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看.港版的历史剧总有着不一样的味道,至朴至拙之间,常常是全然的英雄气概、忠孝节义、善恶是非,和最笼统的思古幽情。
比央视剧少了沉重,而多了戏说和纯粹,让人看着可以一口气直顺到底。
印象中江华的古装从来都是书生相——前几年《聊斋》重拍,他是画皮中的负心人,仍然是演得最好的那个——而今在这剧里,“力拔山兮气盖世”,横眉怒目之处,却倒也不负西楚霸王。
其实亚视当年也算人才济济,结果大厦一倾,诸多才气纵横者就不如意至今。
当然话说回来,倘使个人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吕颂贤怕就与公认经典的令狐冲无缘了。
史家不幸诗家幸;先失意而后诗意。
只是用挫折失意来丰富人生与性情,未免苍凉了些。
曲词作者名唤 郑国江,一查才发现原来是“目前香港作曲家和作词家协会中创作歌曲(登记)最多的词人”,做过邓丽君的《漫步人生路》、张国荣《风继续吹》梅艳芳的《似水流年》、陈百强的《涟漪》和《偏偏喜欢你》、林子祥《真的汉子》和《分分钟需要你》、夏韶声《童年时》和徐小凤《风雨同路》等曲。
(http://baike.baidu.com/view/1516242.htm?fr=ala0_1_1)今人不熟悉,许是因为其描写情爱的小词不多,而且多爱用抽象手法,越抽象就越无味;盖因作词人的个人情怀与小词难以契合,换作这首,就不一样。
歌是秋官所唱,韵味还算不错。
绝世雄才("楚汉骄雄"主题曲) 作曲/编曲:无量光填词:郑国江 演唱:郑少秋 雄才绝世天生有几 狂情傲态万年稀 力拔山独有吞山川豪气 天亦疑忌 凌云大志冲天飞 良才善制造时机 群雄逢变天楚汉骄雄斗 成败看捕捉先机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斗心一生霸业没法比 雄才能绝世功高可霸天 天命难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高风歌赞千世纪 人逢绝处总得转机 豪杰亦有被人欺 人如逢困境不短英雄气 荣辱贵贱担得起 用两手天将塌下都撑起 用爱心一生爱人如爱己 常怀人共说分担喜与悲 天地无欺 无言独对乌江水 成王败寇悟前非 未问人与天因我只问责 千秋功过平常事 力拔山勇哉不过一出戏 无限壮烈千古悲
一部中学时代看过的片子,而今工作五年后从头看了一遍,除了拉回了学生时代的记忆,也让我更加笃定了“小时候,什么都是好的”无奈~剧本的设定就是刘邦为天命所归,虽然他不学无术,吃吃喝喝,安于享乐,苟且美色,但是他宅心仁厚,善听计谋,有悲天憫人之心,更有崇尚英雄的自知之明。
所以刘邦成了项羽的义弟,拥有一群出生入死的好兄弟,还有源源不断的才人谋士相辅佐,所以他成了沛公,成了汉中王,成了汉王,成了汉高祖。
于是,项羽就成了霸星,成了终为他人(刘邦)做嫁衣的一代霸主,从分路灭秦,楚汉相争,再到和谈后的垓下之围,直至最后自刎乌江,似乎注定了项羽的失败及其悲情命运。
这样的设定,似乎有些不公平……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凉,历代文人志士对历史人物与故事都是自己的解读角度,更有自己的“编剧配饰”,但是宿命论的设定,总是会让我觉得很悲哀~还记得开篇项羽指天立志灭秦,说要英雄造时势……直至最后乌江自刎前的喃喃自语,刘邦才是天命所归……更加为楚霸王的悲情故事增添了几分哀伤!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许是认命了吧!
虽然是历史剧,但并没有全部遵循历史。
毕竟是电视剧,不改编得戏剧性一点,根本就不必拍成电视剧,直接翻看史书即可。
本剧至于我,最大的作用是吸引了我去翻看楚汉相争真实的历史,令我对那个短暂的时代有了大概笼统的认识,还被里面各色性格鲜明的人物吸引着。
本剧虽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以下几个场景令我印象深刻。
1、吕后在刘邦雎水战败落荒而逃之时的舍身相救,抱着儿女跳下马车引开追兵。
剧中刻画吕后是一个虽爱权位,但也情深意重的人物形象。
当时马车上吕后为夫牺牲,令人为之动容,当时我就很佩服她,被她的勇敢感动着。
我觉着这个场景根据剧情需要改编得挺成功,把吕后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更加深入。
要知道真实历史上,是刘邦为了让马车跑得更快而狠心把儿女推下马车。
2、韩信与香姬的故事。
韩信与小香花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应该是虚构的,剧中结合了韩信微时忍辱负重、漂母之恩、怀才不遇的相关际遇,为观众分享了一段真挚深切的爱情故事。
现在想回来,也许正是因为香姬的衬托之下,剧中前半部分的韩信表现出来的是正面形象,而到后半部分,因为剧情过渡处理不好,韩信突然的黑化令人无法适从。
不过好在剧情慢慢推进,端倪渐渐显现,我们也明白了韩信虽是军事天才,但可惜心胸太过狭窄,就如剧中项羽对韩信所言。
作为观众,刚开始是很喜欢韩信的,但后来的黑化令我不愿接受。
看到他的下场,想起了他的当初,顿时唏嘘不已。
3、霸王别姬。
这场戏还是挺能感染人的,或许说已经感染了我。
虞姬绝美精致的妆容,翩翩的剑舞,霸王脸上那抹惨淡的浅浅微笑……(虽然诗念得不怎么样- -)穷途末路里的霸气柔情,深刻感动着屏幕外的每一个人。
虽说吴美衍的虞姬离原型相去甚远,平日也没有历史上记载所谓虞姬的风韵与侠气,但我认为这场戏拍得真是可圈可点。
眼神流离,似悲似喜的神情,十分到位渲染了气氛,令我们观众更加真实感受到了绝路中霸王的悲伤。
……另外还有许多场景都让人耳目一新,不过记性不好的我一时间就想不起来了。
要说这部电视剧拍得有多好,其实也没多好,不过我就是被这些有趣的故事吸引着。
剧中大部分人物,在历史上都有真实属于他们的故事。
每看完一集,就去搜索他们的百科,研究真实的他们到底是怎样的。
虽然有时也会觉得电视剧改得些许无稽,但对于初高中对于历史厌恶至极的我而言主动查阅史实实在难得,在这方面这部剧可以说是胜于科教的。
就算没有查证真实与否,对于一般观众而言,也大概了解了楚汉相争两方阵营有哪些关键性的人物。
对于刘邦与项羽这两位也是老生常谈了。
剧中的刘邦形象让我有点接受不能,历史上的刘邦虽也无赖但绝没有这么无能;而项羽,由江华饰演刚开始令我很难适应,虽然我觉得他曾演的唐玄宗、乾隆雍正都非他莫属,但霸王的豪气怎是那么容易驾驭的呢。
不过后来也慢慢习惯了……霸王虽英勇无人能敌、英雄气概无人能匹,但成王败寇的道理深深印在了历史的道路上。
即使你钦佩霸王的英雄气概,对刘邦的做法嗤之以鼻,但是却无法否认刘邦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
没有刘邦的胜利,就没有汉王朝的建立,就没有现在的汉族,就没有现在的汉文化……
宿命论的味道很重,刘邦项羽的成败在这里都成为天意所致,项羽相信事在人为,他不信命,结果失败。
事实上很多客观因素导致项羽这个一代豪杰的悲惨结局,单单归咎于天上星辰之说,实在有些荒谬。
所以这也确实只能叫纯属虚构。
每集开头都引出一个相关的成语典故,这很有新意,而且也让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增长了知识,一举两得,很不错。
极几位演员的演技都很见功力。
郑少秋把刘邦刻画成本无野心全是被吕雉推着走心地善良的人,虽和历史有所出入,但也符合这部剧里对刘邦形象的需要,而且表演比较真实。
张可颐和江华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演员,他们在多部剧里塑造的多种形象至今都让我印象深刻。
可惜之后他们的作品越来越少,令人甚为遗憾。
还有黎耀祥,如今的两届视帝,在当年的韩信一角里已可见其锋芒。
不过这里的韩信形象有些负面,貌似小时看的张丰毅演的韩信没有这里这么心胸狭隘。
《楚汉骄雄》是我大学里就一直想看的,因种种原因没看,时隔七年才看,仍觉不错。
而且对比现在和那时各位演员的状况,也只觉得时过境迁,造化弄人。
香港地区的电视剧剧种不同于大陆,他们那里没有内地这种所谓“历史正剧”,他们的电视剧只分为古装戏(时代背景是清朝以前)、年代戏(时代背景是晚清和民国)、时装戏(时代背景是现当代)。
同样是古装戏,已经逝去的ATV(亚洲电视)拍得要严肃和正经得多,TVB则更加注重娱乐性,拍出来的古装片基本上是搞笑片。
虽然可能有人不同意我把《楚汉骄雄》说成是搞笑古装片,认为这部电视剧有一种很悲怆的宿命感,结局也是悲剧,但是我还是认为《楚汉骄雄》本质上仍然是一部以娱乐为主的搞笑片(不能称之为“喜剧片”,结局是悲剧),悲剧结局不影响其搞笑的本质。
过去常常有人拿《楚汉骄雄》来和大陆拍的《楚汉风云》作对比,其实根本不能比,因为两者压根不是同一种类型的电视剧。
《楚汉风云》虽然加入了不少狗血言情剧的色彩,有点试图利用几段虚构的爱情作卖点吸引观众眼球的成分,但是从它的剧情架构、台词设计、服饰设计、取景、音乐及启用的演员阵容来看,它还是把自己定位为一部历史剧,力图拍成一部历史正剧,只是效果不尽如人意而已。
《楚汉骄雄》对自己的定位则完全就是一部娱乐片。
江华饰演的西楚霸王项羽一脸大胡渣,看上去威猛霸气实际上完全偏离了项羽的历史形象(项羽乌江自刎时年仅30岁);郑少秋饰演的汉高祖刘邦给人一种畏畏缩缩的感觉,看上去毫无主见,什么事情都是听老婆的,还特别妇人之仁,没有什么野心,为了所谓的“仁义”可以放弃统一天下做皇帝的机会;张可颐饰演的吕雉更搞笑了,居然被导演和编剧定义为“古版希拉里”,这哪里还是那位中国历史上三大女主(吕后、武则天、慈禧太后)之一的吕后;黎耀祥饰演的韩信和历史上那位杰出的军事家韩信只能算是同名同姓了,背信弃义、贪婪无耻、心胸狭窄、恃才傲物,又特别好战简直是古版东条英机,视他人如蝼蚁丝毫不爱惜他人的生命,这究竟是一代军神淮阴侯韩信呢还是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者?
《楚汉骄雄》在细节上也很搞笑,项羽屠城是为了让敌人不战而降达到拯救更多人生命的目的,项羽居然会以西楚霸王之尊亲自去劝说韩信叛汉归楚,刘邦和项羽鸿沟议和时还各自在自己女人的陪同下去酒店喝酒,结局刘邦杀韩信是因为他相信公道自在人心要为自己项老弟讨回公道。
至于全剧的服饰设计更是无力吐槽。
总的来说,《楚汉骄雄》作为一部搞笑片表现得还是不错的。
首先,演员演技到位,剧中每一个主要角色都很有个性甚至可以说栩栩如生,江华演出了剧中项羽的重情重义和豪爽(这一点和历史上的项羽倒还有几分相似之处),郑少秋把剧中的刘邦塑造得懦弱无能却心怀仁念、善良重义(扯淡),张可颐版的吕后专横跋扈但见识超群、有胆有识、既爱权力也深爱自己的夫君(扯淡),黎耀祥版的韩信身负奇才但情商巨低、目中无人、是个不仁不义、忘恩负义的野心家和战争狂人(扯淡)。
其次,剧情安排得比较紧凑,不像韩国、台湾、新加坡的泡沫剧一样剧情拖沓、看得人昏昏欲睡。
还有,这部电视剧的一些小构思也有值得大陆这边学习一下的,比如每一集开头由一位演员或者导演来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虽然这种做法有点像在给小学生科普文史知识,但是客观上还是增加了电视剧的娱乐性。
最后一点,这部电视剧和大陆的历史剧相比不是那么一板一眼,夸张、虚构甚至胡编乱造的地方比比皆是,这样的剧情比较精彩刺激,对历史小白来说看得很是过瘾。
不过,我还是认为TVB要拍搞笑片可以,但不应该拿楚汉战争这段广为人知的历史来搞笑。
如前所述,这部电视剧严重歪曲了项羽、刘邦、吕后、韩信还有亚夫范增、陈平、张良、英布、虞姬、义帝(楚怀王芈心)等历史人物的形象,会导致一些缺乏历史常识的小孩子看了这种片子历史观扭曲,用黄宏的话来说这坑害的是几代人。
而且本剧成本实在太低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段戏很明显是在广东省某条不知名的小河边拍的,可笑的是滚滚长江居然是那么一条小溪。
还有京索之战那场戏,项羽所率领的“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十来个群演,原来这部电视剧为了节省成本已经把一个群众演员算成是1万人了。
剧中把项羽最后的失败归咎于“天命”就更搞笑了,既然“天命”注定了项羽必然要失败,范增为什么还要来辅佐项羽?
剧中的他不是会夜观天象能够预知未来的祸福吗?
这部电视剧最毁三观的地方还在于为刘邦屠杀功臣的无耻行径洗白,严重丑化了韩信的形象,把韩信塑造成一个无耻小人,连鸿沟议和后刘邦出尔反尔都说成是被韩信逼的,然后把刘邦杀害韩信说成是为项羽报仇。
说真的,这种东西让不懂历史的小屁孩看了绝对要坑害好几代人的!
今天刷完《楚汉骄雄》,很老的片子了,看到演员阵容不错,便点进去看了。
总是记得,学生时期学过项羽乌江自刎(不记得是课文还是考试题目)和樊哙闯鸿门宴,在学高中时代无数篇文言文的轰炸疲劳中,独独对项羽乌江自刎,对一句“霸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心有感怀动容,寥寥数字,,却将项羽的英雄气概刻画的淋漓精致。
让当时的我,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刻画出项羽意气风发,挺拔英气的形象。
所以当看到江华演项羽时,心中觉得不是很对的上,江华的形象英俊斯文,很难将西楚霸王的山河霸气演绎出来。
但看到剧中的江华一亮相,刻意画黑的皮肤,狂放的大胡子,以及江华演绎出来的力能举鼎的气势,倒也与心中的项羽有几分不谋而合。
郑少秋一副斯斯文文,文武不能的架势,一亮相也让我信服他是刘邦。
张可颐更不用说,一副大家闺秀的模样,一眼看去,便知机智过人,又隐隐带着狠戾。
唯一一个让我频频跳戏的演员,便是吴美珩,演技姑且不论,但她确实长了一副贤妻脸,却要演我心中风情万种,千娇百媚的虞姬!
霸王连出征都要带着的虞姬,最后又为霸王而死的虞姬,在我心中,是一个明媚又艳丽,烈火如歌般的女子,但吴美珩的长相,确实过于知性平淡,没有虞姬的精髓,但演技还是很不错的,所以最后,也与四不像的虞姬达成了妥协。
没有吕雉,刘邦绝对不会是今日的刘邦;但没有虞姬,项羽只怕会是更好的项羽。
作为一个对历史没有丝毫认知的历史小白,但从这部剧来看,我得到最大的认知是:找个好老婆是多么重要。
吕雉一路为刘邦造势,为刘邦铲除万难,东奔西走,将刘邦从一个市井之流的无名小辈拉拔成一个有胸襟有仁心的君主之相。
吕雉于刘邦,亦君亦臣亦师亦友 。
刘邦对吕雉,亦是又敬又爱又怕。
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于男人倒真是天大的好制度,让刘邦既能得到吕雉这种能妻的扶持。
又亦有戚姬,薄姬等小女子来仰他鼻息,大赞他的英雄气概,满足他的虚荣。
而反观项羽和虞姬,项羽舍弃吕雉此种有能有识之妻,选择了虞姬此种弱女子,天天干嘛?
看虞姬歌舞助兴啊!
而虞姬,在项羽不用韩信之时不劝,在项羽坑杀十万大军时不劝,偏偏项羽要杀刘邦吕雉之时就跑出来劝项羽,要有仁心。
说穿了,不过是为了自己当年与吕雉的一丁点姐妹情而不忍,以她的妇人之仁,葬送的是项羽的宏图大业。
而吕雉,杀伐果决,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刘邦,让刘邦也逐渐显露出帝王之相。
偏偏虞姬还老喜欢搞出些幺蛾子,动不动就是被人俘虏,又是与项羽失散,项羽又要东奔西走去寻她,耽误战况,影响军心。
当然落难也不是她的错,项羽一定要救她也不能怪罪与她,红颜薄命,如果以此来评判一个女人,岂不如千百年前那些大肆唾骂陈圆圆的人无甚区别。
但我相信女人在何时都有一股韧性,一个家,表面是由男人在供养,但真真正正撑起一个家的大多都是女人。
虞姬的韧性却没有被激发出来,当项羽意气已尽时,仿佛她的意气也尽了,她选择了死亡。
项羽乌江自刎,多数人只叹项羽经不起挫折,脸皮太薄。
但我想,项羽如此厚爱虞姬,多多少少心灰意冷,将士也纷纷战死,责任也没了,选择自刎多多少少有点追随虞姬的意味。
假设虞姬没有死呢?
试问此生挚爱在身旁,谁又能了无牵挂的离去?
就是为了保全虞姬,项羽也会选择渡过乌江,而虞姬又以她的力量支撑项羽,他日东山再起也未可知。
但偏偏虞姬选择了死亡,因为虞姬始终在项羽的荫庇下活着,当项羽大势不在的时候,她也不知作何打算才好,只好一死罢了。
想当年淮水大战,刘邦也几乎穷途末路,六十大军全军覆没,淮水为之不流。
刘邦届时心灰意冷,呆坐于尸堆中,连求生的欲望也没有星点,吕雉没有陪着刘邦嗟叹颓废,温言软语好言相劝不奏效,便显露出严妻的一面,呵斥刘邦担起责任,更是一巴掌打醒刘邦。
最后为了保全夫君,换上刘邦的衣服,带着孩儿们引开楚军。
而当项羽下令威胁刘邦要烹杀他的一家老小时,吕雉既没有哀求刘邦解救,也没有在刘邦面前做出一副:“刘邦,你不要管我”的模样来撒狗血,因为她若如此行为必然引起刘邦的心软来救他们。
她只是定定的望着夫君,深怕他做出错误的决定。
此时此刻,仍在审时度势,希冀帮刘邦保全大业。
这便是在吕雉身上展现出的女人如野兽一般的韧性。
试问哪个男人喜欢被女人骑在头顶,受制于妻子?
哪个男人不希望有美女在怀,对自己倾慕膜拜?
忍人所不能忍,这正是刘邦能成就大业的原因。
庸俗的男人喜欢庸俗的女人,沉溺于庸俗的情爱;而真正聪明的男人,必会找一个同等聪明的女人。
人生如一盘棋,妻子是丈夫一辈子的对手,要想人生有趣,当然要找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今天重新将这部电视剧再看了一次,依旧荡气回肠,依旧热血沸腾。
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古装剧迷,几乎国内和香港大部分古装片都看过。
我从来没有闲情逸致写什么影评、剧评,但今天看完《楚汉骄雄》的大结局后,心情真的是久久不能平复啊!
特别注册了个账号,要在豆瓣上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记得这套电视剧刚播的时候,还是读初中吧。
那时候看见老爸老妈在看,没觉得有啥特别的感觉。
后来到了大学,和同学一起看这部电视剧,发现倒是挺好看的。
但也仅限于好看,没怎么仔细斟酌剧情。
最近这几天闲来无事,刚好老公又推荐我看,我就顺道回味一下这部TVB的历史“巨作”。
这一回味可真不得了!
发现多年后的自己,再重新翻看这部电视剧,竟有着不一样的激动。
先说刘邦。
以前看这部剧的时候,感觉刘邦就一虚伪的东西,好像什么都是别人逼着他做的。
仿佛他自己本来就没想当皇帝,都是身边的大臣们硬要把他扶上台。
现在想来,编剧也许并不是要将刘邦刻画成多么厉害的人物,也不是要突出他多么了得的领导才能。
编剧仅仅是希望将一个有情有义、仁义满怀、宽宏大度、从谏如流的领导者呈现在我们眼前。
再说项羽。
感觉江华拍这个角色蛮累的,一部戏下来嗓子都要哑了吧?
江华演的项羽,虽然不算非常的高大威猛,也算不上非常的英俊帅气,但确实也是很有英雄气概的。
当然,我认为表现项羽的勇猛无匹也不一定非要声嘶力竭。
相比于刘邦,感觉编剧在塑造这个角色的时候,其实是有一丁点的“偏袒”的。
比如说,剧中对项羽的身体条件、军事才能、情感取向等等,都有非常着重的描写。
尤其是爱情方面,他对虞姬的那种专一与深情,真是让人看得热泪盈眶。
吕雉。
这是个非常厉害的女角色。
一开始就在江中扁舟与项羽畅论天下,一眼便知道她志比天高。
在剧中,这个角色甚至比男人还厉害,几乎到了后来,给观众的感觉不是刘邦与项羽争天下,而是她吕雉与项羽争天下。
印象最深的是最后的议和,她在项羽面前不卑不亢,寸土必争的样子,坚持要两分天下,当真是女中豪杰,她身边的汉王、一众大臣,全都黯然失色。
虞姬,蛮可怜的一个角色。
编剧也太坏了,不由分说就给这个角色定位为“不详人”。
好像项羽不能得天下,都是给这个女子害的。
范增老是说她是红颜祸水,会危及项羽江山。
记得有一集,范增教虞姬观星时候,说过一段话,大概意思就是因为她多番劝说项羽,刘邦、韩信两个人才活了下来,最后这两个人给项羽构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从而得出红颜祸水这个结论。
呃…其实这些对虞姬来说也是蛮冤枉的,她只是心地善良,不愿看见项羽多生杀孽。
如果真要说是因为“红颜”害了项羽的千秋大业,我觉得倒不如把吕雉和香姬也扯进来。
如果不是吕雉老是劝刘邦起义,哪来刘邦的崛起?
如果不是香姬劝韩信振作做人,日后又哪来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没有吕雉和香姬,就没有刘邦和韩信,这对项羽不就没威胁了么?
其实对项羽来说,吕雉和香姬才是最大的“红颜祸水”。
哈,开个玩笑,纯属扯谈。
韩信,黎耀祥当年演这个角色的时候,就让我哭笑不得。
笑,是因为当时脑海里始终挥之不去他“猪八戒”的形象。
当年陈浩民版的西游记,他和江华饰演的唐僧还是挺搞笑的一对师徒呢。
这回他竟和自己当年的“师父”成了敌人,总有点接受不了。
哭,是因为他的演技吓哭了我!
他这回真是把韩信演得太传神了!
那演技,那对白,那气势,你完全不能想象黎耀祥居然可以如此严肃正经!
尽管此后还看了很多版本的韩信,但我始终认定,只有黎耀祥版的才是真正的韩信!
香姬,本剧我最喜欢的角色。
这位香姬姐姐在《西游记》里头,貌似正是猪八戒朝思暮想的嫦娥姐姐。
这回又再与黎耀祥搭档,总有种亲切感。
加上她这个角色的设定本来就很好,一个沦落风尘却坚毅不屈,一个没有像吕雉那样有野心却慧眼识英雄的乱世红颜,虽然没有出场多久,但却令人印象深刻。
她对韩信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没有她鼓励韩信,韩信也不会去投军;韩信受挫折一蹶不振时,没有她的耳提面命,韩信不会振作。
而韩信对她也是用情极深的,惊闻她的死讯,泣不成声。
及至后来遇到的女人,多多少少都还有她的影子。
比如说薄姬,同为歌女,让韩信想起香姬,才得到韩信的关注。
再到后来遇到的殷嫱,也是因为殷嫱的一句:“我只想做齐王的侧室,因为香姬才是真正齐王妃。
”而让韩信感到这个姑娘善解人意,从而另眼相看。
我相信,韩信后来性格变得孤傲、目中无人,都是与这位香姬的离去有关。
如果在韩信功成名就时,有香姬在他身边对他再作提点,让他收敛嚣张的气焰,相信韩信也不至于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最后,我想向大家推荐这部剧最让我激动得一塌糊涂的一个片段。
那就是最后一集,韩信在未央宫时对萧何说的那一番话:“当日萧何月下追韩信,于我大有引荐之恩,令我建功立业,名扬天下。
没想到今天,同样是你萧何,用计让我走上绝路。
哈哈,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黎耀祥那一番荡气回肠的演绎,真的让我感慨不已。
《楚汉骄雄》这部电视剧,我要给100个赞。
而唯一一点让我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是通篇给人一种“命定”的感觉。
好像一开始,编剧就很明确地告诉大家,楚汉相争,刘邦才是天命所归,而项羽即便再努力,也是徒劳无功。
胡言乱语,也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暂时就先写那么多吧。
楚汉之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相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约于前202年年初),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喜欢看楚汉之争的人,或者说对秦汉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霸王项羽是贵族出身,开始的时候有大将之风;而汉王刘邦一生下来就是一个农民,开始时是一身的无赖风。
如果说论单挑的话,项羽不知道可以打死多少个刘邦;可项羽忘了刘邦是无赖出生,他所谓的单挑就是一群人打你一个人。
所以刘邦带领着韩信、萧何等人,把项羽逼到了乌江自刎的地步。
其实刘邦开始的时候,没什么大的追求,只想娶个老婆,高高兴兴地过日子。
而项羽不同,因为是项氏贵族,他知道自己注定要成就一番事业,甚至于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气派时,他直言:“大丈夫生当如此。
”刘邦可以说是依靠着众人的力量,在一步一步地往上爬;而项羽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力量,带领着手下前进。
很多人认为是性格问题,导致项羽最后败给了刘邦,但我却觉得是能力问题,导致了项羽最后的败北。
项羽的个人能力基本上是完爆刘邦的,可正是因为他的力量强大,使得他过度自负,没办法去听取下属的意见,更不懂得韬光养晦。
鸿门宴计划的失败,也许有刘邦下属的功劳,但主要的原因在于项羽的盲目自信。
项羽那时认为,就算我放你刘邦走了,你又能如何?
你现在打不过我,以后也是一样打不过我的。
至于小看韩信,让其为刘邦所用,不听谏言,视亚父如空气,这则是项羽自废双手。
因为项羽打败无数强大的对手,所以他觉得自己带兵打战是无人能敌的,你一个个小小韩信,在我面前说那么多干嘛?
因为项羽觉得天下基本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了,那么就应该树立威信,自己是绝对的,不可被指指点点的,即使你是我的亚父,也不用你告诉我应该怎么做?
刘邦可以赢项羽,是因为他手下人才济济。
善于人事管理的萧何,善于行兵打仗的韩信,善于出谋划策的张良,如此豪华阵容,岂有不胜之理?
而项羽连唯一可以统筹大局的亚父都不理会了,那他又怎能顶得住刘邦的明枪暗箭呢?
可能刘邦赢得并不是那么光彩,但项羽却没办法怨天尤人,因为一路走来,是自己的种种作的行为,让刘邦一步步把自己完爆的,让自己的一切都没了,最后也乌江自刎了。
第1集 项羽密谋反秦第2集 刘邦和吕雉成婚第3集 刘邦和项羽起兵造反第4集 刘邦与戚姬有染第5集 刘邦成沛公起兵反秦第6集 项羽找到虞姬和天子剑第7集 韩信受胯下之辱第8集 项羽对刘邦另眼相看第9集 刘邦欲招揽张良第10集 项梁战死沙场第11集 吕雉和虞姬结义金兰第12集 项羽破釜沉舟第13集 子婴向刘邦投降秦灭亡第14集 刘邦与民约法三章第15集 项羽自号西楚霸王第16集 张良明烧栈道第17集 韩信投靠刘邦遭冷落第18集 项羽公开迎娶虞姬第19集 韩信用兵如神攻陷三秦第20集 刘邦成反楚盟主第21集 韩信交出兵权及帅印第22集 刘邦在睢水一役惨败第23集 韩信衣锦还乡,香姬病逝第24集 韩信击败项羽第25集 范增病逝项羽失依靠第26集 项羽烹杀吕雉等人第27集 项羽和刘邦议和第28集 楚汉以鸿沟为界第29集 项羽四面楚歌第30集 项羽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优点还是tvb一贯的节奏快戏剧性强,缺点也很明显,打仗磕碜就不说了毕竟条件有限。
就说人设有多离谱吧。
刘邦成了个窝囊废傻白甜老好人,全靠吕雉和一帮大臣硬推他上位,离谱。
过于强化吕雉的作用,吕雉明目张胆压着刘邦,刘邦成了妻管严老婆奴,离谱。
跟吕雉争宠被做成人彘的戚夫人成了跟吕雉相亲相爱的傻白甜村姑,离谱。
韩信气量狭小情商为负,多次明目张胆见死不救要挟刘邦,君不君臣不臣,编剧还把出尔反尔的黑锅全扣韩信头上,刘邦俨然成了韩信和吕雉的傀儡,离谱。
陈平萧何樊哙英布彭越等一帮历史上有名的文臣武将被严重削弱、形象磕碜,离谱。
项羽天天瞪着眼睛憋着嗓子,不吼就不会说话,离谱。
每集都强调天命,刘邦一无是处还能躺赢,项羽明明能杀了刘邦还要被雷劈,最离谱!
还有项羽下令屠城杀了虞姬的爹,虞姬居然原谅了项羽,理由是项羽的部下说屠城是为了吓到后来的人,避免屠更多城,虞姬居然就觉得项羽屠城是大仁大义🤧这逻辑我属实是没懂,大概屠城杀的那个不是虞姬的亲爹是后爹吧。
虞姬是不是不祥人咱不知道,不过能跟杀父仇人爱得死去活来这胸襟也是没谁了。
非要强调刘邦跟项羽有什么兄弟情不尬吗,看到他们称兄道弟其乐融融我都脚趾抠地了,编剧咋想的,刘邦杀韩信居然是为项羽报仇,好一朵绝世大白莲。
这都什么鬼啊。
胶味太重,实在看不下去。
这部剧胜在紧凑的剧情和一帮牛人的演技,特别是张可颐,真的太绝了,又美又飒又毒,好想一口把她吞下去,不愧是TVB最绝的女花旦。郑少秋、江华、黎耀祥、蒋志光等人也是演技惊艳。这部剧开头的典故和成语介绍确实让人眼前一亮,追剧还可以学知识。说几点不足吧:(1)刘邦形象过于猥琐,不是好色就是窝囊费。(2)剧情有强行给刘邦洗白的嫌疑,锅活生生让吕雉和韩信背了。(3)项羽写的太蠢了,鸿沟过后还在相信他刘大哥,还一起去酒馆把酒言欢,太不合理。总的来说,整部剧还算上乘,演员和不拖拉的剧情为此剧加分不少。如果把一头(吕雉与项羽的项羽)一尾(强行给刘邦出尔反尔缔造借口以及项羽的愚蠢)删掉或者修改,分应该能上8.8左右。
大局不行,历史问题也不够严谨,但几处细节做的很不错,尤其是蒋志光的张良
四星半,每集开始都会讲一个成语或者典故,真是寓教于乐!刘邦是真的苟;韩信大元帅有点狂;霸王项羽太可惜了,年少成名,太顺利,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一星张可颐,一星黎耀祥,一星郑少秋。
洗白了刘邦,张可颐演的吕雉不错
除了虞姬长的不怎么样外,其他都还是不错的
这脑洞也是太大了,吕雉嫁给刘邦是为了气项羽,R you kidding me!
以前以为是渣片,看了才发觉其实很不错来着
时间会把好演员筛选出来,现在回头看,记忆深刻的是西楚霸王的扮演者,江华。还记得他的另一部电视剧——那是作为嫪毐的扮演者——《寻秦记》,还有一部全忘了的《碧血剑》,单单只记得他的金蛇郎君夏雪宜。
瞎编的特别逗!
林韦辰的陈平!!!捂心口!!张可颐的演绎让我觉得此般吕皇后才真堪得起”本纪“二字
很久了,大概是初中的时候,很爱的一部关于楚汉的电视剧。
补录
受不了虞姬个样
其实还可以,只是没能看完
md刘邦有那么窝囊吗?md韩信有这么阴险吗?md虞姬有这么丑吗?
看回巡礼里的项羽秋官,刘邦刘松仁和虞姬Flora,更觉得最终选角很准确。当中三个主角也出现在《九五至尊》,更诠释出什么叫“宜古宜今”,上一代花旦实在教人望尘莫及。刘邦的市井面孔,项羽的霸气十足,也难分高下。那些年戏份开始吃重的黎耀祥,勤勤恳恳做好本份,韩信这个充满戏剧性的配角也绝对可以是代表作。而最触动我的其实是罗乐林的亚父,尤其看到片头介绍成语他戴个Cap帽娓娓道来,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演员真是用尽心力让观众享福啊~
还学到历史知识了
TVB的历史剧有他自己独到的一面。就是不太尊重历史。刘邦是善于听取意见但也不是一个唯唯诺诺之人。项羽刚愎自用但是这里除去刚愎自用还添加了很多他的无可奈何和悲剧英雄的点。但其实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选的。逼走韩信杀韩王逼走陈平。逼走范增以及放走刘邦。这里还加了很多吕雉的戏份。其实吕雉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从安心做一个夫人到最后得不到刘邦的宠爱。自己儿子太子的身份也差点被剥夺的情况下才开始黑化。萧何在这里的作用没有被交代、韩信也被描述成了一个年少被欺压得势后开始无法无天的狂人。根本就体现不出兵仙的人格魅力。江华确实演的不错,他项羽的霸气诠释的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