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有一个神奇的存在——尼古拉斯·凯奇,他主演的电影,优秀的口碑能够好到炸裂,奇葩的口碑能够烂到尘埃里。
于是,关于他后期一直拍摄烂片“圈钱”的行径,中国网友们帮他找了一个特别接地气的理由:疯狂接烂片是为了还钱。
不过,前段时间听说尼古拉斯·凯奇的外债还清了,因为由他主演的一部“翻身”片出现了。
——《曼蒂》。
所以,网友的口径又开始翻转,大家都在讨论“还清债务的凯奇,认真起来后其他电影都是辣鸡”。
那么,这部名叫《曼蒂》的电影,真的是凯奇的翻身之作吗?
壹姐今天就想来说道说道。
之所以《曼蒂》被称为凯奇的翻身之作,是因为在烂番茄上其新鲜度一度高达95%,而在北美公映时,各大网站上的口碑也趋于良好。
看到这,或许你也和曾经的壹姐一样,真的以为《曼蒂》是一部十足十的优秀电影了。
但,电影正片却告诉你,此片或许优秀,但它其实并不适合你!
话不多说,咱们先说剧情。
那是1983年,男主角米勒(尼古拉斯·凯奇 饰)和他的妻子曼蒂(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在一处森林里生活。
他们的日常是这样,男耕女织,呃,不对,是男伐木,女作画。
米勒是个樵夫,是个每天做着直升机上下班的樵夫,砍砍树、聊聊天、游游泳、玩玩篝火,就是他的生活;他的妻子曼蒂呢,则是个画家,爱画狮子和裸女。
虽然很多时候,她画的画抽象到米勒都瞧不出原型,但这并不妨碍她是一名真正的画家。
除了作画和砍柴,他们夫妻还爱侃大山,他们能从木星土星侃到行星吞噬,再从行星吞噬侃到杀死雏鸟的故事,总之就是,天马行空,任我畅游。
观看此片之初,壹姐甚至觉得最幸福的生活大概就是这样,和最爱的人在一起,侃最没有营养的大山。
如果真的要为这样的生活取一个具有文艺范儿的名字,那大概就叫“岁月静好”。
但这种“岁月静好”,却因邪教组织的入侵被打破了。
一位名叫耶利米(莱纳斯·罗切 饰)的邪教组织老大看上了曼蒂,并将她绑架处于火刑。
看着自己的爱妻被活活烧死,樵夫米勒便展开了一场疯狂的、癫狂的的报复。
作为一部很cult的B级片,很多人说它是“嗑了药才拍出来的”@二十二岛主,注意,这里的评价并不是褒义词:磕了药拍出的电影,“大杀四方,血浆漫天,可根本没有故事性可言,全片上下就看到凯奇像猩猩般发狂的表演”。
所以,我们观看《曼蒂》,可能会看到癫狂,可能会看到迷幻色彩,可能会看到重口味画面,也可能会看到各种光影结合的霓虹漫天,但大多数的国人,即便是凯奇的粉丝,也会觉得这前言不搭后语的电影,有点过分“装”了。
其实,拍摄此片,导演打的是“致敬”的招牌,虽然故事内核简单,但在影片中我们能够找寻到许多老派电影的风格,比如出自于同一导演之手的《迷幻黑彩虹》,我们在此片中便能看到其身影。
怎么样,色彩运用和光影运用,是不是很像?
除此之外,还有恐怖片《妖夜慌踪》,风格也很像。
但,致敬并不代表不能拍出让观众们容易理解的电影,作为一部点映口碑好到爆的影片,《曼蒂》确实是让人失望的。
太多的蒙太奇手法,太多的诡异剧情,太多的绚烂色彩运用,总是让观众们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难怪豆瓣网友只给了此片5.4分的评价。
也许,在此之前你已经听说了太多尼古拉斯·凯奇要凭借此片翻身,但壹姐只想告诉你,如果你接受不了重口味,如果你接受不了诡异风格,对于此片,还是请你谨慎谨慎再谨慎!
对于一个连娘炮小鲜肉都接受不了的中土世界来说,接受邪典电影,太难了。
凯奇什么片子没演过,无论是大众爱看的勇闯夺命岛变脸这种准商业片,还是鸟人、离开拉斯维加斯这种影展片。
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
怎么样?
人家欠了钱照样可以接烂片谈笑风生。
你们啊,就是太幼稚。
人家需要翻身么?
需要证明自己么?
人家就像拍个有风格的片。
他可是科波拉的侄子!
你们啊,有一点好,国外影展出个什么好片子,你们比谁都报道的快,可是报道来报道去,说得问题都too simple。
什么咸鱼翻身啊,为自己正名啊,naive!
除了在成功学流行的中土,谁家影人天天想着要衣锦还乡,名利双收啊!
①依旧是写《遗传厄运》的时候提出的那个问题——现在整个自媒体圈标题党泛滥,一惊一乍乃是家常便饭,各种「神作」俯拾皆是,分分钟给你吹爆。
只要能用放大镜找出个优点,那就值得一看,中规中矩的,那就绝对不容错过,一般意义上的「优秀」,到他们嘴里肯定就成了「神作」。
那么,碰上真正的神作,该怎么办?
「神作」、「超神作」、「究极神作」,额,「超究极神作」?
在这个任何人对任何事都能够指手画脚的时代,打分之前,请先告诉我满分在哪里。
②也快十几年了吧?
「凯奇这次翻身了么?
」的世纪之谜终于也快变成,「这家伙到底还能不能翻身?
」毫无保留的吼叫式表演向来很难打动我,银幕上越是青筋虬结声嘶力竭,座位上我就越是冷眼观之。
只要你不是生理意义上的面瘫或哑巴,类似的表演做到又有何难?
实在悟性不够,那就把自己绑起来请人猛烈踹击你的敏感部位,相信一个正常人在口吐白沫彻底报废之前,总也是能够领悟到一些的。
孩子,记住这痛彻心扉的感觉,以后出去闯荡江湖,你就是个方法派的演员了。
③嗑药片,cult片,血浆片,甚至还很文艺。
一部纯粉丝向的小众邪典电影。
符号、场景,到处都是表现主义。
水晶湖、电锯,隔山有眼,人皮客栈,猛鬼追魂,芜杂任性毫无技术含量的致敬。
以及近乎搞笑的男性生殖崇拜。
④频道对上了,这就是一必看经典,日后某些榜单的常客。
频道对不上,那就尽管开喷吧,脏话用尽,也不见得真冤枉了他们。
20181007
我还是简单地吐槽下几点1.台词慢吞吞地说,莫名其妙的长镜头,稀奇古怪的幻境?
是不是当观众傻,以为这种高深莫测的东西就能认为是一部好电影?
2.那几个骑摩托的到底是人是鬼?
说话一副恐怖的口气 是鬼吧?
还骑摩托?
还打手枪?
还看av?
死了还飙血?
3.整部电影都特么的装神弄鬼 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 说的台词都是一副高深莫测的装b样,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根本不能联系到一起(这就是和大卫林奇的区别)4.看前面的幻境 以为是心理片,看到女的被烧死 才知道是复仇片…那么我就搞不懂了,前面一群乱七八糟的东西对电影主题有啥子作用?
铺垫?
渲染?
不好意思真心感觉前半部分烂渣了 估计是想模仿大卫林奇的作品吧,从坏人那里,莫名其妙的什么上帝啊……又有点向宗教片靠 ,可是最后坏人又向男主求饶?
什么狗屁宗教信仰啊?
5.所以整部电影就是一部复仇片 其他玩意莫名其妙地加上去装b 以为高深莫测 观众看不懂 再搞得虚幻点就能成为一部好电影?
拜托 不是所有人都是打5星跟风的傻子
这几天各种公号,各种文章吹这部电影,烂番茄高,各种评分高,说什么这是尼古拉的翻身之作,封王之作,一扫之前烂片名讳,极大兴趣了勾引了我的好奇心,相信很多人也是“慕名而来”。
种草多日,中秋佳节有空拔草。
看完我就想说了,被忽悠了,上了贼车了。
看了豆友大部分也都是如此上车,心凉凉。
迷。
就一个字迷,前20分钟看了半天啥也没明白,都要急了到底要说啥,不是因为故事冗长节奏慢,而是因为各种虚幻的、迷离的、音乐,大量的色彩让我看的头疼,感叹道真是刻意追求,多此一举。
全程下来就是一个尼古拉为爱妻复仇的故事。
故事起源是邪教头头的一个眼神,盯上了爱妻,就派人想让她入教,不得不说入教的仪式还是挺6的,就是把人弄的精神恍惚,头头忽悠失败,在尼古拉眼前烧死了她,然后尼古拉开始了极其残忍,血腥的复仇之路。
随着复仇的成功,尼古拉的精神人格应该是有了变化,虽然覆灭的邪教组织,但自己一路走来也似乎增加了许多黑暗气息。
这是结尾的一个暗喻。
影片确实有一种恐怖的气氛,这种气氛很强烈。
加之配合大量的色彩,以及类似摇滚或是朋克风格的音乐营造一种迷幻的气氛。
音乐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听说作者是谱过 降临 、万物理论的曲子,但这一款,真不是我喜欢的。
视觉风格突出的重口味复仇电影。
剧情简单,伐木工和他的爱人本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却突遇邪教入侵。
爱人惨死魔教教主之手,男主愤怒复仇团灭邪教。
加了红色滤镜和动画效果的影片看上去十分迷幻,随着血浆四溢,怪物出现,各种冷兵器大战,杀红了眼的主角大快人心地手撕鬼子,哦不,手撕教主,也是魔幻,也是非常解气。
一个字,爽就完了,嗨就够了。
凯奇大叔的演技没问题,很有爆发力。
大反派真是又坏又变态,演员的牺牲挺大,但没啥意义。
不知不觉地,“烂片之王”这个名头,跟随曾经的“奥斯卡影帝”尼古拉斯·凯奇也有近10年之久了。
而他最近的一部“好评”作品,大概得追溯到10年的《海扁王》了,不过主角其实是科洛·莫瑞兹。
也是从这部片子开始,每年他都以3部以上作品的速度拍片还债,这些电影基本都是在烂片和庸片之间徘徊,再无佳片。
所以当年初的圣丹斯电影节上,凯奇叔的新片《曼蒂》放映后,获得了大片的赞誉和好评,烂番茄甚至一度是100%,让媒体惊呼他的“翻身之作”终于来了。
之后,在戛纳电影节上,《曼蒂》同样获得不俗的口碑,映后获得观众长达4分钟的起立鼓掌,烂番茄依然有90+%新鲜度,MTC也有80+,着实让人期待。
但就在这几天,电影北美开始上映,国内也出了资源后,这部“翻身之作”直接来了个大型“滑铁卢”,不是翻身、而是翻船了。
虽然目前烂番茄依然有93%新鲜度、MTC也有82分。
但IMDb降了近1分,只剩7分。
而豆瓣更惨,从7+秒降到现在5.5分。
可以说跌得比A股还猛了。
看完让人万万想不到原来它是这样的片子,这也是继今年《寂静之地》和《遗传厄运》后,又一部水土不服、与前期口碑落差感极大的影片。
这里要先说一下,《曼蒂》并不适合所有人,请谨慎观看!
(降到这分数估计也让很多人打消了念头)就像导演帕诺斯·科斯马图斯在接受采访时说的,“这部片子并不适合所有人”(原话是:“It's not for everyone”),而凯奇叔则说“这部电影不为票房、不为得奖、只因为对电影的爱”(所以,债是还完了吗)。
因此,这部电影从制作的初衷来看,定位就是小众类型的。
《曼蒂》从类型上分,可以归为邪典电影,受众主要是喜欢cult片、B级片的群体,但它极度风格化和意识流式的拍法,不说欧美影迷,在国内绝对是小众中的小众,一般的恐怖片爱好者也不一定能接受得了。
电影的故事简单到不能再简单,背景设定在80年代,伐木工人雷德·米勒(尼古拉斯·凯奇 饰)与老婆曼蒂(安德丽亚·瑞斯波罗格 饰)居住在深山林里水晶湖旁的一栋木屋,过着温馨美满的二人世界,丈夫负责赚钱,妻子负责看书作画、讲故事。
直到某一天,曼蒂步行于林间小路时,被开车路过的邪教头目看上了。
回去后对曼蒂念念不忘的邪教头目决定召唤4个“怪物”,加上自己的信徒前往小屋,企图用自己的“魅力”征服曼蒂。
不料,自我感觉良好的邪教头目使出的招式 - 袒露身体和原创音乐,却因“尺寸”和“品味”(这个是我乱掰的),被曼蒂无情地取笑、羞辱。
不好意思,打码了恼羞成怒的邪教头目随即把曼蒂绑到雷德·米勒面前,活活烧死了她。
来到这里,影片刚好过半。
之后,电影画风一转,精神大受刺激的雷德·米勒带上“一弩一斧”,踏上了手刃仇人的复仇之路,大开杀戒。
说白了,《曼蒂》跟《飓风营救》、《疾速追杀》以及近期的《升级》等这类型片子一样,就是给你一个理由,之后让你freestyle的复仇片套路。
只是《曼蒂》的前一个小时的铺垫却极其难熬。
首先是它视觉上的极度风格化,大篇幅烟雾弥漫的霓虹色调,人物作似文艺、隐晦的对话,让电影充满着嗑药、不知所云似的迷幻感,而且在叙述节奏极其缓慢的情况下,还加入了大量的慢镜和叠影之类的视效,可以说非常意识流了。
这种对颜色的大胆使用和视觉呈现,在专业人士看来很艺术、很高级。
但在普通观众眼里,除了“我是谁、我在哪”式的懵逼外,整个过程极其煎熬。
据说国外观众在观看本片的时候,全场笑声不断,简直当成了喜剧片来看,还没看的人不妨也可以用这样的思路来看这部电影。
另外,被国外媒体、影评人盛赞的,凯奇目睹妻子活活烧死后,在厕所里的那段长达2分钟“喝酒咆哮”的表演,恰恰是喜感的起点。
如果看第一遍时没什么感觉的话,我建议你再看上个两三遍,比如踱着小碎步趴下找酒、喝酒时各种小动作里的细节(被酒呛到头痛难忍和捂脖子、淋伤口刺痛感的身体反应等),再到坐到马桶上前后非常有层次感的咆哮、抽搐和愤怒表情,配上虎头印花T恤的造型,在凯奇标志性的疯癫式表演(他把这种表演风格定义为“新萨满”)下,确实喜感十足。
在电影中,凯奇从头到尾只换过一次衣服,除了上面的虎头印花T,就是开始复仇后换上的那件“44”印花T了。
有趣的是,两件T都是那种双袖和身体撞色的款式。
后来,在刚复仇就不慎被抓到时,“怪物”划破了他这件T恤,而他竟然说的是“这是我最喜欢的衬衫”,也算是笑点之一了。
如果你熬过了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那后一小时对于你来说就好过许多了。
带着“一弩一斧”的凯奇叔,开启了无敌“杀人模式”的个人show time,用尽各种方式手刃杀妻仇人,血沫横飞。
使用的武器也是应有尽有,像手工刀、菜刀、电锯等大小家伙都派上用场。
甚至最后是徒手捏爆邪教头目的头颅,然后一把火烧了,以火还火。
良心说,《曼蒂》并不能算烂片,只是用这样一部邪典cult片,凯奇叔要想翻身,那是不可能的。
这部电影就像是一道“暗黑料理”,如果你接触过、也喜欢这类型的片子,你可以看,反之的话,还是不要尝试了,看完也只有骂街打低分的份。
《曼蒂》前期被吹捧的太高,造成如此的落差感,和两极分化的评价,都是正常现象,这部电影注定只能在小众群体中受追捧。
至于尼古拉斯·凯奇的“翻身之作”,我们还得再等等。
或许会等不到,但毕竟就算在烂片里,他的演技大多时候还是在线的。
这应该就是认真地拍烂片吧。
【更多原创文章请移步公众号:小辉叔影社】
CULT片的灵魂是,无逻辑无理由仅凭导演喜好对既有的规则和看不惯的一切开枪!
开刀!
开操!
CULT片,也就是常说的邪典电影。
他有几个关键词——血浆、粗口、肢体、善恶模糊。
值得肯定的是凯奇奉献了极为出色的表演,尤其是在邪教分子烧完他妻子之后,凯奇回到家里的一段独角戏,情绪的掌控张弛有度,无论是肢体表演还是人物节奏的把控,凯奇将愤怒、悲伤、绝望,以一个穿着三角裤坐在马桶上的形象,展现的淋漓尽致。
这个人的愤怒像是一把火,像是一把刀。
故事是乏善可陈的,极为简单的复仇故事,没有情节上的反转,一路按部就班——情节导入(夫妻生活,身份的交代)——意外发生(邪教上门杀了妻子曼蒂)——主角获得主线任务(复仇)——然后便是一路开挂,杀将过去,直到最后——似有似无的主题升华(与恶魔争斗,主角凝视着迷幻中的自己,然后看到了妻子与自己坐在同一辆车内,而自己也变成了恶魔中的一员)观看邪典电影,有一点必须要明白,甚至于需要建立这样的心理,才比较好去理解这样的电影,不然一定是看的一头雾水——你要明白,邪典电影是属于导演亦或是一群人趣味的呈现,单纯的为了爽、或者有趣而呈现的电影。
它可以是没有主题,它不会教给你们,它甚至于不屑于去传递什么精神、内涵、意义。
邪典电影更像是叛逆的少年朝着大人们挥出的巴掌,这个巴掌没有明显的意义,没有目的,可以是单纯的恶,也可以单纯的傻。
这类的电影,归结于核心在于,它就像是一个大大的不字,否定着一切默守陈规的人和规矩。
买东西要付钱?
不!
也可以是一颗子弹!
好好劝劝那些碰瓷的老人?
不!
也可以碾上去!
老实人会安分地忍下委屈?
不!
他的含愤一刀可以切开一整具躯体!
作为邪典电影去看待曼蒂,它还不够邪典,它的粗口有点少,它的血浆还不够多,它的逻辑还太强。
(对比参考电影《杀手阿一》《冷冻热带鱼》等等)作为主流电影去看待曼蒂,它的色调过于迷幻,它的社会意义不明,它的镜头呈现过于粗暴。
(对比参考电影《上帝保佑美国》 《海扁王》 《杀出个黎明》)CULT玩的最纯粹的在日本,韩国。
CULT玩的最有B格的在美国——以 罗德里格斯 和 昆丁塔伦提诺为代表。
香港回归前也有几部樊少皇的《力王》、冠希哥的《狗咬狗》都是非常不错的好片。
尼古拉斯·凯奇的新片《曼蒂》最近引起了不小争议,这部低成本B级片最初在圣丹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小范围上映时,曝出了不俗的口碑,以至于媒体和影迷们奔走相告:“凯奇叔还完债了,终于不演烂片了!
”
然而等越来越多的普通影迷看完,影片的口碑直线下滑:国外网站烂番茄的专业评分依然保持了92%的新鲜度,观众评分的爆米花度却降到了72%;IMDb的评分从最初的7.8降到了7.0;国内的豆瓣评分最惨,可能是审美差异,观众只给了5.5分。
为什么媒体与观众、国外与国内之间的评分差异这么大?
《曼蒂》这部片子到底讲了啥?
亮点究竟在哪?
作为一名看过不少B级片,也看了不少凯奇叔烂片的老影迷,我尝试给大家分析一下。
《曼蒂》的剧情其实非常简单,如果你熬过云里雾里的前半段,就会发现后面是一个俗套的复仇故事:凯奇饰演的主人公目睹了妻子曼蒂被邪教徒活活烧死,于是他开始了复仇之旅。
影片之所以在小范围内获得较高评价,是因为片中有不少致敬邪典文化的地方。
首先从画面来说,很多B级片因为成本和题材的限制,往往使用黑白画面,或者像《曼蒂》这样非常艳丽迷幻的画面,形成了一种非常视觉系的摄影风格。
一部低成本的B级片,拍出了近似《银翼杀手2049》那样的高级镜头,自然会受到欢迎。
其次,《曼蒂》延续了B级片一贯“故弄玄虚”的套路,片中穿插着几段带有隐喻性的动画,暗示了主人公的命运。
影片的前半段虽然风格迷幻、故事沉闷,但是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有技巧性,尤其是曼蒂被邪教头子洗脑的时候,镜头中两个人的面孔逐渐趋同,最终无法区分彼此,当属表现洗脑效果的绝佳拍摄手法。
影片的后半段风格不再含蓄,直接进入了大开杀戒的血浆片模式,凯奇叔也开始了他拿手的癫狂式表演。
目睹妻子惨死后,凯奇叔在厕所里有一段哭戏,他在这段戏里几乎没有眼泪,而是一直嚎叫到几乎喘不上气来,这种干哑的哭嚎非常有感染力。
虽然《曼蒂》的爽点不如《死神来了》、《致命弯道》这样的血浆片密集,呈现的暴力美学却非常酷炫,而且从中也能看出不少致敬元素。
复仇开始后,凯奇饰演的主人公锻造了一把大镰刀,造型硬核酷炫。
大战变异摩托帮的时候,凯奇仿佛“恶灵骑士”附体,用敌人燃烧的头颅点烟,也让人联想到《狂暴飞车》的用头盖骨喝酒。
另外,其中一个反派变异者的造型,仿佛是《养鬼吃人》系列的加强版“钉子头”。
邪教徒的据点是三角形木屋+十字架,《遗传厄运》里的树屋也是类似的构造。
那场精彩的电锯大战,不仅让人联想到著名的《德州电锯杀人狂》,凯奇用锁链杀死敌人的方式,也再次致敬了《恶灵骑士》系列。
最后凯奇用手捏爆邪教头子脑袋的那一刻,粗重的喘息声像是高潮了一样,而这正是B级片的精华所在:用复仇、血浆、杀戮带来的快感。
不过在我看来,《曼蒂》的结局还称不上完美。
如果在凯奇进入汽车的那一刻,出现的不是亡妻的幻象,而是那个被放过的女教徒,并且给了他一刀,那这部片子就是神作了。
总的来说,《曼蒂》只是一部小众的cult片,在国内口碑遇冷并不奇怪,而凯奇叔未来几年的作品依然是中小成本为主,因此要想看到凯奇叔的逆袭,恐怕还要再等等了。
本文为《暴走看啥片儿》特约稿件,作者大海里的针。
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我特么找不到在哪能下啊,你们能给链接或者教教吗?。。。。。。。。。。。。。。。。。。。。。。。。。。。。。。。。。。。。。。。。。。。。。。。。。。。。。。。。。。。。。。。。。。。。。。。。。。。。。。。。。。。。。。。。。。。。。。。。。。。。。。。。。。。。。。。。。。。。。。。。。。。
Nicolas Cage又可笑又可怕的表情和情绪,让观影的我一直合不上下巴。电锯大战真的是太棒!前一般是缓慢美丽的艺术装逼片,后一半是依然缓慢的血浆片。一部有Style的B级片,美的非常俗气。With Ross @ Syndicated BK Late Nite
别扯那么多高大上的概念,就一邪典cult片,形式远远大于内容。不得不承认导演用心将片子的整体“气质”是精心打磨了一番,氛围的营造也可圈可点,可在毫无剧情,言之无物的前提下,并没有卵用。凯奇全程歇斯底里、丧心病狂式的出离表演就像是在向全世界宣示:“我回来了!”,可没料到台下全是翻白眼不给面子的观众,说他翻身了?难道是平躺睡换成侧躺睡?!
两星半。风格太强烈了反而盖过了片子本身的逻辑连贯性,爽一爽就好
这种言之无物的霓虹灯龟速zoom-in"艺术"恐怖片早拍滥了,imdb一开始有水军刷满分(其时占总评四成
是要东山再起了吗?貌似烂番茄评分不错啊。
邪教/复仇类题材也能拍成如此cult又装逼的大作,极度风格化舞台剧化的打光布景实在有些过犹不及,前半段磨磨唧唧不知所云,后半段凯奇叔变身超级英雄连对手都没有也是无聊得紧,纯粹成了毫无逻辑可言的无脑爽片,当然血浆指数还是能够勉强满足恶趣味需求的。(54)
emmmmm 三星都有点儿多呀,画面超级美,剧情不太懂宗教那挂,但是有一丝丝搞笑是怎么回事儿呢?手没停,一直在截图,实在画面好看,美术棒呆了。影片全程音乐几乎没有停过,听得有点儿烦躁。凯奇大叔表演的很好,可是也没什么台词,怎么就成了翻身之作了呢?反正外媒说翻身就翻身吧,说不定从此以后凯奇就能接到好片子了也不一定。主要是还清债了,可以安心演戏啦哈哈
前半段的乱扯有点太过冗长,不及《无尽》;但后半段“一一打怪”加放飞自我的种种血腥元素让故事和节奏紧凑了起来--从《韦科惨案》、《黑镜》到《南茜》,Andrea Riseborough真是自带“神气”。PS 观影全场厚爱Cage,片头一露名就有欢呼,从头到尾没有停息的笑w掌声找到了当时看Get Out的娱乐感,有额外加分;但除了有一场一气呵成的戏Cage演得是真好,让人感叹这些年功力还在,真诚鼓掌;其他时候多是对怪力乱神的惊叹(与发笑)。
剧情很简单,可这片子怎么就像全程嗑了药?魔幻现实主义吗?尼古拉斯凯奇挑片子的眼光真是差意思。
我是没关PS4么?!这要是非民粹时代的雷锋恩就会被骂死。
。。。
无比拖沓的邪魔特摄片!.....完全靠和小刘一起讲笑话才撑下来的!
无论烂番茄还是豆瓣的文青喜欢装逼是没得洗的了,越是废话多越是故弄玄虚的电影他们越是吹的厉害,2个小时的电影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个没完,3分钟能搞定的段落,导演非要给你拉长,还故意用各种没用的镜头来凑时间,凑足了一个多小时之后男主开杀,好吧,你们觉得杀得很爽就是好电影可以打五星了?那我为什么不回去看致命弯道从头杀到尾?有些导演能力不足又爱拍时间长的电影,有想法的就那么几十分钟,剩下的1个多小时怎么办?只能凑点废话进去。
很好笑的mv
视觉上极度不适(不是通常恐怖片血腥刺激的那种不适,而是昏暗深红缓慢所导致的困倦疲惫)使得导演的个人背景成为唯一值得记录的影片信息:他爹就是执导过卡桑德拉大桥和墓碑镇的老乔治。
先打个五星,凯叔一定要顺利翻身啊!!
#Cannes71# 一代cult片神功大成,称霸戛纳午夜场。后半部笑尿。对血浆片真是欣赏不来……
这部电影有着典型的Cult片气质,整部片都像是一首摇滚乐萦绕在耳边,看完整部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是那超高的饱和度和血浆的颜色,还有尼古拉斯凯奇那张因痛苦因复仇而近乎畸形的脸庞。其实故事实在很简单,凯奇饰演的伐木工和爱人独自居住在山中,结果爱人被邪教盯上并烧死,其中还牵扯出了一个杀人魔摩托帮,于是伐木工的复仇之路开启,后半程的血浆漫天,怎么说这么一部电影呢,果然Cult片是有着独特气质的存在,尤其这些敏感元素聚集在一起,虽然古怪却能展现出一种传统的原始的味道。可以说并不讨厌有自己特质的电影,但确实狗血剧情加上太多残忍镜头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接受能力。 20230921
千人大厅看神棍B级片任务达成
内个,有你就能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