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跟我说这是一部科幻电影,我拒绝。
整部电影看完了,只有一个外星人,而且是一个巨SB的外星人:要绑架小孩子,打不过一个地球人!
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有靠其身体本身的毒气。
——有人会说,难道外星人一定要比地球人厉害吗?
我也不这样认为,不过影片开始又不断重复这些外星人可以制造麦田怪圈,可以乘飞碟从外太空来到地球,难道不应该比地球人更厉害?
实际上,导演根本没打算把这部影片当成科幻片来拍!
其实这应该算一部惊怵片!
影片一直在制造气氛,所有角色其实不过是自己吓自己!
影片想告诉我们一个主题:人,应该有信仰!
但我看到最后,也没明白人为何应该有信仰。
那个牧师,因为自己的老婆被车撞死,不再信仰上帝;因为他儿子没死,因为他弟弟打死了外星人,于是重新信仰上帝。
——这个理由也太牵强了吧!
一个字评价:烂!
很喜欢奈特沙马兰的这部作品,12年上初中听朋友说过这部电影,以为是恐怖片,草草的看了几个外星人的片段就不敢看了,这一段时间想找点刺激的看看,就重温了这部电影,看到最后真的热泪盈眶,外星人作为麦高芬推动整个剧情线往下进行,家人们从妈妈车祸之后就都不愿意提及事故相关的人和事,就连看到罪魁祸首也是淡淡的说了一句“那就是他吗?
”然而这些克制在家人以为的最后一段晚餐时完全破碎,每个人都爆发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真正的想法,儿子对母亲死去的怨恨和悲痛,父亲对自己信仰的怀疑和无能为力的哀伤,这一段演出非常具有感染力和情感张力,把前半部分电影压抑的感情彻底释放出来,紧接着就是外星人开始进攻屋子,结局的设定也十分精妙,女儿满屋摆放的水,妻子临终的遗言,弟弟作为棒球手强大的体能,儿子先天的哮喘,都导向了一个“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天意”的结局,导演巧妙的利用了科幻惊悚片的外壳讲述了一个动人的家庭在经历亲人死亡意外后如何挺过来的人文故事。
当然有。
不同于其他科幻题材/末世题材,《天兆》中带来恐惧感的不是外星人,不是地球侵略,而是主角回忆里无法疏解的症结。
片中说到,面对一个事件时通常可以区分两类人,一类人将事件看作象征,相信巧合无法避免,带有宿命论的意味。
另一类是直接现实的将事件看作客体,面对事物的主体应该承担起责任/行动。
“天兆”作为一个事件的到来毫无疑问会威胁到主角一家的生命,片中多次解释妻子的死是巧合的结果,主角很清楚:巧合/未知事物会带来不好后果,而“天兆”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巧合,是主角所恐惧记忆(丧妻)的象征,人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旦接受了这个象征或符号的可怕性,再度面对时会产生同样的恐惧,会不假思索的逃避,“not do it again”。
丧妻之后主角放弃神父了的身份(对存在意义的绝望),在天兆降临后主角将自己看作第二类人(上帝已死,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其实是虚假,自欺欺人的划分,可以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会囿于悲痛),以上两个对身份的重新确定实则掩盖着对巨大未知的逃避/对悲痛记忆的逃避,这种逃避在电影中具象表现为主角带领大家钉住门窗,退到地下室,将自己封闭起来。
在电影中“天兆”不仅是麦田怪圈,外星人,而且是一个象征。
可以将其粗暴理解为巧合/命运/未知,但同时也是导演设定的一个复杂概念,天兆在形式上表现为外星人降临,在文本结构上表现为电影中巧合的相互作用(如《水中女妖》的文本结构),核心的概念落脚点与主角的丧妻记忆相呼应。
这是一个外星人来了又走的故事,不具有末世大片的恢弘,之所以说此题材具有价值,是因为它展现出一种作用于人心的力量,而天兆/巧合的力量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主角对天兆/巧合的主动利用。
主角的能动性与天兆相互对抗,交融是电影的主要叙事。
支撑对抗的力量/第一动因来自两个孩子,或者说,是孩子召唤了天兆,是否记得麦田怪圈第一次出现的镜头:镜头对着四人,小男孩在前扭转爸爸的脸,镜头后拉然后上升,天兆出现。
接着,婴儿传唤机接收/召唤了第一个信号。
所以孩子-天兆的关系,含蓄的意指是对父亲视线的吸引,是孩子们同父亲联结的一个机会。
情感是力量的源泉,角色不是孤立存在,人们以情感作为纽带对抗恐惧,这是沙马兰每一部电影的内核。
电影的最后,外星人撤离,大家走出地下室,但电影没有结束,因为天兆没有真正显现,故事的主要矛盾还没有被处理,“如何疏解丧妻的悲痛,重新唤醒对生活期望”,主角需要直面恐惧,真正的转变就在这里:具有象征性的片段通过记忆闪回被展现出来,主角从他口中的第二类中走出,在第一类与第二类之间,在象征与行动之间取得了平衡。
随着小男孩一口气上来,天兆宣告结束,症结随之解开。
虽然结尾的处理不够惊艳,但电影在文本上是自洽的,可以说如果小男孩没喘过气,电影就不可能结束。
梅尔·吉布森不同境况下的表情变化,贯穿了整个剧情。
加上两个萌娃的精彩表演,使得整部片子锦上添花。
这部有关“麦田怪圈”与外星生物题材的电影,看似是人们面对外星人入侵时展开的对抗,其实更多的想要表现的不是地球保卫战,而是关于信仰缺失的深思!!!
不得不说,信仰——有时就是医治一段段记忆苦旅的良药;就是克服一道道艰难险阻的力量;就是支撑一幕幕苦恼伤痛的臂膀。
要不然,人在窘境之时,失落之际,非常容易垮掉!!!
作为曾经是神父的男主格雷厄姆,经历了妻子惨死于车祸之后,失去了所信仰的东西,与一家人半隐居似得生活在农场中。
一天出现的麦田怪圈打破了现有的平静。
同时间世界各地也都出现了类似的情景。
使得周围气氛立马紧张了起来。
人们一直所探索的宇宙世界终于有了回音,但未必是什么好事,因为大量的外星生物最终还是决定袭击地球。
惊慌失措的一家人开始东躲西藏。
期间在孩子的指责中,格雷厄姆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最后一家人躲到了地下室。
可就在最后的藏身堡垒也将要遭到袭击后,格雷厄姆彻底的迷惘了。
也就在此时,好的消息通过收音机传来了,人们最终发现了外星人的弱点,并击退了它们。
同时也在此刻梅里尔给了哥哥最大的鼓励,让他重拾所信仰的东西:因为一家人都以他为标杆,不能允许他再次出现崩溃的眼神,一定要有坚如磐石的信念,只有这样一家人才能在主心骨的带领下克服万难!!!
就在一家人回到房间之际,摩根被外星人逮住了,并对摩根释放了毒气。
此时的格雷厄姆再也没有惊慌失措,并授意梅里尔挥棒反击。
就在打斗中梅里尔发现了水是它们的克星,并最终利用这点彻底击败了残余外星人。
此时抱着摩根在院子里的格雷厄姆通过坚定的信念,虔诚的祈祷,天兆再一次降临了,只是这次不是怪圈,而是苏醒的摩根。
影片最后一幕,穿起神父衣装的格雷厄姆,重新燃起了信仰赐予他的生活之光!!!
那坚定的眼神,仿佛又找到了攀越高山的力量,战胜挫折的勇气!!!
是不是所有影片都要对讲述的内容进行滴水不漏的解释?
那和欧美的恐怖片(相比于日本的)有什么区别。。
所以没有必要去指责影片没有解释清楚外星人的事情。
其实,这正是导演的本意。
那他为什么没有解释呢?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全片几乎所有镜头都是在描述那一家子。
对于外界的描述仅仅是一些零碎的电视报道,而不巧的是电视里又没有科学家等令人信服的解释,相反,是更多令人恐惧的画面(ufo悬浮、绿色外星人出没),这就显而易见导演的意图就是让我们能够跟随那四个人去沉浸的恐惧的氛围中。
当我们身处郊区,靠近麦圈,而又没有人给我们合理的解释,我想这是相当恐怖的。
导演本不想去解释什么外星人。
他就是想把我们带进主人公的生活,和他一起体会当时的恐惧,和伟大的父爱。
这点上奈特沙马兰渲染气氛相当高明,当那个电视里绿色外星人出现时,我反正是很害怕的一振。
后来地下室的那段和出来后碰见外星人的那段,简直让我无法呼吸。
当你好不容易击退了外星人,父子/女平安。
你会有时间去想什么外星人的解释么??
居然是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为本片的深度所彻底打动。
对于不喜欢本片的人,我想说其实本片根本不是一部科幻片,令人恐惧的更不是什么外星人。
电影围绕faith这个主题,比起世界末日地球毁灭,失去信仰其实最可怕,如果从这个角度去看待本片,关于外星人的种种漏洞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外星人的存在仅仅是像道具一样帮助导演去讲男主角的故事而已。
整个演员班子的表现相当震撼,没有一个多余的角色,Mel Gibson在很多处的表演让人动容。
电影的整体是靠渲染气氛人物性格塑造以及丰富主线剧情来吸引观众,这样的电影才值得回味。
个人觉得本片被很多观众“误会”的很深,换个角度去看,Signs绝对是佳作。
1.这个电影的悬疑性太强了,从开头起,你就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怪圈,最终人类的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2.小男孩和女孩戴的帽子,我以为这是个已经被外星人控制的隐喻,后来男主的的弟弟也戴上了一样的帽子,我还以为他们三个都被外星人控制了。
3.他们把房子的窗户封起来,外星人在屋顶跑,我觉得真的很恐怖。
设想一下,如果是你处在那种环境下,你不知道外面有什么,但是一直听得见奇怪的声音,真的感觉超恐怖。
这个感觉太真实了!
4.有一幕是男主突然看见门下伸出的手!
我的天,吓死我了!
我特别怕这种类似床下或者门缝里突然出现什么东西的场景,感觉特别吓人!
男主还突然把外星人的手指砍掉了……5.我记得有一幕是外星人倒地的情景,拍了第一视觉,让人身临其境。
还有水杯落下来,我觉得这个拍得特别好!
我很喜欢。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Leno的结局,也是这种第一人称视觉拍摄的,我觉得很好,观众很容易被带入剧情。
也更容易体会那个场景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种拍法很独特。
3.看到最后十分钟,男主回忆起妻子死亡的经过,我差点以为这个外星人是男主的妻子变出来的,回来只是因为太想念家人。
(哈哈哈,脑洞有点大)4. 其实我有个不一样的想法,如果那个外星人给小男孩喷的不是毒药,而是救他命的解药呢?
如果在外星人真的是她母亲变得呢!?
(不过好像没有太多的线索和暗示可以表明)5. 我一开始就看出来男二是演小丑的杰昆,那时候他好年轻!
杰昆也是个好演员,眼神戏也特别赞!
我觉得我会多找几部杰昆的作品看。
6.不过我觉得有点小缺点就是铺垫稍微有点长,感觉最后四十分钟最精彩,不过这点缺点可以忽略,这仍然是一部好电影!
ps:外国小孩子真是太可爱了!!
我超喜欢!
《天兆》这片子,主题是外星人侵略地球时,面对灾难的人性和亲情,当亲情片来看,我能给点高分,当恐怖片,也有那么点意思,但若是当科幻片,编剧导演我去NMLGB,笑死我了。
外星人发动那么大规模的星际战争,不远万里来侵略地球,武器竟然是用手指放毒气,好高端啊。
开战之前想打哪个地方就在那的麦田里做几个怪圈做标记,外星侦察兵半夜站房顶上偷窥,被发现了就钻苞米地,闯进印度阿三家里被揍了一顿关在厨房里出不来,外星军方的通讯方法是电波,小朋友发现用婴儿监护器就能拦截,飞碟在全世界各城市上空大张旗鼓的停留了好几天,看样子应该免不了一顿炮火什么的,可结果呢,人家战术是挨家挨户砸门放毒气,木头门砰砰砰砸了一夜都砸不开,等天亮了砸玻璃挟持小孩,被人类用球棒打,不知道还手,一杯水浇在头上就死了,知道自己不能沾水,你们来地球是活腻了吗,下场雨都能死一大片,至少你穿件雨衣啊,连条裤衩都不穿在苞米地里裸奔,这是来打仗的吗我去,
原以为我看的是一部科幻片,看到最后才发现这是一部天主教的宣传片。
宗教题材的电影我看过不少,但像《天兆》这样明目张胆诈骗的宗教题材电影,我还是头一回见。
首先,电影在剧情上明目张胆的诈骗。
电影讲的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结果来入侵的外星人居然怕水。
一帮怕水的外星人会挖空心思入侵一个70%被水覆盖,而且还会下雨的星球?
是这帮外星人活腻了来自杀,还是导演觉得天主教认为“圣水”可以祛除邪祟,所以水也可以打败外星人?
如此巨大的逻辑漏洞,简直是在侮辱观众的智商。
再有,影片男主原本是一位天主教神父,结果由于妻子死于非命,于是放弃神职,变成了一个无神论者。
后来外星人入侵地球之后,因为男主领悟了导演设置的一些所谓“预兆”,打死了一个外星人,所以又重拾了信仰。
这里面最可笑的就是,这些所谓“预兆”不是来源于生活,也不是来源于宗教经典,而是导演自己乱编的。
如果导演想宣传一个宗教,必须要接地气,说法让人信服,导演想用一个自己虚构的且逻辑不通故事就让人们相信上帝的存着,简直是痴人说梦。
像这样的宗教题材电影,要么像《招魂》那样改编自真实故事,要么像《耶稣受难记》那样改编自宗教经典,先不说这两部电影有没有起到宣传宗教的作用,至少让人看了不觉得是诈骗。
像《天兆》这样乱编一个故事,再强行把这个故事跟“上帝”扯上关系,再告诉你赶紧去信“上帝”吧,这不是诈骗是什么?
最令我发指的是,这部电影的票房居然还不错,是因为电影借用了“麦田怪圈”的梗,所以吸引眼球?
还是欧美信仰上帝的观众真的相信了导演的骗局?
如果是后者,那他们真是在侮辱自己的信仰。
奔着梅尔·吉布森的大名,还有麦田圈的好奇下了这部电影对于梅尔的《启示》,真的很佩服但是原来大师也有失败之作整部电影情节拖沓,剧情沉闷,总想故作深沉
小时候在家看的 吓得我躲在房间里发抖 并且持续了好些天 然后我再也没有看过恐怖片了 值得一提的是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外国恐怖片。
堆叠得悬疑和无力的剧情,纯粹为吓人而拍
相当牛逼。奉俊昊的汉江怪物和尼克尔斯的存身明显有借鉴。沙马兰真的很会拍人物的情感 比他偶像斯皮尔伯格拍人物情感动人多了。ps:沙马兰演技真好呀
豆瓣的评分对我来说没啥意义,这么好看的一部电影,评分这么可怜,所以看电影还真不能管分高分低,信自己最重要
不知道为啥,这种程度的鬼扯的片子居然总是让科幻大师小西同学觉得很可怕……
没有惊喜,倒也不失望……有种人文的东西在里面,恐怖和科幻都不是重点,如果按恐怖或科幻片来看的话会觉得很苍白。萝莉很可爱!
这个我必须打满分,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优秀的惊悚片是什么样的。气氛,才是惊悚片的关键。今天,距本片出现过去16年,再看一遍依然觉得很紧张,这可是一个对惊悚片无比苛刻的时代,第一次看的女朋友也很满意。虽然有些细节经不起推敲。那些打低分的难道都把本片当科幻片看了?
一切在结局之前都挺好的,悬念塑造得好棒啊,比一众恐怖片的氛围都强,但结局也太草率了。以及设定为怕水的外星人是有多想不开来地球掠夺资源……
麦田那么吸引人的题材增么拍的这么难看
目前最爱的一部沙马兰,结尾给我的震撼甚至超过《第六感》:奇迹无处不在,我们只需要一双发现奇迹的眼睛。继续膜拜沙马兰的细节掌控和镜头设计。渲染气氛水平超一流,外星人真身现身不到五分钟,却利用黑影、痕迹、讯号、倒影、缝隙等各种手段让它们变得无处不在。阿比盖尔可爱死了,好想亲一口!(不过外星人怕水的设定确实有待商榷)
原来外星人怕地球水,我算是记住了
果然是狮子座的表述,真让人捏把汗
6/10。重温。沙马兰大大降低了灾难图景,玉米田奇怪符号的上帝视点镜头、格兰拿起刀折返回储藏室门口趴下来看个究竟、地下室御敌时打碎的灯和楼上零零碎碎的外星人脚步声,所有外星人的攻击都存在一种假想性,全程通过电视信号的中断和恢复来转述外星人进攻和撤退,到最后外星人的整体形象出现,手中抱着摩根对他释放毒气,也只有切断的手指和电视机上逆光的黑影,更多镜头是人物害怕、犹豫的反应,如此反类型手法表达了沙马兰的宗教母题:从决战前晚餐、拆木板保卫房子到摩根的大难不死,正是格兰从放弃信仰、战胜恐惧到重拾上帝眷顾的心路历程,结尾处一个窗外冬天降临的内部蒙太奇,格兰穿上了神父的衣服,令911噩梦后社会秩序受威胁的美国观众,通过一部电影中威胁的象征性解决重拾精神支柱,这种远离中国大众生活的宗教情感是本片口碑失利的原因。
其实还行, 男二是我的菜, 当初看角斗士的时候就觉得他和乔纳森很像, 这部电影里还是很像,哈哈
居然有如此整部片从头到尾都是装B的科幻片。导演想卖弄,结果弄巧成拙,里面的人全跟嗑了药一样
★★☆ 租碟年代,票房和可看性不成正比
不说史上最弱外星人和视效最差科幻片(除了戴着橡皮头套和手套的外星人无任何特效),也不说极其做作的台词和傻不啦叽的剧本,一直在想梅尔吉布森为何要演这样一部烂片,原来是宗教狂为了教育大家要有信仰,冥冥之中自有某种存在关照我们
敢于大胆地揣测科学的尽头是不是神学,也是毫无意外情理之中的烂尾,因为现世根本没有哪个导演有能力表达这一宏大主题,只不过沙马兰这次处理的实在太潦草,表达不出主题没关系,起码把人类打外星人拍得好看一点嘛,不客气地说,片子前九十分钟都是废话,看最后二十分钟也能明白说什么事。
几年前就看 可当时一是效果差 二是好像看不下去 看到评论说好 今天再看 很觉一般 当然是从科幻片的角度 但是如果换个角度 还是很吸引人的。
节奏真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