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VIP厅的躺椅上看电影是我第一次的经历,本来应该是效果加倍的!
可是,只有无尽的失望吧!
全片充斥着2012年的流行词汇和事件,无论雷不雷人都收入其中,恶搞式的嵌入那些内容,让习惯了这些网络上疯传的东西的我们,完全笑不起来,可能剩下的只有议论和叹息吧!
看完电影没有任何感觉,我发现全场甚至都没有一次笑声!
贺岁喜剧的标签,颜色鲜艳的预告片,吸引了大部分像我这样的只是想在过年的时候笑一笑的观众,可电影带给我的只有失望!
“再也不信中国内地全明星的贺岁了!
”这是我离场的第一句话。
我相信也有很多的观众和我的想法一样!
不是那么容易失望的人,其实我的抗击打能力还蛮强的说,只是真的被伤透了!
即使是黄百鸣式的贺岁喜剧都再也找不回90年代的《家有喜事》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喜悦了!
那么多部《新家有喜事》,《新花田喜事》,都再也找不回当年的感觉,即使吴君如还在,黄百鸣还在,古天乐,杜汶泽.。。。。
大牌加盟都还是欠缺了点什么!
哥哥不在了,毛舜筠不在。。。。。
感觉就是不对!
无论电视上播多少遍以前的版,我都不厌其烦的看着,笑着。。。。
也许这就是经典的意义吧!
致敬经典!
出场演员各个都大牌,剪辑烂到让人莫名其妙,好多梗已经用烂了放在这里咯吱人还笑不出来。
比如吴君如和吴刚的那些秒秒钟穿越各种剧,看出来导演是真的很想让观众笑,我也笑了,呵呵一笑,分分钟尴尬症要发作,特别是郭天王和钟丽缇放在一起简直是巅峰,佩服二位演员的敬业精神,往事放一边……宝强依然傻根,珞丹仍旧小样,静蕾照旧文艺,富城还是跳舞……唯一安慰的还是几个戏精的演技。
梁家辉演技没得说,一个眼神,嘴角挑一下满满都是戏。
还有几场戏简直让人觉得这不是走错片场了吧?
那个骑马舞和民族风的混搭,看不出搞笑,看不出好看,看不出热闹,只有闹心。
实在受不了唢呐一遍遍在那吹的最炫民族风啊,还他妈拿来和江南死呆PK ——导演这是要宣扬民族文化吗???
如果不是这些演员阵容我估计不会看完的,山寨的有些不伦不类!!!
本来还想给个二星,结果看到郭富城带一群人跳江南那段终于忍不住来刷低了,完全挑战我的底线啊!!!!!
想不明白了,这么多明星怎么那么愿意跟张一白混!!
白瞎了这么强大的阵容了!!!!!
PS,看预告片时我怎么就把景甜那货看成迅哥啦!!!
什么叫贺岁片?
我理解的是让人开心乐一下,且有团团圆圆的感觉就行了啊看见吴君如演的那个农村大妈虽然不见到到位,可是有笑点啊看到郭富城很用心的大跳骑马舞,并且模仿迈天王的舞步时,你能多给一颗星吗?
看到宝强和家辉、洛丹两父女的强烈反差演出,可以少骂几句吗?
这个片比百鸣兄近几年拍的搞笑贺岁片好一些啦!
比小刚的也差不了多少了!
给自家导演的鼓励吧!
别老愤青了,大伙儿!
昨晚和朋友们去看11点的《越来越来之村晚》,一个能坐满五六十人的演播厅,就我和我朋友三个人。
各种庸俗各种烂什么的我都不想说了,什么“元芳,你怎么看”,什么“热舞style”。。。
导演编剧你们就不会想想弄些什么新鲜的元素新鲜的词汇,非得要引进所谓的网络用语?
看完郭富城和一群人跳完舞直接走人,回家睡觉。
这是我在电影院看过的最差的一部影片,在此之前荣膺这一称号的是《苏乞儿》,后者故事没有结尾,过分注重武打元素,3D效果粗制滥造,加上造型雷死人不偿命。
但是这一切在《村晚》面前都不值得一提,走出影院的时候我已经不知道用什么更加恶毒的语言去评价这部电影和张一白了。
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写点东西下来,不好好骂他一顿不足以平复我花了76元钱的愤怒与怨念。
片子的主要情节很好概括,就是一个乡村里的人合力办一台春节晚会的故事。
当然,这样说明显是抬举这部影片了,确切的说,《村晚》其实完全就没有一个故事。
对于一个观众来说,在电视上看一场电影是一件美事;但是在电影院里看一场电视节目,还是稀烂的电视节目就绝对算不上什么良好的体验了。
而《村晚》则正是如此,戏里戏外都是一套稀烂的班子。
明星消费算不上什么新鲜的恶心手法,毕竟有脑残粉的巨大市场捞一笔钱也算不上是罪大恶极。
但像《村晚》这样赤裸裸与登峰造极却是绝无仅有的。
《大武生》和《孤岛惊魂》至少还有一个主要的故事情节,每一个明星至少还有一个剧中的名字和固定造型。
但是这部片子,每一个人物出场的时候旁边标注的竟然是演员名字而不是剧中的人物名,当时我就惊倒了。
《建国大业》和《72家租客》是以明星取胜的代表作品,也没有出现过这么稀烂的做法,卖明星脸也是披上一张剧中人物的皮。
《村晚》这样的做法无疑于就是告诉观众,反正我们这个影片也没有什么故事情节,所以里面的演员叫什么也是无关紧要,干脆就连明星名字一起看吧。
同样能体现这一点的还有剧中过分出现的演员面部特写独白,极具压迫感的特写宣告了导演在故事叙述上的苍白无力,只有依靠演员的大脸才能串起几个段落。
问题是,导演你要拍成写真片也找高圆圆、杨颖、陈妍希那种演员啊,你放着佟大为和张译还打扮的充斥着乡土气息,大过年的这不是成心恶心人嘛。
剧中主要有三个段落(是段落而不是小故事,因为那实在称不上故事)。
而在每两个段落之间的串联,张一白竟然用上了提示之后情节的小标题。
你以为这是在做小学语文练习啊,你以为这是给学龄前儿童看的呀,喜洋洋与灰太狼都不至于用上如此拙劣的过渡手段好吗?
会一点剪辑的人都还知道淡入淡出的,就你这样的剪辑水平还好意思出来当导演?
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些标题里同样赤裸裸的出现的是演员名,直接就提示的是王宝强与王珞丹的恋爱,张一白你是收了多少钱才能这样无视剧情;你丫是有多么强烈的渴求与转行做媒人?
拜托你要转行请趁早,点个痣去造福单身男女也挺好的,不要在这里继续祸害电影观众了!
说到底,张一白在这部影片里连电影要干什么这个问题都没有理解清楚。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网上任何一部微电影都要胜过他。
因为微电影即使在内容上无法做到饱满,但至少是在思考电影的形态,而张一白实在称不上是一个导演,就是一个跟向城一样上蹿下跳的晚会策划而已。
整部影片给人的感觉就是各种元素在前,演员其次,最后由导演出面想一个由头将这一锅七荤八素的素材整合到一起,这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的大杂烩就算是端上桌了。
所以我们会发现片中各种牵强的逻辑与情节,无非是牵强附会的想把时下流行的元素串联起来。
比如吴君如扮演的村姑名字叫元芳,无缘无故手里出现一个平底锅,摔了一跤就穿越到了甄嬛传,郭富城突然就有了骑兵经历,无非就是想跳一段骑马舞……你甚至都不知道吴莫愁的出现在这部影片中有什么意义。
估计答案也是没有意义,仅仅是因为她是流行元素吴莫愁,所以导演用拙劣的手法给他安排的一次亮相。
按照之前的经验来看,紧跟时下热点元素的影片一般都是烂片,因为在追逐这些新事物的同时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导演难以静下心来讲一个故事。
网友总结的好,这部影片就是把一年里大家吃剩来了的泔水端上来,妄图充作一桌年夜饭。
同时,张一白各种手法是拙劣也是一大特色,除开元素的植入生硬以外,植入广告也是恶心的登峰造极,华少那一通天天电视上见到的58同城宣传词也就忍了,你买个衣服居然都要上58同城,你让淘宝情何以堪!!
中国的电影观众已经忍受了无数不会讲故事的导演,现在竟然出现了这种堂而皇之摆明了直接不想讲故事的人。
这不仅是对电影观众的侮辱,更是对这个行业的侮辱。
对于这种完全没有情节没有概念甚至没有智商的影片完全可以闭着眼睛一通乱剪。
当然了有一句话还是需要留下的,那是徐静蕾的一句台词(不记得剧中叫什么了,看导演的目的达到了),充分的对于影片进行了概括——以前我不知道什么叫俗不可耐。
是的,以前我也不知道,不过看了张一白这个傻逼的作品以后,我算是明白了。
明显我是后面看的那一拨。
刚开始看到众星云集的演员表,心里还是很有期待的。
看到后来我想我已经看不懂张一白导演是想表达什么了,是在给中国农村拍卡通片么?
看到佟大为出现,我想大概导演只是为了拗造型;还有那农民暴发户就一定要金链子大墨镜貂皮大衣恨不得十根手指头都用金子箍起来么?
能把郭富城恶搞成这样也算是很有水平了,可以秀身材,可是段子是不是可以不这么恶俗?
天王的舞姿是不是可以不停留在棒子的骑马舞阶段?
天王都去跟疯了,我们还要在哪里去寻找自我?
徐静蕾的太空服是想雷死谁么?
导演你怎么忍心把所谓的一代才女搞的那么弱智的?
试问哪一家的保姆可以打扮出那个气质的赝品富婆?
那根本不是变身,那就是变戏法儿。
国际章是有多亲和,明年和我一起过年否?
一直没有交代任何背景的老太太吴君如关在屋子里画画有生有色,这么有文艺细胞的老太太忽然又拗成很后现代的山寨造型去溜哈士奇了,虽说文艺工作者都是半个精分,可是有必要把一农村老太太拗的这么精分么?
老头老太太的乡村爱情故事中一场莫名其妙的私奔来得快去得也快,以老太太莫名其妙的出走,然后莫名其妙的回归而告终。
那么漂亮的村花景甜的爱情生活居然无人问津,无关戏份问题,只是人之常情。
还有一句,影帝梁家辉是来给王宝强打酱油的蛮?
最后那个把好好一座村子刷成798的镜头,还有村晚现场煞有介事的欢乐,张灯结彩张的没有一点农村气息。
越到后面越觉得,导演是在内陆山区农村的外衣下,上演了一出台湾偶像剧中村民要多团结有多团结,要多欢乐有多欢乐,要多悠闲有多悠闲,要什么人才立马就会冒出什么人才的繁荣景象。
我不明白是导演不懂农民,还是农民不懂导演。
反正这一定是史上农民最看不到自己生活轨迹的农村题材电影。
只有让农民生活在山寨798 里,才能表达文艺改变命运么?
张一白的名字从未如今天这般让我厌烦。
如果以往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个三流导演的话,现在他的形象在我这里则完全变成了臭水沟中那浮起的灰色泡沫。
这样一部假大空的乡村吹牛逼喜剧,让我观看中途频频唉声叹气,对中国当今的电影创作水平心如死灰。
太多像张一白这样拿观众当傻子的导演了,他们拿着钱和演员资源,大肆浪费,以为自己才华爆棚,随便搞一出戏都能调动别人胃口。
“村晚”这个恶心人的玩意儿,在张一白抱着和谐社会大腿的蠕动中,越发恶臭扑鼻。
如果一个中国的山村,能够真的存在于电影假想的世界里,那么现实也算可喜。
可惜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每一个参演这部电影的人,都脸上洋溢着假兮兮的喜庆。
假笑、作揖和皆大欢喜根本没一点儿趣,张一白如此水平,能在中国电影市场翻转腾挪,真是应了同事那句话:谁在纵容《小时代》,谁便在摧毁大时代。
首先感谢张一白导演拍出来的《越来越好之村晚》,很多人认为这部电影不完美,现在的观众口味越来越重,需求也越来越大,要么大俗,要么大雅,不俗不雅的就要足够有创意,这样评论电影尤其是评论中国电影,太不厚道了,这样的屌丝行为我们应该直接鄙视。
电影本身就定位在娱乐方面,观众和豆瓣的朋友非要认为这是一部高雅的教学片,非要拿电影和别的东西比较,想想比出来的是悲伤还是比出了自己高雅。
何苦非要为难中国的电影人呢?
2012年的所有流行元素,包括:江南style、最炫民族风、航母起飞style、非诚勿扰、世界末日、甄嬛传、舌尖上的中国、诺贝尔文学奖等等主题流行元素,如何能在一部电影里面用非纪传体并且欢乐的口吻把故事演完,张一白先生做到了。
我们应该感谢张一白先生在如此抢占票房的贺岁档如此低调的为观众们奉献了如此精彩的电影。
四个故事线用一个村子的联欢晚会契合在一起,电影娱乐化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而且更接近我们的生活。
本片不是冠冕堂皇的春晚,而是信马由缰的村晚,庄户人的恶搞味、小清新,一如中国的各种乱腾腾。
我们的生活就是各种乱入,我们理应尊敬耿直,一个坚持理想的人本身就是理想的典范。
最后我要说一下,这电影真挺不错的,用现实的写实手法给观众回忆了一下中国的2012,感觉像是我们身边的事情又像是别人身边的事情,我不知道那些给恶评的人是如何看待电影的,一部众星云集,导演千辛万苦在100分钟里都告诉你是贺岁喜剧的前提下,所有演员都卯足了力气逗您开心,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我就喜欢看样的电影。
P。
S。
不求那些213能看懂我的文字,有的时候没用外挂却被误认为使用外挂,我想这也是一种荣幸。
对于网络上那些评论我影评的自认清高的人士,谢谢啊!
我把越来越好之村晚看完了。
是一部很温情的贺岁片,虽然剧情方面有些凌乱,而且部分转折比较生硬,还充斥着许多老梗。
但是如果你能坚持看完,你就会发现这部电影拍出了那种过年该有的感觉,很热闹,很温馨,画面色彩也很亮丽,在春节期间看到这部电影是一种很大的享受。
片尾曲稳稳的幸福作为bgm贯穿整部电影,很点题,陈奕迅的演唱没得说。
B站ID鲈鱼宴,欢迎关注
这电影本来就是一台微缩春晚...摆正心态觉得还不错...
好像很多人都太认真了,这本来就是一部扯淡的片不可能有多严谨。ps:主题曲不错哦。陈奕迅——我要的幸福
“挑战笑神经”?我看是挑战脑残烂片底限吧!比春晚还烂俗的各种元素无节操拼凑,用那么多的演员有神马用!!!
片尾曲就值两颗星。看到评论那么苛刻真是不懂,有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些微小平凡的感动。
哎哟喂,有些电影是只能在电影院看的,因为没有暂停键。。不过带着家人去热闹一下的意义,大概与影片质量是无关的。。
多颗星给郭天王的骑马舞
这种片子看了五分钟就想给一星。张一白原来就这种素质……
明星们凑一块乐呵乐呵就是了。
等不到家辉出来,我就受不鸟了。超好看!神剧本,神演技,神导演!
透着一股子傻气。明星还蛮多的。
有些故事还没讲完,就已经饿了。
导演,我操你妈的老呆逼!这种货你也敢拍出来见人,你这是缺德你自己知道吗?!
图一热闹 内容技巧啥的就不讲究了。
有负一颗星吗?
其实,开心就好啦。
虽然也各种粗制滥造虎头蛇尾,但算是贺岁片中的诚意之作吧。而且全程高能多笑点,看完心情大好。为啥分这么低。。。不懂
有笑点
比人在冏途好 所以三星 | 无厘头的梦 不求合理 但剧本本可以更用心 | 色彩的确喜庆 | 郭富城的骑马舞至今最帅
简单的俗套的,但热热闹闹的过个年,挺好的
看着多开心啊 干吗那么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