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 -1 分摄像 -1 分滤镜 -1 分动作 -1 分 服化道-1分选角 -1 分ooc -1 分21集 - 1分:那个芦苇荡的大戏我脑梗都快犯了,你说你一百凤字营的人凑不齐也就算了,对上天下第十一的王明寅,两个两个上,怎么想的,没有十年脑血栓拍不出这种剧情来 另外不要惊讶 编剧 -1 分胡军、 邱心志 演技在线,中规中矩,其他角色总体 -1 分(是的包括张若昀)李庚希只能说这个角色不适合她,裴南苇这个角色也是一样主要在于不适合然后这种不认真的态度 -1 分 哎呀,本来想给1星半的,结果写着写着就没了唉,要不我强行找找优点吧,算了,是在是找不出来,
这几天看剧思考了不少,我不反对改编,也不反对变动。
有人拿过徐克来比较,但我觉得这次的编导组真的无法对比。
徐克再改编那至少是个江湖,是个快意恩仇,潇洒写意的故事。
这目前出这几集,没有半点书中体现出的写意风流和快意江湖,那潇洒的江湖去哪了?
不要求细节不要求剧情,不要求人设一样,但这目前的剧情也不是书里呈现的江湖。
p.s.我觉得细节上诸如老黄的牙,徐骁的跛脚,甚至姜泥的背景,徐龙象的背景改动都无所谓。
也请书迷不要纠结这些。
但王倦给出的剧本,和导演的拍摄手法,没办法让人感触到一点武侠该有的潇洒。
用惯了自己的惯用套路的王倦,还是用着习惯的谜题加插科打诨套路,(仔细看,庆余年是同样的商业改编套路)这种方式真的没办法用在武侠剧上。
就连最基础的导演拍摄手法,剪辑,武指也让人无法看到半点江湖。
甚至前期剧情最能体现这个感觉的老黄武帝城头一战,就被这么应付了过去,陈貂寺是不擅长写武打场面,但氛围塑造还是给了你极强的如同第一次听刀剑如梦或者沧海一声笑的感觉。
这边为了合理改了老黄去武帝城的理由,这对江湖对武侠的塑造影响很大,原书老黄是为了自己的执念,为了战胜过往的自己,那叫快意恩仇,那叫潇洒,而剧里变成了利益交换,这一小小的改变,可还有武侠可还有江湖的那个味?
我想任何一个喜欢武侠,喜欢江湖的人都能明白我在说什么?
目前的剧情看下来,不论是什么,掺合在一起,就是没有那个味。
天龙八部翻拍得再垃圾,大体也得对原著的味吧。
这直接串味了。
人物塑造为0,徐凤年和徐骁勉强对味,差强人意。
其他得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网友们已经把心目中角色的塑造想象得很丰满了,可能选角有部分原因,但是这锅导演铁背。
咱要改就改到底,其他角色要是立不起来,咱能不能壮士断腕,咱不立了行不!
整那么多角色都想表一表,这前几集这个墨迹,表了角色一直表后面剧集更墨迹,不表又没法交代。
绿叶确实衬鲜花,但是如果没立好就是笑话。
只能说没看的快跑!
收官当天发帖22点发帖,今天被删,吐槽贴被顶那么多天是因为持续获得了不同人的认同,不是因为个别人持续黑,望粉丝知说回本剧:剧情上本来是王倦擅长的江湖公路片模式,但是由于江湖戏和朝堂戏情节的平衡的失败,变成了两方面都乏善可陈的无聊之作1、粉丝经常说的“高武低玄”,“抛开打戏看权谋部分”,那么我们就看看这部剧的文戏都拍了什么第一个明显的文戏bug:林探花刺杀三次刺杀最主要的目的是王爷为了斗垮林家,取得青州财权,最后徐骁黄雀在后,暗中收获了林家势力。
但林探花一个至少是精英中产级别的人物,为什么能够觉得自己扮猪吃老虎的刺杀可以让林家免罪?
在剧中反复通过韩貂寺和其他势力强调“徐凤年死则北凉乱”的前提下,为什么林探花会连“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都不懂好的,后面他变成吕钱塘跟随徐凤年入青州的情节里,通过他母亲的态度,可以看出他们一家“满门忠烈”“势锄奸惩恶”,但是还是没有解释:为 什 么 他 觉 得 到 了 非 自 己 动 手 不 可 的 程 度另外,通过这场连环刺杀,已经可见本剧文戏敷衍端倪——徐骁的黄雀在后,是毫无铺垫的黄雀在后,仅仅通过在狱中跟舒羞嘲笑林探花一段,来表现人物足智多谋深谋远虑,而在之前的布局中毫无体现,更没有铺垫好“林家”“青州”“离阳王朝”的势力关系如同大结局围杀韩貂寺一段,徐凤年的布局:人物的谋划,只体现在 事 后 找 补 里2、演员的演技,遮掩不住人设的空洞苍白先说男主徐凤年,一开始的前十几集,没有交待为什么他不愿接手北凉,也没有交待他为什么反抗徐骁,执着“第三条路”,在我以为他有什么dad issue和苦衷的时候,老黄献祭,然后徐骁带他看了一眼所谓的“北凉军魂”,他就好像什么都明白了可是我不明白啊不明白导演怎么能把人设拍的这么烂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看到最后,你会发现:说事业,所谓“第三条路”的达成,要么靠徐骁的狗后手,要么靠吴素的恩惠让他白捡便宜,要么靠事后找补的谋划,就是不靠男主自己的脑子说行动,宋晓飞镜头下的他永远“居中策应”,站桩输出到手下都打废,被迫应敌,既没有对打斗场面的谋划,也没有身为主角领头冲锋的热血说感情,仅靠一场葬礼安慰回忆反复放,然后男主莫名其妙成为了女主舔狗毫无,亮点,一事,无成接着就要说到女主的人设了:被男主爱,被男主认定,让男主依依不舍那她本人的魅力呢?
犯了跟文戏一模一样的问题: 摆烂了,全靠事后找补支棱: 一开始,我以为她的刺杀是恨,她对国仇家恨铭记于心摆烂: 后来她跟徐凤年的互动告诉我,她不恨徐凤年,之前的迷惑行为姑且是情趣支棱: 然后又告诉我,他和她相爱,她夹缝求生,她没有安全感摆烂: 但是徐凤年受伤和生命垂危,她倔强的小嘴一撅小眼一翻,像个排队买奶茶忘带手机的女大生强行支棱: 最后告诉我,她以为徐骁有一天要拿她的命祭天,她怕徐凤年在她死了之后难过,所以才刺杀他让他恨,她处处为徐凤年考虑,甚至利用公主身份,道德绑架楚国名臣保护灭楚仇人之子,但是!
她还是对于跟徐凤年搞暧昧乐此不疲,表演了个寂寞一部38集的剧,女主不是成长了20多集,而是这个一成不变的别扭人设到20多集才慢慢展开好的我知道什么叫慢节奏的剧了,不敢炒菜看了,谢谢你,飞3、场面调度芦苇荡堪称场面调度拉跨的完全体现,看完了这个基本上对后来的大雪坪,上城头,杀赵宣素什么的见怪不怪了题外话,芦苇是湿生植物,强行种在沙地里活不了,劳民伤财,别拿没常识营销了
放一下刚看完剧的专组吐槽概括这拉跨的群戏武打和文戏不能并存吗?
当然可以,但是你武打才20分,你告诉我是因为文戏拍的好?
结果文戏,人设,场面调度拍毫无亮点bug频出依然不及格,“不挨打都是xx温柔”总之,抛开滤镜不谈,抛开演技不谈,抛开选角不谈,抛开威圧感十足的广播体操打戏不谈这部剧,依然难看就算我细细想来,部分演员在导演水平和编剧人设肉眼可见不行的情况下,也有稳定的演技输出,也只能支持我来给一颗星。
雪中,再也不见
第16集,准备弃剧了……好几次期待的武打大场面,墨迹墨迹很久之后平静了,不打了,不能打就不要装,真的看不下去了,男主都拯救不了了好吧、为了凑数字,我就多写点吧。
优点还是有的,故事很大,也有深度。
北椋王善于布局,走一步,算很多步,还把男主身边人的人都算了个遍张天爱如果妆容自然,会很好看。
那个妆容假到我不看演员表都不知道是她,哎Anyway,给武打镜头评0分,其他不平了……
雪中悍刀行,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北凉线,因为烽火写不来长主线剧情,不然他总管这名字咋来的?
可偏偏这又是他中后期重要的剧情,所以北凉线又臭又长,看得我几次想弃。
王倦这次真的栽了跟头,庆余年和宋大志把他整飘了吗?
居然把北凉线做电视剧主线,这不就等于取糟粕,弃精华,可悲可叹。
先不说电视剧那令人发指的打斗场面,站桩输出你也给我真炸两条河、两座山我看看啊!
国产特效什么样你自己心里没b数吗?
你真炸绝对比特效省钱信不信?
雪中的精髓,正如开篇说的,是江湖那一个个珠子串成的帘,是徐凤年游记里的一个个兴之所至的故事,从那些故事可以窥见侠气、风骨。
路遇不平拔剑逞一怒,以暴制暴,爽就是这么爽的,别说这样只图爽治标不治本,想看讲道理的去看陈平安游记,别看徐凤年游记。
说过了主线,再说一说剧情,总管的描写之所以出众,就是靠留白,他非常善于用几句文字就在我们脑海里描述出无比盛大高绝的场景形象,因此雪中的镜头应当多靠心理,少一些这种听起来尬得生疼的台词,千万别说为了照顾普通观众的p话,雪中的受众是些什么人你心里没点b数吗?
铁粉不照顾,去照顾随时会飘散的路人粉?
雪中作为一部群像剧,哦对不起导演可能没有拍过群像剧,不过你老东家墨镜王的《一代宗师》勉强能算是,另外我举个例子《fate stay night HF》它就是一部粉丝向作品,普通人看起来非常困难,比雪中看起来难度简直不是一个等级的,但是人家大获成功,为什么?
因为人家知道自己想挣钱,就得先花苦工找出原作精华所在。
改剧情先后顺序、改人物性格、删这删那,雪中精华不是这些剩下来打个酱油的名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是他们串起了江湖。
给导演指个路,雪中可以拍成《济公游记》那种单元作品,而不是什么幼稚的北凉世子成长记。
口口声声不想让人送命,保护王家人离开青州,结果自己看着身边人一个个送了,傻吊一样站那里看戏,一身大黄庭都不带动手的,林探花太可惜了,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傻逼徐凤年
为什么同类型同制作团队的《庆余年》口碑爆棚,《雪中悍刀行》评分却始终不及格?
🤔1⃣首先,前期宣传拔高了原著党、庆余年剧粉和多年干渴的武侠粉丝的预期,结果却如洗发水广告“几大问题,一瓶搞定”的效果一样,“几团粉丝,一炮搞定”。
一枚意大利炮,击碎所有幻想。
🤔2⃣其次,导演难辞其咎。
宋晓飞唯一可查作品《情圣》,是取悦中年男性,讲腰部以下笑点的庸俗路线喜剧电影。
😔仅仅因为同是男频喜剧,就让一个只讲过胯下段子的通俗电影导演,上来直接指导热血情怀古装玄幻剧吗?
😑最终成片武戏全慢或不演,文戏镜头表现单一。
部分选角失败,爽文女主跳出大众审美,跟男主毫无CP感,被所有女配同框碾压,让人怀疑难道是想传达幼齿才最美的畸形审美观吗?
3⃣爽文要素没把握好度。
😌男频爽文通常是菜鸟突获金手指,并凭金手指在挫折中成长,在反转中炸场。
最终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要素1金手指,或说开挂,一般是超出常人的技能或天赋。
比如神仙下凡,外星人,穿越,特意功能,最强大脑等。
男主要在各种困境中反复依靠金手指翻盘反转,让观众从期盼到实现,代入自己,体验爽感。
🤫有两点注意,一是金手指必须属于男主,二是数量不能多,一两条有延展性的金手指足够,否则都会丧失观众共鸣。
🤨可这季雪中金手指并不是男主的好根骨和大黄庭,而是他爹和他妈!
他爹是编剧,他妈会摇人。
🧐当每次困境都是别人解决,自己只有喊口号气宇轩昂时,观众不禁疑问:为什么明明他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
🙄上一个靠四处摇人完成打怪升级的还是孙悟空,可老孙自己会七十二变,并且也是靠自己的社交天赋摇人成功。
要是让沙僧去摇人,他也请不来啊。
✌要素2 挫折中成长徐凤年看似拥有和范闲相同挫折配置:幼年丧母、挚友去世。
但程度的不同,产出效果也就不同。
😔范闲自小没人疼爱,徐凤年却被全府追捧。
范闲自己拼掉半条命,只能眼睁睁看滕子京以命相护,死在眼前。
徐凤年是从别人口中听说老黄赴死有为自己的原因,可毕竟是完成理想的光荣之战。
后者换来的通常是感动,谈不上挫折后的醒悟和成长。
😟男主过分顺遂,观众就找不到共鸣,甚至直接站到对立面,弹幕里全盼男主快被反派击杀。
👌要素3 反转套路单一剧中所有人物都有两面性:越显普通,越高武功;越是纨绔,越是高深;越像叛徒,越是忠诚;越是恨谁,越是爱谁…以此类推,不胜枚举。
🤭两面性用来搞笑,效果很好。
比如反叛越努力,战果越心酸;身份越高贵,认怂越熟练。
所谓反差萌,即是如此。
🙄但如果想以此推动剧情产生反转爽感,有侮辱观众智商之嫌。
再精彩的套路如此滥用也会被看穿。
当全员狠人的套路以“没想到吧”的姿态反复出现时,观众就产生了沈腾面对外星人的麻木感:毁灭吧,赶紧的。
雪中悍刀行 (2021)5.9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武侠 古装 / 宋晓飞 / 张若昀 李庚希
第一次接触王倦是他改编的《庆余年》,编剧把好好的一本书改得完全面目全非,肆无忌惮地加入所谓“幽默感”的一些现代道德观进古代设定,让人恶心的不行。
原著猫腻是有把现代道德观带入古代的倾向,但不夸大,适可而止,分寸拿捏得不错,而王编无限放大,及其违和,让人腻味得不行,大概看了十集左右实在看不下去了,非常同情猫腻,不知道心里会如何地被膈应还不敢说。
这次《雪中》原著作者烽火戏诸侯是另一个我一直追的作者,勉强看到了18集,主要比《庆余年》稍微尊重作者多些,算是大致忠实了原著,没象《庆余年》那么胡作非为,不过我也不知道是否能再坚持两集。
把原著改编成影视作品需要改编无容置疑,也不是完全忠实原著就是好改编,自由发挥就不好。
所谓好与不好主要看你改得比原著写得如何,而原著读者有先入为主因素所以改编但凡偏离原著就容易被用放大镜比较审视,所以对改编的要求自然会很高。
那改编得体的标准应该如何评定?
首先应该是人物刻画,改编后的人物不说比原著出彩但至少要保持原著的灵魂,其次用以塑造人物形象的大致故事框架与故事、因果逻辑需要保持自洽与缜密。
比如小李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把经典莎士比亚悲剧完全该换时代背景仍被称赞,概因人物形象与塑造出人物鲜活立体的故事结构、因果逻辑依然完整自洽。
说了改编的标准后就让我们看看短短18集的开头王编是如何毁书不倦的吧。
原著开篇龙虎山天师赵希抟就来接徐龙象直接去龙虎山学艺。
王编硬是要加入军中有人支持徐龙象继位戏码,以再次满足王编要强加徐凤年拒绝两难选择独辟蹊径的现代道德观恶趣味,反而让书中智珠在握的徐凤年在剧中表现出弱智般不知进退不懂世事的愚蠢,没有半分能与陈知豹争北凉军旗的能力。
(注剧改背景:军中有人因徐凤年表面纨绔形象转而支持其弟徐龙象继王位,两难抉择是要么镇压支持徐龙象的军人势力保世子顺利继位,要么把徐龙象送走以断少数军中人其他念想,剧改徐凤年死乞白赖地说”我就不选“,好像天上会掉馅饼可以让问题自动消失。
王编后来也没替徐凤年想出招来,还是按书中所说让天师带徐龙象回龙虎山习武,兜兜转转给观众展示一遍徐凤年的弱者和没招时的耍赖。
)这个改编整个把徐凤年睿智从容,运筹帷幄的形象打翻在地变成个傻不愣登只会空喊“我就不“、”我就不“的二傻子。
第十八集中还堂而皇之地将这种逃避在现实中尤其表现领袖决断时的两难抉择变成”我不选择“、”我不妥协“的一种宣言。
现实要你选择或妥协时根本由不得你是否想选择或妥协,你的能力水平只体现在你对现实给你的选择和对现实妥协之后如何把你心中所愿最大化地实现。
弱智的王编大概是不懂这么浅显道理的,只会顽固地树立自我心中的道德标尺而不理解道德观并不解决现实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逻辑自洽的毛病了。
剧中捏造了个痛恨国贼北凉王的林探花刺杀徐凤年(剧里也没说明白林探花痛恨北凉王为啥跑去刺杀他的纨绔儿子),没杀成也就罢了,却莫名其妙摇身一变成了徐凤年的死士,誓死效命跟随徐凤年二次游历。
我不知道这改编是想证明北凉王徐骁弱智,还是徐凤年弱智,还是为了证明自己改编弱智,非把护卫、死士这样的保命身份交给痛恨徐家、刺杀徐凤年未遂的人。
再看看书中怎么交代的:徐骁1)给了三个护卫梦寐以求的武功秘籍,2)承诺返回后的封赏与晋级,3)以家人为代价作为把差使办砸的威慑。
只能说改编脑子进水了。
后面的窟窿越来越多,所以有些撑不下去了。
什么徐骁安排旧部王林泉牺牲满门为保徐凤年出青州,这么混账无脑的安排居然也能想得出来!
带兵打仗的将军要靠出卖手下来营救自己儿子本来根本不存在的危险,这兵是不大算带了不成?
王编胡扯这么没道理的情节无非又是想树立徐凤年独创新路的高尚情操。
我不反对改编加戏树立高大上,但是请你尊重尊重社会行为中的最基本逻辑好不好。
徐骁马踏六国的人物,却要为自己儿子家门口的青州行出卖自己经营二十年的商路后备以及旧部满门,就这样的徐骁你跟我说是离阳朝北莽帝国共同忌惮的枭雄,切,不知道在收谁的智商税!
呵呵,以后王编的东西大概是都不用再看了,倒是可以省些时间!
《雪中悍刀行》这部剧终于上了,选在十二月中旬这样的时间,仿佛从体感上让观众更能共情剧名一般,先体会到雪中寒冷,然后随着剧情慢慢感受诸多人物的精彩热情。
已经记不清是不是从疫情前就期待这部剧了,等了很久,当然主要是因为期待王倦。
王倦的原创剧作,早年也是经常上央视八台的,至今记得追舞乐传奇时那种精彩好玩的感觉,“怎么和别的电视剧不太一样”。
后来补了木府风云,各方面感受到了编剧本人笔力的优秀和内心的善意,从此爱上王倦。
然后就是庆余年了,套着古装外衣的科幻,好玩好玩,尤其是搜了一下原作,感受到了王倦改编的水平,就知道《雪中悍刀行》也同样值得期待了。
一、女性角色 在2020s这个女性意识开始觉醒的年代,再看十几年前那些网文,尤其是男频小说,当然剧情的故事线上自有其吸引人之处(不然也不会火),但文笔中对女性的描写总是会让现在的大部分女读者不太舒服。
男性向的网文,小说中的所有女性角色几乎只是为了在剧情中服务男主角,在剧情外服务男读者,以满足男性YY为主,基本谈不上什么完整的角色塑造。
而文笔细节中的不自觉厌女或物化女性,豆瓣已经有很多帖子讨论,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而王倦,不仅在他的原创作品中塑造了大量优秀的独立女性角色,在每次对这类男性向网文进行改编时,都能最大限度地去其糟粕存其精华,也是一绝!
上一部庆余年就留下了很多让观众过目不忘的各种女性角色。
这一部雪中悍刀行,我也是抱着这种期待开始追剧。
看倦如何把服务男性的女角色都改成独立自主却又异彩纷呈的多个独特个体,是追剧的最大乐趣之一。
目前看了前六集,感觉挺好。
寥寥数笔,无需几集就能让人牢牢记住这些女性角色,还有她们的不同性格。
而且,重要的是,这些女性角色都有自己独立的内核,并不是只服务于男主的感情线。
前六集里,徐凤年周围有多个女性角色,但和他卿卿我我谈恋爱的,根本没有,更不用说完全没有男频小说里那些糟粕内容了。
而女性角色之间也有着独立的对话剧情,至少也算能通过影视作品里检测性别平等的贝克德尔测验呢。
二、倦式反转 王倦最擅长的除了对女性角色的刻画,还有就是无限反转流的精彩剧情。
这几乎在他每部作品里都有体现。
随着剧情递进,角色们的身份、行为、目的等等,一直在反转再反转,让屏幕前的观众潜意识里产生“哇没想到,哇又没想到”的感觉,继而被剧情紧紧抓住,津津有味往下看。
这部剧果然没过多久就出现了这样的接连反转剧情:(以下涉及部分剧透) 第三次对徐凤年的刺杀,是林探花和他身边的樊姑娘。
一开始是林探花大义凛然,告诉樊姑娘不会连累她; 然后林探花语言中充满暗示,暗示樊姑娘会武功应该去刺杀;【暗含反转,暗示观众此人并不纯良】 等见到徐凤年,之前满嘴大义的林探花一秒认怂丑态百出,把锅都推到了樊姑娘身上;【直接反转】 点头哈腰的林探花到了湖心后又表明自己之前都是做戏,还是要刺杀徐凤年;【继续反转】 不会武功也没帮手的徐凤年跳下湖,引出湖底老魁这个高人(之前铺垫过烧鸡)。
【再次反转,同时引入新角色】 这里观众已经被一系列的反转牢牢吸引住了,看到湖底高人更是“哇没想到这里还有厉害的”。
到这里你觉得这段无限反转剧情已经结束了吧?
没有!
在下一集里,徐凤年去找师父交权谋分析课作业(不是),师父说你还没真正看透,这时候镜头一转转到老爹狱中摊牌这里了。
老爹告知狱中的林探花,你以为樊姑娘真的是被你忽悠的傻女孩吗?
她根本不是樊姑娘,是我专门安排的人,陪你演戏比你演得还好。
于是在林探花这个插曲结束时,又进行了一次最终反转!
这就很妙啊,同时也对老爹这个角色进行了刻画:爹也不是吃素的,宠儿子但看的步数比儿子要多。
螳螂捕蝉,儿子觉得自己看到了黄雀,但其实他老爹是捕鸟人。
这里对林探花这个角色进行这一系列解释同时,是在对观众们进行剧情解释了。
这不过是前几集而已,相信后面的集数里,会有更多这样的“倦式反转”值得期待。
毕竟,这种无限反转流的剧本写作手法,目前国产剧我也只见过王倦一个人能这么写,还写得那么好,简直算是他的招牌个人特色了。
三、细节为王 另外,剧情中的优质细节不少,有心人才会捕捉到。
比如第一集最后,不到一分钟的镜头,就写出了军队内部有人是反世子而拥戴次子的。
出城迎接世子的将官,见到世子却不下马行礼,而且还手持武器,这就是表示不屑。
而白狐脸小姐姐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才非让对方下马,徐凤年看到小姐姐维护他,则开始称她为自己的朋友。
然后身为弟弟的小王爷跑过来,这支骑兵全体秒下马行礼,这里一下子就能看出他们是拥戴谁的了。
这段剧情其实时间很短,但背后的信息量还是给得很足的。
我第一集就get到了这些信息,等到第五集的时候,老爹像说大秘密一样说出这个将官支持弟弟,我都惊了!
我对王倦发射的电波已经能如此精确地接收了吗?
而且聪明如男主都没看出来这点,好了我比徐凤年还有智慧!
(不是 说到老爹,徐骁这个角色,真是有种慈父反差萌。
老子见儿子,随便被打死(不是)。
也挺好,现在谁还会喜欢“爹味儿”太重的那种爹啦!
当然了胡军演得也超好,完全演出了那种老父亲操碎了心的搞笑感觉。
四、精彩台词 王倦的剧本台词总会时不时爆出妙语,这次也是。
比如: “刺杀不需要这么多仪式感。
”——哈哈哈哈笑出声 “这么多武学秘籍,你怎么不会武功。
” “书院里全是道德文章,教出来混蛋少吗?
”——好对白,鼓掌!
“(你刺杀我)樊姑娘也会死,你带的这一行人全都会死。
” “成大事者,何惧牺牲!
” “你牺牲他们,他们知道吗?
” ——妙到拍大腿 “我知道你心中有大义,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可能是偏激?
” “干嘛否定过去的自己啊?
没有曾经的你,哪儿有现在的你啊。
” 这才只有六集,已经妙语连珠了。
后面那些集,不知道又要出现多少这种水平的好台词呢。
而且这几集越看越觉得,结尾时请德云社的阎鹤祥说一小段收尾的书,这个设计挺好的。
毕竟是网文改编,设定庞杂背景烦乱,电视剧本主线肯定没法兼顾背景细节的介绍。
阎鹤祥在每集相当于总结本集剧情,并解释剧中并未涉及的背景知识,补充一些不适合加入剧中的背景信息,这简直像是读小说时的章节尾注了~还挺不错的。
开头:评论都在骂武侠 可我看的是男频的爽和权谋 喜欢倦大那种诙谐调侃+反转风的应该挺喜欢 不过还是比庆余年差了 这部更加尤其凸显男主借着世子身份为所欲为 他爸如此宠溺他 开头就直接有了丫鬟“后宫” 身边全是武林最高高手 路上随便捡捡神兽 属于爽男主封顶了 但反而也单调没劲了。中间:导演太拉了 武打戏拍的什么玩意儿 剧情节奏也拍不好 还整神功玄幻太雷了 倦大hold不住玄幻 男主像神就不爽了
剧情矫揉造作
武打动作真的好………………………………………………………………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慢
未看过原著,但《雪中悍刀行》还是足够吸引人;从武侠角度看,的确不合格,打斗场景多慢动作,不干脆利落,不酣畅淋漓;但从权谋角度,可以说是精彩,谋划环环相扣,绝不拖沓。当然,“开挂”式的主角光环也是这类小说(乃至改编剧)的通病,削弱了主角历经磨难的程度和观赏性,甚至期待性,因为已经提前知晓结局;全片塑造得最丰满有趣的角色无疑是剑九黄和李淳罡,最无趣的则是李庚希饰演的姜泥
没看过原著,从剧的角度来说挺好看的,豆瓣评分偏低了。
都21世纪20年代了 武侠剧竟然拍得不如上世纪的 现在的演员都不用实战?都不用练武的出身?拍偶像剧呢?全是特效!没有“武”哪来“侠”!毁原著系列!没有本事就别拍,浪费资源!
很失望,期待了这么久。
为什么武打那么喜欢用慢镜头,看得贼难受!
雪中本来就不是单纯的武侠剧吧,李淳罡跟人打斗也不是拳拳到肉啊,两袖青蛇、方寸雷什么的,也都是带点玄幻的感觉吧,为什么非要追求传统武侠的动作戏呢
221017 4刷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712007/
没看过原著,不过电视剧真好看,特别搞笑
感动哭了!只想唱“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终于能看见动起来的柿子了,开心
女主演技拉垮颜值拉垮
看到凌晨三点多把6集看完了,从骂骂咧咧到真香,老黄要下线了,泪目了家人们
不好看
难看
才知道昀粉都瞧不上雪中,毕竟人家粉说了随便接白玉兰级别的剧,今日笑果十足
没看过原著的觉得吼吼看呀!期待更新~~——————27集了,太好看了!——————追完36集了,后面好磨叽啊,磨叽死了,且难看
不太理解为啥分这么低,至少我觉得挺好看…如果单纯说他是武侠片,里面的打斗确实是差一些…看到后面更多的是权谋,甚至还有一些论道(特别是李淳罡每次讲自己的剑术的时候,何尝不是论剑道和天道)演员们演技基本上整体在线,没有明显拉胯的…
惊呆了,这剧是没武术指导么,打戏全是慢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