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解构太多次,就没有趣味,管你做成现代、cult、动画还是什么。
最多你换一下大背景,最多你带点现代气息,最多你改成甜蜜结局,最多你多点可爱的小细节。
《罗密欧与朱丽叶》你再怎么解析,除非罗密欧变成二百五朱丽叶非常腹黑,完全一出黑色童话。
结果这招也让小红帽玩老了。
但是看的时候胡思乱想了一下,反正这剧可爱到乏味,随时可以发呆。
你说当初朱丽叶喝毒药假死,罗密欧没有举剑殉情,而是坚强的活下去,那么他之后将会惊喜地发现朱丽叶没有死,最后两个人得以终成眷属。
所以悲剧是谁造成的?
不是世仇,是殉情。
故事改编的其实很一般,尤其是造型,整个一出“蓝精灵+小红帽”,太雷人了,罗密欧的造型尤甚。
不管改编如何,只要小朋友们喜欢就行,就当给莎翁的正宗故事作普及和宣传吧。
可能是因为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再看这种欢乐圆满的片子有点略显。。。
PS 今天经过报刊亭竟然忍不住买了一本米老鼠没有10分钟就看完了慢慢的都是回忆拿到书的时候我说:书变薄了想了一下 是我的手变大了哈哈 这种有爱的动画片 我不能抗拒
有趣和可爱的一个经典故事的扭曲,虽然这有点另类,但我不介意埃尔顿约翰的音乐。
动画师在花园里的植物和所有的花园地精石膏质地好的工作。
奇怪的是,固体雕像可以变得如此灵活而不会裂开。
3D是一种很酷的,但不是必需的。
这是一个有点奇怪怎么没注意到邻居的小巷去什么。
电影海报是可怕的侏儒困倒在草。
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的糖果的甜味,但不想经常吃。
很显然,没看《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之前,你也会明白这是一出爱情戏。
毕竟,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每个成年人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一个词。
这个词意味着家族冲突与青年之间的爱的冲突。
对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言,这种冲突最后成为悲剧。
他们的死有没有促成两个家族的和解,我记不清了,但他们的死却成为经典,几乎可与梁祝相当。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也许只有以死为座标,才能将爱之深切标识得如此深刻。
虽然深刻,但显然,当代人们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
于是,我们看到当大型除草机将花园里的小城堡连同吉诺密欧与朱丽叶一起铲倒后,在一片废墟里,伸出一只小小手,爬出吉诺密欧,然后,又从瓦砾中拉出朱丽叶,哦,深情相拥,多么动人的一幕,多么美妙的结局。
至此,它完成了对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的消解。
对经典的重读经常成为当代人的习惯,这样的重读带着当代人的审美思维以及他们对市场的预估。
也许成功,也许更失败,也许本就是画蛇添足。
但,只要有市场,何不试试再说。
所以,对观众来说,既然有人试试,我们何不看看再说。
当然,消解悲剧是容易的,只是,要震撼人心并成为经典却总是那么的难。
觉得会是老生常谈,翻拍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故事。
可是对于动画片来说,题材旧一点,有什么所谓。
何必要求过高呢,娱乐大众。
其实不是我喜欢的动画类型。
这么说来,很久没有看到特别喜欢的西方动画了。
势不两立、一见钟情、矛盾激化、完美爱情、和谐结局。
总是这样的套路。
这部片子有一点值得说说,Elton John作为executive producer,音乐自然十分出彩。
其它的,just so so。
向传统恶搞还是致敬?
毫无疑问,《吉诺密欧与朱丽叶》是在将威廉·莎士比亚的一部最受欢迎的悲剧转变成一个适合全家人观看的动画喜剧,感觉上确实是有点说不出的怪诞。
只不过里面的人物全部被装饰花园用的小矮人给取代了。
一部泥娃娃的片子,你问我喜不喜欢,我回答是一般,但是这部电影的3D很棒,能把泥娃娃的质感做这么好,渲染这么棒,我觉得值。
在制作上,我认为胜于熊猫二。
罗密欧与朱丽叶故事的现代版,但是不是悲情结局,喜剧结尾哦!!
很搞笑的故事片,有些地方很揪心,有些地方很温情,配上背景音乐,引人入胜,值得一看,很不错的动画,不过美国动画片里面都会有斗牛犬是怎么回事?
可爱的恶搞 有可爱的蓝精灵,但没有格格巫……电影走可爱恶搞风,不过比怪物史瑞克看着舒服。
特别是多次恶搞埃尔顿约翰和LadyGaGa在MTV颁奖晚会时的合作造型。
两位大神也都参与了电影的创作,只不过这次埃尔顿约翰是主角而已(制作人)。
全程沉浸在俄罗斯悲凉又有点疯狂的长镜头里。
外部环境的压力迫使父女靠近,面包车里则形成身体的斥力。摄影机与景物的距离构成人与世界的比例尺,居无定所的状态渗入每一口呼吸的空气,连同凝滞的情节被锁在镜头之中。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慢节奏
-
#BJIFF2024 auratic; 并存着近景眩晕(细部、微粒)与远景眩晕(气氛、涌动)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BJIFF2024 俄罗斯的冷酷和神秘刚好符合我当下的心境。我们活着,承受,冲动,孤独游荡,无话可说。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困而美,俄罗斯经年无夏的悒郁冬季,长长的国境线和苍青色的山。好睡。
摄影机运动和色调感觉就像是在看基氏,摄影太棒了,时不时响起的惊悚配乐很creep。hooker,街边卖书的老大爷,义无反顾追女孩的少年,气象站的中年女人,冲动离家的女孩,沉默的父亲,好像全片没有一个人笑过呀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