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ually,I don't give a fuck about their inner worlds or what them look like. It's just boring and nothing new.Cause fuck I have experienced those teen stories too,chaos,terrible and restless,so I just understand their fucking awful feelings indeed.Those emotions,the tears,the torment,just make me feel indisposed and disgusting.It reminds me of my terrible life.I would rather watch their sex scenes. kind of beautiful,But yeah,still boring anyway.I don't want to recall any painful memories because of these trash. I'll take a smoke and fall asleep right now,sleep deadly!
用聊天时老王曾经告诉我的话作结吧——蒋方舟说,年轻的时候总是很看不起那种一眼望得头的平庸生活,但踏上社会才发现平庸生活是一件很难的事,要聪明还要努力,才能勉强过上那种所谓的平庸生活又是一些念念叨叨👇🏿记录一下【看完前八集时】我对男主目前的看法是:他的言行举止让我觉得他对女主的爱没有他口口声声说的那么深,他最爱的人是他自己。
但这也无可厚非,人之常情,就是挺惋惜的。
男主私下和女主交谈的时候每回都是含糊其辞,“如果你不想见我我会很难过,我会想你的”之类的 让我感觉他确实不自信,然后有点恍惚,可能他最在意的是自己。
他问女主,你会假装看不见我吗?
我觉得其实是他会假装看不见女主,而事实确实是。
高中时期女主很明确地表示了见了面绝对会和他打招呼,表示了爱他,他却在朋友们欺辱女主时一言不发,舞会上女主被摸胸时也没有出手...大学时期他稍微长大了些,但还是经常伤害女主,没钱付房租要回家的话,也不必说那些话来伤人吧...是因为觉得自己不配吗.. 如果觉得自己不配那之后就不要招惹人家嘛... 各自安好就行 他问女主要裸照,却对女主问自己要表示质疑,说“那个操你的大高个”等等言语,其实表现了他也没有特别尊重女性。
)他确实有在努力改变,比如终于指出朋友把npy裸照给别人看,在公共场合碰了女主... 男主确实比jemmie好,性爱上还有平时相处都是。
jemmie就是在揩油嘛,还搞歧视,无语。
男主妈妈我觉得特别棒,很尊重别人、用心对待,及时指出男主的错误等等。
如果二人是朋友我会觉得很好。
从恋人角度出发,我觉得女主值得更好的,但真的有那样的男孩子吗... 【看完12集时】最喜欢11集,有两个转折。
观看体验就是在经历了两个变态男之后,我觉得男主没那么讨厌了,甚至变好看了... 就男主比较温柔比较尊重女主。
第11集时他也终于打开自己,展现出了男友力。
给女主一个新的家,一份稳定的爱,一个自豪的亲吻。
但还是觉得女主值得更好的。
【about Marianne】我非常喜欢女主,善良坚定美丽聪明。
原生家庭对她的伤害真的很大... 导致她在感情方面再受伤害... ps.从女主出现的第一秒就觉得她好看,仔细看过依旧这么觉得。
本季最喜欢的图 很美很有意境
这个结尾好美
of course性爱是平等的
太不容易了
疫情让我原本的工作轨迹戛然而止,不过在家隔离的时候看到了今年最喜欢的剧《普通人》。
疫情也让我终于有时间做了一直想做的事——搞个属于自己的播客。
最终我决定就用四期有关《普通人》的节目给自己的播客打头炮。
微信公众号:琦殿 x Normal People:最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们的爱情喜马拉雅:[电视机]琦殿 x Normal People:最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们的爱情网易云音乐:[电视机]琦殿 x Normal People:最打动我的并不是他们的爱情第一期我请到的是自己的亲学姐、情感博主和作家琦殿。
偶然发现她也在豆瓣标记了这部剧,于是就毫不犹豫的拉她来作客。
我们从普通观众的角度聊了聊这部剧有多么特别和与众不同——因为这不是什么爱情剧和青春疼痛剧,这是有关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的故事。
微信公众号:王佳佳 x Normal People: 好的表演背后一定有团队的力量喜马拉雅:[电视机]王佳佳 x Normal People: 好的表演背后一定有团队的力量网易云音乐:[电视机]王佳佳 x Normal People: 好的表演背后一定有团队的力量第二期我请来的是在剧组认识的演员王佳佳。
刚刚生了宝宝的佳佳在别人的推荐下看了这部剧,发了朋友圈,于是也被我请来做嘉宾。
我们从表演和演员的角度聊了聊两位天才的青年演员摄人心魄的表演,以及王佳佳自己参演不同类型影视作品的表演经验。
微信公众号: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上集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下集喜马拉雅:[电视机]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上集[电视机]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下集网易云音乐:[电视机]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上集[电视机]青年影人圆桌谈:英剧《普通人》(Normal People) 下集第三期和第四期我请来了三位同样是90后的青年电影人一起进行圆桌讨论。
我们在今年的西宁FIRST电影节认识,他们都是入围了今年电影节训练营的影人。
我们都非常喜欢这部剧,从各种技术的、艺术的角度对它进行了拆解和大量的分享。
因为时长太长被分成了上下集。
感谢参与四期节目的所有嘉宾。
谢谢主创拍摄出了这么好的剧集。
希望我们的讨论可以帮助更多人更好的理解这部剧集的价值。
文字就不多写了,想说的都在节目里。
本期节目的特殊性:2020年最后一期长节目,接下来就是年终盘点啦录节目过程中叹气次数最多的节目“剪播客这两周的心情和分手没什么区别”收听:戳 这里 ,或在如下平台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苹果Podcast、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荔枝,及其它泛用型播客客户端主播按:《Normal People/普通人/正常人》这部剧于2020年四月底播出,因其细腻且极具感染力的故事、男女主的个人魅力等,一度成为热门话题。
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爱情故事,不止剧中Marianne和Connell的爱情,也有作为normal people的我们的映照。
节目录制于7月12日,到今天放出已经过了小半年的时间。
主播们觉得,如果时间没能改变什么,那就是回想起剧中两位主角的爱情、还是会黯然神伤默默流泪(咳)。
我们在节目中用了近两个小时、按照剧集时间发展顺序梳理了两位主角的成长经历,穿插了对细节的讨论;最后30分钟是外延环节,期待与看过或没看过剧的听众们分享这个故事,我们评论区见主播/嘉宾:马马,浮绿,Rocoberry剪辑/后期:陆小鸟
这部剧的名字很有意思,“Normal People”,意思就是像我们这样的普普通通的人。
刚开始看的时候,我几乎都觉得剧名是在反讽了,那么特别的Marianne ,美丽但孤僻,自负却孤独。
那样温柔的Connell,聪明上进也精明。
怎么可能是“Normal People”。
然后我就想到了自己,想到自己与周围朋友们的格格不入,想到自己忽然决定放弃参加同学聚会,停止更新朋友圈,我是那样一个孤僻的喜欢安静的人,突然对于扮演一个有趣合群的人失去了兴趣,也非常疲惫。
我总觉得当镜头靠近再靠近一个人的时候,他/她的人生都是异常复杂的,再奇怪的人都可以有被理解的可能,再普通的人都会有那么多深刻的体验。
我们都有差不多的痛苦,一点点闪闪发光的地方,做错很多事情,孜孜不倦地寻求爱。
女主角家庭富裕,美丽又聪明,感觉一切美好近在眼前,却有一个冷漠阴暗的家庭,Marianne不喜欢高中学校里的同学,所以也从来没有试图融入其中,与之相应地,Marianne也受到了大家的排斥和不友好的对待,使得她的生活处境更加的艰难。
男主角Connell在高中广受欢迎,他尽力成为老师、同学喜欢和信赖的对象,从不对任何事情发表观点,也非常懂得人际交往。
虽然家境不好,妈妈却非常的体贴和包容。
我觉得男女主角的性格受家庭的影响非常大,为人处世的方式也和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一定关系。
Connell和Marianne同是一个班的学生,同样成绩优秀,性格和人缘却截然相反。
但其实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特别的人,品味也很相似,这样的两个人互相吸引,慢慢地走在了一起,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Connell真的好温柔,无论做什么都先征求Marianne的意见,无论做错什么都先道歉。
他们刚开始在一起的时候就有很多做ai的场景,但是拍得非常美,,,,/捂脸/。
身体部位露出很多,却不让人觉得色情,可能是两个人身材都很好,总让人觉得是在看中世纪的那些裸体油画。
Connell不想让学校里的同学知道他在和Marianne交往,怕自己也变成被孤立的人。
Marianne虽然表示理解,但是也会有一点点难过吧。
学校里的同学当面侮辱Marianne的时候,男主角就坐在旁边静静地听着,舞会上有人对女主角动手动脚的时候,男主角也没有出手阻拦,虽然非常理解,但是好替女主角难过呀。
男主角一直在学校里维持的人际关系其实也是非常脆弱的,他在舞会时对班花说了一句“fuck off”,不仅班花不理他了,大家也开始对他冷嘲热讽。
为了做一个融入集体的“正常人”,他邀请班花而不是Marianne去毕业舞会,Marianne为此伤心不已,直到毕业考试才去学校。
但其实大家都知道Marianne和Connell在一起了,仔细想想,这种事情怎么会没人知道呢。
小小的教室里,Connell总是转过头去看坐在窗边的Marianne。
Connell妈妈其实也一直知道雇主家的女儿放学待在她家。
小镇根本藏不住任何事情,Connell却那样对待Marianne。
高中篇就这样揭过。
离开熟悉的小镇,来到都柏林这样的城市,Connell没有像高中时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我猜想或许是厌倦了需要经营的人际关系的原因,或许也因为经济条件所带来的自卑感。
Connell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窝在房间看书。
成为了一个和高中完全不同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候镜头下的Connell真的没有高中时那么光彩照人,眼神也总是灰暗的。
他很像高中时的Marianne,虽然性格依旧温和,但却疲于应对人际关系,也因此非常孤独。
Marianne却来到了人生完全不同的阶段,或许离开家庭让Marianne觉得生活得以喘息,或许是离开小镇来到城市见识到更多不一样的人终于找到了自己归属的群体,又或许是因为高中的伤痛让Marianne决定融入集体中。
高中的Marianne眼神总是那么悲伤,大学时她变得放松了一点点,整个人感觉也开心了许多。
她的家境显然对她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助力,她的富有的朋友们经常聚在她家在都柏林的豪宅里,开party,或是聊文学。
她交往的男朋友和高中的Connell非常像,是那种热心于各种社交场合因此闪闪发光的校内名人。
Marianne在大学遇见 Connell后表示不希望朋友们知道他们在高中时的恋爱关系,Marianne说,我觉得非常难过,高中的时候我居然允许你那样伤害我。
听到这句话时,我知道Marianne真的变得坚强和理智了。
尽管还是会对Connell高中的行为耿耿于怀,Marianne却没有办法不去靠近Connell,不去对他好。
Marianne邀请Connell进入自己的社交圈。
但是Connell却没有办法融入Marianne的社交圈中,无论他怎样努力,但还是显得那么局促。
Connell真的在成长,他之前在高中同学骂Marianne的时候显得那么懦弱,但现在却在做融入Marianne的圈子里的尝试。
但是他们却第二次分开了。
Connell的兼职因为店面装修两个月被停掉,他没有钱支付房租,他对Marianne说夏天不会再来见她。
Marianne以为这是要分手的意思,就把Connell给赶走了。
而Connell的本意却是希望Marianne可以把他留下来。
这两个人自尊心真的都太强了,像两只刺猬,在别人伸手的时候,就一定要做出防御的姿态。
虽然这次分开非常奇怪,但主要原因还是两个人太相似,也很脆弱,缺乏安全感。
两个人好像都做好了随时分开的准备。
说分开的时候没有争吵,没有解释,那么决绝。
看到这里,我真的好感慨,即使他们那么相似,那么亲近,比所有其他人都要了解对方,都免不了误解,人真的太孤独了。
我实在觉得这两个人都太孤独了,他们即使非常喜欢对方,但却在不停地恋爱,或许真的非常需要陪伴吧。
但即使一次次的分开,彼此都有很多伤痛,Connell和Marianne却没有吵过架,从没有对彼此说过重话,也没有真正地断开联系。
感觉他们俩一直在恋人和朋友关系中自然地切换,或许是因为太需要对方。
后来Marianne开始有受虐倾向,在和别人的性关系中。
Connell问Marianne说,我从来不知道你有这样的习惯。
Marianne说,我在和你的关系中从来不用这样,那是非常自然非常享受的过程。
但现在我需要这种受虐的感觉来麻木自己或者说感受自己。
看到Marianne和Connell谈论自己的性生活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感动,我发觉Marianne和Connell之间的感情不仅高于友情,甚至高于爱情,更像是家人。
Connell不在乎Marianne和谁发生关系,他更想知道为什么Marianne要选择伤害自己,他因为Marianne自虐的行为感到痛苦。
Marianne在瑞士生活的时候,她的摄影师男朋友给她拍裸体的关于SM的一组照片。
拍摄过程中,她忽然就想起Connell给她发的一封封邮件。
他说,Marianne你非常非常优秀,你值得所有最好的,美好的事物。
如果你遭受了不好的待遇,那也不是你的错。
Marianne脑海里一遍遍闪过这些文字,就决定放弃了拍摄。
我没有办法体会Marianne的痛苦,在剧情里我只看见了一个冰冷的家和同样冷淡的家人,关于这样一个家庭的前因后果,肯定也是非常悲伤的故事。
我只看见,Marianne因为痛苦而甘愿受虐,用另外一种痛苦来消弭这一种,真的太令人心痛了。
不管Marianne是真的因为Connell的邮件而治愈了心中的伤痛,还是不忍看到Connell为自己的痛苦而痛苦,我都为她不用伤害自己却可以正常生活而开心。
Connell留在了都柏林,好像是一个图书管理员。
Marianne一直在瑞士工作,他们距离很远很远,一直用邮件联系。
他们后来能够见面是因为共同的高中同学的离世。
Connell对这位高中同学的自杀非常难过,甚至有抑郁的倾向。
这部分情节我看的非常困惑,因为我不觉得Connell对这位高中同学有这样深厚的情感。
在我的理解里,高中同学的离世更像是一个导火索,让Connell发现了自己的处境,他一个人居住在陌生的并不喜欢的城市,朋友寥寥,事业上也没有任何的起色,女朋友也离开了他,他没有办法回到家乡也没有办法忍受城市的生活,最亲近的Marianne住在遥远的瑞士。
他最崩溃的时候黑眼圈浓重,感觉他整夜整夜地睡不了觉。
他和Marianne视频,Marianne让她把电脑放在床边,两个人就这样开着视频一整晚,早晨醒来的时候互相道早安。
真的非常美好,好像无论多少伤痛都可以承受,只要对方给予治愈的力量。
后来他们都回到小镇,一起看球赛,一起吃冰淇淋,共同度过闷热的夏天。
在Marianne的鼻子在哥哥的重力推门下受伤时,Connell飞奔着赶来,恶狠狠地威胁哥哥。
我忽然就想起高中懦弱的Connell,这么多年,成长的不止有Connell的性格,还有和Marianne的感情吧。
Marianne和Connell都变成了大人,可以抵御伤害也有保护对方的能力。
他们爱彼此,从青春年少到成熟稳重,时光连成一条绵长的感情线。
Connell和Marianne在自己不同的人生阶段展现出惊人的相似,非常爱对方,始终拉住对方,在人生最痛苦的时候不至于掉入深渊。
也不停推着对方往前走,我知道你是最好的,你也值得最好的。
Connell说自己不喜欢城市,不可能在不认识一个人的纽约独自求学,Marianne却明白Connell更想要的是什么,或者说什么对于Connell而言什么是最重要的,而什么是必须要克服的。
最后的最后,Connell在Marianne的鼓励下决定去纽约进修文学硕士,Marianne选择留在都柏林生活。
我相信这是很好的安排,Marianne的朋友们都在都柏林,她不想也不用再孤单地生活在远方了,她要现在的陪伴。
而Connell内心是渴望和喜欢文学写作的,他需要一个机会,也需要找到曾经的自信非凡和光彩照人。
Marianne 过去说Connell可以对她做任何事情,她也愿意为了Connell高兴去做所有事情,现在她选择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城市,而不是去陪伴Connell,Marianne选择把自己放在人生顺位的第一个,我觉得这就是最好的成长和健全的人格。
分离和相聚都是相对而言的,我期待他们人生途中更多的故事。
回到剧名“Normal People”,就有非常多的感慨了。
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呀,带着隐性的痛苦慢慢成长,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变得自卑,去往更多更遥远的地方感受,途中遇到各种风景和朋友或是恋人,和最好的朋友分分合合,面对梦想止步不前,拥抱别人或是被给予,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处境。
每个人大致都是这样的,都逃脱不了生活绵密的网,但如果有像Connell这样温柔的朋友,生活也许就能够忍受一些。
(开玩笑的~)
一般一说到青春疼痛片,总能联想到很多抓马,尤其是中国青春片,有太多莫名其妙的分分合合,每次看到主角们撕心裂肺都会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一个没感情的机器人。
大部分青春片我都坚持不了半小时就想点击右上角,normal people的第一集正好半小时,但是我真的差点没看下去,不是因为尬,是因为太为marianne感到难过,我看这个戏之前都不知道我是个这么有共情能力的人。
但是我实在又被这个剧的氛围所吸引,两天刷完12集,还把书找来看了看。。。
看完真的感触颇深,又找不到人跟我交流,只好写一篇影评抒发感情啦normal people对我而言最特别的一点在于这不只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一个两个青年人自我修补成熟的故事。
很多青春爱情影视剧总是陷入为了剧情而剧情的怪圈,人物的行为不是收到内在人格的驱动,而是单纯的为了制造情节而产生矛盾,也就因此产生了许多渣男作女角色。
marianne和connell的矛盾却不是这样,他们的每一次冲突都是性格使然。
marianne出生富人家庭,但是从小受虐缺爱,让她成了个外表冷漠,内心却极度敏感的人,她一方面渴望被爱一方面又觉得自己unworthy,因此总是无法经营健康正常的relationship。
Connell恰恰相反,有一个开明有爱的母亲,但是深受缺乏金钱之苦,这种苦让他缺乏自信心,盲目合群从众,没有坚定的心智。
他们这种性格是家庭环境和人生经历所造成的,根本不能简单的归结于渣,作,或者误会。
只要他们俩是这样的性格,剧中的矛盾都是完全无法避免的,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剧情才会更虐心更让人感同身受。
比如,当Connell失业无法继续留在都柏林过暑假时,他明明可以直接开口问marianne借住,而且连Connell的朋友都知道marianne是绝对不会拒绝这个要求的。
但是他对于自己金钱能力的不自信,对于自己配不上marianne的怀疑,和对marianne有钱朋友的嫉妒,让他根本没法开口,所以挣扎到最后只能说他要回家过暑假,甚至于找补着说 i guess you'll want to see other people, then, will you? 我猜测他希望听到的其实是marianne说不想找其他人,甚至于挽留他住下来,但是marianne却是个过于卑微和小心翼翼的人。
听到Connell的问题,她只会考虑到是不是Connell想找其他人了,是不是想分手,所以她只好回答 sure。
这种情况根本就不会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但是在他们俩身上确是无法避免的。
Connell和marianne的另外一个重要的breaking point是 will you hit me那次了,这个矛盾又跟marianne的自卑有关了。
marianne和Jamie还有lukas的关系参杂着很多bdsm的因素,喜欢玩sm讲实话并不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的体现,但是在marianne这里却是心理问题的体现。
bdsm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control,我感觉marianne喜欢bondage play并不是恋痛或者找刺激,更多是想体验失去自我控制完全submit的感觉。
喜欢sm并不是一件羞耻或者黑暗的事,但是我觉得marianne还是从心里为自己的爱好感觉到自卑的。
这里不得不说到书和剧的两个不同点,第一点,书里面marianne受到的家暴程度比剧里面深很多,哥哥和爸爸都严重家暴过她,妈妈也一直言语羞辱和打压她。
第二点,剧里面marianne和lukas分手是因为lukas逼迫她玩捆绑游戏而她不愿意,书里面则是marianne同意了lukas的捆绑甚至于进一步同意了lukas用布条蒙住她的眼睛,她的爆发原因其实是因为lukas突然说 i love you, and i know you love me。
也就是说失去控制并不是marianne无法忍受的地方,爱才是。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marianne由于过去的被家暴的经历和对爱的渴望,可能潜意识里面不自觉的把爱和暴力联系在了一起,她自己也觉得这种联系是病态的可耻的。
在lukas不提到爱的时候,尽管她也觉得恶心和麻木,但她是愿意继续的,只有在lukas提到爱后,她才像被点醒一样突然感觉到了惊慌和恐惧,她并不是恐惧lukas,而且恐惧自己内心的这种病态想法。
但是marianne对于完全submit的要求是迫切的,所以她之后才会在和Connell sex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提出这方面的要求,然而Connell的拒绝让她更加深信自己是病态的是weird的,也就是她崩溃逃离的原因。
从Connell的角度看,其实他并不是觉得sm病态,他只是第一由于家庭教育总觉得打人是错误的,其次他觉得marianne的要求是心理创伤的体现是一个也许由他造成的让他无法面对的事情,这一点在酒吧Peggy跟Connell提到marianne喜欢bondage的时候他的表现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了。
到了后来Connell终于找到了不用暴力也能让marianne失去控制完全臣服的方式,marianne也学会了不再依赖暴力不再为自己的需求羞耻。
通向女人灵魂的捷径是阴道,这句话用在这里好像也挺贴切的。
最后不得不说的就是结尾了,这个结局在我看来并不是强行悲剧,而且人物成长必须要走过的环节,不这样写,marianne和Connell的互补型成长根本得不到体现。
的确,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们终于解决了矛盾,marianne可以敞开心扉讲自己的家庭往事,Connell也不再为金钱自卑为不合群苦恼,但是他们的关系也可以被解读为co-dependent,如果一个人离了另一个人就不能活,那这种感情还是不健康的。
只有Connell选择离开,marianne选择留下才能真的体现出他们终于走出了过去的问题。
过去自卑的Connell是绝对不可能自己去纽约闯荡的,而敏感的情感卑微的以Connell的想法为中心的marianne是绝对不可能选择不跟Connell一起走的。
所以尽管结局疑似be,我还是很为两个主人公开心。
总而言之,normal people是我近几年来看过最细腻最感人的电视剧,真希望能有多点人都来看看这个好故事
作者:610(本文首发于公众号「英美剧漫游指南」)1. 点击此处进入公众号推文,参与送书活动。
赠送原著作者Sally Rooney的原版英文小说《普通人》《聊天记录》;2. 我们会录制播客来聊《普通人》,请订阅播客「英美剧漫游指南」并期待。
这部2020年的最佳爱情剧,看似小清新,却暗藏玄机,真正看完的观众才知道,它并不只是“又一部青春剧”。
由Hulu和BBC 3联合制作发行的《普通人》(Normal People),改编自2018年出版的同名小说。
4月29日一次性放送,豆瓣8.9,烂番茄88%新鲜度,Metacritic84高分。
这部剧在BBC流媒体iPlayer刚上架就创造1600万次的搜索量,以接近两倍的数据打破《杀死伊芙》(Killing Eve)第一季的纪录。
“小变态”Jodie Comer发了一条ins story,称赞该剧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让她大脑爆炸,她被两位主演美好而真诚的表演彻底“杀”到:
本剧一共12集,前6集导演Lenny Abrahamson,曾执导法鲨主演的《弗兰克》,以及奥斯卡获奖影片《房间》(《Room》,不是cult经典《The Room》);后6集导演是女性导演Hetti MacDonald,代表作品有同志电影《愈爱愈美丽》。
两位导演风格各异,对应《普通人》叙事的两个阶段,这个我们后面会聊到。
(本文是分析文,接下来的内容涉及全季的剧透)01小清新也可以大尺度想看甜甜的恋爱而打开《普通人》的观众,尽管某种意义上也能得到满足,但看到第2集不到30分钟里出现四段充满情欲的亲密裸戏时,不免会感到吃惊。
主人公Connell和Marianne是少有交际的同班同学,两人唯一算得上特别的关系,是Connell的妈妈在Marianne的家里做保洁。
然而剧情根本不在暧昧和暗恋的阶段拖沓,告白、亲吻,迅速搞定,第1集结尾两人已经约好下次到Connell家幽会。
第2集开始,全剧高密度出现各种露骨的激情戏份。
我做了一个统计,12集中有8集都有大段裸戏,平均每集1.25次,第5集和第12集甚至有男主的全裸戏份。
为了形象描述本剧激情戏的盛况,转述男主演员Paul Mescal在采访中讲述的一个小故事:
“我给父母提前打了招呼,说家里的老人可能不太好接受(我的激情戏)。
奶奶知道后赶紧提醒我的姑祖母Mary:剧里有很多性感画面,如果你感觉这种戏要开始了,就快走开,自己找点事儿做。
” “第2集,我们开始亲嘴了,Mary心想那种画面要来了,赶紧出门遛了会狗,心想这么一个来回慢慢走,激情戏应该放完了。
然而她低估了那段戏的长度,回来时刚好进行到高潮,她只好站到门外,听到激烈的声音渐渐没有了才敢进屋。
” 剧中还涉及了SM议题,这一点我在后文会具体分析。
而本剧女主Daisy Edgar-Jones和《五十度灰》女主达科塔·约翰逊真是既形似也神似,另外和安妮海瑟薇也有几分相似之处。
裸露戏和激情戏对演员的要求极高,需要适应在镜头前展现自己的身体,贡献准确而有情感的表演,还要和搭档展示出让人信服的化学反应。
拍摄这些戏份离不开Ita O'Brian,片场的亲密指导(Intimacy Co-ordinator),她还参与了《性爱自修室》的相关工作。
亲密指导不仅是为亲密戏份做编排——像排舞一样,还要与演员、导演、服装部门等沟通,为角色做定位,帮助演员更好地呈现角色和亲密戏份。
演员会穿上专用服装、或在私密部位穿戴一些隔离物,避免不必要的裸露和生殖器官的触碰;特写镜头之外的身体部位会穿衣服,比如拍摄上半身时,演员会穿着裤子;即使有全裸镜头,也只是在拍摄单个镜头时要求演员脱光。
02两个普通人从剧名《普通人》入手,有人说《Normal People》应译作《正常人》,对此我持保留意见。
小说作者在London Review Bookshop读书会上提到:名字是等整本小说写完后才取的,想要点出的就是normality——生活中的普通甚至平淡。
她曾读到Margaret Drabble的小说《The Millstone》,主角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与写作——“我深信我所经历的,一定是很普通的经历,否则它们就不值得被写下来。
” 两位主角多多少少都和“普通人”这个概念有一些联系。
Marianne主动将自己与“普通人”区隔开,有时觉得自己比“普通人”要高一等,有时又差很多。
她家境优越、性格孤傲、有些敏感与早熟,自然和旁人不同;但由于原生家庭破碎,受到父亲和哥哥的负面影响,又会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一切糟糕的事情都是自己应得的。
Connell则时刻维护自己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形象,经营自己受欢迎的运动型男生人设。
他太在乎周围人的看法,不愿和Marianne在公开场合走得太近。
第1集两人亲吻之后,Connell的第一反应竟是“不可以让学校里的同学们知道”。
毕业舞会上,Connell没有邀请Marianne,让她一个人留在家里。
而其实,周围人对他们的事早就心知肚明,只是没人介意罢了。
Connell提前离开舞会,给Marianne打电话道歉的那场戏,哭戏表现和台词功底都很不错,很难想象本剧是他的处女表演:
第4集,两人分开后,在中产阶级聚集的圣三一学院开始大学生活。
Marianne和同学有很多共同话语,社交如鱼得水,而Connell却迟迟不能融入大学环境,只能独自上课、阅读、打工,内心全是对家乡“普通”生活的怀念。
两人的处境和心态约等于发生了一次置换,但新的环境并未解决他们旧的问题,一些新的问题又逐渐浮出水面:Connell因为好友逝世而抑郁,而Marianne对渣男男友言听计从,不愿从不健康关系中脱身。
第11集,两人终于回到家乡Sligo,重归于好、旧情复燃。
然而正在鱼水之欢时,Marianne提出想让Connell“打她”的要求。
Marianne受虐倾向的形成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父亲对母亲家暴,哥哥长大之后也对她实施言语和肢体暴力,母亲看在眼里却不加制止。
Marianne渴望被爱,却在潜意识里把暴力和激情划上了某种等号。
她之后的几任男友都有性虐倾向,而她也从受虐中得到和“普通人”一样被在乎、被关爱的错觉,因而即使关系再不健康,她也难以下定决心离开。
Connell知道Marianne的故事,答应过她自己永远不会对她做出那些事,所以拒绝了她的要求。
即使SM可以只是性爱中的插曲,他的本性和内心的温柔也不允许他做这样的事。
两位主角分分合合太多次,眼看又要不欢而散,实在令人揪心。
03分分合合的故事如何讲得意味深长接下来从叙事和影像风格分析,《普通人》怎样将分分合合的感情纠葛讲得动人而又深刻。
故事发生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爱尔兰,年轻人受经济影响大多意志消沉,对未来感到迷茫,但《普通人》却少有对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评论,而是极大程度地关注两位主角的内心成长和情感状态。
叙事结构上,每3集构成一个段落,分别讲述不同阶段的人生故事,以及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化。
前3集讲高中生活,以毕业舞会作为收尾;4-6集进入大学生活,两人因为交流失误,都误以为对方想分手;7-9集讲述两人分开后各自的生活;10-12集讲两人帮助彼此解决人生中最核心的问题,两人都因此变得更好。
这也对应了《普通人》在时间结构上的特点:每一章或每一集的开始,总有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跨度,把两人的生活挑出来,只去讲述与另外一人交集的部分。
叙事节奏上,经过前3集的暧昧、激情和心痛,观众的情绪像坐过山车,第4集却突然在叙事上宕开一笔,我们在镜头里找不到Marianne了,只有寡言少语的Connell带我们在圣三一学院安静、沉默地游逛。
演员Paul Mescal和Connell一样,在高中玩运动,在圣三一学院读大学,戏内戏外的相似也穿透屏幕给观众带来某种真实感。
Connell在第4集的课堂上评论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她全书都在从爱玛的视角叙述故事,却突然以奈特利角度书写了一个章节,这种写法让我印象深刻,我感到一种片刻的平衡与关切。
”剧集脱离原著的故事,大胆地花了大半集的时间,让叙事节奏缓慢下来,用Marianne的不在场来铺垫一种悬念和期冀,其实也正是一种“片刻的平衡与关切”,让我们更能理解Connell对融入新环境的努力、对Sligo的生活的怀念、以及一种无法自在做自己的孤独。
这样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全剧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第6集采用倒叙,先讲述Marianne在水池边心碎地摔了水杯,再交代发生了什么。
第10集以Connell去心理咨询为线索,穿插起Connell因为故乡好友的逝世而抑郁失落、Marianne为他疏解心情的剧情。
第9集讲Marianne独自在瑞典的生活,却以两人的邮件往来作为旁白,解释了Connell如何帮助Marianne找到勇气去离开一段恶劣的关系。
这集结尾十分有人文关怀的色彩,Marianne的独立和勇敢给观众带来鼓舞,片尾时,通常的黑屏被换成了瑞典美丽的天空。
镜头上,全剧充斥了各种“贴脸”的特写,跟着他们在校园穿梭、展示两个人的日常对白、记录他们的情绪表达。
Lenny Abrahamson执导的前6集更是把这样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大量的手持镜头,拍人永远是浅焦特写,我们的眼中似乎只能看见Connell和Marianne,环境和周围的动态都变成不重要的模糊背景。
在剧集的前半段,我们需要进入一种氛围,去体验主角在恋爱和成长中的情绪。
当镜头跟着主角走时,我们能更真切地了解两位主角,时刻抓住主角的表情,与主角共情,更好地融入剧情。
剧集的前6集如果切换中景或者远景,去呈现环境和人物的关系,会打破塑造出来的亲密和暧昧氛围。
但进入后6集,Connell和Marianne有各自的生活,影像风格自然也需要一些变化。
导演Hetti MacDonald虽然保留了清新的画风和虚焦特写,但明显增加了很多明亮的画面,在取景上也有更多表现环境的固定镜头,极大地利用环境特质来烘托角色的情绪和感知。
很多人评价《普通人》是《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之后,再次带来夏季恋爱感觉的影像,而我看到第8集的“意大利之行”就真的惊了——豪宅、泳池、自行车、广场,一切都太像了:
04政治、阶级、性和辩论说完影像和叙事,最后再说说文本层面一些零碎的感想。
导演Lenny Abrahamson透露,早在《普通人》小说出版前,制片公司就和作者Sally Rooney取得了联系,商谈改编成电视剧的相关事宜。
小说曾入选2018年布克奖长名单,获得2018年科斯塔图书奖的最佳小说奖。
而原著作者深度参与电视剧的编剧工作,保证了剧集忠实于原作,许多对白都原样保留到了剧里。
《普通人》少有对政治的援引和评论,但在圣三一学院的故事阶段,涉及一些相关内容。
Connell不常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因为一个新纳粹主义者而与同学Gareth产生分歧。
Gareth认为每个人都有言论自由,而Connell反驳到:不应给新纳粹主义者提供传播仇恨的平台,这与支不支持言论自由没关系。
否则按Gareth的逻辑,必须邀请全世界人参与讨论,不然就侵犯了他们的“言论自由”。
Marianne也和一个男生对“事实是否是一种社会建构”这个话题产生争论,男生认为事实就是事实,“重力”不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它本身就是存在的。
而Marianne则指出:“事实”的确存在,但社会建构主义是去分析这些“事实”如何传播,从而去研究知识的产生。
从这两处情节,可以看到《普通人》拥抱当代大学生热衷的后现代主义,两位主角都是左派青年,在政治图谱上三观吻合。
但是两人间明显的阶级落差,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从剧集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
第8集,Connell获得大笔奖学金,对经济状况的剧变感到不适应。
Marianne也坦白自己没有好好想过阶级差异对Connell以及他们关系的影响,并告诉Connell,只要相信自己值得有经济实力上大学、值得拿文学专业学位、值得去欧洲旅行并懂得欣赏艺术,就不用对自己感到愧疚。
剧集另一个突出的议题显然是性,《普通人》展现了一种自然而互相尊重的性关系。
一方面,通过Marianne的成长讲述了一个女性崛起的故事,为受到性暴力的女性赋权。
另一方面,通过展示真诚、开放的性,提出了新时代一种互相尊重的亲密关系模范。
第一次坦诚相见时,Connell多次询问Marianne的感受,表示如果不舒服可以随时叫停,不要觉得尴尬。
之后当Marianne腹痛时,两人也自然停止了进一步的亲密行为。
另外,亲密关系中关于暴力和性癖等话题的探讨,也祛除了性方面的羞辱,让这些议题走入光亮的讨论环境。
作者Sally Rooney曾获得欧洲大学辩论大赛的最佳辩手,这解释了为什么辩论社成为两位主角重遇的一个契机,看来也是作者自己经历的某种内化。
同时也解释了作者为什么对政治、阶级等话题采用一种激进、明确的讨论方式,却又不让这种辩论式的讨论喧宾夺主,以至于影响到对两位主角关系的塑造和描写。
我们跟随Connell和Marianne经历了分分合合,最后也一定能感受到,体验永远是大于理论的。
正如Sally在另一本小说《聊天记录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中所写的:“有的事你只有活过才能懂得,而我这次不想当一个分析的人。
”也许《普通人》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在这个全球疫情的时期,隔着屏幕再体会一次触摸是什么感觉,以及爱是什么感觉。
(文章部分截图来自人人影视译制熟肉)
THE WORLD IS BETTER ON TV出品:英美剧漫游指南(KillingTV)播客:在小宇宙、网易云、喜马拉雅或其它泛用型客户端搜索「英美剧漫游指南」公众号/微博:英美剧漫游指南
有三四天,因为这部剧一直睡不好。
每天看完,心里满是各种无法言说的情绪,总是折腾到12点才睡。
原著是天才小说家的第二部作品,当时读小说的时候感觉比《聊天记录》差一些,没有想到剧作通过视听语言让小说的氛围重新清晰起来了。
漂浮在空气中的是无限的孤独,和Connell在一起的时候,彼此理解,对方永远是更聪明的一个,是更美丽或者充满魅力的那个。
两个人的男女朋友换了那么多,说到总有些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刻感到孤独,而彼此在一起的时候,可以talk,而且永远不感到孤独。
所以尽管两个人兜兜转转,还是让局外人我感到十分羡慕。
王子帅哥霸道总裁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太没有想象力了,非常非常无聊。
这么说是因为人的复杂和高贵不体现在这里,虽然如Connell所说 Money is sexy。
普通人是很难在同侪压力下与社交活动中备受排挤的女孩正面交往,但是也很难拒绝聪明美丽且充满洞见的女孩,普通人可以为了爱忍受交往中巨大的不平等。
普通人有很多次机会失去,错过,忘记,误解和被误解、伤害和被伤害。
不得不说使我震惊的是片中的性爱场面,以为应该蛮克制的,没想到这么坦诚。
就作为一个观者,很难不进入到二人的关系之中,再去看关系就觉得很不平常,有爱的性看起来真得可以抵抗人世的孤独和虚无。
我现在渐渐能理解娄烨李安拍性爱场面的戏了,有一些影视作品,当然是为了所谓的爆点,但是探讨人性的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为体现人自由状态的一种,性是很难回避的。
我非常喜欢这片子,喜欢很棒的片子和音乐的时候,我大部分状态都是两手一摊,很好看,非常好,非常动人,听到的时候我会流泪。
因为艺术形式很难言说,说一万遍某个音乐好听,也很难代替你听一下的细微的情绪变化。
说过很多次,艺术是形式的艺术,很难不去经历体会就理解。
昨天晚上看到第十集的时候,躺在床上翻出去年读的Kindle里的Normal People,正好停在最后一页,不由得觉得,爱真是很好的东西。
我不懂,为啥女主就不能享受SM了?
女主刚和Jamie在一起的时候跟男主说过,她和现任,不是equally involved kind of sex, it's different with Jamie. 她说他有一些施暴倾向,但当男主跟她确认:你也喜欢吗?
她肯定了。
男主听完Jamie做什么以后,他说sounds fucking horrible, 女主说,it's not, it's just different. 女主说,和Jamie在一起,她就像是在扮演一个角色,不想和男主的性那么real. 她只是假装会有某种感受,假装我被他统治。
到这里,男主和观众肯定会觉得,女主是陷入了一段不自主、不平等的关系中了。
等到女主去了挪威,找了新的黑人男朋友,他对她特别好,但是她想分手,他问他能做什么来挽回,她说他想要他不把她当她,不想要他对她好。
如果说第一段带SM的关系,还是在探索阶段,第二段,就是她的自主抉择了。
无论是她童年被家暴,还是青春期被校园霸凌,一个人有S,或者M,或者任何其他的倾向,都是正常的、应该被尊重的(犯法的除外)。
黑人男友后来显然喜欢上了捆绑她,她到后来拒绝了,说不要,真的不要。
她被赶出了摄影棚。
这也没什么,就是愿意玩到什么程度的事。
而当男女主又上床以后,女主问,你能不能跟我说,我是你的,你可不可以打我。
男主拒绝了,说会让关系变得weird. 女主问,你是觉得我weird吗?
男主说,不是,但是我不想。
这没有任何问题,一方有SM倾向,一方并没有满足的义务,可以停止。
所以剧里都非常正常,三观也正。
我相信女主还是会享受暴力性爱的,但是她和Connell的关系,更加和谐平等,而且他们这么多年,性生活一直很好。
我疑惑的是,为什么在豆瓣看到的某些解读,会说这是男主尊重女性的表现?
他是尊重女性没错,但是不愿意满足女主自然形成的、主动要求的性癖,只能说明男主有自己的偏好和原则,他不喜欢在性爱中享受被征服的女主(或者说他还不习惯),能推导出他尊重女性,我完全不理解这个逻辑。
而会认为女主变成一个M是家庭的、过往不健康关系的过错,更是天方夜谭。
这简直无异于污名化性虐恋。
我们都会受到过去生活的影响,它们不一定是阳光正面的,但这不意味着结果一定是差的,是应该由什么人把你掰正、帮你治愈的。
1. Are you going to kissing me again? 你要再次亲我么?
2. Like we are in come authoritarian fantasy. 好像我们身处集权统治的幻想之中。
3. I just like talking to you. 我只想和你说话。
4. Couldn’t I say it was you that was seducing me? 难道不是你色诱我么?
5. I hope you don’t find it too hard trying to re-sist me. 希望你不要觉得拒绝我是一件很难的事。
6. You don’t mind that I’m ugly. 你不介意我丑。
7. Look,I would never hurt you,OK? 听着,我永远不会伤害你。
8. You make me really happy l love you 你让我快乐,我爱你。
9. I know it’s that late to be calling and all that l know you...probably don’t want to talk to me,ern.... l was just calling to say that That l miss you. 我知道这么晚打给你,我知道你也许不想和我说话。
额 ,我只想告诉你我想你了。
10. That l missed having you in my life. And may be it would be nice to like. 我曾经错过了你,我想跟你再爱一次。
11. They literally shew up to discuss the books they haven’t even read. And they just bang on about it and complete confidence. 很明显他们都在讨论自己没有读过的书,还在那里信心满满,振振有辞。
提示:把女主替换成作者相貌(sorry无恶意)剧情理解度迅速升级至99%。男主长相不像很聪明的学霸,尤其文科学霸。所以这两个人在一起的观感就像《人间四月天》里周迅黄磊之于真实林徽因徐志摩一样,可以说过于言情 几乎毫无关系。
过去看的爱情剧里爱情都只谈感情不谈性,即使有也是隐晦的,但明明性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爱情之所以会开始性吸引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Marianne和Connell的性太美妙了,纯粹又热烈,是最最原始和真实的冲动。我甚至想看他们一直做爱。
经历了这么多,他们居然——大学没毕业。
你看你俩唐的
有点子无聊,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啥也没看懂。喜欢就在一起不喜欢就分手呗,最烦剧老是设定从小有阴影,不相信爱情的男女主。
疫情让大家降低了对新剧的标准,果然…………
喜欢剧里在摄影和时间的表达上基本没有回忆化处理的部分,每一拍都是“现在”的,经常对角色、景色、视角特写,后面剧情对话有呼应的时候自然就想起前面发生过的内容场景细节了。normal people因为名字的原因,加上好几处的点题读书的时候比较想当然,人和人的处境和选择嘛,当时读完觉得也还好;而现在看完剧了之后才多少明白除了书里明显写出来的阶级、交际圈、家庭的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常态”,以及如何去对待自己面前的常态,而对待(无论是事或人)爱和执着的时候,之所以痛苦或许就不应该把身边人、身边的圈子,甚至所揣摩所爱的人的想法当作标准。像Marianne对自己对生活进行探索也好,像Connell时常感到不安不知所措也好,谁都别瞧不起谁,we are different but we all normal. 从葱绿到深蓝
萨莉·鲁尼隐然有智能手机时代契诃夫的感觉,你不能指望她写一棵树、一片云、一只金甲虫,但是失神打碎的水杯、水槽里倒掉的半杯啤酒、夜店喧嚣后的孤独、生存于视频连线中的关照……这一切简直手到擒来。我对这个片子的观感跟《聊天记录》的读后感一样:它有多精彩,恰恰说明当代人有多可悲。
感情太细腻了 没法理解 给我感觉就是无病呻吟 两颗星给摄影
不知道在别扭啥。男主从第一集伤害女主到倒数第二集也是厉害了。从第一集就看出来是真爱了你俩都别折腾其他人了……这咋就高分了不理解。分了3次看完了
看短评,很多人并不理解什么叫脆弱和敏感
老娘本来想是看欧美青春爱情虐恋的,马的结果第二集15分钟内男女主就 搞 了3 次!!!
看的过程中屡屡被触动,我的回忆与情绪在奔涌,必须要暂停,缓一缓,才能继续看下去。看完以后觉得自己很可怜。因为我渴望但从来没有与任何一个人产生过像Marianne和Connell之间那样亲密的感觉。船戏都太好了,这是我第一次从性里面看到了爱。年度十佳。(我爱萨莉·鲁尼!好想去爱尔兰啊!!)
充满刻板印象的滑稽恶俗的剧本。男人要钱权要社会地位,女人只要什么莫须有的“爱”🤣🤣而且男主又肥又丑。
两个人除了在床上哪都不和谐,俊男美女拧巴起来越看越烦人。M敞开心扉说虽然我家是小康家庭,但我哥是个SB,我妈还不闻不问,我有心理阴影,C头也不疼了,打人也有劲了,早干啥了?
青春疼痛文学?
看了七集实在忍不了了 这就是一对作男作女的打炮故事 两个人都说着爱你爱的要死 在一起打炮又不承认是男女朋友关系 对外人也不表现亲密关系 一言不合就分手 分手还说是朋友 各自有了男女朋友之后又相互勾搭 我能说你们好好在一起能别祸害别人了吗?抱歉我理解不了你们这对普通人的爱情
到底哪儿好了这个剧?就凭女主的人设很豆瓣嘛…完全看不动啊
花了几个深夜,把《Normal People》看完了,原著作者Sally Rooney自己也参与担当了编剧。我不知道什么是普通人,但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残缺的。光鲜富裕家庭可能背后是情感的冷漠,有善解人意母亲的男孩因贫困而缺乏安全感,非常能懂玛丽安娜与康奈尔之间的情感,每个人都有自己情感上的盲区,可能是孤独、缺爱、不自信、不善表达。纵然有无数个相互抵触的个性,但对方依然是你放不下的爱人,很难解释,即便你们总是失望,相互冲撞,也无法释怀,只有这个人离去时你会痛哭流涕,心绞痛,也只有跟这个人在一起时你可以安然入睡,你可以说出埋藏很深的秘密,只有这样一个人,你永远不想伤害她,为了彼此,永远不会对别人有同样的感觉。他们之间的对话很棒,是敏感的人才会说的真实感受。By the way,这部剧年轻男孩女孩的
男女主都演的很细腻,镜头也很唯美...但是剧情实在不敢恭维,并且男女主角色成天像在梦游一样不知道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