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带有悬疑、推理解谜标签的新番动画中,《虚构推理》应该是最值得期待的一部。
虽然魔幻题材的推理类动画中解谜要素总会被无可避免的弱化,但是本作原作却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日本的神学理念,并将真相置于了合理之下。
魔幻、科幻类的悬疑剧比起其他类别的悬疑(推理)剧有一份危险的便利性。
那就是在解谜的时候不需要严格遵守这个世界的自然法则,有一些无法解释的超常现象发生或者埋下一些令观众无法想象的伏笔的时候,只需要通过魔法、科技或者是其他超常的自然现象就可以自圆其说。
但是这同样是一种高风险的做法,毕竟即使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故事里的角色们仍然需要遵从这个虚构世界里的法则,他们仍然要遵从人性的本色。
而很多这类虚构的作品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这会让角色的行为产生矛盾,让观众在观赏的时候总是有一种矛盾感。
比如《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簿 魔眼收集列车》就是这类失败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虚构》并非融合了西方的幻想并尝试去创造一个奇幻的世界,而是选择了以日本的神学、古代传说作为背景,让整个世界观增加了真实和代入感。
由人心产生的怪物:都市传说、怪异、诅咒……这些在日本文化中有着古老传承、根深蒂固同样带有教育意义和隐喻的符号让人在进行非日常的奇妙观赏中更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点上,就像东野圭吾的故事一样——案件总不是核心,核心是案件背后的人们和他们所构筑的某些东西。
在其他的一些魔幻色彩的悬疑剧,比如说《魔人侦探食脑奈罗》,谜题简单但是并不矛盾,魔幻的设定所带来的冲击性的画面弥补了(或者说掩盖了)解谜的单纯性。
你可以看到这一部作品的内核并不是解谜与社会正义。
没有什么人类情感的魔人侦探,看似粗神经共感能力异常的人类助手和没有记忆,寻找自我的罪犯x。
贯穿整部喜剧推理的核心便是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人“。
又或者比如说致敬坂口安吾的《UN-GO》里,即便是有怪物的存在,但这些怪物并不会影响作为核心的角色们的逻辑与本性。
剧中所讨论的也从来不是真相与绝对的正义。
就如同他在剧中的昵称“败犬侦探”一样,掌握事件真相却无法向世人公开真相,被公开的“真相”从来都只有社会所需要的“真相”。
他一方面极力否认这种做法的正确性,一方面又无法否认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因此只能消极地作一枚反抗的棋子。
在这一部分,《虚构》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怪异的智慧之神”比“败犬侦探”更入世,深知真相和合理的区别。
更像是败犬侦探和会长的结合。
“真相对于社会并非必需品,对于社会大群落来说,需要的只是他们想要的或者是能接受的解释。
”,而琴子则在这之上,更是以仲裁者的身份行走在真相之间。
她只有唯一的目的——便是维持世界的“平衡”。
因此真相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在这层意义上,琴子的逻辑也很符合日本的神学理念。
怪异终究是由人心所成,神亦然。
只是由于男主的出现,琴子在交往中,两个不完全的人在相互依偎中,彼此缺失的部分是否会被弥补,他们又能否重新成“人”还要看故事的发展。
在探讨“何谓人”的主题上,又让人联想到《魔人侦探食脑奈罗》。
当然,除了世界观和关于社会正义的讨论以外,《虚构》还有其他很多的魅力。
角色们本身的魅力(人设)、复古的流行爵士、抛开对于结果的讨论,谜题本身也很有趣。
我并没有看过原作,只是谈谈我对这部动漫的个人感受新番上了一批后我就注意到了《虚构推理》这个名字,感觉会是一个烧脑推理片,但当我看了几集后,感觉...是个恋爱番?
哈哈哈哈哈哈,但不论怎么说女主还是非常可爱的!
以及男主的设定也挺有趣看到现在还有点喜欢男主姐姐,都是厉害的人物啊!
这部番最近的一个故事讲了太多集,感觉有点拖沓了
异度入侵、思维复写、虚构推理……这让我有点搞不懂了😅起码这部虚构推理……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评为推理番呀……嗯看了三集大概了解了世界架构,无感😂大概就是人类由于鬼怪这种东西是超越常识的,所以女主作为人鬼两届的桥梁,负责用虚构的逻辑、事实、推理让任一方放下心来,维持两届平衡但是总有喜欢的受众,不吹不黑~
轻微剧透预警,对观看番剧不影响,可放心食用。
8/10分一开始以为会像是《ID:INVADED》一样一话或两话一个小事件的形式进行,想不到在开头的两话介绍完设定和世界背景后就进入了「钢人七濑」的主事件一直讲到完结。
就剧情来说,还是挺有趣的,女主编故事的严谨程度也令我叹为观止,不过嘛,一直让女主不停地讲讲讲,有时候会觉得有点烦闷。
谣言剧作题材上,我是认为取自于当下信息爆炸网络时代的「谣言」和「网络暴力」的,通过虚构故事,只要足够有趣、能使人相信,那么谣言也能变成现实,网络的言论也能变成一把把刺向当事人的刀。
在网络世界里,人们并不关心那是不是真相,人们只关心话题有没有趣、自己是否认同、是否符合自己世界观,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只要自己相信,那就是真相,在这个时候,谣言变成事实,事实被诬陷为谣言,这种例子数不胜数。
网络暴力同样,在社交平台上对当事人进行人肉、恶言相向的每一位藏在虚拟账户背后的人,也可以通过名为「网络暴力」的形式将网络上的信息攻击实体化,就如「钢人七濑」的诞生过程一般,向现实中的当事人(网络暴力受害者)给以重拳出击,使其社会性死亡,甚至乎生物性死亡。
谣言、网络暴力和言论自由顺带,剧组也在番剧中加了那么一丁点关于「网络言论自由」的讨论,虽然只有一丝,但是配合上上述所说的「谣言」和「网络暴力」一起看,三者联系在一起,的确就是当下我们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追求「言论自由」,另一方面要制止「谣言」和「网络暴力」,这其中的度在哪里,这部番剧给我带来了这么一个问题,而且以其中一种形式给予了一个解决方案,虽然不知道这个方案是否合理,至少在剧作中是暂时成功了。
那么在现实的我们,又是否能找到我们的方案呢?
特别是对「言论自由」这个词特别敏感的某个国度。
感觉后面的剧情呈现全靠主角说的一大堆话推,看小说版估计会感观更好一点。
之前我应该是看过这部番的,但是完全忘了细节。
这次看的时候一直有看过的既视感,但是又因为好奇最后的答案,但又忘了,所以不得不快进着又看了一遍。
剧透给未来可能又忘了又好奇的自己:女主小时候被带走当妖魔鬼怪的“智慧之神”,献出了一腿一眼。
男主小时候因为家族遗留问题,吃了件和人鱼肉。
获得了件选择未来的能力(有限制,只能选择可能性比较大的,且不能是太远的未来),以及因为人鱼肉的长生不老效应,本应死亡前才能选择未来,但之后却能死而复生。
钢人七濑是男主初恋堂姐六花姐搞出来的想象生物,依赖人的口口相传谣言和共同想象生存。
她通过在一个网站编造死于非命的偶像死后变成了会杀人的钢人七濑亡灵,创造了这个想象生物。
女主通过编造一个更吸引人的故事去让网民想象七濑没有变成亡灵来消灭了钢人七濑。
期间男主和六花姐一直在死亡复活以便选择各自想要的未来走向,互相博弈(六花姐也吃了件和人鱼肉,同样拥有选择未来的能力。
她制造钢人七濑是为了验证她可以造神以便自杀解脱)。
这部剧是我下回b站以后追的第一部新番,回顾过去几个月,虽然我没办法完全做到互联网脱敏,心态还没有回到去年,但是相比前几个月我已经好很多了,这部番很具有纪念意义,同时期的异度评分更加高,这部剧却给了我不一样的理解角度。
句号(要少写错别字啊!
)
当今世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的新空间——虚拟网络空间,它也扩宽了国家治理新领域,也为国家治理服务带来了新难题。
互联网让广大群众能够听到更多的声音,看到更远的地方,了解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认识世界。
然而,互联网同样也具有两面性。
跟风、传播虚假信息、诈骗、涉黄等不实信息同样存在。
“钢人七濑” 的故事也体现了网络虚拟空间里舆论的可怕。
“钢人七濑”,是樱川六花以前偶像·七濑花凛的死亡引发的都市传说在网络空间上不断传播,最终变成了会无差别袭击人类的亡灵“钢人七濑”。
樱川六花用互联网作为媒介,引导大家创造出了想象“怪物”,这个过程就像在公共社交平台上发表一些恶意挑衅、不良倾向的引导性话语的人群。
好比疫情遇上了大选,川普特意用中国病毒这一词来代替新冠病毒,将自己抗疫失败甩锅中国,来提升自己支持率。
他的发言和推特内容就是一种恶意引导,虽然之后为了物资不得不改口,但是诋毁言论已经带来不良影响了,外国不明真相的人民开始仇视中国,里面甚至有国会议员、新闻媒体人、记者等更甚至电视台都参与其中,他们有着国际媒体话语权的人,说着没有实际依据的话。
导致国人被歧视。
我们难道不算是受害者吗?
动画的结局以“钢人七濑”的消失,樱川六花失败终了。
樱川六花的惩罚没有被提及。
在“钢人七濑” 的舆论事件中,“钢人七濑”以普通网民的“相信”为粮食,不断地强大,甚至真的袭击了人类。
在现实生活中,这个怪物更像是网络暴力的代言人,没有自己的意识,无法分辨是非,极具攻击性。
被“钢人七濑”无差别的攻击导致死亡刑警何其无辜。
岩永琴子在番剧中无疑是站在正义的一番。
可笑的是她采取的方法是用虚构推理解决。
类比,如果你成为了事件中的一员呢,你会怎么做,你又能怎么做?
在没有琴子的智慧和樱川九郎不死的能力时,大多数人下场可能就是无辜死亡的刑警吧。
琴子一开始就清楚的知道了真相,解决事件的方式并没有披露事情的真相,而是绞尽脑汁让人相信幽灵是不存在的,在这里真相不能够让“钢人七濑”消失,亡灵本就不应该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她的对手是网络上虚无缥缈的声音,是网民天马行空的想象。
幽灵七濑的真相,其实是“想象诞生的怪物”。
这个真相不能使网络上正热议的网民相信,因为真相不够刺激、不够博人眼球,更是因为大家不愿意承认是参与惨案的一份子。
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诋毁往往比解释来的更容易让人相信。
真相得不到认同,那么真相对于这一群人还重要吗?
只要相信就能成为真相。
所以就有了几段虚构的推论,推论的过程让人不再相信亡灵的存在,这比真相来的更加有公信力。
剧中设定充满了现实矛盾。
现今,发生的舆论事件中,部分网民都相信自己是对的,总是站在道德至高点。
尖酸刻薄、恶语相向、出口成脏是言语暴力,无根据的质疑、污蔑同样也是网络语言暴力。
当然网络平台中不乏了追求点击率、引流的网络自媒体。
一些网站、app审核监管里不严也为这些媒体人提供了温床,他们甚至参与其中着力于制造有亮点的新闻,用讨论度浏览量体现成功,从未思考过被迫参与其中人群的想法。
网民是否真的关心真相与结果呢?
并不一定,更多是现实生活中堆积的压力与不快需要宣泄口,互联网的虚拟性让网民能够躲在保护壳的背后露出长獠牙,做出一些从众行为、跟风行为、违法行为。
这无不体现了部分网民法律意识淡薄,考虑不到自己的言论会带来怎样的伤害。
侧面也反映出群众缺少有效的自由表达空间,同时也是个体法律意识的淡薄。
互联网舆论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它会成为黄金王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会成为正义使者手中的利剑斩妖除魔;用不好,它就会成为潘多拉的魔盒,带来灾难。
就像剧中琴子用推论保护大家不被伤害,六花却用它饲养出了一只食人血肉的怪物。
互联网平台中,需要加强官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
对于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应对上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 。
做到公开透明,传统的一刀切的方式,回避问题本身、推卸责任,只会让群众听不到正确的声音,让事态进一步恶化。
官媒应要勇于发声,应对网络舆论,既要善于作为,更要态度坚决、决不能当看客、当沉默者,这样才能起到正确引导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压缩不良信息、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生存空间,营造风朗正气的网络空间。
瞎哔哔完了,之后发现想说的点有点多,又熬夜了,下巴上长了个大痘。
明天好好早起努力生活。
在钢人事件中,琴子的手法是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引导风向,让极少数怀疑者转变为大多数。
因为没有一个人手握证据,所以没人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这个说法是谎言,因此大家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法来相信。
如果短时间内大部分人都对这个都市传说产生质疑,“钢人七濑被打倒”的世界线就更容易被九郎所抓住。
因此就算后续警方通过DNA证明了七濑花凛已死,但网站已经关闭,钢人七濑消失,琴子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我觉得这部作品设定的巧妙之处有二:一是九郎能够抓住自己所期望的世界线的能力,可以把99%转变为100%,就算有少部分的人依然不信琴子的说法,但可以保证“钢人消失”成为必然事件。
二是“操纵人心”这个题材本身。
在影视题材中,“心理学”本身虽然能被客观理论化,但人心依然是主观不可控的,因此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尝试。
而能够创作出大部分观众觉得信服的剧情,也算是城平京的过人之处吧。
前排提示:个人是坚定的1v1党,以下言论可能包含许多主观倾向,有洗白男主的嫌疑。
跟男主感情线有关的一共三个女人:女配纱季、女主岩永、表姐六花。
简单来说纱季小姐是六花的“替身”,但又不完全是。
因为纱季跟六花并没有那么像,只能说是一个类型:高挑漂亮的御姐。
六花姐姐从小到大都没留过长发,而纱季跟男主交往期间一直是长发。
男主说过他对女朋友以外的女性都有点脸盲(第一集解释岩永戴了个贝雷帽他没认出来的时候)。
对于脸盲的男性而言,女性除了比较夸张的体型和穿衣风格之外,头发长短应该是他们区分不同女性的第一特征了。
所以我认为,纱季只是跟六花一个类型,但并不是长得像六花。
男主跟纱季交往期间感情不浓烈,虽然体贴照顾但是感情上过于被动。
可以说纱季是他认为会与自己契合的类型,所以有在认真交往——而他之所以会喜欢这个类型,确实是受六花姐姐影响。
六花姐姐对他的影响是怎么来的呢?
或者说男主是怎么爱上六花的呢?
故事里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只看到小时候六花总是牵着男主的手,带他玩。
对于六花的感情,男主亲口承认他喜欢六花,但是又说“那不是他主观上可以控制的”。
如果在别的故事里,看到这么经典的渣男语录,我就直接弃坑了。
但在这个故事里,介于六花的拥有特殊能力,我觉得还能拯救一下。
回忆里,虽然六花和男主是唯二的两个幸存者,但并没有说他们是同时变异的。
和男主一起吃下妖怪肉的那批人里,活下来的只有他一个。
活下来以后,男主还在好奇琢磨自己的特殊体质的时候(偷偷用树枝扎穿手背),六花已经很淡定地过来牵他的手了。
所以很有可能六花先他一步变异,六花选择了一个“让男主幸存下来给她当舔狗的未来”。
六花姐姐一看就是个专心搞事业的大反派,对男主只有掌控欲和占有欲,并没有要跟男主谈恋爱的意思。
童年与男主相处的时候表情很平淡,一举一动都有点按着设计好的剧本走的感觉。
男主按着这条设计好的路线,如六花所愿地当起了她的舔狗。
但是久了男主也感觉到这姐姐怕不是个好人……所以他说“他有时候希望六花不存在就好了”。
他甚至在心里想过,六花在没吃下妖怪肉之前她的内心也许本来就是个不择手段的魔鬼。
男主虽然对六花产生了依恋,但他的是非价值观还活着。
于是他开始尝试跟别的女生交往,如果能爱上别人,或许他就不用这么受感情和理智的折磨。
六花对此显然很有信心,并未阻止过。
看到男主交往的女朋友跟她是一个类型的,她就满意了,这代表她对男主的影响力一直存在着,没有消失过。
开玩笑,她又不爱男主,男主跟别人交往当然无所谓,只要他还跟以前一样受她掌控就行了。
直到岩永来势汹汹。
这个过于热情主动的富萝莉,让她感受到了危机。
事情开始脱离她的掌控。
她的舔狗,怎么会跟一个与她完全相反的人交往?
六花姐姐不能理解。
她觉得有必要栓一下狗绳了,提出要搬到男主家里住,还说要给他做家务(对舔狗释放暧昧信号),然而不管用。
退而求其次地住进了女主家,与女主接触、相处,近距离观察分析女主,想找出答案。
答案就是岩大忽悠就是她的克星,不仅男主脱离了她的掌控,她亲手捏出来的钢人妞也被她消灭……不好意思扯远了,我要分析的是男主的感情线。
综上,男主对六花的感情发展是一开始就被设计好的,他身在局里,无法左右。
直到岩永从天而降,打破了这个僵局。
男主对纱季和六花都是敬称:“纱季小姐”“六花小姐”,对岩永就一直是岩永,前两者绅士,但后者更亲昵。
(不叫琴子是因为岩永不喜欢)感情线差不多扒完了,现在来推一下男主的身体干不干净……咳。
男主跟六花都没恋爱过,亲密行为仅限于童年的拉拉小手是合理的,比较危险的是跟纱季小姐:两人恋爱五年,按时间推算是从高中到大二,准备结婚之前还进行了尤其危险的婚前旅行!!
不要慌不要慌,冷静冷静。
正是因为这个婚前旅行,我反而相信男主是干净的。
因为男主并不是一个渣男,反而是个暖男。
纱季被他吓到不吃肉变瘦了他都会在分手后感到愧疚,更何况隐瞒身体的特殊性和一个女性发生关系呢?
男主曾经当着纱季的面,让她看到自己手掌上的小伤口愈合,应该就是在暗示纱季他的身体不一般了。
婚前旅行遇到河童,更像是他有意制造的坦白的契机。
纱季被吓跑了,他没有挽回,因为那就纱季给他的答案。
他没有在隐瞒真相的情况下跟纱季结婚,所以我认为他也不会做出在隐瞒真相的情况下跟纱季发生关系的事情。
至于随时随地开车的岩永……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他俩应该确实啥都干过了。
因为男主面对岩永的荤素不忌从来只有黑线没有脸红。
一开始是对陌生人的无语,后来是因为什么都干过了才没羞没躁,包括在酒店抱着刚出浴的岩永,他好像都没脸红尴尬!
他俩私下相处很自然,会给她拿干洗好的衣服回去,开两个房间是为了让她好好休息(说明平时是一起的)……总之各种细节都在暗示吧,男主对岩永已经是老夫老妻模式了。
男主以前对岩永的拒绝是真拒绝,现在嘛,一半是出于保护,他和岩永越亲近,六花越容易发疯。
还有一半是出于情趣吧,比较岩大萝莉的车速真的太快了!
以上。
正如故事所言,虚构推理的结果就像树枝一样有很多分叉,而这,是我想捡的那一小根枝桠。
原发B站我是看过《虚构推理》原始小说的。
而且还是这本书刚刚出版简体中文的 2011 年年底。
所以当我起笔的时候,总会不经意的把动画感想写成读后感。
本格推理小说,除去中间可以添加的任何怪力乱神,根本上依然是利用严密的逻辑证明最初设置的迷题。
实际上《虚构推理》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传统本格推理是解开迷题,发现真相。
而城平京却要用已经发现的真相(姑且不论这些真相是怎么来的,但是从完全无利益的第三方口中获得的证词可信这个原则完全正确,不管这个第三方是鬼还是人。
),利用严密的逻辑推理,去虚构另一个真相。
这也是为什么它被命名为《虚构推理》。
原作小说本身的写法是四平八稳式的,而推理作品越四平八稳,意味着它会让人发困。
正常对话里或许耍一些小手段活跃气氛,但是办正事儿的时候,风格就严肃起来。
虽然漫画作者为了打破这种沉闷感已经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比如说画了夸张的颜艺(各位津津乐道的开车部分倒是原作小说里就有)画了更多的动作部分活跃气氛,或者加入了一些原作小说并没有的情节,比如说纱季和琴子在调查钢人网站之前,都互相搜索了一下对方的特征,然后感叹为什么九郎会喜欢这种类型,这个活跃气氛的段落在动画里被舍去了。
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努力在钢人篇沉闷的基调之下,依然显得有些苍白。
而动画整体的节奏缓慢、严实、不急不躁。
又长量又足的对白不仅我们看着很累,估计声优念起来也够呛。
不管是动画还是小说,字里行间所有的逻辑条件像理书柜一般,一件一件的展示在观众的面前。
这种手法在小说慢节奏的阅读下可以牵引读者,在动画里却让人觉得剧情非常沉闷。
关于城平京,最早在他写《推理之绊》的时候我就发现,这人虽然很会讲故事,但是说话过于啰嗦。
不论好坏,这都算是他的一种特点。
虽然推理作者都喜欢把自己的逻辑轨迹清晰的告诉读者,但是话痨成他这样事无巨细甚至强迫症的,也并不是很多。
在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然结束的时候,他写完了《虚构推理》。
这本书当时我和岩井俊二《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几乎同时看完,而两本相隔时间整整十年的书,都围绕着网络匿名版这个在日本至今流行的文化符号,写出了两个关于生与死的故事。
日本对于匿名版有多痴迷呢?
岩井俊二写出莉莉周开始,到2004年“电车男”这个网络奇迹。
整个日本社会对于网络能够引发社会现象的讨论不知道进行了多少轮。
在年少时代,我也确实靠着自己自学的三脚猫日文爬上2ch瞻仰过一番,结果发现这地方是匿名ip时代的贴吧区别不大,大失所望。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对于日文网络社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我也得以能够明白当年一些自己并不能明白的现象,究竟因何而产生。
《虚构推理》究其核心,实质上就是这种匿名版系统下才能产生的虚构。
如果换一种我们能够听得懂的词语,就是“带节奏”。
网络言论里,有一个“集体无责任”概念。
它建立在网络畅所欲言的言论自由之上——言论自由则是一个二战后冷战时期的产物,这是一个在经历了思想审查、官方言论封锁、煽动性国家言论引导之后的一种思潮:去掉那些因为现代白左利用它来当遮羞布导致的污名化,言论自由的根本,是保证任何一个普通人不会因言获罪,任何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
根本上,网络的集体无责任来自于网络对于身份的一种遮盖,使得一些人敢说出自己现实里不敢说的话。
姑且不论这些不敢说或者不能说的话内容如何,然而本质上,即使脱开国情导致的差异,《虚构推理》的内容依然适用于国内的各种公开网站评论区,因为那里和匿名留言板并无本质不同——我国的实名制和网络言论自由产生的集体无责任并不相悖。
这时候我们才能发现,角色设置的重要性。
一个无法行走的智慧之神和一个不死的、能决定未来的怪物,对付另一个有着相同能力的怪物。
本质上你可以看做是两套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网络舆论群体:极端一些,将九郎和六花两个人死亡之后决定未来的能力,看做是所有现今媒体的舆论引导手段。
那么琴子就成了一个关键——所以钢人篇的对手不论如何,都只可能是六花。
因为只有她才能将九郎决定未来的能力抵消,最终让六花和琴子两个人的智慧在留言板之上王见王。
所以我同意一些弹幕里对于钢人篇留言板作战时候的看法:用杠精打败杠精。
实际上九郎反复的死亡中不断决定着未来,与琴子不断创造未来可能性的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这些行为即使丢掉这些超现实元素,依然具备可操作性:选择性的评论排序、有引导性的发言、随之附和的水军——《虚构推理》实际上是在所有观众的面前,结结实实的展现了一次现实网络舆论的风控大战。
在所有事不关己的看客们被炒热的情绪里,舆论本身就是一团光源。
加之人类本身既有的猎奇本性,用标新立异的论点、耸人听闻的谣言、逻辑严密的虚构,击溃了钢人这个虚构的名词。
并非任何网络行为背后都含有这样清晰的目的——正是在现实里,真实目的往往也需要蹭蹭的掩盖和一步一步的推进。
一个又一个假说,煽动着观者的情绪。
其中到底有多少虚构、多少真实呢?
你知道吗?
反正我不知道。
作者:白疤牧师苍爵爷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922441 出处:bilibili
没什么不好,但总觉得不够味。
原作应该是非常有名,还拿了推理类的奖项,从番剧也大致能够想象到,如果这是一本小说,哪怕被认可真实是由无限的虚构所创造,在不断推翻重来的过程中也一定能感受到思考被打破再次重塑的乐趣吧。
然而现在的“虚构推理”确实是一部番剧,作画算得上漂亮,人物赏心悦目,男主角九郎的声优非常美好,哪怕他说话的次数实在不多(至少和琴子相比)于是为了表现出多次推理重构的过程,女主角开始了多次的发言——作为虚构的推理来说很多内容的确让人眼前一亮,但依然架不住一集24分钟除了片头片尾都是清一色的讲解实在让人感受不到太多乐趣,大概枯燥感和乐趣刚刚相互抵消,使得我在观看过程中的感觉就是“看不看下去都行吧”。
当然也有几处让人非常好奇之后的剧情,这往往出现在一集结束。
除去推理就是恋爱了,最后一集还是挺甜的,但是之前就…emmm,在最后懂得男主心意之前难道没有一种妹子不停送儿男主冷淡拒绝的感觉么?
这两人还是已经在一起的,果然单身狗不懂爱情?
一句话总结就是第一句。
以上。
哈?不是恋爱番么…真的好咯里啰嗦哦…
女主挺可爱,可剧情看得我都打瞌睡了
虚构推理没推理,大蛇那段乱忽悠就弃了
对话很多,但挺好看的,切入点很有意思,而且好甜哇
还挺喜欢女主这勇敢、直爽但又有思想有脑子的人设的。奇幻推理恋爱番。就是剧情发展节奏慢了点。
病娇恋爱曲
只看前两集我还以为是神作
又是我讨厌的女主类型
高开低走,前期设定吸引人,男女主角各有魅力,本来以为可以好好看这两位谈恋爱了……结果四个假设直接把人搞到昏昏欲睡,假设完了第一季也没了……
爽文
看到8话,乏力了。女主可爱裙子好看,别的就没什么了。
没意思……
148,无聊(1集半)—?—“讲的啥?”
剧情太拖了,而且话太多了。这个女主一直在这翻来覆去说,翻来覆去说,简单点说不行吗?听得我都烦了。男主戏份太少了,基本上一整集都是女主在那叨叨叨。也不是不喜欢女主,这里几个主角人设我都很喜欢,就是话太多了。这是对话番吧???不过这个结尾挺甜的,期待下季。
用虚构的真相掩盖真相,虚构推理,以假乱真,这个暗喻是很好的。网络世界里,什么是真的?还是说,全是假的?算了,“大众如猪狗,很快就会忘记的”。钢人七濑篇实在有点太冗长了,四个推理可圈可点,但真不必做成那么多集,成了有声小说了。真爱一个人,哪怕知道他是不死之身,也不会舍得让他死一次的。为了樱川姐姐的“想象力”,活生生的寺田刑警死了,而主角团却漠不关心的留了句“想象力的怪物还会再出现的”,即便这是事实,即便主角们或许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范畴,这样失去人性温度的话语与态度,只能让我觉得怪异皆应杀:怪异就算在意什么狗屁秩序,也不会真的在意人类,就像平稳世代的韦驮天一样。弑神最初本就是人性的释放,从神性到人性到祛魅的世界,现代性是未竟的事业。
挺有意思的
给大蛇推理解释犯人一句话缘由的第2集很精彩+1,大多数灵还是画得很可爱的+0.5。合理性虚构来消灭想象力造就的怪物的主题第5集才开始,钢人七濑这个角色设计得很可以+1。女主台词量啊,情节发展好慢,叙事节奏太糟心了,有些画面意义不明,有些BGM运用错误(和剧情和配音搭配不上啊)。男女主之间的糖又苦又酸又涩,也就最后一集有点甜。2.5
蛮过山车的……第一集觉得好有趣好可爱,第二集看完????什么东西???后续观望吧
第一集不是非常吸引我……
女主太可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