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芯宜这部作品显得杂乱且立意过猛。
表达的情绪过于混乱,整体基调压抑而暗沉。
有才华,但流于表面,而在重要的电影叙述上的才能又显得相当缺乏。
很意外,电影的口号竟然是“今年(2007)最好看的亚洲电影”以及“抚慰每一个受伤的灵魂”。
这样自大不知是从何而来。
事实上,这些期望完全都落空了,这不是什么好看的电影,无趣而且消极,若是想要以消极来呼唤共鸣,在拍摄手法上又引人耻笑。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逐步展示着一群变态的人生失败者。
这些人,无一例外的缺乏人生目标,形同一个个行尸走肉,在突兀的背景声中,幻化成导演手中沉沦的人偶。
城市是一种假象,提供丰足生活的幻景,于是抑郁成为一种常态。
自我强迫是城市人生活的唯一方式。
电影创作者所想表达的“流浪”,不如说等同于“被遗弃”。
每个人都在流浪的边缘,也在被遗弃的边缘。
这样简单的题材,竟然拍成这样,莫非这也叫做电影?
我不敢说这是抄袭之作,但各个方面来讲,这与前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撞车》撞车有太多雷同之处。
看完《撞车》再看这一部虽不至于有味同嚼蜡之感,但已经不再新鲜。
配乐很有特色,说不上的风格。
画面精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世界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待价而沽。
人们定义出水蜜桃的价值、手的价值、狗的价值、人的价值,最后甚至,连神也有了不同的价值。
但是,当人的价值被自己否定时,人,便成了“被遗弃的人”,心灵处于一种流浪的状态。
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心灵养生会馆、更多的神像,似乎并没有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出口,就像片中角色,不管是什么样的社会地位、种族、信仰,当自己的心灵无法真正转念时,一切的方法似乎也都不再有意义。
于是,当一场车祸打乱了他们的脚步,原本束缚在他们身上的线意外被扯了开来,有人因而得到救赎,却也有人因而偏离了轨道,找不到出路。
这部片没有尝试要给答案,只是希望原本束缚在我们身上的线,可以藉由故事找到自由解放的一丝希望。
在影片中,我也尝试展现台湾独特的拼贴文化,那是一种瑰丽而张狂的视觉意象,各种外来与内在文化相互激荡,却意外产生出如此荒谬不搭调的奇异组合。
就像货柜车里的大型神明竟穿上了霓虹灯管、一台豪华跑步机被放置在青山绿水中,百万古董神像与残缺的落难神明并列。
这些奇异荒谬的巧合,冲撞出台湾特有生命力。
……导演 陈芯宜_________________大量出现的佛像。
大的,小的。
全新的,被遗弃的。
非红即绿的霓虹灯。
和金色贵气的佛像。
手部模特苏慧伦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
抱着孩子总怀疑他是不是死了。
面部总是带着很重很重的戾气。
毁掉自己的手。
否认自己的价值。
夫妻俩感情出现的裂痕。
或许症结就在于长期的性压抑。
丈夫在自己的车子内手淫完回到家。
妻子和教友会在瞬间激情迸发。
只是当真正只有他们两人。
却只有冷淡。
在教会的屋子里。
通过性得到和解。
散打搏击好手Savi为生活坐着各自的努力。
赚钱成为共同的目的之一。
一起去骗SM的钱。
两个人在宾馆楼道里肆意大笑奔跑的画面。
青春显得无比张扬。
酗酒的父亲是敦厚的原住民。
借助宗教拜托酒瘾。
最终还是因为现实生活的挫折,再次沉溺于酗酒。
装着义肢的牛角和四处流浪着的小孩,最终走到了一起。
都是喜欢收集与佛有关的东西的人。
小孩在一尊佛像前吞食一个包子的剧照是很有感觉的一张。
那些看似一直在流浪的人,很多时候比看似有安稳的人,更有归宿感。
http://ath.blogbus.com 视觉 影音 文字部落格
流浪的神、流浪的狗、流浪的人……我们皆有颗吉普赛的魂.《流浪神狗人》像极了美姬讲述人生的口吻,那么地不经意,结局偏狭路相逢,这大概就叫做命运.原来,冥冥之中,一切早有定数.——把信仰留给你自己,把命交给上帝决定.“我没有家,生下来就在外面了,我是幽灵.所以我一生下来就已经死了.——酷不酷?
”仙仔,一个流浪的小孩,影片前半部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直到他遇到“神人”牛角,他们去开鬼门关的路上,关于人生的诟病一句一句地从这个原先以为是哑巴的孩子嘴里说出来.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皆是幽灵,表面上努力地为生活而打拼,心灵却越来越处于流浪的状态——灵魂找不到它的归宿.物质,信仰,究竟哪样可以把我们拖出心灵绝望的境地?
究竟什么时候,原本束缚我们的那根无形的绳可以被解开?
你,是否偶尔也会生出一些类似的无依感?
这或许就叫孤独.于是我们被迫选择流浪.身体的或心灵的.美姬这一生,无论流浪到哪儿,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遇寺就参、见佛即拜.这些,与修养无关,亦无祷告祈福之意.而是完全出于习惯、出于自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骨子里面流淌的佛教信仰的民族血液.这一切,皆来自于心底深处,那些与生俱来的孤独和无助.还记得十六岁那年的寒假么?
从县城回到坝子,夜那么深,跪在缅寺里静静听悠扬经声.深山里,整个寺庙除了两个诵经的佛爷之外,就只剩下我一个人,跪在摇曳的烛火旁.现在想起来,其实那个时期的我,抑郁症已经严重到恨不得立刻就死掉!
那晚,跪在庙里静听佛乐的时候,确确实实感觉得这一切好美,真的真的很美,宁静、安详,美的至高境界,随而感叹,担心这样的美转瞬即逝,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当时的心情如是.十年之后,终于在千里之外一个相同纬度的城市里,我选择一个人的生活.偶尔,也会想起过去,不经意间透过窗外,亦能看见那一朵飘自故乡的云彩,仍然,像极了十年前心里面的那个遥远的梦.
直到车祸,才开始明白电影要表达的意思。
导演真够沉得住气的,以至于看的有点儿压抑。
任何神都不是救赎,想要得救,只能挣脱掉执拗的自己。
价值百万的古董佛,被丢弃的关二爷雕像,硕大的观音,小樽的圣母像,没有福气的阿仙,这一切在牛角看来,都是需要被修补被爱护的对象。
当他们融洽的同处一室,世界就真的变美了。
电影看得人心情压抑,尽管结局美好,但是画面及配乐以及表演的氛围都是淡淡的、为难的、抑郁的。
尤为专心注意到的,是苏慧伦出演妻子的夫妇。
在一场突发车祸后,两人方才意识到生命脆弱而身边人需要珍惜,这个情节于情于理都是很恰当的,人嘛,都是麻痹的、自私的、所求甚多的,所以在生活中渐渐迷失自己、忘却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而得到的又是什么,在得失之间耿耿于怀,狠狠地问——你到底要我怎么样!
你怎么可以对我这样!
你都快要把我逼疯了!
难免应了歌词里的一句——这个世界谁无病。
无病呻吟的并不是一颗需索不足的心或者爱与不爱,而是像静修所里的老师所说——每一个生病的身体背后,都有一个被困住的灵魂。
这个世界这么匆忙,还有谁愿意停下来俭省自己的灵魂呢。
直到——突然发生的车祸。
两夫妻在开车的时候吵架,因此减慢车速,后车超车后与货车相撞后两人当场身亡。
于是两人在借宿的地方开始重新评价他们之间的关系和生活。
多么让人生恨的桥段!
这个世界已经漠然到了不到生死攸关无人关心自己和他人内心的地步!
多么让人生恨!
人们为自己的洋洋自得找了多少的理由啊,忙碌生病吃饭应酬功名利禄……至于那个什么灵魂,困住也罢逃跑也罢,灵魂又能值几个钱——如果不是是一场车祸或者其他的什么飞来横祸后侥幸活下来并且还能喃喃地对自己的亲人爱人说——我们回家好好过吧——这样的话,我们就这么碌碌地活着难道就永远也学不会珍惜了么?
难怪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现在总算懂得了。
爱情也是这样吧,冲击之后侥幸没有消散掉的那一款,必有后福!
这是一部很舒服的片。
不同环境的人们,面对不同的窘境,找寻各自的救赎之路。
相同的是,他们的生活在现实有一个交点,在虚幻中也有一个交点,前者是不期而遇,后者源自对信仰的追求。
看到片尾,沿海的路边,晨光中,一群流浪狗跑过,面对困难的人们,仍然找寻着自己的救赎之路,或多或少,他们都得到了些领悟。
平凡如你我,也许未必亏欠什么,也许许多事情已经很满足了,但人生中不如意十之八九的定律仍然存在,小事,大事,不大不小的事,欲望,迷惑,纠缠不休。
影片不想告诉我们怎么去做,只是单纯表现别人是怎么做的,原来别人的生活也是一样的,富翁一样有忧愁,流浪者也有欢娱和追求。
真真的世界里,我们过于狭隘的追求自己的生活,困惑于自己眼前的迷茫,放大到周围,这个世界,原来他们也是如此的生活。
不是每一个人喜欢流浪的感觉,人总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是构筑一个温馨的家庭,还是找到心灵的归宿,幸福,总是自己定义的。
实在是看不下去,气氛太沉闷和压抑了,只坚持了30分钟,看到苏慧伦崩溃,我也快崩溃了,周末的大好时间决定不浪费在这种文艺片上面了。
听雷光夏的节目知道的这部电影,请来它的音乐制作人上节目,也是原住民。
当时听着内容介绍就很感动。
看完之后只觉得台湾导演的功力越来越厉害了内,淡淡的叙事风格,但是情节一直都在扣人心弦,似乎一切冥冥之中都有注定,又完全不感觉牵强。
很庆幸在台湾还有这样的一群人在啊,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
流浪其实是一种坚守,不管是否信奉或者信奉什么神明,不管对人还是其它任何生灵,我都会在心中保持一种虔敬。
这部片子,淡淡的,不紧不慢的。
几张面孔,几对人物,几种生活。
陈述着,展示着。
看到快一半,才意识到,他们每个人,都在欲望的网里苦苦支撑与挣扎着。
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而信仰,只是我们求得欲望实现的另一种形式罢了。
青青,她想要爱,想要简单的生活,想要老公的温暖和孩子的平安,可是,她没得到。
于是她想到了信仰。
然而,信仰也没能使他得到什么。
生活还是生活,生命多么脆弱。
当生动的死亡片段在她眼前展开时,才懂得生命的可贵,才决定好好活下去。
她之前一直不快乐。
之后的日子会向好,如果要快乐,还需要努力。
阿雄,不快乐的男人。
公司要修度假村,不惜占据美丽的海滩,也不惜普通民众的房子和安逸的生活,他只是商业大潮中的一个小水手,船长不是他。
他的事业与家庭,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平衡。
就连去疗养时,也是心事重重。
当那个价值一百万的清代古董被青送走,他咆哮着,脸抽搐着。
他是真的不快乐。
这是不是庸人自扰呢。
虽然他去拜佛,但他没有任何信仰。
莎薇,她的人生不是完美的,她的父母穷,她的哥哥不在了。
最初,她对散打生涯很迷茫,她说,我不知道我这样是为了什么。
她被强加了一种生活,教练要她得奖要她保送上大学,这种欲望压抑了她自己的欲望。
可是,这没有办法。
在命运面前,人时常需要妥协。
在骗了一些钱之后,莎薇觉得没意思,生活还是步入了正轨。
到最后,6000块的玩具,让她满足,也让家人满足。
她终于可以回家了,她得到了内心的温暖。
这个时候,她是幸福的。
虽然她没有信仰,她会越来越快乐。
小寒。
欲望多得很。
想出名 想赚钱 想隆胸结果被男人占便宜,结果去骗人钱,结果,胸没隆成。
她没有信仰,相信,她的内心也是无比空虚的。
必勇夫妇,最具代表的两个角色。
捡回破烂做好分类,开车送桃子,尝尽苦难。
可是夫妇俩勤劳又和善。
他们一直在为某种理想,为相对更好的生活奋斗着。
必勇会为学生买玩具时多付一些钱感激念叨老半天;接到别人送的桃子时会拒绝说这一个要好几百块呢,结果别人这么做的原因是不再要他送货。
妇人本来就很穷,但看到流浪的阿仙,想都没想就把方便面都买了下来,勉强果腹的同时还想着可以抽奖。
除开必勇在为戒酒挣扎着信教,他们还是很幸福的。
但是车祸无情地撕破了平静的生活,撕破了信仰的无能。
律师说,反正你先不要认罪就对了,其他的先交给我。
妇人说,如果能让莎薇和阿布斯早点回到我们身边,就算是说谎又会怎样呢。
必勇又开始喝酒了,他自责,他说不上快乐,也说不上不快乐。
生活还要这样继续。
不过,孩子们都回来了,又中了一台跑步机,这是不是一个转机---重归现实生活的转机?
我相信他们会好好活下去的。
牛角先生,残疾人,用庙会赚钱。
他收集散落在四处的被人抛弃的信仰,但又以此来解众生苦,弥补一些人们信仰缺失,并提醒他们:不管生活怎样,也不管你有没有信仰,神在这里,你还是要好好生活。
(“你这么热门哦,也会被丢掉。
神不能不收啦,狗也不能不养啦,脚也不能不做,对不对?
”)他的钱被偷了,平静的很,也不挣扎牵挂,只是等着莎薇来送钱,然后淡淡说一句“还好你有良心诶”就打发了(而青青的老公却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在他那里,青青的信仰被践踏着,这样一来,青青不管有什么信仰,但还是不快乐)他被老板拒绝了,损失了一笔钱,却可以很轻松的用捡来的桃子和鱼安慰自己,语气里全是高兴和惊喜。
牛角先生,虽然收集了那么多佛像,也以此来谋生,但他也有可能不信教,他的内心已经足够富足,他只要简单的活着。
而关于假肢,他并不急切去买一个新的。
这样看来,他几乎没有欲望。
至于阿仙,他轻松的活着,痛快的吃着。
他也快乐着。
(PS:演阿仙的张洋洋长大了,没以前可爱了牙齿都不整齐= =。
什么,你没看过他的片子?
杨德昌,《一一》!
)佛像的镜头在片中随处出现。
当我们看着佛的眼睛与祥和的表情,我们是否可以在浮躁的社会和琐碎的生活中,用片刻时间将心静下来,洗净一些没必要的欲望?
宗教给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不得而知。
我原来以为这部片子想告诉我们,物质上有保障的人才有权利信教(必勇不是最终放弃了信仰吗)。
后来我一思考,发现不能这么理解。
我觉得是,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快乐起来,让自己的内心富足起来。
而如果你不快乐,感觉无限空虚迷茫,生活也让你提不起劲,感觉不到希望,这个时候,就算是信仰也帮不了你。
有时候,信仰反而让你更加痛苦。
(阿冰问:“你的签怎么都是吉啊?
”牛角先生说:“签是给人家希望的啦!
”)人为什么会痛苦?
欲望太多。
人为什么要信教?
祈求解脱。
一切还是得从自己做起。
如果你受不了生活里的挣扎,那么就请你习惯挣扎吧。
这本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怎么能够脱离呢。
片子的神来之笔是---当阿仙和神明坐在一条凳子上吃包子被人赶跑,并被告知不能跟神明平起平坐,而那之前,“神明”才刚开口说话,“下次有庙会就叫我,我需要装假肢呢!
”真是讽刺。
人快乐富足起来,的确会变成神仙。
《流浪神狗人》---神,狗,人神最快活无虞狗其次人最惨
苏慧伦弄得像吴倩莲
蘇慧倫和在「深海」中一樣,詮釋現代人的抑鬱,線條分明。高捷不演大哥,卻更貼近他現實生活中好男人的形象。特別喜歡原住民那條線,也喜歡音樂圈和電影圈交錯的配角使用,有著狎促溫暖的趣味。裡面的尤浪尤幹,就是不浪尤幹的哥哥阿。把台灣現代社會的元素,抽離組合得很棒
不能说看过,因为没法看完。
压抑
流浪的神
PIFF上看的唯一一部普通话片……
信仰,在内心最隐秘的地方。
很奇怪 我很喜欢终身大事的 可是 这个... 拍的有些幼稚
不是我这挂
那几个神明坐着讲话是笑点哦
如何去救赎自己 冥冥之中一切是一种赏善罚恶
隔了快一年才看完这部漫长的电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命运,不同的信仰.有时所有人的人生都交织在一起,没发现,没在意,有时只是短短的一瞬间,却让人回味无穷.冲着高捷看这部剧的,演的很棒.初看到苏慧伦以为是桂纶镁,为什么台湾演员总是有一票一样长相的呢,
又一部台湾社会影片,描写一群在夹缝中生存的人,全片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焦虑。下了很久了,看完停车,才想起来看。张震的哥哥张翰扮演阿雄,好像没有张震帅哦……
导演非常年轻,此片其实不赖
原来神也流浪
概念和符号呈现得很好,但是剧本视听还有演员的表演真是尴尬到不行,当然,高捷先生演得还是好的。
非常非常平缓的表达,自然,真实,因此更让我觉得悲伤。
其實還不錯。
很乏味的片子。。纯粹冲着当年的最爱——苏慧伦去的。。
所谓“今年最好看的亚洲电影”无疑是它永远摆脱不了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