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父母捡回家(父母估计没有生育能力)的翠儿、父亲走了的遗腹子王南瓜、从小丧母的巧巧都是独生子女倒也罢了,父母都挺健旺的满囤、家里过得挺不错的鲍晋中、田耀祖等这些都是独生子女,龚文佩一个人给他爸和他叔叔两个当儿子,当然更是独生子女;翠儿的亲妈好不容易要生孩子,还双双死了(孩子丢了再生一个不违背计划生育政策,就这都不行),……这里面除了田家有俩孩子,和田青后来估计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外,剩下的都是独生子女……田青从小的愿望是把家里输给人家的房子赎回来,后来也果真赎回来了,但是后来又卖了;他自己在包头买了不少房子,后来也卖了;裘记皮匠铺要赔光了的时候,满囤很高兴地说咱们是坐商至少咱有房子卖房子也不能饿死之类的,提醒广大观众不管房价都高都得存房子以防止经济危机。
二手房交易市场真是红红火火啊!
最近每天晚上,都在看央视的开年大戏《走西口》,昨天晚上看到了第36集,虽然剧情没有播完,但我早从电视报上看了剧情介绍,知道了故事的发展走向(儿子老说我,早早就知道结局,就不爱看了;但我知道了结局,还是爱看)。
《走西口》展现了从民国初期到抗日战争爆发,中国近代风云变幻的历史中,主人公田青家族的败落——奋斗——成功的曲线,歌颂了田青和他的同伴们在生活无望中开拓新的道路,谋求发展,坚韧不拔,勇敢奋斗的精神。
田青是正义勇敢的英雄形象,这不必说;作为田青的对立面和反衬,梁满囤的形象也塑造得有血有肉,颇能代表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也更能揭露人性中的弱点,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真是越来越恨他,真是小人,太不地道了,但也体现了他的苦衷,他的无奈,他的可怜。
最初梁满囤随田青走西口时,路上胆小怕事,又笨,总是给田青增加麻烦,腿摔坏了,田青背着他,照顾他;但他心眼小,又蔫坏,总是不能从正面理解田青,还老说田青的坏话,远不如路上碰到的其他哥们(大个子、面瓜等人)。
梁满囤跟随田青在裘老板家干活儿,在裘家两年多的学徒生涯中,他吃了很多苦,挨了很多打受尽了别人不能忍受的委屈,但他能忍辱负重钻研皮革手艺。
田青相貌清秀识文断字而且很能干,裘大小姐爱上了田青,裘老板也有想招田青为上门女婿的心思。
但田青早已心有所属,为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辞职离开了裘家。
田青的离开给了梁满囤一大机会,裘老板招梁满囤为上门女婿,他惊晕之后清醒天上掉了个大馅饼,满口答应了这门美事。
当田青得之此事后,把他的小姐夫满囤痛打一顿。
挨打的满囤那番肺腑之言却让人深思。
他说:自己这样做确实是对不起自己的老婆--也就是田青的姐姐(当年田青姐姐过门来满囤家时才九岁,满囤才一岁,她把他抱大哄大。
满囤走西口忍辱负重也只是为了能挣钱让老婆和父母不再受穷受累。
只要田青不把这件事说出去,裘家大小姐最终也是个二房。
等他在裘家站稳了脚能主上事,他一定把老家的老婆接来同享荣华富贵)。
梁满囤的这番话表明了他的心机,他早已看清了自己的命运,因为贫穷,因为没文化,他一个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幸运的话最终也就是个满身臭气的皮匠师傅。
想过上好日子想不再受别人的气,除了这条捷径可走,其它都是痴心妄想。
但事情并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美,在裘小姐的逼迫下,他不得已休了家里的妻子,并把来包头投靠他的父母赶回老家。
他成为二当家的,便越来越自私,狭隘,不晓得提高产品质量,只知道盯着工人们,虐待以前和他在一起干活儿的伙计,动辄训斥,想着得到配方就辞退在裘家干了多年的牛师傅(报当年牛师傅打他的仇),连裘老板都觉得不对劲,装病,暗暗盯着他,查他的帐。
更可恨的是,他忘恩负义,定下毒计,指使伙计瘦猴盗墓,他再去报案,陷害田青夫妇,田青夫妇差点丧命,他还幸灾乐祸,最后虽然田青父母获救,但田青的产业“估衣铺”被破坏,又变成穷光蛋,他很高兴,洋洋得意。
他的目的,就是怕田青涉足皮匠业,抢了他的饭碗。
他不靠自己本事竞争,老是想靠陷害别人、使坏取得成功。
随着剧情的发展,田青东山再起后因为遵循姐姐的意愿,不对满囤进行报复,而且还反复帮助他,他仍不解其意,还怀疑田青给他使坏。
当然他最后也没有取得什么成功,临死前或许他有些忏悔之意,想弥补一下给田青造成的损失吧。
梁满囤形象的塑造,我看是真实的,诉说了社会底层人生存的不易,同时也透露出人性中深藏的弱点。
其实不管什么社会,都有像梁满囤这样的人,可怜,又可恨!在现代社会中,频频出现造假现象,当然有关部门监管不严,上层腐败要负主要责任,但基层、底层的“梁满囤们”为了一己之利益,也干了不少不该干的事:有些奶农和奶站收购员为了提高牛奶的“蛋白质含量”,顺利通过检查以便赚到钱,竟然在牛奶中加三聚氰胺,造成了毒牛奶事件,造成了许多婴儿的死亡和得病;还有许多造假事件,比如在食品中放有害的添加剂,蔬菜农药超标,造假证,等等损人的现象,有许多也出自基层的 “梁满囤们 ” (我丝毫没有替上层领导的管理缺失和腐败现象开脱的意思,只是专门谈谈底层某些农民,某些人们的愚昧、自私以及所引起的严重后果)。
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教育人民,教育公民,让“梁满囤们 ”具有公民意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不要做丧失良心的事情!
田青的勇敢,仗义,为朋友两肋插刀,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对朋友不离不弃,遇到困难和商业陷阱,往往可以出奇制胜,转危为安,品格高尚,固然让人佩服,但这样的人是少数,是难能可贵的;毕竟像梁满囤这样的人是多数,关键是未来社会怎样改造梁满囤们,使他们从狭隘自私中解脱出来,这是个大工程,可能得取决于社会制度的改造,社会坏境的公平,法治的健全,公民意识的提高等等吧!
但愿我们的未来的社会,多些田青们,少些梁满囤们!
在家陪着老爸老妈看了几天的《走西口》,实在是索然无味。
节奏很慢,台词很雷人,剧中人扮相很搞笑。
看到田青被抓打得那么惨,恍然大悟,为什么在新年之初就放《走西口》,那就是告诫人们“出外打工危险,广大农民工不要外出务工了”,呵呵,跟当前形式很契合哦
之前看过他主演的《天狗》,他应该是属于实力派演员那一类的,演技很好。
这个角色给他很合适,把农民小心眼儿的劲头全体现了出来,即使是后来娶了有家产的老婆,他还是不满即骂,不快则打!
一个西北地区有个性的男人,保守、顽固、不忠不孝的影子都可以看到,估计编剧也是为这个角色倾注心血了的。
虽说《走西口》不如《闯关东》那样子的辉煌,但它把西北那个贫瘠地区人们的生活完整的表现了出来——人身上的那种不服输、不认命、忠孝仁义礼智信的东西,那是我们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丫的,央视又来忽悠老百姓。
什么央视开年大戏,第一集讲徐木匠受伤,田家少奶奶救下他,他是兴中会革命党;第二集讲田耀祖输掉老婆、田产、房屋。
接下来徐木匠救下淑贞帮助她养大田青……我们再看《南方有嘉木》的情节:小说开头讲林藕初救下太平军乱党吴茶青;后来讲杭九斋输掉了茶庄、房屋;杭天醉在管家和生父吴茶青帮助下赎回了家业,天醉却不认亲身父亲……这不都差不多的情节吗?
我太郁闷了,央视怎么能上这样的电视剧,忽悠观众至此?
有都看过的人么?
说说吧。
最近跟爸妈重温走西口下饭,都是人口迁徙为主线的剧,我的评价是这比不上闯关东男主他娘对男主他姐的所作所为今天能被微博热搜骂死,玛雅…破产没多久就把孩子送去别人家当童养媳,一起长大的女婿背信弃义在别的地方另外娶了媳妇也不想着去讨个说法,女儿就在家给弟弟带白月光的孩子最后郁郁而终,堪称招娣的悲剧一生,跳着看听到他姐死了我比他娘都难受☹️而且这个娘为孩子树立的榜样其实不够鲜明,一个家庭一味让姐姐付出,孩子去做童养媳了自己也没好好身体力行教育儿子,虽然她也是个可怜人,但是缺乏勇气的人还能在大结局说出一堆大道理就让人觉得很割裂,难怪我对这部剧的女性角色印象约等于无。
创造单一的只会为家庭和孩子奉献而无自我的女人让人除了一丝同情没有其他剩余的感情。
相比之下翠翠显得勇敢很多,但是编剧也是没给个he,算是全剧第二惨人物。
时隔多年看回老剧能感觉出以前一些电视剧短板真的很明显,但胜在演员演技好,拍摄手法尚可。
全剧演得最好的是男主姐夫,我真的很好奇这部剧的豆瓣评分上去一搜才知道原来是富大龙演的,看了这么久就是觉得很眼熟但是没认出来,窝窝囊囊的样子谁能想到他以前真是秦始皇呢?
男主杜淳当时还没变油,演得一般般,但也可以算是剧场老油条,不拖后腿可也不出挑
主角永远高大上,永远有一堆反派想杀他,反派杀主角时永远都是磨磨唧唧,主角被杀前永远都有人挡枪,两个同时爱上主角的女人必须有一个得死,没有相认的父子临死前必须相认,憨厚老实的配角总会因为憨厚老实被杀,从良的反派最后都得死,大反派永远凭自己的想象力在报仇,最后时刻被已经控局的内奸揭秘,然后内奸被剩一滴血的反派反杀,军阀和警察永远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看守牢房的永远是最赚钱的职业,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想上央视,最后都得往抗日的路子上走!
上高中时候看的,之前有看大宅门、大染坊、乔家大院类似商战题材的的经历,感觉应该也不会差,然而剧情和很多桥段让我这个山西人感觉跟吔了屎一样。
田青一直把仁义礼智信的家训挂在嘴边,正经生意没见怎么做,靠黑白两道吃得开到处惹是生非,30集了生意还没有步入正轨,发迹就靠卖假鹿皮以次充好?
你让那么多老老实实做生意的晋商脸往哪放?
居中还充满了导演和编剧对山西人的刻板印象和文化强奸,比如说山西人吃面就是看醋好不好,你多研究一下山西的面食文化会死吗?
结尾为了政治正确更是尬出天际。
在我印象里,好像就是从这部剧播放那一年开始,央视制作的正局越来越浮躁,逐步丧失内涵,到现在基本没人看了。
淑贞(田青他娘)被她夫君卖掉,女人是物品,最后大结局和徐木匠成亲前,徐木匠也死了。
最高光戏大结局卖了田家大院,支援起义田丹丹:爹爹败光家产,让她成为村妞,被她娘卖掉当童养媳,给弟弟换食物,长大后被童养婿抛弃,孒然一生,郁积在心,患胃病而亡,一根筋式为梁家田家两家奉献付出自己的人物,公公婆婆真是那边对他们有利,就去那里住一阵,不行就回去靠前儿媳养,儿子新媳妇落魄了,就可以和儿子新媳妇儿住一起快乐了哈哈窦华(女权思想萌芽者):被拐差点成了压寨夫人,被退亲,又差点和能文能武的田青当了一对鬼夫妻,几出几进为爱人情敌进监狱,后来大结局差点又被强(阴影,编剧为啥就爱这种戏),好在她文化水平高和思想开阔(当记者办出版社做宣传),和徐木匠带领田青爱国,两人共同发家致富,结局豆花在家看孩子,唱走西口和婆婆一起等田青归来,时局动荡的悲哀翠翠:失去青梅竹马的爱人,给夏三爹(田青对头)做姨娘,走西口被五十岁的老槽糠囚禁,失去了自由,最后在土匪爹帮助下开醋坊,结果因为一个误会,死在土匪爹枪下裘巧巧:她爹是一个克扣员工伙食毒打员工的资本家,他不相信女儿聪明能干,能学会两三门外语,但是不能挑大梁当大掌柜,挑来挑去选择焉儿坏的梁满囤当女婿,败光他家产业,生意回转乐极生悲给孩子摔死了父亲也死了,公公婆婆(全剧表面心善实,其实老奸巨猾,田丹丹就是这样被哄骗的)哄她,间接哄她生二胎,再把日子过下去哈哈哈。
高光戏是裘巧巧以为梁满囤和官府贪官勾结,骗大量货物和骗人房子,三观正怒其休夫,扫夫出门,孩子归她姓和养哈哈
梁满囤和田耀祖是这部剧的演技灵魂人物,田丹丹和翠翠最可怜,杜淳演技一直那样,感觉没啥波动,豆花前段还好,一过30集感觉脑子有坑了,说话做事都变得不过脑子了,编剧脑子有问题!
剧里还有朴树的妻子吴晓敏演的香儿,田青的妈一直没老,衣服一直那么多年都没穿坏,化妆师技术太烂,当时没注意,重新看才看到,总体来说还算可以,当时山西人大都爱看吧
怀念打卡以前的剧!
二星给富大龙!此剧编剧一定是男人,且是未婚男人,否则不会瞎编出以下剧情:男主在女主即将生产时出远门做生意,而女主不仅自己在家生了孩子(在没有其他人陪伴照料的情况下),还能在“闲着没事的时候,搜集整理西部民歌”,这可是剧中原话。要么就是这孩子没活力,吃饱就睡,不哭不闹不拉不尿??
那个时候,我看好杜淳远远超过富大龙
挺好看的
越往后越做作,剧情漏洞太大
口音真是难听死了
杜淳出道时期的剧都很好看,他很适合演这类正剧。
1.加个"额"就充方言毫无必要 2.男主过于理想化,典型仗着主角光环作的类型 3.两个男女主角的人设太伟光正了,显得太蠢
跟着爹妈一起看的,跟闯关东比起来感觉差很多啊。
从头到尾都太矫情,动不动就升华到国家民族大义,令人反感。编剧很烂,正面角色太完美,反面角色则一无是处,很多情节的发展从逻辑上都讲不过去。演员里面最喜欢田耀祖最讨厌豆花。
哥哥,你走西口……到现在我都记得这个歌。喜欢杜淳这中成熟的男人,苗圃挺漂亮的,还有梁满囤儿,富大龙真的是把这个角色要活了,前期的傻后期的坏都演绎的淋漓尽致。好演员好剧本好演技,必须五星。
名字和闯关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还是好看的,杜淳挺好的呀,后面咋觉得……慢慢不行了?
走西口来闯关东,应该还有一部叫《南下》的。
小时候看的这部剧
看到最后一集我完全喷血了 太TMD瞎编了
看到了杜淳,嗯那我当年看的应该是闯关东。
翠翠的人生令人叹惋。苗圃演的豆花当年也是好看。梁满囤这个角色作为本剧反一,前后对比明显,富大龙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至于男主杜淳,当年真是正剧小生,从汉武大帝和五十一号兵站都不错,到底为啥要转型去演西门大官人和无数的于妈剧呢?
这些国产编剧故意的,反复潜移默化奸恶祸害老实人,让观众接受这种破烂规则
(Ep01)棄。
没有闯关东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