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这是属于导演的宅门故事,哼,也是属于我的宅门故事。
这是我们的宅门故事。
起篇:邓州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遥想那是2001年的春夏之交,一部气势恢弘、荡气回肠的家族画卷;一部讲述大家族兴衰的现代“红楼梦”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后,我们全家都被纷繁有序的故事情节和尖锐集中的矛盾冲突深深吸引,后来,据说这部片子在宝岛台湾也被热播得一塌糊涂。
一时起,关于“宅门文化”也成了社会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看前面,黑洞洞……”那一段出自京剧《挑滑车》中的一段念白,还有赵季平老师的京味打击乐让人肾上腺素一个劲的往上升,真真让人叫绝啊!既然是大宅门,那就不得不说白家大宅里面的场景,大红色的宅门、金黄色的琉璃、青灰色的台阶、暗红色的家具,院落层叠,布局对称。
再加上一群悠闲自在的“老北京”比如武贝勒,有“白天皮泡水,晚上水泡皮”的茶客、自我陶醉的票友、悠哉游哉的遛鸟者;叫卖冰糖葫芦的、提大茶壶的伙计、摆场子说书的;还有那些侃的你晕头转向,满嘴跑火车的“侃爷”;装腔作势的官爷等等,一幅幅老北京俗文化的场景新鲜如今。
其实让我最难以释怀的一幕,是在第一部的18集,当三爷向白文氏告了景琦的状,说他杀德国兵,交日本朋友,与黄春同居,景琦供认不讳,二奶奶为正家规将景琦和怀孕的黄春双双赶出家门,并训斥到不混出个人样儿来不许回家后,白景琦突然转身大喊一句“妈”时,不论我什么时候看到那一幕,我的眼泪都是噙得满满当当,那一跪,跪出了我内心深处无与伦比的酸楚,时至今日,当我写下上面文字时,眼睛依然婆娑几分。
当然,还有二奶奶动用宫中的财产为常公公置办死宅和丫鬟时候,还有二奶奶一个女人带领胡子头、小景琦盘回来白家老号的时候,还有七爷对天真烂漫的黄春说香一口的时候,还有七爷和涂二爷赵五爷一起去安国办药的那一幕幕场景,其实还不能少了杨久红长跪地上对七爷叫那一声“爷”的时候……太多太多我的宅门情结回忆,连同一块镌刻有“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舒同字体老匾都深深烙进我的内心深处,无论时光如何流逝,我都不会遗忘。
百年一梦大宅门啊!
这就是中药文化的底蕴啊,有同仁堂那么深厚绵长的历史,岂有不被打动之理呢?而大宅门从中折射出的社会变迁、人性斗争、世相百态,从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背后传达给观众,也这部戏有了历史人文的深度。
后来在我学习新闻专业的电视文化课时,还有论文研究称呼《大宅门》为中国电视剧历程中一部颇具里程碑意义的标志性作品,用数字说话就是创下了当年最高40点的空前收视率。
你说呢?
转篇:长沙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003年,我离开了家乡一路南下,来到长沙求学,自此至今,便很少和家人一起看电视了。
当我后来得知《大宅门2》要继续播出的时候,我还专门给妈妈打电话说这个事,还说道“妈,我们一起看电视,就像我们之前一起看《大宅门1》的时候那样”。
谁曾料想,时空的移步换景,将宅门第一部的那种精髓尽失,或许是没有了白二奶奶的主心骨了吧,一种没有灵魂的骨架充其量只是一副空洞洞的烂骨头而已,二奶奶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对社会规则的理解与运用,那种心胸与城府连詹王爷都说出“白家怎么能出了这么一个女人,白家有了这样一个女人就不会亡”的钦佩话,从这个角度来说,七爷在第二部里面的表现远没有二奶奶的出彩出色出格和出位。
后来,当我看了几集后,和妈妈打电话又说起这个事情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妈妈也说“二奶奶一死,感觉没啥味了,没有第一部好看”。
我在长沙选择的专业是广播电视新闻学,所以从自身传媒的角度多层次的了解了这个《大宅门2》,据郭导演自己坦言说 “《大宅门》第一部因为是央视投资,所以在央视播出,而这次投资方是世纪英雄,他们有他们的市场运作方式。
”那我们权且可以理解为《大宅门2》之所以选择在教育电视台播出,完全是投资方的意思,在市场面前,在体制面前,有些东西还真是不能游走之外的。
其实换个角度从导演的视觉来说,第二部远没有第一部好看的原因很简单,十年磨一剑,您老人家年过花甲才推出《大宅门1》,且不说里面那些群星闪烁璀璨夺目的配角,就说剧本您老起码也过了多少次的打磨才成型啊!看了你的创作谈得知,16岁动笔开始酝酿《大宅门》,由于为“为反动资本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原因和借口,被劳动改造,可是您老在劳改期仍不死心,依然写作《大宅门》。
不过“阶级斗争新动向”再次被人注意,他只得忍痛把《大宅门》小说付之一炬,最为离谱是您那不知该如何言语的结发之妻,在她的盛怒之下,把您视之如生命的手稿扔进火中,只为报复。
好吧,如此坎坷的创作堪比当年路遥写下《平凡的世界》那般崎岖坎坷了,不过终究《大宅门》还是以如此丰盛的成绩地回馈了您。
可是您在成绩面前,老夫聊发少年狂了吧,仅仅2年之后,关于《大宅门2》的故事就紧锣密鼓地上映了,难道仅仅因为这个光景下的故事是您的原型吗?
或许是您的欲速则不达吧,又或许是我误解你了吧,毕竟关于那段畸形的历史,没几个人能够“拨云见天日”地用冷静客观的说法去描述和记录,春秋笔法便成了最好的选择,其实这也就很能解释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为何不能公映的原因了。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或许,我们可以在未来的年头里面可以看到宅门在特殊时期的独特故事吧。
你觉得呢?
呈篇:北京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经历了大宅门前后两个时间段的故事后,我的人生也发生了很多的际遇,好歹都是过去式了,关于未来,我也在努力朝前行走着,比如工作需求,我二次再次北上来到了北京,10年之后,又遇到了您——郭宝昌。
当我在长沙看到新闻说您要开机拍摄《大宅门1912》时,内心是一喜一忧,喜的是我又能看到宅门故事了,忧的是这10年,您那把剑磨成的效果是否和上一次一样,我不得而知。
开篇依旧是熟悉的京胡,京腔京韵还在,真好,但——别价啊,张歆艺?何晴?郭德纲?郭导,您要闹哪样?好吧,且一边入戏一边再做言论也不迟。
我陷入了沉思:角色定位相当有失水准,为嘛挑选了张歆艺?关于这个成都幺妹,我的全部最好记忆都定格了在《给我一支烟》里面的叶子,甭和我提什么林夏林冬的,我不待见那个造型,单说这个戏里面,你青青甫一出场,没多长时间就鬼使神差的爱上了七爷,对着七爷又是卖弄活泼,卖弄清纯,卖弄正义感十足的,那个“半吊子”的形象真让人哭笑不得忍俊不止,你表嫂的孩子被流弹射杀,九红自己也受了重伤,所有人都知道她收到了巨大的打击,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姨子青青的做法呢?
确实在医院里当着杨九红的面,兴奋的跟新婚妻子一样扑到了七爷的怀里,又抱又啃。
好吧,导演大爷,你要闹哪样啊?
用网络用语就是“这不科学啊”!难道是导演您老瞄上了“大宅门里的十三姨”不成?
话说她现在应该是单身吧。
好吧,吐槽第二人——何晴,先说何赛飞版的那个九红,身披貂皮去东北进药材,和槐花斗和二奶奶熬,怎么看怎么像是七爷的女人,内心里面都透出那个味,文火慢炖出来的醇厚感怎么看怎么有怎么闻怎么香怎么品怎么赞,再看我们这位主,性格、秉性、举止其实还停留在《水浒传》里面的李师师而已,七爷心里有九红,九红就知足了,或许你只是为九红这个符号增添了几分温柔而已,但是宅门里面温柔的女人能有几个?
这样的宅女如何凭借她柔弱的肩头扛起20多年后东北进药材的重任呢?
别告诉我导演您选择性失忆了。
同样是编剧,做客《天天向上》的《倾世皇妃》编剧慕容湮儿,就透露了要求林心如工作室让霍建华饰演北汉皇子刘连成,他在那部戏中为爱的不择手段,倒让一众女性观众为之“倾城”,郭导,面对这样一个柔弱女子编剧,人家何以定位角色如此充分,您可千万别说您就看上了张歆艺了。
其实就整个故事来说,我觉得再叫《大宅门》已然失色很多,甚至有点玷污《大宅门》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了,请原谅我的精神洁癖,毕竟这都是您的孩子,您怎么取名按理说我是无权干涉,可是您愣要取出一个诸如“付研洁”、“ 魏生津”之类的,您说我能不说点啥吗?
索性就叫做《九朝秘本》得勒,要不凑合点《大宅门》(番外篇),您老看如何?
唉,朱熹老爷子也说过“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这5月天的日子,正如《牡丹亭》里面那句戏词一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可叹这良辰美景奈何天,你且看吧。
合篇:路上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对于呕心沥血开创的《大宅门》系列,郭导说最喜欢的还是第一部(郭导,俺和你一样),对第二部则非常不满意(郭导,我们合个影吧)。
“解放以后这一段基本上是歪曲历史,当时为了通过审查,违背良心做了修改,这是我的羞耻。
”他说,一个人可以不说真话,但不可以说假话,假如有机会的话希望能够进行重写。
《大宅门1912》选择白景琦在济南的创业经历作为主线,对郭宝昌来说是权衡利弊的结果,创作《大宅门》,他吃了很多苦,这些苦衷在记者面前他讳莫如深。
但他坚定地表示:“下面的东西我还是要写的,即使短期内拍不成,我也还是要写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哪天我不在了,谁能拍谁就再去拍吧。
其实七爷晚年的戏还是挺多的,后来宅门整个家族溃败,宅门面临消失,这一段挺有写头。
我有一个最大的坚持,就是不要歪曲历史,哪怕你不能说真话,你也不要去说假话。
”细数郭导在大宅门里生活了26年,目睹了同仁堂的荣辱兴衰。
从16岁起,他就开始写这个题材的小说,期间几经风破,甚至入狱,手稿3次被毁。
“今天的《大宅门》是几经演变而成的。
最初,我写小说,完全是为了批判和揭露‘大宅门’的封建本质。
后来,时代变化,我的思想也在变化。
现在的《大宅门》主要体现了我的人生体验与感受,并不存在肯定或否定,褒或贬。
”郭宝昌在创作手记中继续说:“作为编剧,我写了人、写了人性、人权、人的个性,人的个性的张扬、个性的泯灭,人的生与死。
我要告诉观众,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些人,曾经有这样一些人这样活着。
一部《大宅门》折射了一个民族的一段历史。
”我献上的不仅仅是一部剧,而是我生命的全部。
回首往事,郭宝昌一字一句:“人一辈子总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坎坷,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做了,即使做不成,死也瞑目;但如果你放弃了,你就失去了所有的追求。
如果说,创作《大宅门》有什么收获的话,我只有四个字:不要放弃!
”好吧,我信。
楔子有情义有担当无依无傍我自强集百草要让这世界都香无悔一腔血有意济苍生百年风雨大宅门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81925/《转:大宅门各色人等分析》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669850/《从“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牌匾说开去的故事》
百年大宅门的兴衰史,演了100集,可以说是大作之笔。
大宅门1912弥补了第一部分1912年后大约10年时间空档的不足,白老七济南创业史,抢夺秘方和敌人斗智斗勇,九红一家和堂姐玉芬家相处融洽,女儿不在身边但是有老七的悉心照顾九红生活的很幸福,犹如原配上的了厅堂下得去厨房。
解释了九红第二个孩子是在乱军中被打死的,这次灾难导致了她今后不能怀孕,也是白老七最后一个孩子。
值得一提的地方是,青青问二奶奶为什么不接受杨九红?
老太太说了句,家规就是家规,家法无情啊。
哭着说的。
白老七在济南有这么大的产业,杨九红这位好妻子是有贡献的。
你们自己体会,老太太在心里是非常佩服杨九红的。
她们婆媳没见过面但有信件往来,杨九红给老太太打老七的小报告。
七爷多情,出来个‘’小三‘’人设的青青没什么出奇的,这故事情节也可以吸引很多大宅门老粉,大家看的也是种情怀嘛,可青青的演技浮夸不说,戏份多的观众都看不下去了只想快进就是编剧兼导演郭宝昌的问题了,这部剧制作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咱也不知道。
青青在此剧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为九红接生了儿子,一直在捣乱也没帮啥忙,诱饵差不多。
打情骂俏适可而止,多了就毁剧了。
编剧把帮助七爷拿秘方的女人换成杨九红不好吗?
这也跟她去关东取药呼应上了,让九红这个贤内助有勇有谋的形象丰满些。
偏爱杨九红,夫妻间的吵架贫嘴比和‘‘小三’’的打情骂俏好看。
杨九红换演员了,不知是不是何赛飞不愿意接戏的原因
七爷和言爷的对戏精彩。
金豆子和红花,下错一步棋,毁了一人一辈子,映射二奶奶对杨九红,悲情的下半辈子。
二奶奶和三爷这俩绿叶戏份少的可怜,编剧把时间都浪费在青青身上了。
杨九红演的什么玩意?
性格竟然变成另外一个人。
张歆艺演的什么玩意?
简直脑残。
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角色在这里面完全看不出时代感。
记得第一部二奶奶八面玲珑处理各种危机,现在第三部可倒好,完全变成了捧七爷臭脚的神剧,七爷简直和无意中练成九阳神功的张无忌有一拼。
最受不了的还是张歆艺,她一出场就看不下去了,勉强快进看到第五集,弃剧。
<大宅门1912>刚出来那阵儿,迫不及待的开始看,看到第三集就看不下去了。
为找点感觉,又把1,2部连起来看了一遍,无论是剧本,台词,人物的演绎都是无可挑剔,看完后,回味无穷!!
趁着儿热劲,看1912,还是没看下去,直接挑了33集,二奶奶,三爷出戏,才找出点感觉。
这种经典大戏呀,写续固然好,这演员呀,还是要找原班人马,戏份也不能减少,且角色也不能加的太夸张了,才能保住“宅门儿”味儿。
无论如何,1912还是差点儿味儿,大宅门还是经典之经典!
近十年前,电视剧大宅门横空出世,可以说是几乎难以挑出刺的作品。
当时我记得郭宝昌先生说大宅门要拍成三部曲,因而十分期待。
但窃以为大宅门2不如1,,1912不如前两部。
为何2不如1,我觉得主要是家族恩仇过于沾染政治因素,特别是后期建国后各种运动的拍摄,对导演是一个很严重的束缚,但整体来说,大宅门2仍不失为一部好剧。
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来了大宅门1912这部大宅门系列的收山之作,但不得不说,这部戏让人越看越失望,实在难免狗尾续貂之嫌。
平心而论,如果这部戏不叫大宅门1912而叫《秘本奇案》、《阿胶传奇》之类跟大宅门一点关系都没有的名字的话,光从剧本上看这片子应该当得起三四星但之所以最后我一直在纠结于给他两颗星还是三颗星的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影响我做出的判断1,演员方面如我之前在短评中所说,如果杨九红如何晴所饰演的这么温婉的话,那就算是完全否定了何版的姨奶奶,杨九红何许人也?
烟花女子,尝尽人间冷暖,看过世间丑恶,生存的不易养成了她刚毅的性格,若是狠起来,必不逊于男子,而何晴的表演,不是在表现杨九红,而是在表现黄春,而饰演其丫鬟红花的演员,则在有意无意间表现出了比何晴更适合这个角色的感觉。
其次,张歆艺所饰演路青青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其实我觉得挺多余的,当然有人会说这个角色推动了剧情的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线索人物,确实,在这部剧集中,路青青确实是一个线索人物,但是张歆艺的表现实在让人不敢恭维,她始终没有摆脱“林夏”的影子,有点儿用力过猛,各种矫情各种装,让我不得不判断这是她的本色演出,在这部剧里,路青青更像是一个傻大姐,一如《射雕》里的傻姑,所不同的是傻姑是真傻,人演出来那是演技好,这位大小姐是装傻卖二。
2,剧本方面大宅门头两部之所以吸引人,我始终认为是因为剧本方面,郭并没有简单的宣扬所谓善恶正邪,家国斗争这种非黑即白的东西,而是通过家族的发展来刻画人物,使得整个剧集中所展现出来白家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物,谁也不是完人,谁都有缺陷但是大宅门1912则颠覆了这种设定,围绕着一个所谓秘本,七爷和田子行之间的争斗则明显的被刻上了正邪的烙印,加上张歆艺那种洒狗血似的表演,则使得这几个人物的表演非常之脸谱化,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她还没开口,我就能知道她要说什么,她会做什么,很没有意思。
如果大宅门的第三部是这样的一个产品的话,说实话,我情愿它只有头两部以上种种,让这部本该续写辉煌的剧集沦为了一个平庸的肥皂剧如果这片子跟大宅门没什么关系,或许我会打三四星因为是大宅门的所谓第三部,但只有这个质量,我本想打个两星看在陈宝国、斯琴高娃、刘佩琦的份上,勉强打个二星半狗尾续貂。。。。
是不是每个剧中都有个人能未卜先知。
《闯关东前传》里蒋大人死前有预感,青青死前,杨九红也觉得有不好的事情要发生。
结尾编剧太差劲,他想把一切可能揉进去,结果只有个狗尾续貂,1912是大宅门的狗尾,结局是1912的狗尾。
1、白景琦最后和青青的隔空对话很苍白编剧很想给大家一个撕心裂肺,煽情的结尾,让白景琦坐在青青墓前与她隔空对话,硬生生的想造出一个打动人心的场面,可惜默默流泪的只是白景琦,白景琦自己把自己感动了,可惜没感动观众,反而青青那一惯的独白方式让人觉得想笑。
2、如果安排隔空对话的前提必定是青青为白景琦而死青青不是为了谁而死,而是自己傻死的,我爸说,青青就是个二,她最后那一刻依然想救赎田子行,很明显她爱的应该还是田子行,才会二到不行,最后白景琦那么力劝她她都不听还是去找了田子行,她是被自己的白痴害死的。
如果解决白景琦真的会坐在青青墓前哀婉,那么之前只会有一个原因,是田子行杀白景琦,而青青为白挡了一枪,最后白杀了田。
坐在墓前的哀悼是要有多么深的情谊,惋惜和不舍,退一万步讲如果青青是如剧中所演而死,白仍然可以悼念,但是远远没有青青为白而死给白的震撼大,情绪深远,疼痛锥心,而结局合情合理,让白的有情有义更加打动人心。
3、田子行真的爱青青么田为什么杀青青,因为他爱青青,他得不到的也不想让别人得到,而他也知道自己是必死之人,他害了那么多人,那么多人都不会放过他,他不会有活路。
所以他会杀青青,他希望即便生前不能,死后也可以共赴黄泉,那么最合理的应该是守在青青身边等待着白或者其他人来杀他,这样可以共同死去。
可是田居然杀了青青就跑了,难道想他卑鄙得更彻底一些么!
他既然可以抱起青青居然就把她放那,难道就是等待着白来再跟青青说几句诀别的话!
那不是成全了白和青青!
田子行,你也傻啊!
总之结尾设计不合理,设计的不合理的地方太多太多。
言爷很早就被中西医断定如果不戒酒活不了多久,那么下井捞秘本,毋庸置疑,他定会为秘本而死,情节冗长拖沓,毫无意外的死在了最后一次下井,设计了一个大家都想得出的情节,有意思么!
本来井水枯干的时候,老爷子说后半部秘本在井里,我一直以为井水应该是下半本,那么设个小小的悬念挺有意思,而且九朝贡胶本身也得用井水熬制,而从井里捞出秘本,反而没意思了。
没意思,都没意思,整部戏拍的没意思,没钱找功底深的演员,没钱找好编剧,无聊的1912.
白颖园白大爷隐姓埋名行医。
詹王府大格格找儿子。
白玉婷成为白家首富。
白佳莉在济南学医和她在台湾何家的生活。
白占元在苏区参加革命事业,吴英玉苦找情人。
这几个事,哪个拍番外不好?
非要给七爷硬编一段,而且这段还和后面的情节不怎么搭。
开头是白大爷从詹王府出来,和姓韩的互换,白家举办葬礼(放原片)。
白大爷先在严爷那里暂住,再逃到陕西户县。
他在户县更名改姓,像白家祖宗一样走街串巷行医卖草药,救人无数。
后来认识了乌宝生,得恩人救助。
白家出逃西安那段照样放原片。
之后他在户县继续行医,民国后他继续用白颖园的名,和儿子一起经营百草厅白家老号西安分铺,中间还去过北京和济南,可能在济南恰巧碰到了景琦。
最后白大爷病死在西安,家里人给举行葬礼,结束。
大格格找儿女的事拍个电视剧有点难,但是剧中一点没讲,有点遗憾。
第二部说白玉婷成了白家首富,所以占字辈一堆人都来争财产。
她继承二房的财产没有子孙分也花不了多少,或许她也唱戏挣了不少。
白佳莉的事从她出生被二奶奶和杨九红抢来抢去开始,小时候二奶奶给她讲妈妈的事,读书时就想学医,二奶奶按族规传男不传女不愿让她学,她就偷偷和爸爸学中医,之后二奶奶也默许了。
她认识了敬功的同学何洛甫,两人相恋结婚。
但何洛甫年纪轻轻战死沙场,她寻死觅活。
她成功生下了女儿,可因她不认娘女儿又被杨九红抢走,她无法忍受,去济南投奔姑姑白玉芬自立门户了。
在济南她先住在姑姑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病,办了诊所,但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何祺。
听闻父亲病重的消息,她赶回北平,为父亲治病,又办了自己的诊所。
之后的事都在大宅门2里讲了。
最后她跑到台湾,和女儿培养感情。
童越、童大陆父子也和她相遇了,非常感谢她的救命之恩。
晚年她去美国宣传中医,临了回北京看一眼,埋在北京。
白占元在北京就秘密入党了。
从白家大宅门逃出来之后,他和同学们一路西行,来到陕北苏区。
在苏区他参军,出生入死,征战四方,最后扛着红旗接收北京城,之后的事就在大宅门2里。
这虽然也是大宅门衍生的故事,但是和大宅门本身一点关系都没有了,成革命故事了。
至于他的感情嘛,我编一下。
文革时期他因出身问题被打成反革命,下放新疆劳动改造,遇到了吴英玉,吴英玉的丈夫已经被斗死了,她也被斗了,两人晚年在新疆生活在一起。
这又成知青故事了。
实际上,白占元的原型1968年就被斗死了。
1912这段故事,和后面的接不上啊。
草踏马徳,追错局了,这是山寨的,就值4分,我,说怎么评分这么高,看起来这么垃圾,原来有3部,这部应该是最垃圾的一步,纯属影视垃圾!!!!!!?!?!!!!!!!!!!!!!!!!!!!!!!!!!!!!!!!!!!!!!!!!!!!!!!!!!!!!!!!!!!!?!?!?!?!!!!!!!!!!!!!!!!!!!!!!!!!!!!!!!!!!!!!!!!!!!!!!!!!!!!!!!!!!!
大宅门1912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内容结构都不逊于前两部,但是张歆艺装嫩的表演与几位老戏骨的表演风格格格不入,怎么获得的角色。。。?
遗憾。
以下凑字数:大宅门1912无论是演员阵容还是内容结构都不逊于前两部,但是张歆艺装嫩的表演与几位老戏骨的表演风格格格不入,怎么获得的角色。。。?
遗憾。
由郭宝昌执导的《大宅门》可以说是少数近年来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电视剧之一,当时在中央台的热播曾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大宅门1912》作为《大宅门》系列剧的第三部,在关联性人物方面仍然由陈宝国、斯琴高娃掌舵,但在其他人物则作了重要调整,一大批一线明星倾力加盟,为之带来了不同的色彩。
在这其中,张韵艺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可以说构成整部剧作的新亮点。
其实早在《北京爱情故事》中,张歆艺就因饰演敢爱敢恨的林夏而一炮走红,去年在电影《匹夫》中再次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
当然,无论是林夏还是《匹夫》中的小姑奶奶,都是那种充满野性的热烈,敢爱敢恨是其性格的主要特色,而张歆艺也正是凭着这种热烈奔放的演出让观众牢牢地记住了自己。
此番《大宅门1912》,张歆艺所饰演的路青青可以说是整部电视剧的核心人物,如果说才子佳人是传统故事中的主角的话,那么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白景琦(陈宝国饰演)既有传统才子的风流,又有新式人物的狂放不羁,而这种性格对于深于梦想的闺阁佳人来说则是致命的诱惑。
然而,路青青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佳人,她是那个时代最早的知识女性,曾经留美的经历使她具有开阔的视野。
这中新式的组合构成了剧作的情感冲突主线,而相对于陈宝国一成不变的脸庞,张歆艺的表演则是整作剧作能否灵动起来的关键。
就故事而言,《大宅门1912》更像是《大宅门》系列的番外篇,它只是白景琦传奇中的济南部分,远离北京的四合院这里更具有某种自由的空间。
因而,与路青青的邂逅是一种无心插柳的举动,而留美归来的路青青则更像是这种自由风气的化身,无意间与七爷相遇。
或者,整部剧作就在于路青青的那种充满幻想的自由气质,她所展现的就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女孩,脑子里还编织着美国式的浪漫与冒险梦。
张韵艺将这种充满萌态的少女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在最近的网络用语中萌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词语,以致于出现为萌而萌的装萌。
张歆艺所饰演的路青青却让我们看到了她另一种风采,一方面延续了以前角色中的敢爱敢恨,另一方面却将那种豪爽转化为清纯,仿佛寒冬过后的第一束花蕾,虽然欢快到极致但却不是那种浓芳艳彩的热烈,更像清泉流过石板,叮咚作响。
她与白景琦的关系从一开始的误会,到中间的相伴冒险再到最后的生死相许,其中充满了浪漫的色彩,但是却不显得做作。
古庙探险一段更是将其性格中的可爱与冒险因子充分展现出来。
虽然嘴上慷慨激昂,但是一到真的临事时却又胆小心慌,这或许并不是二十年代的女子,而是当下一个到乡村冒险的女大学生,或者可以说张歆艺的萌的气质是对当下众多女生的一个缩影。
透过《大宅门1912》,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萌动气质的张歆艺,这种气质与她之前的形象既有所关系,又有所突破。
或许,正是通过这种气质的转变,我们才看到一个更加多面的张歆艺,一个更加成熟完美的张歆艺。
熟悉的配乐熟悉的演员,可是出来个青青是什么玩意…而且明显青青跟其他老戏骨的演技都不在一条线上看的十分蛋疼,剧设也不全是宅子的那些事了,有点变味
看了两集。张歆艺演的那个角色有点倒胃口。
小时候因为这部戏爱上了张歆艺
郭宝昌,你把何赛飞藏哪儿去了!何晴这算干嘛地!她演的是杨九红啊还是黄春儿啊!杨九红从良了是吧!
这部剧我感觉很有意思,可却又很多我感觉不对的地方。红花和金豆子的爱情悲剧让人心焦心痛,是一大亮点。青青去买地皮建医院事情中有一幕是,杜家父亲看见五百大洋放在桌子上,眼都直了,七爷的一句话值得品味,对待这样的人,嘴硬的很,可你要是把钱放他跟前,他会轻而易举的改变主意。
小时候最爱看的电视之一,这一版拍的有点儿狗血,不过,白七还是那么坏,嘿嘿
o(︶︿︶)o 唉,宅门传世经典老牌子和郭老爷子一世英名全毁于这路大姑娘一手啊!!!o(︶︿︶)o 唉
好意思演!装疯卖傻!
好看啊。
冲着宝国老师还有王志飞看的,第一部真的太喜欢了!这一部也可以。
何晴一点都没有杨九红的气质,剧情也各种漏洞狗血,这尾巴续的啊,狗尾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失望。
无言的结局
本来挺不错,除了玛丽苏的部分。那个玛丽苏是#什么鬼#,哪像1912年的人,简直是从2012年穿越过去的。
张腥艺是来自黑的吧,每次看到她脑残都想弄死她!
杨九红就这样,怪不得回北京不受待见
一般
个人觉得作为年代剧还好吧,可以看
反复看过好多次的剧,斯琴高娃老师演技真的是好啊
因为王志飞,才勉强来看大宅门第三部陈宝国老了,拼命硬撑着演绎一个“活阎王”……爱较劲的杨九红,怎么让何晴演,慢条斯理、磨叽,贞洁良妇……张歆艺,多出来的人物。筹拍此剧时,她还是王志飞的女友,王志飞帮她争取到这角色,演偶像剧的她,进入老戏骨们的圈子,显得力不从心,而且突兀…
直接把路青青撕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