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德军并未向他射击,我想他们不太敢相信他们所看到的,可是那并不是最令人吃惊的事情,令人吃惊的是,在他和I连接头后,他回来了。
”第七集佛伊之战,当Speirs横穿德军阵地,象征着集结号角的背景音乐响起,这一刻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湿润。
在经历了巴斯通的寒冷、残酷,佛伊森林里炮击可能随时到来的恐惧,亲历失去战友的痛苦,以及领导无能之下E连难卜的命运,此时Speris横空出世般的场景,让所有这些压抑得到了释放。
目睹这一过程的Lipton终于笑了,不仅是因为难以置信,也是因为重新看到了希望——相信这也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Speirs可能是剧里最具神秘感、也最吸引人的角色之一。
D Day先递烟然后屠杀20多名战俘的传言,让整部剧里他递给战友的烟基本上无人敢接。
他的狠冲狠打在第二集进攻炮兵阵地时就已经显现:Speirs带领D连来接手Winster进攻下一个炮台,他直接跳出战壕只为了更快的冲锋,让Winster发出了“天啊,他在做什么”的惊叹。
“我们都害怕。
你躲在那个壕沟里,是因为你觉得还有希望,可是你唯一的希望就是把自己当成已死的人,你越早接受这一点,就能越早发挥一个士兵应有的功能,不带怜悯,不带同情,不带悔恨。
所有的战争都靠它。
”这是Speirs对深陷恐惧的Bloyd的忠告,也是他置生死不顾、对敌人和自己都毫不留情的原因。
Speirs又绝不仅仅是一个战争狂人。
在佛伊之战后,修女吟唱的教堂里,Lipton向Speirs表达很高兴由他当连长,Speirs说:“就我所知,他们一直都有一个好领导者,有人曾说,他们一直都有一个人可以依赖,带他们攻入波扎克,在森林遭炮轰时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每天振奋士气,使兄弟们聚精会神,引导方向,这都是一个好的战斗领袖做的事情。
”所说的正是Lipton。
这番话不是Speirs带领一个新团队时的拉拢人心,而是借Speirs之口表达他以及观众心中对Lipton这样在D Day以来历次战斗中出生入死的老兵的尊重和欣赏。
唯一打破Speirs一贯冷峻果敢风格的,是第十集中补充兵枪杀战友之后他所表现的焦急和愤怒。
当他终于放下指在杀人者头上的枪口,我看到的是战争狂人的另一面:强烈的感情,同时又有强大的理智。
十多年之后才看到这样经典的、表现战争与人性的大片,实在有一种相逢恨晚的感觉。
印象最深的,不是冲锋和胜利,而是片中对人性的充分关照。
许多镜头不断在我脑海重现,比如Winster冲上高地对一个娃娃兵开枪前的迟疑,军医Eugene只舍得闻闻女军医送给他的巧克力的香味、却毫不迟疑地分给失去挚友的战友以给他安慰,还有李高特在战场中心抱住被炸得血肉模糊的战友——只有战友的不离不弃才能让绝望的伤者感受到一丝活下去的勇气。
战争,让本来可以成为朋友的人们互相残杀。
在战争仍然还在发生的今天,个体能做的就是对那些潜移默化中植入的观念进行反思,并对那些狂热鼓吹的口号保持警惕。
如此神作,膜拜甚晚。
遗憾是没有早看到它,庆幸现在看到了。
Part One训练营看之前心中的大问题:兄弟连,即101空降师E连,共140人。
10集每集1小时的电视剧,怎样分配戏份,怎样点面结合?
角色原型访谈引出每集开头很有代入感。
倒叙的方式也合情合理。
本集主要引出英雄的E连,以及第一个脱离E连的士官Sobel。
作为E连最特殊的一个存在,Sobel的训练方式很大程度上为E连的未来奠下厚厚的基石,但他在实战中的无能以及人品问题却又使他不得人心直至被调出连队。
剧中这个角色的处理有点儿“先扬后抑”的意思:一开始魔鬼式的训练以及严苛的管理让人产生“魔鬼好教官”的念头,后来到实战演练阶段又接二连三暴露出Sobel的不力以及排挤士官的品格,在这两面基础上再特写表现Sobel最后对E连的不舍,角色立体成型。
这样一个双面的角色也让第一集意料之中的军训模式不显单调。
回应首句,同样意料之中的,第一集一下子摆出了一堆士兵,除了Sobel、好人Winters和若干熟悉面孔扮演的以外,很难一下子辨认出大部分士兵。
当然特写不少,可是镜头间的切换也很快。
第一集理应为后面的战场部分做好引子,而第一集做得着实不错。
最后10分钟的战前等待是全片亮点中的亮点。
Winters逐个拉起队员登机、英军的目送以及夕阳中漫天飞机的剪影终于将E连命运与二战第一个大空降的大背景联系起来,一切情绪渲染到位,正式拉开波澜壮阔的欧洲战场部分。
P.S.居然看到Agent Charlie Francis和整蛊王大天使Gabriel,原来他们是在这儿冒泡的...Part TwoD-Day与第一集有点不同的是,原型访谈移到了片头之后。
说实话我还是更倾向访谈接片头再拉开正片。
紧接上集,一开场就毫不留情地把观众带入二战战场,惨烈的二战第一个大空降。
之后略作停顿,马上又是一场半小时长的突击炮台阵地战。
最耀眼的莫过于已被说烂的手提摄影,或许卡明斯基自己都没能想到,自己开创的这种拍摄方法会为以后的电影创作带来怎样的巨大影响。
突击炮台段落的战场方位感确实挺让人费神,虽然之前已经画出了一张战场示意图。
电视剧集的时间长度优势的确让这种战斗场面表现更全面,这点上电影似有先天劣势无法比拟。
如果说上集的重点角色是Sobel,那么这集明显地变为以Winters为中心,突击战的指挥、团队关系的处理以及对死者的难过都让他成为第二个性格凸现的角色。
问题是,Winters还可以说上集开始引人注目了,但其他人还真不算好认。
Buck的一头白发算是有点标识了,其余人等这集更是把面涂得轮廓都认不出了。
还有一点,直到第二集结束,我们还未能正面感受E连队的阵亡。
Part Three勇气与恐惧第一次正面描述E连士兵的阵亡,果然还是[拯救大兵]的风格,绝不做一点渲染。
主视角转为面临恐惧折磨的Blithe。
这集的主题相当清晰,一个士兵克服恐惧的历程。
这点本来就不算什么新鲜角度,[拯救大兵]里就有Upham这个基本一样的角色。
但如果说50分钟的剧集仅仅依靠Blithe这个角色表达主题,未免力有不逮。
实际,本集里大部分对话都关乎“生与死”,还有“刺刀之夜”里因为恐惧误伤战友的士兵,甚至最后面对德军机动部队猛烈攻击仅剩E连队坚守阵地的设计,都在丰富主题,最终使本集主题凸显。
说说结尾的两个处理。
一个在Blithe受伤段落。
从Blithe自愿出发探路开始,排长与士兵的对话与Blithe的行动交叉剪辑,一边再一次对“生与死”进行轻松的谈论,一边进入未知区域。
这个对比几乎完成了对Blithe悲剧的暗示,同时在全集高潮段落之后保持情绪高度,虽然这个“精神升华后的悲剧”仍然在意料之中。
另一个在片末,洗衣处的“遗物”相当巧妙地完成了对逝者的哀悼。
Blithe的一个主观镜头开头,想像镜头收尾,完整结构。
P.S.原来Blithe就是小神偷Danny Blue....Part Four“市场花园”E连的第一次失利,同样的背景是盟军打开西部战场后第一次重大失利,同样的史诗成就了[遥远的桥]这部经典。
说实话,第四集目前为止可能是相对逊色的一集。
这集的主干毫无疑问是E连对新兵的接纳,遗憾是手法太中规中矩。
如果说共同经历死亡、失利,以及寻找Bull让E连新老兵融为一体那说服力也太弱了。
但事实就是,如果没有开头原型访谈提到“新兵表现、老兵接纳”,我还真难看出这个“融为一体”的过程。
主视角转为Bull。
身陷敌后并且与荷兰居民面对德国士兵的设计有点语焉不详,如果说来丰富Bull的性格,那还不如经过几集积累后逐渐出头的Malarkey呢。
同样是大空降,按规模来说“市场花园”要比诺曼底大很多,或许是主创无意更多插足这段背景,尤其缺少类似第一集的渲染,使得这段作战处理显得比较平淡。
平淡中的亮点可能在于反映战争对平民影响的Eindhoven镇段落,夹道欢迎与处理“亲德”女性均令人印象深刻,但“亲德”女性的缘由也并未展开更深入叙述。
扯开点来说,[遥远的桥]全景式的叙述陷于线索繁冗,[兄弟连]本可以从空降连的小视角引入却又没能深入,这场盟军西部最大失利战役还有后人插足吗?
Part Five十字路口Tom Hanks亲自掌镜。
本集甚为精彩,最主要的原因是处理手法相对丰富了很多。
结构上,Captain Winters与Majoy Winters两条线平行发展,虽然这明显就是Hanks他老人家主演的[拯救大兵]的手法,但在系列剧中仍然让人耳目一新。
光影处理上本集也堪称出色。
开头的大幅度晃动镜头+音量加大的喘息画外音已先声夺人,设置了强烈的悬念,同时为这场大屠杀式的胜利与反思定下基调。
而一再出现的枪击党卫军青年也强化了Winters的心理矛盾效果。
除此之外,大量依靠枪声打字机声画外人声来转场,以及巴黎公车上的面部切换,都是亮点。
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说,本集的题目Crossroads起得是相当巧妙,既代指战斗地点十字路口,也暗指了Winters的心理矛盾。
另外,战斗场面虽不算多,但系列剧第一次集体上刺刀还是给足了惨烈的渲染,尤其冲锋一段近乎零画外音的设计值得称道。
结尾处对下一集的过渡铺垫也相当地赞,E连的物资短缺,盟军溃败士兵让人心头一沉的精神状态,严冬,前方的炮火光亮——阿登战役即将到来。
总的来说,本集是目前为止对战争批判对强烈的一集,各方各面做得相当完整。
虽然从账面上看,Tom Hanks的导演作品并不多,但通过本集,我们也可以很有信心地问:Hey Tom,为什么不演而优则导呢?
Part Six阿登战役继“市场花园”后又一重量级战役,同时也是目前为止最长的一集。
主视角再次转换为军医Eugene。
这个视觉切入点相当巧妙!
通过军医的视角展现了寒冬之际Bastogne森林里E的困境与坚韧,E连的困境实际也是101师的困境,没有地面补给后退路线被切断。
Eugene给我们具体展示了各种短缺,大半集都在寻找绷带、血浆、吗啡甚至一把剪刀。
全集几乎没有具体战斗场景,有的只是各种细节表现出来的坚持、勇气、毅力。
这集的女性角色地位明显提高,Renee的加入让原本的全男性剧集添加了一丝柔情,只是最后还是凸现了战争的残酷无奈。
不得不说,本集对Eugene的刻画使其成为继Winters后兄弟连里最丰满的角色。
从一开始寻找药品的负责,对待伤者的平和(与Part Five里的军医高下立判),救治时的有条不紊,奔跑距离最长的对E连的全面照料……Eugene的魅力无疑已令观众着迷。
当然对比前五集,本集的刻画一定程度上可说是牺牲了节奏换来的。
音画处理上,茫茫白雪与若干近乎消音处理的搭配都值得一提。
P.S.看过[巴顿将军]的,对师长探望E连时宣读的“Nuts”应该会心一笑了。
Part Seven转折点主视角变为Lipton,第一次出现贯穿全片的旁白。
这集开始强化厌战的情绪,全集诸多时间都在展示E连士兵各种极具讽刺意味惨不忍睹的阵亡:Hoobler死于他最梦寐以求的鲁格手枪的走火;Toye没等手伤痊愈便迫不及重回连队结果被炸断一条腿;最后一次遭到炮击,躲在散兵坑里向战友呼喊的Muck和Penkala却被炸弹击中……反映E连陷入最低谷的无疑是壮汉Buck的崩溃和Marlarkey的消沉。
实际上,从上集开始,这种受困消沉的气氛越来越浓重,这种气氛在接近两集的时间里不断渲染积累最终到了爆发的边缘。
如果说仅仅是受困于外敌,那这种情绪未免单薄,本集的另一个主要矛盾爆发在连队内部里:新任连长Dike的指挥不力领导无方让连队日渐军心不稳。
这种内外交困的境况一方面渲染了前所未有的压抑气氛如前所述,让最后的胜利显得更吐气;一方面也有利于凸显Lipton的性格。
忽然发现,自从第五集以来,镜头的颗粒感明显增强,尤其是第六第七两集,白雪皑皑的外景加上手提晃动,视觉冲击更强烈。
第六第七两集都可以看作是主要刻画E连的心理状态的剧集。
第六集对Eugene行动的全过程跟踪,以及第七集Lipton旁白的使用,都很好地展示了E连受困的状况。
全片高潮无疑是Speirs单枪匹马顶替懦弱Dike并独自来回穿越德军阵地,适时的配乐以及对之后战况的省略更彰显了导演的意图:先抑后扬的情绪描写才是重点,Speirs开了无双般的横空降临才是重点——E连开始走出低谷了。
不过要说最亮点,恐怕要数结尾教堂的清点:伴随着旁白,E连阵亡、受伤、离队士兵的身影一一从镜头中隐去,附着圣歌的吟唱,哀伤之情几乎溢出画外。
关于那个“20根烟20个战俘”的传说,导演终于通过Speirs之口作了答复:没有批判,或许就像Speirs在雪地中掏出一包烟那样,就像Speirs单骑穿越敌阵那样,神化般的性格的注脚。
Part Eight最后的巡逻主视角换为“补充兵”Webster。
这个“补充兵”的困境实际也反映出Bastogne对E连的巨大影响——Webster甚至可算是老兵,从D-Day到荷兰都有他的身影,不过因伤缺席了Bastogne的惨烈战斗,现在只能被以“补充兵”对待。
因此本集第一条线浮出水面:Webster如何重新融入兄弟连。
本集可以算得上文本比较完整的一集,Webster融入线、Jones新任排长线外加E连巡逻任务的主线,而Webster与Jones同是新入队伍的比较。
如果说[兄弟连]每集主要刻画一个人物的话,[兄弟连]里的手法也显得相当丰富,比如Sobel的双面刻画,BucK的敌后经历,Lipton的旁白,Eugene的全跟踪,当然还有这集Webster与Jones的对比。
当然这集同样也运用了Webster的旁白,但这集的旁白却更像是一种评论,与Webster时刻冷静理性的行为达到了高度吻合。
视觉处理方面,本集的长时间镜头相当多,某几处场景比如夜捉战俘的戏差点[人类之子]了。
比起剧集之前各种大型动作场面,本集虽然小打小闹,但也拍得足够扣人心弦。
当然本集最让人意外的莫过于Winters在“详述”第二次巡逻任务后突然地宣布“伪造”,这实际上也暗示了大背景宏伟的二战多多少少进入垃圾时间。
结尾处战友对Webster的伸手——标准的前后照应完整结构。
Part Nine集中营 or Why we fight比较特别的一集,也是思想内容最多的一集,连片尾曲都成了十集里面唯一不同的。
自第一集后再次看到倒叙引出正片。
看起来导演有意用一种稍显对比的手法。
前30分钟漫长铺陈美军在德国作为“侵入者”的行为;36分钟后集中营出现,对法西斯纳粹的间接刻画。
除了这两方,主创还加入了德国居民这一方。
这一方非常值得留意,一方面他们的登场基本是在美军搜刮民财时的叫骂,如前所述反映了美军的“入侵者”角色;而另一方面,他们从坚称对集中营毫不知情到接受“震撼教育”的转变相当意味深长,个中代表无疑是红衣服的德将军亲属老太太:第一次见到Nixon一脸傲气,在集中营稍稍失色后回复原来的傲气继续搬运尸体——能否把这个举动看作是主创对日耳曼民族的评价,这个举动实质代表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的举动?
关于视听语言,一开场的长镜头让我们终于在[兄弟连]里看到一次晃动感微弱的长镜头。
说实话实际上本集的音乐更让人印象深刻。
开头四位提琴手拉奏贝多芬的《升c小调第14号弦乐四重奏第六乐章》开头,最后再以乐章的结束完结,完整结构。
从Nixon第二次进入集中营开始,背景音乐同样以弦乐为主,使这一段与结尾段(即开头段)的音乐过渡显得相当平滑。
除此之外,音乐元素还包括进发过程中E连高唱的经典的Blood on the Risers。
勉强来说,第九集的主视角应该是Nixon,本集Nixon酗酒,经历离婚,直面同伴之死,发现了惨绝人寰的集中营,大体上也能看出他的直接朴实甚至粗鲁的性格。
不过估计本集对集中营的描述更让人记住了。
Part Ten终结终于到了终结集。
按理来说,电视剧的终结集难度一向不小,更别说这么史诗的一部终结。
本集的各方各面都需要一个了结,因此相对显得散乱了一些。
旁白回到Winters,但可以说没有一个主要人物,估计是前九集已经完成任务了。
本集几乎没有战事,只有战后的各种状况、各种散漫。
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Liebgott与Webster对待“嫌疑纳粹”的矛盾,虽说本集中只是一笔带过,但经历了第九集的集中营,还是反映了这种以“人道”为正义的思想。
Winters申请调任的面试则可算作是对E连345天历程的小回顾,遗憾是短了点。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临尾总结——不过是德国将军的发言。
借助德国将军的话语完成了对E连的临别赠言同时也再次肯定了战争双方士兵的人性力量,正如上集的老兵访谈所说的“They just tried to do what they supposed to do,and I tried to do what I supposed to do.”原型访谈放在了最后,神剧完美收尾。
补充作为一部完美的美国主旋律剧集,[兄弟连]具有相当丰富的电影手段,在制作方面称得上完美。
对于这样的剧集,必须得一看再看,才能发现更多趣味,才能更神体会它的精神内核。
美国著名战争剧,剧情紧凑,人物刻画深刻,细节还原非常到位,从武器到战场环境,几乎都还原了二战欧洲战区空降作战的原貌,至今仍被奉为战争题材影视剧的巅峰与教科书,甚至经常被研究二战的军事专家所引用与参考。
百度百科的介绍:《兄弟连》是2001年播出的美国10集电视连续剧,改编自Stephen Ambrose的畅销书《Band of Brothers》,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戴米恩·刘易斯、马修·赛特等众多好莱坞明星主演,描写美国101空降师506团E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真实故事。
在二战中,E连的阵亡人数是该连编制人数的1.5倍。
本片在2002年美国主要影视奖项上,共各获得15次提名、7次获奖,其中在第54届艾美奖上获得13次提名,获得包括迷你剧/电视电影类-最佳迷你剧等在内6项大奖;在第59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上获得2次提名,获得电视类-最佳迷你剧/电视电影奖。
从卡司阵容就能看出这部剧有多么强大,而它的IMDB评分高达9.5,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历史前三的水平,而且是在经过15年后依旧坚挺在历史前三。
如果光看战争剧类的排名的话,就是毫无疑问的历史第一了,至今没有一部战争题材的写实剧达到可以与其比肩的程度。
从战争史的角度上看,二战后期盟军反攻欧洲大陆的确是战争史上非常经典的案例,盟军和轴心国军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惨重,血流成河。
但这些作战的确大大损耗了德军的有生力量,配合苏联红军的东线进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垮台和战争的结束。
以这段历史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也非常多,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拯救大兵瑞恩》,《遥远的桥》。
其中《遥远的桥》和《兄弟连》都是以“市场花园”行动为背景的,“市场花园”行动作为一场经典的空降兵作战,在军事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其具体内容有很多文献和书籍,大家不妨一看。
《兄弟连》作为战争题材的历史剧,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它把战争对平民的影响,非常残酷,活生生地体现出来了,这也是很多影评人对他的高度赞扬的来源。
——Were you a hero in the war?——No,but I served in the company of heroes.很遗憾当年《兄弟连》火爆CCTV8的时候,我没跟着老爹一起看,但庆幸在这个年纪我看了,而且回来又欲罢不能的看了三遍。
再加上珍珠港,太极旗,大兵瑞恩,实尾岛,…,我真的没法掩饰我这颗女土匪的心了。
我还真得为那会年幼的眼光道个歉,当年跟着老爹撇了两眼觉得男主一脸褶子难看死了,现在才明白Winters少校简直是人格魅力大得爆表了好吗。
“他是一个真正的军人,像其他的一些军官,我想我不会听他们的指挥。
他是最棒的。
”“他不管情况如何马上投入。
他从没想过要落人之后或是找人替代。
我不知道他是怎么存活下来的,但是他做到了。
”正如那些老兵回忆的,Winters是一个真正的军人。
他不吸烟不喝酒,没有任何不良嗜好,好像也从来没对手下的兄弟发过脾气。
他在战场上永远冷静镇定,永远身先士卒,无论什么情况都会做出正确决定,带领士兵们完成一个又一个漂亮的任务。
他不会为了满足上级的虚荣心,让自己的兄弟陷入险境,他选择违背上级命令做虚假报告,让兄弟们去睡个好觉。
在Dick连长将行动进行的一塌糊涂,兄弟们的性命饱受威胁时,他会急的冲出营地,让Speirs火线上阵顶替那个不会做任何决定的白痴。
剧里各个级别的军官、士兵都说他是个好人,他的确是个好人。
02年的艾美奖,片中的一群年轻演员簇拥着Winters少校、本片的监制斯皮格伯格以及汤姆汉克斯上台领奖,台下一众白发老兵热烈的鼓掌,这样的相聚是多么温馨和感慨。
可惜今日,这群真正的男人已经没有多少在世。
2011年1月2日,这位温和的老人在宾夕法尼亚州荷西市过世,享年92岁。
Lipton,是我第二个喜欢的人物。
Speirs给他的一段评价概括了一切:“就我听到的,他们一直都有一个好领导者。
有人曾说他们一直都有一个人可以依赖。
带他们攻入伯里克,在森林遭炮轰时将他们凝聚在一起,每天振奋大家的士气,使兄弟们聚精会神,引导方向。
全是一个好战斗领袖做的事。
自从温斯特升为营长之后你就是E连的领袖。
”但Lipton却对自己在连队中的作用毫不自知。
Speirs,起初我认为他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冷血军官,军队中流传着关于他的各种血腥传说,看到后面才发现他有严厉公正的头脑,他会坦诚的对士兵说:“我也害怕,害怕的不只是你一个人,我们所有人都害怕,所以才要战斗打倒敌人。
”没有假大空的道理,他只是用真实的感受和深邃的眼神感染他的士兵。
在临危受命、火线上阵成为E连的连长后,他在德军不可思议的眼神中冒着枪弹孤身与I连接头,神奇的是,他完好无损的回来了。
Buck是个真正的战斗领导,他能经受德军所有炮火的摧残,但在兄弟们接连负伤牺牲后,他的精神崩溃了,可没人会因为眼泪看轻他。
Bull在一次行动中下落不明,弟兄们不顾生命危险潜入敌区寻找他的下落,他们再也无法承受下一个兄弟离开了。
Malarkey去洗衣店取衣服时,老板娘希望他帮忙带回那些久无人取的衣服,当那些永远不会再出现的人的名字被一一念出时,Malarkey没有哀嚎没有悲鸣,只有猝不及防的沉默。
Doc Roe身为军医,哪里有危险他就要在哪里出现,他永远迷惘的眼神也许在表达他内心对死亡既不安又淡然的情绪,他与一名护士罗曼史的纪念——一块蓝色头巾,也在片刻的犹疑之后用来给战友包扎。
他们是英雄,他们更是普通人,他们该有恐惧。
Blithe因为精神的紧张暂时失明了,因为恐惧迟迟不敢开第一枪。
许多士兵在伤病并没有完全康复就急不可耐的重新返回战场,他们渴望与兄弟一起战斗。
新兵加入阵营渴望参与真正的战争,老兵却珍惜这片刻的安宁,再也不想面对那难以言说的残酷,远在家乡的亲人们也许根本无法想象士兵赢得战争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德军战败了,但他们依然带着傲气行军。
我们为什么而战,连一向温文尔雅的Webster都忍不住向德军爆粗口,为什么把我们从另一个半球拖来,干扰我们的生活,我们在这里是干什么。
盟军到达德国后,他们发现德国反而是他们所到之地中最喜欢的地方。
那我们战争的原因是什么,正义?
反法西斯?
反纳粹?
还有,为了那些痛苦的犹太人,波兰人,吉普赛人,...,我想我此生是无法忘记纳粹集中营里犹太人出现的第一个镜头了,骷髅般的躯体,深陷的眼窝,堆叠的尸体,浓重的尸臭,...,人间地狱都不足以描述那种惨状。
为了犹太人的健康,以及防止疾病的传染,军官不得不做出把他们重新暂时关押的决定,同为犹太人的Liebgott难以向他的同胞宣布这一决定,看着同胞由感激、希望立马转成绝望、痛苦的眼神,他沉默地流泪了。
“这是个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英勇并骄傲地为祖国而战,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
这样的友谊只存在战斗中,在兄弟之间,共同使用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候彼此扶持。
你们看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
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的快乐的和平生活。
”这是一位德国将军在受降时对他的士兵说的话,这段话适合所有为祖国而战的人,他们只是在各自尽责,也许他们也曾在服从与正义间挣扎,他们也曾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他们要回到正常的生活比我们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看着那些真实的原型,那些白发苍苍温和的老兵,你怎么能想象他们当初是战场上嗜血的英雄,当他们重归社会,为了找回平静生活的能力又要付出多少努力。
他们每晚躺在温床上会不会想起在巴斯通那几个难熬的冬夜,他们的睡梦中会不会浮现开玩笑的战友瞬间被炮弹炸的四分五裂的情景。
我爱那个乱世的千秋家国梦,但我又如此庆幸生于和平年代。
“我没有一天不想那些曾经与我一起服役,却未能有机会享受没有战争的日子的兄弟们。
”在此,向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英雄致敬。
“谁与我浴血,谁是我兄弟。
”Dick Winters,Carwood Lipton,Doc Roe,Speirs,Bull Randleman,Webster,Nixon,Buck Compton,Liebgott,Bill Guarnere,Malarkey,Johnny Martin,George Luz,...,这一个个名字,他们都是英雄,他们是前第101空降师506团二营E连,Easy Company。
原载在此http://www.xici.net/main.asp?url=/u3190124/d32990341.htmBLOOD UPON THE RISERS!
第九集里的插曲,Gory, gory, what a hell of way to die. Gory, gory, what a hell of way to die. Gory, gory, what a hell of way to die.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Is everybody happy?" cried the sergeant looking up. Our hero feebly answered, "Yes", and then they stood him up. He jumped into ;the icy blast, his static line unhooked.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He counted long, he counted loud, he waited for the shock. He felt the wind, he felt the cold, he felt the awful drop. The silk from his reserve spilled out and wrapped around his legs.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The risers swung around his neck, connectors cracked his dome. Suspension lines were tied in knots around his skinny bones. The canopy became his shroud, he hurtled to the ground. And he ain't gonna jump&n bsp;no more. The days he lived and loved and laughed kept running through his mind. He thought about the girl back home, the one he left behind. He thought about the medicos and wondered what they'd find.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The ambulance was on the spot, the jeeps were running wild. The medics jumped and screamed with glee, rolled up their sleeves and smiled. For it had been a week or more since last a 'chute had failed.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He hit the ground, the sound was "Splat," his blood went spurting high. His comrades they were heard to say, "A helluva way to die." He lay there rolling 'round in the welter of his gore.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 There was blood upon the risers, there were brains upon the 'chute. Intestines were a-dangling from his paratrooper suit. He was a mess, they picked him up and poured him from his boots. And he ain't gonna jump no more.riser: 连接伞兵挂钩和固定绳的绳子,应该是在伞兵身上的挂绳吧。
rookie trooper: 菜鸟新兵You ain't gonna jump no more.:非常土的英语,双重否定,等于说You are not going to jump any more.Gory, gory, what a hell of way to die.:血糊漓拉,死得太难看。
the sergeant: 应该是军中训练新兵的士官。
他们总是对新兵大喊大叫。
then they stood him up.:看来这菜鸟新兵站不起来了。
要人帮忙才行the icy blast:冰冷的寒风。
his static line unhooked:他的固定绳松开了。
he waited for the shock.:他等着那一下震动,应该是伞张开的减速震动。
The silk from his reserve spilled out and wrapped around his legs:他的预备伞的线脱出来了,(这应该是最后,在主伞失灵时才出来),缠住了他的腿。
The risers swung around his neck,:吊钩绳绕来绕去。
connectors cracked his dome.:某种连接装置撕裂了降落伞。
The canopy became his shroud, he hurtled to the ground.:预张开小伞变成了变成绳节,他翻滚着落向地面。
The days he lived and loved and laughed kept running through his mind.:那些欢乐时光在他眼前一闪而过。
medicos :军中的救护士兵。
For it had been a week or more since last a 'chute had failed.:已经有一周降落伞没有出事故了。
A helluva way to die.: 等于:a hell of a way to die.There was blood upon the risers, there were brains upon the 'chute.Intestines were a-dangling from his paratrooper suit.:这些都是在形容他死的惨状。
从这样嘲弄死亡里,可以体会出他们当兵的看轻生死的气概,和我们的忌讳几乎是完全相反。
可爱。
不是剧评,是与《兄弟连》相关的地点记录,to remember前段时间看剧的时候得知E连到过荷兰的埃因霍温和阿纳姆,作为一个去过而且很喜欢埃因霍温、住在阿纳姆附近的村子、并且很喜欢搜谷歌地图的人,立马在地图上搜了起来,然后发现第五集里Crossroads的地点就在距离我20km以内的地方,上上周末有空就出去骑行了一圈并且拍了几张照片,想着应该把行程记录下来,可以成为剧里影像和实际现状的对比,就有了这样一篇地点记录。
荷兰确实很村,这些地点虽然不算难找,但想着如果也有人(并没有)和我一样想来看看这些地点(欧美有旅行团专门走E连路线的),这或许能成为一篇有用的攻略吧。
2020年10月5日发布,主要介绍了Overbetuwe地区与第五集Crossroads相关的地点。
2021年12月1日,更新Opheusden,继续扩大与Crossroads相关版图;介绍了Ede、阿纳姆地区与Operation Market Garden相关的地点。
Overbetuwe地区1. Crossroads Monument Heteren 地址: Renkumse Veerweg, 6668 LM Heteren
剧照
Crossroads Monument Heteren
Dike
历史照片 https://betuwsoorlogsmuseum.nl/omgeving-en/虽然在BoB里的第五集就叫做“Crossroads”,但这里现在只有一个星星形状的纪念碑来纪念这场E连以少胜多(35人VS德军150人左右)规模也不算很大的战斗,星星下的铁牌有一些详细介绍。
后面去的小型博物馆主人Marcel介绍了上面的这张历史照片,说到当时的路牌不知道为啥并没有被德军转变方向(后来美军就这样做了),所以美军去阿纳姆就没有走错路;另外在历史照片中这种样式的路牌在战后的荷兰被废除了(好像只剩下两个城市的某地有保存),而现在的Crossroads也没有树立任何路牌了。
2.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地址: Drielse Rijndijk, 6666 LL Heteren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Memorial Bench
“NEVER FORGET THEM”高架桥下一处纪念美军第101空降兵的一块空地,有一个老鹰徽章纪念碑、两张板凳和一处说明(啊原谅我这渣渣的拍照技术),图中的简略地图可以看到Overbetwuwe地区的前线布置,101空降兵在11月27日撤出该地,后来德军在12月2日炸毁了Dike,此地地势低洼,而且正好位于下莱茵河和瓦尔和的中间,被炸后被洪水淹过一段时间。
该纪念碑在1982年建立。
我觉得“NEVER FORGET THEM”是最振聋发聩的缅怀了。
3. Betuws War Museum "The Island" 1944-1945地址:Onze Lieve Vrouwestraat 36, 6666 AL Heteren;网站:http://www.betuwsoorlogsmuseum.nl/
Betuws War Museum "The Island" 1944-1945前面提到的博物馆,主人Marcel是个七十多岁的荷兰人,他自己也说这个应该是荷兰最小的博物馆了。
其实这个博物馆是他在自己家的车库摆了很多有趣的历史物件和收藏,有不同国家军人的制服、徽章,更多展品的照片就不放出来了,参观其实不是最主要的目的,最重要的还是和他进行交流。
(他说有从牛津大学来的中国人在这里参观过,嗯是我拖后腿了。
)他给我们几个不怎么了解二战历史的人讲了很多有趣的细节,比如他怎么还原Crossroads那张历史照片里被左边的人头挡住的路牌上的字,和因为长久以来的种族歧视,美国的黑人在二战时不允许volunteer成为空降兵,所以没有黑人空降兵(但有一个混血的印第安人是例外,估计是剧里面的Frank J. Perconte的原型人物了),他还有一整套完整的没使用过的(忘了是英军还是比利时的)降落伞装备。
能从他那里听到在战争中更加个体化的经历,所以很推荐给本身就比较了解这段历史但希望听到不同角度的故事的人(疫情期间要先上官网预订位置)。
很不容易的是Marcel就算手指和脚都有些麻痹,每周还得去医院做检查,也依然在坚持讲述这些故事,“历史需要被人们记住”。
4. Estate Schoonderlogt地址:Logtsestraat 6, 6661 NM Elst;网站:http://www.schoonderlogt.nl/
Estate Schoonderlogt
The Two Winters under the gate of Estate Schoonderlogt http://www.schoonderlogt.nl/
Respect其实这个地点算是这段骑行小旅程的起点,如果没能在谷歌上搜温连头顶建筑物的文字就直接搜到这个地点,发现这里虽然已经变成了家具公司租用的店铺但还能提供给大家拍照,而且离我在骑行可达的范围内,我也就不会继续搜索上面的其他地点了。
这栋建筑在1900年被Gaymans家族买下,在当时配备了供水系统;二战时成为美军第506降落伞步兵团第二营的总部;后来被多为农场主(非常荷兰了)的继任者拥有,到现在因为主人已经不住在这里了,有一半的区域出租给了家具公司。
网站上虽然写着这里是私人区域,不对公众开放,但如果希望拍照,可以发邮件预约,不过我并没有在网站上面找到邮箱。
我去的当天是星期日,估计是休息日,所以并没有看到屋内有人。
如果大家去到发现有人在,友善的询问能否拍照就可以了,大多数荷兰人还是比较nice的。
2020-10-5目前到此为止,等我下次去了阿纳姆再更新 2021-12-01去年接下来其实又去了不少地方,只不过人太懒没有更新,最近比较闲,继续更新之先介绍E连相关的地点,接下来的也会加上一些与空降兵相关的、在荷兰发生的二战战役地点。
Opheusden地区5.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地址:Smachtkamp 89, 4043 LM Opheusden这里有一块小小的纪念碑,与1999年9月15日设立,纪念此地是1944年9月101空降师建立的急救营,另外有6名士兵和1位17岁的荷兰志愿者在这里牺牲。
Monument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6. Air War Memorial地点:Opheusden的火车站附近(未有Google地标);网站:www.airwar-nederbetuwe.com在Opheusden的火车站附近,有一个空战纪念碑,纪念1940年到1945年有16架盟军飞机在Neder-Betuwe的边界上因战斗而坠毁,这些飞机来自荷兰、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些飞行员因此而丧生,有些则因为受到了当地人的帮助得以活下来。
2019年5月4&5日荷兰抗战纪念日设立,感兴趣的话也不妨来看看。
Air War MemorialEde地区7. Ginkel Heath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实际上是二战市场花园行动中由空降兵主导的市场行动(为了抢夺阿纳姆的大桥)在靠近阿纳姆市郊的降落点。
该降落点是市场行动中降落人数最多的地方,主要是英国的空降兵(应该是英军第一空降师),在电影《遥远的桥》中有更多的展现(也很推荐这部电影,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很全面的介绍,1977年的电影把战争场面拍的非常真实。
这个保护区现在也是荷兰军队的训练场地,不进行演练的时候开放给市民做休闲活动。
此地是一大片平地(典型的荷兰地貌),集合了石楠花丛、沙地和森林的景观,非常适合来散步、骑马、遛狗和放风筝,上次去的时候还看到有人来放羊,还挺惬意。
夏天石楠花开的时候此地的景色应该会比较不错,去年10月份去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光秃秃的,地上的草也黄黄的,加上荷兰阴郁的天气和狂野的大风,只能拍出下面这张照片的景色。
荷兰的妖风,被吹歪的树
有人在放羊 靠近公路的一边有一个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用铁质材料展现当时空降兵们降落时的景象,想象一下差不多80年前这个平地上有上千名士兵降落(如下图剧照),还是挺震撼的。
虽然市场花园行动总体以盟军失败为结局,荷兰能把这个地方保存下来而不是开发成为房地产项目(因为真的很大一片),看得出来还是深受二战历史的影响,历史在这块地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留。
《遥远的桥》剧照,降落场景
空降兵降落点纪念碑,Landmark Ede: "Vensters op het verleden"
Air Landing, 17-18 Sept. 19448. Eder Heide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这里也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与Ginkel Heath(上一个地点)隔着一条马路相望,地貌差不多。
此地有一个一战时比利时人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一战时期逃来荷兰的比利时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难民营,生活基本自己自主,甚至还有学校、医院和教堂。
如今也是一片空地,和Ginkel Heath一样是荷兰军队的演习场所。
几乎在同一片土地上,在一战二战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个地方还是蛮值得来走一走的。
曾经难民营的地图,标注了居住区、医院、学校、教堂等地点的位置
和Ginkel Heath差不多的景色,一月份的时候有比较大的雾气Oosterbeek地区9. Airborne Museum at Hartenstein地址:Utrechtseweg 232, 6862 AZ Oosterbeek;网站:http://www.airbornemuseum.nl/强烈推荐的一个博物馆!
说到市场花园行动,在英军第一空降师的降落点Ede和Arnhem中间的Ooosterbeek,有一个空降兵博物馆。
这个博物馆的前身是当时英军降落后的指挥部,在电影《遥远的桥》中也有出现(如下)。
《遥远的桥》剧照,豆瓣条目上只找到这张被烧了的指挥部了
现在成为了Airborne Museum 虽然其实和E连的关系不大(没办法因为他们确实没来这个地区),但该博物馆对市场花园行动做了非常充分的回顾,也展现了不同空降兵的装备,很值得来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最有意思的是博物馆底层有一个Airborne Experience体验,以互动的方式展现从降落到穿越战地徒步至阿纳姆的过程,非常有趣!
底层的空降兵体验,很值得来看一次!
Arnhem阿纳姆地区10. 约翰弗罗斯特大桥地址:直接Google Map搜此地名A Bridge Too Far约翰弗罗斯特大桥是市场花园行动中的阿纳姆战役主要发生地,也是电影《遥远的桥》表现的主要事件(下图)。
英军为夺取该桥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虽然第一批军力未被德军发现而得以靠近此桥,但由于降落点与实际战斗地点距离过远、后续兵力被德军包围无法抵达前线、补给不足等等问题,在坚持了一周多之后,英军终于投降,也导致市场花园行动的最终失败。
John Frost Bridge
《遥远的桥》剧照,战况惨烈
和电影中稍微相似的角度 在这座桥的旁边,也有一个小型的博物馆,是上面那个Airborne Museum的分馆Airborne at the Bridge,较为简略的介绍了阿纳姆战役的时间线,如果来了这里,不妨顺便参观(免费),做一下背景补充。
当时参观的时候和工作人员聊了会儿天,了解到荷兰本地人对二战的看法,结论:国家层面或许有输赢,但对于每个个体来说,不会有赢的一方。
Airborne at the Bridge 2021年12月1日更新完毕,E连在埃因霍温地区的行动点,等我之后去了再更新吧
1.受重伤都没留一滴眼泪的李高特授命用德语让那些犹太人回集中营时捂脸哽咽,看的我突然泪崩,全剧我觉得最戳泪点最震撼的场面。
2.罗医生帮赫夫朗包扎伤口,发现口袋里能用来包扎的只有护士的头巾,然后毫不犹豫的撕开头巾帮赫夫朗包扎,这是尤金第一次叫他贝比(赫夫朗的外号)。
柔情抵不过炮火的残酷。
3.温特斯开的最后一枪,和在他记忆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那个年轻德国士兵的笑容。
4.穿越火线的史毕尔和愤怒不已十指紧扣安抚格兰特的史毕尔,铁血柔情。
5.Winters:We're paratroopers,Lieutenant.We're supposed to be surrounded.
6.护士给尤金的巧克力,韦伯斯特给比利时小男孩的巧克力,战友之间的巧克力,战争的残酷与巧克力的甜蜜,兴时的夜总会与巴斯通的枪林弹雨。
7.德军投降后德军军官对士兵们说的话:Maenner!Es war ein langer Krieg.Es war ein harter Krieg.Ihr habt tapfer und stolz fuer euer Vaterland gekaempft.Ihr seid eine besondere Gruppe,die ineinander einden Zusammenhalt gefunden habt,wie er sich nur im Kampf entwickeln kann.Unsere Kameraden,die Fuchshoehlen geteilt haben,die sich in schrecklichen Momenten gegenseitig gestuetzt haben,Die den Tod zusammen gesehen haben.und gemaneinsam gelitten haben.Ich bin stolz mit euch gedient zu haben.Sie alle verdienen ein langes und glueckliches Leben in Frieden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你们英勇并骄傲的为祖国作战你门是不平凡的一群彼此紧密相连这样的情谊只存在战斗中在弟兄之间使用共同的散兵坑在最需要的时刻彼此扶持你们看过死亡一起接受磨难我很骄傲能与你们每个人共同服役你们有权享受永远快乐的和平生活
这些话不仅是对德国士兵说的,也是对所有战时的军人说的。
8.lucky的神枪手西福弟和空的彩票箱。
虽然西福弟因为没有负伤所以没得过紫心勋章,但是他的贡献得到了每个人的认可,温暖的小套路
9.战争胜利后阳光下的棒球。
10.好基友一辈子
在诺曼底战役全面展开的时候,101空降师在完成配合登陆作战任务后并没有立即撤离,而是依照命令巩固战线并向前推进,于是第三集的故事就围绕着这块行动。
从剧情承载量来说,《兄弟连》的第三集是我看过所有电视剧中信息量最丰富的,并且有着强烈的独立性和严格的逻辑性,从全剧中单独拎出来其内容也足够比掉许多同类型的电影。
人物方面,按照美剧的惯例,大量的主角配角人物开始出现,这一集中之前若隐若现的官兵都有着自己不少的戏份,而就拥有500多个有台词角色的《兄弟连》来说,让观众记得所有人的信息实在有些吃力,统一的着装首先就让观众有点混乱,由于这一集中的时间和空间跨度要求出现数量庞大的主角群,因此导演采用了一人主角贯穿的方法,让观众有一个可以从头到尾完全记住的角色--Albert Blithe。
这是一个有些类似《拯救大兵瑞恩》中厄本的角色,恐惧充满了他心理并且表现地尤其夸张,总得来说,导演第一层用意是以他这个人物从开始的迷茫到歇斯底里一直到最后战胜恐惧心理成为一个勇士,给人呈现了一个英雄的诞生过程,这样Albert Blithe把观众从卡灵顿带到丛林再带到医院,构成了这一集中一个完整情节的完整线索。
刚才说到Albert Blithe这个人物出现的第一层用意是“英雄主义”,虽然在结尾处交代他依旧在几年后病亡,但显然故事里这个人物的任务绝对不止这样一个空悲切的遗憾,这里就涉及到了第二层意思:恐惧。
可以说,恐惧是这一集的主题情感,不仅仅是因为Albert Blithe这个人物,而是像开头老兵回忆的片段所提到的,和在片中人物间谈话透露出的,在战场上,无论是交战间隙时的思考还是战斗时的狂妄,善于思考的那些士兵口头禅都是“生与死”,要么战死在诺曼底,要么毫发无伤地回国,可以说这几乎是一种出于基督教的唯心主义思想,但在战场上,是鼓舞自己的唯一途径,注意在兄弟连中,没有出现过爱国主义或者过多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宣传,而是真真切切地讲“人”的故事,这个时候,许多人人性的两面性都开始展现出来,最典型的就是那个在第二集中射杀了一群德军战俘的军官,在这集中,士兵们开始正视那个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并且褒贬不一,但观众的直觉肯定会觉得这个人心理有问题,或者是一个深受片面爱国主义影响的种族主义者,但之后的情节里,从关心刚刚惊魂未定的Albert Blithe到后面关爱士兵的言语,我们才发现,这是一个类似于巴顿将军一样,一个看透战争享受杀戮但内心无比惶恐的普通人而已,这对矛盾看似无法让人接受,但放在整个战争的大环境下,显得微不足道。
这一集中有几个场景给人印象很深,也顺理成章成为了《兄弟连》经典的宣传片花: 1.卡灵顿一战中,美国大兵们用巴祖卡轰开一堵墙,屋子里的德国伞兵的命运可想而知,这个时候从烟雾中踉踉跄跄出来一个幸存的德国伞兵,一手拿枪,举着双手,大喊“我投降”,走到路中间,忙于冲锋的美国大兵拔出手枪,毫不留情当场射杀。
在拍摄这一枪的时候,导演用了一个街道全景的镜头,画面两边两个士兵对称排列,前景是硝烟,用了略带夸张的声效和慢镜头突出这一动作,而并未在之后任何情节中加补充或者抒情,这再次体现了导演对每个士兵的人性关怀,包括对德国人。
2.在灌木丛攻防战中,Albert Blithe被温特斯拉起来向德国人的防线射击,之前一直表现懦弱的他第一次举枪射击,一直睁大的眼镜露出无情的杀气,更多的是一种战胜自我的肯定,他举起自己的加兰德砰砰砰射击,导演用了很炫的特效镜头突出了加兰德自动步枪射击时的撞针音,而最后一枪弹壳弹出时在空中的转动更是成为了本剧最常见的宣传画面。
其实这个场景除了看起来炫,对于正经叙事来说,并没有显出太多意义。
关于勇士,这一战争中涌现出来的周边产品,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被提出。
美国参战时,德军部队已经经历了两年多的欧战,战斗经验丰富,而从客观地来说,德军中诞生的王牌部队的顽强战斗精神也成为了美军崇拜和尊重的东西,否则为什么美军士兵多次在剧中乐衷于收集战利品,包括纳粹旗帜和迷彩雨衣,这集中,作为两国伞兵的对决,最精锐的部队是德军的伞兵部队,这支经历了几乎第三帝国所有重大战役的部队战功赫赫,这集中出现的德国伞兵是参加过高山战斗的精锐尖兵,许多士兵领子上都别有阿尔卑斯山摘下的雪绒花--就如温特斯说的,他真的能爬到那么高的地方战胜敌人并摘到它,这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当灌木丛对战结束,Albert Blithe来到德军阵地查看被自己射杀的那个德国伞兵时,很理所当然地将尸体上的雪绒花戴到了自己领子上--如果这用来解释为什么最后他要挂掉的话也未尝不可--这是一个关于真正英雄的不可替代的精神--同样是一种人性关怀,我们要记住的是所有英雄,胜利者无法抹去失败者的精神。
再来说说这集中出现的很抢眼的装甲车辆,由于两大制片人的面子,《兄弟连》摆脱了许多战争片用现代装甲车辆代替二战车辆的惯例,用复原和重造展现了许多型号的德军车辆--sd.kfz.251,sd.kfz.222,猎豹坦克杀手(当时列装还很少,可见E连面对的是多么精锐的装甲部队),4号突击炮,似乎还有豹式坦克!
相对而言,后面出来救场的美军M4谢尔曼坦克实在时太丑了......当这些车辆活生生地冲锋陷阵时,着实让很多我这样的军事迷过瘾了一把。
就如之前说的,这一集中实在承载了太多说不完的情感在里面,连看了两遍还是漏过很多东西没说到,希望大家看这集的时候能注意到我所注意到的,有不同意见的也来指正下,就这样,准备看市场花园行动了。
Pretty impressing, the commander Dick Winters. Not that the others in the team are ignored -- wonderful as well.==============================What makes a good leader1. Tolerance;2. Never, ever, let your negative emotions affect others. On the contrary, share your possitive emotions to others around you. Even more, understand others' negative emotions;3. Not too much bullshit like the abovementioned 2 points.==============================Episode 5,
纯推荐,全文请阅读:维尔纽斯雄狮:托尔斯多夫美国的电视连续剧“兄弟连”在2003年前后曾经名噪一时,其中有这么一个场景:1945年5月7日,在德奥边界阿尔卑斯山区的希尔施比奇尔(Hirschbichl),一名国防军中将率部向美军第101空降师的一名上校投降。
这位将军在对所部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时说道:“官兵们!
这是一场漫长的战争,也是一场艰苦的战争。
你们勇敢而且骄傲地为祖国战斗过,你们是不平凡的一群。
生死与共的你们一起分享散兵坑,危难时彼此帮扶,共同面对死亡,一起受尽磨难。
能与你们一起为国效力令我无比自豪。
你们有资格享受长久快乐的和平生活!
”说出这段临别言辞的将军,其原型就是本文的主人公托尔斯多夫(Theodor Tolsdorff)中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他仅仅是一位中尉连长。
几年下来几乎创下了德军升迁的记录—战争结束时他还不到36岁,却已经是第82军的军长,号称德军历史上最年轻的陆军中将……
看到第三集我才记住一个人兰斯特,这部剧让我发现自己对老外有脸盲症。坦白讲我看不下去,有点抗德神剧那意思
我愿称之为"抗德神剧"
电视剧
相当真实. For he today who sheds his blood with me shall be my brother.
chiying推荐的。我只看了第一集(还没看完),看不下去。差。
镜头挺好的,可惜有点枯燥,这种史诗类的,现在居然很难看下去
看不下去啊。。。。。。。。
战士挽歌
Fear is poison in combat. It’s something we all felt, but u just didn’t show it. (07)2019.8.23——…but I served in the company with heroes.(10)2019.8.24
孩子,爷爷不是英雄,但是曾经和英雄们并肩战斗过。
哦我那每晚十点半坐在电视前不见不散的日子TAT我那握拳堵住嘴憋泪的每天一小时TAT亲爱的,保重。
配乐很灵
意义大于情节的剧吧,每一集开篇反而是我最爱的部分。但具体到情节和各个人物,没有太惊喜
艺术性是有的,政治正确太严重,太魔幻
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汤姆·汉克斯制作的10集迷你剧,大名鼎鼎。虽然我看的也不很认真,但闭着眼睛就知道这个剧比史皮的《西部传奇》或者是《幽浮入侵》什么的要好看,虽然后面两部剧的缺点在《兄弟连》中依然可以找到。看了下演员表,发现还有汤姆·哈迪,我肿么没注意⊙﹏⊙b
太无聊了 战争可能也如这部剧这般无聊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空洞乏味,毫无剧情可言。
看到第七集不想往下看了。
有一种读小说的感觉,最喜欢“突破点”那一章。但更多的没有感到什么。似乎对我而言有些平淡。
这还真看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