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声明

Disclaimer,索命书(港)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凯文·克莱恩,萨莎·拜伦·科恩,莱丝利·曼维尔,路易斯·帕特里奇,莱拉·乔治,郑浩妍,柯蒂·斯密特-麦菲,因迪拉·瓦玛,Whitney Kehinde,优素福

类型:电视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意大利语年份:2024

《免责声明》剧照

免责声明 剧照 NO.1免责声明 剧照 NO.2免责声明 剧照 NO.3免责声明 剧照 NO.4免责声明 剧照 NO.5免责声明 剧照 NO.6免责声明 剧照 NO.13免责声明 剧照 NO.14免责声明 剧照 NO.15免责声明 剧照 NO.16免责声明 剧照 NO.17免责声明 剧照 NO.18免责声明 剧照 NO.19免责声明 剧照 NO.20

《免责声明》剧情介绍

免责声明电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剧改编自蕾妮·奈特的同名小说。 著名记者Catherine Ravenscroft(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因揭露他人的不端行为而声名鹊起。在收到一位不知名作者的小说后,她惊恐地发现自己就是书中的主角,而这个故事揭露了自己最黑暗的秘密。 在Catherine争分夺秒揭开作者真实身份的过程中,她不得不直面过去,以免它毁掉自己的生活,毁掉自己与丈夫Robert(萨莎·拜伦·科恩 Sacha Baron Cohen 饰)、儿子Nicholas(柯蒂·斯密特-麦菲 Kodi Smit-McPhee 饰)的关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在她们眼中从路人角色开始的探索英雄谭四重唱老爸老妈的浪漫史第六季刺刀英雄DNA复制人换挡第一季投篮之星黑暗度日勉强永乐英雄儿女此路朝上第二季安娜的战争杨德财征婚好汉两个半第十二季纸牌屋第五季疯子西蒙娜:世纪之旅车神蜡笔小新:呼风唤雨!黄金的间谍大作战我的恋人有点迷蔷花,红莲伪装大师1:维多女人东京放置食堂复仇女神握住我的手妖幻三重奏因性而别淡蓝琥珀我是猎手

《免责声明》长篇影评

 1 ) 还行。仅此而已

自我感受:嗯…是我有问题吗?

我没觉得有法律错误,这是一种道德谴责(用一种很以恶制恶的方式复仇),没有到需要毁掉一个人的程度。

她对于男孩真的到了操纵的程度吗?

到现在为止,我依然觉得女主角虽然对自己的儿子似乎有明显的控制欲,并且似乎对男孩也只是抱着一种一夜情似的态度,但我暂时无法把这种‘身败名裂’式的复仇与女主角对于男孩的影响联系在一起。

(警告⚠️包含剧透)ep.1-4 剧评:双线叙事的手法,一条线是关于男孩在意大利的见闻 (同时也是男孩母亲秘密撰写的小说《完美陌生人》的影视化呈现,这其中包含的女主角凯瑟琳的“秘密”),一条线则是多年后的现在,男孩死去很久之后,男孩的母亲也去世了,而他的父亲则发现了母亲秘密撰写的小说以及儿子拍下的女人的照片。

父亲将过去儿子溺死在意大利的原因归结于妻子的小说中的女人(同时也是现实里已经功成名就的女人凯瑟琳),并且希望她能经历自己经历的痛苦,于是借此复仇。

故事很早就已经解开了两人的身份关系,双线叙述一方面是父亲的视角关于如何“复仇”(从开头女主角获得邮寄的书籍,联系朋友出版,去女主角儿子所在的店里偷偷将书留给女主角的儿子,邮寄到女主角丈夫的公司等)另一部分则是凯瑟琳的自白(第一人称),事情如何失控,她的内心想法。

能明显感觉到小说的痕迹,因为自白的部分实际上如果在原著小说里肯定是非常精细的,但是处理在剧集但是处理在剧集中反而有些刻意。

我能确认这部戏能吸引到较高的收视率,一方面第一条线叙事中香艳场景颇多,第一幕就是男孩与女孩doi真的我都愣了一下(还有后面和年轻的凯瑟琳的部分也是)另一方面,第二条线中男孩的父亲为了复仇将小说出版,甚至邮寄给凯瑟琳,刻意伪装成顾客送给凯瑟琳的儿子,还偷偷带着照片邮寄给凯瑟琳的丈夫。

正如他描述的,这是一颗颗炸弹缓慢引爆的过程,并且这条线里基本上每个人的部分都非常考验个人演技(心理上的起伏,但表情上没有太多大开大合),整体上很精彩。

我客观上期待后面如何破局,但有些失望于没有预告片展示的那么悬疑感十足,具有推理性。

不过原著小说的评分非常高,为了不剧透并没有阅读原著,期待后面会有的反转。

EP. 5-7剧评:反转集中在后两集,但是收束的太快了(前面有一定的线索但很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感觉大部分观众能猜到故事发展。

结尾的"不原谅"是体现出了真正的女性的韧性,以及作为一个母亲,到底能付出多少为了她的孩子。

整体上因为是小说改编完成度是很不错的,但是确实太满了,对于观众而言没有太多的解读空间。

完成度没问题,但在电影节观看对我而言是有点略微失望的,这如果是在电视机或者流媒体,我大概是会看完的。

 2 ) 人性剧本杀(有剧透)

尝试还原一下当晚的场景。

一家人去意大利渡假,家境优渥的无脑白男丈夫 罗伯特,普通阶级上嫁的美貌妻子 凯瑟琳,5岁的金发阳光小白崽 尼可,此时丈夫因事必须离开,留下妻子带着小儿子继续玩耍。

此时,美貌妻子的心理是很矛盾的,一方面计划打乱了,一家人的假期变成了一个人带娃,另一方面,又有一丝脱离了多年婚姻捆绑,独自渡假的释放,交杂在一起,经过意大利沙滩阳光的滤镜,一切都很微妙。

百般聊赖,感觉到炽热的目光,抬头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年轻男孩正在盯着自己,血脉喷张,似乎还在偷拍。

莫名的有点欢喜,这种久违的,被渴望的,被年轻荷尔蒙燃烧的感觉,赤裸裸的,没有掩饰。

此时小白崽过来找妈妈,拉回现实,带着尼可走到海边,但不由得作作起来。

接下来,有意无意的接触,在酒吧最终他们搭上话,19岁的乔纳森表达了自己了的倾慕之情, 凯瑟琳表示感谢但并没有接受,酒精的刺激和闪烁的灯光烘托着他们之间的暧昧,上升旋转。

带了一杯酒, 凯瑟琳意犹未尽的回到房间。

转动钥匙打开门的手,停留,但并没有拔下来,嘴角难掩的笑意,期待,害怕,微蹙的额头,不知道将发生什么, 就这样,让一切自然的发展吧,凯瑟琳想着。

哄好尼可,回到自己房间,阳台方向的海风吹进来撩动发丝, 凯瑟琳啜着酒,想像着,兴奋着,害怕着,带有一些羞愧和期待,害怕他来,但多少有些违心。

慢慢的房门被打开, 凯瑟琳捂住自己的嘴,怕吵醒儿子,压低声说道,“你怎么进来的?

请你出去!

” 接下来,半推半就,乔纳森“强行” 与 凯瑟琳发生了关系,结束后他提出要拍下照片留作纪念,以后不再打扰她们的生活。

第二天,疲惫的凯瑟琳在沙滩上睡着了,等他醒来,尼可已经在大海中置身危险,陆续有人去营救,也包括乔纳森。

19岁的蓬勃的身体泡在冰冷的海水里,再也没有生气,凯瑟琳想着,这是再好不过的结局了吧,冲动的少年,现在我原谅你强暴了我,昨夜的旖旎成为了我俩的秘密,眼角流下了泪水,为了自己的幸运,也为了自己的卑鄙。

---我不相信凯瑟琳,更不相信南希。

这场关于人性讨论的大型剧本杀里 ,没有人是无辜的。

乔纳森父母深知儿子的问题(遗物里的东西,女友的提前离开,女友家里的反对等佐证),强行洗白加滤镜,讳莫如深,加罪于他人。

母亲南希对于儿子的爱,过于沉溺,有很强的保护欲,占有欲(对于女友的不喜欢,对儿子的依恋,文稿中对于凯瑟琳撩乔纳森的描述等佐证),父亲斯蒂芬听信南希话 ,不加分析的玩弄人心,执着的想惩罚所谓的毁了他家庭的人。

凯瑟琳的丈夫显然有着很强的性焦虑和家庭身份缺位,作为丈夫应尽的责任,作为父亲应有的陪伴,通通没有到位,在隐隐的心虚情绪之下,轻易的被人挑拨,利用。

得知妻子的“罪行”后,杀伐果断,立即叫车送走,驱逐出现有的生活,对于所谓揭露罪行的死者父亲,又表示出理解怜悯,畏首畏尾。

儿子尼可从可爱开朗的小白崽,转向忧郁颓废的毒虫,中间显然发生过什么。

父亲把母亲赶出家门,无法坦诚直面这个问题,甚至骗一个20多岁的儿子是母亲出差了,遮遮掩掩,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凯瑟琳作为一个上嫁的美女,事业也成功,这种头脑和段位为什么会在被揭发,被威胁之后唯唯诺诺,支支吾吾呢?

明明是死无对证局,为什么会如此狼狈呢?

就算真是有些难言之隐不好说,当局面已经失控,还三缄其口,不肯说出哪怕是推脱的故事,这又解决了什么问题呢?

其余芸芸众生,唯利视图,各怀鬼胎的行事,实则被人玩弄利用,各取所需。

-有一个问题我想提出来,当丈夫得知妻子是被“强暴”而不是“出轨”时,松了口气,他释然了,而对于妻子来说,意味着丈夫宁可接受她遭遇了非法的虐待,都好过她一次婚外性。

这多讽刺又多现实。

--片子整体还不错,节奏有点拖沓了,演员都不错,推荐可看。

 3 ) 缺点很明显,但优点也很突出

墨西哥大导演远渡重洋,拍了一部水土不服的女性主义向悬疑剧。

虽然这剧本身没什么烧脑悬念可言,而且只有最后一集大女主爽了一把,其他时候每一集都想掐死老头和老公,但不影响我给它打四星。

因为Catherine这个角色很少见,也很重要。

欲扬先抑 —— 很多台词明显可以看出来编剧是个没在伦敦生活过的外国人,比如英国人从不会称呼对方“matey”;jisoo就算是个韩国人,说出“You are so cancelled!”也尬得让人脚趾抓地。

某些情节也有漏洞,比如老头两次想给Nicolas注射毒药都没有被医护人员发现,给Catherine下药那么大的动静在碾药片居然也没有被注意到。

除此之外,除了大魔王、扮演年轻Catherine的Leila和扮演Jonathan的Louis,很多演员的演技并不自然,甚至有些用力过猛,比如Stephen和校长老头。

但两位年轻演员尤其出色,把虚构情节演绎得活色生香,也把现实回忆还原得冰冷刺骨。

旁白很妙,Catherine总是客观的第二人称,但Stephen却是主观的第一视角,这也在反映两人不同版本回忆的虚实程度。

情节方面,最后一集必然是冲击力最强。

Catherine在老头家终于第一次直面自己的伤痛回忆时,言语间的勇气、坚定与真诚让我震颤。

她不惧回忆细节,但二十年无法抚平性暴力在灵魂深处留下的刻痕,于是她选择直面对强奸犯的仇恨,直言不讳想让他死。

那种决绝让人心疼。

当她说到自己其实在被侵犯后留下了足够的证据和取样,但因为行凶者的意外身亡而决定抹去这一切时,我突然间发现我至今还没有在影视作品里没见过这样的形象:她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母亲和妻子,但更是一位沉着而智慧的女性。

二十年后拿新闻奖并不让人惊奇,她早已显现出这一品质。

最解气的,莫过于当窝囊废老公得知真相后寻求谅解,Catherine温柔地说:不可能。

“It’s almost like you are relieved that I was raped.”硬气!

爱死!

当然也是这个女人,做出了影史上最恶心也最好笑的冰咖啡。

 4 ) 总结:真相部分说服力很低。

《Disclaimer》其实说不上好看也说不上不好看,很多情节我都不想用“人性是复杂的“说辞来解释。

一些notes:(含剧透)⭐剧里的男性:一个自以为是,软弱,没用的老公替儿子报复的猥琐大叔,忘记一切(我感觉根本不可能目睹的真相)只想躺平的毒虫儿子,精力无限的qj犯学生.....二十年后共同加害一位女性......使其身败名裂,好在最好女性靠自己站起来。

⭐男孩拍的女主的sex照片真的很欲,很美,很joy,以至于开头看的时候我完全相信男孩带给了女主非常不一样的enjoyable&refresh的x体验,看到真相揭露的时候,仍然无法相信,太牵强了,眼神,表情,伤痕,布景....这些都可以再照片中隐晦渲染丝丝真相的,但是并没有,导致qj的真相很牵强。

⭐有人对男孩qj了女主,第二天又冲去救她的儿子觉得很不理解。

其实救人行为指向性没那么大,可能他只是一时善心大发,其实谁他都会去救,而不是因为女主的关系,这么想的话,这个部分剧情不算bug。

⭐男孩的父亲心里一直筹划着复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全程一股子狠劲都没看到,反而看到的是一个洋洋得意的猥suo老男人的形象,在玩自己设计的游戏,目的是毁掉一个女人,这太不对劲了。

⭐女主的儿子无意掉进大叔的圈套中,在他的引导下读了那本以母亲为主角的书,还跟大叔一起骂其中女子slut之类的恶言,很难理解他曾经亲眼看到母亲被qj的画面但是一点都没想起来,即使PTSD想忘记,这么多年没提及也确实忘差不多了,但我是不相信在这么大的导火索记忆还是一点没回来?

⭐结尾很好!

最终女主没有原谅丈夫,自己逐渐从往事中走出来,可能放在国内拍或者现实生活中,两个人肯定还在凑合过日子,会将更多注意力安放在儿子身上,尽管儿子已经废了(毒虫)但是剧里很明确男性离开了,留下女性和儿子回到过去,走进创伤,再一起走出来,很好的设定。

“我不原谅”好像一把复仇的利刃,支撑女性挺拔的站起来了。

⭐cate的年轻扮演者太美腻了!

性感与青春交织的那种少妇魅力,可太迷人了⭐Lesley Manville 演了男孩的妈妈,嘿嘿是我喜欢的演员⭐cate最后一集的演技全剧最佳!!

⭐总结:真相部分说服力很低。。。

 5 ) 导演和女主,总有一个确实有问题

看到老头开始烧照片的时候,觉得这部剧是两三星水平,为了反转而反转,逻辑关系混乱。

看到照片中的小男孩,发现原来是四星水平,因为证明女主说的也只是一面之词,变成了罗生门式故事,正如没理由完全相信小说一样,有什么理由完全相信女主说的话呢,毕竟逻辑关系明摆在那里,觉得原来剧集要表达的是眼见为虚,耳听也为虚,永远不要全盘接受任何主观的灌输。

但是打完分看到一些主流评论,非常疑惑,剧集什么时候变成了女性主义叙事,都默认女主的反转发言其实才是真相?

想了一下,发现如果女主说的是实话,那就是烂剧一部,但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是烂剧之前,还是愿意相信呈现出来的都是有意为之。

为什么?

因为如果女主说的是真的,那即使能理解事后不报警、处理了本来留存的证据,其他的几乎就没有能用逻辑来解释的东西了:(1)为什么前一天经受如此伤害之后,第二天依旧出海游玩?

(2)为什么前一晚还在持刀威胁,毫无同理心的歹徒,第二天奋不顾身救昨天自己威胁的人质?

只是因为人性复杂?

(3)为什么第一次见到颠倒黑白的小说,完全没有意识到报复的危险、澄清的必要?

仍存侥幸不会指名道姓、并且触及身边人?

(4)即使(3)是合理的,在面对丈夫甩出照片,明显误解情绪失控时,还不澄清,还不解释,还不报警,有任何合理性?

没有机会开口?

发那么多条短信,说一下“你误解了”,“事实是XXX”,“XXX是谎言不要相信”,“多年隐瞒背后的痛苦与无奈是XXX”就无法做到?

(5)即使(4)还是情有可原,丈夫都收拾好东西把自己扫地出门了,还是听之任之,一走了之?

不解释,不澄清,不做一点沟通努力?

生存本能都消失了?

(6)同事都被诬告影响,工作受到影响,同事兴师问罪,不报警、不解释、不澄清、不重视、带情绪一走了之?

合理吗?

(7)儿子都被老头接触,知道了谎言,住进了医院,生命垂危,依然和丈夫闹矛盾,无法沟通的情况下,还是不解释,不澄清,不解开问题的根源以便能说服丈夫先管孩子?

(8)明知老头都去医院取小孩性命了,和丈夫沟通被拒绝,还是得不到信任的情况下,还是不坦白,不解释,不报警,儿子的命还是没有自己的考量重要?

如果上述这些逻辑硬伤是导演刻意为之,因为结果其实是,女主本来说的也不是都是真的,自己不完全是受害者,通过老头看到照片告诉观众,发现女主说儿子被哄睡,为了不影响儿子顺从歹徒(儿子肯定不可能在屋内)都是假的,说明老头也被女主骗了,前面的逻辑还是能通畅,毕竟就解释了为什么女主不像一个正常受害人一样作出反应。

但是你要是非说导演要表达的是女性主义叙事,女主的反转说的是事实,因为还有什么刀的划痕来佐证、儿子的女友来佐证等等,那我只能说剧集为了输出自己的观点在毫不考虑剧情合理性、逻辑性的情况下拉了一坨大的,还用了近7个小时。

导演和女主,总有一个确实有问题。

 6 ) 更倾向于:两个版本都不是完整的真相

整个故事以还原真相为驱动,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在乎真相是什么。

乔纳森的妈:基于当年的现场搜证和私心美化,写出乔纳森版本。

本人偏执且自我封闭,坚信儿子是善良天真的受害者,忽视一切可能打破上述幻想的证据。

乔纳森的爸:基于妻子的推理幻想,精心策划并实施整场复仇,毁掉凯瑟琳的家庭和事业,并计划杀害尼可拉斯未遂。

凯瑟琳的丈夫:有家族基业但本人能力低下,低自信,可以接受妻子被qj,不能接受妻子跟别人更快乐,别人三言两语就能让他跳反,甚至从不考察话语真实性,说白了就是真相不重要,他只相信满足自身需求的凯瑟琳:家庭和职场中习惯性强势,有暴力倾向(职场霸凌、煽同事耳光、持刀破窗而入、医院动手等),高知表演型人格,资深记者编故事和临场应变力强(为第七集反转的故事版本做铺垫),并没有她讲述的那么爱她的儿子,应该说她爱的只有自己,把其他人视作自己的所有物去维护—————————————1. 尼可拉斯的童年创伤到底是什么?

一个高知富足家庭的独生小孩,如果父母都像他们声称的那样爱他,为何会这样缺爱又低自信?

2. 凯瑟琳版本漏洞:a. 最后一集照片证明,五岁的尼可拉斯走出来看到了他们,并不像凯瑟琳描述版本的一直在小房间的床上,小尼可拉斯是见过乔纳森出现在房间的。

b. 如果乔纳森是单纯为解决需求的暴力qj犯,没有动机冒死去救她的儿子。

c. 照片中的那种欢愉神态,不是被迫临时变脸就能有的。

d. 那把小刀比起凯瑟琳的战斗力有点过于儿戏。

3. 乔纳森暴力间接证据:女友在旅途中突然离开的真实原因被乔纳森的妈妈美化改写,现实中双方发生过争执,后来两方妈妈通话的氛围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愤怒且不想再有任何联系,合理推测同样被暴力侵犯—————————————两个版本的故事都不是完整的真相,但可以拼凑出真相。

【以下纯属推测,如与事实相符,是算好的】1. 凯瑟琳和乔纳森都有暴力倾向,但当时他们都看上了对方,所以跳过了强迫环节,房门钥匙是给的,算是双方自愿意志下发生的,照片的欢愉是真的2. 乔纳森尸体手臂上的叉型刀疤在凯瑟琳的故事版本有,在乔的版本却没有提及,因为这是儿子暴力情趣的一部分(舔伤口血),乔的妈妈无法想象这部分3. 乔纳森迷恋上凯瑟琳是真的,他想要有后续,所以才会冒死去救她的儿子。

而凯瑟琳只想一夜情不想影响家庭,这也是漠视乔死亡的理由4. 尼可拉斯的童年创伤,一是撞见妈妈出轨和那次溺水,二是长期的胁迫式教育和感受被忽视,他知道妈妈并没有那么在乎他,所以他和同样需要认可的爸爸更有共同语言每个人都在真相之上编故事,以达成自我暴行的合理化。

每个人都是受害者,也是施暴人。

 7 ) 所有被你诟病的,正是这部剧想说的

几乎悄无声息地,《免责声明》就快播完了,似乎没有引起什么声浪,热度比当初的《戴洛奇小镇》等『女性主义剧』差了不少。

大概因为这部剧没有把性别标签贴在表面上,甚至它的叙事诡计欺骗性太强,让观众失去了耐心。

其实,这部剧想要引起关注的,恰恰是恶评所指向的。

如果你觉得Catherine用言语和行为勾引Jonathan的段落除了尺度毫无意义,甚至尴尬至极;或者相反,你被极度唤起,瘫软在地。

那就对了。

因为这是业余作者、Jonathan母亲愿意相信的故事版本:儿子永远天真纯良毫无抵抗力,蛇蝎女极具魅惑吐着信子蜿蜒而来。

一部人物扁平的地摊文学有多么漏洞百出,这场戏自然就有多么让人脚趾抠地。

暖黄的滤镜是母亲偏执病态的溺爱,和人们匮乏的想象力。

因为坏女人的故事太容易了。

太容易摆上书店的畅销书架,太容易在人群里传播,太容易被对号入座。

以至于没人看得到这故事显而易见的拙劣。

漂亮富有的人妻一定很寂寞吧;职场成功女性的上位史一定没那么简单吧;她不愿说出真相,一定因为她心虚吧。

蛇蝎女是一种奇特的投射。

她们异常美丽,黑洞般吸引奋不顾身的男人,她们几乎没有弱点,也没有真情,欲望旺盛并不择手段,而且总能全身而退。

女人鄙视她们,同时嫉妒她们;男人害怕被她们吞噬,又希望一辈子能遇上她们一次,暗暗地,还想毁了她们。

作为女人不贞,作为母亲失职,作为人道德低下(恶毒),这套女性指控干脆利落即刻生效,所以Jonathan的母亲凭几张照片就能炮制出一串看似合理的因果,而他的父亲毫不怀疑地照单全收。

父亲通过亡妻的旧衣化身,参与了这场女性对女性的猎巫。

而归根到底,这还是男性对女性的手刃——Jonathan成长为一个混蛋,除了他母亲『爱男』使然……那他母亲又为什么爱男呢?

罢了。

如果你觉得这喋喋不休的旁白实在太烦人太低级太偷懒,像电视诗朗诵一样把人物的内心翻译出来。

那就对了。

因为真相总是在多个视角的嘈杂声部中忽明忽暗。

如果我们真的能听到事件中每个角色的内心os,同时搭配另一个客观的上帝视角进行解说、质疑、判断,或许就再也不会有误会,不会有『反转』,不会有暧昧和晦暗。

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有永远解不开的谜团,永远看不到的暗面,因为每个人的视角都太有限了,每个人又都太自以为是也太胆怯了,永远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

『我』能看到对方在会面中仓惶逃走的狼狈和冷酷,『我』看不到对方想给死者家属留下一丝体面的大度和善意;『我』能看到我的同事恃才傲物,一言不合就对上司大打出手;『我』看不到男上司像嗜血的鲨鱼,闻到女下属私生活中一点破绽,就死咬不放。

『我』能看到我的太太沉沦在失独的巨大悲痛中无法自拔;『我』看不到她的偏执、控制和带给其他人的压迫感。

『我』能看到我被妻子欺骗多年的愤怒和无辜,『我』看不到我脆弱的男性尊严和去势恐惧。

可是,『我』又有什么错呢?

这个故事中的每个旁观者,都可以为自己的一叶障目进行免责声明:不知者,不为怪。

然而只有Catherine没有免责的权力,不论站出来澄清陈年旧痛,还是闭上眼迎接兜头而来的脏水;无论与丈夫和解,还是另起炉灶,受伤害都是必然的结局。

到底是哪出问题了呢?

【2024.11.9补充】针对评论区有关于『爱男』相关表述的异议,我在这里稍作补充说明:其实写作本文时我也感觉这个说法不妥,主要是流行词汇往往有过度简化的嫌疑。

然而深夜急于成文,没能进行展开。

或许应该这样讲,Nancy是一位『厌女』的女性。

文本中给出的支持很多,除了对Catherine的揣测,Nancy两次与Jonathan的女朋友Sasha家人联络,两次都认为Sasha不是什么好货,但儿子没有半点问题。

不仅如此,她在小说中把Sasha描绘成另一个荡妇,Jonathan根本无法满足对方泛滥的需求。

小说甚至还恶毒地让Sasha的亲戚『惨死』在车轮下(特别提到被压扁了),如此一来Sasha离开的理由成了不可抗力,通过这种方式维护儿子的完美人设。

关于女性为何也会厌女,一言以蔽之,这是女性处于性别不平等的结构中,很容易形成的认知。

具体的原因可以参看市面上许多女性主义书籍,在此不做理论上的阐释,还是回到剧集的文本,来看看Jonathan的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

情节中很容易看出,Nancy在家庭中是强势的一方,指挥丈夫,对外张罗,以儿子为精神支柱,是一类典型的母亲形象。

有种说法,说强势的母亲会毁掉家庭,但实际上,强势的母亲背后,往往有一个不作为、不负责的丈夫。

强势是不得已而为之,是安全感匮乏的表现。

Steven如他自己所言,是软弱的。

儿子死后,家庭实际已经名存实亡。

在Steven的叙述中,Nancy始终无法自拔,而自己必须挣钱养家,无暇顾及妻子,两人渐行渐远。

但事实是否如此,Steven是否努力挽回过两人的关系,还是通过逃避妻子来逃避儿子已死的事实?

又或者,两人的关系早已像许多家庭一样,全靠子女维持?

这些我们不得而知,但值得思索。

Nancy的强势终归是虚弱的,她的癌症不如说是隐喻意义上的:一个女人的自我被母职全面侵占,她的生命全靠家庭维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与之相比,Catherine是更『新』的女性。

随着剧集进展,我们发现Catherine时常显得狼狈,在职场和家庭都是。

她根本不是小说中写的那样游刃有余;相反,她恰恰是那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因为小说中的形象是经过男性中心主义认知模式揉搓的『巫女』,现实中的女性有太多软肋,不可能强悍得那样毫无破绽。

Catherine的进步之处在于,她具备强烈的自我意识,她承认也许不会为儿子跳火海、挡子弹,但她仍然用巨大的勇气和牺牲保护着儿子;她很清醒,她及时留下物证,她一眼看穿男同事的不怀好意,也犀利地指出丈夫的心理:『相比我从别人那儿获得欢愉,我被侵犯反而更容易接受』;甚至,她还试图保护过另一位母亲。

【2024.11.11补充:本剧的立意我已基本在第一版中讲清,下文的补充已经和文本有一点距离了,有些地方或许有过度解读之嫌,权且一看吧。

】看到有一些新思路,说Cath讲的故事难道就是真相的全部吗?

她讲的不也是从她个人视角出发的版本吗?

和Nancy的小说,老头儿Steven的回忆,有什么两样呢?

诚然,剧集一开头就提示了“叙事的力量”,但我想这里指的是,被“刻板印象裹挟的叙事”的力量,“先入为主的叙事”的力量。

我始终不认为主创的立意是要做一个质疑叙事可靠性的悬疑剧,说实话这种创意太滥,除了导向虚无主义,没有任何建树。

主创想要探讨的是女性的处境,这在当下来看更有意义,而且还需要继续说,多说,深入地说。

剧中的两个家庭带有某种对位关系。

前面讲了Cath和Nancy两个人物的对比,但我并不是在进行高下的区分,她们更像“新”“旧”两代女性,面临类似的问题,但觉醒的程度不同。

现在我想再聊聊两位丈夫,Robert和Steven两人都似乎处在一个“女强男弱”的家庭权力关系结构中,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觉得未必,甚至两个人都不称职。

Steven和Robert内心都信奉一套泾渭分明的性别秩序。

Steven送给儿子一把刀,这个物象已足够明显。

如果非要扯弗洛伊德,那么刀和相机都有某种阳具入侵的隐喻。

(但我真不想扯那么远)或者还有更明显的,Steven在医院对关心他的护士说:“你是个好女人”,潜台词是,你这样温柔关照的女人才算本分,而那时他明明已经得知真相。

Robert可以说对儿子一无所知,以为只要跟儿子看看球赛就是亲密无间;他在家庭度假期间因为工作提前离开,却可以口口声声指责Cath“缺席家庭20年”。

这不就是那种,只负责陪孩子玩,不负责换尿布;认为带孩子是妈妈一个人的事的自私爸爸吗?

他当着儿子的面半强迫地把Cath扫地出门,甚至在叫出租车这点小事上耍心眼,有够卑鄙,和Steven的一系列操作别无二致。

Steven看起来对Nancy十分温柔,但家里的冰箱坏了这么久,他从来不修;失去儿子后,他也没有帮Nancy渡过难关,我认为这是一种passive aggressive:我有些恐惧你,我不会公开违抗你,但我会用曲折的方式拒绝你。

这种心理的另一个表现是拒绝对话,他和Robert在各自的关系里都没有和伴侣进行过真正深入的谈话,他们后来也从来不给Cath解释的机会。

再发表一个诛心之论吧。

Nancy确实写了小说,可是她毕竟没有拿给Steven看过,也没有授权将它公之于众。

我甚至认为,这部小说是Nancy在将死之时,对自己进行的一次心灵疗愈:让一个奇情故事,承载着自己不现实的期待,达成代偿性的情感发泄。

这一点,与前面所述Nancy的厌女并不矛盾,并且有更深的悲剧色彩:只有极孤独的人,才会用这样的方法处理悲痛。

Steven做的是什么呢?

他是行动派,他把亡妻留下的小说,作为一系列疯狂策划的底本。

剥开这复仇行为的正义外表,下面是不是也藏着他自己的死亡恐惧,他想要在垂暮之年做一点事情,延续自己生命之烛的意味?

如果可以理解这一点,也就可以理解Jonathan为什么既是罪犯又是英雄。

这两个身份并不矛盾,它们都是从自私出发的、“自我证明”的冲动,代表着男性的“生命力”。

剧集中,Nancy和Cath有过一次短促的对质,与之对位的,是Steven和Robert在医院电梯前的那次对质,堪称点睛之笔。

Robert:你为什么不先问问呢?

Steven:那你又为什么不呢?

如果说Cath代表新一代女性,已经比Nancy更加成熟、清醒和坚定,那么很遗憾,Robert和Steven只是一个灵魂的两个皮囊。

 8 ) 厌女的母亲

作者 神棍糊 20240109 (公众号神棍糊的小海滩)执着于母亲身份的女人们几乎都是厌女的。

通过塑造好母亲好妻子的形象极力贬低不为人母不为人妻的放荡坏女人。

自己把自己当工具,别人就也不能幸免。

坏女人蛇蝎心肠,坏女人打擦边球,坏女人勾引自己害羞纯真的乖宝宝,坏女人和自己抢子宫,更可恶的坏女人是压根没有子宫,男人想挂都挂不上去。

这样的女人多可恶啊,母亲们说。

不知道正是你歇斯底里的你儿你儿才把你儿推进黑洞的。

每个舔脚妈的儿子体内都住着一个断奶就要死的巨婴。

《免责声明/Disclaimer (2024)》中的Nancy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享受着儿子给自己的绝对关注。

爸爸是消失的,妈妈很开心。

儿子的女朋友永远是错的,宝贝儿子不会犯错。

直到儿子的相机里出现别的女人,出现了那个骚货,才让妈妈怒火中烧。

于是在她带上一抹黄金旧色彩的笔下她的儿子被牺牲了。

嗯,是被,这个字一定要强调。

儿子不会主动做什么事,只会被做什么事。

人们说这是母爱,这是母亲的哀悼,我看着是母子乱伦。

悲剧也是一场可笑悲剧。

坏女人是通过母亲们的嘴出来的,参与荡妇羞辱的男性不过是被阉割掉的棋子而已。

母亲,才是这个父权社会的权力最高位,而且不知道自己是被像架傀儡一样架上去的毁神对象。

这些母亲们厌女也不代表她们就爱男。

舔男可不是爱男,就像捧杀母亲和爱女之间一点关系都没有。

她们谁也不爱,既不把自己当个人,也无法把别人当个人。

这部剧中的男性在我的雷达里没有一位没有被父权文化阉割。

好女人首先得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只属于自己,纯洁温柔会照顾人,没有自己的欲望,把自己放在家人后面的本分女人。

抱着这些观点来审判,来赞扬,甚至来爱女性的男性又迂腐又软弱,压根不算什么男人。

剧中两位把女性当工具的居家好男人根本无法让女人产生欲望,反正我无法产生。

连自己爸妈都搞不定,连自己性别都看不懂的笨蛋,我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性魅力。

可能他们自己也知道吧,所以极其害怕自己被妈妈抛弃,被妈妈比较。

没有自知带来的眼瞎,只会让人叹息。

儿子到底看见了什么?

看见了妈妈的淫荡吗?

Cathy的丈夫怒火中烧。

我要保护我的儿子不受到那个肮脏毒妇的迫害,爸爸想。

我要使用计谋拉拢儿子战队,不要理那个只顾着自己爽的女人了。

她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缺席了儿子的成长,这一切都是她的错。

爸爸和Nancy的眼瞎老头是一伙的,想杀人的时候采取的方式都是一样:妈妈爱男人超过爱你,妈妈不想保护你,因为妈妈从来就没爱过你,你就是个弃婴。

结果复制了他爸的脑残儿子就华丽丽倒下了。

妈妈居然不属于自己这件事,无法让眼瞎男平复。

有人去研究过母亲吗?

真正的把她这个人从母职里拽出来研究过她的矛盾,她的欲望,她的人生吗?

没有。

她就是个子宫。

所以当人们对Cath进行羞辱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怀疑过,包括她的丈夫。

Cath之前也没有研究过自己的母亲。

母亲总是坚强的,总是有爱的。

母亲就是母亲。

在Cath对妈妈说出那些从未对任何人说出的故事后,看起来沉睡中的母亲握住了她的手,这才是母亲对母亲啊,而不是用母亲这个身份去绑架他人。

人类社会的母爱文化太有毒了。

就算Nancy笔下的故事是真的,是一名已婚妇女和自己儿子发生了婚外情,又怎么了?

大众杀死一名女性的武器除了荡妇羞辱就没别的了吗?

除了“你不是个合格的母亲”就没别的了吗?

Cath这个明明很好的母亲配合着用母亲这个身份绑架了自己一辈子。

什么差点让孩子淹死,自己没能进入冰冷的海水救儿子,就罪大恶极?

我也想活命,我不想牺牲自己,这不是人之常情吗?

我被强暴了我还要羞耻?

退一万说就算我是出轨了我就要羞耻?

哪来那么多应该,责任,义务,做不到就要羞耻。

人类真的是自找折磨,自找痛苦。

好在Cath最后站起来了:你宁愿接受我是被强暴了,都无法接受别的男人能带给我欢愉这件事,让我无法原谅你,再见。

相比之下,《我的唯一/My One and Only (2009)》里的两个儿子就超可爱。

大概因为妈妈是个流浪的妈妈,永远不看后视镜的妈妈,儿子犯傻就和他们硬刚的妈妈。

她对男人说,我不确定我还爱不爱你,但我可以肯定我不需要你了。

所以最后跑掉的儿子才会在红河谷的音乐里说,这是我的家,我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们最终都会发现,我们不会因为需要和人在一起,而是因为爱。

只有爱才是值得的,其他的都可以随风而去。

全能自恋世界的根源就在母爱,就在把女人当工具当乳房根本不当人的母爱身上。

只有当所有母亲都不是好母亲的时候,男性才能从巨婴状态中解放出来,人类才能从无休止的仇恨与对抗中解放出来。

所以我说女性是希望。

放弃你的女人身份,放弃你的母亲身份,先为了你自己而活,再说去照顾任何人。

没有任何主义可以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以仁义责任之名要求他人进行牺牲,进行剥削:(这个世界活着已经够难了。

养育孩子本身就很辛苦,还要去对付变态学校,变态社会,谁又能保证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好妈妈?

要求自己做一个别人的好妈妈,就是放弃了当自己的好妈妈。

这个世界上最需要你的人是你自己。

是你自己最需要你的无条件母爱,那种无论自己做了什么错事都能接纳自己的爱,不以外界标准来严苛自己的爱。

你需要对自己的同情和爱护,需要那句对自己的对不起。

)做自己的好妈妈,就是要允许自己不是别人的好妈妈(妈宝不是看见妈妈,尊重妈妈,体谅妈妈,爱妈妈。

恰恰相反,妈宝是形容一个人把母亲当作满足自己的产奶工具,否定母亲作为一个人的独立人格。

这个厌女的产生,一部分是来自于整个由成年男性组成的厌女厌男兄弟会对个体的洗脑,一部分来自于身处母亲角色的人对个体的吞噬。

在这种纽带中,孩子既依赖又厌恶母亲(或者是其他作为母亲角色的养育者)作为工具般的存在。

孩子的厌女,除了对养育者本身性别的厌恶,还有其内化了母亲自己对自己的厌恶。

这个母亲,自己就是厌女的。

她只把自己当作一个陷入母亲角色的女性,也就是工具看待,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人看待。

)他首先是个人:阻止个体分化的母爱就是厌女妈宝的孵化器(重发)点击:爱和亲密糊糊是谁重塑自己亲子及教育人格障碍读书看剧笔记世界的真相聊天咨询服务

 9 ) 男人那些可怜的自尊心啊

果然还是男人懂男人啊,讽刺起来辛辣不留情面。

故事始于常规——对于女性的荡妇羞辱,是的,对手用一本小说和一组照片率先主张凯特·布兰切特饰演的凯瑟琳在20年前曾出轨一名19岁男性。

凯瑟琳的丈夫,罗伯特,在知晓妻子的行为之后都在想些什么呢?

——在那本写妻子的出轨故事的小说里,他的身份无足轻重,没有名字,只是所谓“丈夫”的笼统称谓,他感到自己被忽视了,没人在意他的感受和存在。

——他在香艳照片里看到妻子的欲望与张扬,但他深刻感受到那些性魅力与他毫无关系,或者是从未与他有过关系,而是来自另一个男人,他感到自卑和焦灼。

——他收起照片但仍然想着妻子,并非出自于一些复杂的情感,而是想起自己的性经验也许不足于妻子,自卑的情绪深化。

——他一遍又一遍的想着妻子的出轨对象,担心对方会在性上比较、假装,自卑走向了嫉妒;原本自信于自己带给妻子无限愉悦,此刻只感觉到被欺骗。

——情绪走向不可控,这个二十几年不曾管教过儿子的父亲,却突然想到要做慈父,希望由此获得在儿子面前的自尊和威严。

——富人家的好孩子罗伯特,在公交上品味同行者,通过一名疲惫不堪的女性定义好女人(没有虚荣心,没时间搞外遇耍心机),又通过一名建筑工人承认自己“伪君子”,这种程度的表白又加重了入骨的伪善,这种居高临下的真诚看不起着这一切,在憎恨为何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他愤恨、后悔,不愿面对这一切,结果和责任都不愿承担,甚至翻出当年家人劝阻的话来甩锅,如此吵起架来还夹杂着在性方面的不自信。

(笑是的,从头到尾没有讨论过爱情,罗伯特从未在心里或者口头上问过妻子是否爱自己或者那个男孩,全然思考自己那些可怜的自尊。

时至今日我还是热衷于谈论爱情,当我见到我的各种各样状态的女朋友们,始终在聊着爱情。

直到最后,发现所谓爱情,似乎真的只有女性在意。

想起我年轻的小老板,前妻出轨离婚后甚至在某个场合下甚至打了男方,曾一度被传为爱情佳话,直到很久后他再婚了,我又再问起他这个打架事件:——“是爱吗?

还是自尊?

”——“自尊。

”轻飘飘的的两个字。

有些男人,就是如此轻易的走进社会的规则里,直至成为无爱之人。

 10 ) 主打一个没证据

乔纳森的妈妈凭几张照片臆断女主对其儿子见死不救,女主靠口述悲惨经历但是证据被自己销毁,谁也不知道真相是什么。

但是我作为观众来说,看了六集的铺垫以后,尚且觉得最后一集也可能是女主在撒谎,为什么乔纳森的爸爸在被妻子洗脑以后,就凭女主辩解几句就相信自己的儿子是恶魔呢?

一个19岁的年轻人去意大利旅行,海滩上看到个美女,突然间就色从胆边生,持刀入室强奸3小时半;第二天继续去海边玩,顺便救了个遇难的男孩,多好的心理素质、多好的体能、多么割裂的人格、多么不可思议的故事。

《免责声明》短评

Must avoid being naive as a woman in this world. 好几次被trigger,对痛苦的表现太细腻了。

5分钟前
  • 布依葵
  • 推荐

E1三条线混剪,再加点悬疑,这就是我爱看的故事。e3剧情似乎慢了些,有些已经概述过的剧情又仔仔细细地展开来讲了遍,主线都没怎么推进。e4两夫妇让我想到我的中年丧子的领导,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怎么样。长满杂草的院子,化成一缸绿水的鱼缸,从此没有阳光的房子,夫妇俩无言地在屋里看电视,妈妈住进了儿子的房间。一个人带孩子太累了,难免睡着,好在有热情的意大利人。直到这一集,故事仍然很简单,并没太多波折和悬疑。凯特的戏份远没有年轻版凯特多。想他死和杀死他还是差挺远的,她也没做什么大错事,后面三集还能拍啥,高开低走的概率很大。e5复仇行动四两拨千斤得有点过于简单。一言不合就发小视频网暴人的世界没意思,与古典新闻学的价值观相悖。尼古拉斯这低教育程度有钱仔也挺可怜的。

9分钟前
  • 中年危机谢腾飞
  • 推荐

最重要的铺垫就是死者的染发女友对他的意外身故显得极其冷漠,甚至拒绝与其母直接对话,隐去不表的评价令死者的母亲极端愤怒,可见披露了关键真相,母亲的推论文本自此变成一纸空谈,这也是死者父亲从未从她口中听说这茬的主要原因,全片最有意思的点就在于片尾照片细节所展现的可能性,最终成为被救儿童后来性格的主要成因

13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就凭最后一集 我要给他打负一分 观众看起来很好骗吗

15分钟前
  • 蓝脸的关公
  • 很差

太矫情了,节奏又慢,看的让人百无聊赖。屁大点事,磨叽那么久!

18分钟前
  • 恐龙抗狼我没K
  • 较差

这什么玩意

21分钟前
  • 腥风血雨
  • 很差

四集弃

24分钟前
  • morado
  • 较差

一帧一帧画面解释给我听是有什么毛病啊……

25分钟前
  • authornana
  • 较差

精美的画面和高超的调度也掩盖不了叙事上的懒散,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无休止的旁白填满,它当然具有文学性,卡隆可能在拍一种很新的东西——搭配表演的有声书。当把反转压到最后一集再回看前面,其塑造的悬疑依旧是单向的,好的一面是,这更强力地表现了一场对成功女性的当代猎巫是如何完成的,可惜同样也挤压了观众们的思考空间。荡妇羞辱和绿帽焦虑都是老生常谈但永远有效,而我最喜欢的则是结尾终于在爆发过之后所燃烬的烟灰一般的绝望,虽然我认为做得还不够,都到这种程度了,母子情就不需要重新审视吗?3.5.

26分钟前
  • 薄荷清柚
  • 还行

“电视剧感”

29分钟前
  • 还行

果然:苹果出品,老登男凝。两分给各位演技

30分钟前
  • 陈一二
  • 较差

故事的精彩如果与结局反转有关,那就应该更有力的描述两个版本的对比,女性在故事中承受的一切痛苦就这么被轻描淡写的带过了。而这种荡妇羞辱的讽刺感也没有达到效果,反而还是满足了观众对女性的意淫,重申了对女人出轨一夜情的旧叙事,这种不适感真的不喜欢。剧里的白男们确实拍出了让人恶心的感觉,太蠢太自大了。

33分钟前
  • Sindroms
  • 还行

故事还可以,拍的问题比较多,首先三段时空平行叙事把故事讲的稀碎,甚至还出现过单独的时间线导致观影感受及其割裂,导演肯定也知道这个问题,于是加入了一大堆的旁白,结果是导致更乱了。。。另外最不能接受的就是女主换人,使得故事讲的更乱了,前半部分大尺度的戏份其实完全可以砍掉,让大魔王全程出演多好。

37分钟前
  • 孑然殇逝
  • 还行

伦敦电影节主创映后。画面是真的美。音效一定是好好做了环绕声,所以应该带着AirPods Pro听。感觉是为了流媒体的属性,逼着故事必须到最后一集后半集才揭晓真相,所以前面巨拖,最后半集慌张都完包袱结束。不知道是不是被平台逼得哎。办公室同事告诉我说sacha是演borat的时候我都傻了。凯特布兰切特这个角色简直就是蓝色茉莉加塔尔除以二,这类角色已经印在她身上了,所以一定是来赚监制钱的吧。

39分钟前
  • jeanyoo
  • 还行

烂尾烂片 简单来说就是死无对证没有结局 靠观众给结果 这跟真正意义的开放性结局是两回事 真正的开放性结局其实是有结果的 只是不给你拍完 让你把好的或者不好的结局脑补延续完 这种所谓开放结局就是死无对证的烂尾 没有什么特别的逻辑存在

43分钟前
  • 11
  • 很差

怪不得前半部分乔纳森眼神清澈单纯又愚蠢,母亲的意淫太过具体,就是铺垫的细节太少,让结尾的转折显得有些生硬。

48分钟前
  • Muggle、佑。
  • 还行

烂尾了

49分钟前
  • 去码头整点薯条
  • 还行

好烂的剧本浪费大魔王演技,就只讲这么一件事能车轱辘7集简直比国产剧还拖沓。编剧竟然用最没有说服力的方式来论证女主清白(自述),而且其他人马上180度转弯无痛接受了,这让看了女主被折磨了6集的我好像一个白痴。

51分钟前
  • PinkSubmarine
  • 较差

最后一集反转的质量,完全对不起这个班底的精工细作和七集的篇幅。女主角被死去少年的爹实施了舆论攻击后,她的家庭和事业全线崩溃,但在前六集里迟迟不肯向周围的人道明自己所知的真相,直到最后一集和少年老爹对峙的时候才肯说,真是为了故事运行牺牲了人物合理性。而至于(前六集)版本A与(第七集)版本B两个真相还原制造的反转,其水准堪比井柏然今年的那部悬疑剧《新生》,就是A里白的在B颠倒成黑的,黑的颠倒成白的罢了,毫无技术性的反转写作。此外这个剧海量画外音与内心独白的泛滥实在是用力过猛,生怕观众看不懂剧情和人物心理。勉强为卡隆华丽的视听和布兰切特保持水准的表演加一星吧。(演年轻阶段糕糕的女演员勾引人时的演技好像摩尔啊真的笑死了:眼神迷离、嘴唇微张...)

53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还行

不如直接拍av,这剧情完全没法看啊,一开始以为是为了掩饰出轨故意杀人,后面发现死人跟出轨没有关系啊,男的为了救孩子自己溺死了最多算见义勇为啊,家里老头跑出来复仇就很牵强,而且这种一夜情式出轨没人知道就过去了呀,这罗伯特能怪到自己性无能也是个神人了。总体观感剧情稀碎,摄影顶级,第一幕日落时火车上打炮感觉挺浪漫的,以后尝试一下

54分钟前
  • track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