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种族问题、精神问题、性别问题......各种敏感问题的大杂烩,在这里可以找到各种关注点。
可能刚开始会觉得摸不到头脑,理不清思路,但是随着一集一集的讲述,线索仿佛在潜移默化中浮现,这尤其吸引我,有些迷幻,又有些真实。
一个家庭既有融合又有矛盾,随着剧集的不断推进,四个子女的冲突点也逐一出现,很期待后面的展开与交织会有这样的精彩。
提到HBO,大家第一时间想到就是大尺度画面。
早在2011年,在《权利的游戏》第一集里面,看到龙妈衣服滑落的瞬间。
七哥就知道,这部剧必火!
(有沟必火.......)
当然啦!
除了《权利的游戏》,几乎每一部HBO的剧都要累死打码的人。
那么今天,七哥继续为大家推荐一部HBO的高能福利另类家庭剧:
《此时此地》丨2018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不负众望”的HBO,即便是以家庭作为背景,依然有不少赤裸裸的啪啪啪镜头……仅仅第一集,就猝不及防的出现了三场大尺度床戏。
一段是一位老当益壮的老教授和日本妓女的交易;
一段是基友之间的友好感情交流;
一段是未成年少女的破处之旅。
(当然,这不是人兽相处,而是少女带马面的头套)这部剧主要围绕着一个多元种族的家庭展开,而以上的三位主角就是这个家庭的。
爸爸是个很有威望的哲学教授,患有严重的忧郁症,定期背着老婆偷腥。
妈妈是个律师,一般这种职业的人控制欲都很强,所以家里的大小事她都要管。
这两夫妻只有一个女儿,目前还在上高中,整天想着各种勾搭帅哥。
除了亲生女儿以外,他们还收养了三个不同国籍的孩子……这位是来自哥伦比亚的小儿子,已经明确表示出柜,有个正在交往的男票。
来自越南的养子杜克,是一名“励志建筑师”。
简单来说,就是鼓励那些陷入悲观情绪的人,告诉他们别再哀悼过去,活在当下。
表面上积极阳光,实则被笼罩在巨大的童年阴影。
因为他的亲生母亲是一位妓女,所以小时候的杜克经常目睹母亲工作的场景,因此对男欢女爱之事非常抗拒的。
在亲朋好友面前宣称自己无性生活,但转头就开始报复性的疯狂约P。
来自索马里的养女艾什丽,是个时尚女强人。
有一个非常爱她的白人老公,还有个小女儿,但她的内心却非常寂寞……
但是她并不是想要出轨,而只是喜欢和各种年轻帅气的男模调情。
结果她带去家里的男模,和自己未成年妹妹搞上了,就是开头那个人兽画面。
(未成年妹妹,就是那个亲生女儿)
看到这里我只能说!
贵圈真乱.............在这种背景下的家庭肯定会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所以你完全无法预测接下来的剧情。
反正就是尺度够大,内涵够丰富,剧情很吸引人。
宗教、种族歧视、弱势群体,只有HBO敢把美国社会中的种种冲突全都搬到了台面来讲。
还有一个非常玄幻的地方,就是那个出柜的小儿子,能够看到一些“超自然现象”。
不知道其中的意义代表什么,难道是马云的双11广告?
总之,HBO的剧就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
七哥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下一季.........
中美贸易战甚嚣尘上,叙利亚战火死灰复燃,特朗普微博怼王治国,曾经那个向往多元、自由、理解的美丽新世界开始变得血肉模糊之时,这部剧更完了第一季。
《此时此地》用一个家庭剧的外壳,承载了主创们对内外部世界变化的焦虑。
剧中,蒂姆·罗宾斯演一个美国大学的哲学教授,虽然白发苍苍、大腹便便,可是《肖申克救赎》里那股蔫儿淘气的劲儿还是没改。
他剧中老婆是个很有成就的心理治疗师加社工。
他们住大房子开好车,还收养了三个不同肤色的孩子,分别来自利比亚、越南和哥伦比亚。
他们夫妻俩把这个大胆的家庭组合称为“伟大的实验”。
的确,不同种族、肤色和文化的父母儿女,在一个家庭里聚齐了,白人,非洲裔,亚裔,拉美裔,这个小家庭简直就是美国大熔炉的小缩影。
而且他们还很成功,非裔的女儿开了自己时装店,独立有个性,甚至得到了高薪收购邀请;亚裔儿子是成功的鼓励治疗师,还是畅销书作家;拉美裔儿子还在上学,就自己做出了电脑游戏被厂商看中,还是同性恋。
所有冷战结束后几十年的时髦理念、专业、学说,都在这个家庭中得到了体现:多元化、全球化、鼓励治疗、心理学应用、信仰自由、尊重不同族裔、数字世界、社工的意义、文化探讨、性取向平等。
这对夫妻用他们婚后几十年的生活实践,缔造了一个完全符合他们价值观取向的美丽新世界,一如美国在冷战后所主导下在全球重树体系一样。
然后,随着剧情推进,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在fuck up。
哲学教授丈夫找日本应召女郎、社工老婆为了报复和富商上床、非裔大女儿看似个性独立但是总对自己非裔身份神经过敏、亚裔儿子深受生母是越南妓女的原生噩梦折磨性格扭曲、拉美裔儿子不停出现幻觉、亲生的小女儿初尝禁果就染了衣原体。
进而,这个“伟大的多元化实验”主导的家庭,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也在fuck up。
非裔女儿总是自己的黑人身份过度防御,整天生活在紧张中;亚裔儿子对父母的领养毫不领情;拉美裔儿子其实是偷来的,孤儿院是假的;尽管多元化教育几十年,学校里种族矛盾丝毫不减,戴头巾的学生还会被打。
为美丽新世界努力了几十年,甚至不同肤色种族都成了一家人,但文化、种族、宗教、性向间的隔阂,依旧如万丈深渊,甚至非裔女儿看了老妈被断章取义的电视采访都暴跳如雷,共同生活几十年的母女都无法消除误解,何况是不同国家和文化间呢?
努力构建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
就是这个感觉。
失望至极的哲学教授格雷格,在课上想起了加缪那个著名的西绪福斯的比喻,并在其中找到了聊以自慰的结论:就像西绪福斯一样,即便明知费尽气力推那块巨石上山,它还会滚下去,但还是要推它上山,还是要去做这样看似徒劳无功的事情,因为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才有人生唯一的意义:英雄主义,在认清了命中注定的悲观主义结局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推巨石上山完成伟业的英雄主义,一种自我安慰的英雄主义。
这个剧中有很多非常讽刺性的人物和情节设计,而每一个点,都在痛戳那个美丽新世界的幻想。
比如剧中全波特兰最有名、一半患者都找他看病的伊朗裔心理医生,自己就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深受童年伊朗扭曲的国内环境导致的悲剧家庭命运的折磨,无法自拔,他与宗教之间爱恨交织,却始终纠缠不清。
他只有依靠大麻甚至自残的宗教刑罚来自我慰藉,他对神职人员说,我很羡慕你,能够在神那里找到你的宁静。
富商史蒂文的一个面是试图利用自己的财富和影响力改变世界,然后另一面是他对自己在亚洲的工厂雇佣童工和逼得工人跳楼毫无负罪感(我总觉得这是在影射乔布斯)。
每一个光鲜亮丽和政治正确背后,都有一个不堪启齿的秘密。
甚至剧中不断以雷蒙等人的幻觉症状在提醒观众,我们那个美丽新世界的梦想,真的只是一个抽嗨了之后的幻觉吗?
只是中国人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吗?
毕竟。
冷战后的几十年是世界范围内最安定的几十年(有局部战争没有大规模洲际战争),在这段人类历史以来最为宝贵的短暂和平时间里,美丽新世界的理念占据了主流,对和平、自由、平等、多元、交流的向往让人们充满希望,也有很多人为此追求毕生。
然而,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样的日子其实很短暂。
然而,作为一部家庭剧,我相信他们可以战胜所面临的难题,以家庭凝聚之力。
在第一季的最后一集,主创先是通过非裔大孙女之口,继而是进了精神病医院的舅公之口,证实了雷蒙的幻觉似乎并不是幻觉,他们预知了即将来临的灾难。
主创们兜了诺大一个圈子,也许只想说,坚持下去,虽然局部在崩塌,但美丽新世界不是幻觉,就像西绪福斯一样,努力构建,推石上山,为了我们的信仰,和那份英雄主义,哪怕只能感动自己。
刚看完第一集,未完待续中...... Ramon关于11.11的一切强烈引起好奇心,片尾心理医生的照片与所谓梦境,缘起还是缘灭!!!
第一集父亲的谈话与小女儿初次的交替剪辑,一个暮年一个还未成年,一个寻觅一生一个刚刚开启她的人生寻觅旅途......忍住羞涩记下了老爸的一些话: "When I was young, I thought the purpose of life was to seek enlightenment, to use our minds, to try to imagine a better future, to bring light into the darkness, to reject fear and despair and cynicism(愤世嫉俗), to honor intelligence and reason, to choose love. Love? I feel embarrassed even articulating that, because, I look at the world...... even here, and all I see is ignorance, hatred, terror and rage(愤怒). We lost, folks. We lost......"
意外的好看,目前看到第三集,之前也没看过《this is us》。
开始以为悬疑剧,看着看着觉得是讨论种族、文化、意识形态,当几乎确定时,悬疑的双11又出现,就这样几番反复。
不知道为什么目前注意到这个悬疑元素的人是Ramon和Simon,因为每个人在当下都体验着个体意识与主要族群的差异和冲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寻找出路也曾一度让Simon崩溃,以为无解。
百感交集。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又能理解他人的不同,即使这几乎在当下是不现实的,否则也不必去深刻广泛的探讨,而越探讨越引发其他的问题。
最后再期待一下悬疑元素在接下来的聚集到底有何功能性。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双11快来了!!!
剧中,蒂姆·罗宾斯演一个美国大学的哲学教授,虽然白发苍苍、大腹便便,可是《肖申克救赎》里那股蔫儿淘气的劲儿还是没改。
他剧中老婆是个很有成就的心理治疗师加社工。
他们住大房子开好车,还收养了三个不同肤色的孩子,分别来自利比亚、越南和哥伦比亚。
他们夫妻俩把这个大胆的家庭组合称为“伟大的实验”。
的确,不同种族、肤色和文化的父母儿女,在一个家庭里聚齐了,白人,非洲裔,亚裔,拉美裔,这个小家庭简直就是美国大熔炉的小缩影。
首先,非常激动,这部剧是自《性爱自修室》第二季后,我到目前为止最喜欢的一部剧。
里面有很多细节,非常惊喜且开心,看到这样的剖面。
1)第一个人物,哲学系教授,在50/60岁(我猜测)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了,同时开始怀疑自己从事一生的事业,是否真的对生活有益,存在危机击中了他,像溺水的鱼。
很庆幸的是在大学校园里,他有一个可以被称为朋友的人,也就是他的助理。
他们可以聊很多内容,他也很信任这个小伙子,两人经常讨论哲学或生活中的烦心事。
因为一场意外,小伙子出车祸去世了。
在参加葬礼的时候他了解到,他以为自己很了解这个小伙子了,但其实这只是这个人的一面而已。
在小伙子女友的世界里,这个小伙子酗酒脾气很暴躁,和他平时看到的样子完全不同。
这件事让他产生感慨:一个人永远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
这句话我们都说烂了,但这的确是我们经常忘记的一点。
一个人在不同群体不同情境中,表现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样子,人是复杂的,我们看到的别人或者别人看到的我们,不过是我们想展现出来的一面而已。
道理很普通,但这个讲故事的方式我很喜欢。
关于他和性工作者约过的问题,我觉得没啥可说的。
唯一想说的是,要戴套。
不要相互传染,这很重要,对大家都好。
以及他说了,他差点忘了渴望一个人的感觉,是这位性工作者让他找到了。
人一生都在追寻某种感觉,得到了又失去,失去了又想要,其实就是这样反复而已。
感觉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是组成经验的一部分,最后时间会告诉你,你更不能失去的是什么。
2)第二个人物,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女强人,这个家里的主心骨。
我觉得主心骨的定义就是,无论发生任何事情,她都是人们脑海里可以依靠的第一选择,而且她的确可以并愿意,帮助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尽可能的解决问题。
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人很好。
有些事情她可能没想到,例如她反对雇佣童工,但她忽略了自己也不是一个完全清白的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全清白的,你我他都是),因为她穿的衣服,很可能就是出自童工之手,她也是庞大的不合理的商业结构中的一份子,是助力不合理的那一部分(你我他平时也在做着这样的事情,比如刘强东强奸事件后,人们还是会用京东,因为方便购物东西。
我不是谴责,因为当京东或淘宝做的足够大,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时,我们无法那么简单的说不用就不用,即使我们对刘强东利用权力的隐形威慑强奸女孩的事件表示愤怒。
不是谴责,但要承认,自己其实无形中做了助力不合理的一份子)有点跑题了,说回女强人。
她是一个很理想主义也很有奉献精神的人,虽然有的时候会靠的太近管的太多太强势,但任何性格都是一体两面的,这就是她。
说实话我很敬佩这个角色。
在社会层面,她做着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世界更好。
在家庭层面,她给了家人们很多的爱(当然爱有偏颇,我承认,可能会给谁多一点或少一点),但她的确有爱别人的这样一颗热情的心,我觉得这很难得),会让家人觉得很有安全感。
关于她和年轻时的朋友上床的事情,没啥可细说的,开心就好。
3)接着说第三个人物,越南大哥。
他心里一直有一个很长久的创伤。
他的妈妈是一个性工作者,在10多岁的时候生下了他,他很小的时候就目睹了母亲和别的男人性交的画面,这成为了他的阴影,也是他长大后成为禁欲者的主要原因。
这里面的具体关联我不是很能缕清楚,一个猜测是,他童年过的不快乐且很有屈辱感,因此看到性交的画面,会让他想起小时候的那种屈辱感和痛苦。
因此,他拒绝性交,做了一个禁欲者。
他一直保持着一个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运动,自己是一个生活方式教练,教别人如何生活的更好,给别人提供一些建议。
这些都很好,但他过于向上了,他看似非常完美,但事实并不是这样。
之前看没药花园的公众号,她说过一句话,大概意思就是,任何事物都是有阴影的,是一体两面的,如果一个人看起来太完美,没有阴影,那是因为他的阴影很大,和他表现出来的完美一样巨大。
他心里有很大很大的创伤,所以必须用非常健康的方式拉着,以保持平衡,不然很容易不受控制的堕入那种黑暗。
很开心,他遇到了卡门,看见了他的伤,温柔的安抚了他的伤。
4)黑人女孩,关于她的描写也非常好。
带到警察局的那一段,她的白人妹妹和她所经历的,完全是不同的世界。
警察不信任她,很没有礼貌,质疑她买的名牌包可能是偷的,动作粗鲁,态度也很差。
她的恐惧也是真实的。
黑人所遭受的种族歧视,那种不看真相只看肤色就被下判断甚至被警察枪杀的阴影,真的非常非常巨大。
那是所有黑人共同的阴影,偏见是一部分,生命权随时可能被无故剥夺是另一种深刻的无法言喻的创伤。
还有她学拳击,想要学会自卫,这个情节,也很生动且真实。
还有她和她老公的细小的矛盾。
她老公不理解作为一个黑人意味着什么,他觉得只是肤色的差别,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不同的肤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承受的要面对的完全不同。
那些担惊受怕,那些阴影,那些歧视,那种生命随时会被剥夺的恐惧,是这个白人男孩无法想象的。
这也许不能怪罪于他,因为他没有经历过这些,所以不明白。
但他很多的无意识的行为,的确会让黑人女孩觉得受伤,但他可能不以为意,觉得是对方小题大做。
再次重申,每个群体甚至每个人的经历千差万别,有些时候,如果你觉得一个人小题大做,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对方经历的事情,你不了解,你没有过那种经验,所以不会有那样的感受,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感受是错误的,是应该被责怪的,是小题大做的。
除此之外,我觉得她老公也挺好的,就很顾家,虽然也会花很多的钱在兴趣爱好上,金钱分配有些不太平衡,但对孩子很好,这点很重要。
有优点有缺点,不是相互抵消的关系,是都存在。
一件事永远无法抵消另一件事。
5)下面是那个帅气的gay,我很喜欢他。
他一直会梦到一些东西,会幻视幻听,这到底是精神类的疾病还是一些奇幻部分的体现,第二季应该会表,这块先不论。
说一下他和那个咖啡店员的事情。
在自动洗衣店遇见了,上了几次床,他很喜欢对方,甚至说出了我爱你。
是真的有我爱你的感觉,才会说出那句话。
后来他发现对方在和流浪汉上床,欺骗了他,这让他很生气,两人掰了。
不知道第二季咖啡店员会不会出现。
我其实是觉得,如果一个人让你愿意说出我爱你,其实挺难得的。
然后遇到了一些自己不能接受的事情,会伤心会痛苦的难免的,但依然觉得,有过这个体验就很好。
然后还是安全问题,希望一直戴套了,不要互相传染。
6)接下来是我惊喜的一个角色,那个心理咨询师。
他的心理创伤,来自于宗教。
他一直很愧疚,自己在很小的时候,丢下了母亲,跟随自己的叔叔离开了那个宗教国。
他背后的那个巨大的伤疤,也是因为宗教。
他的母亲觉得是他害死了自己的丈夫,让他用这种用铁链抽自己后背的宗教方式惩罚自己以赎罪。
这个事情有些复杂,我只是说一下我的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如果他当时没有离开,他承受的可能不只是后背的伤疤,可能还会有更多阴影。
因为从他父亲的那件事可以看出来,他母亲一直在拿他当出气筒(他母亲可能是宗教极端分子,我猜测觉得这种行为非常非常自私,当时的他才6岁,那种阴影太大了。
至于他被叔叔带走后遭受的一切,也存在一些暴力行为,是另一回事,也是应该谴责的,但和他在母亲那里遭受的,要分开来讲。
他叔叔在他面前,对他母亲持续的辱骂,对他来讲也是一种痛苦的经历。
他母亲可能是宗教极端分子,但除了这个宗教身份外,她毕竟是他的母亲。
她是他母亲,应该是一个温暖的有爱的形象。
但同时,她又是一个宗教极端分子(从某个角度来讲,她可能也是被洗脑后才变成这样的,这点纯属瞎猜,我也不知道),相对于家庭的爱,她更信奉宗教,甚至不惜伤害她的儿子(例如让6岁的儿子用铁链子抽打自己的后背以赎罪的事件),这种矛盾和分裂,对这个心理治疗师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伤和阴影,属于终生无法抚平的那种。
因为遇到这件事的时候他还太小了,他不能消化,冲击太大。
这也是他为什么很讨厌伊斯兰教的原因,和他自己童年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经历过宗教导致的残暴。
还有很多关于宗教的刻画,比如他的妻子,在餐厅的时候被要求摘下头巾,不然可能会引起其他顾客的恐慌。
(想起来日本温泉,不让有纹身的人进,因为主流观点认为有纹身就是黑社会,让人害怕)7)还有他们的儿子,因为戴着伊斯兰女孩的头巾而被人殴打辱骂。
这些对宗教甚至是多元性别的歧视,真的非常非常可怕。
他们的儿子是非二元性别,这个涉及到性别多元化的小设计,我非常非常喜欢。
下面是维基百科的部分词条:非二元性别可能介于传统定义上男性和女性表现之间(中性),认同两者兼具或两者以上的性别(双性别、三性别、泛性别),[4][5]认为自己没有性别(无性别、去性别),在两者或以上的性别认同之间流动(流体性别),[6]其他跨性别相关情况、其他无法定义、或自己不去定义...等等。
[7]8)然后女强人的小女儿,是一个很善良的白人小孩,她没有经历过很多,她被保护的很好,但是同时,她也很有同理心,很有平等观念,蛮好的小孩。
我有点累了,大概就是这些内容。
就是感觉这个剧里的元素挺多的,非常喜欢。
然后,这部剧里每一个剖面,再一次证明了,每个年龄段都有各自的困惑和迷茫。
开心就好,暂时的也好。
说是精英版shameless,实际上并没有shameless那么吸引人。
两者对比下来最深的感触是,太细微的种族和宗教话题只有有钱人去较真,因为穷人为了生存,大家都只是人。
第一季豆瓣7.9,和八季shameless都在9.0以上的成绩相比,这回有钱人输给了穷人。
但为了拉美小哥的颜值,磨磨蹭蹭了大半年,我还是追完了一季。
HBO又放新剧啦——《此时此地》Here and Now
也许是《我们的这一天》This is us的大热,让HBO也对家庭、领养这种题材有了兴趣。
不过HBO的《此时此刻》显然更厉害。
《我们这一天》一家五口,《此时此刻》是一家六口。
两个家长+四个孩子父亲格雷格,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哲学教授,也是畅销书作家。
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男主蒂姆·罗宾斯扮演,当年的小伙如今已经白发苍苍,看着都有些小心疼。
一大把年纪了,仍然不减当年,连他的应召女都称赞他:“比20岁的客人强多了”
母亲奥德丽是一个律师,业务能力超强,还患有极度强迫症,比如不停地要求自己的丈夫穿那件灰色的西装。
也是个大腕,由奥斯卡影后霍利·亨特扮演。
一个教授+一个律师,这俨然就是一个有名气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
这对老夫妻还领养了三个孩子,不是《我们这一天》那种普通的随机的领养。
他们分别从世界各地:非洲、亚洲、南美洲,领养了3个肤色不同种族不同的孩子。
三个孩子如今都已长大成人。
来自亚洲越南的养子德克Duc,成为了一个情绪鼓励师。
专门去鼓励那些陷入悲观绝望的人,教他们重新振作,活在当下。
来自非洲利比里亚的养女艾什丽Ashley,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
已经成了家,婚姻很美满,有一个很帅的老女和很可爱的女儿。
来自南美洲哥伦比亚的养子雷蒙Ramon,是个gay。
帅哥一个,数他的戏最刺激。
除了这三个领养的孩子外,这对老夫妻还生育了一个亲生的女儿克里斯汀。
也是家中年龄最小的妹妹,相貌平平,还是读高中。
小妹妹总是十分羡慕她的哥哥姐姐的颜值,认为她是那个最不起眼的丑小鸭。
这天刚好是父亲格雷格的六十岁大寿。
(蒂姆·罗宾斯,1958年生,今年确实是他的60岁)四个子女和客人都赶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
六十岁的格雷格,在我们看来算是名利双收,家庭圆满,但是在开车回家时,却掩面而泣。
在他自己的六十岁大寿生日聚会上,更是对着满堂的人说:“此时此地,我看到的只是愚昧、仇恨、恐惧、愤怒。
”
这是格雷格一次长久压抑下释放,而且这释放还没完。
在他的课堂上,更是轰走了全班的学生,让他们去“吃饭、喝酒、嗑药、做爱、愤怒、放火烧东西、找个混蛋打个架……”
但在这个家中,出问题的不止格雷格一个人。
还有德克,从小到大从未谈过恋爱;艾什丽,虽然小家庭很美满,她却有些出轨的兆头;小妹妹刚献出第一次,就染上了性病;最恐怖的是那个gay养子,出现了不可思议的幻觉。
在他身边到处都出现了1111,咖啡馆、健身房、去干洗店取衣服时,也是需要11块11的美元。
在生日聚会的当晚,更是看到了四条恐怖的火焰——形状为1111。
HBO的这部家庭剧没有走《我们这一天的》的温情治愈路线,反而朝着相反的方向,挖出了一个家庭中存在的众多问题。
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的问题、领养的问题、种族之间的问题、父母与孩子的关系问题、多年的夫妻问题、个人问题、同性的问题、因为成长经历造成的阴影问题、都渐渐浮出水面。
格雷格夫妇可以生育小孩,为什么还要领养三个小孩呢?
而且都是美国搞过的地方的孩子。
按照黄皮肤养子德克和黑皮肤养女艾什丽的话来说:感觉被当作了广告,用来宣扬父母多么开明和前卫,尤其是对他们母亲而言。
四个孩子和父亲之间的关系远近从生日礼物上就可以看出来。
黄皮肤养子德克给父亲送了一张健身房会员卡;黑皮肤的养女艾什丽给父亲买了一双超级贵的意大利定制皮鞋;哥伦比亚的养子雷蒙忘记准备礼物,央求艾什丽她的礼物算他一份。
而亲生的女儿克里斯汀,则戴着头套说:“爸,你的礼物我还在准备。
”(其实压根就没有)父亲还配合的说了一句:“拭目以待”。
这些问题和1111凑到一起,整部剧越来越诡异了。
也越来越有看点了而且《此时此刻》的编剧和导演之一是——艾伦·鲍尔。
曾是《六尺之下》、《真爱如血》、《黑吃黑》等精品剧集的主创,所以剧集质量是有保证的。
目前这部剧刚播出了两集,全季共10集,喜欢的伙伴可以先尝尝鲜哦,天天已经备好了想看的小伙伴,公众号:天天美剧吧(tiantianmeijuba),资源自取!
46分的mc成绩,基本宣告不会有第二季了吧。是否又证明媒体难以接受创作人比自己聪明太多?Alan Ball根本没必要搞this is us2.0,这部剧仍然是他的哲学思辨,人物如此激进超前,扑街大概是必然的,离大众太遥远
暗黑版this is us
管你是贫穷还是富裕 家里都有一堆烂鸡巴事 人类就是辣鸡
莫名其妙
别人的电视剧讨论纬度已经如此高了。想到今日发生的事情,就只剩在浓雾中喘息。“旁人尚期待日出,我已看尽日落。”
我觉得无聊
有句台词大概是“i respect you,but i don't agree with you.”
我记得挺不错的 好像第二季砍了
安迪老了,第一季结局挺玄学的!
第一集以某角色的奇特幻觉吸引我入坑,后来剧情一路平平,没有继续发展,讨论多元种族成家,宗教哲学才是他的主要表达。但是藉着开头奇特的玩意吸引人,中间跳过,最后一集再来意思一下,我深感不屑。
为了神秘而神秘,为了解释而操蛋。
竟然一点印象都没有...
这一家人都是比着谁更抓马+神经质吗?
8.0 我觉得结局很神经... 1111原来是火山爆发 希望第二季说得更清楚些 //但是这剧的精华思考来源于各背景的人物角色 黑妞的种族歧视 Duc小时候母亲的有关性的阴影 心理医生关于宗教和母亲的愧疚的思考 流性人和小女儿的纯爱 哥伦比亚+幻想症+Gay的小儿子 编剧塑造的各种角色都是看上去政治正确的不正确
长了三米高的草!!!然而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两集就弃剧了………这类他乡社会现实题材的剧,既不幽默又不秀底线,还真没兴趣看……
结局什么鬼,双十一竟然成了火山预测?本来还想给五星的
第一集很精彩 很大胆 看完一身冷汗 alan ball对这种家庭题材把握的太好了 中年危机几近抑郁需要别人认可的父亲和深爱着她男人却不知如何是好的完美女性 各种被问题困扰的多元的下一代 带着一点超自然 这就很过瘾了
不太想看下去
神奇的美国人
琼瑶剧一般的拖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