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西部电影,但这部电视剧一直吸引着我从头看到尾。
印第安人的悲剧也许是电视里说的历史的进程不可阻挡,但我依旧看到了遍地的鲜血和无辜生命的逝去,也许这些人这些人就是历史进程中的所谓的牺牲品吧,荒野的美国西部由此多了一份沉重的历史。
历史一直在发生,也许一分钟前已经成为了历史,白人导演对历史的演绎深挖了历史的背后,重塑了那一段往事,或许对以后的人和事会有一些启示吧。
希望这不是故事…
第一次看完一步这么长的历史纪录片。
对于美国的印象我只停留在那副我自以为背得很熟的美国地图上,有时我过于自负我连Great plain 都不知道在哪。
我一直以为在密西西比河附件,结果我错了,它在落基山与阿巴拉契山脉中间,那才是大平原,我总以为我自己知道,老师讲的时候还不听。
一错再错。
还是应了那句话,你看的世界都是你想看到的世界。
对于美国历史,作为一个英专生,我了解的也不多。
独立战争,内战,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些。
看完《Into the west》才对美国西部历史知道了一点。
印第安人本是美洲大陆的主人,由于白人的不断涌入,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减小。
一部电视剧是由一个来自弗吉尼亚的白人男子和拉科塔的女人为主角。
男主角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了艰苦稀无人烟的西部。
男主角代表着美国的一种先进的精神,勇于开拓,美国的成功与这些有着很大的关联。
但是不同人员的往来也意味着不同利益的博弈。
一部分人为美国开拓了疆土,为美国的奠定了基础。
但是资本的原始积累也意味掠夺。
古老的印第安人由于不能与时俱进,逐渐被白人侵入。
我们可以说优胜劣汰,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尊重都没有。
整部片子对印第安的人表现的毫不隐讳。
让人不忍直视。
有一个让我觉得很难过的场景就是印第安人的孩子被送入美式学校学习,改变总是让人刻苦铭心的。
美国人想要同化他们的思想。
有一个孩子说我接受完美式教育大家就想看怪物一样看着我,觉得很新奇。
而他却不属于任何一个地方。
岁月它走过成为了历史,留下的只有故事。
重点在于我们如何传承这些故事。
我想如果我们国家也拍出一部这样的片子,会有多少人看呢,会引起怎样的反响呢。
我的思想就像我的打字技术一样抬不上台面。
可悲
双休日的两天,被沙尘堵在家里,一口气看完了斯皮尔伯格去年的大制作电视剧集《西部风云》。
虽然电影偶有失手,但拍起电视来,尽管是制作,老斯还是没让人失望。
看《世界大战》,倒莫如看看这部意欲为西部拓荒立传的电视。
以前的西部片,多是选取了白人西进的某一方面来加以演绎,观众眼里的西部,或是孤胆英雄战群寇,或是淘金开荒的发财梦,总是张扬着正义战胜邪恶、付出必有回报的美国理想。
就算有反思意识的《与狼共舞》,也用宏大甚至浪漫的背景,塑造着一个不同以往的西部文化英雄。
这样的史诗片,叫它英雄片或者抒情片也许更为合适。
而在一部12集的电视剧集里展现西部的拓荒史,从容道来,视角要全面得多,何况其创作者也在极力追求一种立场与文化上的客观。
片中穿插着两种视角的叙述,一个来自弗吉尼亚车轮匠世家的白人青年,一个印第安部落中的天命少年,从他们懵懂无知到垂垂老矣,野牛成群的印第安人伊甸园成了人声鼎沸商机遍地的外来者淘金地。
白人青年对印第安人的热爱、尊重是微不足道的,他只能怀着悲伤和无奈,眼睁睁看着他的同胞所带来的强势文明步步进逼,以正义的名义同化甚至灭绝异质的文化和人群,其实仇恨又哪里有那么多呢,只是因为贪婪,因为恐惧罢了。
印第安人去战也好,和也好,他们从大自然中学习来的法则怎么敌得过人心里的贪念呢,在逼迫之下的激愤和杀戮也只是一种本能。
于是很多后来变成白纸黑字的历史,从各自的角度去回顾,都充满了那么多让人唏嘘的成分。
友谊,爱情,忠贞,背叛,奉献,贪婪,仇恨,宽恕,亲情,寻根,欺骗,阴谋,很多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部西部片主题的内容交融在一起,使这部剧集有了一种真正客观的史诗品格。
最不能忘的不是白人与印第安人绵亘几十年的交锋,而是雅各布的弟弟在得到哥哥的女人和孩子后潜藏于内心的那种巨大压力。
他不是不爱,相反,他那么努力地去证明,可是那种爱太重了,像裹挟他身体的冰冷的激流,像那快巨大的金子,拖着他,冲着他,让他没顶。
爱是有自己的方式的,存在也有各自不同的方式。
这就是史诗这就是文化厚重感十足那种现代与传统的对立让人心紧追捕野牛群的场面震撼无比我们得到的以后仍然可以得到我们失去的却永远失去了看过几年了好想重温
人类会走向文明嘛?
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记忆,是启示,是镜子,从这面镜子里不仅可以看到过去,也可以看到未来。
类似的书写、影片,很多很多,这就等于是说一次一次在照镜子……美国自1776年独立,到1866年这100年间,基本处于大融合时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尤其是电报、铁路的迅速普及,以及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以及东西海岸和中西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矛盾,集中爆发了南北战争。
南北战争的爆发,不管是结果或者是过程,都标志着美国进去了人类历史上文明的历史文化之中,此片向人们呈现的恰恰是南北战争之前,西部淘金热和各色人种的命运。
本片以一个家庭的近百年的沉浮,试图向人们展现创作者所理解的那个时段的人生以及故事。
严格地说,类似的片子很多,反映这段历史的书写也不少,但是这部片子很有特色,值得一看。
每天都有人结婚,有人出生,也有人死去,这就大融合时代的人生。
在政治哲学里有一个词,叫做“原罪”。
其实文明,或者说人类的进程(历程),就是“罪”的积累过程,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群人的历史是干净的,至少到目前为止如此。
当然,我不是为“原罪”开脱,我的意思是:人类就是这么一种东西,他们是不可能干净。
不然,他们为何叫“人类”?!
所以,当你看过这部电影,就不要纠结在白人所谓“原罪”,所谓“对印第安人的干净杀绝”了,因为这就是,这才是人类的真相。
东西南北都一样,全人类都一样。
不过,我还想说句话:虽然人类从罪恶中走来,大多数时候并没有走向文明,而是走向了更罪恶。
当然,我们相信人类“性本善”,我们也相信人类终会走向文明。
曾经和一位朋友一起看,但对方却用一种极不耐烦和鄙视的态度对待了这部片子。
理由是长篇而没有重点。
事实上,我本人看得非常有滋味。
此片力求还原历史的痕迹,用一个家族漫长而又平凡的生活历程,向大家展示了那个已被毁灭和涂改的无法寻回的时代。
我们看见了原始的纯朴,看见了文明的渗入,看见了人类的贪婪和无耻,看见了时代的无奈和叹息。
西部扩张的历史,是两种文明冲突摩擦的历史,我们可以看见浩荡无畏的开拓精神,看见西方社会如何在一片蛮荒中建立起引以为豪的城镇,反之,我们也可以看到相对落后的印第安文明如何步步推让,最后在欺凌泪水中走向衰亡。
我看见的是对人类恶行的一份遗憾,尽管这种恶行,也许是出于一个美好愿望的初衷。
历史总是一个个人的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故事,也就会有了不同的历史。
不过,每个人的故事都只是有限的一部分。
很享受前面几集,雅各布对西部,对理想的渴望太令人兴奋了。
特别是当他离开家时,背景音乐的丰富变化非常迷人。
这个电视剧看了好几遍.每个人的心中不都是有个这样西部的梦想吗?那是我们永远向往的地方,那是我们永远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是一提起来就充满激情的地方.就像是雅各布.那天早上,雅各布在心里悄悄的对家人说了再见,然后悄悄地离开了家人,来到了遥远西部.雅各布是为梦幻的西部而生,不是为烦俗的铁匠铺而生.在充满无限梦想地西部,雅各布再一次获得生命;他的激情,他的梦想,全在西部活过来,他不再是那个被几位哥哥瞧不起,任意讥诮不会打车轮的弟弟了.西部属于雅各布.当印第安姑娘雷霆之心被拐卖到白人交易站时,满怀怜悯之心的雅各布为了给这个姑娘自由,与人见人怕的流氓决斗.而这之前他只是杀过兔子.决斗过程惊心动魄.雅各布用刺刀杀死了对手.他赢得了决斗,赢得了西部.最后,也赢得了雷霆之心的芳心.这是初生牛犊的雅各布.若干年之后,雅各布回到失散已久的妻子雷霆之心身边.一声枪响,一句"我是雅各布",荡气回肠.这一幕和雷霆之心第一次在白人交易站见到雅各布时和其相似!雅各布还是那个充满理想和良知的雅各布,岁月没有磨掉他的理想气质,反而给了他无比的勇气和承担,"我是雅各布"!!后面几集有点沉重。
有另外一种感受。
只是有一点.如何拯救自己的部落是野牛之爱从少年到老年,用一生之久寻求解答的难题,导演给的结局有点简单了,觉得缺少力度和厚度。
我想,也许编剧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解答野牛之爱的寻问.因为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历史.
近代史上,人类文明的三大污点:清洗犹太人、屠杀印第安人、贩卖非洲黑奴,如果要排第四的话,大概能算上南京大屠杀。
印第安人是一个英勇善战、朴实好客的民族,他们以野牛毛皮做衣服和帐篷、野牛肉骨为食物。
野牛既是印第安人赖以生存的猎物,也是他们敬为神灵的化身。
如果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美国人西进则是印第安人噩梦的开始。
工业革命让西方文明进入了机器时代,十九世纪初白人带着枪炮踏上西部的征程,到这片广袤的新土地上淘金、寻梦。
随着越来越多的白人涌入西部落地生根,祖祖辈辈们都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逐渐失去土地,被追赶、被屠杀。
他们被迫四处迁徙长达一个世纪,直到1924年才被美国纳为合法公民。
《西部风云》给我们呈现的是一部美国先祖们西部拓荒、成就光荣与梦想的开拓史,与之对应的则是印第安人在白人的枪炮下失去家园、几近种族灭绝的血泪史。
一部好的历史剧,既要尽量客观地尊重史实,又要避免陷入纪录片式的单调。
《西部风云》共6部,长9小时,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
本剧以印第安部落拉科塔族与白人车轮匠惠勒世家三代人的命运交织为主线,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鲜血染成的西部画卷。
拉科塔族圣人咆哮之熊(印第安人名)看到了族人遭到屠杀的幻象,在临终前将一个车轮形状的挂坠传给了野牛之爱。
数十年间这个挂坠几经易手,见证了雷霆之心与雅各布.惠勒一家的坎坷命运,最终又回到野牛之爱身边,贯穿全剧。
已成为圣人的野牛之爱面对幸存的族人后代,平静而安详地讲述着部落的历史:“那天我看到咆哮之熊的幻象,我感到无比的悲伤,但是我们的族人还活着。
只要活着,就还有希望”。
全片在此画上句号。
历史剧是沉重的,但有了印第安姑娘雷霆之心与白人青年雅各布.惠勒的爱情、族人与家人间的亲情,这部剧又是温馨的。
雷霆之心与雅各布的聚散离合,每一次都牵动着你的心;玛格丽特.阳光看着丈夫在自己面前死在白人的枪下,又会让你悲伤愤怒;当传信者在学校的操场上一边祈祷大神一边减掉头发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窗后落泪,你也不会例外。
本剧对历史的尊重、对罪行的反省,所表现出的是一种有责任的担当,这种严谨的态度令人敬畏。
如同德国总理勃兰特在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岛国历任首相坚持参拜供放战犯的靖国神社。
历史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仇恨,而是敢于担当。
第一集印第安兄弟,弟弟的想法是对的,用白人的东西对付敌人才能生存。
而哥哥只相信传统,不与时俱进最终会灭亡。
第二集表妹的丈夫被印第安人杀害,她还能和印第安人相亲相爱?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把内心巨大的痛苦留给群山,雅各布太让人心疼了,看到自己爱的人都幸福的生活,他的心也了无遗憾了吧。
第三集突然降临的巨大财富必然伴随着灾祸,兄弟的横死使得雅各布回归,也多亏阳光的坚持。
第四集向往和平的印第安人始终被白人无情的背叛与杀戮,一次次的信任,一次次的屠杀,谁才是野人!
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贯通,野牛之爱也终于明白,一次次出现在噩梦当中的给印第安人带来灭顶之灾车轮就是火车。
第五集,小雅各布就这样被印第安人给杀死了?
雅各布在军队不是应该偏向着印第安人吗?
他不是应该给印第安人通风报信吗?
怎么还参与到战争当中?
虽然没有杀任何人,但却被当做白人的士兵杀掉,他到底在那里忙活些什么?
第六集每个民族都有悲壮的血泪史,美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真是仅次于纳粹对犹太人。
印第安人是什么样的他们怎么说就是怎么样的。
即使受过教育的印第安人在他们看来依然是野人,乔治传信人夹在两边的中间不被白人世界接受,也无力挽救印第安人的命运,就像油与水,本质永不可调和。
不能被同化,也是印第安人的悲剧。
“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可直到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依然如此,只不过枪炮变成歧视,美国这个号称民族大熔炉,其实真的把民族熔合在一起了吗?
刚刚把TNT电视台的连续剧《西部风云》看完了,一集就有一个半小时,还不算广告,不可谓不长,幸好总共只有六集,还是花了不少的时间来看的。
当然,较长的篇幅有利于详细地叙事。
本片就是从一个美国移民白人家庭和一个印第安家庭在1825年(好像是这个,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到1891年之间在北美大陆的风云变化中所经历的悲喜剧以及他们之间相互融合的故事。
相对来说,当讲到白人家庭的时候会稍微好看一些。
为什么?
因为这段西进运动的历史相对来说我们会比较熟悉,而在讲述Wheeler一家的时候,特别是前三集中,西进的部分很能体现“美国精神”。
但为什么印第安拉科塔族这部分会比较不舒服呢?
因为除了第一集以外,我们在本片中所能看到的就是印第安部族不断地为白人所挑衅、侵略、欺诈、屠杀的过程,基本上就是在描述印第安的血泪史的。
尤其是在第三集的桑德格里克屠杀和第六集中的屠杀,看了简直是对这种暴行发指。
再说本片中的主角之一——Wheeler一家。
Wheeler是车轮匠的意思,片子中这家也是世代从事轮匠的。
编者把主角取名为Wheeler显然不是巧合。
在另一个主角拉科塔部族中,那个用石头拼成的生命之轮、印第安的舞蹈,尤其是那个贯穿了全片的印第安太阳舞项链,无不具有“轮”的特征。
再者,也是贯穿了全片的印第安方面的主角“野牛之爱”在述说幻象的时候,就说白人的轮子要撞坏印第安的生命之轮——这显然是对后来西进运动中的马车以及太平洋铁路火车的隐喻——当然,还可以解释为历史的车轮轧进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使他们流离失所——这点看看每集开始时的美国地图上的美国国旗的不断扩大和有白底的"Indian Nation"字样的地区的不断缩小就知道了。
除了以上这些,片中还稍微提及了那段时期美国黑人以及华人的历史——华人在太平洋铁路的贯通上有很大的功劳,虽然正如片中反映的,最终剪彩的并不是他们。
本片从总体来说,有一种历史的大气。
除了第一集比较冗长的代入和叙事,其他五集看起来很是紧凑和精彩。
对我来说,还是能大概地了解这段"into the west"的历史的。
其音乐也十分精彩,夹杂着一种苍莽豪放和历史的凝重。
大制作的史诗连续剧
太吵了
斯导果然不合我口味 其作品特点:假大空 煽情 做作 空洞
上帝把我们创造得高于野兽,却又低于天使,但她赋予了我们选择的权利。
几度落泪。个体是历史车轮的渺小尘埃。横跨整个19世纪,从1825年讲到1891年,从俄勒冈之路的开荒精神,到快马驿路的繁荣与衰落,从淘金热南北战争到铁路的修建与印第安人的血泪史,红云、坐牛和小巨角河之役,印第安人反抗白人最后的顶峰……可惜不是学者,有几个研究方向非常有兴趣,1,枪械的换代和内战、印第安人战争的关系2,印第安“鬼舞“和义和拳及天地会宗教文化的比较研究3,美洲野马(花马)与印第安文化及白人的关系……
头一次看到这么狠心的剧,比冰火还要狠心N倍。各种角色,刚得到一点小幸福就各种悲剧,各种惨死。美国军队进攻屠杀印第安人,一开始还感觉是交流问题,其实说明白了就是要杀光原住民抢地盘而已,跟交流无关,签的所有条约都是美国人打破的,完全揭开了美国人的遮羞布。
西部开拓史就是一部印第安血泪史
看完这部迷你影集终于明白了史蒂夫斯皮尔伯格是个人性美化大师。好人就是好到彻底,还没什么霉运。坏人不一定走运,但绝对让你觉得没啥优点。这一点绝对让他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矮一截。 @2012-07-05 18:58:11
虎头蛇尾节奏过快。
1:1825-1836,西部热,野牛部初见凶兆,雅各布初次西行,娶妻生子。2:1836-1848,野牛部寻找出路,雅各布回乡后再次西行,妻离子散。3:1848-1863,淘金热、南北战争,野牛之爱奔走各部,雅各布夫妻重逢,美国南北战争。4:1863-1869铁路建设,印第安战争,雅各布之子小雅各布、亚伯拉罕各自闯出一片天地。5:1873-1879,印第安战争、对印第安人的教育,雅各布侄孙罗伯特夫妇创业记。6:1890,幽灵舞早已绝迹,但悲剧还在继续
至五
历史的车轮仍在行进,可谁也不能说他懂得历史。我们知道的其实只是故事的一小部分。前两集,我为我从兄弟连开始就超爱的男人Matthew Settle所折服,中间是回顾美国西部历史,后程是印第安人血泪史。
可以压缩成一集
迷你剧 六级太长了。其实拍个4集就正好~~~可这系列要忠于历史,还要给观众一些反思一些道理。所以拖拖拉拉就六级了。另外 演员老是换~很不适应啊~~居中年轻时期的 克莱尔 惠乐 很漂亮
首集非常棒,其后一集比一集差。
就一赶脚的流水账,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矛盾描写得太和谐。
就四星半吧…通过家族史和其大背景两条线很容易写成史诗但从第四集开始就感觉笔墨过多落在原住民血泪史上了…而且描绘得有点表面包括内战(流血堪萨斯也不符合史实)……然后早期开拓西部的个人探险精神、宗教使命感包括孤独感本可以好好描绘的……总之觉得各样都不错但又都很可惜浪费了素材
那个时代独有的调调,也是那个时代独有的浪漫,现在的话,除了骨子里浪漫的人以外,恐怕很难被吸引了。
老换演员有点操蛋 美国人真是流氓 恶心
看到5年后雅各布偶遇妻儿,眼角瞬间湿润,离开时候感觉自己的心在抽搐。玛格丽特.阳光一直被这个坚强,勇敢的女人感动。美国人为之自豪的西进却是印第安人的血与泪!大爱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