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秀真的只是在发廊打工,她拒绝男客的特殊服务要求,可以大大方方的说自己在发廊打工,不想骗别人自己是大学生。
坦白之后,两个农民工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对大学生的甘秀敬重有礼,对发廊妹的甘秀轻薄亵玩。
身份的不同,遭遇的态度不同,直到最后,年轻女孩子的生命被偏见的旋涡吞噬。
清者很难自清。
发廊妹儿一方面在为家人牺牲在付出,另一方面承受着身边人的歧视和侮辱。
这些男人口中“烂货”的女人们只是在打一份工,赚钱并不是为自己。
赵坡的妈妈为的是给孩子赚学费,甘秀为的是给家里智障的弟弟治病,甘秀的同事在发廊赚的钱要寄给哥哥结婚用。
改变偏见很难,能改变的是自己。
发廊妹为什么偏偏要做容易带来非议的发廊工作呢?
在老鼠爱大米这首歌流行的两千年初,城里提供给这些年轻女孩的工作机会有多少呢?
甘秀是否会有更多的选择?
清纯美丽,乐观磊落的甘秀,如果读了大学,也是赵坡和他的两个同乡艳羡的女大学生。
可是她高二辍学,赵坡主动提出要帮她补习的时候她说要赚钱,甘秀是善良的,也是短视的。
可是谁又能责怪她的短视呢?
发廊妹的身份还存在改变的可能,那些改变不了的身份呢?
生下来就是犹太人?
黑人?
看到迷城里面的甘秀的时候,我就忽然想起《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的那个小醉,一样的透彻。
我看电影很少记得演员的真名,但是我很容易记住他们在电影里的名字,他们在电影里的眼神、表情最容易被我记住。
看完电影我第一时间就上百度看两人是不是一人。
结果不是。
看到《迷城》上映时在影院打出的海报,我不禁出离愤怒了!
为了突出惊悚元素吸引观众,海报被设计成鬼魂浮现的灵异样式,而且由于面色苍白的幽灵并未出现在影片中,制作海报时找不到现成素材,只能用PS往上生拼硬凑,所以有了这般粗制烂造、山寨到极点的效果,真不知有多少观众会被这样的海报吸引进影院,对这样一部多年难得一见的娱乐与艺术兼备的诚意之作来说绝对是一种玷污。
《迷城》虽然有惊悚成分,但并不存在真正的鬼怪,吸引观众的也绝不是什么神神鬼鬼、一惊一乍的东西,而是用生动的故事、出众的悬念、深刻的现实意义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牢牢吸引住观众的视线和灵魂,沉浸在剧情中任由心情被酸甜苦辣搅拌,引人深思的剧情张力一次次冲击着心灵,独特的观影体验必将成为让人终生难忘的记忆。
故事:悬念重重,是非难辨《迷城》从一对身处底层的贫穷大学生赵坡和发廊妹甘秀之间似有似无、温馨轻柔的恋情展开,青涩的情感悸动打动人心,让人很快就能进入剧情,接着在层层铺排中引入强奸谋杀的罪案情节,氛围也变得格外惊悚迷离,到底是谁杀了甘秀?
赵坡眼中看到的一切哪些是虚幻、哪些是真实?
形成一张悬念的大网将观众笼罩其中,令人生出无数种遐想和猜测。
而且本片中的悬念相对于其他悬念片来说是相当高级的悬念,其他悬念片无非是设个局让观众猜,猜中了算你本事,猜不中算我英雄。
但本片的悬念则实现了同观众的心灵和情感的互动,成为拷问观众灵魂的一种工具。
你是否相信赵坡的两个民工朋友强奸了甘秀,恰恰折射出你心底的价值观取向和社会判断标准。
等到真相大白之后,让人由不得扪心自问,片中所揭示的整个社会对底层民众的歧视、对贫穷的歧视,以及底层民众对自身生存状况的发泄和不满,自己是否也是这扭曲价值观的促成者之一,并在实际生活中不自觉地遵循着这样的法则,不自觉地扭曲着自己的灵魂并视之为常态?
影片并没有过分渲染底层民众的困苦,而是营造出一个他们被边缘化的社会大环境,他们在这个社会大环境中虽然未必会时常遭遇灾难,但始终处于困境之中,被人怀疑,瞧不起,同那些衣食无忧的主流人群永远格格不入。
而且他们自身也有着深深的自卑感,这才是最可怕的,仿佛贫穷就是自己身上的原罪,他们无法原谅自己以及身边亲友的这种原罪,从心底深处对跟自己一样的穷苦可怜人怀有那些“上等人”看待他们时一样的怀疑和敌意,所以才有了赵坡称甘秀为大学生的隐瞒,对两个民工朋友强奸罪的指责,对甘秀力证清白的不信任,最终你会发现,故事的真相不在于赵坡有病,整个社会的病态在悲剧的真正成因,这才是影片审视现实最为深刻犀利之处。
风格:梦幻迷离,冷峻犀利一部影片有着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不新鲜,但能把这些复杂的内涵、思想、情感,用个性鲜明的手法和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才是真正困难的。
这也是我们一提文艺片或者剧情片要么老套呆板、要么艰涩难度、要么枯燥乏味,少见生动鲜活、引人入胜佳作的原因。
而《迷城》恰恰是这么一部不仅具有内涵层次丰富、发人深省的内在境界,同样有着精彩丰富的商业元素的外在包装的绝世好片。
影片开头对赵坡和甘秀之间情感的展现,无疑是典型的纯爱套路,小男生悸动的初恋,同女生柔情似水、开朗阳光的心态,聚合成一种清新的甜蜜感直入观众心灵。
导演在此处用发廊暧昧的光影、透过鱼缸的镜头、以及对两人细腻动作的捕捉,营造出一种令人心痒难耐的暧昧感,绝对是宅男美梦成真的现实版。
等到剧情进入强奸和谋杀环节,氛围随之陡然一变,倾盆的大雨营造出冷冽隔绝的氛围,让人预感到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赵坡深受打击的癫狂状态也被渲染到极致,从而产生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效果。
而随后赵坡的疑神疑鬼、幻境浮现,影片更是采用手提摄影的主观镜头以及大量运用的面部特写,来营造赵坡混乱、紧张、恐惧精神状态。
失踪的甘秀频频现身,也增强了惊悚和灵异的感觉,让影片发挥出惊悚片的引人效果。
此外,在赵坡的幻想中,他还有同甘秀十分香艳的性爱场景,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一大商业元素。
甘秀失踪后警方的接入,也让影片有了破案戏和推理戏的看点。
表演:生动自如,深入骨髓一部好片绝对离不开演员出色的表演,《迷城》的演员阵容堪称奉献出华语影坛多年难得一见的精彩群戏,对角色的塑造绝对可以称得上是深入骨髓的表演。
完全不知名的一众配角演员无论戏份多少,都将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充满生活的真实质感。
而男女主角郭晓然和霍思燕的表演更是影片的最大惊喜,一个山东人一个北京人,竟然从口音到外形都让人完全相信他们在片中四川人的地域特征以及底层民众的身份特征,这种彻底脱胎换骨的表演堪称演员塑造角色的至高境界。
郭晓然将赵坡精神分裂的种种情态夸张得恰到好处,惊恐不定的双眼和扭曲的面部表情营造的惊悚效果对观众有极强的感染力,低头走路、紧缩的身体、手总是拉着书包带的设计将赵坡自卑怯懦的底层人物心态表露无疑。
霍思燕更是奉献出从影以来的最佳表演,让人终于看到这个混迹影坛多年但一直让人感觉演技平平的女演员的真正实力。
他扮演的川妹子甘秀妩媚和清纯兼备,既具有邻家小妹的亲和力,有会让人产生种种暧昧的遐想,绝对是宅男梦中情人的标准对象。
此外,他对发廊妹的塑造也突破了观众对此类人群的认知,既有勾魂的魅力,又有清白的坚持,虽然身处底层但不乏乐观的心情以及平和的态度,对生活怀有谨慎的美好向往,跟同样身处底层但心态扭曲的赵坡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说,霍思燕演绎发廊妹的精彩程度已经可以将华语影坛其他从事暧昧职业的底层女星角色一概秒杀,《香港有个好莱坞》里的周迅、《榴莲飘飘》的秦海璐、《苹果》的范冰冰、《旺角黑夜》里的张柏芝等女星统统都要甘拜下风。
(文/列文)
《迷城》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看得让认人窒息,让人心绪难平,这值得我在深夜写下这些感触。
《红楼梦》中,尤三姐模样儿风流标致,她又偏爱打扮得出色,自有一种万人不及的风情体态。
贾珍、贾琏、贾蓉等好色之徒,对她颇为馋涎。
但尤三姐不愿像姐姐那样遭人玩弄,她用泼辣作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清白。
她看中柳湘莲后,就一心一意等他。
但因柳湘莲认为宁国府多好色之徒(贾珍贾蓉之流),怀疑尤三姐也是个不干净之人,要索回定礼,刚烈的尤三姐在奉还定礼时引剑自刎。
《迷城》中,甘秀是个漂亮清秀的发廊妹,与“穷大学生”赵坡互有好感。
赵坡告诉他的两位农村哥们,甘秀是女大学生。
在一次结伴游玩时,甘秀向大家说明了真相,遂即遭到两位农村哥们的轻薄,而幼年遭遇变故的赵坡看见当时情景,产生了臆想,误会甘秀是一个轻薄的女孩,受辱的甘秀在与赵坡的纠缠中失足落水,香消玉殒。。。。。。
初到大学,赵坡被同学请到星巴克喝咖啡,眼前的公子小姐是证券公司老总的儿子,是地产商的千金,是外企高管的子弟。。。
赵坡喜欢的女孩问起他的家势,当他吞吞吐吐说出农民这个词后,场面陷入了尴尬的沉默……这是发展的成果,这是让一部分人暴富起来,让另一部分人永远穷下去的祖国花园里的花朵,不要相信小平哥,共同富裕只是个传说。
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财富,资本从诞生的那一天起,每一个毛孔里都沾满了鲜血,没错,怎么样可以永享不劳而获的资本福利?
没有看到苏联是怎么解体的吗?
权贵们攫取国家财富后,迅速推动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变更,从而寻求自身财富和剥削的合法性,他们做到了。
其实我们过不了自己,这个社会生态还处在圈地运动的时代。
当赵坡尝到拿铁的中药味后,同学才告诉他咖啡是要加糖的……这是一个怯生生的农村孩子在所谓的高级场合表现出的不适应综合症,穷人的孩子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伪贵族们在这里寻求心灵的归属,却只学得一些装腔作势的花架子,这里没有奔放的生命,没有自由和洒脱,人们却乐此不彼的在咀嚼着中世纪遗留的散发着腐烂气味的小资情调。
当寝室的同学去踢球去玩耍时,还不忘告诉他去给大家打开水……在当下普世的观念里,穷人就是低贱,别人就可以趾高气昂、吆五喝六的使唤你,甚至那些发廊妹也要拿他取笑。
马丁路德×金希望有一天美国人是以的人的品质来评价一个人而不是肤色,他的梦想有一部分实现了,用了不到50年。
孔子希望中国人以人的品质来评价一个人,这个愿望已经近3000年了,还没有丝毫进步的迹象,反倒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个潦倒不堪,在街边倚门卖笑的风尘女终于找到了一个比她们更弱势的群体——穷大学生,以取笑他们获得心灵上的些许安慰,是谁告诉我们穷不可怕,比穷更可怕的是内心的荒凉?
你信吗?
认识了发廊妹,他要迫不及待地请她去星巴克,很懂行似的给她加糖,像城里的情侣一样放孔明灯、许愿……这是普通人内心的浪漫与虚荣给哥们介绍女朋友的时候,只说发廊妹是女大学生,而发廊妹向大家坦诚自己的身份时,赵坡表情极其难堪;但哥们告诉他,发廊妹和他不合适的时候他又开始争论,辩解…… 这是一个成长中的年轻心灵里世俗与纯真的纠结在工棚里看到了女人的裸体,被问及时,害羞却又带着向往的神情……这是原始冲动与教化人伦给人的煎熬赵坡的母亲早年为谋生做发廊女被父亲知晓,厮打过程中落水身亡,他自己被父亲抽打时遭遇脑伤,从此落下了臆想症……,赵坡的母亲在死前对丈夫说:”我还要为坡坡挣学费,有本事你也出去挣钱给我们花“。
这是一个越发笑贫不笑娼的时代,没有什么能挡得住人们挣钱的冲动,所以东莞有40万失足妇女也就不足为奇,而各省刚刚走出中学、技校的女孩们已经随时做好了支援前线的准备,甚至越南、俄罗斯的女友人也发纷纷扬国际主义精神,前赴后继的开赴我国战场。
为了心中的富裕梦,他们在所不惜,这难道仅仅是贫困所迫吗?
当你打开QQ空间,睫毛弯弯、眼影浓重的非主流们嘟着粉嫩的嘴唇,扮出无辜的眼神,当你沉醉于她们幽蓝的美瞳下面那一双清澈美丽的少女的眼睛时,画面下方裸露的深深的乳沟又怎能不让你百感交集。
开学时,为漂亮富有的女同学殷琪搬行李,希望萌芽,赵坡道出家势后,在图书馆邀该女生看电影遭拒,萌芽瞬间幻灭……这是现实。
《西厢记》、《灰姑娘》中的不同阶层的男女双方还会为爱情拼命挣扎,现世的青年人已不用舆论的重压、也不用父母的梗阻,他们已经早早地谙于门当户对的世故,向世俗妥协。
中国人反封建反了几千年,打倒了骑士精神、磨灭了侠义豪情,却让市侩气在人们心里开花结果,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桃花揉碎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当我们为美丽善良的甘秀而深深惋惜,为赵坡这个失意的好学生纠结难平的时候,我更看到了人生的艰难、成长的痛苦与挣扎:一个年轻人要无数次的在放纵与克制、向往与失望、得到与失去、爱与恨、纯真与世故中经受煎熬,摇摆不定,最重要的是,赵坡们也根本无从选择。
莫非所有的凄凉都为了一个零结局?
莫非只有凋残的心才能感受真正的美,才能承受生命中应有的重量?
鲁迅说: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你看!
赵坡是只自卑,懦弱,自负,爱炫耀,且有着精神病的癞疙宝,他生活在一个动物园里。
癞疙宝天天想要约湖里的天鹅,然后好给自己的兄弟炫耀自己能干。
但美丽的天鹅当然会拒绝满身疙瘩的他,他只好跳到野外抱着电线杆勾搭蜻蜓。
蜻蜓没有嫌弃这只癞疙宝真把他当宝,但不知好歹的癞疙宝却还嫌弃蜻蜓是野外的!
要她对他的乡下癞疙宝兄弟说她来自象牙塔,率真美丽的蜻蜓哪里像癞疙宝这么虚伪,直接对他们说自己就是野生野长的!
癞疙宝心底开始看不起这只蜻蜓,因为他妈以前就在野外从事按摩行业,给其他癞疙宝咬身上的疙瘩被他爸亲手按河里淹死了。
但这个神经病癞疙宝还是约蜻蜓出来,顺带还带上自己的那两只单身了一辈子的癞疙宝兄弟,让他们跟她单独一起耍,当他的两个兄弟把蜻蜓按在地上摩擦(后面证实他们并没有真的摩擦)蜻蜓呼喊救命的时候,他没有阻止他们,等他们摩擦完后却上去无缘无故发神经似的打了蜻蜓,而且将蜻蜓推到水里淹死了。
这还没完,这只神经病癞疙宝还去动物协会那里告状,说自己的癞疙宝兄弟奸污了蜻蜓,然后蜻蜓让他来帮她告状,现在蜻蜓飞不见了。
后面动物协会经过调查发现蜻蜓淹死在水里,身上并没有摩擦的痕迹。
因为癞疙宝种种的变态神经行为,他被动物园长请出了动物园。
从某种程度上,这部片子是伟大而深刻的,他关注了底层农民青年的境遇看后我一直在想,坡娃儿喜欢的是谁,是富家女还是发廊妹他出身农村,属于社会的最底层,到大学半工半读坚持着学业在周围同学或有意或无意的藐视中学习、生活着而童年不幸丧母的阴影在他的意识和潜意识中潜伏1、他喜欢的是女大学生,把泡到城市女大学生当做 脱离农村底层的标志。
他鼓足勇气约富家女看电影遭到拒绝,他就找到他在发廊看到的一个有大学生气质的大学生,就进而认识、约会,并谎称是女大学生带出来和同乡见面。
从这里看,他喜欢的是女大学生、富家女,但是他自卑,他约不到女大学生,就找替代2、他内心想对母亲“救赎”的愿望他童年,当发廊妹的母亲被他爸殴打落水身亡他背负着非议长大他恨发廊妹,但是他脱离不了对他母亲的爱他提议 发廊妹 去读大学其实体现了他内心 对同时做过发廊妹的母亲 的救赎的渴望另外,梦中已经死去的发廊妹要他 替她告他们也体现了他潜意识中 对间接或者说就是直接杀死母亲的父亲的控诉影片1小时6分钟的那段单车告白可能是整部影片最温馨的时刻3、影片关注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子弟的种种境遇,不同观念、层级;穷人和富人的冲突。
如 发廊妹大多是迫不得已,比如智障的弟弟,有病的家人如 进程农民工的性需求无处宣泄(片头即可看出)4、 底层人的自轻:对打工妹的歧视,是女大学生就畏惧,听说是发廊妹就同手动脚,即使他们体内自己的姐妹也在做这些发廊妹我想起多年前,我在求学春节归家那个漫长的火车上,临座的青年农民工挤兑同座打工妹的情景(后者称自己在地毯厂打工)最后再说 两句影片宣传 都是惊悚、裸露为卖点,但是影片企图表达的比它营销卖点要深刻得多,这不能说是一种嘲讽,社会已经宁可庸俗而不愿意深刻霍思燕饰演这种类型的女孩子得心应手,但是在最近其他参演的影视作品中却让人没有什么映象主角的重庆话说得确实有点歪从某种程度上,这部片子是伟大而深刻的,他关注了底层青年的境遇,比那些关注帝王将相、3D特效、假大空的电影好太多了,伟大的文艺作品都有其伟大的人文关怀。
这也许是导演,编剧青涩的一部作品,但是坚持下去,你们必有伟大的作品问世。
用编剧的话结束这段随笔1:16:32 撑下去,你会好的1:34:20 我不生气,我知道,你是为了你妈好,也是为了我好
电影很接地气,从坡坡一个贫穷农村大学生的身份叙述他身边的人和事。
和身边同学的对比中,家庭背景的差距加上自卑的性格,坡坡很显得格格不入。
在遇上同样来自农村的发廊妹甘秀之后很容易拉进两人的距离。
在答应带女朋友见同乡时,坡坡刻意要甘秀用女大学生身份,展现他的那份虚荣心。
可甘秀是个赶紧纯粹的女孩,敢于直接摆明自己的身份。
在社会底层人中,有着“发廊妹”这一职业。
若不是生活迫不得已,谁又愿意做那份“见不得人”的工作呢?
甘秀如此,坡坡的母亲更是如此。
一个是因为脑残的弟弟,一个是为了儿子的生活和学费。
发廊妹的身份或许也是造成她们悲剧结局的原因之一。
童年的阴影或许用一生都很难治愈,亲眼目睹了暴躁的父亲把母亲打进河里淹死,再把自己打晕,对于坡坡来说是童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造成他幻想症的原因。
在农村,孩子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家庭很少能够得到重视。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关爱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庭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看电影,尤其文艺片比较喜欢倒叙风格,百看不厌。
我以为大概是因为岁月或时光不能倒流,所以潜意识中人对过去总有依恋。
无论面对自己、他人还是社会,人的思维、兴趣都很容易搜索其中的过去。
如果我对这个世界缺失信仰,那么过去就是心中飘摇不灭的慰藉。
当然,我不能把个人的喜欢当影片《迷城》欠缺的理由,但,如果这部电影倒叙展开,紧张、悬悚的色彩会浓一些。
我修改的方案是: 故事背景,江边发现一具女尸,警察由此展开调查,并很快找到发廊,发廊老板把最后跟这女人接触的赵波供出来。
所以影片一开始,是警察询问着处于精神恍惚和内心斗争中的赵波,故事在赵波不流畅的讲述中展开…… 这个修改有两个好处, 第一,可以弥补配角警察的无能。
江边发现女尸,报纸不登,警察不调查,或调查无果都是不应该的。
知道这个女的不是他杀,而是失足落水。
可她是谁?
在哪里工作生活?
为什么会出现在江边?
为什么会失足落水?
跟她最后在一起的人是谁?
这一连串问题都应该有答案。
如果没有答案,影片也应该让没有答案有理可寻。
否则中国活出精来的人能看懂,有些人包括外国人还是看不懂。
另外,赵波报案中一些反常表现,比如人明明死了,还坚持昨天、前天这女人跟自己说什么……这能带来的后果逻辑上说,只会让警察动摇甚至推翻赵波提供的嫌疑人线索,不应该像影片暗指的那样,警察再按赵波臆想的线索去“调查”他人,如果是一般性调查,也不会害赵波他表叔和乡亲丢掉工作。
一部上乘的电影,任何一个配角的质量都要精良。
第二,通过他人问询一步步逼出真相,比赵波自己觉醒自然一些,而且对刻画人物心灵冲突有帮助。
不然,按影片表现的那样,精神恍惚的赵波挨表叔和乡亲一顿打就清醒了,这样的情节粗鲁了,貌似还给一些歧视他人的人找到借口。
影片余下内容基本没什么需要修改,演员表现都比较自然,男主角有点张国荣的味道。
女主角稍洋气了些。
另外情节交代太多太充分,影响了想象空间。
镜头少了点表达人物心理的力度。
《迷城》这个主题貌似不该是一个人的迷乱或迷狂,或似乎可以换个题目。
但总的来说,比我近段时间看到国内几个大牌导演拍的作品更有魅力。
为此,我希望导演们加油!!!
这部电影算不上经典但却深刻反映了这个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大学生贫富落差所带来的心理压力以及底层市民的性压抑。
我觉得一个能够关注社会问题的接地气的影片比那些所谓的大片要强得多,最起码我们明白了他要说什么。
作者:韩浩月来源:新浪《迷城》是2010年国产电影的一部意外之作,这意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导演章家瑞的风格大变,与章家瑞在《花腰新娘》、《芳香之旅》、《红河》等片中流露出的文艺气质相比,《迷城》的商业成分让电影充满节奏感。
二是《迷城》对于人性心理的挖掘十分深邃,让人惊异它居然能够过审并且公映。
自小有着心理创伤的大学生,爱上了发廊的洗头妹,由于深深存在的自卑感以及对洗头妹的不信任,大学生与洗头妹之死沾染上了摆脱不掉的关系,在幻象中,大学生得以与洗头妹相亲相爱,而现实的结局是,由于精神疾病的存在,他不得不被迫退学。
——《迷城》的故事很简单,但它有一个迷人的结构,相对于《罗生门》、《禁闭岛》而言,《迷城》化繁就简,即制造了悬念,又能让观众很容易看得懂,向希区柯克经典电影《精神病患者》的致敬,使得《迷城》在富有娱乐效果的同时,也容易给观众带来很多思索点。
在影片类型上,恐怖、惊悚、文艺、爱情,这四种元素于《迷城》中得到了良好的融合,章家瑞在该片中体现了他对节奏的良好掌控力。
影片开头15分钟所展现的校园生活以及社会景象,很是有点贾樟柯早期文艺电影的味道,在观众准备保持这样平缓的情绪继续看下去的时候,故事却异峰突起,变得曲折迷离、辛辣诱人,这一点,和史蒂芬·金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平静中酝酿紧张气氛,然后用魔鬼般的手指弹奏起观者内心紧张的琴弦。
《迷城》留给观众联系现实、思考社会的窗口也有不少,通过它可以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贫富差距拉大问题,家庭暴力问题,底层民众的生存问题等等,但我认为,《迷城》最大的一个话题应该是作为现代人几乎每个人都存在的“身份焦虑”问题。
“身份焦虑”问题曾困惑西方国家数个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这个问题也来到了中国。
在曾出版《身份的焦虑》一书的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看来,人的基本生存条件得到了充分满足之后,“身份焦虑”便会滋生,它不放过任何人,在现代社会,无论富人、穷人还是中产阶级,都摆脱不了“身份焦虑”的困扰。
《迷城》呈现了中国底层民众的“身份焦虑”,出身贫寒的大学生时时不忘提醒自己,不要对富家女动心,洗头妹通过坚持不隐瞒自己在发廊打工的工作,强调职业与自尊并不存在必然联系,两个民工对于女大学生的仰视与渴望,更是已经在中国底层社会延续了二三十年至今仍然占据主流的价值观体现……就业、赚钱、过上更好一点的生活,这是《迷城》主人公的梦想,而他们只能把这个梦想寄托在飘向夜空的灯笼身上,这让人心酸。
一桩没有发生的强奸案,牵扯出一个青年的心理成长史,而这个成长史,亦可视作反观这个时代背面的一片镜子,这片镜子折射的景象虽然是碎片式的,但片片能刺痛每位观众。
这就是《迷城》,我愿意把它当作2010年度可以入选十佳影片行列的作品推荐给大家。
和影片一样优秀的是片中两位主演霍思燕和郭晓然的表现,他们饰演的发廊妹和贫困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沉默群体的代表,他们的痛与恨,与每一位对社会抱有关切之心的人丝丝相连。
闷
大烂片,文艺你MLGB
最受不了男主角自始至终保持的那一脸残念的表情。
90% what i watched is cut edition,=(
看了几个影评,都不看好本片。我觉得本片很好,导演角度很特别。在天朝能拍这样的片子不容易。其实这才是中国大多数底层人民的生活,像男主角一样在挣扎着,一切是那么合理却又不可思议。
shit
【剧透渗入】如果说前半部分算现代版山楂树的话,后半部分就算内地版第六感了,呵呵。挺不错的片子,不带任何期望进影院,出来时带走许多思考。
这能算一部电影吗??垃圾!!
对于贫困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我们需要给予关注和关怀。
361
霍思燕不错,最大的亮点了。。。导演,你真的疯了么,那么多镜头给很多无关的内容。。。比如星巴克里面的场景,等等。。。唉。。。值得喜欢的也就霍思燕了。。。
还可以。算是大陆不错的惊悚片
水平下降这么多。。
刚在电影频道看完后半段,改天再补上前半段,感觉还不错啦。男主人公的童年阴影的折射所产生的幻想。
这是一部想表述很多内容的电影。
采访章家瑞的时候 他说想拍部真正的四川故事 其实我想说 如果是因为制片方的压力 把你的故事改的乱七八糟 你就不能甩甩手说老子不干了么?
对国产失望得很,我连一分都不想给,海报真是骗人
看起来低成本的小电影样子,另外因为这部电影很受伤,差评
立意不错的,我们就是在这种人们被贴上标签的社会里互相伤害。
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