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看完感觉,相比于中国版的《七月与安生》韩国这部在很多地方改进的更好,它弱化了男性角色的存在,主要就是强调夏恩和微笑之间的感情,他们之间绝对是超过友情的存在,电影里面的微笑为啥会戴着振宇的项链这点也改动的很好,是因为微笑遇见夏恩之后,微笑就不想只活到27岁了,她想活的更久,更久的陪伴夏恩,夏恩怨恨她也不全是因为项链的事,微笑在夏恩眼里是那个她内心深处想成为的人,自由而又热烈的活着,但其实真正的微笑是夏恩,相信夏恩也在她的世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贝加尔湖,微笑也带着夏恩那份留下来的生命继续生活。
电影开头从一幅巨型的获奖肖像画进场,作为画中主角的微笑,却没有画家河恩的联络方式,只能从美术馆提供的部落格中,一窥河恩这十多年来的心情记事。
接下来就是在微笑的现在与过去,两条剧情线当中反复跳跃。
原来,微笑与河恩是从小学时期就一起在济州岛长大;随着妈妈四处漂泊的微笑,在认识了河恩之后过上一段相对稳定的生活,两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友,还一起收养了流浪猫妈妈。
而在微笑妈妈决定远赴首尔追爱之后,微笑更直接成了高家的第二个女儿,和河恩一起度过青春期的酸甜苦辣。
比亲姐妹还亲的友谊,在振宇出现后产生了变质的缝隙。
河恩喜欢上不同校的振宇,念商工的微笑干脆骑车闯进男校提前告诫振宇。
擅长绘画的河恩想要把振宇的每一种样子都亲手描绘下来,却没发现振宇的眼眸里总是有着微笑的身影。
为了打破这种尴尬,微笑决定随着新交往的乐手男友去首尔发展,却不知河恩早就发现他们有着私下的暧昧。
此后,微笑与河恩的关系越来越疏远。
微笑寄给河恩的手信里总是报喜不报忧,甚至不惜编谎让河恩安心。
守在济州岛的河恩仿佛发现了什么,但从来没揭穿。
在首尔碰撞得满身疮痍的微笑回到济州岛,河恩和父母就像欢迎归乡游子般接纳她。
可接着在微笑与河恩的釜山小旅行途中,两人各自压抑许久的矛盾直接浮上了台面……
好久没这么投入、全神贯注看完一部电影了。
相比于国产版的《七月与安生》,韩国版更温和,整体小清新,两位故事的主人公没有中国版那种撕逼的爆发感,弱化了男友的存在,更注重刻画两位女孩之间复杂、模糊、精神如影如随的友情与爱。
感谢如此好的电影!!
夏恩和微笑相识于童年,电影里的济州岛,蓝天、白云、沙滩,橘猫、可爱的小女孩,一切都那么美好。
微笑是缺爱的,她很自由、跳脱、勇敢,是外人眼中“奇怪跋扈的女孩”好像永远不会有害怕的事情。
夏恩与微笑的相识,给微笑带来了不可替代的爱与关怀,夏恩心思细腻,永远不会觉得微笑奇怪,就像在第一次听到微笑说,这是画着心的小猫。
相比于勇敢表达的微笑,夏恩更规矩听话,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一步一步走在应该走的路上。
源其初恋,或者说是成长吧,二人分别5年,走上了完全不同的路。
再见时的旅途,所有的矛盾激发、爆发。
伤痛过后,两人渐行渐远。
夏恩看清自己,逃婚,离开小镇,挣脱确定的生活,她来到曾经微笑在首尔第一次租住的房子,重拾画笔🖌️。
两人后期终于误会明了,依旧还是童年里躺在地上的一起看漫画书的小女孩。
世事弄人,怎么就那么巧呢?微笑曾经说过她想27岁,活在最灿烂的时候死掉。
一语成谶。
一辈子得此知己,足矣。
他们不是互相的影子,他们是他们自己。
但,彼此又像对方温暖的太阳。
太阳和太阳的影子永远相伴不是吗?
她们是最好的朋友,是永远的soulmate。
而不是他人尔尔:“和别人画的一样也不是什么突出的才能,我觉得画画更适合作为兴趣。
”所得皆所愿,过自己想过的人生吧。
分享我很喜欢的几张电影截图
夏恩画的,微笑的回眸
在夏恩的画展上,微笑流泪
夏恩
去过自由灿烂的人生吧再见、再见。
本文原创首发自字幕组微信公众号:亿万同人字幕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字幕组公众号
人物介绍
安微笑(金多美 饰):外刚内柔。
自由不羁的灵魂,造化弄人的命运。
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常常被骨感现实重锤。
高夏恩(全素妮 饰):外柔内刚。
文静内敛,平安顺遂的渡过人生大部分时光。
如花一般的生命消逝在二十七岁。
振宇(边佑锡 饰):获得世俗成功,懦弱无用。
影片采取非线性叙事,微笑与夏恩于夏日相识,共同度过了她们的童年与青春期,因为一个叫振宇的男人俩人嫌隙渐生。
微笑挥手告别济州岛,踏上首尔寻梦漂泊的旅程,夏恩留在故乡过着安稳平定的生活。
多年以后,命运调转,微笑曲折的生活归于平静,夏恩鼓起勇气,开启旅程……金多美饰演的安微笑像精灵一样,灵动神秘,出乎意料的惊喜。
“太阳之所以放心的发光,是因为有影子,虽然不能融合为一体,但因为有远处的影子,太阳才会不孤单的一辈子在发光。
”夏恩与微笑彼此羁绊,是对方的太阳。
她们最了解彼此。
振宇敷衍说喜欢夏恩的“全部”,微笑喜欢的却是“她突然回头看向我时的目光,哈欠时的眼睑亮晶晶的眼泪,开怀大笑时露出那对小虎牙还有右边脸颊上的痣。
”
夏恩抓拍微笑突然回头的照片,赞叹与祝福道“微笑是幸福的”,最后的绘画作品微笑的肖像画也是所有作品中画幅最大的最郑重的,交付着所有真心。
“绘画”成为两人彼此间最大的羁绊符号。
微笑开始学画画的启蒙是夏恩天赋型的写实派随手涂鸦。
夏恩的父母也代替了微笑母亲的位置,时不时嘘寒问暖,弥补了爱的空缺。
夏恩死后,被社会同化的微笑延续着夏恩的写实绘画风格,把画作完成,出版,以夏恩署名。
务实的夏恩通过绘画感受其他人的真诚与爱。
是微笑带领着夏恩认识更广阔自由的世界,书信中谎言编造出的美好生活鼓励着夏恩走出故乡,走出家庭,开始正真意义上的创作。
韩版《七月与安生》与原作最大的差别是置换凝视对象,颠覆了“男人看,女人被看”的传统神话。
影片的行动者,具有主体意识的人始终是微笑与夏恩,振宇被放置为被凝视的对象,可有可无。
夏恩像是性转版的皮革马利翁,她并不崇拜振宇的内在品质,而是看上了振宇的皮囊——漂亮的眼睛,为他作画更多是基于自我心理的满足与投射。
志在必得的主动表白,强势地把振宇隔离在自家门口,婚姻更是一份可以但没必要的责任。
微笑也与原作的安生不同,她看中的只是能抵挡厄运的垂挂在振宇脖子上的枣木项链,对振宇始终是戏弄与警告。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不再是两女一男的红白玫瑰,女性不再着魔地屈从于男性自我的精神病需要而死去活来。
“我爸说画家就是饿死的命”夏恩被规训教育,梦想还未萌芽便泯灭。
“女孩就算难受也要忍一忍,这样以后才会方便。
”夏恩忍耐着不透气的内衣。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希望成为一名教师”最终,夏恩反驳喋喋不休的振宇。
“自由是对无欲无求的一种表达”夏恩最终厌恶故乡生活的萎靡岁月,毅然出走,去寻找到真实的生命体验。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述电影》中有言:“女人在父系无意识的形成中的作用是双重的,她首先象征着由于她确实没有阳物而构成的阉割威胁,其次,由此她就把自己的孩子带进象征式之中。
一旦完成这个,她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也就结束了。
”但本部电影对这一表达有所颠覆,微笑抵达冰峰的明信片使夏恩有了环游世界的勇气,解构了振宇在父权秩序中强行赋予夏恩沉默的女人形象;夏恩怀孕时是由微笑独自照顾,亲密的谈话、重要的时刻都是微笑在场;孩子取名叫“安夏恩”,夏恩的生命也会由另一个人延续下去;夏恩所有的作品由微笑代为整理出版,夏恩的精神意志、审美趣味、思想情感都会通过作品流传下去。
夏恩确实在努力压抑自我,遭受着阉割威胁,但她存在的意义并没有因为生命的消弭而丧失,原本被视作必不可少的男人在这里并不需要。
反而拥有着世俗地位的振宇,利用人迁就自己的梦想,行事犹犹豫豫,时常对着夏恩的照片发呆,总是缠着微笑重复询问夏恩到底在哪儿,并没有特别的存在意义。
在三角关系中,振宇是横亘在中间的撒旦,微笑是上帝派来的帮助者,微笑与夏恩是命中注定的灵魂伴侣。
娜拉走后,还有姐妹。
与那些作古的创作模式做比较,韩版《七月与安生》的卖座,是理所应当。
“在最灿烂的年龄死掉。
暴风似的活十年,然后27岁死掉,另一个人代替她活到百岁。
”詹尼斯乔芙妮的命运,微笑的愿望,夏恩实现。
太阳的光照方向与影子朝向相反,如果太阳如果日出东北,那么影子就朝西南,如果太阳日落西北,那么影子就朝向东南,影子会随着太阳角度的偏折而渐长渐短,正午时分,影子消失,太阳光照最强。
她将代替她生活下去。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Soulmate (2023)1080P 中文字幕扫码打包带走
访问官网 获取更多https://ywtrzmz.net/
@亿万同人字幕组
关注字幕组微信公众号 亿万同人字幕组
七月与安生,是16岁那年看的小说,应该是安妮宝贝谈的最早一部会被搬上荧幕的小说,结果一等,就是经年,小时候看小说时,很爱安生,骨子里的放荡不羁爱自由,与众不同散发着生命力的独特魅力,后来则爱极了七月。
电影版一等就是经年,周冬雨的版本当年专门进了影院,我的想象中,七月就应该是个温婉的圆脸长发,安生则是个灵动的短发单眼皮,周冬雨那年的小辫子给了我很大的惊喜,故事改编后安生活成了七月的模样,七月变成了安生,这个版本也算合格。
如今看了韩版,更喜欢这个版本对女孩子们间感情的描绘,两个人从小一起长大,一起洗澡,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与家明无关。
金多美看了魔女之后就非常的喜欢她,个人觉得她比周冬雨更多了一份沉稳的样子,我爱她在浴室那场戏,自知理亏,嗫嚅的说没有,这个韩版的七月更符合温婉中坚定的心性,温柔而有力量,这个版本的剧本版权来源于国内版本,所以也还是那个结局,但是中间因为爱你,所以要去过你去的所有地方,完成你想要完成的事业,两个女孩子几次重逢后的拥抱和神情,还是泪如雨下。
可是,在原著里,七月,才是那个从头到尾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而安生,死去才是还给了她最大的自由。
我喜欢书中的结尾,七月和家明过着平淡的生活,他们没有再要孩子。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是一部深情而动人的爱情电影,它讲述了一对恋人在面临生死分离时的情感变化和内心挣扎。
这部电影以其深情的情感表达,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真实的生活描绘,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喜爱。
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无论是主角们的对话,还是他们的眼神,都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深深的爱意和无尽的思念。
电影的结尾更是让人泪目,那种
《再见,我的灵魂伴侣》。
一部翻拍自国内某部大片的韩国电影。
整部片子洋溢着青春风和小清新的气息,片中两位女主的形象倒是符合电影的人设,在选角方面我就不挑毛病了。
我想吐槽的,还是这部电影的剧情。
老实说,这片子从头看到尾,我都不知道它想表达什么,它就是缺少了鲜明的主题,哪怕不那么鲜明也行。
但是这部片子就是没有,它只是把一系列事件硬凑在一起。
它看起来好像讲的是姐妹情,但是整部电影下来,你却说不清它的姐妹情到底是个啥东西,有的只是一些狗血桥段的堆砌,仿佛一具庞大的尸体,在对你傻笑。
男人在这部电影里,纯纯就是工具人,用来制造矛盾,挑拨两个女主的关系。
我不是在为男人打抱不平,相反,我觉得如果这部电影能删掉恋爱桥段,删掉狗血的爱情,评分绝对能提高。
难道没有男人就不会写故事了?
如果不懂爱情就不要写爱情,这种刻板、片面、狗血、幼稚的情节非常令人讨厌。
剧情稀碎,毫无新意,水平和肥皂剧相差无几。
而且居然还用流水账的方式讲故事,难道不知道这样会缺乏重点吗?
我都懒得吐槽电影的结尾,又是非常俗套的女主难产死掉,企图强行泪目,问题是你这片子也不感人啊。
最后还自作聪明地玩了一个悬疑梗,我愿称之为驴骑吕布,真的,就算王家卫来了,也救不活你这剧情。
本片的看点除了两位女主本身,别的都一言难尽。
我还对绘画抱有期待呢,结果你就拍了这个……唉,不想浪费笔墨吐槽了。
劇情簡介:「天氣好熱,上課也好無聊……在那麼想睡發懶的那天,我第一次見到了妳。
」1998年,我們初次相遇。
「妳說如果有了喜歡的對象,就要鼓起勇氣。
」2004年,我們有了初戀。
「妳不知道嗎?
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啊。
」2010年,我們各自長大。
「我最懷念的……是妳。
」2014年,我們追著彼此的痕跡。
「現在我想畫下妳的臉,是沒有愛就無法下筆的畫。
」現在,我們想念著彼此。
其實一直到了很中間,我才後知後覺的發現,原來《靈魂伴侶》就是香港的《七月與安生》,熟悉的人物關係配置、熟悉的劇情、熟悉的發展,還有熟悉的那些飄散在空中的情感,以及熟悉的、兩個女孩的悸動與躁動。
七年前的《七月與安生》,每個走進戲院觀賞的觀眾,都陪著七月與安生走過那段青蔥歲月,在她們相識十多年的日子裡,與她們快樂並痛著的歷經成長,友情與愛情相互折磨然後撕扯著她們,她們曾經討厭甚至恨過對方,但她們最後還是回到了彼此身邊,在哭著哭著就笑了的眼神裡,七月與安生不僅找到了對方,也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
《七月與安生》跳脫了青春電影的框架,電影用了不同方式來描寫成長,更在男性角色缺席多數時間的過程中談論女性意識覺醒,《七月與安生》無疑超越了青春電影的厚度。
基本上《靈魂伴侶》與《七月與安生》兩個版本的劇情幾乎一模一樣,連原版後來結局的三次反轉,導演閔永根都保留了下來,僅有某些小地方有著不同,例如原版裡七月與安生的故事被寫成了小說,在韓版中則在網上部落格裡記載;而本來安生在家鄉是名銀行職員,在這裡夏誾則當起了老師...等的小地方,整體上的差別並不大,因此可以說《靈魂伴侶》其實就像是套上韓國電影濾鏡的《七月與安生》,不過這並不表示韓版就是一昧的照本宣科。
導演閔永根在電影裡頭放入了原版所沒有的繪畫元素來當作觸發情感的按鈕,微笑與夏誾從小開始的繪畫興趣,是兩人「兩個身體,一個靈魂」的證明,長大後她們各自擅長寫實畫風與抽象畫風,則是反映著兩人的性格與個性是如此的截然不同,而最後兩人共同攜手完成了一幅畫作,成了兩人靈魂終於合二為一的象徵。
在導演閔永根的編排下,繪畫不僅是劇中角色情感的媒介,同時也是煽動觀眾情緒的關鍵,這個多出來的差異或許能讓《靈魂伴侶》有可能比原版來得有更多的情感渲染力。
「當我畫得一模一樣,就能看見自己的心意。
」我很喜歡導演閔永根賦予繪畫的意義。
讓傳達者以直白的方式傳達,然後讓接收者很能清楚的接收,來自於對方想要讓自己知道的心意,那些本來看不見的真實想法與感受,都藉著一幅又一幅的畫變得肉眼可見,不隱諱也不害臊的,直直的傳達出去。
夏誾就像她所擅長的寫實畫風,總是觀察入微、心思細膩,雖然她看似不像微笑那樣活潑外放、敢於表達自己,但事實上她卻能將心意傾注於畫作裡,「聽說喜歡一個人是要鼓起勇氣的,所以我現在就是鼓起勇氣告白的。
」,當她在聯誼上對著振宇這樣說時,其實觀眾就能夠隱約察覺,夏誾原來並沒有外表看起來那樣的不敢,只是和什麼都沒有的微笑相比,什麼都有的她反而更多了不少顧慮,不敢搭飛機恰好成了藉口,讓她能為自己選擇留在濟州島、選擇做個滿足父母或者說世俗對於好女孩該有的期待的女兒的這件事找個自圓其說的理由。
「我第一次知道,心意也能被描繪出來。
」無拘無束的微笑就像她的抽象畫,隨心所欲的超出任何課堂上的制式標準,就連制服都穿得隨性,想翹課就翹課、想幹嘛就幹嘛,看上去她是如此的自在灑脫,但其實她的內心卻是意外的纖細而又柔軟,只是她的表達方式總是笨拙。
早已什麼都沒有的她,也就早習慣什麼都沒有的自己,即便在洞窟裡她拒絕了振宇的吻,但微笑依然害怕繼續相處會愛上對方然後傷害了夏誾,於是正好的她那貌似想要追逐自由、到外闖蕩的嚮往成了她離開家鄉、離開夏誾,一個剛剛好的逃避的理由。
隨著劇情,會想是否微笑就像她擅長的抽象畫,那種恣意揮灑生命的豁達,不過就是她不願被人看穿脆弱與不安的偽裝,那些畫布上的鮮豔色彩是她的保護色,然而她其實比誰都還渴望安定與安穩。
「仔細想想,我幾乎沒看過你的背影,因為從以前到現在,妳從來都在我的身旁。
」在振宇的出現之後,微笑與夏誾對於對方開始有了矛盾的感覺,她們很想要留在彼此身邊,但當對方選擇要離開自己的時候,微笑沒有開口要夏誾留下自己,夏誾也沒有開口留住微笑。
因為她們知道,如果繼續待在彼此身邊,她們對彼此的喜歡最後反而會成為對彼此的傷害,也許用書信縮短首爾與濟州島的距離,用書信聯繫彼此、假裝對方還在自己身邊,是她們所能想到最好的辦法。
只是後來她們還是發現,她們的問題也許從來不在於振宇的介入,振宇不過是剛好的點燃並在後來助燃了她們對對方的妒火而已,渴望著對方所擁有著的自己所沒有的一切,才是她們真正的矛盾所在。
「妳就像昔日的我,我就像昔日的妳。
」然而就像前面提到的,隨著劇情行進觀眾會慢慢發現,不論是真的付諸行動還是心裡只是動過念,微笑與夏誾總想著要成為對方、想要擁有對方的生活,但原來到頭來她們早就已經是對方了,在歷經了許多經歷之後。
振宇的出現是兩人自我意識覺醒的啟發,那場多年後兩人在餐廳的爭吵,則是兩人逐漸成為對方、也就是找到本來的自己的轉捩點,而最後兩人和解後的道別,是她們終於找到自己、找到了心之所向的證明。
若說十年前的不挽留是因為嫉妒,於是自私的放任對方離開,那麼十年後的不挽留是因為成全,所以無法自私的要對方留下來,十年前、十年後,都是因為愛而讓她們分開,只是十年後的這一次,微笑與夏誾既是代替亦是接續,更像是本來就該如此的,成為了對方過著屬於自己的人生。
「我要瘋狂的活十年,然後在二十七歲時死掉。
」「妳不准比我先死,妳敢比我先死,妳就死定了。
」不光是繪畫貫穿了整部電影,在《靈魂伴侶》中更有許多隨著劇情發展才逐漸揭曉的鋪陳,而跟著這些鋪陳堆疊起來等待爆發的,是微笑與夏誾對彼此的情感,也是觀眾對她們的感情。
儘管印象中《七月與安生》也有過相似的對話與橋段,不過畢竟已時隔多年記憶早就模糊,所以當後來揭曉,當年在洞窟裡振宇根本沒有親到微笑,而之所以那條項鍊會在微笑的身上,是因為微笑想要遵守對夏誾活過二十七歲、活得比她久的承諾時,心裡頭的感動實在難以言喻。
當然你說項鍊的轉移難道不是出於喜歡嗎?
我想,喜歡肯定是有的,只是如果是單純的喜歡,微笑是不會要振宇送她的,同樣的,她也不會因為振宇喜歡她就收下這份禮物,畢竟在她和夏誾的心裡,無論如何最在乎的永遠都是對方。
「但現在妳來找我了呢。
」「因為我很想妳。
」那份在乎讓微笑與夏誾即使繞了好幾個彎,最終還是會回到彼此身邊,她們就像微笑告訴夏誾的,她們是彼此的太陽、彼此的影子,怎麼樣也分不開。
《靈魂伴侶》在同樣的故事基底之上,額外放入電影裡的繪畫元素,將心意的意義賦予在上頭,電影從一幅畫開始也從一幅畫結束,導演閔永根讓《靈魂伴侶》有著不輸給《七月與安生》的感動,不論是那間兩人先後來到的套房牆上那被保留下來的笑臉塗鴉,或者是夏誾那未完成而微笑接手完成的超寫實素描,一筆一畫的線條清楚勾勒出了微笑與夏誾對彼此的情感,那是沒有愛就無法畫出來的畫。
就我自己而言,從《七月與安生》到《靈魂伴侶》都很喜歡,先是喜歡導演曾國祥拍出了這個故事,後來喜歡導演閔永根圓滿了這個故事,喜歡周冬雨和馬思純,喜歡金多美和全昭霓,喜歡她們本來就是一個人的樣子。
没有看过马思纯和周冬雨版本的《七月与安生》,所以我把这部单纯看做一部新的电影,讲述女孩子友情的电影。
我喜欢没有雌竞的女孩子的友情,虽然还是因为同一个男人起了纠纷,可是她们最后还是走到了一起。
无论是在哪部电影,我都会感慨青春年华真的太美了,是真的开心就肆无忌惮大笑的年纪,是想打耳洞互带耳环的年纪,是捣蛋后侥幸的逃跑的年纪。
那时候安微笑和高夏訚还能够每日形影不离,骑着机车上下学,呆在一间房间里画画,互补式吃掉对方不喜欢的食物。
夏訚是那种每一步都踩着父母规划的孩子,尽管内心也向往自由,但她还是会沿着已经铺好的道路一步一步往前走。
而微笑自由洒脱,外表永远是无牵无挂。
所以微笑可以说是夏訚未能够释放出来的自己,而夏訚则是微笑在被父母抛弃时突然出现的光。
咸振宇是一个转折点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咸振宇一开始就喜欢性格洒脱的安微笑,但是他要找的是一个适合做妻子的人,传统意义上父母会喜欢的妻子,外形温柔尔雅,循规蹈矩上学,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所以他选择了夏訚,因为夏訚符合这样的条件,然后刚好也喜欢他。
他对夏訚是一种和气的喜欢,他不了解夏訚,他要经过提醒才能发现夏訚右脸的痣,就像临到结婚了也不知道夏訚其实想要什么。
他照着他的想象去找了一个女朋友。
但他也不爱微笑,他喜欢微笑的潇洒,但是他不会有勇气去跟微笑在一起。
如果没有咸振宇,微笑和夏訚就能毫无波澜地一起一直走下去吗?
其实也未必,年少时能够自由无忧是因为年纪尚小还有借口,但从小远离父母的微笑知道总是要尽早独立出来,她明白自由总是要建立在自己独立面前,所以她嘴上说着环游世界的梦,实际上只能游走在民宿、酒店、餐馆、酒吧打工。
她比夏訚更早地懂得生活的残酷,而夏訚还不能明白经济差距带来的自尊心的不对等,她们的生活在分离几年后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所以她们才会在釜山的旅行中断了联系。
但总归多年的友情还在,夏訚也明白微笑从来没有想过要伤害她,她们最终还是再次见面了,在夏訚寻找自我却发现意外怀孕的时候。
可惜她最终还是不能过上自己曾经梦想的生活。
影片最后夏訚在文字里给自己留了个美好结局,结局里的她就是安微笑曾经的梦,逃离了婚礼,没有怀孕,坐着火车去看贝尔加湖,自由自在给别人画画,梦的最后她走向了明信片里的风景。
P.S.最后真的想说,金多美真的好美,去山上许愿那次,安微笑回头那一瞬间太好看了。
太灵动了,看完之后会觉得,确实,她就是安微笑。
Love is like the wild rose-briar. Friendship like the holly-tree.爱情就像野玫瑰,友情却如冬青树。
——艾米莉·勃朗特2023年上映的韩国电影《再见,我的灵魂伴侣》翻拍自《七月与安生》,以另一种语言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2016年:那年上映的《七月与安生》让主角摘得了金马奖双影后,以双女主的视角刻画了青春伤痛与矛盾交织,又写下了令人遗憾又感叹的友情叙事诗。
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削弱了爱情的戏份,以另一种叙事风格为我们讲述了两人跨度半生的友情故事,平淡又不乏热烈,超越爱情,令人动容。
注:本文含剧透,电影时长124分钟。
01 野玫瑰般的爱情,如冬青树的友情青春故事里似乎总要有爱情。
无论是暗恋还是双向奔赴,无论是波折还是顺利,无论最终是HE还是BE,总有这么一个人会闯入你的眼睛里,就像是路上偶遇的一枝野玫瑰,那么独特又吸引人,以至于小心翼翼又迫不及待,是属于青春的怦然心动。
而友情就像四季常青的冬青树,出现于野玫瑰之前,又留存至野玫瑰之后。
但是青春故事总带着独有的敏感,像野玫瑰的刺一样扎向友情。
信任与猜疑在互相推搡,好像爱情要远比友情重要,又带着对友谊的珍视将不满吞进肚子里。
说不清,都是青春期综合征在作祟。
在《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中,美素与夏恩为彼此戴上刻着名字缩写的耳环时,是友情在唱歌;夏恩画下镇宇的面孔,用笔触下的细节确认自己的心意时,是爱情在萌芽。
可是三个人的关系总是有些拥挤,疏远或是变心,不安暗波涌动。
夏恩第一次意识到美素骑车远去的背影时,友情也在悄悄地退到爱情之后,为他们的春天让步;夏恩发现美素戴着镇宇的项链要远去首尔时,情绪的崩塌、不舍的情绪,又将友情的距离拉开;再到她们历经艰难又一次重逢时,两人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产生意见上的分歧,这份友情似乎不再是陪伴了。
夏恩一直守着那枝“野玫瑰”,也或许以为再怎么走都能回头见到那棵“冬青树”。
可惜并不是这样。
在她意识到自己的爱情掩盖了真实的自我,那一刻,野玫瑰凋谢了。
在她误解美素和镇宇的关系时,冬青树消失在视线里了。
于是在意识到自己本能地期望追寻美素的那份自由与热烈后,她离开了。
她沿着美素说的路线,体验她的人生,去看贝加尔湖;而美素则在艰难又热烈地寻求自由后,回归了社会平淡无奇的生活中。
像是交换了彼此的人生,又像是太爱对方,连同那份体验也融进感受里,既是自我的解放,也是解放对方的自我。
伴随着伤痛的青春,野玫瑰扎了手、流了血,才回过神来:冬天会来临吧,不过没关系,冬青树四季常青,友谊常青。
很感动。
02 太阳与阴影“因为有阴影,所以太阳才灿烂。
即使它们不能合为一体,阴影也会一直在远方伴随,所以太阳从不孤独,并且有底气发光”,这是夏恩写在“夏日银河”中的一段话,既是美素告诉夏恩的,也是夏恩写给美素的。
Image说起来,她们的关系就像太阳和阴影:既是彼此的太阳,又是彼此的阴影,正因此她们才有勇气和底气追寻自我。
无论是美素无处可去时可以去夏恩家,还是夏恩跟着美素去她打工的青旅,她们彼此支持,相互陪伴。
从学校到生活的每个细节,美素把细腻的心给了夏恩和美术,夏恩与她分享着自己拥有的亲情,给予她独一无二的友情。
说起来,她们的关系就像太阳和阴影:既是彼此的太阳,又是彼此的阴影,正因此她们才有勇气和底气追寻自我。
无论是美素无处可去时可以去夏恩家,还是夏恩跟着美素去她打工的青旅,她们彼此支持,相互陪伴。
从学校到生活的每个细节,美素把细腻的心给了夏恩和美术,夏恩与她分享着自己拥有的亲情,给予她独一无二的友情。
在美素被出轨、打工打到精疲力竭时,她在墙上画了笑脸,似乎是想到了夏恩。
在夏恩选择离开镇宇时,支持着她追寻自我、追寻自由的,是她自己,是她母亲,更是美素。
她们是彼此的力量、太阳,亦是彼此的阴影、勇气。
直到最后,两个结局,无论哪一个都展现了两个人的默契、信任。
夏恩的孩子胎名叫美素,而美素为女孩儿起的名字也叫夏恩。
我想,这份友情,贯穿她们的人生,已经超越了爱情。
夏恩为美素画了一幅画,这幅画如真人一般,细腻、灵动,画下了她眼中最真实又最爱的挚友。
光影变换,她们陪伴彼此走过漫长岁月,就像互赠的两副耳环,彼此的心意早已相融,密不可分。
这部电影就像她们的友情一样,细腻又深刻、平淡又不乏热烈、温柔又满含力量。
爱情只是这部电影的插曲,和人生一样。
而友情像太阳,又像影子,温暖又坚定地陪伴着,彼此成就。
03 遗憾又各自绽放,人生与友情大概是直觉作祟,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会联想到《那不勒斯四部曲》。
想起《我的天才女友》播出第一季时,看不够,迫不及待地读了原著,似懂非懂。
友情里的冲突与矛盾在故事里汇成了关系的转折点,使得剧情转向另一个篇章。
就像是夏恩对美素的不理解源于两人成长路径的不同,莱农对莉拉也是。
这份不理解会演变成无名火、嫉妒心,又伴随着关怀、同情与爱,成为彼此人生的交织。
那些因为误解、不解而造成的遗憾,那些因为生活而分道扬镳的遗憾,是命运开的玩笑。
可也因此,我们才得以绽放出不一样又带着彼此光芒的花。
受友情滋润,受友情爱护,受友情影响,若不是这样,就无法行至此地。
想来命运作人,命运又借友情眷顾世人,不至于那么孤独坎坷。
令人动容。
04 写给离别路口的我们在毕业季看这部影片,好像又把我的情绪拉回高考后的暑假,想起最近总是做关于那些同学的梦,沉默又感伤。
分道扬镳这个词,比离别冰冷,又是人生常态,所以人总是下意识回避收下名以“遗憾”的告知信,好像只要这样就能按下暂停键,让友情晚一点接受考验。
没办法,但没关系。
热烈地拥抱友情吧,花多久都可以,距离多远都可以。
见一面少一面的人生,在淡忘的边界点重新选择的决定权仍然在我们手里。
歌颂友情吧,一起唱歌,一起发疯,用诗歌、用文字、用什么都好,友情会在心底四季常青。
在冲突和碰撞里生发出的彼此包容,是这一棵棵“冬青树”生命力的见证。
或许吧,这友情和人生一般长度,我们会一直在一起,以任何形式。
或许吧,这是掺杂了爱意又不同于爱的独特情感。
电影的最后,夏恩跑向了美素送给她的明信片上的地点,就好像是奔向她们不受时空限制的友情,美好地让人落泪。
就当作夏恩奔向了无止境的自由吧,这是美素写下的答案,也是夏恩写下的答案。
以任何形式延续的友谊,都好像承载了两个人的生活。
无论是什么样的寒冬,都会继续下去。
本文的最后,大概我们也都跑向了那个珍惜很久的友谊,笑着哭着拥抱彼此。
这人生遗憾又各自绽放,在彼此的光芒下又在彼此的阴影下,勇敢地向前走。
我想我也在写友情的叙事诗。
我们都是。
韩版编剧写的太细腻了 把两位女生之间比中版看的更温情 然后逃婚方面把男生改成了女生 我感觉把七月人设写的更丰满了 就是很可惜七月的死亡 哎
我觉得片尾曲很棒很棒,以及结尾有被感动到。人物刻画的确单薄了些。
都这样了,不带男的玩多好啊
我一直不知道她闺蜜有没有和她男友上床,大陆版没看懂、韩版也没看懂。大陆名字叫“七月与安生”。是同一部剧
没有什么能拯救前2/3的鸡掰,我都不知道自己怎么忍下去的,so fake, so meaningless. 最后1/3还是可圈可点的,女租客和女房东、还有想象与真实的倒置是蛮有冲击的,生动呈现什么叫现实很骨感,不过导演好像想要强调做女人也很骨感。但,嗯,依然不能拯救这部垃圾电影,因为你真的没法理解每个主角为什么都在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 从剧本的角度看,这应该也是一个很好的反面例子吧,故事没有高潮不会死,但高潮没有故事会死。
基本照搬《七月与安生》的剧情,弱化了戏剧冲突,增舔了情绪性。部分情节略有灵气,来自多美,但整体与原作相差无二。
她们俩是爱情吗?喜欢这种叙事,到最后应该知道自己是谁
相较于国内版最大的区别就是,国内版:我就是要和你抢男人,怎么了。韩国版:我抢男人,是为了能让你离开他,然后跟我在一起。我努力想给你安稳的生活,可你为什么就比我先离开了呢?
穿胸衣会闷,扎耳洞会痛,就算不舒服也要忍耐,这样以后才会自在。遇到你才知道红酒可以讨要,心意可以描画,霹枣木不会护佑任何人,只会毁掉我们的友谊。太阳可以放心地发光,因为知道有阴影。不想活成相纸上笑不出来的婚纱新娘,想去看明信片里结冰的贝加尔湖。不必看你的背影,因为女孩们永远并肩。
翻拍很孩子气,焦点回归纯粹的友谊,中国版很成人的一些东西被弱化了。曾国祥《七月与安生》之所以好,是因为艺术化的女性友谊始终处于一种“安生拉着七月跑”的过度矫饰的状态,一个人的主体吃掉了另一个,一种隐藏的敌意渐渐散开,男性只是一个敌意具像化的工具人,其实不重要。这种过度矫饰成为两个女孩始终无法割舍的完美记忆,以至于中段开始突然被长大的女性命运,拉长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放大了彼此出身境遇的不同。她们的困惑是无法重回伊甸园的困惑。
看不进去
改编的一般,几个经典场景处理得不够。
韩影终于带来了一次合格的翻拍。导演隐去了曾国祥的尖锐,双女主的情感不再是汹涌澎湃,而更像是一种暗流涌动。岩井俊二般的滤镜,让我一度误以为导演翻拍的是《花与爱丽丝》。但是,导演的这一份“温和”,将二者的命运羁绊弱化了许多。青春疼痛电影或许恰恰需要原作的那一份尖锐与残忍。
仔细看了,没啥意思
哭得眼睛疼,所以就说不要这么专情嘛真是的😭比原版好多了,每个人物的动机都好深刻
《七月与安生》和《再见,我的灵魂伴侣》在影片质量上几乎没差,剧作与演员的表演也更有所长,但坦白的说,我更喜欢《再见,我的灵魂伴侣》一些,因为她更纯粹、更自由、更女性。
全素妮演的夏银,演出了那种感觉:女孩子之间扭捏不自在,但一切又都是安安静静的。明明很在意,最后却变成了恨意。如果不是到最后,才发现彼此的友情深不可测多好。早些延续那些美好时光多好。喜欢济州岛部分的戏份,喜欢济州岛的童年、少女时代景色。
完全没有拍出七月与安生的冲击感和强烈的羁绊感,那种类似双生火焰的感觉。全部都刻画的很平淡,浪费了金多美。
质感比原作好点 但是一些mv式的片段很拉垮
最好的肖像画,上一次是烧女