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除了冷清秋、金燕西、白秀珠这几个深入人心的角色之外,迟帅演的柳医生也令人印象深刻。
这又是一个民国时期的悲剧故事,大家族随着大时代的落寞跟着日落西山,始终无法逾越的阶级观念让一对对苦命的恋人不得善终。
柳医生和小怜即是旧社会封建思想下的牺牲品。
他们做出任何有可能的尝试,甚至私奔……结局却甚是凄凉。
柳公子发疯,小怜出家,最后柳公子在小怜削发的时候清醒,却见到一个本是满头青丝的女子,从此就要过着清苦的日子,于是积怨成疾,吐血而亡。
金燕西没有珍惜冷清秋,作为家中顶梁柱的老爷金铨也一命呜呼。
正值金公馆四分五裂之时,一场劫难在金公馆发生,举世闻名的金粉世家被大火吞没了。
大火扑灭后,金公馆变成一片废墟,冷清秋在大火中失踪......当金燕西彻底醒悟时,清秋已不见了。
看完这出悲剧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很多年前的一部《金粉世家》可以说的上是轰动一时,堪称民国剧的一个巅峰,直到现在还能回忆起那些动人的情节还有那悠扬的旋律。
十几年之后突然想起读读小说,于是才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从角色的角度看,电视剧把白雄起这个过场人物正面化了,增加了林佳妮(痴恋柳春江的女子)欧阳于坚和浩然(与润之有感情交集),白的正面出现让整部电视剧多了一条线那就是政治斗争,从一开始就交代出来,这就使燕西和白秀珠的感情纠掺杂的政治和家族的因素,而不仅仅是一段爱情,而秀珠和燕西的决裂也直接导致了两个家族的不合,以及后来金家的垮台,而原著里并没有这样复杂,不过生两个人的事情,金铨的死亡也和白家没有任何干系。
再来说说吴佳妮,这个人物让刘春江和小怜的爱情成为了一场三角恋,柳春江对小怜痴心一片,而这个女子同样也对柳痴心一片,虽然看起来很纠结,但是难免落入了一个改编的俗套动不动就是三角恋,让原本单纯的爱情变得异常辛苦,我一向不喜这样的桥段,爱情的复杂和变化不一定非要让第三个人来参与才能百转千回,其实感情本事的变化,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足以刻画一段让人唏嘘的情感,为何一定要这样呢?
说到这还有一个人物就是欧阳于坚,他的出现也有三角恋的嫌疑,而且这个人物完全就是为了和燕西对比而设立的,在电视剧里欧阳很明显和清秋有是有情愫的,只是未及表白,但是编剧把欧阳写成金铨的私生子,不免又有俗套的嫌疑。
其实燕西,清秋和百秀珠三人的纠葛足以,何必再来加上一个守护女主的“完美先生”呢,说道这里不得不提下原著,小说了其实还有很多笔墨不多但颇有意味的爱情小插曲,燕西结婚请了两个傧相一个是谢玉树,另一个是卫璧安,本来二人是玉成他人好事没想到倒为自己引来一段姻缘,暂且不提谢玉树和八妹,这一对在电视剧里面倒是保留了,但卫璧安和佩芳妹妹吴蔼芳的一段感情也值得去好好表现,只可惜编剧把这一对删去了。
记得以前看电视剧的时候最不喜白秀珠,动不动耍大小姐脾气,任性十足,清秋是一个不为世俗所动,清冷又高洁的女子,燕西则是一个纨绔子弟,这样一来虽然观众对于人物很明了,但是却曲解了原著,看过原著之后才发现秀珠其实并没有剧里那么任性讨人厌,她的喜怒哀乐不过是自然流露,可以说是用情至深的表现。
电视剧里给人感觉是秀珠一厢情愿,但原著里侧面交代了燕西和秀珠的感情,在清秋之前燕西也是一样对待白小姐的,燕西惯惯会讨女孩子欢心,倒不是说他有心欺骗感情,只是他的行为难免让人陷入爱情,所以燕西身边不乏女友,而他和白秀珠比别个又有不同,青梅竹马,口头婚约也有了,二人迟早要结婚也是公开的秘密,只是没想过半路杀出个冷清秋,而燕西就毅然把白抛诸脑后,从这个角度看白秀珠是十足的受害者,而且被无缘无故抛弃了,一直到燕西结婚才恍然大悟,可谓是真的可怜,她对燕西的刻薄言语在她不过是爱人之间的吵架,而在燕西不过什么都不是,这样说来又添一层惋惜,好好的一个女孩子不过是陪人演了一场自己认为是真的戏,心爱的人转脸娶了他人,自己又该如何自处,其心境可想而知了。
但电视剧了把白秀珠表面化肤浅化了,其实她不过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甘愿为爱放下身段,只可惜选错了对象,待到看清燕西为人变换了个样子表面不动声色却稍稍耍下手段便把燕西从冷身边夺走,她就这样不动声色地抱了他人负我之仇。
而清秋则被电视剧美化了,把她塑造成一个无比高洁之人,其实小说里她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面对燕西的爱情攻势很早就投降,面对这样一个风度翩翩又多情的公子,清秋早已芳心暗许,并不露行迹的与其暗通款曲,连冷太太也被她瞒了过去。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二人的结合其实是奉子成婚,不得不说作者的高明,看似很传统的一个女子居然有如此大胆的举动。
难怪金家人对二人想尽快结婚无法理解,难免惹人生疑。
及至清秋生子一切大白,冷不可避免地沦为金家上下的谈资和笑柄,加上玉芬从中作梗连金太太都觉得冷表里不一渐生嫌恶。
至于燕西嘛,电视里面太纨绔了,尤其是他追求清秋时的行径,其实燕西更像是贾宝玉一流的人物,对天下女子皆有爱,对她们细致入微,生怕唐突了他们,所以小说里彦西有很多女性朋友,包括对待下人也是如此。
电视剧可能为了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吧,改写了很多追求清秋的桥段,比如派下人满大街找梳辫子的姑娘,去人家学校门口等着搭讪,而且上去就是直呼其名,未免太浪子了。
而小说里的燕西可是为了佳人在人家门前徘徊几个小时只为见佳人一面,等佳人出现了又恨不得钻到地缝,就为了认识清秋饶了多大的弯子才打听出人家姓冷,及至费尽心思的搬到能冷宅隔壁,挖空心思的想办法接近清秋的舅舅,又是给冷家送礼又是办诗社,等到真正和清秋直接面对,说上一句话不晓得到了什时候去了,不像电视里面当面跟人搭讪,当街尾随,直接格清秋雇车,到人家学校当老师,这种行径未免公子哥了些。
原著里面燕西对清秋的追求可是不着痕迹的,哪怕送个东西都要挖空心思,又要让佳人喜欢又不能太明显,生怕唐突了佳人,这才是个情种的样子,不过总的说来电视剧的选角和人物塑造还是很成功的,不仅是主演三个人,其他配角每个都很生动,这也是这部剧如此成功的一个原因吧 另外要说的就是小怜的结局,原著里她和柳春江修成正果,并在金家没落之后故地重游,这样的结局更有意味
这部电视剧已经看了很多遍,很多兵荒马乱忙碌过内心空落落的深夜都会重温那些经典的情节和台词,感觉好像昨天刚刚看过一样。
金粉于我这个九零后已经是一种情结,某种方面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并且陪我成长。
我会永远记得燕西的那句“你就是那朵百合花,我要让你在阳光里温暖的开放不受到任何风雨的打击。
”也永远记得那片向日葵田上两个奔跑的年轻身影,阳光下的“I LOVE YOU”。
可是,燕西还是让那朵百合花淋雨了,向日葵在阴雨下也没法灿烂地开放。
年华里,他们长大了,我们也长大了。
小时候,只喜欢金粉的前半部分,燕西追清秋的戏份,因为实在接受不了后面两人关系那么突兀的转变,而且也对燕西的冷漠恨得咬牙切齿,觉得全是他的错,得到了清秋就不懂得珍惜。
可是后来再看,突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小时候不一样了。
两个人都没有错,当时轻狂,只因年少。
因为太年轻,两个人都有太多的棱角。
门第之说暂放一边,但看两个人的生活圈子和娱乐范围就看出明显的差异。
年轻的时候,我们觉得只要有爱就可以战胜一切,但是,一切都发生的太快了,他们两个还没有来得及学会互相谅解互相包容就有了宝宝又发生了各种事情。
其实从这段感情不难看出,清秋真的是个太过清冷的人,她爱燕西不容置疑,可是她从来都没有明确地表达过。
她会一个人等待燕西回来、回忆,却从来没有正面地表达过对燕西的爱,而且不信任燕西却又没有什么表示,只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甚至最后在燕西没有答复白秀珠是否出国的时候她就心灰意冷地相信别人的话让燕西走,连一句挽留都没有,纵然心都要碎了还要苦苦支撑所谓的尊严。
小时候没有在意这些,可是长大了之后,明白感情需要两个人共同维系付出,如果燕西挚爱的人从来都是那副要把自己往外推的样子他能一如既往地热情吗?
而且,燕西父亲的死对他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什么都不怕的富家子弟变成了要看别人脸面生活、要学会卑躬屈膝的普通人,他也会害怕,会惶恐,他不能够毫无顾忌地说出“我说的话什么时候变过”,他想要给清秋最好的生活,可是一切却都变了。
现在再看大结局时燕西疯狂地奋不顾身地跑进火海叫清秋的时候,会忍不住鼻子酸酸的,那么爱,又为什么会伤害?
他说过从来没有爱过除了清秋以外的任何女人,我也相信,有那么灿烂的回忆他怎么可能去爱其他人。
只是那一段时间他没有力气爱了,所以才会毫不在乎地对白秀珠说“我觉得我们两个比较合适,在一起吧”。
其实谁都明白他放不下清秋。
最后的燕西有点像家道中落的宝玉,他善良纯净,却在污浊混乱的现实里茫然无措。
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心里都会是个无畏的追求真爱的金燕西,为了让the one爱上自己,可以做一切能够做到的事情,可以毫无顾忌,不怕被伤害,没有想过后果。
见到那个人觉得世界变得好清新,阳光灿烂花香弥漫,一切都特别美好澄澈。
会躲在楼梯间只为了看到那个人,会打听一切有关那个人的事情,觉得有那个人的笑容一天都会很明媚。
有那么一场轰轰烈烈的感情,也算青春无憾。
可是也因为太年轻,得到了便不懂得珍惜也是人的通病。
另外,开始计较得失,希望平等付出,一切按照自己完美的想象发展。
可是少年要学会长大,渴望被尊重被认可,也渐渐不再把感情作为重心,那个人也许不再是你的完美恋人,可是,却永远贪恋那份想念的甜蜜与温暖。
所以不管结局怎样,都不要选择去恨去讨厌那个让你成长的人,悄悄在心里留一个角落,为自己的青春留下注脚。
每个人的心里亦是一个冷清秋。
有懦弱的一面,却大部分时间选择坚强示人。
强烈的自尊心,即便被动也要保持一分清醒与自知。
渴望独立,向往自由和新生活。
对爱执着却不懂得表达,孤傲又渴望知己。
蔑视世间污浊,向往乌托邦的宁静。
理想化却又为现实所伤害,对周围失望。
然后逃避,继续寻找,在路上。
以前固执的认为清秋和燕西一定一定还会在一起,虽然后来也有狗尾续貂的《金色年华》,可我们知道,燕西和清秋只存在于《金粉世家》。
至于最终的结局,现在觉得,成长后的两个人幸福最重要,也许再也无法相遇,也许相遇了也无缘继续。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两个人能够决定的,环境、未来、方向都很重要。
所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的真的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美好愿景。
总之,在最灿烂的年华遇到对的人,青春无悔。
都要在一段段的生命旅途中,学会成长,学会真正的爱。
还记得他念的那些诗句:你走了,走得很远,我在秋的身后,珍重的拾起(一掌半红的)枫叶,把它贴在夕阳照到的墙上,并排挂着的是你的小影微笑在林间. "那是一堵厚厚的墙,却拦不住我心里的月光,当暗夜来临的时刻,它会悬挂在你的窗前"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那句他为清秋写的"而今听雨屋檐下,秋叶已凋零。
悲欢离合总无情。
伊人何在?
总在寒冷清秋".很唯美,可是在隐约间,也似乎注定了他们的命运...... 清秋是这样一个独立,认真和坚强的女子,她从来不会为金钱,权利所打动.即使他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她仍然知道他只是一个纨绔子弟.她不想自己陷下去. 可是,他坚持,说:只要有爱,不一样的人也会在一起的。
他写信给她:葡萄藤上是不会长出百合花的。
我说,因为我们有爱,一切都会改变的。
是的,为了打动这个最爱的女子,他将百合花插满冷家小院的葡萄藤。
结果,冷清秋出去,她看见了满院的百合花,难忘她在那株百合侧畔颔首的美丽,更难忘在那一刹那,燕西突然出现时候,两人眼神接触的情景。
也许在那接触的瞬间,她已经陷落了! 即使后来,他犯了错,她也并未真正地放弃他。
在他当着全校学生的面向清秋认错,放下巨幅条幅,大写着"I LOVE YOU"的时候,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的选择。
她虽然很冷静,可是这份炙烈的感情已经将她灼伤。
她对爱情是坚定执着的,为了爱情,她宁愿赌上这一次。
她相信了他的真诚,她对自己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和热爱。
她在和他一起躺在葵花丛的时候,闭上了眼睛,她闻着花的甜蜜,幻想着、憧憬着…… 在新婚之夜,清新典雅的“百合”再次给了我惊艳的感觉:并非艳丽无比,也并非珠光宝气,但她的才华和内在的气质将她衬托的无比的高贵大方。
这样的美丽,是真正的无法形容的美丽。
并非惊才绝艳,但美得含蓄内敛又历久弥香.这样的魅力,是吸引得无法离去的魅力。
并非占尽优势,但周身所散发的气质无法阻挡。
她将手指勾住了他,她将一生托付给了他,红地毯上,满是幸福的味道。
炙烈的火焰可以长久的燃烧吗?婚后他也许好了一阵,可他终究还是那个纨绔子弟。
那次他陪他过年回家,正好放烟花,烟花是灿烂的,可是也是转瞬即逝的.很快他又恢复了夜夜笙歌,尽情享乐的日子.他记得金燕西坐在有百合花桌前,八妹对他说,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要追求,让花瓣凋谢.他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改变过,而是周围的环境变了。
我曾经试图去适应环境,去适应她。
可有太多的事儿我不明白,所以我失败了。
就像葡萄藤上的百合花总有一天会凋谢的。
"是的,在他心中,那株百合已经凋谢了! 所以,当金燕西将百合花瓶打碎的那一瞬间,清秋那含有泪珠的眼睛只能无助的望着他. 当戒指从手中滑落的一瞬间,也预示了这段感情的危机.向日葵总是向着阳光,才能生得长金灿灿的 。
可是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呢?当家族走向衰败的时候,他开始选择了曾经放弃的女人,为了自己仍然可以享受那绚烂的阳光。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仍然坚持:“我从来没有爱过除清秋以外的其她女人,从来没有。
”他以爱的名义,摧毁了他们之间的一切。
其实从始至终,他最爱的始终还是他自己。
把占有和放纵当做爱,他总认为是清秋不理解他,是清秋对不起他。
清秋知道了,她知道她再也无法挽回那段情感。
她只是怔怔的失落,无言地独自搬上了阁楼。
她一袭黑衣,在阁楼回味爱情的苦涩;她独自绝望地面对已经改变的感情,即使依然那么依恋;她抱着儿子翻着诗稿,未翻自己却早已心碎。
直到白秀珠告诉燕西,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报复,他才幡然悔悟。
迟了,太迟了。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尽了清秋的伤心,也烧尽了清秋对他的眷恋。
当阁楼起火时,燕西不顾一切地去救清秋母子时,那个留下清秋最后记忆的地方,早已经人去楼空。
“为了让你爱我,我搬到隔壁做你的邻居;为了让你爱我,我去学校做你了老师;为了让你爱我,我可以做世界上一切可以让你高兴的事。
因为在我心中,你就是那朵盛开的百合花。
我要让你在温暖中开放,不让你受到风雨的打击。
”当初的声音尤在耳边回响,只是那段感情早已经随着流水一起远去。
一代豪门金粉世家就这样解体了。
冷清秋走后,金燕西也决定离开。
他在桥上看到了清秋,她朝他跑过来,他们拥抱了......当知道这是幻觉的时候,燕西望着天空,亲吻着他和清秋的结婚戒指,落下了眼泪。
他想着曾经和清秋当初一起度过的时光,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变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的时候。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们之间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她和孩子相依相偎踏上列车时候,他与她们擦肩而过。
他们的缘分已经结束了,曾经生离死别的恋人从此擦肩而过。
只剩下了站台上那个虚幻的幽怨。
他们带着伤感和苦恨,随着南来北往的滚滚车轮,沿着各自的人生轨迹,融入时代的洪流。
只留下晶莹的泪光,失落的叹息印在我内心深处的柔软角落。
伊人何在?
总在寒冷清秋!
当花瓣遇上花朵,暗香残留。
香消在风起雨时,无人来嗅。
歌词我记得已经不是太清楚,那个旋律却久久难忘,就像这个故事,美丽得仿佛一首诗一副画,满目的金黄色,勾勒出一副似水年华,美丽哀伤,哀而不伤。
金燕西的命运终究是孤寂而令人叹息的,因为无人能理解他,也并非有人能完全读懂他,包括清秋,清秋终将离他而去,因为坚持世俗观念的人太多。
人始终是存在于社会中的构成部分,注定不可能太率性而为,层层束缚,层层枷锁就连清秋这样一个被大家看作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也摆脱不了世俗的思维的束缚,悲剧注定,带给人的却是更深层次的感伤,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忽然某时,莫名复古。
这是第二遍看《金粉世家》电视剧,可能是偶尔听到了《暗香》的歌旋律,一阵心动,脑中飞出零星片段。
年幼的观影印象,记起来的仅仅是金燕西和冷清秋相遇的美好时光,以及悲剧的心痛。
一直不明白爱情故事里的分离,记得看《蓝色情人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等电影,我也无法释怀,曾经的轰轰烈烈刻骨铭心,在一起后的猜疑背叛,爱是什么?
不爱是什么?
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剧,悲剧总是让人止不住地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自由恋爱的婚姻,这么快就结束?
你们不爱了吗?
即使是作为上帝般全观式的观众如我们,依然不明白,那么身为局中人的主角们,他们明白了么?
一个是如玫瑰般骄傲不羁的总理少爷,一个是如百合花般纯朴雅静的平常小姐,因为如此不同,所以莫名心动。
完美爱情里,一个厚颜无耻,另一个有恃无恐。
他们追求向日葵的爱情,永远向着阳光,美好,温暖。
阳光如爱,阳会落,爱会变吗?
金粉世家里,金燕西和冷清秋,谁是悲剧?
我自己开始思考,或许正是因为自由恋爱的婚姻,所以婚后对对方报以的期望更多,失望来的更猛烈。
婚姻里不再是两个人的世界,不仅多了两个家庭的考虑,还有生儿育女,柴米油盐,自我的追求等。
两个固执的人,如此不同的人,都没有做出改变,因此在爱里陈杂了猜疑、失望,最终走向分手。
从两人爱情故事里某些片段,我慢慢察觉悲剧的端倪。
谁敢说金燕西不爱冷清秋,那样笨拙而真挚的,小心翼翼的付出真心和改变。
是吧,穷苦少女如何抵挡纨绔子弟的攻势,女人怎能不爱坏男人?
但是从始至终,我发觉这段爱情里,金燕西是自恋而自私的。
从以下片段慢慢分析:1、金燕西和二哥讨论结婚的理由,说自己绝对不会结婚,但过后没多久就急着要和清秋结婚,金铨很理解儿子要结婚的理由:“你是怕会失去她吧”。
是的,因为有强情敌出现,不服输的公子哥秉性怕自己心爱的东西被抢走,所以急于据为己有。
但是他有考虑清秋么?
亏他问过这么多次清秋以后要做什么?
我认为结婚的原因,不是要据为己有,也不是爱到了顶点,而是今后我们一起去做更多更多的事情,去创造更多属于我们两人的回忆。
金燕西虽然一口答应清秋和她去外国留学,但其实从就没想过未来,空许一个美好承诺。
2、婚后一次在外聚会上,四姐夫问燕西为什么新婚不在家陪清秋,燕西的回答是觉得家里无聊,四姐夫追问清秋这么安静比大嫂都不如,不明白燕西这样爱热闹的人怎么受得了,这时燕西皱了皱眉头,回想了一会才说:“我印象中的清秋一直都是这样啊”。
是啊,婚后的两人各自都没有变,对于爱热闹的金燕西来说追求的热度过后,生活的平淡是让他感到无聊的,而对于爱清静的冷清秋来说,婚后与丈夫平淡的生活理所当然,矛盾与冲突由此展开。
其实,或许两人都是自私的吧,没有让步和改变。
3、金燕西没有爱过除了冷清秋外的任何一个女人,作为观众的我们明白,是的,的确呢,那清秋何尝不是呢?
为什么燕西和秀珠见面,收信件清秋就不可以怀疑和生气,而清秋和欧阳的正常交流就被视为罪大恶极?
相比此事,清秋的处理要平和很多,给予燕西的信任更多。
燕西的强烈占据心更多反映出内心的自私自恋。
4、清秋外出工作被发现那一段,我真是恨不能理解,自己的老婆为了生计自食其力出去工作,作为男人的燕西不会觉得羞愧的么?
看着清秋面对各位嫂子和婆婆的质疑,燕西,为什么你不自我反省,不作出保证和改变呢?
我相信,每次公婆对清秋说,要好好管教燕西,清秋是有做过劝说和努力的,但徒然无用。
对于冷清秋,她具备很多优点,内外兼修。
但正如婆婆所说,这孩子就这点不好,有点悲观、太固执。
爱一个人,维持一个婚姻,女人不可避免,要使些手段,要做出改变,当然把控恶意还是善良这个度。
就比如《斗鱼》里小燕子的转变,比如《失恋33天》那一对金婚的老夫妇的背叛故事(海清在里面扮演的那个孕妇实在太厉害了)。
特别是最后一集最能反映清秋的固执和悲观,燕西叫醒清秋,清秋第一句话就是“我知道你是故意找茬的”,她开门见山对燕西说她明白他的选择,愿意离婚。
但是燕西开没开口啊,有些事情一旦说出口会造成多大伤害?
燕西感到自己的爱被质疑,两人的赌气一发不可收拾。
清秋啊,你为什么要先开口分手呢,如果你能更积极乐观些,提出和燕西一起出去寻找新生活,那么,结局会不会就不同了呢?
不是不爱了,而是不懂,如何爱得长久。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迅翁的这句话,用在《金粉世家》上可谓极其合适。
初中时看的电视剧,其中有一幕至今想起还撕心裂肺。
那场大火后,清秋不见了,燕西一个人坐在花园里看着那个被烧毁只剩下一张清秋照片的匣子,曾经的美好一幕幕浮现,这时八妹来了,她看着那张照片就哭了,无声,但心碎,燕西一个人在旁边傻笑,笑着笑着眼泪就出来了。
是啊,曾经那么相爱的人,为什么就会走到那个地步呢?
最后他们分乘两辆各向南北而去的列车那一幕让我对爱情一度绝望。
现在大三了,看完《红楼梦》就想在看看《金粉世家》,在看到中卷的时候,我忍不住去看了下卷清秋和燕西开始决裂的那部分,对我最心痛的八妹和燕西一起哭的那一块,作者轻描淡写几句话,梅丽终究为清秋抱不平,可燕西什么都没说就回到书房了。
在看完清秋的信之后,他伸了个懒腰,虽然儿子不在了,不过自己才20几岁的人,终于又恢复了自由,真好。
那一刻,真不知道该怎样形容自己的心情,失望吗?
当然有。
对燕西的无情,对爱情的不信任,对现实的无奈却又痛恨,天啊,难受地真要疯了。
但是我冷静下来,终于懂了,张恨水是真正看懂了生活的人,惟其写的这般现实,才是符合他“叙述人生”而不是“幻想人生”的意图。
小说的结局,让我这个感情上的理想主义者真的承受不了。
太痛太痛。
那么美好的一段感情,曾经撕心裂肺的啊,最后就那样“伸个懒腰,终于自由了”,我 不得不佩服张恨水对生活的理解,终于还是无法沉浸在对爱情的幻想中。
就这样吧,太痛太痛。
这么多年一直记得金燕西在花店第一次见到冷清秋的眼里的惊艳,金燕西惶惶的在雨中追逐,暗香响起..我想这就是爱吧,相携一生是爱,一眼万年也是爱!
这世上除了董洁再没人能演出清秋的寂美,葡萄藤下低头,胡同里逆光的稿纸纷飞。
其片头及片尾曲,觉得是所有影视作品里和内容镶嵌的最好的了,完全融为一体。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人生理想,让他们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
爱情,是不可挽回的错误,一切只剩下淡淡的回忆。
在董洁最美的年华里,她有幸遇到了冷清秋这个角色。
她如一朵百合,盛开在芬芳四溢的春天。
她纤细的背影,如雕刻般精致的容颜,饱含才情诗意的微笑,都在《金粉世家》里把一个清纯女神演绎到极致。
刘亦菲饰演白秀珠时,才15岁,虽然演技略显青涩,但一个天生就有贵族气质的女神,也把一个富家女演的令人怦然心动,以至于刘亦菲后来所有的角色,我都觉得比起白秀珠还是难以超越。
舒畅饰演的八妹,天真、活泼、清纯可爱,15岁的她,也是演技一点都不逊色于各主角,实在难得。
男主角陈坤,一直是心中的遗憾,虽然演技很棒,但始终觉得帅气不够,要是能再帅一点可能会把一个风流倜傥的富家公子哥儿演的更出彩一些吧。
现在回顾起来,还是不免感叹,董洁、刘亦菲、舒畅在他们的颜值颠峰时期,遇到了最美的角色,也算是幸运了。
最喜欢的国产剧之一,每次听到暗香看到MV就感慨万千,就像仙剑一一样。
喜欢暗香,也喜欢让她降落,感觉让她降落这首歌的主角是小怜,每一句写的都是她,“他没有烟火绚丽,也不像鸟儿会迁徙...”因为董洁的冷清秋一直没办法讨厌她,她就是那个单纯的,清冷的不食人间烟火的清秋本人啊,她喜欢百合,她像百合一样纯洁,现在没当看到百合花就想起她拿着一盆百合的那张剧照;她的小楷很漂亮很秀气,她喜欢写诗,也把自己活成了一首诗。
男女主的爱情一开始可谓轰轰烈烈,总理家的少爷对一个平民少女一见钟情,两人身份悬殊,有家庭的反对但反对没有那么强烈。
男主追求女主的过程很浪漫,到女主的学校当她的老师,两人一起骑行去向日葵的海洋,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最后在大家的祝福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一直到这里,男主都是非常爱女主的,所以我一直无法接受后来男主对女主的冷漠,即使知道他是因为家道中落为了讨好白秀珠而不得不做的妥协。
结局两人坐火车擦肩而过,留给观众太大的遗憾,我想他们应该是不太可能重逢了,他们已经不是那时的他们。
当花瓣离开花朵,也许花瓣并没有凋零,爱情还在。
不喜欢红楼梦以及仿红楼梦的东西
再多的美好也经不住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爱情什么的真的没那么重要
小的时候只看到满眼柔情蜜意,如今再看,才发现这个故事讲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缠在葡萄藤上的百合花终究还是会枯萎的,王子和灰姑娘也不会从此过上幸福的日子。张恨水的书会更加嘲讽,电视剧弱化了现实,塑造了一段理想化了的爱情,不知道塑造了多少小少女的爱情观。
白秀珠自作多情没演技,冷清秋自视清高烂裤裆 还别说,我整的这句诗还挺通顺
曾经的董洁小姐姐,学生装气质很清纯!陈坤的富家公子也很到位!
补录
果然这种名著改编的片子就很矫情么。我就记得柳永那句词了。
那时候的董洁。
什么剧情已经记不住了,不过只记得暗香了
这个片子开始记住陈坤的。。。。另外,片尾曲太好听
get不到
央八在播,再次感叹以前的电视剧多么良心,多么正常。
音乐一次走红
我已经记不清是多少年前和你一起看的了,还没看完我们就分开了。直到今天看完后半部这和我们一样天各一方的结局早已没有心力再用心地哭一回。
董洁真的好美,到现在我还是讨厌不起来她。
犹记当年陈坤英俊…现在他长得越来越像亮爷了…囧·
这个东西害人不浅,从此以后我不在相信婚姻...当年我13,4岁吧..
给还行是因为老妈很喜欢这部片子,而一向记忆力惊人的我对它却没有多大印象。
近现代红楼梦,大人小孩都爱看;董洁为什么要嫁给潘粤明,5555
小学啊~小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