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咯!
网飞真的很懂观众想看啥,纯纯的puppy love太爱了,长度也很适合下饭。
讲的是已经出柜的Charlie和阳光体育直男(后来证明是bi 的)Nick的爱情故事。
Nick&Charlie 本来想写“从Nick和Charlie来看来自原生家庭完整的爱对个人在亲密关系里的表现影响有多大”,但半途还是被Tao Xu吸引了。
一开始觉得他发型真的怪(看久了觉得即使如此也无法掩埋他的美貌)
先开始不喜欢这个角色的原因还在于作为朋友,他老是因为害怕Charlie受伤而在一旁劝说他不要爱直男。
观众都是先入为主的,阻碍主角的恋情当然算半个不识相的反派。
不过很快就会发现,Tao Xu是因为Nick的朋友都是一群会bully人的笑霸,担心Charlie被欺负。
他的担心也不无道理,马上校霸就来bully Charlie了。
不过没关系,Tao Xu每次都挺身而出保护朋友,且吵架水平一流,从未发挥失败。
“你的生活一定很难过吧”/“如果你想引起我的注意怎么不再拿东西扔我呢比如你仅剩的最后一个脑细胞”(认真学习)
虽然他总是说他是口头反击,但打起架也丝毫不害怕。
而Tao Xu的可爱之处在于,他对外有多强硬,对内就有多柔软,他时常自省是不是因为他朋友才过的不好。
和朋友吵架之后和好却也很坦诚。
朋友被bully的时候毫不畏惧地挺身而出、伶牙俐齿尖酸刻薄地嘲讽出言不逊的人(每次吵架都发挥得很好)、对朋友无比关注仿佛是保姆一般的角色。
谁不喜欢这样的朋友呢?
暴雪姐:“这不是你吗?
”我:“……此生不愿再当这种人。
” 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次“帮朋友在恋爱中打抱不平”,后来证明这样的行为纯粹是“插手”,你帮别人手撕出轨对象结果人第二天甜甜蜜蜜和好了,搞得只有我一个人在尴尬。
于是我就不愿再干涉,感情说穿了还是那两个人的事,别人说再多也无益。
我想或许年轻的时候我们也曾当过Tao Xu吧。
暴雪姐问:“那如果我被我老公背叛了你会帮我出头吗?
”我秒答:“三分钟之内🦈了他!
”暴雪姐笑眯眯地说:“对啊,所以你还是Tao Xu啊,你只是改变了朋友的标准。
不是你的错,是让你强出头又让你尴尬的人的错。
是他们不配,我很高兴能有你这样的朋友。
” 🥹嗯,继续当Tao Xu好了。
说来有些羞耻,我已经把Heartstopper完整看了五遍,然后跳着看部分情节不知道多少次,油管所有的卡司采访视频都看完(几遍)。
上次如此沉迷,还是看Call me by your name和Skam第三季。
我们先来简单聊一下Heartstopper(一下简称HS)和Skam的影响力。
Skam的反响不必说了,就说后面各国翻拍那么多版本,并同样引起巨大反响,近几年有哪部剧做到?
我反正是不知道。
那么HS呢?
中文世界似乎讨论得不太多,但外网上讨论度非常大。
几位演员的社交媒体追踪人数暴增。
比如Kit Connor(Nick Nelson)的IG,从播出前的十几万粉丝,到今天(2022年5月6日)已经260多万,Joe Locke(Charlie Spring)有两百万,Will Gao(Tao Xu)也有一百万追踪人数。
4月25日至5月1日的一周里,HS在网飞的播放量达到23,940,000小时,高居第五。
要知道,HS的总时长才大概3小时,而排名前十的许多其它剧的时长都更多。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Skam和HS这么看似简单、老套的剧情,却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太少了。
LGBTQ+影视作品多吗?
其实也蛮多的,但是我们想一想,剧情那么温暖的、是he的甜剧,有多少?
在我上大学期间,也看过不少同性电影,但是许多都是围绕着恐同、霸凌、HIV、抑郁、悲剧爱情,等等。
例如《断背山》、《天佑鲍比》、《莫里斯》、《费城故事》等等。
不可否认,这些作品在努力希望大众看到同性恋所面临的艰难与挣扎,冀希提高社会对LGBTQ+人群的认知和接受度。
这很好,这大概是LGBTQ+人群抗争的前期必经之路。
然而,这些作品所传递的氛围,却总是令人悲伤和害怕的。
我记得高中第一次看《断背山》的时候,我只敢看前半部分,因为后半部分太悲伤,我不敢看下去。
许多LGBTQ+人群长期都只能看到这样的作品,他们潜意识里会觉得,这些负面的能量,似乎总与他们的身份相关联。
似乎,LGBTQ+人群想要获得真爱,总是一番苦难经历,要付出比直人多很多的努力。
甚至永远无法享受到爱情,而却要在现实生活面对各种歧视、家人的逼迫、已经与自我的挣扎。
LGBTQ+人群,似乎一辈子都要不断地出柜,对自己出柜,对朋友,对喜欢的人,对父母,对同事,对陌生人。
所以说,我们深深知道我们的人生会比较辛苦。
所以,有时候只想要看到简单的甜甜的恋爱而已。
因而,Skam、青春王室和Heartstopper这样的剧让我们看到希望。
在Skam里,Isak当然一开始有一些自我挣扎和矛盾,甚至是internalised homophobia。
但是比较他才是十几岁的高中生,他在慢慢认识并接受自己。
最终,他出柜后,意识到,原来朋友们根本没当回事。
这让我,作为观众,也松了一口气。
这部剧甚至丝毫未涉及霸凌。
当然了,可能只有在挪威这种地方有这种氛围。
在HS里,我们还是不免俗地看到了霸凌的部分。
但是我觉得这部剧处理得还是不错的,主线还是两位男主的情感发展以及Nick Nelson的自我发现和身份认同之路。
正如Skam里,Isak去了他假装喜欢的女生Emma举办的party,两人碰面,Isak跟Emma道歉,说不应该鸽她。
而Emma很酷地回应他,“我根本没有因为这个生气,而是你明明知道自己是gay还来吊我。
Isak,现在都2016年了”。
对于挪威来说,2016年就没有年轻人会因为其性取向而被歧视。
这对于当年看这部剧的我来说。
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冲击。
那样友善的氛围,还有Isak和Even甜甜的恋爱,让人又看到了这个世界的一丝曙光。
可以说,这也是后来我决定去北欧读书的一个重要原因。
青少年queer群体需要Skam和HS这样的影视作品,向他们展示,他们的爱可以如此普通、如此甜蜜。
他们的身边或许有负面的声音,但是他们也被友情、亲情和爱情围绕着。
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可以认识并接受自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外网上许多中年LGBTQ+人群看完这部剧后都陷入了一种悲伤的氛围。
因为在他们更年轻的时候,没有这样一部主流平台上播放的影视作品向他们展示,他们的生活和爱情也可以如此普通和甜蜜,并且,有许多人和他们一样,正在认识自己、接受自己,自己不是孤单一人。
这些人青春里本该有的甜蜜已经被剥夺,并且永远无法追回。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影视作品,向正处于困惑中的LGBTQ+人群展示,他们不孤单。
向他们担忧的父母展示,他们的孩子可以很幸福。
最后,需要申明一下,展示LGBTQ+人群的挣扎和努力当然很重要,并且在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方都依旧十分必要。
然而,我们的生活和无数的普通人一样,有挣扎、苦痛,也有幸福和欢乐。
我们希望看到彼此的幸福,也希望这个世界看到我们的快乐。
上一部让我刷了4遍才冷静下来的剧还是5年前的Skam3,那时候人还在20s的尾巴上,对Evak的迷恋和关注事后回头看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所以上个月HEARTSTOPPER在Netflix横空出世后,我有意无视了它两周,纯纯的小清新预告片和海报一度让我感慨英国人终于也堕落了要进军国际耽美剧市场了→_→。
不过随后Heartstopper开始频繁出现在我的豆瓣时间线上,很多不会轻易fall for BL文学的友邻们都表达了相当正面的评价,于是我重新关注,难道不只是发糖傻白甜剧这么简单?
先是犹豫地点开第一集,充满怀疑地看了十分钟..嗯有点意思;然后第二集第三集..第七集第八集…(二刷,循环播剧集原声和歌单,三刷,买漫画买有声小说,四刷,听各种播客)...快进到上映后一个月后的今天,终于可以来标记了!
Heartstopper不愧是一部有优秀原著的作品,短短八集的迷你剧,人物饱满、细节动人、台词精彩、节奏完美。
服化道和取景方面也都很好地呈现了原著漫画,柔和水彩色的手绘小动画总能应景地淡淡出现然后干净利落地进入下一幕。
而且一开始让我有些反感的可可爱爱甜甜蜜蜜属性在了解更多后发现也很合理。
说到底,这样的innocent甜剧是契合人家当下社会环境的需要。
毕竟不同于东亚普遍的单一病态,欧美的YA校园题材也好、LQBTQ+题材也好的影视剧已经经历过了探讨话题沉重面的伤痕文学期,也早就完成了鼓励年轻人正视sex然后对性去污名化除羞耻感的阶段,现在出一部暖心的正能量剧,讲两个15岁的孩子一点点figuring out如何处理他们这个年龄需要处理的各种relationship problems和生活烦恼不正是人家的时代需要吗?
在我们还在讨论 早恋 这么一个糟糕的伪问题时,那边已经开始处理走太快后的小问题了,那就是no one should feel pressured to experience sex,多年来他们的社会能公开开明地讨论teenager romantic relationships,可能间接地导致了很多关注落在了adolescent sexuality,现在人家开始慢慢意识到问题,鼓励更多其他面更加nuanced的讨论,过渡到大家应该心理健康心态平和地按照自己的步伐慢慢摸索青春期里远不止有爱和性地其他课题。
另一方面是基于原著,graphic novels的基调就是sweet and innocent。
漫画在英国的出版商叫Hachette Children's Group,在美国的出版商可是Scholastic,世界最大的儿童书籍出版公司。
除了讲故事立人物,书中的教育目的不得而知。
即使在进步了很多的现在,像Nick这样细心善良、擅长沟通、毫无沙文男性恶劣品质的运动型男友依然很少,像Charlie身边那群又聪明体贴又无条件爱他支持他的朋友也不是随处可见,更不要说像Ajayi、Singh、Nick妈妈和Charlie爸爸这样的长辈多半还是可遇不可求。
但没关系,我们在书里看到他们,我们看到当一个teenager遇到青春期的各种典型问题时,在TA身边的这个support network如何说对的话(如何倾听道歉关心你爱的人),做对的决定来帮助TA化解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这部剧我们看到这可以很现实,也是有可能的。
在一个英文播客里听到主播说 I wish we had this show when I was at school, I think the impact can be life-changing to me. TA也说出了我的心声,作为一个中学时期情窦初开后有机会体验一段美好的teenager romance的30+成年人,属于我的故事里没有joy、power或pride,只有无尽的羞耻压抑和沉默,Heartstopper也是我的heart starter. 最后quote一下这个英文播客的结束语,主播是queer,但TA说的适用于所有有许多学生时代遗憾的人:Heartstopper was equal part of heart warming and heart breaking. It was hopeful and hurtful. I watched through the lenses of these beautifully written characters, a story unfolds which could be told as my story. So many moments should have been in my story, a story where silence and shame were replaced by power and pride. Through this show, I saw hope for the future. I also found hurt for my own past. Many queer people waste their 20s holding hope for a better past. I really felt that watching Heartstopper. The joy in this show made me long for a better version of my own teenager years, and it hurts as I can’t change my past. None of us can, but watching this show, focusing on our presence, we can try to change our future. For me personally, I hope for many LGBTQ+ educators, Heartstopper was almost a heart starter. It re-motivated me, re-focused me, and it made me realize why we do what we do.
我想对全剧色彩(黄、蓝)的隐喻进行一些简短的探索。
色彩究竟是是如何在潜移默化中,向我们塑造了Nick和Charlie的关系?
又怎样代表了各自内心的思考活动?
而颜色在全剧中动态的变化和彼此介入,又是如何从侧面推动了Nick和Charlie的关系发展,和两人的心灵成长?
这次,我希望能够仅从颜色角度,讨论剧中的一些经典画面,以及导演如何运用镜头语言,将颜色的隐喻发挥到极致。
1. 黄与蓝的你——代表Charlie与Nick,为观众植入“结对性”我们简短陈述——E01末尾,当Ben离开后,Charlie和Nick戏剧冲突最强烈的一场戏出现了。
这场戏非常重要,因为这是观者对这对cp的“第一印象”,如何在第一眼就让观者记住两者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导演运用了黄蓝两种反差色的给人带来的结对性——类似于“自古红蓝出cp”的感受。
Charlie背后的明黄
Nick背后的深蓝用黄色代表Charlie、蓝色代表Nick是剧中黄蓝颜色运用的第一个方法。
运用人脑对色彩的结对本能,导演为我们创造出一个简单的、潜意识的结对方式。
在用颜色代表两人的基础上,我们还分析了色彩的闯入,也就是在“Nick代表蓝色、Charlie代表黄色 “的语境下,色彩是如何介入对方。
比如上面两张图:Charlie的蓝色领带、背包肩带;Nick背景中以直角形态凌厉闯入的黄色,都代表了一种两者关系的介入。
在E01对手戏之后,作为代表Charlie的黄,充斥在他回家的路途中,他回家的路途是户外的,夕阳是黄色,但不断有蓝色,天空、汽车、马路的阴影...证明“蓝色的你闯入了”。
背后的天空 身后的车
身后的天空 马路 窗户
被阳光打下来的公交站 后方的天空而作为代表Nick的蓝,也充斥在他回家的路途中,他回家的路途车内的,车厢中的封闭营造了深蓝的景别,但他的母亲——却穿上了黄色的衣服,并不停的询问几天发生了什么。
一种通过他者闯入角色内心的方法
在颜色较为深沉的车内,Nick母亲的亮黄是精心设计的这种介入在接下来的剧集中多次发生:第二集的雪仗戏,Charlie直接套上了Nick的蓝色卫衣,接近一种明示:色彩介入在段戏中的作用——一种角色关系的深入绑定和交换。
经典场面让我们再看这场戏中Nick的穿着,很明显——是黄色的外套,这也是一种直接的、强烈的色彩介入,代表Charlie的闯入。
对《暖暖内含光》致敬我们可以更深入的分析两个角色色彩闯入的层次——Charlie把Nick的蓝色卫衣套在更靠近身体的第二层,一种尴尬、单恋的中间状态:对彻底的对Nick展露爱意的安全感暂未得到(贴身);同时需要自己的外套守护这份感受(外衣)。
反观Nick把黄色穿在外部,则有更强烈的隐喻,作为黄色的Charlie成为了守护者——在之后的情节中,Charlie一直在等待、守护Nick发掘自己的内心;而内里自身的蓝色衣物,则代表了Nick自身仍未认识到自己对Charlie抱有特别情愫的懵懂时刻。
因此,让我们回到这个温暖镜头背后,实际上,导演用颜色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相当不确定的状态,两者的颜色虽然尽数闯入彼此,但与真正触碰内心机理相距甚远。
让我们回顾E08 Nick穿上的那件经典的adidas,在come out后,Nick的已经能够将黄色作为一种贴身的、独一的衣物融入到自己的机理当中,在湛蓝色的天空下,向Charlie勇敢的表白。
当然,这个时候就有一个疑问出现了:为什么Charlie当时没有穿着一件贴身的蓝色T-shirt作为呼应呢,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说的——黄与蓝,其实远不止代表Nick和Charlie这么简单。
2. 黄与蓝的心——代表舒适与忧郁黄色与蓝色代表Charlie和Nick,个人认为本身并没有过度的对颜色本身含义的隐喻。
当然,蓝色作为一种被长期指摘为冷静、沉默的男性化颜色——更适合Nick在本剧中的定位;而黄色往往富有温柔、艺术性的特质,与蓝色的对比中,呈现出了受到保护的、值得被呵护的色彩体验——更适合Charlie在剧中的定位。
但是,黄色与蓝色自身的色彩体验被导演使用了。
黄色代表的安全感、勇敢的力量;蓝色代表的忧郁、压抑的心情,在整部剧中不断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勇敢所带来的安全感、压抑所带来的忧郁,本质上就是一个从动作到心情的递进过程。
让我们先来观察心情——舒适与忧郁让我们先来看Nick和Charlie各自的房间——房间的颜色非常奇妙:两个主角的房间都可以被划分为“黄色区域”、“蓝色区域”。
这就给予了导演通过角色的位置暗示内心活动的能力。
例如,在E08开头,Charlie因为Nick和之前的football gang交恶而陷入压抑中,这个镜头里,一束黄色的灯光分割了画面。
而Charlie在画面右侧的深蓝当中。
E08再比如,E03末尾,Charlie因为和Nick初吻之后陷入自责,房间内充当黄色光源的灯光熄灭了,将整个屋内的景色化成蓝色。
E03然而承接剧情的,E04开头,Nick吻回Charlie的戏剧中,整个房间已经被布置成黄色。
E04
E04虽然这段戏中,Nick对于Charlie的情感仍然是不确定的;但是请注意——这里Nick回应了Charlie的吻;而Charlie则接受了Nick对内心的不确定性,两个人承担了近乎相似的角色——安全感的施予者。
因此,这段戏充满了安全、温暖的信息,温暖的黄光充斥其中。
一样的手法同样运用在了Nick的内心活动中。
雪仗后,Nick第一次感觉到自己对Charlie超越友谊的情愫,这时导演首先给了一个中景叙述事件。
E02而当Nick还没有对自身认知产生危机感,而只是单纯的享受对Charlie的喜欢时,导演的近景拉倒了一个非常舒适、安全的黄色灯光下。
但随后,Nick突然认识到自身内心出现了认知失调,不解、疑惑、压抑立刻冲散了刚刚纯粹喜爱的幻影,导演安排Nick在房间中灯光死角深蓝的地方演出,并将一个深蓝背景特写拉到了Nick身上。
E02 角色位置转化
E03 近景下的蓝色让我们以这种视角重新观察三场 黄蓝 两色有所参与的重要吻戏——1)首先是E02的初吻,这场吻戏非常压抑,整个房间是蓝色调的,只有两个人背后的窗户外透出了不自然的黄,这种黄是只属于两人的,一种私人的、小心翼翼的舒适。
当Nick被Harry的声音惊醒,这个镜头似乎试图将我们从属于两人的私密世界拉回现实,我们会发现,在凝视二人私人视角中大量的黄色,在真实世界中,不过是非常稀薄的状态。
因此,这场吻戏的基调是非常阴郁的。
让我们感受黄色在中远景中的稀薄E02 对比上一张图黄色的比例2)与之相对的,让我来到E08,在走廊中的吻戏。
这场吻戏很有趣,因为其实它也是蓝色作为基调,但我们会发现,这里的蓝,不是代表黑暗、深夜的深蓝;而是被黄色阳光打成的浅蓝,这里的蓝,成为了清澈、透明、青春的隐喻,蓝色的含义获得了转化。
当然,我们还可以说,这是一个黄色打败蓝色的过程,一种舒适战胜忧郁的过程,黄色占了上风。
E08无论是蓝色转化为清澈、美好的转化解释,还是黄色最终打败蓝色的二元思考,艺术从不分对错,只要美,就是好的。
让我们看E08的这个镜头,Nick穿上黄色的上衣,他富有力量感的动作激进的占据了天空的蓝,就好像要像蓝色宣战。
但是,这里的蓝色似乎并未要迎战,因为蓝色已经化作一种大海、天空的颜色,它能容纳太阳的黄,忧郁的深蓝成为了一种包容的、宽广的天空蓝。
充满力量感的占据蓝色3)初吻和最后一吻之间,让我们来到E05的表白之吻。
这里,Nick逐渐加快认识自己的过程,但这段恋情仍然处于秘密之中。
这里,蓝黄两色处于一种非常激烈的博弈中。
与先前提到的初吻和最后一吻不同。
在娃娃机的景别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位于娃娃机内的黄色,以及娃娃机外的蓝色,处于近乎分庭抗礼的过程。
娃娃机内代表的内心——安全、舒适的黄,似乎在尝试从被框线的空间中不断溢出;而娃娃机外代表的世界——忧郁、压抑的蓝,正在极力的抵抗尝试逃离的黄。
E05中的蓝黄、内外隐喻
因此,我们可以感受到——3场吻戏后方所代表的安全、忧郁程度是不同的:E02初吻私人的、稀薄的空气;E05接吻对撞的、仍在斗争的感受;以及最后E08直面内心的、公开的接吻,其背后所带来的情感变化,正通过黄蓝颜色的布局展现。
3. 黄与蓝的行动——勇敢与压抑正如我们之前所说,黄与蓝也出现在情感的勇敢和压抑之中。
这里,我们必须明确,黄与蓝的隐喻中,无论是代表角色、情感亦或是行动,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
颜色的隐喻往往可以是表示多种心情,或者仅仅是为了画面的美和协调,所以死板的1对1会丧失美学体验~全剧中,对于爱情的承认、探索是一个很重要的剧情议程,这里就涉及了很多与勇气和压抑相关的色彩。
我们认为,在绝大多数时间中,蓝色代表了压抑、黄色代表了勇敢;而上文提到的,压抑所带来的忧郁;勇敢带来的安全和舒适,是相互转化的。
1) 让我们首先从着装来看。
请观察一下三个镜头——Nick身上衣服颜色的变化:第一场,Nick的内心完全封闭,他仍然处在Football gang中,他的衣服是平时的深蓝色,值得注意的是,在学校时,Nick和football gang在一起,大部分时间身着蓝色。
内心正在被极大的压抑。
Nick被Tao砸球到剧情中段,这个时间中,Nick则两次穿上了黄色的外套——一个鲜明的颜色改变隐喻,这段期间,Nick在公共场所呈现出蓝黄撕裂感,勇敢与压抑正在对抗彼此,而这段时间,与上文提到E05吻戏的撕扯基本吻合。
请注意,两次身着黄色外套的公共戏,Nick的对手都是Imogin。
这也是相当重要的,首先,Imogin是Nick直面内心必须面对的角色,他黄色的着装也体现了他的成长;其次,两场戏中的黄色上衣,以及景色的偏暖,暗示我们Imogin角色理解、支持、鼓励的正面形象。
接受Imogin的邀约
最后以Imogin坦白而剧情最后Nick向妈妈出柜的情节,Nick则穿上了那套经典的亮黄色衣服。
让我们再次观看这个画面的色彩,左侧门外洒下彩虹,这是一个很标签化的隐喻;妈妈的衣服呈现出相当温暖的黄紫色。
而更重要的,则是Nick身后那副画,蓝色背景中,黄色图案与蓝色共同生长,彼此共生,黄色侵略进入蓝色,勇气正在蓝色的背景(压抑)中迸发。
配合上整个屋内的暖黄色调,这张画实则展现了Nick内心的蓝正在迸发出黄。
E08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在一个画面中,颜色不仅仅只能隐喻一件事,因此,我们可以说,在出柜的画面中,黄色对蓝色的大举进攻,可以是——勇气击败压抑;可以是安全击败忧郁;也可以是Charlie完全占据了Nick的内心。
2)我们可以从场景上再看:承接我们刚刚说到的出柜场景,暖黄代表的勇气以及随之而来的安全感;让我们寻找更多代表勇气和压抑的场景。
我们可以以E03和E07 Nike和Harry的对手戏做一个对比,在E03中 Nick在Harry的质询中丧失阵脚,自身本来也在极大的压抑内心,所以整个场景是彻底的深蓝。
E03但是在E07 Nike和Harry发生第二次争执的过程中,请看这个蓝色布景中的三个黄色广告牌——以及广告牌上的英雄形象。
在这里,Nike即将为坚定自身以及保护Charlie作出攻击型举动,压抑的内心被黄色侵犯,而广告牌中的英雄形象,更是一个直接的隐喻。
E07 注意海报后的英雄形象E07、E08开头Charlie决定再度压抑自己的爱,也得到了颜色的体现。
导演运用蓝色长桌分隔开Nick和Charlie两人,但上方的黄色灯管照在两人的头顶,体现出一种被迫压抑,内心却极度依赖彼此的感受。
注意这个画面的构图而在E08 Charlie压抑自己不要和Nick吃午餐的画面中,背后蓝色的大海也可以被解释为一种压抑,但汹涌的情绪。
而黄色的阳光打下到墙壁上,与上图的暖黄灯映照在蓝色长桌上,拥有近乎相似的隐喻。
背后的海浪而如果我们回顾E08后段,则可以清晰地发现,黄色的背景已经彻底充斥了整个故事。
E08 出柜
E08 户外
E08 亲吻3) 从配角人物上看。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人物吧。
这里,我们以Nick为视角,因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有关勇敢与压抑的隐喻,多数时间是属于Nick的。
而帮助Nick直面内心的支持者,多以黄色调出现在各类场合中,这里主要就是Charlie、Imogin和Nick的妈妈。
首先,Charlie人物本身就具有代表性的黄色,所以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角色本身的契合。
黄色的介入似乎在告知观众Charlie对于Nick的意义——Nick勇敢、舒适、安全的原因。
在多个Charlie试图引导Nick的戏份中, Charlie都是黄色的。
另外一个角色,则是支持了Nick的Imogin,在Nick对Imogin的坦白中,对话场景一直是舒适的黄色。
而Imogin本人,也以温暖、明黄的形象示人。
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Nick的妈妈,她的出场多数时间身边充斥着黄色的灯光,或者身着黄色的衣物,代表一种温暖的支持者形象。
在这个场景中,导演惯用将Nick的屋子分成蓝色、黄色两个边际,而黄色的柔和灯光洒在母亲身上,代表了一个温暖的支持者的形象,一个鼓励孩子勇敢,并给予支持的形象。
而在深沉的景别中,Nick的母亲则多数时间身着黄色。
最后的最后,非常感谢你看到这里,我希望再度强调——色彩的隐喻可以不是单线程的,一个颜色的出现,可以代表勇敢、安全,也可以代表人物的介入。
上面我们所举的每个例子,实际都可以尝试去通过另一种艺术灵感的方式解释,带来更多、更复杂的美感体验。
本文纯属个人解读,若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讨论,但请保持理智。
(涉及范围:第二集、第四集、第五集、第六集。
)一.关于隐喻与象征本片中含有大量隐喻细节。
隐喻一般而言指一些无实体意象所蕴含的含义,如声音、光线、颜色等等;而象征则较多用于解释一些有形物像的深层逻辑,当象征反复且大量运用时便产生了“符号”这一宏观标识性概念。
heartstopper中两位主人公从始至终贯穿着一条颜色隐喻线索。
Charlie的代表色为黄色,表现出人物的热烈、勇敢与温暖;Nick的代表色为蓝色,表现出人物的理性、冷静和克制。
由于第一集和第三集的许多解读已经有豆瓣小伙伴细致分析,所以我不再过多赘述。
七八两集可以单独拿出来分析。
本文中没有提及到的一些感兴趣的画面场景分析可以移步: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266002911/?_i=518292588e1b4fa&dt_dapp=1下面我们进入正题:在第二集中Nick和Charlie雪地嬉戏的场景应该是很多追剧的小伙伴心目中觉得最圣洁唯美的场景了。
两人在出门打雪仗之前,经历了第一集最后Nick英雄救查事件,两人的关系增进迅速,Charlie套上了蓝色的卫衣而Nick穿上了棕黄色的外套。
这场雪地戏是两人增进感情的转折点,由此Charlie的黄色底色中开始渗透进蓝色,Nick的蓝色也开始交融参杂了黄色。
两人在打雪仗是给了一个全景,一棵叶子落光的大树。
树,是一个经常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象征,代表着自我空间和理想状态。
在这里表明了两个人享受的美好而轻松的自由时刻。
而光线从右上方照射下来,画面左边是暖色调右边是冷色调,同时也更加印证了两人的底色中开始出现对方的影子。
同时,Charlie常去的美术教室,也就是他的秘密基地,他经常坐在在两排柜子所形成的直角里,地面上也画着蜿蜒的树枝,象征着Charlie内心的心灵境地,他内心深处的safe zone,也是他负面情绪自我消化和排解的疗养地。
在第二集的开头,虽然Nick帮助Charlie从一段toxic relationship中解脱出来,两人互生情愫,但并没有表明心意。
在这里出现了“镜子”这一象征意象。
表达了一种人物认知在真实与虚拟之间游走徘徊,对于确定关系的渴望与面对未知的纠结矛盾心理。
Nick望向镜中的自己,仿佛在窥视自己内心最隐秘真实的角落,而镜中的Charlie则是在爆裂的敲打着架子鼓,显示出内心的焦虑无处发泄。
在第二集和第四集两次出现Charlie房间光线颜色的鲜明对比。
第二集中Charlie房间整体处于黑色阴影之中,只有床头散发黄色光的Music霓虹灯昭示Charlie内心一小片安静之地。
仔细看可以发现,在霓虹灯的左边墙壁上有一幅海报,上面是一只蓝色的手伸向一只黄色的手,相信许多小伙伴看到这张海报会觉得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很像《创世纪》这张世界名画,结合两位主角各自的代表色,这幅海报的含义更像是Nick从一段PUA关系中将Charlie解救出来。
当第四集两人经过雨中亲吻这一感情转折点后,明显可见Charlie卧室的窗户中洒进来大片的黄色,充斥包裹了整个房间,也暗示着Charlie从此内心充盈饱满起来,他感受到了Nick对自己感情所作出的的回应。
同样,当Charlie第一次邀请Nick来自己家里做客的时候。
镜头给了一个Charlie家门上琉璃玻璃的特写。
此时我们看到,玻璃的颜色同样也是蓝中包含着黄,黄中包含着蓝。
然后我们再联系到两位主人公的站位,Nick在门外,Charlie在门内,门外是一个繁华的万千世界,阳光明媚;门内是一个光线暗沉的封闭空间。
两人的联系仅仅通过阳光从彩色玻璃上投射出的道道光斑来感知对方的存在。
Charlie开门迎接Nick,两人的关系就像是Nick穿入了Charlie多年尘封的心扉,带领他走出内心的阴郁,迎接光明。
在Nick怀疑自己是不是喜欢上了这个叫Charlie的笑容甜美的大男孩之后,镜头给了一个从人物背后的近景。
这个镜头中,Nick左边是黄色的灯光,右边是蓝色的灯光,如同两方交战的阵营一般,不断交织斗争,撕扯拉锯着他。
然他感到矛盾困惑。
两人默契立下约定保守secret之后,色彩的变化更为明显。
教室里,画面左边Nick被温暖的黄色光线包裹,Charlie这边则是窗外大片的蓝色。
Charlie约Nick去美术教室,背后的背景颜色注意看一半红一半黄,红色象征着更为炽热的感情宣泄,有更强烈的“passion and energy”。
得到回应的感情让Charlie变得自信和充满希望。
之后,当Tao得知Nick想要和伊莫金约会,出于朋友间的仗义,他决定将实情告知Charlie。
此时导演给了一个Charlie家房子的全景。
整幢房子笼罩在忧郁的蓝色背景之下,只有Charlie的房间窗帘后面发出的点点黄色光芒。
揭示了在之后得知消息的Charlie,内心深处的忧郁、难过、不解和怀疑。
但导演并没有想完全消解Charlie对于Nick的信任,所以他还是保留了一丝暖色光,为之后戏剧冲突的和解做下铺垫。
当后来Nick第一次鼓起勇气向Tara透露自己在和Charlie交往,他克服了自己内心的恐惧,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
这就是Nick最让人着迷的地方,清醒冷静不逃避,敢爱敢恨,愿意为了值得的人冒险的精神。
他的头顶上出现了黄色的光,那是Charlie的热情善良带给他的力量。
音乐会前,这个镜头安排的非常精巧。
两个主人公并没有处于画面的中心位置,而是偏向右边。
但是只有两人头顶有黄色的聚光灯,周围人的五官神态都被虚化了。
结合这一场景的对话,Charlie又开始为自己因为跟Nick走得太近,怕给他带来流言而道歉,而此时在Nick刚刚向Tara公布自己的恋情,现在的他更加坚定的来面对这段关系。
这便是剧情的感人之处,当一方动摇了必定有另一方站在身后给他坚实的臂膀和鼓励。
音乐会后,Nick再次来到Charlie家中告知他,自己已经勇敢的迈出了一步,Charlie眼中满是惊诧和感动,此时本能的觉得只有深情一吻才能表达对眼前人的爱。
这时的光线从Charlie的头顶打下来,显现出一种虚幻与朦胧交织的美感。
Charlie犹如头顶拥有圣光的天使一般降临在Nick的生命里,成为了Nick世界中的光。
Charlie生日会上给的保龄球特写很有意思。
一颗黄色的保龄球滚向被蓝光投射的球瓶,砸倒一片。
就好比在Nick的心湖里投下一枚标记着Charlie印记的小石子,泛起一圈圈涟漪,久久荡漾不能平息。
经典场面,娃娃机前的犹疑试探与释然。
第一张剧照中,很明显前景中有一些遮挡物影响视线。
导演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镜头呢?
显然是想表达娃娃机这一块区域有很多的遮蔽物,是一个相对而言隐蔽私密的空间,不会有人干扰,这就自然为主人公的交心创造了环境条件。
我们再仔细看,周围的娃娃机上的字母都是蓝色的,只有N&C所在的这一台娃娃机上的字母是黄色的,而黄色是Charlie的主导色。
这说明两人所处的位置是一个由Charlie主导的私密领域。
并且娃娃机里面也有一面镜子,在交谈中让主人公探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方便与内心对话。
Charlie犹疑并试探性的问了Nick和伊莫金约会的真实性;Nick果断坦白解释清楚了自己行为背后的逻辑并主动献上生日礼物两人合照,经此一系列的操作,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更加亲密。
二.关于构图第二集中,Nick对于自己的性取向产生疑惑时,镜头中将人物安排在画面左下角,展现出边缘化、孤立化的效果,同时表现出人物内心对于未知领域探索(上网了解性少数群体知识)的不安和犹豫。
在雨中橄榄球比赛这一幕中,多次出现对称构图场景。
第一次是Charlie受伤倒地后,镜头从Nick背后给到赛场边站着的两批人,一批是Charlie的亲友团;一边是以ben和伊莫金为代表的“普通大众”代表在观察Nick对于Charlie受伤的反应。
这其实是对于Nick内心的一次考验,到底是顾及大众的态度不去关心Charlie,还是当着亲友团的面关心爱护Charlie,这对于刚刚探索自己身份认同的Nick来说是一种煎熬,看见自己所爱之人受伤而不能关心的煎熬。
第二次对称构图是比赛结束后,Nick换完衣服出来,再次碰到两难的处境。
在Ella和Tao的上帝视角注视下,伊莫金当众发出的约会邀请,harry等人的起哄吆喝的催化下,Nick再次面临内心的斗争纠缠。
这里的对称构图两批人填满了整个画面,画面中心留下一个小小的缺口给Nick,彰显出一种巨大的压迫和威慑力。
当Nick对Tara和Darcy承认自己的感情后,画面给的是一个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镜头通过球场的围栏将画面切割成三份,而三人处在围栏内,象征着世俗的枷锁。
同时三人所坐的方位也构成了另一个三角形,这也预示着三人坚固的“同盟”关系不会轻易瓦解。
现在他们三人都是“圈内人”了,对于外界的流言蜚语必须驻建坚固的防御措施,一致对外。
两人一起做作业时,画面给了一个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有一种立体感、延伸感和运动感,增强了画面的整体冲击力。
这样安排两位主角的位置可以延伸到电影的“凝视理论”。
但在一般影视中,“凝视”更多的指的是异性恋男性对于女性性欲望的凝视,女性成为窥淫的对象并丧失其自主与独立,从而让男性产生“视觉快感”。
当然我们在这里借用“凝视理论”并稍加改变,对角线构图的方式满足了Charlie对于Nick的“凝视”,即一种二元关系,爱恋与欲望,看与被看,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音乐会前的triple date也呈现出一种对称构图。
在这里的对称构图揭示了人物的行为逻辑顺序。
前景的Tara和Darcy是亲密关系坚定的引领者,组织发起的这场聚会,同时也是最先公开个人感情的行动派;中景的Nick和Charlie受影响于前者勇敢追求真我的勇气,是亲密关系最坚定的追随者;后景的Ella和Tao,他们是亲密关系稳定的维护者,ella倾向于稳定平和的关系,害怕改变害怕突破,经受不起改变后失败所要承担的后果,所以她努力维持着一段美满的友谊。
三.关于拍摄角度在Charlie加入橄榄球队后的一段时间里,总是觉得自己瘦弱,不适合这项运动,缺乏自信。
老师告诉他不要害怕受伤,放心大胆的扑上去就好。
这句话就像是点醒Charlie的一束光,他拿出对待爱情的勇气,下定决心想要好好挑战这项运动。
这里给了Charlie一个仰拍镜头,表现出人物内心的坚定、果敢,充分表达了对于Charlie的赞扬与欣赏。
仰拍具有夸张效果,可以展现出人物的高大,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在比赛中Charlie受伤倒地时,同样给到了一个仰拍镜头给Nick。
这里的仰拍,具有潜在意义和隐喻色彩。
因为当时是下雨天,仰拍镜头能更多的捕捉到天空的画面,天空中灰蒙蒙地下着雨,象征着Nick内心的焦虑与压抑,面对自己心爱之人无所作为的自责和内疚之感油然而生。
在Nick网上搜索关于双性恋的相关信息后,内心依旧迷茫困惑,而与Charlie草地相会这里运用的俯拍的手法展现出了一大片的草地和一截横切的粗壮树干,暗示着Nick斩断过去18年来已经成型但模糊不定的自我认同,追求一种精准明晰的自我建设之旅。
同时揭示二人纯净安宁的内心世界,分别在摸索寻找最真实的自我。
引发观众平静宁和的情绪反应。
这次关于heartstopper的视听语言就分析到这,有任何的观点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点评指正,还多有不足,望各位谅解。
【关于优绩主义】常常有媒体、读物、身边的人不停地在叫喊着,如果想要赢得“尊重”,就应该从“改变”自己开始,让自己“优秀”起来,让自己“坚不可摧”,让自己站在“最高的舞台”。
这种宣传背后的逻辑,实则恐怖。
首先,它认定了人的努力程度决定了人的成就,忽略了天赋和基因的作用。
其次,它弱化了政府和集体对于个人保护的责任。
最后,它鼓吹着一种可以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生活方式。
这种逻辑很容易导致双重标准,比如片子里的男主查理,他不想因为性取向受到歧视难道就应该拼尽全力获得社会地位,然后“幸免”于暴力吗?
那么如果一个人天赋缺乏,即便努力刻苦都难以达到一定的社会地位,那么就应该“活该”被孤立、歧视和攻击吗?
显然,成功是一个由多方因素造成的结果,不存在单一的因果律,有很多随机因素,努力只是其中一个面向罢了。
因为这种随机,同样的性少数,却被严重地区别对待着。
或许身边的人依然在说着:想让别人不看轻你、不戴有色眼镜,那么你就要加倍努力、即使刻意伪装天性、全面遵守社会的刻板印象,也要让别人“刮目相看”(即“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些身边的人算老几?
凭什么能站在这种极度自信的位置“鞭策”少数群体呢?
他/她们何来的权力?
这种当权者和支配者的视角值得被推崇吗?
只有才华横溢如亚历山大大帝、米开朗基罗、王尔德和图灵才配收到推崇吗?
在现代社会,通过遵循和实践优绩主义、隐藏自己少数群体身份并获得一定社会性“成功”的人也将成为巩固男权社会、多数群体排挤、压迫少数群体社会的大众一员,这或许形成了某种“恶性循环”。
况且“同性恋”这个被认作“负面”的标签在充满歧视的社会里太过显眼,三个字便足以盖过其他一切,就算查理学业(尤其是数学)格外优秀,这种优秀和”同性恋“三个字合在一起就成了任人调侃的”同性恋书呆子(gay nerd)“的组合化绰号,论谁听到都难以觉得这是一句表扬。
生而为人,我们都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权力,而国家应当不推卸它保护我们这些作为人类的正当权力的责任,更不应该以任何隐晦的形式把以上的这种优绩主义渗透到社会评价少数群体的价值观中,用以让少数群体丧失声音、自我怀疑、自暴自弃,甘愿存活在“谷底”。
为何片中的查理是幸运的?
因为他遇到了那个让他感到不必“改变”、“重造”自己、让自己更“优秀”才配得上与他人正常交往的人,他逐渐相信,只要坚守自己的道德观,做一个真诚善良的人,便应当得到足够的尊重、肯定、重视,值得被温柔以待,被喜欢并不只是因为被怜悯。
尼克打破了某种查理“心知肚明”的那种“不公开、被玩弄、被抛弃”的“轮回”,尼克最终愿意在全校人面前公开,也标志了他更强烈的自我认同以及对于“同性恋是见不得人”这种约定俗成的“反击”。
被周遭温柔以待以及这种可能性对于少数群体格外重要,因为这某种程度上补偿了那些受尽委屈却依然选择坦坦荡荡、不偷鸡摸狗、不浑浑噩噩、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加倍报复的人,让他/她们可以继续坚守人性的底线,不“黑化”,不“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即使我相信他/她们心中已经咒骂过无数次、也想放弃抵抗、道德尽失过无数次。
【关于校园暴力】有更多的书籍、影视作品聚焦于身体上的校园暴力,却并没有细致地描写、体现心理上的校园暴力,后者很可能更无形却更具有伤害性。
这部影视剧大致刻画了两种校园暴力,一种是男主的“前男友”的那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把查理当作可以随意处置的“个人财产”、否定了查理的主观人格,喜欢被顺从、讨好的感觉,有着或许典型的权威主义人格,喜欢掌控“弱者”,当“弱者”的自我意识渐渐觉醒、叛变,就恼羞成怒,把对方贬得一无是处,告诉对方其实之前选择在一起只是自己可怜对方没有朋友,批判对方为没有标准、任谁都喜欢的“滥情者”,其实自己根本就不曾喜欢过,通过这种方式欺骗自己、掩盖一个事实:对方是自主地“叛变”,而自己已不再有让对方随叫随到的掌控权,不再被对方喜欢、在乎。
这种人实则自卑,需要通过压迫“弱者”来体现存在感和自我价值,自我感觉良好。
这种权威主义式的人格攻击便是第一种直接明了的语言上的校园暴力。
第二种是“现男友”尼克曾经的哥们和他身后的“党羽”们的冷嘲热讽的那种,看似只是蜻蜓点水般地戏弄,但积少成多。
这些“普信男”明明可以克制一下自己嘴贱的冲动,却还是选择了口无遮拦,刻意问出让查理难堪的、不舒服的问题,攻击查理的外貌和身材,每天的几次“小嘴贱”,却给查理带来难言的痛苦,而他们问这些问题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了解查理的性格和为人,只是通过这种一脸淫笑、居高临下的姿态假装关心(比如大声公然、而非在私下的场合里问出“作为一个同性恋是什么感觉?
”“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你看起来也没那么像同性恋啊?
”),实则心里期待着给查理难堪,对于查理的面露难色坚决视而不见。
这种人内心空虚、精神乏味、需要通过找茬、粗鄙话语来彰显自己的“幽默感”、向”同伙“们、”手下“们维护自己是团体的”老大“的某种”威严“,这种人年纪轻轻就已经油腻恶心。
这种被包装在刻意、夸张化的提问、问候和关心下的冷嘲热讽便是第二种不那么直接明确、容易被老师当作“鸡毛蒜皮的小事”处理、让投诉者(即被欺负者)显得过度敏感多疑、过度在乎、心理失常、但却在这个世界上普遍存在并伤人至深的语言上的校园暴力。
显然,在遇到尼克之前,查理在从小到大的歧视环境里已经通过不断“心理演练”熟悉并习惯了一套自我麻痹的保护机制,把这两种,尤其是更普遍的第二种语言暴力在内心在乎的比重调低,让自己不再反应强烈,因此形成了所谓的“习得性无助”,觉得自己是“怪胎”,就“应该”被身边的人这样对待,是因为自己的“不同”“影响”、“破坏”了周边的“和谐”环境,污染了“市容市貌”,自己“应该”受到某种“惩罚”,自己“不配”被欣赏、赞美、“不配”有许多朋友、“不配”有属于自己的浪漫关系,因此采取了畏惧、逃避和妥协的生存态度。
这种无厘头的宿命论,就是他“习得性无助”的基础,这或许也让他容易对主动对自己示好的人信任、动心,甚至飞蛾扑火,不懂止损,越陷越深,一错再错。
【关于自我审视】尼克因为查理不断被调侃、言语骚扰而和曾经的哥们大打出手,甚至反目成仇,然后又在结尾前坚定地说遇到查理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这些都展现了尼克的教养和深情。
当尼克的那群旧友所表现的那种“直男癌”式的群体语言暴力成为了校园的常态,那么那些事不关己的学生(比如过去的尼克)的沉默都将成为某种形式上的默许甚至“同流合污“、“推波助澜”。
只有当尼克发现自己爱着查理,他才被卷入这种“强者”与“弱者”之间的争斗,才开始试图通过一己之力去矫正他曾默认过的“非正常现象”,否则他将继续随波逐流下去。
当不正常的现象被周遭默许为常态,那么正常人将显得格外突兀、不合群,这就是尼克后期的犹豫、纠结所在。
好在他终于看清那帮“乌合之众”的“平庸之恶”,他也及时地对母亲敞开心扉,并与过去的自己进行了一种“割席”。
查理对于尼克,不仅在于心动和喜欢,更在于让他看清自己所始终忽视的、漠视的普通人、少数人的境况,他意识到太多时候,我们都在随波逐流,都在未曾自我审视地附和着身边人的邪恶,陪同做着苟且、庸俗之事,伤害着某些其他人的利益,并不自知。
他明白,只有退后一步,重新询问一下心之所向、所属(包括自己的性取向),重拾自己固有的同理心,才能摆脱来自过去的困扰,向着更光亮的方向去前行,而非常感人的是,查理便是他这条路上的伴侣。
尼克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而是他本就从各种迹象察觉到了自己曾经所处团队的不正常,但因为没有伤害到自己的直接利益而感到不必划清界限,选择持续下去。
而查理便成为了尼克的直接利益,成为了他看清客观现实、试图脱离那个糟糕圈子的勇气。
因此,或许可以说尼克救查理于他的自怨自哀、“习得性无助”、少年的焦虑不安和自我怀疑,而查理救尼克于他左右为难、摇摆、冲突的自我探索和道德观、少年所下不定的决心。
结合了查理的父亲、姐姐和被“边缘化”的好友们、尼克的母亲的支持,两个主角才得以相互尊重,彼此成就,而非彼此拖累。
理想化的相互救赎,便是这种“甜剧”的独特魅力。
很庆幸,即便受尽歧视和委屈,查理依然选择做着一个真诚温柔的人,很庆幸,即便周遭尽是油腻恶臭的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尼克依然在短暂纠结后选择决然背离。
【关于“伪君子们”】我们都知道,以上两种“庆幸”,在一些国家和学校对性别、性取向问题教育、保护不足的、多元性取向被明目张胆或是潜移默化地耻辱化的、校园暴力因为政府的不作为被老师们、同学们默许、结构化的社会现实里,根本不那么常见。
显然中国多数的“查理”都不会有体谅的家人、温暖的密友、理解的老师,更不会遇到那个“命中注定”的“尼克”,因为环境把这些可能性都降到极低。
中国人越是爱这种同性的“甜剧”,越是因为社会现实已经朝着封建的而非科学的、排外的而非接纳的、污名化而非去罪化的方向发展下去了。
在这样不负责任的、被恐同气氛笼罩的社会里,我们又如何要求性少数锻炼强大心脏来抵抗多重挑战,始终如一地坚守道德底线,如何要求他/她们释怀童年、少年时期被校园暴力却又没有足够能力和条件处理好的、扎根于心的创伤记忆,如何要求他/她们与过去不够强大的自我、未曾提供帮助的环境和解呢?
就算他/她们慢慢成长,学会主观屏蔽闲言碎语,学会适当妥协,学会避免冲突,学会自我调节,曾经不懂得如何处理社会暴力的梦魇依然会不断袭来。
上面这些要求未免是一种强烈的道德裹挟、绑架,是由那些事不关己、袖手旁观的多数群体提出来的。
这些“伪君子”们,高声叫嚷着让你“优秀起来,团结起来,抗争啊!
”,实则因为自己的统治地位沾沾自喜,抓着少数群体的一点过错不放,处处刁难使坏,处处切断、葬送了少数群体的话语权和后路,最后这些人便可以说“是你们自己不够努力,是你们自己咎由自取,是你们自己不够勇敢,选择逃避都是你们自找的,不是你们没有过机会。
“ 明明是这些多数群体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维稳国家、传统美德的旗号,断了少数群体上诉、发声和结社的各种渠道,却“反咬一口”说是少数群体自己不够努力,想一想,真的让人脊背发凉。
I’m literally crush rn🥰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是套路之内的剧情,基本涵盖了LGBTQ的群体,还有不意外的bully和心理障碍。
但是节奏飞快,剧情不拖沓不水,看的人就很舒适。
网飞的出品还是很有保障!
可以说没人能拒绝救赎!
Charlie的小卷毛真的太可爱了,没有人看了会不想保护他吧!!
希望他永远不要再自卑了!
他会一直被爱的~在男友和朋友家人的爱里好好长大吧,希望他再也不用feel sorry了!
他的四人帮真的super cute!
然后是Nick Nelson(英音腔hhhh)在发掘自己是bi的过程和心路历程这段真的很喜欢,拍的很自然很流畅,会替他着急,也会替他confused。
Tara这一对也好可爱呀,勇敢的女孩超级酷,一定会得到更多祝福的!
看完结局居然看哭了,大概是希望他们都能好好被爱,好好长大,自由无畏!
To sum, Heartstopper真的让人心跳漏一拍,铁石心肠看了也会心动亖吧!
永远对青春校园爱情心动💗
作为一个周围人都不断告诉你快30的gay,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过几年现在回国几年的gay,作为一个早已度过了身份认同期的成熟gay,作为一个不是独生子女的gay,这部剧(漫画)中很多看起来非常浅显的场景or台词,都把我重新带回了青春期。
比较深刻的几个地方:第一个就是这个剧中的nicky和char都没有take love for granted,这点可能就是最让大家觉得甜的地方。
我个人觉得,因为作者是个成年人,并且带着画一个正面的类似科普教育的目的进行地创作,所以这一点做的非常好。
这不是可以用青春的热烈的单纯的爱可以概括的的,这是一种爱的教育。
其实很多成年人无论同性异性都没有上过这节课,我见过太多人把爱习以为常理所应当。
第二个是nick在这一季结尾所做的一系列行为,其实都是在说一个事情:就是自己的爱自己的生活有人分享很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要前期对比ben这个渣男男友,中期nick比char更想主动出柜,后期他要告诉朋友父母在沙滩上大喊的原因。
对于同性恋来说,分享自己的爱情给别人,是一件非常危险但是重要而且是必须的事情。
异性恋们每天习以为常的事情:发朋友圈,发自拍,秀恩爱,和朋友吐槽恋爱心事,其实对于同性恋来说并不容易。
同性恋的出柜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在我们的人生中,要踹开无数次柜门,对家人对新朋友对同事对邻居,无数次。
漫画中还有姐姐tori和nicky哥哥david这两个角色对于自己弟弟喜欢男人的反应的对比,所以这一点上更深刻了。
(作为一个不是独生子女,且兄弟姐妹都已经结婚生子的gay而言,我确实经常在自己的家族里感到无所适从,因为即使大家都接受了我是gay的事实,但并没有人问我的感情生活,也没有人让我分享我的生活,于是我变得“话少,沉默,不合群”)这部剧用一个21世纪青少年的视角,把这些处理的润物无声,挺好。
第三个:后续的漫画情节里面包括了char面对过去的bully&stress形成了eating disorder,这点我真的很能relate。
就我这个年少时重度抑郁焦虑并且有eating disorder甚至想过自杀的人而言,漫画后面创造的这些讨论都让我觉得美好。
所以,不谈拍摄,演员,构图,色彩,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并且是成熟的作品,它建立在世界对于同性恋不断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在二十一世纪年轻lgbt的生活上,建立在爱的教育上。
这真的如主创演员们所言,是一个很适合所有高中生观看的剧集。
我很羡慕现在的小朋友可以直接成长于这个时代,但同时对比现状我也很担心中国未来的同性恋小朋友们。
世界已经不像我们年少时开放并且携手与共。
希望你们有更多的来自社会家庭朋友的爱,因为我们都值得。
enmmmm,原先看过吉普岛的夏日觉得他们就是最好的了,不过看了心跳才看出他们的区别来。
吉普岛是童话,而心跳是暖心的现实。
吉普岛是漫画设定,都是东亚而他俩比例和长相太好了,转回正题。
刚看没get到尼克和查理,越看越觉得可爱,两人分明是白嫩暖心大金毛和可爱柔弱小猫设定嘛。
查理因早就出柜而遭受学校其他人的冷言冷语甚至初三时还经受了很严重的霸凌。
不过他有陶、艾尔、艾萨克三个好友,四人小组非常可爱。
查理缺少友情和别人的尊重与理解,所以一开始才会被本玩弄感情,甚至霸凌。
好在查理在尼克的鼓励下,拒绝并摆脱了他。
查理感性,功课很棒尤其数学,游戏打得很棒,跑步很快,架子鼓打得极好。
就是太内向,又不会反唇相讥对别人恶语相向,所以才会被欺负。
尼克真的是阳光暖男,金毛狗狗的形象,他在查理的世界里出现,在一个眼光明媚的数学课上,成为他的同桌,帮他摆脱讨厌的本。
尼克是橄榄球队员,高大健壮,穿着撑得刚刚好的白衬衣系着领带背映阳光干干净净坐在班组里的时候过于吸引人。
他善良温柔有教养,照顾别人的感受,遇到查理先是友好,后来成为朋友,情不自禁想保护他。
因为被查理吸引,跟他在一起很自在舒服,而且不自觉想触碰他,尼克开始怀疑自己的性取向,而且被这个问题困扰着。
自己还没有想清楚,而且也没有考虑可能有的压力。
尼克起先怀疑自己是同性恋,后来怀疑自己是双性恋,对于怎么确定自己的性向,孩子很苦恼。
尼克和查理就是阳光大金毛和乖乖卷毛小猫咪。
第一集meet,两人因同上数学课相遇,互生好感渐生情愫。
他们的相遇,注定两个善良的人会注意到彼此,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善良正直,不会伤害别人。
从两个周末,尼克家两人雪地里跟内丽玩,查理家两人打架子鼓看电影,慢慢走近。
很喜欢他俩雪地里和内莉玩这段,还有他俩在沙发上看电视尼克想牵查理又不敢,抱了十分钟,太可爱了,小甜饼!
哈利生日party上碰到达西和塔拉公开在一起是促进他俩进一步的契机,于是第三集叫kiss。
两人在飘窗边席地而坐互相试探真的太甜了吧,小心翼翼地珍重。
然后就是尼克冒雨去根查理解释,淋湿了的尼克真的很像是做错事的金毛大狗狗,他抱着查理,无措又伤心,真的好好rua,第四集的secret就是两人要先保守他们接吻的秘密。
然后查理太会了,他冒雨追上刚走的尼克然后给他一个伞下的kiss,感觉这太阳雨下的彩虹都快出来了,尼克满脸笑容的狗耳朵都要冒出来了。
但是尼克一时还是无法打破世俗的看法,就像在淋着大雨的球场上面对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旁观无法冲上去扶起摔倒在地的查理一样。
那时候他深刻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阻碍,因此他在众人面前接受了伊莫金的约会。
查理遵守着他们secret的诺言,在陶的质问之下也只能嗫嚅着一字一句地说,“ he’s …my… friend. ”那份小心翼翼看得人心疼,尼克听到之后的拥抱,充满歉意。
说清伊莫金的事之后第一次在公共场所kiss。
第六集girls重点写塔拉和达西的公开出柜,他们要面对的有很多。
塔拉和达西很可爱,她俩勇敢出柜,她们就像是查理和尼克的引路人,走在前面。
尼克在哈利的生日派对上因为看到了她们两个所以受到了鼓舞,开始更勇敢地面对自己对查理的感情。
她们也有自己的困惑,她们所面对的就是查理和尼克未来可能面对的对于刚出柜时身边人的眼光和闲言碎语甚至中伤,但她们也在不断成长,她们也给了尼克和查理友谊和勇气。
然后有了六人约会,甚至是撮合陶和艾尔。
他俩很合适,陶跳脱,艾尔沉稳,期待这一对。
然后尼克对塔拉和达西承认了自己和查理的交往,查理的欢欣雀跃是头顶放礼花的那种。
第七集Bully,查理真的很喜欢尼克,为了他去不喜欢的人的party,去跟这些以前的霸凌者一起玩,把握每一点跟尼克在一起的机会,真的是把对尼克的重视做到了极致。
这里尼克真切地看到了查理被霸凌,他意识到了查理一直以来遭受的伤害和自己交的这群朋友的本质,而且,查理这次的伤害还是他带来的,于是他回去干架了,像他这样一个一直彬彬有礼的少年绅士。
果然哈利和本这样的小无赖才适合一起玩,他们就是霸凌者,本这个坏家伙,完全不在意查理的感受,就只是对查理做一些他想做的事,或者说是找寻刺激,甚至在跟查理谈的时候还交着女朋友,在查理终于认清并拒绝他之后因为自己达不到目的和被拒绝的报复心理还对他恶语相向,说的那些话真的是无比过分,说查理可怜没朋友来者不拒,自己只是同情他我真想骂人。
在查理的伤口上撒冰碴子,真的让人看见他的脸就觉得厌恶。
这集看得真的很揪心,查理觉得尼克和哈利打架都是因为自己,都是自己的错,甚至差一点就说出分手的话了。
而且陶还因为跟哈利这个小混混打架埋怨查理没有告诉他跟尼克的关系,觉得自己没被当朋友。
查理小猫咪都要心碎了。
最后一集,查理直面冷嘲热讽的本给他反击,句句直击他内心,他挽回了陶,两个人尽释前嫌,“我搞得你那么难以开口告诉我”“我应该像你照顾我一样照顾你”。
尼克中断橄榄球比赛大庭广众之下直接牵手领走查理的行为太 man了,光明正大公开他们的关系。
尼克终于直面自己,直面朋友和家人。
他不要放弃查理也不要他受委屈,毕竟是他喜欢的心尖尖上的人呢。
两人去海滩约会了,正式敲定boyfriends的关系,真的好甜啊!
好喜欢尼克抱查理的方式,他比他高,但是在抱查理的时候就像交出了全身心,无条件信任和沉溺,满满都是你的狗狗金毛式抱法。
四人小组的友谊,艾萨克是可可爱爱文文静静的小胖,他说话最少但洞悉一切,总是拿着书,在一旁陪伴自己的朋友们。
陶搞怪又可爱,重视朋友害怕孤独,他用自己的方式保护查理但是好像有些适得其反。
他担心自己的朋友谈了恋爱就不再友情至上,他很勇敢,但更怕伤害。
他对尼克充满敌意,很怕他伤害查理,操场边砸球那次,我都为被砸的尼克难过,都是挑事的哈利这坏小子。
一看到陶和艾尔的时候,特别是他俩电影之夜在床上看电影的时候。
刚注意到艾尔是跨性别者,从特鲁厄姆男校转去了希格斯女校,在特鲁厄姆也是她的噩梦。
她喜欢陶,最后还以为要在艺术教室表白了,结果并没有,但是陶明显也对艾尔来电了。
现在我要愉快的扑向第二季啦,哈哈哈哈
影评中已经有两位豆友分析了剧中的隐喻、色彩和镜头语言:@Wei :从隐喻与象征、构图和拍摄角度三方面来分析Nick&Charlie人物关系转变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82367/@Sidecar :色彩的运用——黄与蓝:Charlie与Nick, 舒适与忧郁,勇敢与压抑,静态的隐喻与动态的融合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87413/@Sidecar :E02楼梯追逐戏的镜头语言分析:灯光、窗、奔跑的少年们——为什么Charlie是Nick直面内心的引路人?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4375103/我也将尝试从另外一个视角切入,讨论剧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元素:声音。
不止是音乐的「声音」。
分隔线以下是正文内容。
我有多爱这部剧呢?
姨母笑已经无法完整表达我的喜爱——我到目前为止一共进行了3.75刷——第一次看到底6集的时候已然不舍(0.75),光速倒回第一集重头开始,到第八集看完(1),陷入深深的失落和emo无法走出,又来了一刷(1),看完之后仍然是很难走出,于是又再刷了一次(1)现在是每天都在刷主创、剧集、主角们的Instagram,看NG镜头,一条一条地看官方在Instagram上发的图片和视频,在看Tobie(Isaac的扮演者)拍摄的vlog……这个故事就像是一个平行宇宙中的美丽童话,美好得让人心醉,同时也美好得让人心碎。
我现在在看漫画,心里才略微好受点。
那么在以上这些过程当中,我发现Heartstopper制作的精良不单体现在色彩设计、摄像手法、音乐选择和使用上的独到和恰到好处,渗透在剧中各处的「声音」也让这部剧集更加出彩。
声音烘托出了不同的气氛,透露、传递出了不同的信息,甚至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一、Harry和Rugby team成员的笑声:这是我感触最深的声音。
几乎每一次Harry本人开玩笑、霸凌其他人的时候,他的小团体都会发出讪笑——这些“哈哈哈”声似乎是隐在细碎的背景音中,声音并不大,但又是如此的清晰,如此的让人在意。
就如Nick对Imogen的坦白,对于他来说,他在意和rugby team之间的关系,他与兄弟们交好似乎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真实的自己被隐藏。
所以当Imogen打趣说Nike “is definately chatting someone”的时候,Nick听到笑声默默地删掉了邀请Charlie周末再一起出去玩的信息;当自己关心Charlie和Tao,听到、目睹他们被欺负的时候、Harry的橄榄球砸到了Tao,Nick自己去和Tao交涉把橄榄球拿回来却被Tao砸的时候、在Harry的生日派对阴郁压抑的蓝光下接受兄弟们的“道歉”的时候,Harry那一群人讪笑的“哈哈哈”声都是如此的刺耳而明显——对于Nick来说,周围人对他的看法压抑着他的内心,他在意,但不想在意;想做出改变,但又害怕做出改变,这些挣扎和矛盾,通过潜藏在背景里低声但清晰的讪笑,刺耳地表达出来了。
Imogen打趣Nick在和“别人”聊天,同学们在笑 EP2 16:32
Nick借要去厕所离开,Harry一行人在笑 EP3 23:40
Nick目睹Harry朝Charlie和Tao丢东西,同学们在笑 EP5 04:42二、与动作和转场连通配合的声音与音乐:在第二集,Nick邀请Charlie到他家去,Charlie在路上时音乐是轻快的、带有期待的;在门口准备按门铃前,背景逐渐加入了紧张的、尖尖的类敲击合成器音效,这简直是完美表达了Charlie的紧张和揣揣不安——他喜欢的人邀请到家里玩,按下门铃就有可能见到他,刚剪了头发但是姐姐说看不出来……准备按下门铃的手又放下,随后又抬起……随着按下的动作,这段音乐渐变成了带有节奏感的、心跳一般的合成器,逐渐变高变尖,像是Charlie紧张的呼吸和快速的心跳。
Nellie的叫声在门后响起,开门声出现,那段紧张的快节奏背景音戛然而止,喜欢的人笑着出现。
这真是太美了,太美好了。
Charlie的内心活动也通过音乐完整地传递给了观众。
Charlie按门铃 EP2 12:02Charlie和Nick在Harry的生日派对上亲上了,Nick听到Harry叫他,一时panic,离开,去交涉,随后返回房间发现Charlie已经走了。
在这一段中同样采用了类似的处理方法,Nick急匆匆地回房间,伴随着的是急促、匆忙、紧张又担心的一段背景音乐,开门发现Nick已经不在之后,是通过Charlie关上父亲车门的声音进行的转场。
“砰!
”的关门声,使得跟随着Nick的那段紧张急切地背景音乐突然刹车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绝对的安静——Charlie在狭小的车内空间里,在父亲肩膀上抽泣,这一段是没有任何的背景音的,Charlie的抽泣声和父亲的安慰声音最大化,我一整个大带入。
Charlie关车门“砰”一声 EP3 23:05
Charlie在父亲肩上哭 EP3 24:19三、细致入微又符合实际的类音效处理:Nick在Charlie家,两人一起坐在沙发上,Charlie睡着了的片段足以让人姨母笑一整年。
但除此之外,这个地方有个非常细节的声音刻画,在背景中出现了一段电影收尾时常见的音效,类似于结局, “the end”出现的时候用到的恢弘管弦乐。
通过这一段声音,直接交代了他们看的应该是电影,并且已经看到了结束,顺势推动了剧情到下一个场景,也就是让人再姨母笑另外一整年的“你看起来很好抱”。
电影结尾音效 EP2 25:02在音乐会那场戏的结尾,Nick帮Tara捧着乐器容器之后回到观众席。
他的座位是在Tao的边上,而此时Tao仍然不明真相,对于他坐在自己身边自然是有一丝不快。
此时,综合音乐会现场的实际情况,背景中出现了一段在综艺节目或者动漫作品中常听见的,表达“无语”或“窘”的音效,但是借由现场乐队调音这一实际场景呈现的。
我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仅是注意到这个细节并且有过怀疑,在经历过二刷和三刷之后我基本上(?
)能够确定这是有意为之。
这段结合现场实际的音效表达打破了音效、剧情和场景之间的界限, 在另一个“维度”(这是可以说的吗?
)上呈现出了Tao的内心活动,整个场景也更为戏剧化。
Tao看向正在落座的Nick 音效出现 EP6 25:33四、Tobie (isaac) 的vlog系列:1. Truham Grammar School for boy的校服有几套,根据季节的变化而不同。
Issac在片场拍摄了vlog,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校的校服外套至少有2套。
根据季节的不同,胸前的 “T” logo上的树至少分为只有枝桠(冬)、葱郁的树叶(夏)两种情况,这个细节我真的respect.
2. 户外野餐台的俯拍镜头是用吊臂拍摄的(我一开始想怎么说都是无人机拍的吧)
Tobie提了一嘴“看看这个拍大景的吊臂升起来啦!
”3.
4.
oops 已经这么晚了,先写到这里,占一个可能更新的坑~
受过于恋爱脑的糖水剧,我妈很喜欢。
努力找寻着足以确定爱上对方的蛛丝马迹,靠着一则短信几条文字就能在脑内翻江倒海的万千小剧场,想要踏出却又只敢在原地踱步的心声,首次确认关系并且公开的紧张兴奋…那些“第一次爱的人”滋味被全部收纳其中,“决定跟随感觉,为爱勇敢一次”的勇气尽情在空气中飘洒——尽管已经过了体察这般青涩的日子,但仍然能汲取足够糖分。一改英剧同类领域做到顶尖的佼佼者——《皮囊》以及《性教育》在表达上的领先(“高级”),更加只是去探索更简单的爱情故事;它或许有低龄向、更为忽略真实问题的嫌疑,但LOVE IS LOVE,谁还不配再拥有一段只钟于自己感觉的恋爱呢?
找并非第一眼帅哥的演员出演bl纯爱剧,也算是一种“爱情并不是帅哥美女的特权,每个普通人都有机会被爱”的进步。性取向的摸索和暗恋初恋的试探也都拍得比较细腻,好几次看得我小鹿乱撞心花怒放。而且非常政治正确,黑人、亚裔、男同、女同、双性恋、跨性别,每个人都有高光时刻,除了那位胖同学。唉,即便是在政治正确到所有少数族裔和性少数群体都会安排一段感情线的英国,胖哥依然孑然一身。不可以这样了啦,胖人的命也是命,胖哥也该拥有爱情!
7,这剧从选角到剧情调度的整体质感也太东南亚味了吧。甜宠腐剧再加满政治正确buff后就直接上9,各位真的没事吧……PS:优点还是很明显的,没有同类青春片喜欢搞睡来睡去的狗血毛病。
从剧名开始 就想到之前动画短片的《In a Heartbeat》 而且两位主角的长相都好漫画风格 包括角色的每次心理变化也靠动画来加强表现 很青春期也很有效但很无聊//几乎是除了异性恋都达成对象指标的一部甜剧 整体剧情走向也很网飞大数据 猜都不用带猜的 最终向家庭出柜的环节也有点《Love, Simon》那种甜番必备团圆结尾的意思//另外 前期Tara和Darcy在派对上被Nick看见的那个吻的逆光拍法我当场笑死 基佬的彩虹圣光觉醒是姬佬的激吻吗(。以及Bi终于可以在LGBTQ影视故事里做整场主角了吗(。//标都标了再补一个
确定这不是漫画里的高中生活吗哈哈哈哈,万万没想到2022年还有这么纯洁简单善良美好的东西,看多了世界的崩塌,太难得。
看了两集 事实证明不是青春剧的受众了 看到科尔曼有点惊喜 但这个剧情真的太太简单了
整个剧光在那叠buff了,真情实感是基本没展现出来,完全一整个教育宣传片的感觉。还有所有人、所有集体行动全部要为同性情感和个人情绪让位,自私包裹在政治正确的外衣下就可以变得理所应当和理直气壮了吗,真是让人无力吐槽。
大半夜在床上扭得像蛆叫得像鹅
超可爱的puppy love剧!就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基本没可能发生王子爱上灰姑娘所以才有童话啊,就是因为现实生活基本没可能有直男爱上男人所以才有这类剧啊~让我们看起来甜起来吧!哦牵手试探那里次啦次啦的电流和星星动画太可爱了吧!!啊希望我们都会遇到可以说“I never thought this should happen to me”的时刻~
果然找男友还是要找golden retriever一样的才好!太甜了令我熬夜嗑糖,最后一集更是甜到落泪(我泪点太低了)。Tao和Elle这一对也好可爱,butterfly的特效太令人心动了。总之就是可爱到不行的校园懵懂爱情剧,啊青春真美好呀~
完全是基佬最美的春梦啊,爱上rugby prince 正好对方也爱你,还非要是bi不然可能太基,而且对方还要为你背叛全世界….
这么善良可爱的Charlie觉得自己的存在会毁掉身边人的生活看得真让人难过。如何被他人对待会影响人对自己的认知,保持善良的同时要学会不在乎部分人的看法。最后一集挺甜的,加入的插画小元素大多都蛮可爱的。
挺sweet,但可能我还是不怎么看得了同性片,代入感比较差……那些小花小鸟小蝴蝶的特效比较令人心动,nick的身材穿衬衫好帅,陶的戏份好多哦😯
so what。。?
Nick真的不是我们蛋西家的吗,连微笑起来都一模一样
太工业糖精了,还是演得不好的那种
救命啊好丑啊,你们瞎了吗,腐女看俩男的搞基不是为了看俩帅哥养眼吗,难道这分不是腐女打出来的是基佬打出来的?
看了三集。真的是有点太单薄了,即使是颜值上也没过关在我这里。被九分骗来…我觉得很不值。
太简单太小甜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