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喜欢马德钟才看这剧的,也很期待马德钟又回归TVB后的作品。
结果出乎我意料的好看!
确切说是很感动,也许是我泪点低,好几集都流泪了。
TVB的职场剧真是有别于咱们国内的制作啊,看起来既专业又毫不枯燥,职场内外夹杂的一些事情包括爱情亲情都是那样的恰到好处,不多不少。
虽然套路还是原来的套路,讲职场的同时一定会讲一群年轻人在学校培训,但是学校培训部分也都有种很真实很充实的感觉,我还是很买账啊。
看完二十集后,我觉得我已经学会心肺复苏和一些简单的急救常识了,赞一个赞一个!
再说一下马德钟,真是公职人员职业剧的代表人物,站在那里就是阿Sir即视感啊!
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也该有五十岁了吧,和小年轻演情侣也毫无违和感!
绝对是男神!
还记得当年他被TVB力捧时候看的都是他的剧,买了压缩光盘不睡觉一整晚看完他和藤丽名演的《心慌心郁逐个捉》,被迷得不要不要的。
后来来了内地以后其实都没有什么大火花了,但是我还是会有关注他,希望他能有好作品。
五星全给他,有颜值有演技!
也正因为他的回归发现TvB真是没落了,如今只有马德钟、黄智贤、陈豪这样的老戏骨能撑大场面了,最近连更老牌的男神关礼杰也请回来了,TVB你家的小生呢?
总之此剧满满的都是惊喜啊!
也有最纯正TVB味的鸡汤可以喝,比如劝别人要珍惜家人啦这种。
一样的配方一样的味道,哈哈,仿佛又回到那个天天追港剧的年代,回味无穷啊!
而且每一集后面还有另加一碗很新鲜的鸡汤可以喝,也算是突破了。
还有TvB选演员也是很有水准的,比如前亚视一姐张文慈来演麦爱花这个中年美女我就觉得非常适合,一把年纪依然貌美如花,演技也没得说,演爱美爱打扮爱虚荣一把年纪了还有公主病但其实是很纯真很简单的麦爱花驾轻就熟、活灵活现。
还有一干经典绿叶演员在里面演配角,各个都很熟悉啊,像罗兰、郑志成、李成昌、韦家雄、谢雪心这些人都是老戏骨,李成昌演的老爸眼睛里面都是戏啊。
唯一觉得不满意的是男二卓家杰一开始的人设,无脑冲动青年看了好烦啊,幸好何广沛颜值还可以,就忍了!
推荐一下,此剧值得看!
这部剧终于让我看到了一点TVB当年的风采,职业剧一向是TVB的强项,而且又是这种纪律部队的职业,更是强项中的强项。
刚开始看第一集的时候,我猛然感觉有点像当年说消防员的烈火雄心的味道,果不其然,这个职业就是在消防队里的,从一开始何广沛的出现我就知道,之后他一定会去报考救护员,从而可以拍摄到当一名消防员从训练开始,经过考核,才能出道的过程,也从一个个案例中,很能让人产生共鸣。
很喜欢每集最后那一段自白这种设计,感觉很有人生感悟。
职业剧是tvb的专长,前有栋仁的时光提及过救护员的工作,当然跳跃生命线是为描写这个职业而设的,对救护工作,对生命的意义等等有更深刻的关注。
不少人说,这是近年来最好看的港剧之一,无可否认,紧凑而贴地的剧情,每集结尾的金句,这一部带着揭露生命意义的剧,告诉了人们珍惜身边的人,也珍惜自己,生命无常,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无常哪样会来得比较快。
看到20集,雄姐领了盒饭,爱姐肺癌末期……不是马后炮,看了十多年的港剧,当看到剧透说雄姐将有一死,再看到River约雄姐看演唱会,就知道约会当天就会牺牲,这套路可以参考近年的《幕后玩家》女主就是在约了男二的那天被杀的……再到癌症这件事,绝症当然不是港剧才玩的梗,只能说,绝症是只有港剧现在还继续玩的梗。
不难理解,一对相依为命的奶奶和孙女,生老病死,赚足眼泪,末期是我没想到的,感觉写的太粗糙,像赶着结局一样,我以为按一般套路会手术失败,或熬不住治疗之类的,毕竟那个医生演技有点儿浮夸,但无论怎样,死亡似乎是唯一的结尾。
如题《跳跃生命线》,生命这两字的确点题,从大世界的生命无常,到小家庭的生老病死,但我不懂的是,生命的意义为什么一定要从死亡中得到提示,我只能以这样才能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个原因来说服自己。
一部电视剧好,一部电影也好,有高潮便会有低潮,不难理解,编剧想以雄姐之死,给众人带来一个低潮,特别是杰仔和六号,杰仔会颓废后被点醒,而六号会继续他的医科学业,大家都会背负着雄姐的理想继续前进。
剧情发展到这里,就应该完满却伤感地结束了。
ps:四星给这剧想要说明的道理和演员不俗的演技,(除了陈滢,虽然我被她的美貌折服,但是她演技有待提高)。
btw,tvb的编剧走点心吧,十多年都一样的套路,看了开头就猜到结局,这可怎么办好呢。
我第一次写豆瓣剧评,之前看《天与地》的时候,就很想写点什么,后来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禁播了,现在很难找到地方看全集,但是它对于人性的剖析,对于自由的向往,还是让人久久无法忘怀。
我是每天抱着电视煲剧的人,内地剧港剧日剧各种电影看的很多,最难割舍的就是港剧。
可能欧美电影太过于虚幻过于脱离现实,日本动漫只存在于大家臆想的世界,内地剧除了婆婆妈妈就是谈恋爱,无论是想讲职业还是讲天魔人,最后都是在谈恋爱。
而港剧,在基于真实世界的描述同时,也深挖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敲醒了那一个沉眠已久的心。
香港职业剧拍的很多,每一个都是专业性极强,在我们感叹香港职业人专业认真工作的同时,也挑起我们对那些职业的向往。
最近几年大家都在说港剧死了回不去了,回不去那个《溏心风暴》《金枝欲孽》的年代,但是看了《跳跃生命线》你也许可以找到过往的感受,没有大张旗鼓的鼓吹爱与正义,没有婆妈挑事的感情纠葛,也没有夸张的积极向上的兄弟情,但是,却可以从中感觉到严肃认真工作的救护员,细心互相尊重的情侣,点滴关怀帮助的同事弟兄。
看到21集总共哭了三次,哭完之后很想回去看看爸妈,很想拥抱身边的爱人,很想出去帮助路边需要帮助的人。
这大概就是港剧的魅力,在我看《学警雄心》时就想长大了去当警察,看《on call36》时觉得医生也是不错的职业,现在年过30看《跳跃生命线》只希望tvb可以出更多好的电视剧,来激励我们这些已死的心,虽然心死,但是港剧还没死。
作为一部职业的片子,演技、情节就不谈了, 反正就是情感方面的娱乐剧,偏情感多一点,适合女生看。
这剧看完,我会有些感慨, 1、善良的人,最后还是会有好报,只是看命运怎么安排; 2、人的生命不是一条直线、而是圆; 3、特别羡慕剧里的爱情,只要有爱,不管对方经历过什么 不管对方什么身份、什么职业、什么经济能力、什么家庭 没有掺杂那么多现实的东西。
首先,为何这部剧会成为台庆剧,原因就是方骏钊。
方骏钊近两年的剧集可谓是有口皆碑,收视保证。
2016年的《一屋老友记》,2017年的《降魔的》都是他的作品。
方骏钊的煽情风格是学自《巾帼枭雄》。
而《巾帼枭雄》之所以大热其实并非单纯李添胜的功劳,更重要的却是编审张华标的作用。
张华标是编剧高手,其所擅长的正是煽情。
《巾帼枭雄》以及《巾帼枭雄之义海豪情》都是他的作品,而《溏心风暴》和《溏心风暴之家好月圆》也是。
张华标当年的作品还包括《人在边缘》。
如今张华标离开,而方骏钊又学到了他的煽情风格,并且升为了监制,张华标也感叹后继有人。
这部剧的优质之处其实在于共鸣与贴地。
当然有人会问为何会又安排一个冲动型的脑残,其实这是一种代价,因为TVB要拍救护员,因此对方要求必须要把救护员说得十分正面。
因此只能编成这样,参考当年《新扎师兄》的套路。
至于剧中后段感情线增多的原因其实是剧集预算所限。
在有限的条件下拍出这个水准实属不易。
此剧的成功其实很重要在于煽情与共鸣,煽情桥段不多说,已经说了很多。
这里重点说共鸣,其实这套剧的共鸣点真的挺多。
由第一集铺垫到第五集的大爆发showtime,而且每个灾难事件的背后其实也是一条伏线。
目的是要带出“无常才是救护员的日常”。
第五集说到台风,凑巧粤港澳方刚经历山竹不久。
一众观众均有共鸣,这也带动了第二周的收视冲30点。
而近期无巧不巧岳华、金庸、邹文怀以及蓝洁瑛等相继逝世震惊了中港台,更让观众对于这部剧产生“生命无常”的共鸣,所以预期还有得升。
这剧的优点还在伏线、角色设计等做得好。
台风日的寡妇杨卓娜却是日后裘叔的对象,而那对观浪小情侣中的女则在后面发挥了作用。
至于角色设计,雄姐的角色设计是比较好,另外郭子豪的角色也是量身定做,因为他本身正好真是医学世家出身。
所以这剧的好看不是毫无原因的。
当《跳跃生命线》这部剧官宣成为今年TVB的台庆剧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Excuse me?
剧集的宣传海报上,除了马德钟以外,其他面孔对于大多数的内地观众来说,都属于陌生面孔。
这和大多数人印象中的台庆剧不一样,不是《名门暗战》那样的全明星卡司,也不像《张保仔》那样号称有好莱坞特技,更不是《溏心风暴3》这样的超强IP。
《跳跃生命线》摆出来,似乎少了一点噱头。
“马德钟回巢”这个点,不足以决定一部台庆剧的胜败。
在以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没有噱头的电视剧,就像一粒灰尘无形于空气当中,找不到一丝存在感。
更何况,这可是今年台庆剧的头炮,资深港剧迷手心里都有一把汗。
事实上,《跳跃生命线》真的这么糟糕吗?
围观几集以后,你会发现,如果把这部剧当成空气里的一颗尘埃,你可能会错过今年最好看的一部职业剧。
职业剧是TVB这家“餐厅”的招牌菜,职业剧中的医疗剧,更是招牌菜中的头牌。
从20年前的《妙手仁心》开始,到近年的《On Call 36小时》,TVB医疗剧从来没有失手过。
在每一次救死扶伤当中,我们看到了一种似乎离我们很遥远的精英式的光环。
医用口罩遮住了演员的半张脸,但却遮不住他们散发出的专业。
同样是救死扶伤,同样是在市民最脆弱的那一刻达到现场,《跳跃生命线》的救护员们也是来救命的英雄。
这部剧紧紧遵守了医疗剧的传统配方,燃而不腻,给了我们今年为止最好的一次港剧精英式体验。
这种体验,是用钱堆不出来的。
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的速度 每一次生命垂危之时,大家最希望看到的是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地奔向现场的状态。
加上BGM的渲染,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澎湃。
20年前的《妙手仁心》,急诊科的黎国柱(林保怡)和Jackie(蔡少芬)在第一集的出场就告诉我们,这就是要去救命的姿态。
这种燃,来自于医护人员的速度。
《跳跃生命线》,“跳跃”两个字就包涵了速度的意思。
香港的救护员隶属消防局,并非医管局,他们不是医生,而是纪律部队的成员。
换一个内地观众听得懂的用词,叫做为人民服务。
什么叫为人民服务?
就是人民需要你的时候,你会第一时间出现。
《跳跃生命线》的救护员们,不管当下你在做什么,听到急救的警报,请你打起精神,第一时间跳上救护车。
哪怕你是在吃饭,也要立刻放下筷子。
和消防员一样,下楼走的是柱子。
哪怕再危险,也要用体能和胆量去克服它。
正是这种行色冲冲、无畏无惧的画面感,给了我们最强大的信任感。
香港救护员为市民提供的是紧急救护服务,把伤员送往医院实施专业救治之前,分秒必争。
在病人到达医院之前,他们由救护员来守护。
从细节处锁紧专业精神 香港消防署的官网显示,救护员属纪律部队,必须穿着制服。
这句话说得很庄严,而TVB把这句话传达的精神,拍成了一部专业的职业剧。
如果把《跳跃生命线》看成是救护员的科教片,那么马德钟饰演的麦sir和郑子诚饰演的邢sir就是这部剧科教片的主讲人。
他们天生一张黑脸,传递了“我不好惹”的信息,日常说教是铁面无私地训斥下属和学员,你们没有达到消防员职业守则的标准。
因为,这是一个要一丝不苟的神圣职业。
当然,这不仅仅是说教而已,这部剧确实做到了用细节来锁紧职场剧最核心的两个字——专业。
小时候看过《妙手仁心》里医生是怎么洗手的观众,都知道香港人拍医疗剧不是玩票的。
在《跳跃生命线》里:每一次用药之前,都确认是否过期
每一次做电击之前,都与患者疏散至一定距离。
将患者送至医院了,镜头里面,双手依旧在卖力按着患者的心脏。
他们还观察入微,除了急救,还要充分掌握现场情况。
比如,在交通事故中发现患者酒驾;
又比如,在救治自杀女中年时,发现现场还有一名被遗忘的婴儿。
在救治这种最脆弱的患者时、在和患者的家属同处时,他们不是冰冷的救人工具,他们是有温度的人。
哪怕细心到提醒你,救护车要送你家人去医院了,你记得带上钱和身份证,也足够让你在无助时有热泪盈眶的冲动。
而剧中何广沛饰演的卓家杰,就是因为感受到了救护员的温暖,而有了未来的理想。
父亲自杀时,是救护员的外套,把他从寒冷的绝望中拯救了出来。
谁还敢说,职业剧没有温度?
以老带新的严格传承 卓家杰内心种下一个要当救护员的梦想,他顺利考进了消防局的招募,展开了为期26周(半年)的基础训练。
观众跟着这些菜鸟一起进入学堂,编剧告诉你以上你看到的所有专业,是怎么被训练出来的。
菜鸟出师向来都是热血故事的好题材,正如我们视《学警雄心》为经典,《On Call 36小时》百看不厌。
衣服穿不好要被骂,救护知识记不熟更要被大骂特骂。
你想说sorry?
市民可不能用生命来原谅你。
这时候一定有个魔鬼教练来教你做人,以及做一个的专业的人。
郑子诚这次变成了魔鬼教官,一身正气凛然,最拿手是修理新丁。
遇到像卓家杰这种刺头,就重点修理。
每一个魔鬼教官的教条都是,一人犯错,集体受罚。
纪律部队,最忌讳就是个人主义。
他的作用就是让菜鸟们变得团结,把一盘散沙凝聚。
当卓家杰被罚到快跑断腿时,再下一场雨加以渲染,燃到炸的一幕出现了。
就连最高傲的那位同学都已经埋堆,这就是集体两个字的终极含义。
卓家杰踏步总是踏不齐,本来一个人默默在操场练习,一个人喊口号,一个人踏步。
当满头大汗的他转身时,看到全班同学穿戴整齐出现,主动陪他熬夜操练,就连魔鬼教头都说要来帮忙喊口号。
魔鬼教头的用心良苦·····泪腺发达一点的已经忍不住要哭了。
冷静沉稳的人都能feel到,香港职业剧为什么这么强,是因为有传承。
正如离巢多年的马德钟,毅然决然地回巢了,带着一堆你看了海报都不认识的新丁,在给港剧打这一场仗一样。
在情感与职业操守中的选择 曾经有香港救护员在执勤时买了外卖,被市民投诉。
救护员忿忿不平,质问:救护员不是人吗?
《跳跃生命线》就来解答这个哲学难题——救护员究竟是不是人?
香港的公共医疗资源有限,这种紧急救护,固然是要留给最需要急救的人。
然而,总有人以纳税人大晒的姿态,在浪费公共资源。
有的无知老年,以为叫了救护车就可以不用排队候诊,自私心谁都有;
有的人台风天去追风玩命,出事了,是救护员冒着生命危险帮他捡回一条命,他却只顾着发上网骗赞。
这是否能够得出结论,不是人的,究竟是谁?
救护员能因此生气地说一声“你去死吧”吗?
操守决定了他们不能。
在情感和操守中抉择,编剧要求他们,要永远站在操守这一边。
剧集讲述10年前,麦sir在一次紧急救护中,得知了太太撞车的消息。
还没来得及问详细情况,救护车里的伤员病危,他也只能救人,而不是立刻赶到太太身边。
为什么不能?
在救护员的学堂里,编剧用了另一个例子来告诉大家。
卓家杰以为爸爸遭遇火灾,不顾纪律要跑回家。
邢sir说不可以,要等放行通知!
常人都觉得,爸爸当然比工作更重要。
但郑子诚却告诉你:
你的家人不是不能救,而是不应该你去救,同样训练有素的专业同事会坚守他们的岗位。
这是什么?
这是一个理智而成熟的社会啊!
一丝不苟的精湛演技 再好的剧本,再专业的细节,没有好的演员,也没有办法拍成一部精湛的职业剧。
还记得《On Call 36小时》里面,那个手指都会演戏的曹永廉吗?
医疗剧对演员的基本素养是,尽管你带着口罩上岗,但它也不能遮住你的演技。
《妙手仁心》里,在古典乐衬托下做手术的程至美医生,用眼神给了我们信任感。
《On Call 36小时》,跟着导师做手术的杨怡,用眼神让我们看到了上进心。
没有带眼技出门,你没资格进医疗剧的剧组。
《跳跃生命线》才播了几集,就有很多演技闪光位:“救护员”马德钟看到太太尸体时的多层次演技:
“病患家属”杨卓娜得知丈夫意外身亡时的无助式崩溃:
“菜鸟学员”毕业时对同窗的不舍,似笑又似哭,这不就是青春吗?
这些眼泪也正正告诉我们,为什么救护员这个职业是神圣的。
很多人都说,港剧给了我们最初始的职业科普。
多少人看了港产医疗剧,种下了做医生的梦想,希望自己长大以后是那个给予生命希望的人,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穿着白大褂的无名英雄。
十几年过去了,我们当中很多人都没能成为电视剧里那样的精英,但我们打心底地学会尊重医护人员这个行业。
社会上的医闹如此可怕,大概是因为他们都不曾受过这样的熏陶吧。
看过《跳跃生命线》,你未必会想当一个救护员,但下次在马路上遇到救护车时,请让一让,帮助他们跳跃生命线。
刚开始的确很有看头,但到后面“剑走偏锋”了,太可惜。
人物设定一如既往的老套。
冲动固执的猪脚×认真刻板的顶头上司(之前结怨)、老弟是上司、老弟喜欢的人住在我隔壁、老弟喜欢的人和我喜欢的人是朋友、老弟喜欢的人的奶奶认识我妈……太多巧合了。
再者,13集左右以后是分水岭。
后面极多感情描写,救护车都不知道有没有五分钟镜头……也就后面鲁滨逊挽回了一点,还是在结局那里。
说实话,man演技太差了,结局眼泪都挤不出来,和马德钟对戏轧了不知道多少……(私心感觉man去了更好,更突出救护员职业。
)而且年龄差太大+演技碾压搞到我看这对就很尴尬……还是要讲讲前面好的。
·哪怕是杀妻凶手,作为一名救护员要尽职尽责·钻石(前呼后应)·第一集就体现了专业的职业素养:生理盐水每次都要检查是否过期、做电击测试时全员伸开手避免接触患者……·后面学校那里是真的热血,让人心潮澎湃心生向往总的来说,在及格分以上,但肯定没有往年台庆剧好(除了降魔的)~
虽然是职业剧,但是除了职业部分之外的大部分剧情陷入职业剧尤其是警察职业剧最常见的老套路:下属热血冲动和上司闹矛盾,总会有家人有绝症,分开多年兄弟,总会因为工作忙和家里矛盾,感情线一定会有人先分手然后和同事在一起也是老套路,总有人因为职业特殊性而牺牲,到最后果然又是身边的人被绑架报复……
港剧职业剧果然很棒 麦在田和小杰两条线都很有意思,之前看白色强人时候就觉得小杰的演员还挺帅的,一开始开小巴没剪头发我竟然没认出来,看剧就觉得真的世事无常,要珍惜每一天珍惜身边人,雄姐那么可爱竟然意外走了真的还挺难过的,最后Mandy那段也很吓人了…我就说这样结局男主也太惨了吧,还好最后还是个比较大团圆的结局
虎头蛇尾,编剧收刀片系列
看似單元劇,其實用各種主題環環相扣探討了情感、生命、無常……立意不錯。被第十二集感動。扣分點在瑣碎事太多。
TVB职业剧已经是驾轻就熟,但也有些黔驴技穷了。比如新人上课受训初来乍到的种种困难,在之前的一系列职业剧中已经非常频繁的出现,即使再正能量也如同嚼蜡,加上一大堆新人生硬的演技,实在撑不了场面。女主演技更是无语至极。唯一的亮点就是旁白,同期的法官阁下比这个都要强,最起码有新意,不至于一直快进。
其实郭子豪的角色应该可以深挖一点的,故事线单薄了一些。反而让我意外的是雄姐的角色,可惜挂得太早。有点煽情但不够深情,旁白部分写得一般,不够是咁的法官阁下配合音乐跟镜头来得抒情。
救护很专业,什么时候国内也能这样多好。起码可以救活很多人。
看一半弃的剧 非常不明白为何凭这部拿视帝 他演技一直都这样啊…
马德钟还是飞虎那个马德钟。算不上很职业剧,看看狗血剧情还行,故事鸡汤但没有心。只有慕容复的故事让我心动了。阿文这个,还真是尴尬
很有诚意的一部港剧了
五星给马德钟演技。TVB真的欠他一个视帝,开头结尾两场哭戏情绪的层次感拿捏得太好了,以及当年的凤凰四重奏明明完胜,真的是非常的意难平了!!!————后知后觉马德钟凭这部剧拿了视帝,之前还说欠他一个哈哈哈,恭喜!实至名归!
一般般
1,吴卓羲后继有人,阿杰你不要这么冲动啦;2,唔使惊,雄姐系大厅;3,全系老戏骨在线飙戏,这当然是2018最佳港剧了,满星推荐了!
关于生命救护的事 马德钟从第一集开始老婆就去世了 然后就感觉他整个戏状态都不精神
我喜欢moon同陈滢啊!
尬死了!!男二好招烦,但是又自带光环,烦死了……每集结束必要撒鸡汤,真受不了!!
中规中矩的tvb
充分体现了香港公务员的职业精神道德,不像国内打着职业剧的名义实则通篇谈恋爱。
想温习Code Blue 了
实在没道理,同一个编剧,怎么比刀下留人难看那么多?如果是职业剧,能有学警雄心一半也好阿,如果是公益片,情越双白线珠玉在前阿,怎么就搞出个四不像,叙事、人物关系还有各种打酱油角色混乱不堪,就好了个开篇。
港剧真的下坡路了
片尾曲不错,马德钟真系唔老的,犀利过张智霖烂尾了,编剧脑回路十分厉害,还给双十一卖广告提醒我要买东西,必须改成一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