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所有的文章,感慨太多,感想也太多,评论不少,分析没有,彼此之间也没有讨论。
盛放是谁?
评论还不错,加点分析更好。
《致橡树》反复出现,其意义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角色层面上平行处理人物情节关系与(生命)意义关系;二是在结构层面上处理文本叙事与价值标记。
这是一部让我看的心潮澎湃的片子。
在反映那个年代的片子里,第一次看到这样一部终于不是在说北京顽主或者北大荒下乡的题材。
这只是发生在一个海滨小县城,被冠以“东海”之名的一个工厂里的故事。
与下乡无关,与参军无关,与军区大院无关,我终于看到一群乐于干事情甚至是干事业的年轻人,而不仅仅是成天吃喝玩乐打架拍婆子。
只可惜结局处理的薄了,不然堪称完美。
小丁儿死了,死的很突兀,也许编剧的用意是一定要用她的死才能撬开郑伯涛的嘴知道当年爆炸案的真相,然而这“真相”却如此的苍白,甚至可以说是不合逻辑。
我从来不懂诗歌,也不喜欢,尤其是现代诗。
于是贯穿全片的那首《致橡树》,最初招致我很多的反感,我想如果是我在工厂里,来个女大学生动不动让我们朗诵什么树,我一定是很反对的。
直到严师傅对晓星说“你是一棵树,玉刚不是树,他只是树旁边的一棵小草。
阳光雨露都让你吸收了,他怎么办啊”——至此我才明白这首诗在片子中的意义。
片中在各个部分用各种手法表现了这首诗,表演的、调侃的、正式的、认真的……闻安考上大学,他们念这首诗,片子的最后一刻,玉刚还是念这首诗,然后轻轻一笑“你男朋友是诗人”。
想段玉刚,那便是我年轻时心中白马王子的完美形象,有能耐,仗义,热情,对朋友肝胆相照。
如果我是小丁,我也一定会无法自拔的爱上他。
有时候我会拿段玉刚与《血色浪漫》中的钟跃民相比,他们很像,仗义、热情、聪明、有本事。
但段玉刚比钟跃民更性情,更真实,遇到爱的人,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说“我爱你”,但对于不爱的人,段玉刚是一句过分的话都不说,起根儿上就明确的告诉你,我拿你当哥们儿,当妹妹。
你即便是再好的姑娘,对我再多么的好,我也不会跟你有一丝暧昧。
这也是我最欣赏段玉刚的地方。
八十年代初,我还是牙牙学语的时候,我对那个年代青年男女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甚了解,但至少成年之后的我,最欣赏段玉刚这种丝毫不拖泥带水的男人。
玉刚这样对闻安说“唾沫钉钉,尿尿砸坑,这才是爷们儿”,没错,这就是段玉刚,我最欣赏的爷们儿。
满晓星,不得不说,我并没有多么的欣赏这个人物。
在这部片子众多精彩的角色中,晓星这个角色并不突出。
同样是高干的子女,她不像周晓白那么任性,也不像李白玲那样张狂。
她只是一个性格热情、积极上进,同时理智有学识的一个漂亮大学生。
对于自由奔放的段玉刚,这个刻画出来的满晓星能收得住他,并没有让我特别的信服。
丁惠茹,引用前面一位朋友的评价,“好女人是一所学校,男人在那里成长。
段玉刚、闻安、郑伯涛三个男人都因为她而成长。
”——片子里的小丁儿,是个了不起的女人,她承受了很多痛苦,她倔强,她挣扎,她与不公的命运抗挣,片子一开头,面对老皮的侮辱,她先是忍气吞声,忍不下去了便与之撕扯,就像在撕扯不公的命运。
然而即便是如此泼辣如此倔强的一个女子,面对感情,面对所爱的人,依然不能平静。
她一心一意的喜欢段玉刚4年,即使明知没有结果,即使被人嘲笑,她也义无反顾。
在医院的长椅上,趁玉刚睡着了,把他的头搬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笑着告诉别人,这是我丈夫,我们在看护我公公,我丈夫平时对我特别好……那一刻,她满脸幸福的笑,让人看着心疼。
涉及到玉刚的事情,她没办法冷静,甚至时常是面目狰狞,她敏感的像个小刺猬防备着满晓星,她也勇敢的在任何人面前尽己所能去维护段玉刚,她告诉严主任,厂里要是对玉刚处理不公,我今儿晚上就卷着铺盖卷住到皮军家去。
在她眼里,那个顶天立地,替她拔闯的段玉刚同样也需要自己的保护。
有时候觉得,跟玉刚在一起的小丁,其实一点都不可爱,她满眼满脑子都是段玉刚,心里就把段玉刚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而其实人家根本跟她没有关系。
但只要不涉及到段玉刚,她是多么好的一个女人。
他们到晃悠家去劝说未来丈母娘,小丁爽朗的拉着老太太说帮新娘子做衣服,她的爽快一下子就感染了那个不开通的老太太;我还记得,玉刚找几个朋友来帮忙打家俱,几个哥们儿一看到小丁就说“嫂子好”,小丁大声笑着说“我不是嫂子,嫂子在娘家呢”;还有胖曹为了闯进澡堂子的事骂了小丁,转天小丁就跑去找胖曹,说“曹姐帮我看看这衣服怎么样”……小丁那泼辣爽快的性格着实招人喜欢。
就像晃悠说的,“谁要是不懂得你的好,那就是他傻”。
这样一个倔强的姑娘,倔强的爱着一个男人,最终一定是要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痛苦才能化茧成蝶。
当从牛角尖里钻出来,当她说把那个男人当成哥哥一样待,一个成熟大气平静的丁惠茹回到我们面前,“是我心目中的女神”。
我必须要说一下晃悠,这是个让我非常喜欢的人物。
我知道,年轻时的我会喜欢段玉刚这样的男人,而现在的我明白,嫁人一定要嫁晃悠这样的男人。
跟晃悠比,段玉刚他们就是一群根本没长大的小P孩。
晃悠稳重老实,同样也讲义气。
他不张扬,但同样坚定倔强。
面对秦光明,他不卑不亢,也不会义气用事,只是用坚定的眼神看着他,用坚决的口气告诉他,“我自己的事情,我已经决定了”“我知道什么时候我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在秦光明眼里,虽然拿不住段玉刚,但他知道如何激怒他,可是,对于晃悠,秦光明一点辙也没有,既不能控制他,却也不能激怒他。
在我眼里,晃悠是个完美的男人形象。。。。。。。
现在眼眶子浅啊,看这片子,从头到尾不知哭湿了几多纸巾。
而所有人物之间的情谊最让我感动。
总觉得那种单纯的深厚的友情现在很难再见到了。
他们可以为了朋友的事去拼命,也会为了哥们儿压抑自己的感情。
这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和《阳光灿烂的日子》那帮混蛋们的情感要珍贵太多太多。
文/小小yumiko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年代。
正是因为一场“文革”的结束让整个八十年代陷入了一场反思之中,而在这场反思中正是以伟大的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改革开放而显得愈加的强烈。
整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高速发展,而在这场发展中那些弄潮儿有的走向了成功有的则走入了深渊,当个人自由被得到极大的尊重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也走向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正是有这么一群人,生活在八十年的改革春风之中,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斥着来自各个国家的稀罕玩意儿,在他们的工作中也面临着先进技术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
对于这个相对纯真的年代来说,爱情总是让我们那么的回味,而《我们的80年代》诉说的正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有友情都能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表现的极其深刻,《我们的80年代》,这是谁的80年代。
通过片子我们得知这个80年代属于60和70后生人,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念和理想的追求是我们这些80后根本无法启迪的。
虽然看似他们的生活比较古板,但是他们内心中或者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一样的骚,而且这种骚更多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闷骚。
在片中的人物中他们的军大褂有一种别样的潮流风格,而他们这一代人到了今天或许他们的衣服价值不菲,但是总是感觉和地摊货一样廉价。
只是他们身上的很多优点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学到的,这就是80年代给予他们的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任性,没有这么一代人就没有我们这些80后的幸福。
就这部片子而言,他在拍的是一种从八十年代走过来的人的一种集体记忆,只有这种集体记忆在历史的某个阶段被呈现的时候才能体现出价值。
而且用一首舒婷的《致橡树》很好的融入了片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热血、愤世嫉俗,敢作敢为的文艺小青年,一个年代人总会被落上所属年代的印记,而我们没有这种经历那段历史的人只能通过这种作品去了解他们不为我们认同的东西。
还记得那首李谷一老师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其中那句“属于你,属于我们,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这首歌无处不表达了对于八十年代的热爱,改革开放的顺利实施让中国人知道了自己的落后,而对于受到文革影响的一代人来说改革就意味着一切从头再来,如何在这场换血中拔得头筹成为了这一代人为之思考的问题。
而历史告诉了我们混乱年代需要的是勇气,而和平年代需要的智慧。
片子已开头两个主角就在一场斗殴中相遇,最初的相遇总是美好的,混战中,段玉刚将满晓星的手臂拉扯得脱了臼,还没发现。
不顾而去。
秦光明及时出现,带着满晓星赶去医院。
这个头发梳得一纹不乱,白衬衫上还有着崭新褶痕的车间副主任文质彬彬,细心周到,体贴入微,让人如沐春风。
当然,他的春风只吹向部分人。
片中自始至终都有一个不解的悬念,就是关于那场车间爆炸的问题,其中就牵扯到了阴险狡诈的秦光明,而且这个悬念贯穿片子的始终,最让人压抑的就是明明我们观众已经明白了罪魁祸首正是秦光明但是我们有只能看着他升官发财好一快活。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不是被小人陷害,而是明知道他是小人而没能力将其绳之以法。
在这部三十多集的片子中知道片子最后才把真相昭告天下,收尾收的有些潦草,这个秦光明的死是必须的,但是不足以让我们观众解恨,对于秦光明的形象塑造是非常成功的,至少我恨他恨的咬牙切齿,而且演员演的也很出色,很好的把握了这种伪君子的生存状态。
如果说选一个最主要人物的话他毫无疑问的是一个中坚力量,所有的矛盾冲突都与这个角色有关。
不得不承认那个年代的爱情才叫做纯洁,没有任何的奇思幻想,每个人的爱情都给我们一种纯洁踏实的感觉,而且这种爱情不是建立在一种物质之上的。
由爱情而生,又以爱情为主终结,这样的片子才是得知回味的,人物形象的塑造让整部片子充满了很多回味的地方。
这部电视剧草草收场也未必是个无奈之举,八十年代人的困惑是我们现在根本无法去解释的,或许你不了解自己的父辈在他们年轻时期的浪漫史,或许你无法了解如今你的父母为何有那种让你无法理解的想法,那么请关注这部片子,他会让你了解他们那代人的浪漫与激情,让你在剧中体验一下年轻的那个他。
刚看完,恰巧昨天晚上同学聚会。
一番唏嘘。
因为结婚生子,搬迁离开的,只剩我一个女生。
红酒没有喝完,半夜我拎着酒瓶回家。
一边走一边想哭。
一桌八个人。
五个人离婚,一个在结婚前被人甩了。
只剩我和小唐还在坚守阵地。
恰巧当初在班上,我是班长,小唐是团支部书记。
他们笑,你们果然是领导。
最后的阵地你们坚守了。
我也笑,说好。
今天咱们立个规矩,二婚只喝喜酒,不包钱。
小唐说,我也快了。
小李同学,你加油!
去你们的,你们一婚的酒,我刚喝一年不到。
都要喝二婚的。
我当下真想骂娘。
骂了又怎样。
离了就离了。
《我们的八十年代》严格来说,是讲父母辈的事儿。
我八一年出生的。
那会儿父母们正风华正貌。
最爱这剧的就是人物性格完整。
不全部是美好的。
即使男主角段玉刚,也有他冲动处理事情的缺陷部分。
可是,关键时刻,就是抱成团。
其实有一个片断,是化工厂要爆炸,所有人都要冲向车间去关阀门,我办公室的小姑娘看到这里,说这也太瞎编了。
我笑,说回家问你父母。
在那个年代,公共财产高于一切。
人就是这么单纯。
我小时候家里没啥房。
我们全家挤在工厂车间的二楼办公室旁边的一个20平方的小屋。
每天早上被厂车间机器运转的声音吵醒。
看着工人满身油污,笑容单纯,说话言语不修饰,可是不影响他们疼爱我。
看见我就会扔花生糖给我吃。
看电视剧时,总会想起那些。
如今集体主义正在消亡。
国营企业在减少,大工厂在减少。
公务员被骂了三辈子。
各自关着小门,各自过着日子。
大凡失了火,地了震,似乎才会彼此关爱。
我悲观的想问题了。
时代在推进,谁也回不去。
下午,猫一直哭。
当下,我真想扔她进湖洗洗。
我问她,你还记得,当初你最爱的东西吗?
你还在坚持你画画的梦想吗?
她说,我的梦想,我早扔进了太平洋。
好吧。
至少你们还在。
头疼。
好女人是一所学校,男人在那里成长。
段玉刚、闻安、郑伯涛三个男人都因为她而成长。
她代表了女人的全部角色,像姐姐,像妻子,也像母亲。
她经历了人间的世态炎凉,经历了生与死,给我们阐释了人生的全部意义。
她拥有女人全部的优点:她心地善良,她心灵手巧,她深明大义,她也有柔弱的一面,但她超级有忍耐力,是我心中完美的女性。
丁慧茹,我爱你!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晃悠VS小猫晃悠,本名黄优,任帅饰演。
这是这部剧集里我唯一熟悉的演员——别笑,夏雨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居然没有看过,左小青的《天道》,我家先生买了碟,家里的人轮番看了好几遍,偏偏就我一直抽不出时间,只看了个开头:一开头,她就挂了。
故事以倒叙的方式进行。
一直出演村官的张洪杰老先生,由于我关注农村题材比较少,竟然也没有印象。
不过,他的戏真好,赞一个。
事实上,这部戏中很多人的戏都非常非常好,且由于我对大多数人都没有印象,所以接受起人物来一点干扰和障碍都无。
现在看到夏雨照片的第一反应就是:“啊!
段玉刚!
”但是,任帅不同。
从《闯关东》开始神交,到《生死线》片场相逢,由网友落地为实体。
且,在《生死线》组里,他是除了子煜千米以外,给我照顾最多的那个人。
跟他现场的时候,我笑着说:“帅哥,今天我是你助理,帮你拎椅子。
”结果,那张椅子由帅哥拎进拎出,却几乎一直我在坐;我忘了带剧本,看帅哥的;衣服薄了,穿帅哥的;没烟了,抽帅哥的;收工以后,还和帅哥、岳暘等人一块吃饭去……呀,在这里再感叹一次,横店那家熏肉煎饼着实不错,谢谢帅哥。
是的,我们已经是很熟悉的朋友,在一次又一次的长谈中,连他喜欢抽什么烟,家里有几口人,老婆孩子爸爸妈妈的爱好职业都已经熟极而流。
这样一个情况,使我在看戏之前,有期待,亦有担忧——我怕我会只记得任帅,不记得人物。
可是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忧实在是太多余了。
这部三十三集的戏看下来,我想下次见到帅哥的时候,搞不好我会脱口而出:“晃悠哥!
你来啦,玉刚呢?
”是的,看了《我们的八十年代》我才真正知道,任帅的戏到底有多好。
想想看,为《闯关东》写评的时候,震三江是我最心仪的人物之一,几乎看得完全痴掉;《生死线》的时候,我看了两遍小说,两遍剧本,又到机房看了剪辑,后来又看了一个六集的粗剪本,古烁这个形象也已经深深地镌刻进脑海;而如前所说,和演员本人也几乎熟成了哥们儿。
在这样复杂的心理前建构上,再见那张脸,我居然尽忘前尘,只知道他是晃悠,说真的,这很难很难很难。
晃悠,天海化工厂三盐组四车间的组长,年纪比周围的小青年们都大一点,是这一群人中最稳重的那一个。
第一集,四车间里所有人围在一起看玉刚和老兄弟打赌,只有他在一旁磨一把什么工具。
镜头给他的,是一个从下往上的小仰角,看得见一张专注的脸,和着背景后工友们快活的吵吵,很沉静的表情。
可是,这不是一个不合群的人,相反,他是他们中间最温和最温暖的那一个。
玉刚和老兄弟打赌结果出来,说:“晃悠,这个月的困难补助归我了啊。
”晃悠扬起大半张脸,眼睛里全是笑意:“行啊,只要你们俩不打架就行。
” 这就是晃悠,在热热闹闹的四车间,在飞扬着青春,遭遇着困难的四车间,在那火热喧嚣的背景中,他安静于一旁,有时似乎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然,他就象是此间的空气,存在于呼吸之间。
他与段玉刚,一动一静,一显一隐,在严师傅走后,构成四车间的精神支柱。
也构成那个年代工人风貌的两个不同侧面。
在前面数集中,晃悠展现给大家看的,似乎都仅仅是一个兄长的模样。
温和得就象一滴水。
这样的人,这样的温和,在戏里也好,在现实的人生当中也好,常常会被误认为懦弱。
觉得似乎是中国人那种固有的“不惹事”的主。
可是,剧情越深入,这个人物展现给我们的层次就越丰富——晃悠,温和细心的晃悠,事实上和玉刚一样有血性和正义感,重情重义,骨子里有着自己的原则和坚持。
这是一个“外圆内方,外柔内刚”的中国人的典型。
这一点,一直要到20集以后,秦光明提名晃悠当车间副主任那一段才看得出来。
秦光明之所以会提名晃悠,是因为侯厂长有把严师傅调回四车间的设想。
这在秦光明来说,无异于灾难。
他花了那么多心血才把严师傅挤走,断断不能让这座山再压在头上。
于是,明知道晃悠和段玉刚的关系,他还是提名让晃悠作车间副主任,以缓解四车间当时管理不力的危机。
同时,他也希望通过提拔晃悠,离间其和玉刚的关系——晃悠和玉刚都不是神,也非完人,晃悠成为车间副主任,还是由他秦光明一力推举的车间副主任,会在这两个最铁的哥们儿之间,埋下不和的种子。
他们俩的关系就再也不会无懈可击。
只是,秦光明低估了晃悠,低估了其内在的方和内心的刚。
是的,对于能当上车间副主任,晃悠是高兴的,如果说不高兴就太假了。
升迁是喜事,既可以令寡母开心,也可以为周围的人做更多的事——同时,显然,对自己也的确是有好处的。
可是,这高兴并没有冲昏他的头脑。
在秦光明突然将这一大馅饼放在他眼前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为什么是我?
”他首先想到的是秦光明的动机——以晃悠的智慧和他一直冷眼旁观的个性,他太清楚秦光明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秦光明打着官腔说了一大段市恩的话。
他企图用“上进”这个曾经打败了大汪的理由拉拢晃悠,就算不能拉拢吧,至少也让他和玉刚之间不那么自在。
可是,晃悠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玉刚远走深圳去找闻安,丁惠茹住进了医院,晃悠为了他们推迟他的婚礼。
说出推迟婚礼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一如既往,波澜不惊。
在秦光明气急败坏的指责下,他不卑不亢,直指事实真相。
到了后来,玉刚归来,秦光明充分发挥了他的小人天才,又在玉刚面前挑拨离间。
且由于三盐去留这个敏感性的问题,玉刚和晃悠之间产生了误会。
晃悠深深地深深地为之难过,但是他同样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理想——尽管那理想在现在的某些人看来是如此渺小而卑微:“我有我自己的处事方法。
我希望我们这帮兄弟姐妹能够平平安安高高兴兴地干到退休。
”这就是晃悠,似乎永远都不会爆发,永远不会对着领导拍桌子,但却也从来不曾屈服于权力和利益的晃悠。
这样的人,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中坚。
有一次,网友安城从万里之外飞来沪上与我见面。
饭桌上,她心忧我们的文化在这个功利社会下,在这个全球空前融合,强势文化甚嚣尘上的时代迷失方向,我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内敛的民族,有很多人习惯于埋头做事,不善言谈,所以,似乎社会上的声音如那啥那啥之流特别响亮,但那并非国人的全部。
那些人,那些不说话的人,他们一直在,不但存在,而且在努力。
他们才是我们民族的中坚。
”安城拊掌称好,我们双双微笑,大笑。
而今,看了这部戏,我想得又更多了一点:所谓民族的中坚绝非仅仅存在于精英阶层,而是悄悄地,低调地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次,各个角落。
总有那么一些人,有着自己的坚持,有着自己的原则,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思想。
这个,无论是八十年代,还是而今,都永不过时。
所以,尽管晃悠只是一个化工厂一个车间的一个组长,尽管他开始时连高中文凭也没有,尽管他会为了结婚的多少多少条腿几乎愁白头发,但是我愿意我也应该把我的敬意献给他。
在这个和平年代,他们就是民族的脊梁。
除了这些,晃悠和玉刚之间的兄弟情谊也至为动人,在玉刚与晓星的关系出现问题的时候,某一天,他俩在郊外,作一场男人间的谈话,就是“要比贱,我服你。
”那一场,那种友情被彰显得特别温暖,特别美好。
我将那一段反复看了好些遍,每看一遍就傻笑一回,觉出一种单纯的快活——呵,就是图个开心,我看见他们之间的那种交流那种友情我就觉得开心。
相比之下,小猫和大汪的友情就要令我们悲伤一些了——小猫是大汪最铁的哥们儿,是发小。
大汪被秦光明一步一步逼到精神崩溃,小猫一直不离不弃守护在他身旁,无论走到哪里都将他带上,人前人后地维护他,始终如一。
同样,大汪对小猫也是这般:在秦光明舌绽莲花,威逼利诱(顺便说一下,秦光明在洗脑这件事上,简直跟轮子功的某位大神有得一拼)下,大汪都不曾出卖过小猫。
在精神崩溃以后,虽然出院却性格大变以后,他也始终记得小猫是他最好的朋友。
这样的友情真真正正患难与共。
但是,这不是最最最吸引我的那个部分,我认为最好的一处,是在小猫得知因为大汪的告密而导致了小丁的事件以后,他的表现。
他逼着大汪向玉刚坦白,同时又拼命地为他求情。
他说的那一番话,绝没有秦同学所说的那些话那么高屋建瓴,但是却直击我心。
我喜欢这一段,因为这一段,既有这两个哥们儿之间动人的友情,又有小猫自己做人的原则和操守,还有——也正因了小猫是一个这样的人,他才能最终救赎他最好的朋友。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这一部分评说的最后,让我在此刻——啊,又接近凌晨两点半——在这里,为这部戏中温暖的哥们儿情意鼓掌,同时,也问候不知道现在正奔波在哪一地的任帅:帅哥,近来可好?
保重。
放放于沪上,遥致祝福。
我刚出生的年代,仿佛像是在回忆,虽然我几乎对八十年代没有多少回忆,那时候太小了,但是模模糊糊之中,还是感到亲切。
听老一辈人讲,段玉刚的海魂衫还是很流行的,还有自行车、缝纫机那三大件,还有停薪留职、下海等那个时期的特有名词,算来,应该是属于我爸爸妈妈的那个年代。
虽然现在好多人都有私家车,但我还是最怀念小时候坐在老爸自行车直梁上的那个小不点!
整部片子很好看,段玉刚的仗义、满晓星的青纯、大哥哥晃悠的正直、抠门的老兄弟、与此相对比的就是爱拍马屁、一心想当官儿、势力、庸俗的秦光明(真想冲进电视里抽他)……一个个鲜明的形象,饱满的剧情,完美的电视剧,因为我在船厂工作,所以对于技术科、车间还比较了解的,所以更加亲切。
我就是不明白最后一集干嘛安排惠茹出车祸去世?
严师傅已经去世了,拜托,结局皆大欢喜一点,不要太催泪好不好?
剧中关于领导上下级关系的刻画十分真实。
让我不由得思考,自己是秦光明,还是大汪。
我想当官,这点像秦光明;我又没有那么多心机,人也有点懦弱,这点像大汪。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大汪,因为单位领导给我画大饼的样子像极了秦光明拿保全工诱惑大汪当奸细的样子。
但是我也不像秦光明,因为我从没有恶意陷害过别人,也没有为了工作调动不择手段到和一个自己不爱的人结婚从而毁了自己一生的幸福。
人啊,都是有贪念的,谁不想做人上人呢,受到所有人的敬仰和羡慕,享受别人得不到的特殊待遇和成功的快感。
看完这部剧,我真的感慨良多。
尤其不知道自己是秦光明还是大汪。
不论是哪种,都挺悲哀的。
所以看完这部剧我很失落和难过。
原来我多年自诩的优秀到头来没有什么价值,最终都是别人权力角逐的牺牲品。
以前都以为自己是“人民将不惜一切代价”里的人民,最后发现,其实自己是代价。
对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一直有着最为浓重的怀念情结。
总觉得彼时的太阳特别温暖,彼时的人情特别醇厚,彼时的明星也特别光芒万丈。
隔得久了,慢慢认定是回忆情结作祟,因为怀念彼时的天真与烂漫,怀念微微悸动的忐忑,美化与放大了那个时代。
渐渐地,觉得自己老了。
很久前,写下上述文字,只是,写的时候,心里也怀疑这个年代是否真实存在过,亦或这种温暖仅仅存在于我的想象?
因为被《生死线》烦死,下决心抛弃249。
东看看、西看看,却实在看不进新剧去,十月围城也好,闯关东也罢,乃至最后选的美剧,一律入不了脑。
一气之下去看网友推荐的《我们的八十年代》,基本上,对这类电视剧我不抱太大希望,年代不远又不近,细节不真实马上穿帮,可要真实还原,在三年大变样的今天,哪有那么简单?
加诸我自身,对八十年代怀有特殊情结,彼时,家长里短,上海的居住条件真正像72家房客,俺们家当时住亭子间,三层楼里住满无数房客,但,无论是隔壁娘娘晒台纳凉讲鬼故事、还是跑船大哥拿四喇叭给我们孩子听邓丽君,现在想起来,那种暖洋洋仍然能直击心房,叫人酥麻至最深处。
所以,不是不怀疑的,唉,算给任帅面子,看一眼吧。
真是庆幸看了这一眼。
那真是部好剧,第一眼,就让我恍若回到彼时。
那些车间厂房、那些简单衣服、甚至是团委教授的十四步,彼时,以孩子眼光,我全部亲历全然见识过。
而此剧深深、深深打动我的,还有弥漫全剧的温暖、纯净与向上感。
八十年代,之所以叫我如此深爱这般留恋,原就是因着这种气质与这份暖意。
酷似姜文的夏雨,戏好得让人吃惊,而女二号之人选,更是深得我心,当然,我最爱的,还是任帅的晃悠,外冷内热的稳重男,一直是我软档。
最叫我窝心的,是演员们的神情。
统共没有今时今日屏幕上常见的厌倦、冷淡与做作。
他们眼神明亮,笑容纯真,渴望真实,从内心勃发出蓬勃生机来。
当然,故事有点弱,巧合不少,反派之坏也似乎淋漓尽致了点。
慢慢看下去,看看最后是否兜得圆。
急功近利的年代,能遭遇这样一部诚意之作,已足够温暖我心。
那真是个温暖年代,这不是我的错觉,也不是我的怀念,它确实真实存在过。
二十年来,我日日怀念,夜夜思慕的,原来果真是这样一个充满人情味与无限可能的年代,我为曾经遭遇这个年代而深感庆幸,即便,彼时,我仅仅是个小小孩童。
且待我细细品来。
看完之后大家都觉得结局有点不可思议,下丁的死大家觉得可惜,秦光明没死大家觉得不解气小丁不死 郑伯涛就不会想开这样就不会出来揭发秦光明最后不是齐大脑袋说了让秦光明等着被审查么有了科学的数据和大师兄的作证之类的 而且要真想查之前厂里的领导也躲不过去秦光明就真的是玩完了 而且他和他媳妇 嘿嘿...我觉得这个结局不错 我觉得小丁已经获得了她的幸福 她知足了看过不少了 从血色浪漫开始就向往那个时候的生活 直到09年刊的北风 青春 八十年代这几部 都不错 但我从来没有因为一个电视而那么恨一个人秦光明是第一个!! 那个贱简直是到了骨子里了! 我都怀疑这是不是演员的本色出演如果不是那只能说他的演技已经出神入化了,虽然我很欣赏他也知道这只是配合剧情,看我如果现实中看到他的话我会狠揍他一顿的!!!
很怀旧,很喜欢
剧中人物都太恶心了
夏雨可以,剧情有点强行。不管哪个角色,都挺作的。
不太喜欢结局。为什么要让丁惠茹在经历了那么多心酸与艰辛后,还是不能如愿以偿的披上婚纱,去享受苦尽甘来的美好,而是将生命葬送在了无情的车轮下!
爸爸妈妈的年代
还行感觉还不错
很真实,能触动人心的片子。
真羡慕那个年代的爱情和友情。
满车间炸药筒子,吵来吵去,都是屁大的事,左小青很可爱,时不时也变炸药筒子。。。
前面五星,最后十集拖沓无聊,减一星
夏雨挺有男人味儿的
演技不好说,但故事很美。
几年后再次看这部电视剧,发现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逻辑推进还算合理,人物性格鲜明,也不失真。就是结尾有些潦草。
工厂里的事儿,老爸老妈的故事,看得挺激动,不好意思地说,眼泪掉了好几回。就是结尾太仓促了,有些赶。发现夏雨的戏都还不错。左小青也好看
我要是夏玉刚,直接把秦光明搞成半身不遂
正在消亡的集体主义。
夏雨真有姜大爷的样儿,那个年代都很纯真
段玉剛是一棵樹。喜欢那个年代的爱情。
没看下去
段玉刚有时真的很犯浑啊,整体还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