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视剧的角度还是挺好看的,一直只看这一版的封神,然而作为一个看原著的人有时候对这部片有些又爱又恨:一代妖后苏妲己批阅奏章成了女强人,托塔天王李靖先是直男癌而后变成靠女人的窝囊废,武成王黄飞虎庸俗且是非不分丝毫无忠肝义胆,美人邓婵玉变成了脑袋缺筋的女矮子,真矮子土行孙反而比邓婵玉还高点儿而且他俩还是师兄妹,最后我心中英俊威武的二郎真君变成了个傻小子,简直是要哭了……不过抛开原著,综合各方面这都是一部经典之作,反观现在的作品,能与之相媲美的寥寥无几
剧情哪吒前世乃仙童火德星君,其师云中子神机妙算,预知星君将逢厄劫,特赐予神物混天绫、乾坤圈以挡灾厄。
果然,商朝四大名将之一“李靖”,为取鹿茸替帝乙治病,前来猎鹿,误将星君射伤,星君堕崖重伤不治。
此时靖妻殷十娘怀胎三年零六个月临盆在即,殷十娘终于诞下孩儿,靖满心欢喜之际却赫见十娘诞下的竟是一个肉球,靖断定此乃妖孽降世挥剑将肉球劈开,但跃出来的竟是一个二岁小孩“哪吒”。
哪吒童言无忌,经常口不择言令靖窘迫出丑,靖对哪吒成见更深,欲要除之,十娘护子心切,决定将哪吒送予女娲庙抚养。
哪吒初尝孤独滋味,开始体谅为人父母之难处,靖被哪吒诚意打动将哪吒接回家同主。
好景不长,帝乙弥留之际,梦中见靖子哪吒灭商杀纣,恳求靖杀子以示忠贞,靖最后为报帝乙救命之恩,决定将哪吒放逐凶险非常的飞虎涧听天由命。
幸好哪吒命不绝,为四大天王之一“黄飞虎”所救,虎膝下无儿,视哪吒为己出,百般宠爱在一身,养成日后娇纵任性的性格。
及后,哪吒认识了另一伐纣大将“杨戬”及其妹“杨莲花”,虎独女“黄颜” 更对戬爱护有加,二人情愫暗生。
最终与杨戬连理生一子叫杨念郎.另外戬好友“孙有义”性格古惑多计,时常找戬数落,而莲花常被哪吒戏弄,莲花不期然对哪吒渐生情愫。
这时纣王登位,终日沉溺酒色荒废朝政,在奸臣邓九公唆摆下四处狩猎美女荒淫无道,更为一睹美女柳琵琶及妲己,竟派靖出兵活捉二人。
转眼十数年哪吒长大成人,在黄飞虎过份的溺爱呵护下,终日惹是生非,有次更死嚷著要向李靖借取镇天箭,藉此捕捉到入夜方幻变成雷鸟的雷震子,其后又与龙王三太子结下恩怨,后来误打误撞下打败东海巨人,建功立业,十多岁就为纣王封帅,军职更在父亲李靖之上。
岂料,哪吒多次闯祸,十娘虽暗中为他化解,但哪吒不知悔改,误杀龙王三太子闯下弥天大祸,最后哪吒为免连累靖与十娘,毅然剃骨还父削肉还母,化成游魂野鬼。
后来,幸得好友莲花相助,牺牲自己,令哪吒死而复生变成莲藕人。
哪吒成为莲藕人后沮丧不已,一蹶不振,幸得雷震子、殷十娘鼓励,重新做人,得知西歧怪鸟为患,联手灭之。
哪吒更竟因祸得福,吃下啖神鸟之血而再生骨肉,法术大进,因祸得福!
后来姜子牙在渭水直钩钓鱼,说服文王起兵伐纣,姜更领导哪吒、雷震子、杨戬、土行孙助武王伐纣。
纣王惊惶不已,岂料妲己遂施苦肉计,命令靖上阵与子对敌,靖虽心有不忍,惟君命如山,不得有违,遂带兵上阵,与哪吒自相残杀。
--主题曲:封神旁白:仙神人鬼从今定 不使朝朝坠草莱太上原始天尊敕令"五方之神,来受命耳:此乃"封神榜"!
男:暴君 率众妖害人人间 积怨何容忍全因 这世魔道行苍天恨齐心 甘与苦共盟哪吒 不怕雷霆震誓死 驱散魔道人解厄运女:血耗尽愿能为你得永生男:孝与义 惊天地痛爱我 不计心和神女:但遇着 这算是缘份合:纵再见 亦难续恩情男:孝义 永在心
为了证明尚未忘记之前学过的“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我准备先说说不足好了。
编剧之没常识简直不忍直视,试问您敢告诉我《孝经》的成书时间吗?
敢问您造啥时候才有铁器做铠甲吗(不过真的很帅啊星星眼2333),还有最重要!!!
杨戬身为阐教三代弟子中名副其实的武力第一(这个我也不强求),还有颜!
值!
第!
一!
啊!
喂!!!
你当谁都可以不用变化之术打扮打扮就去色诱土行孙啊摔!
好了,吐槽完毕。
虽然有种种种种的槽点甚至是雷点,但不可否认,如果抛却之前对封神榜的全部认知,只当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这是个亮点很多的好片子啊(不只是颜啦嘤嘤嘤)。
虽然这部剧的其他形象都难免单薄,奈何着墨最多的十娘和哪吒线是真的相当不错,所以也算瑕不掩瑜。。
本片几乎所有泪点都集中于这对母子。
从一开始渣爹因怀胎三年方产子是不祥之兆,将亲子遗弃荒庵,十娘常常赶去相伴,母子间的每次相见和离别都让人鼻酸;到李靖因愚忠,将欲杀子时的母亲的心碎;十娘出走李府,西岐终见爱子时的狂喜;因心存芥蒂又年轻气盛,作了大将军的中二少年将母亲军法从事;抽龙筋被关入玲珑宝塔,十娘将儿子放出后,滂沱大雨中的“打在儿身痛在娘心”;削骨幻父削肉还母,那个一直张扬跋扈意气风发的混小子眼中不忍卒睹的黯淡和绝望;受人间三年香火时母子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可以插科打诨撒娇;尚未修得人身的哪吒为护母亲不惜魂飞魄散;为求云中子救哪吒一命十娘的苦苦哀求;母子从莲藕人到封神战场的一路相伴;父子避无可避的的兵戎相见时,母亲故作的欢颜和欢颜下的泪眼;策反千里眼顺风耳时,哪吒平静却波涛汹涌的故事,有关他,有关母亲。
终于那个唯恐天下不乱、目中无人、乖戾跋扈、惹是生非的混小子,那个惹了祸总要自己娘亲背锅的中二少年,长成了顶天立地的样子,而一直提供庇护的母亲,终于也可以撒娇可以依靠了。
哪吒从小受了太多苦楚,但幸在虽成长过程无人约束,却赤子之心未失,故忠剑欲杀之而义剑救之。
可毕竟种种困顿郁积于心,而乖戾跋扈宣之于外,他趾高气昂又怒气冲冲,自傲却又自卑,看整个世界连带着看自己都不爽,过得拧巴得不得了。
所幸尚有一人,以心头之血哺之,以炙热之心待之,不计付出不辞劳苦,终究那个不懂事的孩子,长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哪吒不幸却又何其有幸,毕竟不是每个曾遭受巨大伤害的人都能遇到一人,使你心甘情愿,与世界和解。
一直觉得哪吒在同千里眼顺风耳兄弟讲到母亲时,是他真正长大的重要标志,当能勇敢不逃避地直面年少时的中二乖戾。
不矫饰不掩盖,恍若隔世却深入骨血,拧巴的孩子终于舒展开来。
敢于面对最不堪时的自己,是人一生的最大勇敢。
不过抛开亲情不谈,在感情方面哪吒绝对是直男癌又不解风情狼心狗肺的渣男代表来着。。。
故事是围绕三纲五常展开的故事,作品却不是迂腐恶臭的作品。
既然你们是封建帝制时期的产物,那我们就来让大家看看怎样才能把一个观念落后的东西做得清新脱俗。
实打实地在拍和写父权社会,对其的抨击却又深沉隐晦而鞭辟入里。
尽可能地表现了一切生而为人微渺平凡的幸福,然描摹苦难时亦令观者痛彻心扉。
一言以蔽之,TVB的《封神榜》真称得上是非常成功的一部改编。
即便现在回看,也当属经典中的经典。
短评字数有限,简单拎几个点,都是在看的过程中想和写的。
以后如果还有再做补充。
1.这版的哪吒冥顽不化,刚愎自用又意气用事,误杀龙王三太子,然自认无罪,死不悔改。
皇宫审讯,人家问他和敖丙有什么恩怨,以至于他要杀了敖丙,他回:“恩怨?
没有!
我杀他是为了八个字:虽无过犯,面目可憎!
”众人闻言直呼“畜生”。
但哪吒之“错”,追根溯源又并非他的“错”。
这样一个“弃儿”,被要求“忠孝义”,简直万分荒谬,而他“济民救国”的身份,更显讽刺。
《封神榜》很聪明地借助哪吒原本故事的逻辑去做人物——因为这样一个少年,想要成为“英雄”,必须“脱胎换骨”一次,以“死”寻得出路,重生获拾安宁,抚平前世那些伤口;有时我想一下哪吒其人,也会觉得,即便他功成名就,受万人敬仰,也始终改不了命运凄惨悲凉的底色。
相较于《哪吒闹海》对封建父权社会露骨的鞭挞,《封神榜》用“家本位”去完成对“父”的抨击,或说将这种批判倚仗于“家本位”的现象,以小见大。
《封神榜》也更细致地表现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哪吒)的影响。
其实殷十娘在追李靖的时候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你大仁大义?
如果儿子该死的话,有两个人更该死!
要斩儿子,先斩我们夫妻俩!
儿子做错事,大人没有责任吗?
我们有没有教过他?
‘养不教父之过’,谁对谁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你骗得了人,骗不了自己!
2.“男人经常说要为国为民,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牺牲一切……原来牺牲的全部都是女人。
”殷十娘对着姜子牙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笑了,未曾想当看完整部剧后才发现这句竟然就是它的内核。
朋友一直在对我说,这版写哪吒,是围绕两个女人去写的,她们一个是他的母亲,一个是他的恋人,一个,前半生在他那里无名无份,一个直到死,在他那里也没名没份。
但她们为了什么?
小爱?
大爱?
还是引用殷十娘的话去说:“你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样做,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
”在观看的过程中,观众也许会无数次地腹诽殷十娘犯贱,我朋友说,这要是换个人物设定再换个演员,简直就是一部《娘道》。
但其实,云中子也早就替观众骂出来了,而他那些台词,和十娘给出的回答,其实也就是创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创作者并不是想称赞十娘的行为,相反的,他们在批判谁、什么也不用我多说了吧。
纵观全剧,做出“牺牲”的又何止是十娘和莲花?
3.原本故事里的每个元素几乎都有物尽其用,特别是女性角色都被丰富充盈起来,不再是历史上记载里符号化的人物。
李家成了主线,而朝歌甚至伐纣都成了支线。
主线的殷十娘写得非常出彩,尤其是母子情线之细腻动人直接让这部剧摇身一变,被观众称为《封神榜之母子情深》;支线里,苏妲己的设定是一个惊喜,可惜也并没有写得太好。
但至少,在之前,大家的印象中,妲己只是和纣王寻欢作乐夜夜笙歌一个妃子,如果说有什么不寻常,也许是她被妖狐附身,本质仍是一个无知妇人;而这版的妲己有几分俄狄浦斯的悲剧性在,她讲:“我自小就想,为何自古以来一定要是龙在上,凤在下,如果是一条英明的龙也还罢了,但任何人都想不到,那条龙只是一条淫逸骄纵的龙,而高尚慧黠的凤要屈居其下……你不觉得会很不服气的吗?
”她因为一句“牝鸡司晨”大发雷霆,玩弄朝廷愚昧之徒于股掌之间,这样一个有胆量有野心生性聪慧的女人,却毁在一个小小的预言上,有心改命,无力回天。
这版改动的点还有,妲己她并非被妖狐彻底占据身体,也并非被蛊惑,其实她所做的一切,由始至终都是她自己的意愿和选择,是为了完成一种倔强的“自证”,九尾狐狸反而沦为附庸,只是偶尔出来推波助澜一下。
妖性人性殊途同归,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处理。
如此层层递进,最终妲己落得斩首的下场,结合十娘那句“牺牲”来看,又有某种为“命运”而牺牲的讽刺意味。
这部剧中,妲己身上所烙印的“命运”究竟是什么?
我说,其实不是西伯侯卜的那一卦,而正是此地(的历史上)不允许女人“有智慧”、更不允许女人翻手为风覆手为雨的谬论。
4.不得不说这版改得真是太妙趣横生了(主要是一些小场面和情节点),再看《封神演义》都嫌枯燥。
比如看到忠孝义三箭的设定我找我朋友拍手叫好,然后我朋友翻出了她和我还不熟的时候写的:
5.结局真好啊,抵消前边所有虐点了。
就是说嘛不要当人了,大家一起做快乐活神仙。
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大摇大摆,逍遥自在。
6.苑琼丹太会演戏了,承包泪点。
杨戬和哮天犬太可爱了,承包笑点。
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常喊“救命”——这就是看一些踢威币经典老剧时的常态哇。
这个剧看过五六遍,每一次都能哭得我眼泪哗哗,最感人的就是十娘和哪吒的母子情,第一次是哪吒误杀了龙王三太子后,龙王愤怒地天天下雨,十娘在街上打了哪吒,哪吒就削肉还母削骨还父,莲花一边拖着哪吒尸身的箱子,一边喊着哪吒的生辰八字,我的眼泪就像陈塘关的大雨,止不住的流,还有后来哪吒重生后成为了大将军,十娘被狐狸咬了中毒后,忍着疼痛跑着目送哪吒出征,为了看儿子最后一眼疼得在山坡上蜷缩着身体,因为有十娘的爱才换回了哪吒的新生。
这个版本的封神榜虽然改编很多但还是有很多亮点,最大的亮点就是温碧霞的苏妲己,真的是惊艳了我的整个童年,感觉这就是狐狸精的样子,美艳,魅惑,虽然她的角色让人可恨,但确实担得起红颜祸水,也算是倾国倾城了,而第二个亮点就是哪吒母子情了,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真的是哪吒有一个好母亲,即使没有肉身,母亲也没有放弃,一直在找机会重铸哪吒肉身。
一直觉得《封神榜》是TVB的巅峰之作。
趁着年假第二次重温了《封神榜》,依旧觉得心中百感交集。
听着胡立伟大侠为这部经典配制的背景音乐《母子情》(也就是莲花拖着哪吒的棺材时候的背景音乐)码下这段文字,也算是我对这部经典的感谢和敬意。
心中还是不免伤感。
作为一部电视剧,且不论改编得与原著的差距如何大。
本剧的背景音乐制作团队,演员的投入,已经将此剧上升到了另外一个高度,一部戏能让人回头再看还是流着眼泪,还有何可以要求的呢。
十娘在剧中的表现总是催人泪下,小哪吒从叛逆到成熟。
一个母亲在背后牵肠挂肚,倾其所有。
剧中的石榴姐饰演的十娘,恐怕流下的眼泪不下千斤了。
弃子-寻子-得子-教子-寻魂-铸身-教子-送别。
一幕一幕关于母亲的心情和行为,看得人心碎。
特别是大雨中教子的那一段,打的子身,痛在娘心。
多少人在这一幕中哭得稀里哗啦。
哪怕是身中剧毒到了气绝身亡的时刻,一听到哪吒的声音,也会立刻醒来,不放心离去。
送别哪吒前往征战的时候,忍痛趴在山上,最后一次目送哪吒的离开,终于流下欣慰的眼泪。
<图片1>一个母亲的不易在一部剧中能被如此演绎,单是十娘这一人物,已经足够鞭挞我们的内心,说是一部教育片也不为过。
多少人因为十娘映射到了自己的母亲。
40集的电视剧,让人高度代入人物角色,让人反复落泪,能拍出这样的情感共鸣,还有什么可以要求的呢。
好的作品值得被反复观看,已经收藏了此剧,将来给后代看看,当年有一种母亲,叫做殷十娘。
有一种爱,叫做爱子情深。
看封神榜貌似还是在那年中学的时候,那时候特别喜欢陈浩民,封神榜中好多的拿来主义和无厘头其实充斥着一些TVB剧的共性,但是我却为其中的不少集哭的不行。
哪吒之死和十娘的爱,也许每一个母亲都像十娘那样爱自己的亲生骨肉,但是十娘苑琼丹却将这份爱刻画的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感动不赞叹。
只是十娘为什么死的那么冤枉呢。
莲花对哪吒,在这部戏里爱上了叶璇,虽然刚开始叶璇的演技还不是那么成熟,但是她的善良单纯,却让人不得不爱。
我对元华一直是充满敬佩的,因为他的钻石男配角,因为他曾经做过李小龙的替身,因为他一直默默无闻敬业的演戏,他的小胡子可以大将军小老板,大侠,或者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这才是真正值得喜爱和敬佩的演员,其他人说是明星艺人,而他是个演员。
温碧霞的妲己其实年纪有些大,狐媚少了些多了些大气,她变坏的那条线其实走了不少TVB剧的套路,但是剧情还是讲得通顺理成章的,所以剧情也不是特别突兀。
现在已经过了那时喜欢陈浩民的年纪,但是看到豆瓣只是想发表些感想。
西伯侯·任我行<图片2><图片3><图片10><图片4>
九尾狐·苏荃
三山关总兵青龙星·梅庄丁坚<图片7><图片8><图片9>
小学四五年级/初一看的不知道那的电视台,貌似是江西卫视不是热播电视剧,所以定在晚上十点半以后播作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我从小就特别能熬夜,一般11点后睡觉然后早早的等电视剧开播,当时很幸运赶上了前两集,就一直连着看一天两集,每天还觉得不够看有时候碰到周末有综艺节目就一直等到快十二点对了,当时广告也不是一般的多,一集大概有四回,很是煎熬反正一星期总有两三回等不到两集的,最悲剧的是有一天一集都没播那天我肯定是哭了。。。。
比较能触动到的就是哪吒他爹不喜欢他,还嫌弃他娘哪吒娘好人哪,集集催人泪后来哪吒的青梅竹马,那姑娘也特别的好,各种爱情故事我最爱看爱情故事啦= =然后人类被妖精祸害表示很气愤,打倒妖怪又特别的解恨苏妲己的阴毒很恐怖,那么漂亮一个人。。。
亲情爱情混合着,小时候最爱看的武侠剧之一吧
演技是港剧惯有的浮夸,道具服化是一贯的粗劣,旁白极其出戏,颜值全是短板,剧情全是魔改,所有角色都是他爹的弱智,无一可取之处
温碧霞演妲己掂!哪吒不怕海龙王!叶璇里面岩莲花都几好演技!
温碧霞就是演妖女的料!
改的太偏离了,好多经典人物都没出来,唯有十娘演技还不错,一般吧
我喜欢善良而伟力的殷十娘撑起整个李氏故事线与哪吒的涅槃重生。且看她求神问佛,以身殉道,而神佛的祝祷都寄托于她,给予她至上的幸福、丰饶的生命。我喜欢妲己这个命运般的“恶种”身上,拥有的无限野心与欲望。在无法脱离封建窠臼的剧作中,她竟展现出睥睨一切、攫取权力的女性的锋利。是“坏”的好角色!相比之下许多主流(男性)角色都显得无聊。莲花与黄颜则太过苦痛,是传统意味下的美好女性,温柔、隐忍而坚韧,假如她们的故事并不依附某一个男人而展开,会不会有所不同?//不喜欢将哪吒的反叛改编为顽劣不羁,也不喜欢过于浓烈的君臣父子道统之说,剧作的核心仍然是封神演义里极守旧的那一套。//最后拉踩一下封神第二部,剧作还是更有层次和人物立体度的。
原来我觉得温碧霞长得真的好美好妖艳啊,后来的妲己都没她好看,他是我心中最美的妲己。
虽然场面和道具都很不够规格,里面的爱子之情和忠义、主要演员的演技还是可圈可点的~
不知道小时候为什么那么爱看,现在再看只觉得气人。哪吒这个故事真的目前为止没看到过不气人的版本,可能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这样,李靖这种人凭啥能封神真是不懂,殷十娘的各种隐忍看得我乳腺结节都要多生两个。女性真是各种被贬低,有野心的可是妖孽呢
童年回忆,哪吒母子情刻画得很好,殷十娘的母亲形象深入人心
看了电影之后,找了一个37分钟速通,剧情魔改也挺多,改成电视剧狗血情节了。演员倒是挺美
小时候的记忆不是很清晰,只记得这版的哪咤很叛逆,完全忘了重生之后有转性,反正当时就不喜欢这个哪咤。很为殷十娘不值,对每个人都好声好气,但别人并不感恩啊,付出型人格,还为了情敌接生中计被害死。这个剧正面的女性角色都属于默默付出型,十娘如此,莲花如此,黄颜如此。莲花对哪咤那么好,哪咤还不懂珍惜,经常数落莲花。黄颜跟家里断绝关系自己带着个孩子过了8年苦日子,最后还要被试探有没有变心。反正看到这些我不高兴。李靖个大渣男,跟十娘三十年夫妻都比不上一个过门不久的小妾,还受挑唆休了十娘。柳琵笆假怀孕他居然一点都不生气???李家小姑不记得叫什么名字了,真真是势利小人坏心眼。李靖他妈也是不明是非。李家一家子真是让人生气。
苏妲己扮相惊艳,莲花对爱执着...而我最爱的是十娘。
目前看到12集哪吒被困玲珑宝塔,苑琼丹的殷十娘演的太好了
特别喜欢这版,最喜欢这版的苏妲己,演员温碧霞真是太漂亮了!
虐。。。十娘啊。。。
李靖真的会投机倒把,哪边对他有利他就投靠哪边,对十娘柳琵琶都不是贤夫,三番四次杀哪吒也不是良父,最后相当于叛国投贼,这种小人还能位列仙班就离谱,为了洗白李靖编剧也是很努力了,哪吒两次重生之后居然还能认贼作父,给李靖洗白的机会。殷十娘角色更令人无语,善心不是这么用的,根本就是助纣为虐。看的我要气死了气死了气死了气死了气死了。女性角色全都是伟光正,但要么早死要么干不成大事,唯一一个专心搞事业只有妲己。顺带吐槽一下,妲己都黄袍加身了,为什么下人还喊她娘娘?这个时候应该喊大王才对。
最喜欢这版的妲己了 真的是妖精级别啊 美!以前天天追着看 哪吒重塑人身的那段尤其记忆深刻
温碧霞和陈浩明颜巅峰时期。只是觉得这版的纣王死得太草率了,原本来希望伯邑考和妲己能有点感情戏结果都没有,比干和他那抱着古琴投海殉情的妻子感人至深。
TVB的古装剧总是很小气,且喜欢用现成的人设写一个自己的故事。这部剧人设崩塌,情节混乱,连逻辑都改出问题了~P.S:出现最多的词居然是“话分两头”~
嗯,好看好看,温碧霞和陈浩民这个版本,初中时候也是端着碗看电视,然后不管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