杜?
49 届 PE,无中字,有的理解还差点。对白很多,喜欢正面对镜头聊。中午刚看了狂聊天的洪尚秀,很难忍住不走神了,没想到这部苹果拍的画质比洪的还好。
和倒霉性爱几乎一样的风格,随着主角无数次的和别人叙述事件经过,也更清楚的看到她的态度,以及这种熟悉的观点也会经常出现在我的身上,虚伪的平等与权利,这点非常辛辣准确,但拉杜·裘德在后段塞进了大段对话和过多的议题,看起来实在有些精神涣散;虽然不是太喜欢他的风格,但还是好奇他在其他电影中的表达/提到完美的日子平山扫厕所真的笑了
4.5 进一步剥离情节&提纯冲突之后的裘德,拒绝一丝一毫的陈词滥调,在最朴素的姿态下完成最辛辣有力的complicity讽刺。结尾审视住房&产权的空镜也极其有效
不如洪尚秀
受影响的人,充满焦虑的影像和对话,减弱戏谑的拉杜·裘德。当他们谈起“欧洲”时,他们在谈论哪一个“欧洲”。意义的生成不再紧要,恍惚地经过那些贫瘠的布景吧。
政治议题散文电影,全程iPhone15拍摄的粗粝纪实感,但如此直白的社会政治讨论对拉杜裘德来说还不算全部功力,虽然保留了轻盈讽刺的优点,但很多时候更像是欧洲白左的自怨自艾与无病呻吟,至少在这部电影对真正宏大的世界议题(加沙、俄乌)以及地域问题(罗马尼亚与匈牙利的种族矛盾)的涉及都显得浮皮潦草
裘德片中的欧洲是道德沦丧的,与此同时在iPhone代替眼睛的今日他还要提醒观众:睁开你的眼睛看看吧,世界如其所是。如果你觉得荒谬,是因为世界如其所是地荒谬;如果你觉得可笑,是因为世界如其所是地可笑。
iPhone可能是当下最“自然主义”的摄影机,它的算法似乎能将图像调整为人眼对于现实的心理预期:折中的色彩、24毫米的景别(因此不使用Pro型号)、不美化任何东西(即便是美丽的天空和晚霞)、甚至于它的重量之轻加重了图像的不稳定。但如果iPhone是我们轻浮的眼睛,我却感觉到拉杜·裘德不再对嘲讽感兴趣,尽管我们也不再能确认真诚的存在:事物存在,而我发现自己不断在这个不知名的女主角身上回归,她完全诚恳的表演是这台机器的反打镜头(尽管它们的重量可能是相同的)。
随城市漫游进行的人声采样,所有戏谑和揶揄都服务于言下之意,也没有贡献比饭桌上的老男说教更显眼的政治视点
女主就是婊,还是绿茶味的,最后骗神父了都。
依旧讽刺拉满,最后七分钟是最政治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