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给Lord M.,一星给剧集。
非影评,纯花痴,勿认真,已弃剧。
另:为第二季墨尔本勋爵的相关情节追加了评论,请猛戳:告别, Lord M
从此官配是路人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早已不是新鲜事,各类传记、电影、绘画、传说在网上一搜,一抓一把。
仅在影视界,以维多利亚女王为中心内容的作品频频亮相,近些年最有名的大概是《年轻的维多利亚》吧?
剧中着重描写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艾伯特亲王的爱情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整体上把握了历史,细节上不乏浪漫的想像,是一部不错的剧情片。
用流行的话来说,维多利亚女王与艾伯特亲王是标准的官配,因为有历史为前提的缘故,无论故事怎么演,这对男女最终一定会在一起。
但观众却总想看点新鲜刺激的,既然官配不可撼动,那么官配之外是否可以容忍一些私配?
英国人不是没动过这个脑筋,早前就有一部电影名叫《布朗夫人》,讲的是艾伯特亲王去世后,已过中年的女王爱上了他的仆人,因此被戏称为布朗夫人。
这部电影我没有看过,但心里却总觉得不好受。
我从前是官配迷,尽管电影讲的是艾伯特亲王去世后的故事,但总难以接受这样的梅开二度。
官配迷的身份是不易动摇的,但如果剧情实在可观,那么也非不可撼动。
毕竟电影讲的是故事,而历史人物走入艺术框架后应算作故事人物,所以观众怎么看,完全看导演和编剧的本事。
套路都已演遍,可以深挖的只能是细节。
任何人的故事都是年轻时最好看,编剧也最明白这个道理。
于是这一次,编剧将细节扩展到了女王与艾伯特亲王相遇之前,镜头定格在历史上曾与女王形影不离的墨尔本勋爵身上。
我起初并不能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历史上的墨尔本勋爵比女王年长40岁,且在从前的任何一部影视剧里,他都是以父亲和导师的形象出现的。
特别是在《年轻的维多利亚》里,他的形象已深入我心。
但是,只要编剧肯下功夫,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毕竟这只是一个故事,并不是历史纪录片。
显然,编导二人这一次走的是宫斗言情路线,也许是受他国影视的影响,也许是觉得女王实在挖不出新意了。
但尝到甜头的英国制作人们知道宫廷剧不但可以满足观众的猎奇心理,且有国际市场。
这一次,墨尔本勋爵一反白发苍苍的老者形象,年龄降低二十岁,以一个优雅的中年绅士形象走到女王身边,来到观众面前。
扮演墨尔本勋爵的是英国实力派演员Rufus Sewell。
他的名字听起来陌生,但脸孔却极其熟悉。
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出演电视剧了,如果没记错的话,是某一版《呼啸山庄》。
但我记得比较清晰的是他在《米德尔玛奇镇》中中规中矩的表演,一个青年艺术家,有思想却缺乏表现力。
最后与女主角结为伉俪。
这个人物不讨喜,Rufus的表演基本还原原著,但却也看不出太多的演技,也缺乏一定的魅力。
他的眼睛太大了,难免看起来有些凶。
我曾经觉得他不适合演好人,出演反面角色更符合他的形象。
然而,这一次他在《维多利亚女王》中的再度出山却完全颠覆了我以往的印象。
Rufus越老越迷人,年龄的增长让他的五官更显协调,协调中透着淡淡的温和。
穿上十九世纪的绅士礼服,言谈举止彬彬有礼,办事稳重得体,性格老成持重。
在言情剧里,这样的形象是极具杀伤力的。
维多利亚虽然贵为女王,但她的成长极为坎坷。
在继位之前,她的生活被母亲的情人牢牢把控,言行不能自由,精神极度抑郁。
因此,当她十八岁成人并继位时,她最想做的是摆脱母亲和她情人的控制。
但对于一个困在深宫之内的十八岁女孩来说,获得真正的自由是艰难的。
她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而这个支持者在给她帮助的同时不会变成另一个控制她的人。
墨尔本勋爵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刻出现的。
他是英国首相,是女王继位后第一个与她会见的政府官员。
女王幼年丧父,又被母亲的情人牢牢控制,精神上承受轻微虐待。
因此,这样的女孩子最渴望一个父亲般的人物来引领她。
历史上的墨尔本勋爵做到了这一点,是女王入世的第一任导师,也是她的精神支柱。
如果没有他,女王很难从母亲和情人的控制中挣脱出来。
因此,女王对墨尔本勋爵是敬重且感激的。
但在言情剧里,仅有敬重和感激是显然不够的,也许观众还需要点别的。
被削去了二十岁年龄的墨尔本勋爵有着英俊的外表,稳重的性格,是缺乏父爱的年轻女孩们不能抗拒的老男人。
的确,看起来非常套路,但套路自有存在的道理。
只要细节到位,逻辑通顺,套路也得人心。
在剧中,女王亲切地称呼墨尔本勋爵为Lord M.,这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暧昧。
而墨尔本勋爵也是自带BGM,首先他有一段悲情往事,他的妻子与别人私奔。
然而,他不忘旧情,依旧那么深情地爱着她。
尽管听起来俗套,但这是老男人吸睛的第一要素,永远不会过时。
其次,无论女王做什么,对的或错的,他总是站在她的一边,默默地支持她,保护她。
有了这样的爱护,女王仿佛找到了丢失的父亲,在满足了多年缺失的父爱时,依恋发展成爱慕,爱情来得顺理成章。
第三,墨尔本勋爵含情脉脉的眼神,温文尔雅的谈吐以及处处体现的对女性的尊重更为其自身魅力加分,此时,动心的不只是女王,观众们也不由自主地被两人带进了剧情。
最后,谁都知道,这是一段注定不会有结果的爱情。
“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是横扫中外,纵跨古今的感人主题,越无望越迷人。
观众们都知道官配即将登场,而剧中各种政治博弈也为这对有情人设置了重重障碍。
为此,女王甚至打算效仿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终身不婚,与墨尔本勋爵保持companion的关系。
两人站在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画像前,心里流动着爱,幻想着可以在守护中天长地久。
但他们都明白这一切并不可能,特别是墨尔本勋爵,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做一辈子首相。
一旦他从这个位置上走下来,他不但会失去保护女王的权力和资格,考虑政治上的避嫌,他甚至不能经常见到她。
爱情在机缘巧合中诞生,却不得不在现实博弈中消亡。
艾伯特亲王终于登场,但有墨尔本勋爵在前,年轻面瘫嘴酸的小王子显然缺乏魅力。
女王看他不顺眼,观众也觉得他多余。
但在仅有的几个选择中,女王只能选择爱上他。
关于这一对的演绎,编剧自有独到之处,但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内。
故事发展到这里,言情剧之杀伤套路正式登场,这就是三角恋。
所有人都明白女王与勋爵的关系,艾伯特王子也不例外,于是在女王与勋爵公开暧昧时频频扮酷,施展尚且不太成熟的雄性魅力。
精明的墨尔本勋爵明白,该是自己退出的时候了。
女王注定与他无缘,能够在她需要的时候陪伴她,他已无憾。
在这段感情里,由于身份的原因,他总是显得被动。
当女王说,我曾经很快乐,你也快乐吗?
他的回答不是我也快乐,而是你知道我曾是快乐的。
当女王表白之时,他说有一天她爱上一个人,会把全身心献给他。
但他到底不是圣人,当女王决定与艾伯特王子结婚时,还是差一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他们的相处总是散碎的,但每一次都温情脉脉。
直到最后一次,刚刚举行完婚礼的女王穿着白纱来与他告别,长长的走廊里只有他们两人,女王说她几乎做到了把全部爱献给艾伯特,但总还有一些要永久的保留着,因为她永远不会忘记。
不会忘记那些有他陪伴的日子,不会忘记他给与她的照顾、爱护和支持,更不会忘记深埋心底的爱。
当说完了再见,女王跑向远方,墨尔本勋爵也许还记得他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只有傻瓜才会把你赶走。
但那只是曾经无奈的他自言自语,没有任何人听到。
女王嫁做人妇,墨尔本勋爵正式退场。
他的背影是落寞的,但观众忘不了他温情的目光。
编剧说,每个女孩都需要一个Lord M.,这话一点不假,只是一部分Lord M.的角色已在健康家庭里被父亲所扮演,当女儿踏入社会时,她可以放心大胆地追逐更多。
而那些在成长岁月里缺失父爱的女孩们,一生都在寻找她的Lord M.,但心理的缺失是难以弥补的,令人迷失。
也许遇到了,也许遇不到,也许永远无法意识到,那个Lord M.就在身边。
这么一写感觉就不大罗曼蒂克了,不过这是我看剧的第一感觉,也可以叫两个英漂携手闯英伦。
汉诺威王朝最后一个君王,也可以说是英国历史上统治区域最大的君王,维多利亚只是一个来自德国的又早早失去父亲,家境也不大富有的少女。
这么一看,阿尔伯特,一个同样来自德国的年轻人,对于维多利亚来说简直在陌生的英国难得的盟友,境遇的相遇,天降的伴侣,这就是所谓的命中注定吧
也许Lord M让Victoria明白“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Victoria 向Albert求婚:“will you marry me ?
”Victoria的誓词要求不删去obeyAlbert的誓词: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and of the Son and of the Holy Ghost Albert 死后Victoria穿了那么多年的丧服,这辈子真的只够爱一个人这不是一场两国国家利益的婚姻,而是真爱
记剧中触动到我的两个小片段:1. Ernest和公爵夫人:Albert的哥哥Ernest平日常常在外浪荡、调戏搭讪别人的事情没少干、即外人眼中的花花公子。
但当他遇到他真正爱的已婚的公爵夫人时,他却很节制。
Albert:Somebody saw you coming out of her room. I've told you go back to Coburg.Earnest: I do nothing in her room but asking for this hair. I will do nothing out of my love for her, and my love for you!(并非原台词,但大概是这个意思。
正因为他真的爱公爵夫人和Albert,所以无论如何他也不会做出有损于公爵夫人和他弟弟的事情。
)2. Nancy和厨师:女佣Nancy和厨师彼此倾心,厨师得到一个在外创业开餐厅的机会,问Nancy是否愿意和他一起离开白金汉宫。
然而Nancy的姐姐却跟她说:“如果你跟他走了,你的下场就是跟我一样(表姐被抛弃后,在Nancy经济支援的情况下独自含辛茹苦地把孩子带大,而且还要对外隐瞒实情)。
但是你现在不一样,你有收入,你有地位,你有自由!
如果你跟他走了,你就再也回不到如今的这个样子了。
”其实表姐想说的不过就是男人是靠不住的之类的话吧。
选择不顾一切地去爱?
还是理性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想到最坏的可能?
最后,虽然Nancy感到百般痛苦与不舍,最后还是拒绝了厨师的请求,选择了留在宫中。
虽然不希望他们俩就这样错过彼此,但是表姐说的话其实也不无道理,也影射了当今社会的一些现象。
除了亲情,其它感情你都不能保证它永不过期,因此,实现自己的经济独立对女性来说真的很重要。
毕竟,离开了你,我还能好好地生活啊。
他真的当过宰相,应该是首相。
时间在1834年,1835年到1841年。
他经常采取的是保守的改革方式。
他反对废除谷物法啊,反对废除奴隶(二废)。
他的绯闻真的很多。
他与作家诺顿夫人私通,导致人家丈夫要求1400英镑的赔偿,要不是威灵顿公爵的力挺,他可能就下台了。
他还传出对他慈善收养的女孤儿,进行鞭打。
Lord M比女皇大40岁,他非常受宠,每天待45个小时,还在温莎城堡里被赐一套公寓。
但事实上,他也出了不少馊主意,比如说第2集反映的弗罗拉夫人,非要说人家是因为情事怀孕了。
第2件事不能说是馊主意,但是确实祸害了中国。
1839年10月1日,是墨尔本领导的辉格党内阁决定向中国派出远征军,这就是第1次鸦片战争的发动,他们导致香港被割让。
他是伊顿公学的毕业生。
第1集谈到他的妻子与著名的大诗人拜伦勋爵有过公开的婚外情(1812年), M第一次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其实恰恰违背他的原意。
片中他给人以值得同情的感觉,好像一直对这位妻子单相思。
但最终两人和解了(1825年开始分居),她在1828年的去世对他影响很大。
维多利亚第一季作为宫廷爱情剧是真的很不错的。
Lord M与Victoria的爱情是小心翼翼的,是像父亲一样被呵护被照顾的感情,两人三观也很和,如果有结果也是不错的。
Albert和Victoria的爱情是互补的,两个都在亲情受过伤的人,一个性格沉稳寡语,一个性格执着不屈于被人束缚,两个人对于爱情却都是奋不顾身,他们都很幸运,在没有选择的婚姻中遇到了爱的人,两个人相守一生。
比起Lord M我还是会更喜欢这对哈哈哈哈哈哈~第一季真的很甜很甜,甜到我都忘记这是部历史剧,只有很少量的历史事件与叙述,但是有很多不同人物的爱情故事,他们在禁忌中相爱,互相慰藉;在困难中相伴,共渡难关。
我不知道你们看是怎样,但是我是真的被他们深深打动,也给我自己的爱情观带来一点启发。
放点很喜欢的剧照和图片,你们要是有好好看的记得给我看看!!!!!
女王求婚的时候~太甜了!!
新婚夜互唤对方名字,甜到我...嘴都咧僵了…
维多利亚 第一季 (2016)8.32016 / 英国 / 剧情 传记 历史 / 奥利弗·布莱克本 汤姆·沃恩 桑德拉·戈尔德拜彻 / 珍娜·科尔曼 卢夫斯·塞维尔真的建议大家,如果是想看甜甜剧的话,看一二季就好了,第三季就算了,七年之痒加有超级超级讨厌的丑女人去挑拨俩人关系…看着真的愤怒心痛,我都想去弄死那个女的让她上天(微笑🙂️气死我了😤)
《唐顿庄园》之后闹了一阵剧慌,在完全不知道英国贵族制度和文化的情况下《唐家屯的故事》基本给我开了个门,大结局的时候我抑郁了好几天(结局不错,我也不是很懂我自己╮(╯▽╰)╭)。
当《维多利亚》和《王冠》几乎同时期上档的时候,就像饥肠辘辘的人突然看到了满桌丰盛的大餐——不知该从哪里开始吃起?
图片来源:豆瓣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对我个人而言,对于维多利亚女王的兴趣会更大一些,毕竟是她的一声令下,打开了中国屈辱近代史的大门。
看之前还特意百度了女王,生平事迹看的七七八八,可以说是以十足的诚意去看的。
《王冠》则是顺带着,看个热闹,没想到最后,看出了门道。
两部剧撸完,尤其《王冠》,历史剧一般都是聊聊已故人物的花边,编编有的没有的小故事,可是我们超长待机女王还健在耶!
这也就意味着该剧不仅要谨言慎行,还要面对收视率的巨大压力,好在从评分以及年尾陆续出炉的榜单来看,王冠戴在了《王冠》的头上。
——————一条叫正剧的分割线————毫无疑问,两家公司都是奔着正剧方向去的,但从评分就可以看得出来,两部剧在核心内容上还是略有不同:《维多利亚》关注的更多的是女王本人,是关于她个人的类似生活札记的一种记录,所以在很多国家大事上,女王都“超有个性”,同时,剧本本身也弱化了女王每天需要处理的国事,给人一种,嗯,女王好闲,不用讨论国家大事的错觉。
同时,由于维多利亚继位时还没有结婚,所以一季八集,差不多也是个恋爱结婚生子的爱情故事高级版,当然,观众也很在意这段故事,毕竟历史上,女王和丈夫恩爱非常,但这也就让本来想看正经历史的人有点尴尬,8.2的评分想必有这部分的原因。
片头中的三种女王形象:从16岁继位时天真烂漫,抱负满怀到执政时自信从容,到加冕结婚生子后,脸上多了一份母亲独有的慈祥。
(很多女明星在生子前后写真的眼神有很大的不同,原本气势汹汹的画风,可能在生完孩子之后就变得含情脉脉,有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对比对比)不得不佩服出色的演员和善于捕捉的导演。
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果然人靠衣装,只是王冠加耳环,整个气质杠杠的 《王冠》则更佳关注王权本身对人产生的各种影响,在王冠之下,女王有时候非本意的决定和不被理解的无奈,一下子把人物本身的故事弱化了,让观众知道,哦!
王权高于一切。
the red box在两部剧中都有出现,但地位迥然。
在《维多利亚》中,这个箱子只有短短几个镜头,只是一件道具,而《王冠》中的红箱子则几乎在前几集中独占镜头好几秒,具有非常强烈的仪式感。
(此处有一个红盒子,请自行想象,因为我实在是找不到截图了😞)————一条夹缝中生存的分割线————在两个女王的时代,他们的丈夫也成为了一大看点,作为男性的自尊,他们不可能像女性那样安安静静待在鸟笼里,一开始,都会不适应,但Albert亲王可以在维多利亚女王怀孕期间摄政,帮她处理大小事务,而到了Philips亲王这里,就完全找不到他的归属了,一整季,只看到他陪着女王微笑,陪孩子玩,偶尔学学飞机,还要被内阁警告╮(╯▽╰)╭
挑刺小王子
不开熏小王子————这是一条演技的分割线——————两部剧有一个共同的演员,并且,演的都是女王的大伯or舅舅,一开始看剧的我有点懵b
视频截图
完全跳戏对我来说没有一张熟脸,不过在几轮过后,都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且不提Jenna已经在《神秘博士》中出场过,演技自然令人难忘。
《王冠》的演员选择,只能说一个字:像!尤其女王的扮演者Claire Foy,连走路的神态和双手交叉的小动作都有模有样,让人感叹欧美演员的敬业,毕竟,这才只是小银幕上的电视剧。
两位演员在演绎头戴王冠的戏码时,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画风,一个斗志昂扬,一个心事重重。
视频截图
今天怎么,不,开心?
和老国王隔空对视——————真实与杜撰的分割线————对于维多利亚女王来说,她毕竟离我们有一定的时间了,很多史料上的东西,真假难辨,所以看这样的剧,多少有些杜撰的成分,与之相反,伊丽莎白二世从继位以来就一直生活在聚光灯下,出行有电台全程跟踪,加冕有电视现场转播,很多事情都是同时代的人共同经历的,怎样才能还原好普通观众看不到的细节,怎样才能将王室做出的一系列决定前因后果相连,都成了考验编剧的烫手山芋,好在,编剧大神都正常发挥。
两部都完成了第一季的故事铺垫,坑挖的都很大很深,欢迎一起来坑里坐坐~至于到底我推荐看哪个呢?
😁😁😁😁我告诉你,都看!都看了啊!
女王叫你冬至吃汤圆(饺子)了!还有多穿点 图片来源:百度
五星献给Lord. M
论追错了cp是什么感觉,就是看不下去的感觉,无论后面的官配有多甜,这编剧不能这样啊,不能在官配出来前给观众安排这么温和宽厚的感情啊。
查了资料,Lord. M在女王登基的时候已经58岁了,所以现实中应该是没有暧昧的爱情的,只是父爱以及陪伴。
所以!!!编剧,既然后期都有官配的亲王夫妇,为什么!
为什么!
在这么一个过渡性的角色上(我可怜的Lord. M只存在在前五集)费尽心思的选角,还对现实进行改变,将Lord. M以一个温和宽厚的大叔的形象展示出来,任何一个情窦初开的女生都无法拒绝像Lord. M一样的陪伴者。
维多利亚刚即位时如雏鸟一般率真,清冽,又有点莽撞,Lord M用自己的羽翼呵护她,为她遮挡外界的一切恶意。
我想,他对维多利亚的感情里,除了对君主的敬意,更多的是宁愿粉身碎骨也要护她周全的爱怜。
从最开始在她耳边提示每一个勋爵的名字,到在议会极力为她声讨,到日日陪她骑马,用餐。
维基百科上写着,Lord.M,历史评价不高,任首相期间没有战争,没有大的政绩,但标注了一条,他全力支持并辅佐刚即位的维多利亚女王。
年纪轻轻的她是国家元首,是优雅的维多利亚女王,睿智而绅士的他是首相,是国家的管理者。
她永远可以相信他,依赖他,如同一支永不会折断的手杖,但却不是依偎在身侧的爱人。
很多人知道澳大利亚有一个城市叫墨尔本,没错,就是以Lord.M命名,而且,墨尔本是维多利亚州的首府。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女王与宰相的爱情,注定是要为国家政治稳定让步的。
简直不能再棒~看过了《年轻的维多利亚》,《皇室情缘》(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每一部都在阐述着王子与公主的爱情这部itv的《维多利亚》更细细的描绘了王子与公主的惺惺相惜,有磨合期的争吵更有理解和宽容,把那个时代的英国宫廷风叙述的有滋有味
共同进退Victoria有她的倔犟、孩子气,也有她的聪敏、女王范儿,Albert有他的一丝不苟、自卑,也有他的智慧、善良、进步思潮面对民众的爱戴,他们庄重不失亲和,面对臣属刁难,他们互相排忧解难、扶持鼓励,而于人后,他们视彼此为此生唯一,只愿做一对平凡的恩爱夫妻。
女王给了王子应有的尊重,王子给了女王应有的包容,女王褪去了王子的严肃,王子改变了女王的固执,女王维护了王子的地位,王子保护了女王的生命。
暖暖温情无论历史的真相究竟为何,漫漫时间长河里只有当事者能洞悉那时那刻的心境,在真情面前,所有的语言苍白无力唯愿相信,奉献毕生开辟新时代因而倍受赞誉的阿尔伯特亲王和统治帝国旷世持久创造盛世而被纪念至今的维多利亚女王,只是那个纯粹爱着她的Albert和那个直至他死后依然每日为他整理衣装的Victoria而已…唯愿,他和她仅是拥有Prince和Princess童话般爱情的Albert and Victoria……Finally, still remember, he said:“You are my queen.”
也许是基于向历史还原度妥协的考虑,剧情有些无聊琐碎。
但并非史实的女仆厨师线也能拍得拖沓平淡,我就不是很理解了。
尤其是到季末,观众恍然大悟地发现这条线的意义竟然在于强调女性的独立的意义,简直一脸蒙逼。
But!
看到Lord M突然就想起徐浩峰小说里的一句话——人老了竟可以这么好看”(星星眼)。
首相温文尔雅风趣睿智,和女王第一次见面,对那时强势但隐隐自卑的女王说,你可以把嘲笑你矮的人统统关进伦敦塔。
女王年幼,身边自然不乏野心勃勃之辈,生母、母亲的情夫、女教师、舅舅和叔叔……大部分人都是不加掩饰地控制和命令,只有Lord M 始终在以辅助和欣赏的姿态给予维多利亚支持。
无论在历史上,这种暧昧的情愫是否确有其事,剧中的首相确实像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和优秀的引导者。
这算是女王政治生涯不可多得的贵人。
首相的退场处理得很好,在亲王入镜后悄然退出。
在婚宴舞会的门厅里最后一次向维多利亚行吻手礼,正如初遇。
阿尔伯特出场后,剧情全线转入虐狗模式。
在舞会上从靴子里掏出匕首,划开胸前的上衣,把女王送的花别在心口,配合着面瘫且帅气的脸,用低沉的嗓音说话……剧组你们很懂嘛。
拍啥宫廷剧啊,拍日漫好啦。
女王王夫婚后的日常也颇有萌点。
女王:他们不让你当摄政王我就退位亲王:要退也是我退女王:你没皇位你退个鬼亲王:你退位我就离开你女王:你离开我我就自杀亲王(不动声色):那我就再娶女王(突然小心翼翼):你要娶谁亲王(一本正经):娶首相,再娶几个内阁大臣作情妇此外身为一个宫廷剧,《维多利亚》的服饰、布景、道具和皇室调调的言谈举止都算满足了观众对于宫廷生活的美好幻想。
话说除此之外,我们还指望啥,难不成让人家演出来个男妃纷纷争宠各种心机堕胎的甄嬛传不成。
总之,会看第二季,但估计会在第二集觉得剧情腻味重复被无聊死,然后弃剧。
令人费解的编剧 强盛时期的英国和这位无所事事的女王仿佛没有任何关系
老实说,itv出品的古典剧精典的我只认《Downton Abbey》,英国古典剧制作能把传统很正宗地展现出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很British”。但如果比较Netflix出品的(如《王冠》)就可以看出英国出品的古典剧的局限在哪了。
看到第三集,Lord M跟女王跳舞那段虐死我了。They were not in a position to marry. Whatever their inclination. 那么悲伤,又那么无奈,Lord M略带沙哑的嗓音说出来,我哭到不能自已。可是后来,Victoria居然把Lord M送的花转送给了Albert!幸好没有在一起。她配不上Lord M。
可以说节奏紧凑,也可以说是全程快放==
寒酸...
一个披着历史外衣的言情剧,不过还是被Albert的帅气俘获到
服化道精致。可是把这个当历史政治剧看的我实在太失望,整一个批皮恋爱剧,前期是和Lord M,后期是和Albert。一堆人打高分就为了刷cp,拜托我要是想看恋爱直接就去看唐顿庄园了,老子想看女王搞事业啊!宫廷恋爱剧啥实在的不感冒。剧里前期的女王实在太天真恋爱脑了,心思全写在脸上一猜就透,过分感性且固执,完全没有政治素养,连老鼠都害怕。底下还有一堆想策反的,我真的怀疑这女王成长速度是否能比的上王位动摇的速度。而且看惯了大臣和王冠这种硬派政治剧之后再看这里的政治斗争真的好小儿科,果然政治剧必须要有精彩的群像角色且编剧有过硬功底才行。
诚然布景摄影很美,但是剧情庸长进度慢着实让人看不爽
ITV是不是所有经费都拿去拍Endeavour了 摄像平庸 道具只能说够格 剪辑太混乱了……楼上楼下都在谈恋爱 但这剧本比唐顿差远了 皇宫外对女王来说就是一个固定场景演员也演得夸张至极的parliament么 我们就不论它根本就是历史同人剧了…要不是Jenna Coleman如此有说服力的玛丽苏脸 连这琼瑶剧情都看不下去
编剧和导演要是有一个敢说是历史剧,我就敢一个鸡蛋扔你们脸上,刚看两集,女王活脱脱的怀春少女
其他方面都还好,但我只想说:太言情,太言情啦。
Lord M真的太能激发少女心了,他的离开令后半段索然无味……女权元素非常强,强到突兀
这个剪辑好粗暴
三星也是全给Lord Melbourne的,没有他的后三集就是普通言情而已(有他当然也是言情 但是是很少女心很精致的了
我站女王和艾森伯特❤️ 撩的太心动
这剧唯一的看点也就是感情戏了吧…偏偏又是1v1,女主跟lord M搞搞婚外情三角恋不好吗?都当女王了还得忠贞不二是吧?😅
布景、服饰还是很华丽,感情线说的太多一些,我更想看女王弄权
女王是真的很蠢啊……一点主见都没有,又容易被人煽动,日常想滥用王权(经常奢华无度还不自知,完全体现了君主制度的弊端),还不会用人,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是废物啊,尤其管家真是差劲之极,猪队友到我简直就以为是个反派的存在了,作为一个家庭教师,没教到什么知识,还没教会她学习的态度,最主要的还养成了这么一个没有教养的性格。要不是有Prince Albert后来的贡献这样的女王真的与之一点关系都没有啊!话说,Albert的爱真的来得莫名其妙,女王就算了,前一刻因为首相拒绝了求爱而觉得这辈子都不会幸福下一刻就对着Albert发春,怪不得简奥斯汀的书会流行,原来那个年代就连女王也这么脑残(我看着看着都以为自己在看简奥斯汀的书改编的小说,莫名觉得itv是高级黑……)。但是Albert是真的理想对象啊!!!😍
做字幕发现的剧,真的好甜呐…至今几乎都在甜甜甜~ 女王的母亲洗白了蛮多,感觉目前为止更注重女王的爱情线
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