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点:社会就是黑金政治,无论西方还是你的周边,这就是真相,关键就是你愿意去信吗?
多数人都在为最终结局的前半小时鼓掌,但是现实却往往止步于前面两个小时,就是检查官同志利用录音弥补上他族谱的缺失开始进入局内。
政治是化骨绵掌,让你深入骨髓的消失自己,否则就成为灰烬。
现实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一定打败终极怪物,也不会因为你多努力就一定成功。
真相是混乱纷杂的,各种级别怪兽之间的博弈空间完成之后才是普罗大众的生存。
在普罗大众阶层,人们也不过是努力去挣生存空间,也许连思考空间都被人局限好了范围,只能无谓的痛哭和谩骂而已。
电影中还有一句台词说,“我们国家的民族性质就是来得快去得也快,找个适当机会给他们制造新的话题就行了,反正他们想要的不是真相”“想思考就让他们思考,想哭,想骂给他们相应的故事就好,努力思考、痛哭、谩骂释放过后;自己就会安静西区”或许这就是所谓局内局外吧。
看过之后让人对现实真是绝望,身在局外就学会享受虚像,处在局内就思考制造虚像;能否进入局内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我邪恶了!
2、不足:a、在电影中一个总统竞选人的能耐未免也太小了,被一个主编傀儡成木偶级,不符合这个级别政客的内力b、李秉宪到底多大势力,可以在各种监控下依旧是地下皇帝,还能策划一个财团社长打入张候选的幕僚内部,即便末尾进入了监狱还有能力越狱进行绝地反击?
我觉得如果他有这么大能力,进入政界秒了张候选这种傀儡应该不用这么多周折。
从开始看就被180分钟的长度和最开始混乱的人物搞得有点头大,但是随着剧情的深入,竟也觉得180分钟的时间并没有觉得有想象中那么长,而是不知不觉刚刚好的讲完了整个故事。
影片的前半分部分没有什么高潮,导演想要呈现的是一个舆论媒体、奸商、从政人员甚至检方,为了各自的利益互相包庇,欺骗大众,这种题材若是有一日能在国内影片时长上映我觉得也算是民主政治的伟大进步。
韩国近些年出了不少这种揭露黑暗政坛题材的影片,也爆出了朴信惠倒台的新闻,电影的黑暗反而让我觉得韩国是充满希望了。
一个没有黑暗处处高唱主旋律的地方,我认为是不存在的,有阳光的地方必然有阴影存在,正是正视这些阴影未来才走的更有底气,更有希望。
就像是今年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它的爆火,让人有开心又慨叹,开心我们也敢面对这种题材,把这些黑暗的部分摆出来给大家看清楚讲明白,慨叹的是居然人民已经对这样的正义和清明渴望到这种地步,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呢。
影片中,最后的彩蛋我觉得正是李江熙最后的那段话,他把他们这样的丑闻这样的社会毒瘤称作硬鱿鱼干,难以嚼动,人们只是想要一些喝酒上网时候用来嚼的下酒菜而已,嚼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吐掉了,嘴累了也要忙于生计,只要撑到最后就可以了。
单单这一句话就已经把人陷入到彻骨的寒冷和深不见底的黑暗。
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政治就是书上的条条框框,每天7点的当当当当我们不知道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或者我们也不在乎,因为我们生如蝼蚁,不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会对这个“政治”有什么丝毫的影响。
因此我们更关系我们的一餐一食、一饭一蔬。
后来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发现每个人身边好像都有个政治狂,他总是爱说政治缺陷、说选举、说黑幕、说三权分立、说民主政治……高举自由的大旗,喊着言论自由,抗争有理。
如今作为一个有了一点点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而言,政治不仅仅是领导政党,规章制度,其实它也是我们的衣食住行,土地价格,房屋价格,什么时候什么物价菜价水果价,运输成本,交通出行,油价等等等等,都是政治。
老百姓生活里最在乎的鸡毛蒜皮的小事,本质就是政治,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家,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就该关注政治,关注民生。
可能我们现在所在的阶层接触到的东西导致我们其实还看不到那么全局那么本质的东西,但是我们应当知道什么是正义民主,应该知道我们的生活为何是如今的样子。
政治在书本上只是一个目标、一个理论、一个指导思想,它在实际生活中才是我们的与人相处、实现自我。
所以我们要讨论,要反思,要不断思考才会进步,才无愧于公民二字。
《局内人》这部影片讲的是一个演艺公司老板兼黑社会头目从被出卖,到与毫无背景和后台的检察官合谋,从局外人演到局内人,完成对政商媒团伙反击复仇的故事。
本片叙事比较巧妙的地方,是检察官从局外人到演成局内人,中间经过了安尚久的第一次复仇失败,从而构成了一个剧情反转。
但是这部揭露了政商文黑界勾结的影片就此完成了正义价值观的胜利吗?
不然!
我暂且放一边,评论最后再谈。
先谈谈叙事。
除了“反转剧情”,禹民镐导演还喜欢用呼应(在《南山的部长们》中也出现多次,可以看我写的影评)。
比如吴检察官在当警察的时候被称为局外人,最后他演成利益集团的局内人。
还有吴检察官对文财务说干鱿鱼很硬很难吃,与片尾李主编用干鱿鱼比喻丑闻内幕。
估计还不只这些。
谈完叙事,再谈谈视听语言。
本片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面也有一些明显的特点,比如对镜子、玻璃的运用。
法国心理学家拉康.雅克有一套精神分析理论,作为“镜像”理论被运用到电影批评中。
这套理论博大精深,但在实际运用中,镜常被表意为虚幻、沉迷非非我。
片中有几处强调了镜像。
比如安尚久照镜子自我欣赏并希望成为众人关注,然后焦点从镜中像回到真实,表明这只是幻想,很难实现(讽刺的是他确实被众人关注了,只是情形不是他想像那样)。
还有在检查厅刑审房间里的镜子,还有银行行长跳楼时车前挡风玻璃反射的影子,还有检察官的上司办公室里倒映出下跪的检察官的书柜玻璃门,还有安尚久掐李主编脖子时从窗外透过破裂的玻璃透视他的脸。
另一种虚实对比的运用是镜头变焦。
从画中画变焦到主编背景,检察官出场,安尚久拷打文财务了反复变焦,如果说这些变焦处理只是为了交代场景、人物出场,没有太多的表意,那么在片尾时,监狱铁栏构成的画框从虚变实再推到远处有犯人李主编的实侧影,这一连续变焦构成的虚实变化又代表什么?
估计一方面是为了酝酿一种神秘感,毕竟是从片尾字幕转接到这一片断的,这样酝酿效果很明显;而另一方面,我更希望导演想制造一个悬疑——究竟这个局是真的完蛋了吗(想想李主编和新政党的金议员约过饭,也曾提议过换掉张议员这只棋子)?
除了虚实变化,本片的色彩运用也有一些特点和表意作用。
比如安尚久在拷打文财务的环境是比较昏暗,但是色温偏暖温。
而安尚久成为被虐打对象时,却是在一个非常明亮的封闭空间内,这一明一暗,却又正好颠倒了黑白。
又比如主编的办公室。
正常来说,办公桌应该是面对窗户,利用自然光线办公的,但是片中却是背对着窗户,意为表达李主编心里有鬼,害怕直面阳光。
更巧妙的是他背面墙上还挂着的“无悔我心”的字帖,非常鲜明又意味深长的对比。
还有一些非常戏剧性的光影色彩的运用,比如片头安尚久跟记者的对话,那光影像是舞台聚光灯下一样。
还有片尾李主编的“牢房”环境。
而色彩方面,安尚久去找主编大哥寻仇的时候,外面的不断变化的霓虹照在他的脸上,产生多变复杂的脸“脸色”,表达对自己敬爱的大哥复杂的感情,和即将复仇的狰狞的表情。
对于摄照机机位与运动,片中也有一个表意的地方,就是在片尾。
摄影机先是一个俯拍,然后慢慢地,摄影机边降边摇,到了与李主编水平位置,再慢慢推成特写,摇到侧背面,最后降成一个仰视机位。
不过我觉得这整个运动一镜到底会更好,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个阴谋的埋伏和阴险气氛的制造。
这个过程还有两个很“奇怪”但非常妙的镜头:李主编有两次直视摄影机镜头。
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一般在电影里面,是不能暴露摄影机的,所以演员一般是不会直视镜头的。
但妙就妙在,这两次直视,正好给观众传递了阴森恐怖的感觉。
为什么是阴森恐怖?
就要说回我前面所讲的,在本片叙事中埋下的悬疑!
究竟正义胜利了吗?
咱们再综合本片各种虚实镜头、复杂色彩对比为,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这个局表面被破,实质只是换了一批演员,另开了一局,继续敛财、贿选、蒙骗人民而已。
政商文黑一团伙,混淆视听、颠倒黑白、把控时局、把玩国家民族利益。
然而更可怕的是人们的麻木和弱势下的无奈。
即使知道真相,面对真相又能如何。
所谓真相,也只不过够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很现实的是,人们只够关心自己的利益,自己的生活利益,甚至只是生存权利。
比黑暗更可怕的是彻底瞎掉!
难怪黑媒毒媒李主编从为民请命变成变成将民众当猪狗愚弄。
此局普通人怕是永远都挤不进,打不破了!
看了一个纯洁版的,到豆瓣看了图片,才发现很庆幸自己看了纯洁版。
自以为经过了《权游》《超感8》《黑镜》等等很黄很暴力的剧洗礼过的强大的心脏,还是忍受不了那些软色情的画面。
想到那一年死去的张紫妍,好像是活生生的看见她的生活了。
尤其最近很喜欢的曹承佑也出现在那样的镜头里了。
其实即便是纯洁版也足够让人对剧中表现的黑暗政治感到心痛了,也能透过台词了解xing交易之类的事。
软色情的部分到底有没有存在必要?
是为了满足观众对高层荒淫腐败的生活的窥私欲,还是纯粹要揭露那丑恶的行为,不得而知反正看图片都让人反胃一样的不适。
因为看了秘密森林,想来看曹承佑的另一个检察官角色。
这种观剧感受很奇妙。
会自然的跳戏,想到这事如果换黄检可能不会像吴检那样被人摆的那么惨。
又觉得,啊!
黄检的工作环境比吴检好很多呢!
至少不会为了正义像只狗。
至少还有姜检察长那样的人在默默护着他。
啊!
原来秘密森林的世界还算是温馨的。
双男主的电影难免互相比较。
当然第一男主很明显是李秉宪,演得也确实很有层次,但是曹承佑在相对少的戏份,相对弱的人设的情况下,已经做出了相当饱满的表演了。
剧情什么的一般般吧!
所有星星都给演技——所有演员。
包括鬼怪的秘书先生和高利贷兄弟。
ps:看动态的曹承佑,经常觉得他像很多人,比如说的最多的赵又廷,然而我还在这张脸上偶尔看见了刘德华、方中信,最多的居然是“三哥”苗侨伟。
据说还有人看出来焦恩俊,真是太神奇了!
看了局内人更加确定喜欢曹叔了,今年才认识曹叔《秘密森林》哇我黄石木检察官,《LIFE》物理具社长社会精英帅的不要不要的,这部局内人,啊啊啊啊啊被撩的的简直不要不要的
想你的笑念唉说多了都是泪总之就是喜欢曹叔
你有我啊曹叔像这种亦正亦邪的检察官我想应该是最不好演的了但是我曹叔不仅啃下来了而且在许多前辈面前并没有怯场。
看了三个多小时的电影,惊艳于韩国人的对腐败权力的想像力,三个道貌岸然的政届、企业家、资深媒体人,聚众淫乱的事,也象是互交投名状,一起坐过牢、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是成为一根绳子上的蚂蚱的标配,用男性器官作为高尔夫球杆击打酒杯,很有创意。
多数人都在为最终结局的前半小时鼓掌,但是现实却往往止步于前面两个小时,就是检查官同志利用录音弥补上他族谱的缺失开始进入局内。
政治是化骨绵掌,让你深入骨髓的消失自己,否则就成为灰烬。
现实不会因为你是好人就一定打败终极怪物,也不会因为你多努力就一定成功。
真相是混乱纷杂的,各种级别怪兽之间的博弈空间完成之后才是普罗大众的生存。
在普罗大众阶层,人们也不过是努力去挣生存空间,也许连思考空间都被人局限好了范围,只能无谓的痛哭和谩骂而已。
身在局外就学会享受虚像,处在局内就思考制造虚像;能否进入局内才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电影中有句有意思的台词说,“圣人和大师们总是说,减少欲望,能使人年轻。
事实是,充满欲望才能让人保持年轻,人只有在对权利,金钱,和欲望的不停追逐中,才能感觉自己的年轻。
”或许这就是对现实的一种最普遍的描述吧。
<图片1>
首先李笔杆脚踏多只船,张和金在最后都被丑闻搞下去了,检察官手里拿到了金的丑闻资料,不可能不爆料,所以应该是三号竞选人成功成为总统,并且最后也是他在和李联系缺点是总统候选人的酒池肉林就这么不防备吗,被轻轻松松的就录像了,再者下属和女人的筛选是不是有点草率了,按理说这么高的地位这些都该做的滴水不漏不是吗
局内人么,检察官,黑社会,政界,商界,新闻界。
新闻界类似王者里面的检察官手法,以另外的关注度抢夺另外关注度的做法,可能更加系统化了,毕竟新闻界的那5个人台词实在太令人印象深刻了。
为什么第一个说新闻界,因为操刀这一切的主编才是下棋之人啊,后续在表。
检察官组织跟韩国一些检察官电视剧表达大差不差,主角的那句话已经足够阐述检察官的立场了。
商界看重的东西一目了然,但是这部剧给商界写的太浅显一点了,估计是要有个由头吧,可以继续埋伏的更深的,讲道理我看到那三个人光着身子的时候应该就是本剧最烂的。
黑社会描述的比商界还少,有些逻辑不是很自洽作为大人物的主编居然对自己的走狗没有制衡是比商界那一段更大的败笔。
感觉此电影编剧只是把黑社会人物线作为一个开启点和商界人物一样的作用吧,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自尊。
政界的故事描述的比较深还比较繁杂,两个代表人物竞选总统,电影开始主题侧重描写居然不是张而是金当时没什么感觉,细看第二遍时才发现首尾相互接应啊,第一遍我一直在看金和主编吃饭那一段,我当时的猜想是金知道主编是张幕后的影子军师(参考王者制造)想策反来着,牙线表现的粗鲁和给主编看牙线都是一种震慑,当时张的选票完胜金,主编应该不是特别怕金的威慑,不然也不会有主编给张擦屁股那一段砍手戏了,但是我一直没有发现主编是什么时候靠到金那方的。
在主角爆出性行贿视频,主编知道受罪的是商界和政界的,他顶多算个陪从,这从新闻界5个人的言谈举止表现出,他理解的安尚九是没这种能耐猜到他是下棋的人,所以一步闲棋就是胖记者试探检察官的态度。
主编和商界的最后换掉张的谈话不能证明主编当时倾向了金,在一个人钓到鱼溜了很久以后鱼露出水面马上就能钓到的时候更不可能松手,这是人性的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尾部最后那通电话安排的有点刻意了,就是为了和开头描写金的画面完成逻辑自洽。
主编对于人性看透和拿捏都极具深度,措辞严谨,看事透彻,这是一个深谙人性操控和调教的枭雄,不管是被砍手还是被录音感觉都棋差一招没想到小检察官会入局,前段的稳如泰山和后段身陷囹圄有点太那个了,这就是不足之处吧。
其他黑社会和检察官不需要太描述什么,他们做了棋子该做的一切,可能超额发挥吧,商界的做法太刻意有点烂,新闻界和政界偏于新闻界,政界的一些片段没拍出来,总体来说算部好剧,我是真没发现主编什么时候投靠金的,故弄玄虚吧。
败笔是商界描写太降智还有制衡自己手下手段过于放任或者说不想过多参与吧。
今年奥斯卡提名电影看完真是被政治正确喂的饱饱的。
其主要提名电影的题材分别有爱尔兰姑娘爱美帝之布鲁克林,俄国间谍爱美帝之间谍之桥,美国记者爱美帝之聚焦。
都讲了很好的故事,主题思想发现真理弘扬正义,但看多了有点够。
民族题材真是一万年不变呀,鹰酱永远伟光正,正义勇气的化身;阿三最近倒是在唱歌跳舞之余抛弃了浮夸的打斗戏加入了一些关于宗教和教育的思考;日本电影关注于个体的生活人性;法国电影有点犯困的讲点哲思;韩国电影在摆脱电影审查制度后,完成了华丽的腾飞,其中代表作多是针砭时弊批判政府的题材悬疑片,不管是镜头语言还是故事节奏都有着浓厚的韩国电影风格;再来看看伟大的中华家,没能上映的鬼子,灿烂,活着,别姬,钢的琴这些都是有思想有深度的好电影。
但是从拍摄到搬上银幕不知道要几易其稿。
怎么当初这么些个有思想的导演现在沉默了呢,净拍些个穿黄金衣住鸟笼子带礼帽的魔幻题材了呢,文化巨人还是那些人,只是不能附身和你说话了而已。
现在出些个流血的青春,什么新意没有就卖情怀,包括那马脸猴,稀奇古怪的喜剧。
观众也不挑电影,没啥硬伤我也就给你叫个好凑个热闹,大家也就都不认真做电影了。
不知道王健林是不是真的跟马云说过这么句话,大意就是做万达影院的目的是为了小两口谈个恋爱找个消遣的去处。
平心而论,国外也有烂片,只是我们看不到,数量不好比较。
热爱祖国不是去努力接受它的烂,而是不断批评使它变的好。
希望大家多看好电影,养刁胃口,使良币驱逐劣币,让有思想有深度的国产佳作叫好又叫座,对烂片要勇敢摔茶壶,千万别为了好奇这片究竟有多烂再去买张票进去看。
哥哥诶,您这和傻狍子没差。
讲了这么多废话再来讲这部电影。
好!
要看,要看的接下去不要读,有剧透。
电影讲黑金政治,题材不新,讲的不错,韩国悬疑片路线。
看完后大呼过瘾,但冷静下来想想,它也没讲什么新鲜事儿呀。
故事主要以好人揭发了坏人,坏人反而诬陷了好人,好人变成了坏人,好人其实还是好人,坏人有了报应,坏人依然逍遥法外…原谅我用坏人好人这么蠢的描述,这里给编剧们跪一万次!
一个大写的牛逼!
导演手法镜头语言不说了,没什么新意,韩国悬疑套路类型片佼佼者,棒子们都和谁学的,半个牛逼。
值得一提是个编剧出身的年轻导演,所以本子好才是真的好,有时候真不赖演员没演技,一口水你还想养条鲸鱼吗?
该片在韩国获奖无数,创票房冠军,豆瓣评分7.4,感觉分数偏低,才6k人看过,随着观影人数上升破8指日可待。
其实评分很容易盲从,7.4并不代表就比7.5差。
这个电影又一次强调了革命必然是由底层人民发起的这一历史命题,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打地主的都是贫雇农。
但是讲道理,世界上并无纯净的水,透明的政治。
赤脚之人有勇气打破规矩,也有能力建立新的规矩吗?
建立新规律不依然会变成新的统治阶级吗?
所以不怪人民的民主参与没有热情,把政治丑闻当成娱乐消遣,挪金3000亿远没有无遮大会有吸睛力。
社交软件是民主政治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而能否运用好这把剑则是导演给大家画的一个问号。
其实远可不必对政治绝望,政治是文明的根源,是伟大的发明。
对政治有包容度,并保持对监督的参与使命感,为应有的权利积极奔走,权利不会不请自来。
憋了半天不知道怎么结尾,以上。
想起来再写吧。
这部由李秉宪 、 曹承佑、白允植等人主演的黑色犯罪电影,根据《未生》漫画原作者尹太浩的同名未完结漫画改编拍摄。
《局内人》讲述了政客、财阀、媒体人、黑帮、警察这些在各个领域操纵国家机器的有权人士共生、寄生和争斗的故事。
观众看到弱者最后逆袭时难免觉得大快人心,可是看完电影在想想我们的电影环境,又觉得异常绝望。
最惊心的锯手反派惩罚对手最常用的方式,血腥又极具震慑力。
3.5/5
看了几分钟,改去看电影解说了。政治黑金的电影不需要扯得那么复杂
题材在韩影里并不少见,为黑而黑,故事一般,深度不够,蛮平庸的。
“大众都是猪狗,不必在意,过一阵就不会再闹了。”东亚有着相近的文化基因,所以未尝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冷饭...
三星半。前90分钟实在太温吞水了点,最后半个小时提神了。有时候真想知道韩国的政坛是否真如他们电影里面面熟的那样,黑的一塌糊涂。
难看,这种题材拍不出新意还不如不拍,政治腐败官商勾结这一口真是吃腻了,韩国人就喜欢黑政府黑媒体这一点非要让全世界都知道,就剩几个露点作噱头。韩国近些年也喜欢上了炒冷饭,而且是越来越没诚意
找了导演完整版看,剧情流畅完成度很高,各位演技神仙打架,张弛有度,看得特别爽,饼叔演技真的是,留个长头发看着落魄潦倒,头发一剪西装一换气场两米八,最后在监狱里居然还流露出可怜兮兮。曹承佑声音好性感hhhhh
铺得很大,但剧本不够巧妙,有种为反而反的感觉,如果是真实事件改编那可能就不一样了。日常仰望邻居家的书影音尺度。
李秉宪再次证明作为艺人, 实力还是最重要的,姜还是老的辣。 韩国黑暗反腐片已经拍的差不多了,以后要靠众多top演员撑起一片票房。
5/10
一部典型的类型片,形式远大于内容,虽然格局大几乎涉及了整个韩国政坛背后故事,但整体上故事简单叙事一般节奏冗长,看上去乏善可陈缺乏亮点,而两位主角只因一个交集和共同利益却成了能走下去生死好友也是令人费解,但李秉宪与曹承佑两人却能让人忽略这突兀感到不错的CP感也是很奇怪
无聊,不喜欢
韩国电影黑起政府来,真的十不留一丝情面,不过感觉却是莫名的爽。
评分还可以再高一些,请一定要看三个小时的导演剪辑版
韩国电影一贯的,题材很敢写,但表现形式很一般。政商舆论勾结,再涉黑涉娱乐圈。前段脸盲、人物多、关系乱还时间线错乱,很难入戏。候选人、集团总裁,这么高端的聚会,模特不仔细筛选的吗,白酒也随便带进去的,不过安检吗…再说一人配俩妹子,裸体边口边喝酒,玩这么low的吗,别六七十,就四五十岁的也玩不动了吧,每次这么聚会受得了吗。喜欢小妹妹也就两分钟吧。后段自曝指认后,被栽赃舆论操控,有点黑暗和有趣了。越狱以黑制黑也是无奈之举。没想到结尾又能明面上赢了。果然高层的淫靡生活才是大众最反感的。韩国人也真是,只要居心是好的,行为都可以不追究的吗。感觉硬伤有点多,但可以一看吧。
3小时导演剪辑版,有血有肉,完整度很高。
老家伙们演的还是不错的,但是还是老套路,新意不够,比起《新世界》来批判又不够,三颗星
格局不大,乱七八糟的,拍的畏首畏尾就别拍了
确实不错,没有新意但故事讲的很好,就喜欢这种没有形式,没有刻意,稳健紧凑的格局。政治黑暗在思密达的影视题材中屡见不鲜,得益于开放的政策,挖起来毫不手软,警察、检察官、黑社会、企业、媒体、演艺界,层阶多而不乱,线索细密不拖沓,主心骨也因此越发明确饱满,没发现曹承佑不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