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

告别,A Simple Goodbye

主演:涂们,艾丽娅,德格娜,巴音,乌吉穆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蒙古语年份:2015

《告别》剧照

告别 剧照 NO.1告别 剧照 NO.2告别 剧照 NO.3告别 剧照 NO.4告别 剧照 NO.5告别 剧照 NO.6告别 剧照 NO.13告别 剧照 NO.14告别 剧照 NO.15告别 剧照 NO.16告别 剧照 NO.17告别 剧照 NO.18告别 剧照 NO.19告别 剧照 NO.20

《告别》剧情介绍

告别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濒临死亡的父亲(涂们饰)有着辉煌的过去,虽英雄迟暮但内心依然狂放不羁,以异于常人、不近情理的倔强态度抗拒着死亡 的召唤;国外回来的山山(德格娜饰)仍然处在叛逆期,完全无法融入父辈的生活,蹂躏着自己的情感和身体;母亲(艾丽娅饰)亦与父亲、山山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观、价值观,已在世俗红尘生活中游刃有余,招人烦又令人怜悯;还有琐碎、世俗的姑姑,慈悲的奶奶。一家人在父亲即将告别人世的短暂时间里,彼此交织、碰撞又互相隔膜,怀着许多人生解不开的愁绪,夹杂着种种酸涩滋味及各种复杂情绪,但最终送走死亡,告别过去,迎来新生,尤其是随着山山的结婚生子,意味着她亦有了真正的心灵归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杀了我妈妈守望者(下)加班遇到鬼前任局中局80后吹事班复制品斯宾塞长春花园死神少爷与黑女仆神探狗笨吉信蜂婆罗多诺亚方舟:创世之旅第九突击队咖啡之恋伯斯特的心我的笨蛋老婆失忆了三仔死亡录像3:创世纪富士见二丁目交响乐团七魔剑支配天下谋杀第一季战火黎明迷醉青春黑金风暴曼森家庭大屠杀新干线变形机器人禁忌游戏之迷藏迷失地铁阿尔玛与狼

《告别》长篇影评

 1 ) 别人的告别饱含眼泪,这个老头的告别全是火药味

电影被认为是一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源于生活是因为电影中的故事很多来源于生活中的真实,高于生活在于电影将这种真实放大了,它用一种艺术手法将生活细致入微的解剖了,我们因此能看到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部分,或者是平时忽视了的细节部分,当这些部分用大荧幕展现给观众,一定会让那些被触碰到的人有所感悟。

什么是生活?

生下来,活下去。

可能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开始时候的样子,但是等到了生活将要进行到终点了,自己却比任何人都明白。

死亡的意义在于每一个接近它的人都有着不同的感触,但是每一种感触都是那么的特殊。

我们不能用一种泛指来规定哪一种感触是正确的,哪一种需要改进,因此,每一个人的人生才会有不同的意义。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电影,很平淡,平淡如白水,但同时也有滋味,每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品味出不一样的东西。

有时候这就是生活的本质,你不能谈及哪一个视角是完全正确的,真正的对错与否,只有参与者自己知道。

虽然有时候,旁观的同时会让我们不解。

《告别》是一部国产故事片,它很沉闷,因为讲的是一个几近残年的老人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同时也是活泼的,因为通过这个老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家庭中所有人的所有面,以及与这个老人产生关联的所有的情感在他人生的最后一站,究竟产生了什么关联。

曾经的电影厂负责人,现在的癌症患者,这位父亲在生活中很执拗的一个人,女儿因为父亲患病而从英国回家,母亲因此将分居了好几年的父亲接到自己这里来住。

但是长此以往的不见面疏离了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两人无话。

父亲住在这里也感到十分的憋屈。

最终,他还是回到了奶奶家,由自己的妹妹照顾,母亲是一个物质的女人,她在和父亲发达后,一直强调的是物质上的充盈,因此,父亲以及女儿对她让很反感,女儿的男友从英国跑过来找她,但女儿却不想跟他纠缠。

父亲自知时日不多,因此不想表现出那样坚强,反而是活出了自我,身边的人每一次劝说要乐观都被父亲堵了回去,终于他彻底地离开了,后来的女儿才跟自己的家庭彻底的和解。

在父亲的最后时光,母亲也似乎看到了年轻时候的父亲。

这是一出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故事,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也非常的恬淡。

看不到太多的起伏,有的只是家人们的聒噪与不安。

但就是这样不修边幅的戏,才是一个真正生活者的全部。

我们看惯了那些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全部是正向的,乐观的人之后,再去看这样一个真真实实的对于死亡坦然的人,就发现本片不一样了。

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特殊,也很有趣。

年轻时候一起共患难,后来慢慢的发展起来后,观念上就产生了隔阂,但这并不妨碍两人在内心深处保持的一种微妙的关联,父亲厌恶母亲,但是片中的每一个女儿去看父亲的片段,他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你妈呢”。

母亲看不惯父亲,但是却在他生病后忙前忙后地照料。

在住院以后几乎动用了自己所有的关系去照顾生病的父亲,即使她给女儿说的时候,说自己这样做是为了给别人看,但没有真的感情了,还会这么无微不至的看吗?

而父亲在弥留之际看到母亲后,非常惊讶的一瞬间就已经说明了问题了,如初次相见的眼神一样,父亲与母亲的爱是那样的不被察觉。

而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维系就更加的脆弱了,父子之间的情感总是很微妙,要不就是彻底的相互理解,要不就是各执一词。

本片明显是后者,女儿想从父亲这里得到生活的指导,但是父亲却非常自私的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依旧我行我素。

开车去树林的场景,我们通常会看到是父亲下车抚慰女儿,但是本片中的父亲从始至终都没有下去看。

女儿最终依旧是自己回去。

很多时候,当你与亲人相处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不舒服,一旦失去,才会明白,之前在一起的时候,是多么的珍贵。

但这个时候,过去的已经不再回。

这就是怀念的意义,同时也是本片的意义。

本片的导演几乎是还原了自己的经历,而演员们出色的发挥也给本片增色不少,虽然略显无聊,但是细想下,这不就是生活么。

哪里有那么轰轰烈烈的精彩,其实就是平平淡淡的连着罢了,对于这样无聊的国产片,真心希望多来点。

……你好,再见

 2 ) “国产父爱”,总是憋到最后才让人明白

电影里的告别不止在父女间,还有父亲和过去生活、体制的告别,以及回归母爱,家庭的和解。

但本文,只谈“父爱”的体现。

什么是“国产父爱”?

打死不说,说了就骂,骂完就走,偷摸抹泪。

表面上万分威严,对儿女毫不关心,背地里竭尽所能,为儿女筹谋半生。

国产父爱,就是这样既拧巴,又窝心。

像《那山那人那狗》里的山路一样崎岖,也像《海洋天堂》里的龟壳一样坚硬。

而《告别》里的父爱,直到生命尽头,才得以显露。

《告别》算是一部半自传电影,根据导演德格娜的经历改编而来,以女儿山山的视角展开。

德格娜在接受采访时说:“得知父亲的癌症之后,跟他第一次特别近距离在一起生活了一年时间。

”“第一次”,意味着父女关系的疏离。

涂们饰演的父亲身患肺癌,在英国留学的女儿山山回来陪伴,本该是温馨催泪,但电影开篇就告诉观众——非也。

母亲接山山回家,路上电话不断。

回到家中,父亲懒懒窝在沙发,视刚进门的妻女如无物。

母亲让山山给父亲倒水,山山无动于衷。

桀骜的父亲,世俗的母亲,叛逆的女儿。

这一家三口,谁也看不上谁。

父亲不止一次指责山山的穿衣打扮不像个学生,质疑她是从英国逃学回来,嫌弃她驼背。

山山把父亲的话当作耳旁风,从不搭理他。

母亲总催着山山去陪伴父亲,所谓陪伴,要么是在奶奶家无所事事,要么是在医院晃荡。

父女关系并没有因为此而走向缓和,而是先抵达了爆发。

山山载着父亲去林子里放生小鸟,父亲开启吐槽模式——

山山终于爆发——

父亲并没有下车,父女二人一个在车内沉默,一个在车外哭泣,父女间的隔阂如同画面中错落的枯树。

情绪喷涌而出之后,是良久的静默。

父亲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在逞口舌之快以后,被大人数落,躲在一边小心翼翼探查大人的情绪。

女儿在长久的漫不经心的陪伴下,渐渐成了大人。

她看到父亲在面对死亡时的脆弱,又不愿戳破父亲小心翼翼维护的尊严。

她终于发现,是父亲老了。

对于儿女来说,意识到父亲老了,是一件很悲伤的事。

我很清楚地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听到父亲起夜,腰不小心撞到了桌角,父亲一边扶着腰挪动一边说:“唉,老了。

”那一刻我非常难过,好像记忆里那个精力充沛,无所不能的父亲已经渐渐离我远去。

我害怕自己成功的速度追不上他老去的脚步。

说回电影。

父亲执拗、蛮横、强硬,总是咄咄逼人,怼天怼地。

但在面对死亡时,他和普通人一样,迷茫,脆弱,不知所措。

就像山山的独白——只有父亲自己才能看到他与死亡的距离。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最后的接纳,父亲对待死亡的态度完全体现在他对待山山的方式上。

放生归来,父亲把装修好的新房钥匙交给山山,还有自己从澳门赢来的钱。

父亲病情加重,夜间痛醒,山山把抱枕放在父亲身下,给他重新盖好被子,父亲说:“谢谢啊。

”父女间的隔阂被这三个字顷刻化解。

可惜,他们都没有机会再去表达爱了。

亲情里最让人难过的,就是你以为会永远,我以为有以后。

直到遇见死亡,我们才知道,有些话不说,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是一部蒙族人的电影,带着草原民族的自由奔放。

影片最后,放置了另一部电影《悲情布鲁克》的画面——群马奔腾,草原汉子策马驰骋。

《悲情布鲁克》是本片导演德格娜的父母共同执导的影片,同样由涂们主演。

放置在《告别》最后,就像是一个轮回。

而“马”,也是《告别》中一个贯穿始终的元素。

对草原民族而言,马象征自由,被困在病房中的父亲,就像野马失去草原。

新房的客厅挂着父亲执意要求的骏马图,山山的女儿指着画说“马,马”,蒙族人血脉中的自在天性得以传承。

回顾全片,虽然家庭中的矛盾随着父亲的逝去而消散,但影片的基调依然带着悲伤。

德格娜在采访时提到,“有了孩子才会发现,当时母亲对她说过的话发过的火,都是一种爱的体现。

”东方文化中的亲子关系,总是含蓄且克制。

父母一生都在等着孩子的一句“谢谢”,而孩子总在等着父母的一句“对不起”。

面对死亡,没有人敢说“我准备好了”,而只有在至亲离世时,我们才会发觉,原来彼此之间还有那么多遗憾。

 3 ) 新生代导演的叙事个性与叙事困境

生活化的场景,生活化的表演,生活化的镜头。

关注个体叙事,从上世纪末贾樟柯《站台》《小武》就已开始,这种“状态电影”特点就是“在生活中寻找戏剧矛盾”,不是平淡的沉默,就是突然的爆发,它更接近于真实的生活,却远无生活的诗意,只无解琐碎生活的一地鸡毛,却在一地鸡毛中发现生活与情感的温情交织。

淡淡的伤口结痂,温情消费过后留有的价值却不多,这是困境。

贾樟柯则除了关注个体,更关注社会变迁。

片名《告别》非常不讨巧,[最后的告别]、[与父亲最后的时光]、[弥留岁月],随便起个名都比干巴巴的“告别”两个字好。

片名一随便,观众找你片子来看时,同名作品太多,搜索都是个头大的问题。

告别的种类很多,朋友之间的告别、亲人之间的告别、爱人之间的告别,告别也是一离开这个曾爱恨交织的世界的仪式感。

你看是枝裕和的片名,《比海更深》《步履不停》《无人知晓》,既有枯燥生活内容,又有平凡生活的诗意,除了向亲人、爱人、朋友告别,还不忘向“空气”说着告别,谢谢生鱼片,谢谢这个世界。

本片青年女导演德格娜,是上世纪末执导《悲情布鲁克》的蒙古族导演塞夫、麦丽丝夫妇的女儿,“一家三口都是导演”,这种导演传承现象在中国确实不多见,但父子或父女都是导演的倒不罕见。

令人感概的是,与父辈合作的演员涂们、艾丽娅、巴音,横跨两个世纪出现在晚辈导演的电影之中,这是一种电影传承的代际的延续,也是一种电影家族合作缘分的延续。

与父辈们追求宏大叙事不同,德格娜更关注个体生存与个体价值。

英国留学归来的女儿,与父亲母亲见面连最基本的客套寒暄都没有,沉默忧郁是这个家庭的主旋律。

一进门,涂们饰演的父亲玩着手机面无表情地问女儿“你这是啥学校啊,怎么老放假,总往家跑,你莫不是整天逃课?

”这与片尾父亲弥留前说出的“谢谢啊”份量极重的三个字达成了平凡生活中最无奈、最温情的和解。

此话怎讲?

女儿渴望父亲说出“谢谢”,父亲渴望倔强地女儿说出“对不起,爸,我错了。

”彼此都是最重要的亲人,但彼此也是伤害对方最深的人,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互相伤害而不自知,都只在乎自己感受到的卑微而愤愤不平。

即便死亡带走了其中一方,也不能短时间抹平这种“意难平”。

在阴阳相隔若干年后,突然读懂了父亲深沉的爱,即便被父亲骂着也是一种无比的幸福。

父女俩开着车到树林放生那场戏非常好,但离动情只一步之遥。

要是我拍的话,我大概会增加父亲看女儿发泄的主观镜头,增加父亲犹豫推开车门下车又悄悄上车坐了回去,而放生的小鸟采用特写镜头,以动物的飞向天空的自由,反衬父女俩之间安静的压抑气氛。

死是比较私人化的事儿,如若背上家庭、社会责任的包袱,谁都不会走得顺心。

中国人的死被赋予了家庭的意义,社会的意义,甚至有的死后还要承载活人所强加的意义乃至罪恶——譬如冥婚(配阴亲)。

西方的“安乐死”在中国法治路上,走得非常艰难。

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如有尊严体面地离开。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积极或消极的面对死亡,如果人人绝症之旅都要积极治疗、佯装开心的笑对家人,那样的社会反而成了戏,而非真实的生活。

无论是积极勇敢面对病魔,还是胆怯、畏惧、无能甚至让亲人唾弃。

若干年后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你会发现,没有比“那个真实的他”所表现出,好的或不好的一切音容举止,来得更令人热泪盈眶。

因为,眼泪是悲伤,同时也是喜悦。

「影视文化」相关阅读推荐:《弥陀堂讯息》:夫妻间繁华与浪漫凋零后还剩什么《巧巧》:游离的状态《伊莲娜》:让“我去”嫁给现实悲剧《疯狂动物城》:让乌托邦在现实中起舞《生活万岁》:底层看不懂底层生活不可谓不悲哀纪念金基德逝世丨残酷的不是我,而是这个世界全球电影导演豆瓣粉丝排行榜前80强

 4 ) 以告别的方式死亡与重生

其实这部影片并不好用语言去表述,其中一些琐碎的日常生活,人物情感,都非常朦胧晦涩,需要靠感觉去体会。

两代人的隔阂从审美品味、生活方式、理解世界的方式的不同等角度展现出来,散布在影片的各处细节之中。

很多镜头并没有过多的语言,只是冷静的记录让观众观看,反而能达到最准确的情感表达。

在那种疏离薄情的表面之下,是强烈而隐忍的情感,父亲与女儿之间的疏离其实源自爱的表达的错位:父亲以自己那一代人的要求去要求女儿,对女儿的关心只能表现为不停的重复的责备,却无法沟通并理解女儿的内心世界;而女儿叛逆自由,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惘,对被父辈规划的命运的反抗也是软弱无力的,对父爱的渴求,对陪伴的渴望都积压在内心深处,无处释放。

影片始终沉浸在一种暴躁,疏离,隔阂的氛围中,不断的争吵、冲突、又呈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失落。

对“父亲”这个角色的塑造一方面通过长辈和亲朋的侧面烘托,父亲执着、倔强、自我、多才多艺的形象在与不同的人物交往中呈现出来,另一方面女儿对父亲自私软弱的不满也通过旁白直述,从而制造出一种他人视角和自我视角的差距对比,也呈现出父女俩内心世界的距离;而“女儿”这个角色沉溺于虚拟的世界,对现实情感的处理怪异而扭曲,是人物爱的缺失,内心空虚的写照。

“空气草”虽然只在旁白中一带而过,却也是对整个新生的一代无根、浮燥、脆弱、虚无特性的隐喻。

看似一个平凡日常的故事,导演选择从不同角度去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对感情的抒发节制而诚实,所以很多片段都令人动容。

那种在表面的争斗与不和谐之下深藏的对彼此的爱,尽管充满伤痛,仍然是深刻的。

最后的结局当然是父亲的死亡。

死亡在本片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将原本渐行渐远的两个人物拉扯到了一起,也因为死亡是一件不可逆回的事,是绝对的,无法反抗的,它才令人深思。

它让人愿意去理解和宽容过往,也让活着的生命变得更加虔诚与成熟厚重。

告别也就是这样一种死亡与重生,与父亲告别,也与过去的自己告别,然后开始新的生活,将父亲的血脉延续下去。

 5 ) 父女二人的沟通

父亲在病痛中感受真切的死亡,看见病友痛苦地呻吟默默剃光了自己的头发。

女儿正深陷感情纠葛无法自拔。

女儿和父亲各自的经历,像两条平行线并行不悖,平时二人的共处鲜有实质性的交谈。

女儿都是通过奶奶和姑姑的描述,了解父亲的过去。

在奶奶眼里,父亲一直是个英勇的孩子,从小就与众不同。

姑姑说起父亲曾在一次电影拍摄中摔死过一匹马,按照说法,由此会遭遇命运的坎坷,只有放生才能解救他。

影片中父女二人真正的交流很鲜见。

一次是女儿的男友来到医院找她,两个人终于分手,出于愤怒男孩儿扇了女孩儿的耳光。

女孩儿走进病房,坐在走廊里刚刚剃光了头的父亲叫住了她。

两个人一起出去吃了火锅,没有过多交谈,只是一起默默喝酒。

另一次的更具有实质性的交流是在女儿开车载父亲去树林中给鸟儿放生的路上。

父亲在车里抽烟,指责女儿一无是处,去了英国一无所获。

女儿也抽起烟来,指责是出于父母的逼迫她才去了英国。

鸟儿从牢笼飞入森林,女儿心里并不相信放生的意义,怀疑小鸟是否可以在树林里活过这个冬天。

这是父女二人唯一的交谈,虽然是争吵。

但是正如导演所说,二人虽然处于不同的困境中,父亲直面死亡,女儿深陷情感纠葛,但他们都在迷茫之中,从这个角度看二人又是同道之人,或者说,殊途同归。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夜里已经无法安睡。

躺在父亲背后的女儿,为了能让他舒服些,把靠垫夹在他两腿中间,就像他平常习惯的那样。

倔强的父亲默默留下眼泪,背后的女儿看着痛苦的父亲,抑制自己的哭声。

两个人一前一后,无声地落泪。

 6 ) 游离

在座的各位所说的塑造的空间感,在我看来对本片来说是及其拙劣且普通的电影技法。

导演似乎喜欢以门框为道具做框图取景,但是在一个小空间里,丝毫没有对应的灯光,美术和布景的设计,所以我认为这是一种下意识不得不做的选择。

大概传统的亲子关系就是这样,谁也不理解谁,以近乎于恶毒的语言反复的对另一方进行伤害,对方反之亦然,但到最后还是都各自原谅。。。

全片90分钟,情感爆发的一刻也是最动情的一刻大概是父亲和女孩各自流泪的场景。

在此之前,所有的情感的铺垫,可以减去一半的父女日常的游离,所以这部片子其实作为一个短片的容量大概会好一些。

 7 ) 告别

昨天才在女性电影展上看的 很有幸能和德格娜导演在现场进行短暂的交流 这部影片呢也是导演根据自己的故事来改编的 以此献给自己的父亲 整个影片中其实都是围绕一个男人在旋转 可能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的一些地位吧 而空气草的出现在导演看来是对女儿情感的一个丰富 当然每个人对影片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和感悟 总之 支持

 8 ) 致敬父亲

可能这样的题材和影像表达,太过于文艺,注定不会成为太大众和主流的片子,抛开所有技术的事儿,导演表达的情绪我懂了,她节制,节制,节制,却一直在寻找一个喷薄的出口,却终究没有喷薄,整部影片在无声的万马奔腾中收场,这是一次导演寻找自我的过程,而父爱是一朵永远也不会枯萎的花;生老病死是每个生物都必须要面对的自然历程,而在这一次次的轮回与重复中,生命力更加坚强,万物得到进化,然后心灵是否可以像电影表达的那样,忽略到去世的那一段呢;导演没有展现任何父亲去世的过程,我想也恰恰因为我们总是难以接受和释怀,有一些事再也不愿回头去想,有些事却可以津津乐道一生,也许这就是亲情的力量,在过程中总会有互相伤害的时刻,再逝去后也不想留下任何伤痕的外表,然而就像导演说的,她每次回想起来都忍不住泪流满面;我们陪伴自己挚爱的人,也许就是最大的幸福,因为这可能是最容易做到的,至少比起理解,比起百分百包容,比起相互坦诚,比起表达爱,都来的更容易和直接,也许也是最有效的。

 9 ) 一首献给父亲的赞歌

8.5分。

全片影调一直处于一种暗色之中,人物许多时候都处在背光的一面,仅能看清个侧脸或者轮廓,无论是酒吧、旅馆还是医院,伴随着背景电视声中易中天谈论着2012世界末日的传闻。

借此导演所表达的显而易见,也即片名《告别》。

而这告别亦有着双层含义。

一是父亲对这个世界的告别,那是一种快乐的告别,正如影片前半段层出不穷的家庭交流中迸发出来的会心的笑点;二是女儿与父亲的告别,那是一种相对痛苦的告别,亦如影片后半段更多地展现的是女儿与父亲之间的冲突与和解以及父亲如何在病痛中失去那往日骑马摔跤的威风。

对比是该片一大叙事手法,无论是奶奶(随父亲)与母亲(管父亲)对待父亲生病在态度上的对比,还是父亲与女儿吸烟的对比、女儿与父亲以及女儿与男友玩抛硬币游戏中的对比,亦或是父亲的死与孩子的新生的对比,无不一步步推动着女儿步入父亲的生活之中,并理解父亲,最后逐步影响自己叛逆的人生观,安定下来面对生活,抛弃英国的学习,待在父亲留下的房子里孕育着下一代。

不得不佩服自编自导自演的女导演德格娜。

(深圳举重若轻影展)

 10 ) 为赋新词强说愁

整个片子看下来,读到的只有女儿的冷酷,对父亲的死其实几乎无动于衷,最后的所谓无声哭只是伪善,惺惺作态,假装有孝心。

而父亲看待生死太过安之若素甚至有点欣然迎接,还有母亲也未见如何反应(哪怕背后的)。

整个看起来就有点假,触动不了人心。

反而我觉得那篇公众号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真实而有力量得多,对生死,对医疗体系,对中国的人情世故,可谓面面俱到。

那个拍成纪录片,是可以拿奖的。

至于《告别》,只是导演美化了的对父亲之死的一次“复录”,这里面肯定有一些东西被刻意隐瞒了,她和她父亲的关系有着不可言说的秘密。

那个空气草,我居然想到了没有脚的小鸟。

《告别》短评

女儿的线乱!

8分钟前
  • 爆汁甘蔗
  • 还行

不知道触碰到哪根神经泪奔

11分钟前
  • 花生酱子哦
  • 力荐

《告别》来日无多病老头,强势怨侣敢碰硬。父女代沟多龃龉,三观不合瞅不顺。婆媳姑嫂少相融,人间冷暖苟残命。往昔荣光常闪回,烈马坠崖抱憾恨。一片灰调笼苍生,唯有牌局笑扬声。

12分钟前
  • 布兰姬
  • 较差

原来是赛夫的女儿呀那涂门演的父亲应该有很多赛夫的影子另外,涂门这老头子好酷

15分钟前
  • 小灰27
  • 推荐

挺写实的家庭片,家就是这样,有争吵,有和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看法,磕磕碰碰的,但这才是家吧。最后导演致敬了自己父亲拍摄的影片,感觉内蒙古题材的影片画面真的很恢宏。涂们和艾丽娅都演的很好。

19分钟前
  • 过期的凤梨罐头
  • 还行

其实我很害怕看离别的故事(20211212补,涂们老师去世了

21分钟前
  • 曾照彩云归
  • 推荐

一家人都挺贱兮兮的。毛病真多。

22分钟前
  • 何达平
  • 推荐

情景表现手法单一地可怕,既没有辅助于角色间的互动,反倒让营造的疏离感阻碍了情绪释放,没有层次起伏情感不是克制而是苍白。导演之所以保留旁白不是为了解释,而是对人物关系重要的总结性戏份全部依赖旁白念出来,几个象征表现上刻意,电影不能只靠流于表面的父辈民族情怀和无谓争吵来填补内容空洞。

26分钟前
  • 蓝笔风
  • 很差

结尾很动情,但前半段结构很崩坏,尤其是女儿那条线。

27分钟前
  • 宁止水
  • 还行

散文式缅怀父亲,温婉生动,叙事全部集中在家人之间展开就更好了,男朋友那条线太跳脱了。

28分钟前
  • 何子
  • 还行

first and last

30分钟前
  • leeJizzLips
  • 还行

如果本片的内容是真实情形的话,导演的父亲无疑是幸运的:不像哈内克《爱》里丧失生命尊严的丽娃奶奶,也不像《依然爱丽丝》里连自杀都完成不了的摩尔阿姨;他能够随心所欲又相对迅速地离世未经太多的折磨,是前世的造化

33分钟前
  • 无名
  • 还行

三星半,德格娜献给父亲塞夫的挽歌,比处女作《老哨卡》进步太多。前半部分有些拖,尤其女儿和男友的关系,直至中段起突出父女关系才渐入佳境。冷静克制,坠马成为父亲50岁之坎,笼中鸟比作病房中的父亲,只有自己才能看到死亡的距离。扮演父亲的涂们正是赛夫当年《悲情布鲁克》的男主角,表演不俗。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3

39分钟前
  • Phospherus
  • 还行

没白忍受《悲情布鲁克》

41分钟前
  • June
  • 还行

HKIFF最后一部,也是最被打动的。学院派年轻导演的水平虽然有点飘忽,比如自己那条线就太多自我抚慰,独白和象征也太多迫不及待、做作直白的败笔。但大概是因为自己的故事,情感方面实在太充沛通润,好的地方全是神来之笔,影院悲情布鲁克那场感动到不能自已。

46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人终有一死,谁也无法抗拒,部分台词过于恶俗,花巨额资金留学也没什么必要。

47分钟前
  • 云中雨阳
  • 还行

北京电影学院2015毕业作品展,星二代自娱自乐。

52分钟前
  • 俗辣!
  • 还行

自私的老鸹与乌鸡

53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很差

表演好,台词差,拍得有点保守,叙事割裂感也很明显。

57分钟前
  • Jeannel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