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没进过电影院。
去看只是因为宗萨钦哲,他能参演绝对会有些东西,即使表述得未必让大众接受。
结果也如我所想,他那一小段我认为最精彩。
对窦靖童本不抱希望,网评说她除了唱歌,其它时候都演得很尬。
我觉得虽无惊喜,但也算本色得到位。
全片把旅行、回忆、梦境融合在一起,观之如入幻境,这种风格以及这种对人生的迷茫探寻并不少见,可这个命题太大,容易显得无处着力。
起承转合间如果不是穿插着一些仁波切的开示和古老的格言,恐怕真会显得有些单薄。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片子适合无病呻吟的文青看,其实凡人如你我即使被世事磨砺多年,如果愿意放下心中成见,也有可能把自己带入这场幻境体验一番。
如果有所悟自然不错,如果看不懂那就看不懂吧,就如宗萨钦哲在剧中说的,“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很好。
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他们假装知道。
”
这部风格化的电影注定挑观众,但也因为它的与众不同,极具探索性的作者表达,值得一些肯定。
现实与梦境交织出人格、精神的错乱状态,人似龙虾,起点即是终点,“死亡”似是解脱,在旅途中追寻生命的意义与“快乐”。
窦靖童演出了“她”身上的困境,结尾响起音乐,那一刻好像她就是角色本人,音乐中舞动身体的她眼神笃定,那是看透世界、怀疑人生过后的乐观与坚强,人物仿佛在此刻获得新生,充满力量。
窦靖童扮演自己,问,你什么都不缺,为什么活得沮丧。
一人去西藏,住总统套房。
孤独得令人发指。
环顾四周,孤独得理所当然,孤独得与生俱来,孤独得生死与共。
如果衣食无缺,超拔于平常生活,会活得十分梦幻。
眼前景象,如中阴般不讲道理。
当然,超不超拔都一样。
一个假装树立的目标,一个百无聊赖的过程,一个大失所望又本该如此的结局。
每人只得眼前一块屏幕。
一帧一帧,毫无逻辑。
遇到的都是过客,有时格格不入,有时情投意合。
只是同路一小段罢。
所以人那样,或者我这样,也只是一样。
当失去你的心,回来。
当你回来,你在此刻。
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这是修心的方法。
双眼额头上的那抹明黄。
出现半秒的双身佛像。
要在转世中阴时才会明白这些画面的意义。
当然一定有很多人,生生死死也总是不明白。
不要紧,在妄念的大海里流浪,直至醒悟。
没有情节和故事性。
生死不也如此。
人人都困在自我的监牢,有些人情况稍微复杂些,但人人都一样。
你乖,我懂。
就是想,如果连你,也活得那么郁郁寡欢,那么我也不必因为没有这样那样的事情而希忧。
那么也不必因为觉得如果那样就会快乐的妄念而追逐永无乡。
那么也不必再去经营一个桃花岛。
那么就保持清醒。
那么就继续。
写字时听《乐园》,听着这声音有些恍惚。
一些还停留在记忆里的回答。
#IFFRQ: 可以首先介绍一下自己吗?
A: 大家好,我是Queena Li,来自中国,在北京长大。
我在英格兰和北京学习的电影。
这是我的长篇处女作。
Q: 喔,Queena现在是在拉萨和我们连线,看你拿着一个氧气瓶。
你是这部电影的编剧,可以谈谈你创作的灵感和想法吗?
A: 我读了一本我朋友写的小说,我很喜欢也给了我启发。
接着我就写了一个粗略的故事梗概。
然后我发给了Leah,她也很喜欢。
我们最开始想在加拿大拍摄,到后来改到了西藏。
Q: 我们的主演Leah负责了配乐,为电影写了三首歌。
你能谈谈Leah如何加入了你的项目,你为什么选择她为主角?
A: 我拍摄之前就认识了她。
她是我觉得唯一合适的人。
给她看剧本,她喜欢,and we did it,quite simple。
Q: 能讲讲为什么她最合适吗?
长相,性格,说话方式?
A: 我觉得她的角色就像现在的年轻一代,有创造力,勇敢,敏感。
他们也有隐藏的一面,他们有时也会思考很深入。
我不知道,总的来说,我觉得她就是适合这个角色。
Q: Let's talk about the 类型 of the movie.(原话)有一点黑色幽默,同时也有一些荒谬元素。
谈谈你为什么选择了公路的类型。
A: 因为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女孩想将龙虾释放回海里。
它必须是一部公路电影。
您还问了什么?
Q: 一些荒谬的喜剧。
A: 这部电影的concept是一个女孩在寻找她精神上的答案。
这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但我觉得寻找的过程可以不那么沉重。
可以更幽默。
Yeah,我们需要幽默。
Q: 为什么一开始定在加拿大,后来又改到了西藏,云南,大海?
A: 因为我朋友的小说背景就是在加拿大。
后来我的一个老师告诉我,我应该改到西藏。
有时候答案不出现在你想的地方,所以这个女孩遇到了龙虾,改变了她的计划。
云南和广西也是很神秘的地方。
所以我觉得对写故事很有帮助。
Q: 观众可能不太知道中国地理。
西藏,云南,广西都是边境省份,从西北到西南。
一路上你有怎样的团队?
你的拍摄路程上发生了什么?
有困难吗?
A: 是的,我们是独立电影。
很多事需要我们自己做。
很多事都是意想不到的。
但还好,拍电影就像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Q: 这就引出了我的下一个问题。
这部电影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的意义截然不同,能谈谈其中有什么含义吗?
A: 事实上你问我之前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知道了,“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是external name,“Bipolar”是internal name。
就是两种介绍电影的不同方式。
Q: 在我看来“Bipolar”有很多的意义,比如路程的起点和终点,或者是一个人心理上的情况。
你能对此谈谈吗,对你的角色而言?
A: 我觉得她有两个extreme polar。
她有极致的情感,她有对生活极致的看法,所以这是她在电影里有这种形象的原因。
我觉得我不能说太多了,否则观众会知道电影的内容了。
Q: 你可以多说一点,这一段会是在映后播出的。
A: 但是其他观众还没有看。
我也不想给他们一个答案,如何去理解这个角色。
观众可以自己理解。
有没有正确的回答并不重要。
Q: 这部电影看起来像是一个美丽的实验作品,你是想通过不同场景的拍摄,将不同的时间,不同层面的现实结合在一起吗?
A: 我觉得这是我喜欢电影的一个原因。
你可以将现实,梦境,幻象结合起来。
有时梦会给你启发,有时现实会让你感觉在做梦。
我不太关心是否会对此混淆。
Q: 龙虾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
谈谈龙虾这个电影的中心符号。
A: 我不知道怎么回答。
不是说我不想回答,因为龙虾就是我们随机选择的。
因为这个女孩需要将一个动物送回海里,所以我们选择了龙虾。
它也可以是其他东西。
Q: 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里有很多龙虾的视角,用一个小框框。
然后也展现了龙虾之前的旅程,还有看主角时的视角。
为什么要给这个龙虾的视角?
写剧本时就有了吗?
A: 是的。
我觉得龙虾的旅程也是主角的旅程。
我们只是想让龙虾看起来是个很重要的形象,跟主角一样。
Q: 这部电影主要是黑白,有时会变成彩色。
这是你最初的想法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大约95%的画面是黑白的?
A: 我就是想做成黑白电影。
因为女主lost her mind。
在她的世界她不能看见真相。
所以她的世界是黑白的。
彩色部分可能就是一瞥。
Q: 我们最开始讨论的时候你就说到,这部电影最关键的主旨就是mind。
主角的mind,人们的情感等等。
能谈谈你怎么把mind当做你电影的核心?
A: 我喜欢所有能讨论mind的艺术形式。
Mind is not the heart. It is everyone has it. 总得来说,mind就是我们的boss,带领我们,我们就有了不同的感觉,情感,动作。
Mind is quite powerful. 所以你lost the mind,你会丢失人生的方向。
我们的主角有时就lost the mind。
所以我说mind在电影里很重要。
Q: 我们有点超时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音乐。
Leah写了三首歌,我觉得是写给你的电影的。
能谈谈她的音乐如何进入你的电影吗?
你如何觉得这些歌会很适合你的电影?
A: 她是第一个和我一起为这部电影工作的人。
她知道我要什么,她很了解这个故事,她知道我想通过画面表现什么。
这就是我觉得她最适合为这部电影配乐的原因。
我喜欢她的音乐,就像我喜欢她的表演。
自然,可爱,(笑)anyway I just like it。
Q: 据我所知这部电影准备在中国发行,然后Leah也是非常著名的独立音乐人。
这会帮助电影吸引一些年轻的观众吗?
A: Yeah.Q: 还有什么想对观众说的吗?
A: 我只想说我很开心。
很开心在电影节期间做这次采访。
我在西藏,虽然我有一些高原反应,但是因为我们在西藏开始,现在我们也回来了。
我窗户外面就是布达拉宫。
I just feel happy, that's all.Q: 非常高兴今天你能加入我们。
你完成了西藏到大海再到西藏的闭环。
我们也很感谢你能信任鹿特丹电影节,在主竞赛单元做世界首映。
期待再次见到你!
A: (Leah出镜)Bye! (Queena指着Leah说)她看起来跟龙虾一样。
“你们要防备假先知。
他们到你们这里来,外面披着羊皮” ——马太去掉那些眼花缭乱的文艺美学象征符号,这个影片在隐秘地传达着某些形而上的东西,即是某种无可言说 的信仰。
邪恶魔鬼以信仰为食,邪恶力量经由信徒的精神力量,祷告而获得增强。
迷茫痛苦的小女孩,迷途的羔羊,遇见了似乎神秘奇怪的大师人物,于是获得了救赎。
据说这其中有一位是全球著名的Z传佛教心灵大师,他的信徒粉丝无数,很显然这一波操作,收割的信念能量无数。
即使这样,在那些表面肤浅无味的对白中,大师仍说出一句——“你相信我吗?
”,始终不忘收割更多的信念能量。
潜台词即是,如果你们包括观众相信我,就要向我祈请祷告。
接下来就是重点了,大师为什么一定以这种暗黑哥特造型出现呢?
于情节发展来说,假发店设定、哥特妆,这个并不是唯一不得不采用的,但却为什么一定要选择如此呢?
这不由得起联想起撒旦崇拜。
借此机会形式,完成某类仪式和献祭。
联系当下全球形势环境,地狱的大门已经被打开了一条裂缝,释放出了瘟疫、死亡、痛苦。
极端恶劣天气、火山喷发,龙卷风,极寒极热,在未来也会更多出现。
真正的天使很少、救苦救难的圣母玛利亚特蕾莎也不再出现。
但坏人恶事,却越来越多。
这些正是撒旦及其死忠党羽所希望看见的。
假大师假先知,鼓吹的信念信仰即是一种洗脑和催眠。
背后可能隐藏不可告人的邪恶阴暗东西,但往往却被包装成光鲜亮丽的真善美。
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請問要去哪看這部電影,我都看不到啊,
前几天去朋友家,她说最近有一个好电影,要不要一起看看?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我问她好在哪里,她说宗萨仁波切唱了主题曲。
对于一个佛教徒来说,宗萨都能参加的电影,一定是不同凡响的。
我找来预告片看了一下,凌乱的片段里反复出现一句话“然后呢?
”“然后呢?
”“然后呢?
”……我想这大概就是那种非常不当下的感觉,我很多时候就会这样,做事情总是很功利,然后呢?
接下来究竟有什么值得我此刻的投入呢,感觉都是在算计中,所以很难全然投入到当下。
于是我去看了电影,据说票房特别惨淡,导演自己预计只有五万,听起来也挺心酸。
排片少的可怜,我总算赶上了一场,偌大的电影院里只有一个人,倒是很不错的经历。
就电影本身的各种表现手法来看,我觉得拍的还是很好的,镜头的运用,角度的切换,都让你觉得一切都很不真实,却又总觉得人生不过就这样一种幻象。
没去看之前,我特别不能理解为什么要送龙虾回家,这事儿不是太扯淡了吗?
看了电影我突然明白,其实就是要用这种荒诞来告诉我们,只要去做事,哪怕是再荒诞的事儿,大概也是可以入道的。
这一路,有点像西天取经,也许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反正也是个要死的人了,救救这个跟自己一样的龙虾吧,让她不用每天都被关在玻璃缸里供人参观,让她可以在大海里自由的翱翔。
路途到了一半,她突然发现所谓的神虾,是被人刷了颜色,其实她不过就是最普通的龙虾。
到了明岛灯塔,当地人告诉她,那是骗旅游者的,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灯塔。
一路上支持她走下来的一切都是假的,神虾,灯塔……然而,她却得到了救赎。
我想这就是人生的路,我们总觉得前边有什么,所以不断地问,然后呢,然后呢,然后呢,最后才会发现没有什么然后,路途就是一切。
特别喜欢她发现神虾是假的那一瞬间,整个天空五色斑斓,就是神虾的颜色,也许就是告诉我们,其实一切都值得被珍惜,即便它只是一直普通的虾!
世间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根本不需要这个所谓“神”的光环,一切都是奇迹。
我想起那首诗,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
宗萨在片中卖假发,然而自己却并没有戴,他说因为我秃头我不需要啊。
我想这就是一种全然接纳自己的状态,我可以戴假发,也可以不戴,both ok。
这一路上,她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情景,每个人仿佛都是带着信息来了。
比如,那个孩子告诉他,人生就是住旅馆,先check in,然后check out,就是这么简单。
再比如她遇到的外国人,带着大家练习舞蹈,然后嘴里一直在唱,“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当你回来,你在此刻,当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然后她遇到的巫师告诉她,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投奔父母的,而是为了更大的目的。
片子的最后,她顺路捎了一个女孩去姨妈家生孩子,然后很自然地说出这句话,这一路上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大概都已经被她接收到了。
据说窦靖童解读这部影片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信号接收器,你只有敞开自己,才能不断接收到宇宙发来的信息。
说的真好。
片子是黑白的,只有两次出现了色彩,一次是龙虾失去了光环,还有一次最片尾她游向大海,大海变成了温柔的粉色。
我想每一次,大概都是她内心的一种反映吧,她终于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个一直在水中挣扎的自己,那个无数的念头包裹的自己,光怪陆离的碎片里错乱的自己,此刻终于被她接纳。
她看到泳池里从来只有一个人,她看到割腕自杀的其实是自己,无数的碎片瞬间合体,成了此刻的她。
如果你的心迷失了,回来,如果你回来,你在此刻,如果你在此刻,你无处不在。
我想人生的每一个选择,其实都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你不知道你会遇到谁,会经历什么事,会走向哪里。
但是只要一颗开放的心,只要你能够安住在每一个当下,那么人生就是一次确定的旅行,注定走向美好和永恒的旅程。
这是一部专业的心理电影。
主要反应了人的需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本来我看了电影也是懵懵懂懂,大概知道方向,但是不特别清晰。
直到看到张哲瀚的公益广告中和粉丝分享一句话:“每个人都有一念善心,只要被启发,爱心就能被点燃”才豁然开朗。
心存善念,帮助别人,得到别人的真心友谊和尊重,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我们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品质,因为没有这种品质,大家都自私自利,这个团体和种族就会灭绝,无法生存下去。
因此,这是人类几千年进化至此,生存至此的本能。
与人需要吃喝一样,是深刻入我们的遗传系统与生俱来的需求。
如果一个人长期得不到这个需求,那么他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结构是心理学中的基础理论,生理的需要: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需要中最重要,最有力量。
安全需要:人们需要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归属和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
例子:结交朋友、追求爱情 尊重的需要:马斯洛分为两类:(一) 尊重自己(尊严、成就、掌握、独立)和(二) 对他人的名誉或尊重(例如地位、威望)。
认知需求:知识和理解、好奇心、探索、意义和可预测性需求。
审美需求:欣赏和寻找美,平衡,形式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己的能力或者潜能,并使之完善化。
超越需要:一个人的动机是超越个人自我的价值观。
例如,神秘的经历和对自然、审美体验、性经验、为他人服务、追求科学、宗教信仰等的某些经验。
这些需要是最基本的,与生俱来的,构成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因此长期不能得到这些需求,就会出现各种问题甚至疾病,第一个得不到会出现健康问题甚至躯体疾病。
后面的需要长期得不到,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心存善念,毫不利己的帮助别人,是第三层次社交需求(友谊)。
没有利益牵扯的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才是我们这里提到社交需要,友谊。
这样的友谊不需要很多,但是人的一生至少要有,否则会出现心理问题。
当然,利益牵扯的友谊不是说不需要。
那也需要,但那不是属于我们第三层次的需要。
那种的友谊目的是相互利用,是为了得到工作或者其他方面支持,是属于前面较低层次的需要。
心存善念,帮助别人以后得到别人以及社会的肯定,那就是第四层次的尊重需要了。
而帮助到别人。
就体现了个体在社会中的价值。
在这个社会中,这个个体是被别人需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完善了自己去帮助别人去爱别人的能力,这就是自我实现,体会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 还有最高层次的需求:超越需求。
大家可以看到“为他人服务”直接就写在这一条的解释里。
心存善念,帮助别人,可以得到高级的多个层次的需求,而这些需求都是精神层面高层次的需求,它给人带来的满足与快乐是前面低层次的物质需求远远无法达到的。
电影《只是偶然一次的旅行》 它所要表达的就是这个需求与心理健康的问题。
女主富二代什么都有,不怎么帮助别人,也没有什么朋友,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所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级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她大部分缺失了。
因此,她生病了,抑郁,躁狂。
加上男友自杀了,她更是受到创伤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偶然一次,她毫无私心的把一只受困龙虾送回大海。
在这过程中,她逐渐获得了高层次的精神层次的大部分的需求,如朋友,如尊重,如自我价值,如超越需求。
于是她快乐了,有了活下去的希望,被治愈了。
影片不连贯,非常的断续。
是因为PTSD患者的精神状态就是这样。
患者脑子里会不停突然跳出对他来讲有打击的或特别在意的画面。
患者的思维也是非常的跳跃的。
影片表现的非常专业。
影片的黑白与彩色是反映主角的心境与情绪的。
影片表现的也很贴切,可以帮助观众理解女孩的情绪。
有需要的朋友,我还是建议可以去看一下这部电影,对于心理问题的治疗,对于人生的感悟,以及自我存在的价值等许多问题都有所帮助。
导演的一些与心理十分契合的新颖的表现手法,看似怪异难懂,其实这些手法却更能使观众身临其境,更贴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帮助观众更好的理解主人公,理解电影。
但是需要观众有一定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也需要观众静下心来,认真体会。
“为什么?
” “什么为什么?
““带着一只龙虾从拉萨开车去明岛灯塔,如果没有合理的解释,我们将对龙虾做无害化处理。
”“啊,什么是无害化处理?
” 她不屑一顾的脸,突然紧张了起来,双手撑住了审讯室的双面玻璃,好像是像想起来某个下午,自己对男人的质问。
“为什么你非要去海里?
”“你知道你在海里尝试自杀了吗?
”那个男人是谁?
这大概不重要。
反正这个世界上没有有一个人是真正的个体,但是又全部都自以为是,赋予自己独特意义,或者是抄袭伪造了自己的独特意义。
当她继续上路,撞进了更多人的人生,每个人都在遇到自己的“偶然”,简直就像是一次次薛定谔盒子的打开,造出了多维宇宙:“只是出去几天的离家少年永远的留在了云南”,“意外怀孕的少女选择了不要杀人“,”不存在的灯塔在某些人眼里出现,但是他却不屑一顾“,”想去探望奶奶的年轻喇嘛接受了奶奶check out,check in去了下个旅店“,”骑白马的士兵等待未知的老师,直到他自己准备好了。
“所有人埋头于执念中,活在自己的人生,也不管愿意不愿意,只能就继续在路上。
因为哪怕按下了esc键,恐怕也只能进入下个关卡。
不知道这一场2个小时的大梦,是否是模仿了唐卡。
展现了一些密语。
如果我可以做到,希望自己能清醒地、客观地、不害怕地,继续旅行。
记《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一就很期待把里面的歌的音源通通放出来窦靖童好美 她是这次的音乐总监嘿 七月与安生的那首it’s not a crime 爱了好久 二在观影过程中 无数次想control z 或者control x这么纠结了三四次 才肯静下心来好好欣赏我很就很久没有进电影院了 这一次又是自己一个人三我最喜欢的大概是假发老头👴和央吉假发老头说 我是个秃子 我不需要戴假发欺骗自己央吉是我自己猜测的她代表着离开和自由 电影里说 孩子并不是追随父母的 她有自己的事要做央吉在家里墙上有她的寻人启事 可除了寻人启事 也没什么了 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 放到海海人生里来讲 也是必然的一次 无数次旅行我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类型的电影好也罢 懒也罢 强词夺理也罢最起码 我在看的时候 跟着音乐 跟着画面 开心的笑过最起码 这将近一个月的曲折好像得到了一丝丝共情四其实 这世上本没有可以渡过的河能过去的 都是自己想渡的
跟主角窦靖童一样充斥着所谓前卫意识形态的构图外表却毫无过多可以咀嚼的内在,显然导演属于文艺片看多了形而上把构图照搬就觉得能拍出大片的那类,跟窦靖童蛮搭调的。
下映前赶来看了还是开心的。结尾part好棒(突然穿越的低俗小说那里简直哈哈哈哈wtf。身份这个转折挺好的(而且姬仔们应该很开心了(王志文出来吓一跳)前面虾视角和被抓要笑死了hhh。但中间像动物园那里好沉闷~然后换车那里也太posh了。而且整体视角还是好外宾,特别对民族展示的地方。但整体还是挺喜欢的就还是加星吧(评分搞到整个预期值很低了hh
乱乱乱,但是我觉得好多对话很有道理😂
抓虾少女窦靖童的藏漂流水账。男友是虾,旅行是梦,电影给我偏头痛。窦靖童灵气不如她妈,但媒婆痣很有特色...
#2021上影节第二部,抢到有见面会的加场,见到主创,窦靖童好可爱啊。很文艺,关于醒觉的哲思有共鸣。镜头惊喜。有些有意思的构图。音乐不错。主演很有感觉,有几个配角有点垮。有时候画面突然刺眼,音乐突然刺耳,各种重低音音效令人不适。有个镜头完全是重庆森林即视感。到后半段,我在影院里坐立不安,可以说有点煎熬,节奏垮掉。
童童才华无限!
落泪了,没意外就是我2021院线最佳。虾好还是你好,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虾很乖,不会跑,死也死在我怀里,可我爱的虾是你,可你不是虾。我一直想有那么一个人,在我面前,在我怀里,在我手中,跳海,跳海,泡泡浴,自杀,纠缠,救我,无处可去,只属于我,但是没有,没有人会属于我,虾也死了,老头疯了,我相信有灯塔,没人信有灯塔,所有人都说没有,老头说有,我相信他。没有人会属于我,到最后只剩我自己,所有人都从我车上下去,他们留下了什么,又带走了什么,最后没有人记得,只有你时时出现在我身边,提醒我,没有人,也没有海。
一種新型的類型片:x國特色主義靈修片。(絕對是)代表作來說完全值得更高的分數⋯
映后主持人:看电影节的新片就像开盲盒……高情商。SIFF05
有两个优点 画面拍得很好看 窦靖童长在我的审美上
比心宗萨仁波切!愿更多人看懂
绝了。音乐和画面都太美了。而且很有佛教智慧。大爱。随便截一屏幕都是电脑背景。
往好了说 要是环境好点 可能能把大飞片拍的更清楚点 现在觉得一个西藏片公路片充满了上海agent气息 对景片光影的关注抢走了电影感受 所有的镜头都缺少内容的落地 志文出来是致敬周末情人么 。。这片子可能还是应该早拍30年
全程飞到不知道在搞什么,但是又很自恰,让我想到过去旅行的经历,颠倒迷乱,短暂地遇到很多人又被他们的生活给推开,思想和躯干都变成重生的养分。不过每个人物的意味还是都蛮明显的,反复的对照嚼出来的内核也挺令人放松,就是结尾突然变得有点仓促,处理方式虽然也能对上如同梦境一样非连续的前情,但也使想要传递出来的那种顿悟感变得非常弱。出于人和自我的情感比起预告片的那种宗教的神秘感还是会有落差,但总体而言还算喜欢,3.5归4。
电影院睡着过两次,这次和地球最后的夜晚,假文艺式自我意淫- -|||文字很傻
这片不赖,有种90年代的感觉,但内容是反90年代的,一种在不允许真表达的环境下出产的一部真的没表达的视觉怪胎,特别有代表性,很难逃脱。
李孟桥处女长片。放飞自我,用力过猛。《听见她说》的《失眠人的梦》成了脱缰野马。
喜欢
先标记一下 空了再来详细地骂
#IFFR2021#要是MV再拍长点可能能忍住不打一星…中国的年轻导演们,你们什么时候能学会让手下的角色说人话啊?就算做不到,可不可以不抄坂元裕二台词啊?很难吗?隐喻和摄影手法应该为搭建骨架服务,而不是指挥角色像无头苍蝇一样行动。就算是片子里最核心的inner struggle也是以一种极不真诚、流于表面的方式处理,拍这么一部架空藏地题材跟《摆渡人》有什么区别??ps映后谈看得也很火大,感觉导演真的不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仿佛回到论文答辩现场,这么拍片真的不行,我很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